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的需要!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企改革
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1.背景: 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材料一: 1956 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 2.指导文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 内容: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 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 主动权。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 措施 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所有制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 结构 有利于竞争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1 企业没自主权, 管理僵化 ! 职权划分 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增强企业活力 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 1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分配方式 上的浪费。 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材料三: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 增强企业活力 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4.中心环节: 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 吃大锅饭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 5.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6.成果: 城乡出现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提出: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缺乏
经营自主权,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
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
础,改革的浪潮
2.展开:

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
求加快以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内容
目的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积极性问题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使农村经济遭到破坏。
➢1953~19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始时间: 1978年 4、试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5、方法: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
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
干到户的生产契约。
原件内容: “我们分田到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摘要: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起来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重点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生产关系建国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建立了农户个体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就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农户的个体所有制土地;二、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这种个体农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成从初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又成为了人民公社;三、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部曲。

1956年底,我国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把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改造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了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显得过于仓促,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初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历史证明,这种管理体制严重的脱离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其弊端如下:用人民公社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同中国现实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活动,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根本规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的:调动农民的⽣产积极性,促进__农村经济__发展。

2.概况(1)尝试:__1978__年,安徽凤阳__⼩岗村__农民实⾏分⽥包⼲到户,⾃负盈亏。

这种建⽴⽣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

(2)推⼴:__1983__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

(3)深化:农村__乡镇企业__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3.意义:农民有了⽣产__⾃主__权,⽣产积极性提⾼,农村⽣产⼒解放,农业⽣产和农民收⼊有了很⼤提⾼。

易混易错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拥有了⼟地所有权。

(×)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体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拥有使⽤权和经营权,⾃主经营,⾃负盈亏。

【问题思考】中国改⾰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1)⼈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中国农村⼈⼝多,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4)为解决温饱问题,⼀些地⽅的农民开始了⾃发改⾰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城市经济体制改⾰1.依据:__1984__年,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城市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的步伐。

2.内容(1)所有制形式:单⼀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__政企分开__,扩⼤企业的⽣产经营⾃主权,实⾏__经营责任__制。

(3)分配⽅式:以__按劳__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3.中⼼环节:增强__企业__活⼒。

4.影响:企业有了经营⾃主权,⼤⼤调动了企业、职⼯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

易混易错城市经济体制改⾰的中⼼环节是实⾏政企分开,扩⼤企业的⽣产经营⾃主权,实⾏经营责任制。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说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说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说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简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

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

由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

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1)包干到户。

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

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2)包产到户。

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政策支持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
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二.简答题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原因、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1950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1958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 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 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2.概况 (1)时间:1984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目的:增强企业活力 (4)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 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 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原因、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4.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四次次生产关系的调整的名称、
内容、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 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 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 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 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 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 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 包合同。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997年)
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是(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镇
D.大中城市
2.位于广东省境内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3.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 市——经济特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 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 城市——内地
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由土地公有制变为私人所有制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4月,邓小 平同志与当时的广 东省委书记习仲勋 同志谈话。他说: “· · · · · · · 在你们广东 划出一块地方来, 也搞特区。过去陕 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 自己搞,要杀出一 条血路来。”
组织 路线 经济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
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年12月)
改革开放决策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 新局面有何突出的历史意义? 伟大转折 揭开序幕 光辉标志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凤阳地多不打粮,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 不见新娘进凤阳。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3.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四、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处于相对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土地私有化程度低,大多数土地都是公有制的,由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经营。

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劳动力生产率低下,导致了粮食供应不足和贫困问题。

此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十分匮乏。

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将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或家庭经营,鼓励农民通过自主经营和劳动来增加收入。

这项改革使得农村的土地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该制度鼓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还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包产到户”政策,即将生产资料交由个人或家庭所有并由其自主安排生产活动。

这项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创造力,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其中经济体制改革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回顾一些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总结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一、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案例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行选择种植农作物并自由流转土地。

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引入乡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改革中国的城市经济改革主要集中在城市企业的改革上。

改革前,大多数城市企业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效率低下且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将企业从政府手中独立出来,引入竞争机制。

这一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也释放了市场活力。

例如,通过引入民营银行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的金融业得以迅速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外贸体制改革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案例。

改革之初,中国外贸主要以国家贸易公司为主导,存在着行政化、垄断化等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降低了外贸壁垒和行政审批程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外贸业务。

此外,中国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形成了开放、竞争的外贸体制。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体制完全由国家垄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推行了银行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引入了民间资本和外资,打破了国家垄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并且完善了金融市场监管机制。

这一系列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1、改革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合作化
把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2、P40材料研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2、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延伸知识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事件
内容
影响
启示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有很大提高。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确立三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对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以期引领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被提上议事日程。

要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为此,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剖析~厘清该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实施过程、意义影响~分析该土地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并能提供更为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体制创新,土地制度,承包责任制第一章制度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从确立到发展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制度~它的发展遵循特有的路径规律。

从理论上讲~首先要弄清一些列的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一、制度的内涵人们对“制度”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而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定义更是形形色色~但德国学者史漫飞、柯武刚总结的定义似乎更为简洁而全面~即:“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

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

制度是一种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制度”概念的, 即“制度”是指“众所周知的约束人们的各种规则”。

制度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通常是成文的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一旦确立就会形成制度刚性~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中历史 专题复习 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中历史 专题复习 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主干知识】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 内容: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2.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促使农业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这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 背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 改革历程:1978-1984年进行试点;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3.评价: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但在改革中存在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经济改革遇到瓶颈。

(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7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7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1978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展开了序幕。

这一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举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此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是土地改革,它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让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 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财政体制改革的支持。

1978 年,国家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分为国税和地税,并建立了独立的财政体制。

这一改革提高了政府的财政能力,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支持。

3. 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支持。

1978 年,国家开始建立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国家还开始实行贷款制度改革,提高了银行贷款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让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 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包括农业生产、手工业、畜牧业等。

农民收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3.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此后,中国开始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对外开放、国企改革等,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它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土地归还给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意义

农村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意义

农村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意义农村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对农村经济、社会和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它包括了以下内容和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农业生产体制改革。

通过取消农业集体化经营,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使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2.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开放还引入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有土地经营权,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这一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土地基础。

3.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农村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就业选择。

同时,改革开放也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革开放注重改善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

投资用于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5.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开放鼓励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6.农村治理体系改革:农村改革开放也涉及农村治理体系的改革。

通过推进村庄自治、村民自治和农民权益保护,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农村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通过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和创业机会,农村改革开放鼓励了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它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减少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此外,农村改革开放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997年)
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是(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镇
D.大中城市
2.位于广东省境内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由土地公有制变为私人所有制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4月,邓小 平同志与当时的广 东省委书记习仲勋 同志谈话。他说: “· · · · · · · 在你们广东 划出一块地方来, 也搞特区。过去陕 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 自己搞,要杀出一 条血路来。”
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 —— 凤阳花鼓词 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看了“生死文书”后,你有何感想?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农业大国; ▲旧体制抑制农民生产积极性 (2)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作用: ▲农民生产积极性 ▲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会考标准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
作用 b/c
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b
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会考标准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b/d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路线
1978年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政治 路线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项目 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工业
商业 批发 零售
63%
67% 83%
私有制经 济占主体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 济占绝对 95. 8% 4.2% 商业总产值 主导 思考:(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所有制经济 成分有何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 化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
浦东的成就
外贸出口: 1993年12亿
2002年136亿
国内生产总值: 1990年60亿 地方财政收入: 1993年5.53亿
2002年1251亿
2002年95亿
历史的回音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 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春)
2.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992年)


沿 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济 开 放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经 济 特 区
对外开放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珠海 海南 深圳 厦门
浦东
汕 头
深 圳 今 昔
1981年的深南中路 如今的深南中路
深圳夜景
珠海渔女 珠海市容
汕头市容
厦门夜景 厦门白鹭洲广场
三亚夜景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 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 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端: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2)内容: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难点释疑
工业总产值 100% 0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工业总产值 公有制经济 100% 私有制经济 0
商业总产值
95. 8%
4.2%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工业总值 商业零售额 公有制经济 61.7% 72.4% 个体经济 34.8% 18.6% 私有制经济 3.5% 9%
(2)对照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我国所有制经济又有什么变化? 公有制为主体, 单一公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体制的改革
A、深圳
)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3.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 市——经济特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 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 城市——内地
温州今昔
上世纪 80年代初,大货车可以开进 温州大桥 人民路,人流、车流拥挤不堪。
温州火车站 1989年,位于人民中路的新中国电影 院电影散场,那时的观众可比现在多。
现在人民的新景象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
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组织 路线 经济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
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年12月)
改革开放决策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 新局面有何突出的历史意义? 伟大转折 揭开序幕 光辉标志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凤阳地多不打粮,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 不见新娘进凤阳。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