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十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篇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2023届河南郑州四中二调,20)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因子成对出现,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作出假设B.用假说内容推导F1自交后代类型及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C.把演绎推理的结果用测交实验来检验属于实验验证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C2.(2022黑龙江哈一中月考,8)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答案A3.(2023届河北秦皇岛摸底,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学生在正方体1和正方体2的六个面上用A和a标记,在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六个面上用B和b标记,将四个正方体同时多次掷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以模拟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B.每个正方体上A和a(或B和b)的数量均应为3个C.统计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字母组合,出现Bb的概率为1/2D.统计四个正方体的字母组合,出现Aabb的概率为1/16答案D4.(2022辽宁沈阳月考,19)(不定项)将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均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属于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A.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D、d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不同基因型的种子必须都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不同基因型种子发芽率有差异答案ABC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5.(2023届重庆一联,17)玉米是同株异花植物,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片基部。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检测题组 A组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和异株异花传粉。

玉米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纯合宽叶玉米和纯合窄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会出现窄叶玉米B.杂合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宽叶玉米C.纯合宽叶玉米和杂合宽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不会出现窄叶玉米D.用玉米做人工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去雄,但需要对雌蕊进行套袋答案C纯合宽叶玉米和杂合宽叶玉米间行种植,杂合宽叶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后代中会出现窄叶玉米,C错误。

2.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β-珠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发生替换、缺失或增添所致,使得β-珠蛋白完全不能合成(即β0)或仅能部分合成(即β+)引起血红蛋白的α、β链合成比例失衡,从而导致溶血。

如表为β-地贫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有关说法错B.一对患轻型β-地贫夫妇生出重型β-地贫患者的概率为1/4C.中间型β-地贫患者与正常人的后代均为轻型β-地贫患者D.表型与基因型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Bβ0和β+是β-珠蛋白基因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正确;轻型β-地贫患者基因型为β0β或β+β,因此生出重型β-地贫患者(β0β0)的概率不一定为1/4,B错误;中间型β-地贫患者基因型为β0β+或β+β+,正常人基因型为ββ,其后代基因型为β0β、β+β或β+β,均为轻型β-地贫患者,C正确;根据表格可知,多种基因型可以对应一种表型,表型与基因型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正确。

3.玉米和豌豆的茎秆都有高矮之分,分别将两者的纯种高茎和矮茎植株间行种植并进行相关研究。

若不考虑变异,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矮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高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C.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D.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答案A矮茎玉米植株既能自花传粉,也能接受高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A正确;高茎玉米植株可以自花传粉,也能接受矮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错误;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无论矮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无论高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新高考生物同步试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同步试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同步试题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其应用1.[2021安徽合肥调研]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该研究中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豌豆株高差异的机制是什么?”C.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D.“F1实际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2.[2021四川绵阳一诊]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用一株开红花的植株和一株开白花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

据此可作出的判断是( )A.这对相对性状只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红花一定为显性性状,白花一定为隐性性状C.红花亲本一定是杂合子,白花亲本一定是纯合子D.杂合亲本在形成配子时,一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3.[2021广东惠州调研]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中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花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色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2A2和A3A3两种C.橙花和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同时出现四种花色D.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的杂交后代均为红花4.[2020海南,20,3分]直翅果蝇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一种突变体,表现型为翻翅,已知直翅和翻翅这对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

选择翻翅个体进行交配,F1中翻翅和直翅个体的数量比为2:1。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学考复习默写11-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考复习默写11-基因的分离定律

课时默写11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关概念1.性状类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2.基因类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显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隐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3.个体类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4.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可判断显隐性。

自交:是指来自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可判断基因型、显隐性、提高纯合子比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测交:让F1与杂交;可判断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1)豌豆是植物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结果可靠容易分析;(2)具有的性状。

2.先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从简单到复杂)。

3.应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即严密的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母本(花蕾期)隔离人工再隔离2.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高茎×矮茎↓F1(子一代)↓F2(子二代)性状:高茎∶矮茎比例:∶①P具有性状②F1全部表现为性状③F2出现现象,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原卷版)

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原卷版)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2023年高考真题〗 (1)〖2022年高考真题〗 (2)〖2021年高考真题〗 (4)〖2020年高考真题〗 (6)〖2019年高考真题〗 (7)〖2018年高考真题〗 (9)〖2017年高考真题〗 (10)〖2016年高考真题〗 (10)〖2015年高考真题〗 (11)〖2014年高考真题〗 (11)〖2023年高考真题〗1.(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

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

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

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2022年高考真题〗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半乳糖血症是F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三生物基因分离定律

高三生物基因分离定律

高三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一、相关概念1.相对性状: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稳定的遗传,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稳定的遗传,后代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关系:)(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2各种交配方式功能杂交自交测交正反交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基因会随 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选用豌豆的原因(1)(2)(3)2.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去雄→套袋→传粉→二次套袋→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F1都是高茎,F2出现高茎︰矮茎=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

三、对分离过程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存在。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的。

5、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1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1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从而测定F1的基因组成
①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相对而言的,正交的父方和母方分别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的母方 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和父方
②检测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3.“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以一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为例) (1)“假说”指孟德尔的4点解释,核心解释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 (2)“推理”指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3)“演绎”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测交结果。
2.豌豆人工杂交的方法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分析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甲、乙 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 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注意问题: a.要 随机 抓取,且每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 b.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重点难点>
1.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2.遗传实验中常见交配类型及应用
交配 类型 杂交
自交
测交
正交和 反交
含义
应用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相互交配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③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自交法:让杂合子F1自交,如果F2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说明基因的 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2)测交法:让杂合子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符合 1∶1,则说明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 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 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分别是()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
价值;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且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2.[2018吉林长春质监(一)]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
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认为生物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受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
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4.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表现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5.[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的碱基对序列有差异
B.位于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6.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雄白毛绵羊(杂种)交配,后代出现白毛和黑毛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B.小狗的黑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家兔的长毛和细毛不是相对性状
C.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考点2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7.如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的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仅过程Ⅰ,基因分离定律
B.过程Ⅰ和Ⅱ,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过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8.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因含直链淀粉多而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

W对w为完全显性。

把WW 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1/2变蓝、子粒3/4变蓝
B.花粉、子粒各3/4变蓝
C.花粉1/2变蓝、子粒1/4变蓝
D.花粉、子粒全部变蓝
答案
1.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且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①②④正确;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之前,必须保证雌花没有受粉,因此要在花蕾期去雄,⑥正确;豌豆有直接经济价值,但和实验没有关系,③错误。

2.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孟德尔为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孟德尔的假说中没有出现基因的概念,C
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D错误。

3.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来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B
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C正确;孟德尔在豌豆花蕾期进行去雄,D错误。

4.D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玉米为异花传粉,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中,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5.B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序列有差异,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基因,B错误;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正确。

6.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杂种雌、雄白毛绵羊交配,后代出现白毛和黑毛属于性状分离,A正确。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狗的黑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家兔的长毛和细毛分别是兔毛的长短和粗细,不是相对性状,B正确。

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可能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C正确。

纯合子减数分裂时只产生一种配子,所以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可以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如Aa自交,后代为AA、Aa和aa,D错误。

7.A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人类ABO血型遗传受复等位基因(I A、I B、i为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P→配子,即过程Ⅰ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因此过程Ⅰ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过程Ⅱ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

综上分析,应选A。

8.C 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即F1(Ww)播种下去,获取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
w=1∶1,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1/2变蓝;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即F1(Ww)播种下去,获取的子粒,即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ww=1∶2∶1,滴加碘液,观察统计,1/4变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