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法
古代常见纪年法
古代常见纪年法
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纪年法之一。
它由天干和地支两部分组成,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形成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每过一年,就换一个组合,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2. 帝王纪年法:古代帝王在位期间,往往会以自己的年号来纪年。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
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就是以唐太宗的年号“贞观”来纪年的。
3. 星岁纪年法:古代人们根据木星的位置来纪年,因为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要12年,所以将木星的运行轨迹分为12段,每年木星就会经过一段,称为一“星岁”。
4. 生肖纪年法:生肖纪年法是以十二生肖来纪年的方法,每年的生肖都不同,按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循环。
5. 历史纪年法:古代历史学家在编写史书时,为了方便记叙和查阅,往往会采用一种统一的纪年法,即从某个重要的历史事
件或年份开始计算,然后依次递增。
6. 黄帝纪年法:黄帝纪年法是以传说中的黄帝即位的年份为起点,依次递增的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在古代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
以上就是古代常见的几种纪年法,它们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时间和历史的理解和记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是农历和皇帝年号两种。
1. 农历纪年: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农历纪年法中,年份是根据农历的年份来计算的,每年农历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农历纪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至今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中使用。
2. 皇帝年号纪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中国的君主们开始采用年号作为纪年的方式。
每当新的君主登基,都会根据其个人喜好、政治意义或其他原因取一个年号,用于标志该年的纪年。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结束。
除了农历和皇帝年号,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纪年法,如太阳历(阳历)纪年、干支纪年等。
这些纪年法各有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中国存在多种主要的纪年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纪年法:
1.太阳历纪年法:太阳历纪年法是基于太阳历(阳历)的纪
年方法,即以一年的完成为单位进行纪年。
根据不同历史
时期和朝代制定的太阳历,纪年方式也有所区别。
2.皇帝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是以历代帝王自己制定
的年号作为纪年基准,以帝王即位的年份为起始点,连续
纪年。
每次帝王更替时,往往会更换年号。
例如,汉朝刘
邦在位时使用年号"刘邦元年"、"刘邦二年"等。
3.周天历法:周天历法是古代中国周朝使用的纪年方法,基
于天文和农历两个周期。
根据天文观测和农事需要,将一
年分为12个月,每月按照阴阳历法确定,纪年方式较为
复杂。
4.甲子纪年法:甲子纪年法是古代中国对年份顺序进行编制
的一种方法。
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将60个年份进行命
名,如甲子、乙丑等。
这种纪年法常用于民间、文人和历
法计算中。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纪年法,不同纪年法的使用情况会因历史时期、区域和政权变迁而有所不同。
每个纪年法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标记方式,用以标识和记录历史事件和年代。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 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唐 高祖李往是完 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 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 另外玄烨(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被叫做圣祖, 朱棣被叫成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 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 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 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 “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 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 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 节(陶渊明)等。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 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 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年是公 元2013年。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 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例 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 法,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公元2000年,是黄帝纪元的4697年, 末尾数字是7,对应天干第七位“庚”; 4697除以12余数是5,对应地支第五位 “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 朝鲜、越南、日本)、诸侯、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 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方法一(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方法三(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方法四(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我国农历纪年法天干地支读法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引言纪年法是人类社会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历史悠久,不同文明和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纪年体系。
古代文明中,为了准确记录历史事件、统治时期以及岁月流转,人们创造了多种纪年法,其中四种纪年法在古代尤为常用,它们分别是天文纪年、帝王纪年、元号纪年和历法纪年。
本文将对这四种古代常用的纪年法进行深入介绍。
## 一、天文纪年天文纪年法是一种以天文现象为基础的时间记录方式。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体运行、季节交替等天文现象,并以此作为时间的划分标志。
例如,古埃及以尼罗河的洪水周期来纪年,古中国则以二十四节气、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来确定年代。
在中世纪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也促使天文纪年法的应用。
日冕、月相、行星运动等现象被广泛用于纪年,形成了基于天文观测的历法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记录时间,还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知。
## 二、帝王纪年帝王纪年法是以国家或地区的君主统治时期为依据的纪年方式。
各个文明中,人们通常以君主的在位时间来标定年代,这在政治和历史记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纪年、古罗马的共和纪年和帝制纪年等都是帝王纪年法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帝王纪年法由来已久。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历代君主都采用了不同的纪年方式,例如黄帝纪年、夏代纪年、西周纪年等。
这种纪年法不仅记录了君主在位时间,还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变迁。
## 三、元号纪年元号纪年法是一种以年号来标定历史时期的纪年方式。
这种纪年法常见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君主即位后,会根据其理念、治世方针或吉祥寓意制定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在君主在位期间沿用。
中国的元号纪年法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日本,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每一个元号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端,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元号纪年法在历史文献和史书中被广泛运用,为人们了解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四、历法纪年历法纪年法是基于一定历法系统的时间记录方式。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式对历史的记录相当重要。
中学七年年级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五课介绍了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利用的源自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又叫西元纪年法)。
作为有四五千年悠长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量种纪年方法,本文就五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此刻仍然利用的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风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顺序组合起来。
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取得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支听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朝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
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
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诞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别离来表示。
如公元202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
固然,影响最大的仍是用来纪年。
中国近代史还常常利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的不足的地方在于只用六十个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样,就有重复。
如2021年是辛卯年,1951年也是辛卯年,二千年来就有三十多个辛卯年,容易造成混淆,后来干支纪年常与年号纪年并用。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一、公元纪年法(公元前后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使用公元(Anno Domini,缩写为AD)为起点,分为公元前(Before Christ,缩写为BC)和公元后(Anno Domini,缩写为AD)两个时期。
根据基督教传统,公元前是耶稣基督出生之前的年份,公元后表示耶稣基督出生之后的年份。
公元纪年法的起点被认为是公元1年。
公元纪年法是现代世界广泛使用的纪年方法。
二、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以中国农历为基础的纪年方法。
农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37年,据说是中国的神农氏发明了农历。
农历采用12生肖和天干地支十干十二支的周期组合进行纪年。
每个农历年份会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和天干地支。
三、儒略日纪年法四、伊斯兰纪年法(回历纪年法)伊斯兰纪年法是以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政治和宗教领袖)穆罕默德的首次迁徙(公元622年)为起点的纪年方法。
它使用了一个回归纪年系统,其中一年由回归观测得出并与月亮的运动相匹配。
伊斯兰纪年法将时间分为354天或355天的回归纪年和30天或29天的月份。
五、日本纪年法日本纪年法是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起点为日本水务省确定的其中一特定年份。
目前使用的是明治纪年法,起始于明治天皇的即位(公元1868年1月1日)。
日本的纪年通常由天皇的年号和西历年份表示。
日本皇室会根据天皇即位、退位、去世等重大事件改变年号。
六、玛雅纪年法玛雅纪年法是古代玛雅文明使用的纪年法,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4年。
玛雅纪年法是一种混合的纪年方法,包括长周期纪年、短周期纪年和一般纪年。
玛雅文明用不同的周期来测量时间,例如长周期纪年以5125年为一个周期,而短周期纪年则以260天为一个周期。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起点和计算方式,对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纪年方法通过时间的计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
传统纪年法
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 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 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民 民 国 国 二 二 十 十 七 七 年 年
C
现代------公元纪年法
•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 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 年份叫公元某年。 •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 的。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子 丑 3 寅 4 卯 5 辰 6 巳 7 午 8 未 9 10 申 酉 11 12 戌 亥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现在国际通用的 纪年法是什么?
今年是农历什 么年?
中国古代
纪时法
一、纪年 法
1、干支纪年法
将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 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干支纪年传说始于黄帝,但有史可查的最早干 支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当时西周平民不满周厉 王的暴政,在镐京发动了“国人暴动”,周厉 王出逃,国人推举共国的佰和执政(一说由召 公、周公共同执政),共十四年,史称“共和 行政”。共和元年为庚申年,从那时至今,干 支连续纪年近三千年。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 年,乙酉年),朝廷以命令形式颁布施行干支 纪年,从此干支成为官方的正式纪年方法。
3、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古代没 有公元纪年,用年号来纪年。 汉武 帝起开始有年号。最早的年号是 “建元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并以年号纪年。最后的年号是清代的 宣统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不只有一个年号,明 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 以年号代称皇帝 。比如说康熙皇帝,实际 康熙是年号。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是:编年史法、元年史法、神灵纪年法和
日新纪年法。
一、编年史法:又称“秦年史书”,是古代中国最为普遍采用的
纪年法。
它将历史按照君主历任的先后顺序分成一个又一个的时期,
每一个时期以该时期的君主为起点,分别以阳历为基准,以某个特定
时间点(如此君即位/死亡/迁都等)为0年,然后开始计算编年史法,每经过一年,以此君的年号+1,成为当年的年号。
它具有传承古老,
记录历史明确的优点。
二、元年史法:是指以元年作为计算起始点,根据公元纪年,一
直连续计算到现在的纪年法,比如汉朝“元年”从公元前202年开始,汉武帝即位的那一年就是汉朝元年,故到现在汉朝已有2118年之久了。
它与编年史法不同的是,它经常会出现朝代之间出现“拉锯”的现象,比如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时期也是使用元年史法。
三、神灵纪年法:是指以天王或者神灵的年号作为纪年标准,如
留神令(也叫神令)就是以神武帝纪年为基准,自神武帝即天命之始起,计算到现在的纪年法。
神灵纪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年号观念
较为重要,在早期的民间尤其有浓厚的宗教和神话色彩。
最后一种是日新纪年法,也叫“纪元”。
它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
到西汉时期,开始以某种特定的日期作为“元年”,以此以后每一年
经过365.24天,就会普遍延伸出一个新的年号来,以此类推,每当满
一个“纪”,就会又以此日子为“元年”,如此往复运算,逐渐形成
日新纪年法。
它对历史的记录比较准确,也比较方便,一般古代文献
中均有所提及。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中国文化常识之一)一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
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
这就是公元纪年法。
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
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
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
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
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
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
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
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
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2018年
公元前
公 元 元 年
公元后
公元纪年法
世纪: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公元1年——公元100年 公元前1年——公元前100年
公元101年——公元200年
公元201年——公元300年
公元前101年——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201年——公元前300年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就可以了。
(14年)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 1、算算夏朝(公元前2070年)距今多少年?
提示:数一数年代尺,看看公元前5年距公元5年是多少年。 数轴上5到-5之间是10,年代尺上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是 9年。
距今4087年。
公式:2070+2018-1=4087(年)
下面就时间长度的计算, 教给同学们一些 计算的小窍门: (1)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 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C
(2)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 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1=C 算 算 看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 479年,他享年几岁?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6年,灭亡于 公元8年,西汉存在了多少年?
1、1997年香港回归是多少世纪多 少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公元前475年是处于多少世纪 多少年代? (公元前5世纪70年代)
其它的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1898年是戊戌年。。) 2.帝号纪年法(宣王五年,哀公。) 3.年号纪年法(贞观元年。。。) 4.民国纪年法(1912年是民国元年)
3、公元前2070年是哪个世纪的哪个 年代?它是这个世纪的前期还是晚期?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前期)
1、280年处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是中期还是晚期? 2、前212年处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 (前3世纪初) 3、21世纪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2000年―2099年) 4、18世纪60年代是从哪年到哪年?1760年―1769年 5、前5世纪40年代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前449年―前440年) 6、前475年距今多少年? (2488年)
五种纪年法
五种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5种: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
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
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
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
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
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6、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分别是:
1.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阳干和五阴干相配合得六十,叫六十花甲子。
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形成了一个轮回。
2.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每年搞大庆典,从此,皇帝
开始用年号纪年。
年号一般改元宣布,并颁告天下。
3.帝王纪年法:就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即位就改名,且在位期间一般
不更年号,等皇帝死了,才会有新的年号开始。
即使中途换皇帝,也是跳过上一任皇帝的年号,重新开始新的年号。
初中历史四种纪年法
初中历史四种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
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
这就是公元纪年法。
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
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
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
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
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
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
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
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
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
六种纪年法和推算法
六种纪年法和推算法农历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
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
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
这是古圣先贤利用数学上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这个规律编制而成的。
2001年为农历辛巳年。
道历纪年法。
它以道教教主元始天尊成道于公元前2698年作纪元依次纪年。
公元2001年为道历4699年。
佛历纪年法。
它以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佛于公元前544年作纪元依次纪年。
公元2001年为佛历2545年。
孔历纪年法。
它以儒教创始人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作纪元依次纪年。
公元2001年为孔历2552年。
公元纪年法。
它以相传基督教教主耶稣诞生年作纪元依次纪年。
从公元元年至今为公元2001年。
公元元年以前年代的表示法,在“公元”后加一个“前”,表示从公元元年往上古逆史向年代倒计时推算,依次为公元前元年、公元前二年……直至有史载的远古年代。
这种纪年法采用阳历(太阳历)计日月,年差只有4小时多,便于使用,故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用而被称为公历。
伊斯兰教历。
阴历(太阳历)的一种。
它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
平年为354天,闰年为355天,30年中有11个闰年,不置闰月。
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麦地加迁徙到麦地那传教之年的第二天)为纪年元年元旦。
由于每年比太阳年约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阳历多出一年,公元1960年为伊斯兰教历1379年。
公历2000年为伊斯兰教历1420年闰9月24日———1421年闰10月4日,即农历己卯年11月25日———庚辰年12月初六日。
其中,把已知的公元年次的末位数减3,按差数从10位天干中按首尾顺序找出当年的天干位次。
例如公元2001年的末位数为1,不够给3减,可按数学加减法则,视“1”为向10位数借1变11,11减3,差为8。
取8从天干首位数到8位“辛”。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一、帝王纪年(帝号或年号纪年)①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
②西周至秦朝时期,采用帝号纪年,如周宣王二年,鲁隐公元年、秦二世元年。
③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年号,采用年号纪年。
如开皇元年,贞观十三年,庆历四年,顺治五年,乾隆三十年。
二、天干地支纪年法①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六十年一个循环。
干支还可纪月日时。
③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酉政变(186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
三、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如何快速推算公元年份与干支年份?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如果公元年份最后一位是1,这一年必定是“辛×”年,如1901年辛丑年,1911年辛亥年。
反之,如果干支年份“辛X”,则公元年份最后一位一定是1。
其他数字依次类推。
四、民国纪年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由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
②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6年。
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出答案。
五、黄帝纪年①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
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稣公 诞元 生元 之年 年( )耶
公 元 前 年
公 元 年
×
×
公元纪年法中的几个概念:
世纪: 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公元1840年
公元前1046年
19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年代:
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公元1978年
2、天干地支纪年法
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 大挠氏。起先,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 以十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 二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 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天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 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后来,干支记日的办 法又被渐渐引进到了记年、记月和记时。这样,干支记年、 记月、记日、记时的一整套体系就在实践过程中,渐次地形 成了。 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前720年)二月己 巳,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 证据。
己 巳 己 卯 己 丑 己 亥 己 酉 己 未
庚 午 庚 辰 庚 寅 庚 子 庚 戌 庚 申
辛 未 辛 巳 辛 卯 辛 丑 辛 亥 辛 酉
壬 申 壬 午 壬 辰 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壬 子 壬 戌
癸 酉 癸 未 癸 巳 癸 卯 癸 丑 癸 亥
小练习:
1、今年2013年是癸巳年,请换算1977年、1983 年、2010年分别为什么年?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甲 子 甲 戌 甲 申 甲 午 甲 辰 甲 寅
乙 丑 乙 亥 乙 酉 乙 未 乙 巳 乙 卯
丙 寅 丙 子 丙 戌 丙 申 丙 午 丙 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 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 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 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
•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 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 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 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年数 来纪年。
•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 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 干支列后。
年号纪年法
•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元和十年”、 •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 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 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 以农历为准。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 •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 •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 • 《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
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年号纪年法
•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 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 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 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 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 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 真宗年号)等。
公元纪年法
•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 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 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 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 予以批准颁行。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 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 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