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1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合集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益性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精编】财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精编】财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财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2019年6月1日目录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预期要完成的审计任务所作的工作安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方案是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的安排。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年度编制下年度审计计划,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报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在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第九条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间安排。

第十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二)具体审计项目及实施时间;(三)各审计项目需要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安排。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下列情况,以评价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一)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及业务活动重点;(二)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水平;(四)相关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2007年11月29日修订)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本准则第二条指出,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财务报表审阅业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阅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财务报表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财务报表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即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财务报表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审计、审阅业务属于鉴证业务,商定程序属于相关服务。

业务目标的差异是审计、审阅、商定程序这三类业务的最根本差异。

其他差异,如对独立性的要求、所使用的程序与方法等,都是从业务目标的差异派生出来的。

三者的比较如表2101-1所示。

表 2101-1 审计、审阅、商定程序三类业务主要差异一览表二、职业道德要求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三、执业标准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执行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签订业务约定书,计划审阅工作,确定审阅程序,记录为审阅报告提供证据的重大事项和按本准则规定执行审阅业务的证据,形成审阅结论,出具审阅报告。

四、职业怀疑态度本准则第五条要求,在计划和实施审阅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第29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第29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2011-05—06 12:58: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 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 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2019年6月1日目录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 号——财务报表审阅》指南(2007年11月29日修订)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本准则第二条指出,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财务报表审阅业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阅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财务报表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财务报表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即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财务报表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审计、审阅业务属于鉴证业务,商定程序属于相关服务。

业务目标的差异是审计、审阅、商定程序这三类业务的最根本差异。

其他差异,如对独立性的要求、所使用的程序与方法等,都是从业务目标的差异派生出来的。

三者的比较如表2101-1所示。

表 2101-1 审计、审阅、商定程序三类业务主要差异一览表二、职业道德要求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三、执业标准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执行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签订业务约定书,计划审阅工作,确定审阅程序,记录为审阅报告提供证据的重大事项和按本准则规定执行审阅业务的证据,形成审阅结论,出具审阅报告。

四、职业怀疑态度本准则第五条要求,在计划和实施审阅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2014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2014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内部审计准则 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准则 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准则审计计划
审计目标:本次审计的目标是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审计范围:本次审计将涉及公司所有部门及子公司,主要关注业务流程、财务报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2.审计方法及程序
审计方法:本次审计将采用综合审计方法,包括文件审计、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检查法等。

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计划,包括:
2.1 确定审计周期和频率;
2.2 确定审计人员及分工;
2.3 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2.4 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
2.5 进行现场观察和实地检查;
2.6 进行访谈和核实相关人员的陈述;
2.7 抽样检查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8 分析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

3.审计责任和权限
审计责任:本次审计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审计结果负责。

审计权限:审计人员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提供所需文件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实地检查和抽样检查。

如有必要,可以向公司高层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4.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1 审计目标和范围;
4.2 审计方法和程序;
4.3 审计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4.4 建议和改进措施;
4.5 审计意见和结论。

5.审计跟踪和评估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建议和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确保其持续有效。

内审准则(完整版)

内审准则(完整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法规类别】内部审计
【发文字号】中内协发[2003]20号
【失效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关于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公告(2013修订)
【发布部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发布日期】2003.04.12
【实施日期】2003.06.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行业规定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中内协发[2003]20号2003年4月1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
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一)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
(三)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2013-08-26 09:51:4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预期要完成的审计任务所作的工作安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方案是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的安排。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年度编制下年度审计计划,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报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在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

第九条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间安排。

第十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二)具体审计项目及实施时间;
(三)各审计项目需要的审计资源;
(四)后续审计安排。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下列情况,以评价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
(一)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及业务活动重点;
(二)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
(三)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相关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
(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
(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第四章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第十四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一)业务活动概况;
(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及运行情况;
(三)财务、会计资料;
(四)重要的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
(五)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情况;
(六)上次外部审计的审计意见;
(七)其他与项目审计方案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十五条项目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项目的名称;
(二)审计目标和范围;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
(五)审计组成员的组成及分工;
(六)审计起止日期;
(七)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
(八)其他有关内容。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