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教育学 第05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第一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内涵1.广义的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首先,广义的教育制度包括一切教育设施。
这些教育设施除了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外,还包括儿童教育机关,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图书馆、儿童科技站、少年体校等;还包括成人文化教育机关,如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俱乐部等。
其次,广义的教育制度还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国家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学校生活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设施,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这些设施又称教育组织。
学校是由专职人员对人们进行教育的专门组织。
二是学校规章制度。
如学校管理制度、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升学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等等。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制度类型。
一般常采用发展历史、学校教育的层次、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和学校教育的形式等标准,可将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具体划分如下:根据历史发展,可以把学校教育制度划分为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可以把学校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划分,可把中国教育分为以下四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按学校教育的形式划分,我同有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制学校。
二、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教育制度是使一个国家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保障。
5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第一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一)内涵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二)教育制度的类型1、根据历史发展: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2、根据学校教育层次: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3、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4、按学校教育的形式: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校二、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教育制度的制定受政治、经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制本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从清末开始】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我国现行学制以这一学制为基础,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1995年通过《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再次修订《义务教育法》,提出了我国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二)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西方现代学制的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三、义务教育制度【起源于德国】(一)义务教育的概念: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二)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1、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6年6月29日,再次修订通过《义务教育法》2、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四、终身教育制度(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929年,英国,耶克斯利,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舒瓦茨——1972年出版的《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教育潮流,其发展上升趋势达到顶峰,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的发表为标志,也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狭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 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 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从逻辑上讲,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和教育的各种管理机 构与组织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应当论述的范围。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 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
研究生院 年级
23 22 21 20 19 18 17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高中、职业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专科学 校(23年) 中专 (2-4 年) 初中(3-4年)
育打好基础。
主要招收三至六岁儿童。
2、初等教育 指小学教育。主要是招收年满六~七周岁儿童入学,城 市一般是六周岁,农村一般是七周岁。但目前在城市里有 的也提前到五周岁或五周半,农村也有提前到六周入学的, 而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还有八岁入学的。 学制年限基本上是五~六年,大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五 年制,并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小学阶段主要是进 行最基本的读、写、算的教育和人格教育,为在中学阶段 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 现在我国不仅从法律上保证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 且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提高质量。
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 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 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等。 综合而言,“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 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分类
国家教育制度:1995年教育法 学校管理制度 教学制度
教育体制: 是指一个国家关于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学校系统和规定。 它与教育制度相比,侧重组织、领导、规划。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的表现作了纠正。
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 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弹性学制——新学制的指导者和起草者胡适说:“新学制的特别长处,在于它的弹性。” ) 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 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 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6
如果按照教育证书分:学历教育机构、学位教育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等。
7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学制类型变革:双轨制向分支和单轨制发展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 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西欧学制:一轨学术性,一轨职业性).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美国的学制) 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叫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简版教育学-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一、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现代学制确立与发展的历程、教育法规的概念和我国教育法规体系构成,以及教师资格与任用制度和教师培训、考核与奖励制度的主要条例,掌握“义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制度”两种主要的当代教育制度,以及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确立依法执教的意识,提升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二、考核要求1.了解:现代学制确立与发展的历程;我国教育法规体系。
2.识记:“教育制度”、“教育法规”的概念;“义务教育”的含义与性质;依法执教的含义;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的主要条例。
5.理解: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其制度化发展趋势;教师的法定含义,教师对学生的法律责任。
4.掌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确立依法执教意识的基本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第一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内涵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设施。
二是学校规章制度。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根据历史发展,可以把学校教育制度划分为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可以把学校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按学校教育的形式划分为: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制学校。
二、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一)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中国教育体系和学制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01~1911年的清末发展阶段,清政府模仿西方国家初步建立了国民教育体制,成为近现代中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二是1912~1922年的民国初期发展阶段,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六三三”制为主体的、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国民教育体系。
第五章 教育制度

02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 教育年限。美国12年、英 国11年。
03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 综合和统一。
04
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 层次多样化。
05
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普遍 重视。
06
学制类型由双轨逐渐向单 轨和分支型过渡。
03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 、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 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 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 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如 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仿照日本而制定。
小学
幼儿
园
保育学校
美国现行学制图
六年一贯制 中学
6-6制
12
普
11 10
中通 等职 教 业、
9 育技
8
术
)
7
6初 5等
4教 3育
2
1
年级
分支型学制
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特点的苏联式的分支 型学制。分支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 在起点不分轨,所有的孩子都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到 了中学阶段便开始分流,学生们有的进入普通中学学习,有的进入职业学校, 有的进入师范学校、医科学校等专业技术学校。无论哪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都能升入相应的高等学校学习。显示了分支型学制没有阶级、没有等级差别 的优越性。
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业高中2~3
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教师的义务
• • • • • • 遵纪守法的义务; 教育教学义务; 品德教育的义务 尊重学生的义务 保护学生的义务 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包 括哪些?(简答)P109
• (填空)学生的权利就是教师的责任; • 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责任 • 教师负有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责任
教育法规的概念
• 教育法是有立法权的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 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 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 法规、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 称。(填空)
• (填空)教育法规是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 关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 文件总和。
教育法规的作用(简答)
• 具有指引作用; • 具有评价作用:评价作用的两个特点:突 出的客观性和普遍的有效性; • 具有教育作用(简答)表现:A、体现在使 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借助于人 们的教育行为使其传播。B、通过教育法规 实现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 • 保障的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 根据发展历史划分 1、古代学制;2、现代学制; • 根据学校教育层次划分 1、幼儿教育;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 • 根据学校类别结构划分 1、基础教育;2、职业教育; 3、高等教育;4、成人教育。 • 根据学校教育的形式分 1、全日制学校;2、半日制学校;3、业余制学校
地方性教育法规
• 地方性教育法规由地方根据本区域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填空) • 具有三个特点(简答):A、从属性、B、 区域性、C、更强的操作性。
教育规章
• 教育规章按发布机关分:部门教育规章( 全国有效);地方教育规章(地方有效) ;(填空)
【中学教育学】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备考章节讲义: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中学教育学】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备考章节讲义: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在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看书,才能熟悉中学教育学知识点,多做试题,才有机会通过考试哦,本文: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备考章节讲义: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跟着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来了解一下吧。
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1、教育法规,是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2、教育法规具有指引、评价、教育和保障作用。
3、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所谓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教师任用制度采用教师聘任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6、教师的权力: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指导评定学生权报酬待遇权教育管理权7、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思想品德教育义务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保护学生的义务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8、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有教育教学能力。
9、教师考核内容:德——政治思想能——业务水平勤——工作态度绩——工作成绩10、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2、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13、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这就是依法执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第一节教育制度填空: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填空: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设施,二是学校规章制度。
填空:可以把学校教育制度划分为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可以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划分,可把中国教育氛围以下四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按学校教育形式划分,我国有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学校。
填空:基础教育有:小学、初中、高中。
填空:中国现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
填空: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六三三”制为主体。
填空:新中国1951年10与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填空: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归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
填空: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
填空:西方现代学制可归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填空: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填空:马丁·路德是义务教育的创始人。
填空:魏玛共和国率先尝试义务教育。
填空:美国1852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英国1880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法国1882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日本1886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我国1986年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填空:国民教育--国家教育序列:高中、大学一个公民应该接受的教育。
填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填空: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
填空: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香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
免费性,就是明确规定“不受学费、杂费”普及性,即统一性,这是贯彻始终的一个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于发展?最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是本质性萌芽。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成人教育的大规模出现。
填空:1929耶克斯利《终身教育》填空:1970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填空:1972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明天》填空:1972舒瓦茨《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填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正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填空:终身教育特征:时间延展性、空间包容性。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
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贯穿人生的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和空间的包容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填空: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和中介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一体化。
2.存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填空:受教育权:九年填空:学习权:想学习就能学第二节教育法规概述填空:教育法是指规范文件的总称。
填空:教育法规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作用?指引、评价、教育、保障。
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包括?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规章。
填空:宪法为教育法制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同时也为教育活动提供基本的法律法规。
填空:宪法是一切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
任何形式的教育法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填空: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
填空:教育基本法律全面调整教育内部。
填空:教育单行法律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填空:1994年《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填空:《教师法》是我国第一部以职业人员为对象的法律。
填空: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填空:1985年确定教师节。
填空: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规定的规范性文件。
填空:《教师资格条理》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
填空:地方性教育法规具有:从属性、区域性更、强的操作性。
填空:教育规章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
填空: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填空: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依法执教的含义?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事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这就是依法执教。
教师应当依法执教?首先,教师因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其次,教师因当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
再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地法律意志。
第三节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填空: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是教师最本质的特征。
《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我国学校教师享有以下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知道评定学生权、报酬待遇权、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进修培训权。
填空:教育教学权是基本权利。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填空:进修培训权:无论何种进修培训都应在完成教师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等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2.教育教学;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5.保护学生;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填空:教师资格证撤销五年不得申请。
填空:犯罪教师则个证终身不能申请。
填空:考试舞弊教师则个证三年不得申请。
第四节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填空:学生权利《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都规定了学校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主要内容。
填空: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宪法保护。
填空: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受有的主要权利,可归纳为受教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三项基本内容。
《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有?1.学生入学权;2.学生上课学习权;3.学生受教育选择权;4.学生升学权。
填空: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学生人身权对教师要求?1.尊重学生人格尊重,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禁止搜身或搜查学生个人物品。
3.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
4.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邮件或日记等。
尊重和保护学生财产权?1.禁止没收学生物品长时间部与发还。
2.禁止毁坏学生物品。
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侮辱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损坏财务;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或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经常考试作弊、经常欺负弱小同学。
填空:不良行为处置方法:教育、联系家长。
严重不良行为?1.纠结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所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填空:严重不良行为的处置方法:教育、联系家长、上报学校。
第五节教师资格证制度及任用制度取得教师则个证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进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
5.具有教学能力。
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程序?首先由申请人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公民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
填空: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填空:《教师法》规定,实施教师聘任制,“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第六节教师的培训、考核及奖励制度填空:《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我们通常说的“德、能、勤、绩”填空:教师考核的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