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讲义

清代文学--------------------------------------------------------------------------------【字号:大中小】【背景色】第九编清代文学章节名称:清代文学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清代文学的整体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清代前期的两个重要思潮:重实与感伤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社会概况明代末年,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各种局限,给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洲族政权入主中原的机会。

公元1644年,已称帝建国的清朝统治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王朝建立后,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到了康熙20年(公元1681年)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比顺治年间增加了一倍,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当时华北和江南最为繁华,两湖、两广、四川也得到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比明代更为发达,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广州、汉口、北京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工商业城市。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从康熙末年开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也加速进行。

特别是乾隆后期,官僚、贵族、富商、地主豪绅掠夺了大量土地,积聚了巨额财富,朝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继发生,清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文学史上沿用了历史学的分期,习惯于将此前的称为古代文学,此后的称为近代文学。

第二节文化与学术概况从清初到鸦片战争的近二百年间,文化领域内的斗争也很尖锐。

清王朝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竭力推崇程朱理学,定都伊始便尊孔崇儒。

《清代文学:白话小说的风靡与传承》

《清代文学:白话小说的风靡与传承》

清代文学:白话小说的风靡与传承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其中,白话小说在清代文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清代白话小说的风靡原因及其传承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清代白话小说兴起的背景1.文化环境:清代中期,汉人文化逐渐兴盛,辞章之士开始转向使用江南口语书写作品。

2.印刷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等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文字传播效率,为白话小说广泛流传打下基础。

3.社会变革:清代社会经历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诸多变革,为白话小说提供了丰富题材和素材。

二、著名的清代白话小说作品1.《红楼梦》: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2.《西游记》:吴承恩所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情节著称。

3.《水浒传》:施耐庵所撰,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读者。

4.《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所创作,描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细节。

三、白话小说在清代文学中的影响1.文化传承:清代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和素材。

2.影响社会观念:白话小说中对社会现实、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揭示,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反思。

3.文体变革:白话小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使汉语文学更加贴近普通百姓,拓宽了文学创作领域。

四、如何将清代白话小说应用到当代1.学习经验教训:通过深入研究清代白话小说中蕴含的智慧与内涵,可以帮助当代作家提升创作水平。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借鉴清代白话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呈现手法,与当今社会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富有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作品。

结论清代白话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影响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当代文学创作中,为文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清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大的当推李渔的《无声戏》 和《十二楼》。
第三节 二、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别署觉世稗 官、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兰溪 (今属浙江)人。
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以文字糊口。 除拟话本小说二种外,另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
与当时蓬勃兴旺的白话小说和再度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 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其中也不乏可资玩味的文人逸 事,而且使《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也借此得以延续。
六、“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 “虞初”这位跟随汉武帝的方士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们称 呼“小说”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说:“小说九百, 本自虞初。”
三、“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 《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尽管这些仿制品 不能与《聊斋志异》同日而语,但其中优秀者也不乏特色。
这个系列在《聊斋》问世后不久的乾隆年间形成了一个小 的高潮,出现了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等;嘉庆、道光时期有梓华生《昔柳 摭谈》、管世灏《影谈》等;同治、光绪年间再次掀起高 潮,出现了宣鼎《夜雨秋灯录》、吴芗厈《客窗闲话》、 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 录》。
由于纪昀《四库全书》总纂的特殊身份和《阅微草堂笔记》 的实际成就,使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引起了 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这类作品主要有梁恭辰《池上草堂 笔记》、许仲元《三异笔谈》、许奉恩《里乘》。
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志怪、传奇手 法并用,如王椷《秋灯丛话》、乐钧《耳食录》、许秋垞 《闻见异辞》、汤用中《翼駉稗编》等。

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

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
第三、八章
清代的白话小说
2021/4/8
1
第三章 清初的白话小说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
❖ 清初的白话小说(假借,仿造):
❖ 一、《水浒》续书:
1.陈忱《水浒后传》
2.俞万春《荡寇志》(《结水浒传》)
3.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
❖ 二、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恶姻缘》)
晁源—珍哥—仙狐—计氏;
2021/4/8 狄希陈-珍珠-薛素姐-童寄姐
❖ 3. 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年版。
❖ 5.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3年版。
2021/4/8
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9
名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
2021燕/4/8 》、《定情人》。
4
❖《平山冷燕》:《平山冷燕》主要 描写“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 (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 颔),书名即由四人的姓氏连缀而 成,他们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 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
2021/4/8
5
❖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 ❖李百川《绿野仙踪》:
2021/4/8
6
❖ [复习思考题] ❖ 1. 试论《水浒后传》对《水浒传》在思想上、
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 2. 简论《镜花缘》的多重创作旨趣。 ❖ 3. 名词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2021/4/8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参考书目]
❖ 1. 《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4年版。
❖ 2. 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年版。
2
❖三、李渔的短篇小说
《无声戏》(《连城璧》)、 《十二楼》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清朝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时期。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白话文学。

在此之前,建文年间燕王朱棣篡位称帝,确立明朝的王朝。

明代的文学传统被广为人知,其中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最为流传。

随着清朝的建立,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清代的文言文清朝的文学发展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主的。

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语言,曾经是文学的主流。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也发生了变化。

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使得文化传承和交流受到了阻碍。

尽管如此,文言文对于中国文学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清代,仍有很多作家和学者坚持使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清代的文言文著作数量颇为丰富。

清初的文言文文学主要以诗词和小说为主,其中代表作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它们的语言处理、情节设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此外,在清代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学术专著等文言文著作,这些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白话文学与文言文相比,清代的白话文学相对较少。

但是,这一时期的白话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清代的白话文学主要是以散文、小说为主的。

散文的发展得益于学术著作的推广和普及化。

普及教育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因此,清代的散文多以实用性为出发点,而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

清代的小说是白话文学的主要形式。

与前一时期相比,清代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现实生活,内容更加注重人性和情感的呈现。

这一时期的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社会生活以及描绘人性方面。

这些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具备历史、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想意义。

总结清代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传统。

作为古代传统语言的代表,文言文成为了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

而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古代文学语言的单一性,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名词解释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天下)。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目前所见最早的列国故事通俗小说是余邵鱼编写的___《列国志传》______。

乾隆年间蔡元放将其删改润色,更名为____《东周列国志》___________,成为最通行的本子。

清代褚人获编缀的____《隋唐演义》___一书是隋唐系统小说中最流行的历史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一、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回、(100)回、(120 )回三种。

(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繁本系统中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汪道昆所序的(《忠义水浒传》)。

5、在《水浒传》的影响下,___《杨家府演义》_____描述了杨业一门的报国精神,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性英雄群像。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ben))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散文。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二、填空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清代文学史

清代文学史

第二节 《长生殿》
一、生平与创作 二、《长》故事的继承与发展 1.关于唐、杨故事,在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学虚构中, 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取舍。 2. 与前代写同一故事,但明显不同: (1)对“情”反复渲染。 (2)写“情”同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相关社会 政治情况。 所以主题包括相互联系的两方面: (1)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 生哲理以垂戒来世。 (2)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 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他们的情绪,宣布“情缘总 归虚幻”。
二、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 求 吴敬梓在小说中肯定的 正面人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知识分子,一类 是市井小民。 第一类人的共同的特点 是: 第一,鄙弃功名富贵, 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 意出来做官。 第二,自由独立,狂放 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 束缚。 但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一、清初散文 1. 延续晚明小品文风。 2. 趋向严肃,记录时代悲哀和痛苦。 二、三大家 候方域 明末贵公子,任性放浪。 当时推为第一,晚节不终,热心功名,“素性不耐寂寞”, 早期华美,后“以小说为古文辞”。(《李姬传》历代文选 93页) 魏禧 宁都人,强调“积理”、“练识”,好发议论,《大铁椎传》 汪琬 力求雅正,结构严谨而文字朴实。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一、生平 二、《聊》创作 重要版本有: A.青柯亭刻本。 B.三会本。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 说。 一、暴露黑暗政治,同情人民反抗斗争 (1)官府的黑暗罪行。 (2)土豪劣绅横行乡里的罪恶行径。 (3)颂扬官吏的清正廉明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 争。

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文学概说

康熙手书
2、编书与禁书
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的方式之一。
康熙诏开博学鸿词科,录取了数十人,开始编修 《明史》,并先后编出了《康熙字典》、《渊鉴 类函》、《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 《全唐诗》等。乾隆年间编成《四库全书》。 在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同时,也作了一次大规模 的图书检查,并且明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 然后销毁。据统计,乾隆时被禁毁的书籍“将近 三千馀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 收书相埒”(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自序》)。
小仓山房文集答蕺园论诗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文乃至已经衰落的词骈文入清之后又重新振兴起来
第八编 清代文学概说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年号顺治。 1645-1646年,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
乾嘉学派
清乾隆、嘉庆两朝,在文化繁荣的滋养下,形 成了一个以经学为中心,涵盖文字、音韵、训诂、 历史地理、天文历算、金石乐律、校勘辑佚等领域, 并以重实证、长于考据为宗旨和研究方法的学术流 派,统称为“乾嘉学派”。该学派推崇东汉许慎、 郑玄之学,以汉儒经注为宗,又称“汉学”;又因 其学风朴实,也称“朴学”或称“考据学”。乾嘉 学派反对空想臆说,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有卓越的贡 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专制的产物,逐渐丧失 了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与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代表人物: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鸣盛、 钱大昕等。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45年,消灭南明弘光朱由崧政权。
1646年,攻灭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政权。 1661年,灭桂王朱由榔政权。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风貌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风貌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风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文学的特点体现在多方面,如文学思潮、风格、形式等方面,在文学风貌上,清代文学也有其独特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文学思潮清代文学的思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康雍乾、嘉庆道光和晚清。

在康雍乾时期,文人们主张复古、崇尚古文,对于古文化的推崇和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形成了康雍乾典型的“古文运动”。

嘉庆道光时期,文学思潮开始向着白话文化的方向转化,以“诚实、自由、独立”的思想为核心,主张文学的自由化。

晚清时期,文学思潮开始朝着现代文学的方向转化,主张科学、民主、进步。

这种思潮的转变,一方面表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二、文学风格清代文学的风格主要有三种,即古文、白话文和新文。

古文风格是清代文学的一大特点,古文风格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清代的文人在古文化的影响下,对古代典籍进行了大量的传抄和整理,形成了许多传世之作,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白话文风格是清代文学的另一大特点,它主要是在嘉庆、道光时期逐渐兴起的,这种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口语化、场景化为特点,具有较强的话语性和思想性。

新文风格是晚清时期开始出现的,主要是受异域文化影响的产物,其特点是开放、自由、前卫,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三、文学形式清代文学的形式主要包括诗、曲、小说、杂文等。

在诗歌方面,清代文学以唐宋诗的形式出现的“古文运动”为主,对古代诗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继承。

另外,清代文学还出现了一种曲艺形式——“评话”,这种形式通常是以地方同音词或象声词作为曲调,通过演员们的口技以及对唐宋诗词故事进行改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评话曲。

在小说方面,清代文学以《红楼梦》、《金瓶梅》、《西游记》等古代名著为代表,形成了小说作品的一个高峰。

在杂文方面,清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题材,其主要特点是以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性化的风格为主。

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文学概说


二、桐城派

2.刘大櫆


(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 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扩 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 他还对文章的“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重视,突破 了“言有序”的范围。 他的文章抒发怀才不遇,指摘时弊,以“雄奇恣睢,铿锵绚烂” 著称。
一、清初诗词

4.词的中兴



清初词坛出现了中兴的盛况,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 阳羡词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满族词人纳兰 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 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康熙进士,一等侍卫。纳兰词 真挚自然,清新流丽,不事雕琢,风格与李煜相近。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 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 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清代文学概说
第二节 清代散文
一、清初三大家

1.侯方域


(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早期为文流于词藻,功力 未深,后学唐宋八大家,转益多师后臻于成熟。 其为文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或雄辩汪洋,纵横奔放。 尤其是他在写一些下层人物传记时,敢于突破文体壁垒,以小说 为文,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使散文具有小说的特点。
二、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诗词

1.沈德潜的“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论诗原本叶燮,经其推演,论诗 以儒家诗教为宗,尊唐抑宋,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 推崇“温柔敦厚”,为此他选辑了《古诗源》、《唐 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影响颇大。 翁方纲(1733~1818)倡导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 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翁方刚的肌理,包括 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指“言有序”, 指诗歌的韵律、节奏、章法等。袁枚批评他“错把抄 书当作诗”是有道理的。

清代小说

清代小说

第三章清代小说清代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一、顺治、康熙时期1644~1722●二、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三、嘉庆、道光、~1874咸丰、同治时期1796●四、光绪、宣统时期1875~1911第一个阶段——顺治、康熙时期这是清代小说的繁荣时期。

1、评点本:《水浒传》的金圣叹评本,《三国志演义》的毛宗岗评本,《西游记》的汪象旭评本、陈士斌评本,《金瓶梅》的张竹坡评本。

2、文言小说: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3、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就为最高。

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说岳全传》、《水浒后传》(陈忱撰)、《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撰)和《隋唐演义》等。

4、人情小说,《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

5、才子佳人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

它是明代以来的人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

《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6、神魔小说发展到这一时期,已接近尾声,有《后西游记》、《济公全传》、《醉菩提》等。

7、白话短篇小说:《连城璧》、《十二楼》、《豆棚闲话》、《五更风》、《照世杯》、《闪电窗》。

第二个阶段,雍正、乾隆时期1、《聊斋志异》首次刊行于乾隆年间。

《子不语》(一名《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等。

2、白话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是同时出现两座高峰。

3、才子佳人小说:《驻春园小史》、《金石缘》、《水石缘》、《雪月梅》等。

4、历史演义小说:《飞龙全传》、《说呼全传》、《反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征西演义全传》、《反唐演义传》。

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5、《绿野仙踪》和《野叟曝言》是两部优秀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了创作小说创作进入了衰微时期第四个阶段,光绪、宣统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最后收尾的时期。

1、文言小说以《夜雨秋灯录》、《淞滨漫录》、《淞滨琐话》等为代表。

它们仿《聊斋志异》而作,但描写的重点已不是狐鬼,而是烟花粉黛之事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第七编——明代文学(诗歌、散曲、散文、长篇小说、拟话本小说、小说批评、明杂剧、传奇)1)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3)传奇:唐宋时指文人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元代和明初是元杂剧的别称、明清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明清主要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来。

4)拟话本:鲁迅首先提出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话本而作的短篇白话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如“三言二拍”。

5)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台阁体:以宰辅权臣扬士奇、扬溥和扬荣为代表,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共丽,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除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7)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的散文法度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归有光:提倡传统儒教之“道”、重视文学抒情作用、其散文名篇皆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8)临川派与吴江派:两派斗争激烈、争论焦点在如何处理戏曲音律和词曲关系,前者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辞藻,后者以沈景为代表,主张“协律”、“本色”,从实践上看临川派的主张更合理。

临川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名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牡丹亭》成绩最高,因汤显祖号玉茗堂主人又称“玉茗堂四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第二章清代白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第二章清代白话小说

其他长篇小说
二 三 四 五 六

《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 《醒世姻缘传》 《歧路灯》 《镜花缘》
第二章清代白话小说白话小说水浒传白话小说第一篇白话小说第一部白话小说章回体白话小说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四大古典白话小说清代青花瓷器清代皇帝类: 1 历史小说和英雄传奇


如 陈忱《水浒后传》
钱彩《说岳全传》 莲如居士《说唐前传》 2 世情小说,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 如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李绿园《歧路灯》 都蹈袭《金瓶梅》 张匀《玉娇梨》 3 才学小说 如 夏敬渠《野叟曓言》 李汝珍《镜花缘》

清代文学——精选推荐

清代文学——精选推荐

清代⽂学概说 明末腐败的政权在满洲军事⼒量和各地农民起义军的双重压迫下,很快呈现崩溃之势。

⼀六四四年,李⾃成攻⼊北京,崇祯帝⾃缢⾝亡。

继⽽清军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协助下,击溃李⾃成军,占领北京,揭开了我国最后⼀个封建王朝—— 清的帷幕。

在清初⼀⼆⼗年中,民族⽭盾仍然很尖锐,由汉族⼠⼤夫所发动的反清武装⽃争和清政权对这种反抗的镇压,⼀度进⾏得异常酷烈。

直到康熙初年,民间的抗清活动才逐渐衰落。

⾄⼗七世纪末即康熙中期,经过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准噶尔噶尔丹之叛以及收服台湾之役,国内的战争⼤体宣告结束,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确⽴了稳定的统治。

它直接控制的⾏政区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的。

对于清代⽂学,结合政治与社会变化的情况,我们将之⼤致地划分为三个时期:⾃清⼈⼊关⾄雍正末年(1644—1735)为前期,⾃乾隆初年⾄道光⼗九年(1736—1839)为中期,⾃道光⼆千年鸦⽚战争⾄宣统三年⾟亥⾰命(1840—1911)为后期。

前期与中期,是中国社会按照其⾃⾝规则发展变化的时期,⽂学⽅⾯也是如此;后期(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则是中国社会受到外来⼒量强烈冲击⽽发⽣剧变的时期,⽂学同样受到这种历史剧变的深刻影响。

下⾯,我们先介绍前期与中期的社会政治情况及⽂学演变,然后再谈后期。

清前期和中期,在嘉庆以前,因康熙、乾隆均在位年久,⾼层权⼒结构稳定,国⼒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从经济⽅⾯来看,清初的战争⼀度曾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强⼤封建帝国的建⽴,它的恢复也很快。

尤其是由于历史上沿长城⼀线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紧张对抗⾄此完全解除,使统治者有可能通过削减赋税来争取民众的⽀持,加之康熙⼗分重视⽔利建设,⿎励⽣产,农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也有明显的增长。

在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稳定以后,⼴⼤民众的⽣活较之天灾与战乱频仍的明末⽆疑要好得多,这是清政权能够为⼴⼤汉族百姓接受的⾸要基础,也是从民族意识出发的反清⽃争难以坚持下去的关键原因。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1章上古神话第2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第3章《诗经》第4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第5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6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1章秦与西汉散文第2章西汉辞赋第3章司马迀与《史记》第4章东汉辞赋第5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第6章汉代乐府诗第7章汉代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1章三国文学第2章两晋文学第3章陶渊明第4章南朝文学第5章北朝文学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1章隋及初唐文学第2章盛唐诗歌第3章李白第4章杜甫第5章中唐诗坛第6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第7章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第8章传奇与敦煌文学第9章晩唐五代诗坛第10章词的兴起与晩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3章北宋前期词坛第4章苏轼及其文学家族第5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6章北宋后期诗词第7章南宋前期文学第8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第9章辛弃疾第10章南宋后期的文学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第1章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第2章元代诗词散文第3章说唱艺术与诸宫调第4章元代前期杂剧第5章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第6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7章元代后期杂剧第8章元代散曲第9章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1章明前中期诗文第2章明代文言小说第3章《三国志演义》第4章《水浒传》第5章明代戏曲第6章汤显祖第7章《西游记》第8章《金瓶梅》第9章晩明诗文第10章明代话本小说第11章明代词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初诗文的繁荣第2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第4章《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第5章《儒林外史》第6章《红楼梦》第7章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第九编晚清文学绪论第1章龚自珍的诗文第2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第3章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第4章古典小说的畸变第5章光、宣、民初的诗文第6章“小说界革命”与晩清戏曲第7章藏、蒙古、柯尔克孜族的三大史诗。

清代文学史笔记

清代文学史笔记

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清代文学概说清代文学(清初——中叶)的主要内容: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清代文学的范围清代(1616—1911),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

历12帝,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又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1840年)前晚期则指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灭亡。

清朝晚期的文学一般认为已属近代文学的范畴。

一、社会概况(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

皇权,《大清律》、《大清律例》,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

清王朝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

前期民族矛盾尖锐,对汉人的抗清斗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杨州十日”先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各地抗清斗争延续到康熙22年(1683)。

随着经济繁荣,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官吏腐败,人民反抗不绝: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等。

(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

1.利用、控制、恩威并用的统治政策。

利用汉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

以朱熹配享孔庙大成殿十哲之次,宋代理学为清代官方之学;对知识分子恩威并用。

恩:开博学鸿词科,编书、修史。

从《明史》、《康熙字典》到《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威: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明史案”、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等。

第九章 清代文学

第九章  清代文学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简介


(一)《儒林外史》的情节内容: 王冕 周进 范进 杜少卿

(二)《儒林外史》的艺术特 点: 1、“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颇像现代派小说的生活流。 2、摆脱传奇的性质,展现现实 的人生。 3、杰出的讽刺艺术。
曹雪芹与《红楼梦》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简介



2、精于刻画人物 阿绣 婴宁 商三官 黄英 赵小二


3、情节曲折,构思巧妙 4、语言古奥老道
三、《青凤》讲析
四、《小翠》讲析
1、狐女流变史: 狐精化人的故事中国古已有之。后 魏时, “妇人着彩衣者,人指为狐魅” (《洛阳伽蓝记》), “唐初以来,百 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 之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 狐魅,不成村”(《朝野佥载》)。唐 宋时,狐女故事日益增多。
然而,狐怪小说,多数作品都荒诞怪异, 情节粗陋,狐精也大都是作为否定形象出现 的,极易使读者产生恐惧之感。唐人沈既济 的《任氏传》、宋人刘斧《青琐高议》后集 卷三的《小莲记》以及明人李昌祺的《胡媚 娘传》是狐精形象逐渐向人性化发展的重要 标志。到了清代《聊斋志异》才出现了成熟 的狐女形象。
2、小翠的主题与形象: 小翠是狐精,她有许多不同于人的许多 神异之处:她被送上门,人们却不知她是从 何处来;她负气而去,也不知她去何方。在 王侍御和王给谏的明争暗斗过程中,小翠多 次运筹帷幄,巧加安排,屡次化险;王侍御 之子元丰又呆又傻,小翠却能在他沐浴于瓮 中时施计治好了他的痴病。这些都是常人难 以做到的。
邹涛《三借庐笔谈》载,作者作 此书时,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 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 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这传说虽未必完全可信,但可见它的 题材来源的广泛。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解释及简答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1、“南施北宋”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11、“阅微系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2、“神韵说”反生活真实。

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

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

其他作品主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二体。

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12、“世说”系列的消遣娱乐功能。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3、“格调说”体志人小说。

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13、“虞初系列”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实处。

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

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1. 《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4年版。 2. 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年版。 3. 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年版。 5.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3年版。


三、李渔的短篇小说
《无声戏》(《连城璧》)、 《十二楼》
四、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 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清初蔚 为大宗。它的情节多为固定模式: 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 及第团圆。总的倾向是存情去欲。 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主情思潮 的修正,另一方面又对《红楼梦》 的创作提供了正反两方的经验。著 名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 燕》、《定情人》。
第三、八章
清代的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初的白话小说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
清初的白话小说(假借,仿造): 一、《水浒》续书: 1.陈忱《水浒后传》 2.俞万春《荡寇志》(《结水浒传》) 3.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 二、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恶姻缘》) 晁源—珍哥—仙狐—计氏; 狄希陈-珍珠-薛素姐-童寄姐
《平山冷燕》:《平山冷燕》主要
描写“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 (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 颔),书名即由四人的姓氏连缀而 成,他们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 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
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 李百川《绿野仙踪》:
[复习思考题] 1. 试论《水浒后传》对《水浒传》在思想上、 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2. 简论《镜花缘》的多重创作旨趣。 3. 名词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