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

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 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最好具有新颖性。③ 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选用的道理论据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1、在线测学(时间:8分钟)
独立在平台完成“《最苦与最乐》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最苦与最乐》选做自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huì)缠着(chán)契约(qì)招lǎn(揽)
循环(xún) xiè(卸)却监dū(督)死而后yǐ(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七年级下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七年级下语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课前布置预习:通读课文,疏通文字。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

1.字音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2.词义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教学过程: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为什么认为它最苦?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什么事最快乐呢?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6作者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7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一、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苦与最乐”的基本概念。这是梁启超先生对人生责任和快乐的深刻阐述。责任是……(详细解释概念),而快乐则是责任履行的成就感。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帮助我们塑造品格,提升自我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蜗牛背着重壳爬行的例子,展示了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并最终获得快乐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对比和衬托手法,以及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语句分析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责任承担,体验责任带来的苦与乐。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如“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蜗牛,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对比“负着壳”的蜗牛和“没有壳”的蛇,衬托出作者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并运用。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苦与最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承担责任感到辛苦,但完成后感到快乐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苦与最乐”的奥秘。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表达,提升口语和书面语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以及对这些困境和挑战的积极面对和努力克服,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挑战,同时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

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课堂上的朗读环节。

2.相关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环节。

3.教学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辅助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教师提问:“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最苦和最乐的事情?作者是如何对待这些最苦和最乐的事情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复习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议论文的常用论证方法有:、、、。

二、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_,号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思想家、学者。

2、阅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约()任重.道远()悲天悯.人()卸.却()如释.重负()⑵根据意思写词语。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 )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三、品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书中批注)。

3、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什么?4、细翻自己的人生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理解。

最痛苦的事:最快乐的事:。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凝重而又轻灵的语言表达风格。

3、领悟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中“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2)掌握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形成自己对“苦”与“乐”的独特见解。

(2)理解文章富有哲理和逻辑严密的语言特点。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 1922 年 8 月 12 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梁启超先生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从人生的苦乐角度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达观()海阔天空()2、解释下列词语(1)如释重负:(2)无入而不自得:(3)悲天悯人:(4)任重而道远: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人生最乐的事是:尽责任。

2、作者是如何论述“最苦”与“最乐”的?作者首先论述了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未尽责任所带来的痛苦。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走近作者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2.主题解说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重点突破(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

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

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难点攻克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

也正因为这样,在谈痛苦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快乐。

第一部分已经用不少笔墨谈痛苦。

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可以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现代文自读课课时1课时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3.词义理解: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4.梁启超5.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备习检测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 ) 契()悲天mǐn( )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 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

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

1.作者的哭乐观,哭乐观的联系。

2.作者关于哭乐观的问题。

3.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论证方法。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

2、巡视、参与交流。

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

4、小结。

读文时,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将文章读短,再分析联系,思路就清晰了,结构也易于划分。

1、明确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理出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4、教师提示后,反思、纠偏。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议论文知识;明确本文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思路;领会本文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掌握论述性文章的略读方法,了解论述性文章的结构思路,初步了解论据和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课前预学一.识记文学常识。

《最苦与最乐》选自《》,作者是,字卓如,号,别号、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代表人物,思想家,学者。

他一生勤奋,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huì(① ) chán着(②) qì约(③) 招lǎn(④) 悲天mǐn(⑤)人xún环(⑥) xiè(⑦)却监dū(⑧) 死而后yǐ(⑨)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莫若:达观:契约:造句:四.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观点、看法、主张)、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指作者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某人、某事或某问题所发表的总的看法(主张、观点)。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新颖、概括简洁。

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包括事实或理论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统计数据,公理定律等,理论证据包括名人名言、诗歌、比喻、自己独特的分析等。

论据要求--确凿、典型、新颖、简洁。

论证: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法、类比法、归谬法…五.学习论述性文章略读。

略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

1.按每分钟400字的速度读完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版)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运用略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中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

”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2.结合课前预习,交流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____主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____________”。

1898年参与____________,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3.字词积累。

揽()失意达观契约()监督()排解()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恩惠()赔礼()卸却()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活动二:了解文体,指导学法1.了解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1)_______问题(引论)——是什么(2)_______问题(本论)——为什么(3)_______问题(结论)——怎么样2.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可以先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了解文章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循环()圣贤()斟酌()娓娓动听()时髦()河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péi礼()qì约()监dū()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①海阔天空②心安理得③如释重负④任重道远⑤死而后已⑥悲天悯人⑦终身之忧⑧无入而不自得⑨仁人志士⑩忧国忧民3、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讨论第二部分:(3自然段)1.什么事最快乐呢?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讨论第三部分:(4-5自然段)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二、学习课文感知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注音: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2、、解释词语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契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人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清文章结构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学案新人教版

15.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相关链接】1、走进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循.环()圣贤.()卸.却()悲天悯.人()达guān() péi礼() qì约()监dū()(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

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2、再读课文,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3、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二、综合探究4、精读第4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常存善念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

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

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和清晰严密的论证思路。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作者凝重、轻灵、简洁的语言风格。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2、解释下列词语。

(1)达观:(2)契约:(3)海阔天空:(4)心安理得:(5)任重道远:五、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六、精读课文1、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观点的?2、作者是怎样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完成了责任”这一观点的?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试举例分析。

七、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责任”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2、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逃避责任,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八、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材料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

材料二: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积极转型生产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承担着社会责任。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承担了哪些责任,这些责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九、课堂小结1、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2、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C.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语言运用8.(2016·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

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

“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班委会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你要学着自己强大毕淑敏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主要是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

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

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

“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

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

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

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④“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

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⑤然而,错了。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

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⑥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⑦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

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⑨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B10“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B11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9.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答题思路参考【考点解读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何含义?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