《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有效需求,按凯恩斯的解释,就是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 函数相交点之值。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有效需求表现为收入的消费,当就业增 加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 足。这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为此,就需要增加社会投资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借此扩大就业 量。
《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 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 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 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 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 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本书于1936年——当西方世界在大萧条的阴影下挣扎求生时,由英国经济学凯恩斯写下这部划时代著作。本 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了新古典 学派的“萨伊定律”;在就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性偏 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国家调控 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创作过程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 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凯恩斯为了医治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此书 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一个变量。它包括流通中的货币、银行 储备和政府发行的货币。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凯恩斯认为 货币政策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凯恩斯认为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它会导致物价上涨和 实际购买力下降。
05
货币理论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货币的本质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它代表了经济中的 一般购买力,是人们进行交易和储蓄的主要工具。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延期支付手段和价值贮存等职能。它帮助人 们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之间进行价值交换,同时也为人们的经济决策提供了一 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市场利率的决定因素
供应与需求
市场利率由货币供应和需求决定。当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会下降;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 会上升。
风险与回报
风险和回报之间存在权衡关系。高回报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而低回报则意味着低风险。因 此,投资者会根据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平衡来决定是否投资于某种资产。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之一。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投 资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获得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流动偏好陷阱
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货币的流动偏好会变成无限的,即 人们会一直持有货币而不是将其投资于其他资产。
这种情况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无限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
货币幻觉
人们往往会过于关注货币的购买力变化,而忽略了货币的 实际价值变化。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其目录涵盖了 凯恩斯对于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该书的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 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有效需求”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如果企业家 的预期利润低于资本的正常利润,那么他们就会减少投资,导致经济收缩。因 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增加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
“节俭的悖论”是凯恩斯对经济萧条的另一种解释。他认为,人们通常认为节 俭是一种美德,但当每个人都节俭时,消费就会减少,导致经济萧条。因此, 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它对经济学中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发和感染,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 启示和思考。
这本书对就业、利息和货币等基本概念的阐述非常清晰和深刻。作者通过深入 浅出的方式,解释了这些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些 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目录分析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 学著作,该书的目录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在导言中,凯恩斯首先对本书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在20世 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经济学家们对失业问题束手无策,因此本书旨在探索 一种解决失业问题的新思路。
在论战部分,凯恩斯对当时经济学界流行的关于经济危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当时的经济危机,因此必须寻求新的理论来 指导政策。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一编引论第一章正名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

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学派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

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经有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

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

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如何把定量(GiVen 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二)设雇用之资源适为此量,则各资源之相对报酬以及产品之相对价值如何决定。

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就业人口之多寡,天然财富(natural wealth)之丰瘠,资本设备之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法加以说明。

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就业者究有多少,由何种力量决定,则极少有详明理论。

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

因为讨论就业量之变动者甚多,而一讨论到就业变动,便不免牵涉到这种理论。

我并不是说这个问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之基本理论,一向被认为太简单、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就够了。

I经典学派之就业理论,表面上简单明白,实基于两大基本前提,而对此两前提本身,则几乎毫无讨论。

该二前提为:Ⅰ.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

换言之,一就业人员之工资,乃等于因把就业人数减少一人所引起的价值之净损失。

所谓净者,即将因产量减少而可避免的其他成本开支已经减除之谓也。

设市场与竞争不完全,则工资不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但在此种情形之下,仍有原则可循。

Ⅱ.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之效用适等于该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换言之,每一就业人员之真实工资,在就业人员自身估计中,适足使该实际就业人数继续工作。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利息方面,凯恩斯认为利息是由于人们对于未来收益的预期而产生的。他提 出了“时间偏好”的概念,即人们更喜欢现在获得收益而不是未来获得收益。 因此,利息是对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补偿。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经 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金融学的研究。
在货币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而不是一种价值储存工具。他 指出,在现实中,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如果货币供应 量不足,会导致物价下跌和通货紧缩;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物价上涨 和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经济的 稳定发展。
在利息理论上,凯恩斯接受了传统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但他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由于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会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因此,他 提出了“流动性偏好”
内容摘要
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和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共同决定的。 在货币理论上,凯恩斯认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货币政策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 题。他提出了“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变量,认为物价上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则可以影响货币需求和供给。因此,他主张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通 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且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宏观角度看,《通论》的目录以一种清晰的方式呈现了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和 理论框架。全书共分13章,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如第一章的“古 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第二章的“有效需求原理”、第三章的“不确定性”、 第四章的“流动性偏好”、第五章的“资本的特性”等等。这些章节的设置不 仅逐层深入,而且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提倡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被誉为“凯恩斯革命”。

因此,有人把凯恩斯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关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以前在高中政治历史课本上就略有接触。

尤其是高二选修的《经济学常识》一书,其第二单元系统讲述了“凯恩斯革命”。

我对凯恩斯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思想记忆尤为深刻。

因为08年我参加高考时,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的理论考了一道大题目。

今年在《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课中,老师又着重介绍了《通论》这本书,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读一读的欲望。

很可惜,我在图书馆并没有搜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

还好,我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

我阅读的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系列由徐毓坍翻译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我着重看了出版说明、引论和消费倾向三部分,中间的和最后的基本没看。

一来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我对凯恩斯的中心思想已基本了解;二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数学推理知识,由于大学政教专业不学高等数学,因此,像这种充满数学推理和逻辑性很强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十分晦涩,很难读下去。

下面,我就我读过的部分谈谈我对本书的看法。

(一)内容概要本书共六编24章。

第1章《正名》中,作者阐释了名为“通论”的原因:在于说明经典学派的假设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具普遍性,从而阐释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之外建立的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介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Keynesian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个经济理论,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理论主要围绕经济的总需求展开,强调经济活动受到消费者和政府投资水平的影响,而非类似于古典经济学中供给的驱动力。

以下是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1. 就业和失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长期失业的情况,这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的。

他指出,人们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水平是决定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可能是一种反应,导致失业率上升。

2. 政府干预: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观点。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以及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利息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存在一个“利率上限”,即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将不愿意借贷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4. 货币供应:凯恩斯主张调整货币供应量以控制经济的波动。

他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提供了应对经济困境的政策建议。

该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文章标题:深度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领域,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他在这部著作中深刻地探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观点,对当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

1.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强调了就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他指出,失业率的上升将导致消费不足,生产下降,导致经济衰退。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观点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2. 利息的影响凯恩斯在著作中对利息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高利息会导致投资减少,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他提出了货币供给对利息水平的影响理论,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思路。

对利息的理解和调控,直接影响着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凯恩斯的这一观点。

3.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他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这一观点对当今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借鉴和思考。

总结回顾通过对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深入阐释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观点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业、利息和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凯恩斯的观点,结合当今的经济形势,认真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规律、发展经济政策和应对经济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观点深刻而全面,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它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和可替代性。
他提出了货币供应和需求的概念,并认为利率决定了货币的需求和供应。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 应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而货币的需求量则是由经济中的交易量决定的。
基于他的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以及通过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来增加投资等。他认为,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投 资回报,从而改善经济状况。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就业的决定理论,这个理论的是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在一定的货币工资下,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了就业量。当劳动力市场和产 品市场的供需平衡时,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等原因,经济 中经常存在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他强调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认为未来的货币 收入应该比现在的货币收入更值钱。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是货币的供需平衡的结果,它决定了借 款的成本和投资的回报。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导读
认为
经济学
凯恩斯
增加
市场
通过
通论
货币
货币 理论
政策
就业
利息
提出
就业
决定了
投资
劳动力
内容摘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代表作,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这 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学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就业、利息和货币。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摘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国凯恩斯的代表作。

1936年出版。

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对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投资和消费等总量的分析。

此书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及各国经济政策有重大影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基本观点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全面评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的主要观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深度评估1. 凯恩斯对失业问题的分析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深刻地分析了失业问题,并认为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致。

他提出了“潜在失业”和“明尼得斯”等概念,指出了在现代经济中,市场经济本身无法保证充分就业的现实问题。

2.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是对抗失业和经济衰退的有效手段,他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创造就业的理论。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范式。

3.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提出了对传统货币学说进行了挑战,他认为利率调节仅对少数人有效,并提出了对流动性陷阱的分析,因而对货币政策产生了深刻的批评。

二、广度评估1.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思想除了对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还涉及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思想,如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这些都是他对宏观经济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2. 凯恩斯的政策影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对后世的政策制定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其理论被广泛采纳,成为了许多国家应对经济困境的重要依据。

3. 凯恩斯的学术影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不仅在政策层面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学术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成为了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回顾《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凯恩斯对于失业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理论贡献,这些观点深刻而有力地影响着我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是指人们赚取收入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经
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就业的主要形式有:自营业、全职工作、自由职业、临时工作、转行从业等。

从生产力和服务力的角度来看,就业则不仅需要劳动力的供给,而且也需要正确引导;就业机会的分布也要相对均衡才能实现更高的社会增长水平。

利息是指借入者因借出资金给借出者而收取的一种报酬,是贷款或投资所得到的经济利益。

利息是投资者通过获得资金使用收益,为资金花费者支付报酬,以促进一种货币体系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

另外,利息也是货币市场价格的反映,它反映了货币市场各类资产的价格变动,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货币通论是一门涉及货币的重要理论学科,是经济学家们研究货币的发展与管理的核心。

货币通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货币的性质、流通、价值、供求关系及政策等方面。

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中的效率,降低货币管理的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货币联系的实质性和实施性,以及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有三:首先是财富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家庭实际价值的货币,拥有更多的真正财富刺激了消费支出;其次是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了利率,因人们试图借出他们多余的货币持有量,而较低的利率将刺激投资支出;最后是汇率效率,当较低的价格水平降低利率时,投资者便会把部分资金投向境外,相对于外币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使国内的商品比外国商品更便宜,因此刺激消费的净出口。

在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作者凯恩斯强调了总需求在短期经济波动中的关键作用。

凯恩斯认为,当总需求出现不足和无法保持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积极刺激总需求。

因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有时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手段来稳定经济。

但是决策者在做出任何政策改变之前,需要考虑其决定可能带来的全面影响。

举例来说,当美国政府削减支出,其社会总需求便会下降,短期内将抑制生产和就业。

如果美联储想防止财政政策的这一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总需求。

而货币扩张将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文出和扩大总需求。

如果能适当地响应这些货币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变化,能使商品和服务不受总需求的影响。

比如在1961年,肯尼迪依靠他的经济顾问选择了减税的政策,当记者问及总统为什么主张减税?肯尼迪回答说为了刺激经济,你不记得经济学101课程了吗?当年总统制定减税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消费、扩大总需求,以及增加经济生产和就业。

在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团名单里,包括著名经济学家托宾和索洛,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便仔细研究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当肯尼迪提出要减税时,他们把凯恩斯的想法付诸于行动,这一举措非常大胆。

因为凯恩斯书籍出版的时间距离白宫运用他的理论相距只有几年的工夫,肯尼迪尝试这一理论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成功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鉴定(由于托宾和索洛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他俩后来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佬名著,可惜就是看不懂,云⾥雾⾥的莫名其妙。

也可能是⾮专业,对名词懒得深究和细查吧。

感觉:⾮专业能够看明⽩的绝对是天才。

这些⼤佬们就不能写点给⼩⽩们扫盲的东东吗?哭泣中摘⼀点别⼈写的内容,知乎上陌柏星⾠写的“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核⼼观点解读”。

对俺们来说,也是⼤佬呀,膜拜中。

社会有效需求不⾜导致社会所需的⽣产量(供给)降低,从⽽导致社会⽣产者纷纷降低⽣产量,缩减⽣产规模,也就是失业率升⾼。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现象⽤⼀种规律表达:就业量增加时,消费就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程度⽐实际收⼊增加的程度要⼩;当就业量减少时,消费也会减少,但是⽐实际收⼊减少的程度要⼩。

从⽣产产品到购买产品之间通常会有⼀段时间间隔,⽣产者始终抱有最好的期望值。

⼀种是短期期望值,即⽣产者预期其完成⽣产时,⾃⼰能从⾃⼰的产品中获得多少回报(⽐如传统产业);⼀种是长期期望值,即⽣产者预期未来会获得报酬(⽐如⾼科技产业)。

短期期望值很难导致就业量发⽣剧烈变化,但长期期望值常常会导致就业量发⽣巨变(⽐如创业公司)。

按凯恩斯的设想,当失业率增加时,政府就应该创造出⼀些有劳动负效⽤(你可以理解为⽆意义)的⼯作出来。

⽐如盖了房⼦再拆掉、把多出来的钱埋在地下让⼯⼈来挖(这个也是他书⾥举的例⼦)。

罗斯福新政、以及我们的⼤搞房地产、⼤搞基建,其实都是在做这些事情。

咱们把这⼀点⽤的很扎实呀!当⼀个⼈购买投资物品或资本设备时,实际上购买的是在未来获得预期收益的权利。

因此当资本边际效率⼤于利息时,⼈们才会愿意进⾏投资;否则就存银⾏。

为什么资本的边际效率会出现递减呢?⼀个是由于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产资料(资本品)价格的上升,成本增加,从⽽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另⼀个是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导致市场价格下降,预期利润率下降。

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极限,⾄崩溃时,将引发⼤规模的投资锐减;⼤规模的投资锐减将使社会的失业率飙升,社会的失业率飙升会导致社会的总消费下降,最终产品严重过剩,恶性循环,爆发经济危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作者凯恩斯,1936年出版。

该著作是世界经济萧条所引起的传统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中,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统古典经济学鼓吹的资本主义可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神话破灭,其所倡导的自由竞争、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通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非自愿失业和经济危机。

第二,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作者对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就业等指标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总需求特别是总投资能刺激和增加生产和决定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第三,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三项重要经济政策,即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

《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提出挑战,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区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浅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浅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浅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者:卢百欢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9期一、《通论》中心思想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而导致对付危机的态度。

传统西方经济学有关就业的理论主要由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旧货币数量论三个相互关联的论点构成,而凯恩斯则从这三个点为角度来驳斥这些理论,,并且提出了自己治理危机的对策。

凯恩斯写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事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凯恩斯看来,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前者数值的高低取决于后者这两个组成部分的数值高低。

而消费数值取决于消费倾向;投资数量则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

在这,资本边际效率又取决于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而利息率则由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所决定。

国民收入的理论框架可以用下述图表表现出来:通过通篇阅读,凯恩斯认为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的对策或政策就是让消费、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数值处于能够充分维持就业的状态,而做到这一点只要对图中右边五个变量加以控制即可。

而在上述五个变量中,只有货币数量能够由国家的货币政策所控制。

因此国家必须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储蓄量,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

二、本书的革新之处第一,在理论上,凯恩斯用有效需求理论取代了由萨伊定律支撑的传统的就业理论。

按照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出现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只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而这种局部过剩通过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就会趋于消失,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的常态。

凯恩斯面对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严重的生产过剩现实,用自己的一整套有效需求理论断然否定了上述一直被看做天经地义的传统理论。

凯恩斯提出,由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经济社会的一般情况不是充分就业而是非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内容
一、就业利息
1、就业利息是指通过发放利息激励就业者投资,或者说在职位领域中实际的债权价值。

它是一种融资激励,旨在通过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利率而鼓励他们从事投资活动。

2、就业利息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激励,它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投资者的收入来降低就业者的就业概率。

3、就业利息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抵押贷款、储蓄、投资和消费支出等方面,从而影响经济稳定和增长。

4、就业利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包括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抵押贷款、储蓄等。

二、货币通论
1、货币通论是指对国家货币、金融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

它是一门学科,关注的是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货币通论关注货币的发行、流动性、价值变动、利息政策、由货币引起的经济变量的变化等。

3、货币通论的最终目的是提出合理的货币制度和政策,有效控制国家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以及调节货币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4、货币通论与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有密切联系,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科目。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18/6/1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第一部分
• 收益(proceeds):由某特定就业量所产生的总 所得(即原素成本加利润)
• 总供给价格(aggregate supply price):最低 预期收益(雇主心目中,每一就业量有一最低预 期收益,若低于此数,便不提供该就业量)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第一编 引论
• 第一章 正名
• 第二章 经典学派之前提
•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
2018/6/1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一章 正名
• 本书的目的:
• “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 通字。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 学派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 • “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 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 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 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 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2018/6/1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第二部分
• • • • •
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理论 7. 经典理论中的稳定(stable)均衡点: 由于D=f(N),对于任意的N均成立, 故,对任意N<Nmax,均有N处于中立均衡状 态(neutral equilibrium) • 又因为,雇主间竞争使N必然达到Nmax, • 故,Nmax为稳定均衡点。
总消费量的差额,否则,稳定均衡状态下的N将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N。
• N决定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
2018/6/1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则——第二部分 • 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理论 • 总结:

图书介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图书介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图书介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鸿业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经济学著作。

⾃从该书与1936年出版以来,凯恩斯主义成为西⽅世界通⽤的名词,⽽凯恩斯也因为这本书被公认为
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经济学家。

⽬录

第⼀编引论
第⼀章何谓通论
第⼆章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
第⼆编定义与概念
第四章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
第六章收⼊、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第七章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步考察
第三编消费倾向
第⼋章消费倾向: I. 客观因素
第九章消费倾向:II. 主观因素
第⼗章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编投资诱导
第⼗⼀章资本边际效率
第⼗⼆章长期预期状态
第⼗三章利息率的⼀般理论
第⼗四章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第⼗五章流动性偏好的⼼理动机和业务动机
第⼗六章关于资本性质的⼏点考察
第⼗七章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第⼗⼋章对就业通论的复述
第五编货币⼯资与价格
第⼗九章货币⼯资的改变
第⼆⼗章就业函数
第⼆⼗⼀章价格论
第六编通论引起的⼏点思考的概述
第⼆⼗⼆章略论经济周期
第⼆⼗三章略论重商主义、禁⽌⾼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论
第⼆⼗四章对《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的简要总结
(供稿⼈:jg-zx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1.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2.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

这是凯恩斯这个就业理论的支柱。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

人之所以偏好货币,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出于预防的目的,以备应付意外的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即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获利”。

3.乘数原理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乘数原理占有重要地位,它绝不只是一个“数学概念”。

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它是“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

也正是以此为桥梁,凯恩斯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4.资与物价理论
5.危机理论
《通论》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影响及贡献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