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专业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学时学分: 3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

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

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

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

课程内容简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

基于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其它分析方法,比如,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短期分析方法和长期分析方法。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寻求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趋势,推崇的方法是将宏观分析建立在微观个体的基础上,来研究宏观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

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不断演变,材料不断更新,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和规律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内容、体系也要随之发展更新,以体现其时代性和发展性。

教学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以导读与释疑为主;2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3 、倡导阅读和思考;4 、注意课后的作业练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收入、就业、价格总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讲透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关注专家对宏观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注意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等;短期经济波动的三大模型,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表现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分析框架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的生产队生产要素的支付;(2)支出与需求的组成;(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计量国内生产总值;(5)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借鉴被引入,进入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在国内高校逐渐得到普及。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最重要的两门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经济学教学中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内与上海市最早成立商学院的大学之一,在经济学教育方面一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我校宏观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宏观经济流量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主要涉及乘数原理-加速原理、IS-LM模型和AD-AS模型;
(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相应的政策效果分析;
(4)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短期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5)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理论。

本课程定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体(通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学科,旨在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如何影响整体经济。

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和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掌握宏观经济现象和趋势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和制定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国民收入、价格水平、货币、财政政策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3.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探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4. 失业和就业政策:探讨失业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应对失业的政策;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介绍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和影响;6. 国际经济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并做好笔记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模拟实验和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并提交作业报告;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模拟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提交实验报告;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意义和价值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一般系统详述和分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和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将围绕宏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内涵,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目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报国情怀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支出法2.收入法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 GDP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收入法;了解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难点:GDP的核算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和各种乘数;掌握均衡产出;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及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重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难点:乘数论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 IS曲线1.IS 曲线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 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进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投资的决定和利率的决定;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教学难点:如何推导IS曲线、LM曲线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2.劳动市场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掌握AD-AS模型;学会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教学重点:如何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S曲线教学难点: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账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的描述1.失业的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二节失业的原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分类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熟悉菲利普斯曲线;掌握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以及通胀的政策教学重点: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通胀的政策教学难点: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关系通胀的原因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第六节供给管理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理解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熟悉供给管理政策;掌握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第七章经济增长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增长核算方程3.增长的经验估算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理解增长核算和新古典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难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五、建议教学安排六、课程成绩评定七、教材及课程资源(一)教材[1]西方经济学(下册).[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二)课程资源[1]学习资料资源:《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2]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树平台山东大学《宏观经济学》八、其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智慧树平台采用上机考试。

《宏观经济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商管理系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课程编码:1111203学分:3分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适应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执笔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宏观经济学》是经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总体结构、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不同学派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运行的基本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同时也了解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学生将来的实践和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本章为宏观经济学的导言,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1、定义和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2、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3、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投资--储蓄恒等式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学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采用总量分析方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开放经济和对外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p426427教学内容第21章经济增长理论参考书目第一种需求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四、本书主要内容
(一)国民收入核算(十二章) (二)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十三~十六章) 1、收入-支出模型(450线模型或凯恩斯交叉图)(十 三章) 2、IS-LM模型(十四章) 3、用IS-LM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十五、十六章) (三)总供求共同决定收入的AD-AS模型(十七章)、 第二十二章 (四)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与通胀 (五)开放经济的IS-LM-BP模型(十九、二十章) (六)经济增长与周期(二十一章) (七)其他
(二)流量与存量 宏观经济变量可分为存量和流量两大类 1、流量:指一段时间之内的经济量值,如国内 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财政收入等。 2、存量:某一时刻存在的经济量值,如社会资 本总量、黄金存量、外汇储备等。 3、二者关系:存量通过流量而变化。如资本存 量通过投资和折旧而变化。存量大小也是决定流量 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另一类变量是比例变量,如价格。
. . . . .
t2
t1
t3
总供求与实际国民收入决定
P
AS
.
AD y*’ y y*
y
2、动态且短期地说
短期中实际产量Y则通常围绕潜在产量Y*而波 动,这即经济周期。波动中如实际产量低于潜 在产量,意味着失业,反之会有过度就业,这 将造成通胀。宏观经济学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说 明这种波动,包括周期性的原因及对策。
第二种需求: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专业、财经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和经济学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基本原理,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在讲授知识点时,首先对概念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理论引出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案例谈论,最后达到一个解决疑问,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这样一个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

这是对宏观经济学这一课程的介绍,那么宏观经济学是怎么一门学科,或者说,他是研究什么东西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的学科,简单来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量的,这个总量包括总产量、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等。

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整体。

那么,这个国民经济整体怎么衡量?怎么算?就需要一个能够计量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GDP。

所以,掌握GDP的概念,清楚GDP 是什么,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步。

什么是GDP,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因此,中文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

他是衡量国民财富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GDP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国一年的新增财富。

再看书上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市场价值总和。

可能觉得抽象,我们把它分为五个重点一一解释。

哪五个呢?第一个。

第二个。

确定了时间地点,再看是什么,是最终产品和劳务,怎么计算呢?按市场价值结算。

这样一来,这个概念就有了,我们再一个一个深入分析。

第一个,“一个国家或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