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1)

合集下载

物质的溶解性(ppt)第一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ppt)第一课时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问题1】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为何一定要指明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温度”、“溶剂的量”会影响溶解溶质的多少
新知讲解 【问题2】为何说“饱和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硝酸钾饱和溶液
机油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
2、同学们都洗过碗吗?当碗上沾有较多的油 时,若身边没有洗洁精,你会用热水洗碗还是 用冷水洗碗?说说其中的道理。
用热水洗,因为温度高,溶解性强
新知讲解
干洗的奥秘
干洗就是用有机化学溶剂对衣物进行洗 涤,包括去除油污或污渍的一种干进干 出的洗涤方式。由于在衣物洗涤过程中 水不直接接触衣物,所以称之为干洗。 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 剂人工用助剂将污染严重的污垢和不溶 于干洗溶剂的污渍(如果汁、指甲油、 油漆、墨水等)进行预先的处理,利用 干洗机已改进的滚筒甩干办法,从衣服 中去除剩余的干洗剂,使它回收再用。
物质的溶解性
化学沪教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近年来流行保温杯泡枸杞养生。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的能力叫做物质的溶解性。
新知导入
不溶
溶的慢
溶的快
不溶

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可能受某些条件影响
新知讲解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
7 硝酸钾3g 水5mL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总结: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硝酸钾等温 度越高,在水中溶解性越强。而氢氧化钠则相反。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1.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溶解度)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1.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溶解度)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固体溶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过程,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3.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溶解度?”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3.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4.运用图表、案例等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多元化教学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利用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3.设计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
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
解 200
度 190
( 克
180 170 160
) 150
140
130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
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小__于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 的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Hale Waihona Puke 0酸铵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
/
200 190
(1)列表法:
g 180
17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60
温 度0
/ ℃
10 20 3 0
40
150
50 60 70 80 90 100 140
130

120
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40 30 20
10
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 度时的溶解度;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 什么意义?

物质的溶解性(1)

物质的溶解性(1)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请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 温度, 需要保持不变的因 素是 水的质量 。
实验步骤: 1、取一只小杯,加入100mL的水; 2、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有少量硝酸钾 固体剩余; 3、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然后降温至室温,观察 现象。
[讨论2]: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 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 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 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 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 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 大。
例: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易溶
>10g
可溶
>1g
微溶 难(不)溶
<1g <0.01g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 . .
0.01g 1g
10g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C.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小 中析出
D.水分蒸发,固体从液体
7、关于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固体能够在水中溶解 B、只有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能在水中溶解
8、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二、溶解度 三、溶解度曲线
四、结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 少量碘或氯化钠;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 3mL酒精,再分别加入少量小粒碘和氯化钠。 振荡,观察现象。
加 加 NaCl1g NaCl1g Na 加 加氯化钠 Cl1g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g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练习:
/
A.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硝 酸 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 表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现象 KNO3不能全部溶解 不能溶解的KNO3又溶解了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 温度有关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内因:主要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 (2)外因:主要受温度影响; 气体的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如:KNO3
2、蒸发溶剂法 氯化钠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不大的 物质如:NaCl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溶 解 度 ( 克 )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课件PPT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课件PPT
3、与溶质 溶剂的多少无关
衣物干洗原理:
利用清洁剂或挥发性的有机溶剂,除掉衣 服上的污渍.目前主要是利用四氯乙烯等 干洗剂溶解衣服上不易溶于水的油脂等污 迹.
一杯水中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物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性与 温度 有关。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合作实验四
将雪碧到在杯子里,观察现象 ____有_气__泡____实验表明: __气_体_也__能_溶__解_在__液_体_中_____
进一步实验发现:液体的温度越 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学以致用
1、大家都有喝过可乐,那么 你知道喝下冰冷的可乐以后为 什么会打嗝?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4.气体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压强有关
小结: 综上所述: 物质的溶解性
1、与溶__质_性__质__(_或溶质的种类()这是内因)
和_溶__剂_性__质__(或溶剂的种类) 有关
2、同时也受温__度__ 的影响
(气体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压强有关)
(这是外因)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固体质量增加
D.固体质量减少
3.将热的饱和的硝酸钾溶液100g降温至常温时,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4.下列措施中,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
是( D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快搅拌
答,因为冰冷的可乐进入人体后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能力下降, 二氧化碳而逸出,所以打嗝。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第五页,共十四页。
资料(zīliào)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皱 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洗 的方法。干洗剂(xǐ jì)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 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 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用 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止 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清 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污 效果却不明显。
不饱和溶液
3、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4、浓溶液和稀溶液: 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⑵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6章 溶解现象。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 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的溶质多。
√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
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
第十页,共十四页。
1、下列因素不会影响(yǐngxiǎng)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第六页,共十四页。
干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 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 。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 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 ,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课时教学设计。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如氯化钠等。

原来,在溶解过程中会有两种变化。

一种是扩散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时会吸收热量。

一种是水合过程,即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时会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如如NH4NO3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解
物质的溶解吸热与放热在生活中有着应用:
如冰袋、旅行时加热食品等。

了解溶解的
能量变化拓展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夏天用脸盆接自来水静置后,盆壁会出现小气泡,而冬天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 C )
A.夏天的自来水里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没有
B.夏天的自来水里没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有
C.夏天气温高,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原溶质)
知识拓展:
(1)、在一定温度下,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各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2)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①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烧杯试管玻璃棒酒精灯等
教师用具:烧杯试管玻璃棒酒精灯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喝糖水的故事引入新课
联系日常生活知识,引入物质溶解性的概念:
1、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2、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在汽油或酒精中易于洗去。
思考: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堂反馈(见课件)
课下作业P23 2
板书设计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概念: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学反思:
管镇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六章
2013年1月3日
课题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课时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练习题(含答案)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课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点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2. (1)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食盐全部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大部分沉在试管底部,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沦:不同溶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食盐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水的质量和。

(2)如图所示的实验乙,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过程中水和汽油的质量相同、相同、温度相同.(3)如图听示的实验丙中加热后的现象是,说明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有关。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 下列关于“食盐饱和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食盐都不能再溶解B.温度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C.水量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D.温度和水量都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4. 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在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下列能说明蔗糖水是饱和溶液的是( )A.蔗糖水很甜B.充分搅拌后杯底有未溶解的蔗糖C.刚放入蔗糖时没有完全溶解D.升温后蔗糖全部溶解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6. 某温度下,将2g M物质放入8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D.无法确定7. 室温时,对100 mL硫酸铜饱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对最终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甲比乙大B.溶液颜色甲比乙深C.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质量甲比乙小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8. 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溶剂D.加入溶质9. 下述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10.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课时教案年级利用老师提供的身边常见的物质
温度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如下表温度/℃02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三)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么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
(1)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2)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例题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
问题:
(1)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
(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的方法。

(2)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冷却热
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化学初中物质溶解性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溶解性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溶解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
2. 掌握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溶剂、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是否溶解。

二、教学重点:
1. 物质的溶解性概念;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1. 强化对温度、溶剂、溶质种类等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浴、溶质(如糖、盐等)、溶剂(如水);
2. 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表;
3. 教学课件及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溶解性概念,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可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2. 实验操作:将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入溶质,观察其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溶剂、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4. 结论归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升高、溶剂适合、溶质种类适宜时,物质更容易溶解。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其他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做出预测实验。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物质的溶解性。

六、课堂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温度、溶剂、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2. 预测实验:通过预测实验探讨其他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深入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并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实验,加深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

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1.要用氯化钠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步骤是 ( ) A.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称量→计算→溶解→量取C.溶解→称量→量取→计算 D.计算→称量→溶解→量取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3.下列各组的物质,只用水不可以鉴别的是A.固体:NaCl、NaOH B.气体:H2、COC.液体:酒精、植物油 D.固体:NaCl 、无水硫酸铜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NaCl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并不断搅拌。

在此过程中,加入NaC1的质量(m)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5.在配制10% 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的NaCl质量分数大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纸,调整天平至平衡后,将NaCl固体放在纸上称量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已潮解A.①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6下列有关铁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B.铁在食盐水中比在蒸馏水中易腐蚀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D.铁质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7.判断某溶液是否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如果,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该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

8.从冰箱里取出含有少量晶体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9、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

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物质的溶解性(1)

物质的溶解性(1)

作业布置
导学案:第三节(1)
领导签字
教学反思
淮安市袁集乡初级中学电子备课教案
主备人:
பைடு நூலகம்审核人:
时间:
(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有关 活动探究:P16 实验 2 填表:在室温条件下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食用油 水 差 食用油 汽油 好 结论: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有关 活动探究:P16 实验 3 填表: 溶 质 室 温 溶 剂 溶 解 性 好
硝 水 酸 钾 加 硝 水 更 热 酸 好 钾 结论: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交流讨论:P16 阅读:P16 交流讨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 解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 活动探究:P17 4、提出问题:由以上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5、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提出问题: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 理吗? 教师简介生活中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6、创设情景引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情景:小明于小刚向一杯水中加了几勺糖后,搅拌,杯底有糖 剩余。小明还要加糖,小刚 却说: “不要再加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刚说得对吗? ” 为什么呢?我们将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教师演示教材 p.17“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 1 7、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提出问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 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学生上讲台演示教材 p.17“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 2、实验 3 总结: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一般情况下,
重点难点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案设计(第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具 设计课时数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设置疑问: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 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举出例子,说出 你的想法。 二、探讨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联想与启示(P.166 上的联想与启示) 2、引导学生的答案方向,抛出溶解性概念。 设置疑问:你认为,物质的溶解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归纳学生的猜想与假设,选择“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 、 “温度”三个因素要求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3、演示 P.166 上的活动与探究(实验 1、实验 2、实验 3) 一、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探究:P16 实验 1 填表:在室温条件下: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食盐 水 好 蔗糖 水 好 熟石灰 水 差 结论: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D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6.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
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jiǎnshǎo)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kèshí)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róngzhì))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
不同的物质 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盐和蔗糖可溶于水,而
氢氧化钙 则较难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溶剂 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用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
A.生石灰 B.氯化钠
C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五页。
9.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 少(jiǎnshǎo)(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A、B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5)在一定温B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
溶?

不是(bù shi)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10.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

启发:
结论一:温度不同,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结论二:溶剂的量不同,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结论三: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问题:如何定量地比较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在相同温度,相同量的溶剂中,达到饱 和状态时才能比较溶解性的大小
例: 20℃时 甲: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克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100克水 定 量 描 述 易溶
、可溶 、
难(不)溶
微溶 、
影响因素 (温度)
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固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 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 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 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 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 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 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 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 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 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讨论]
金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呼吸
所需要的氧气可以在水中得到,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能否用煮沸过的冷开水养金鱼,
为什么?
多识一点
---气体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鲁教版化学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鲁教版化学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 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 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 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溶 解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g)

冰水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硝酸钾
.c .a
硝酸钠
.b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 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 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 度相同。
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 陡度越大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越大。
60
50 40
氯化钠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对应的溶液 均为饱和溶液;曲线下面的点,
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 加热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难溶
微溶
可溶
0.01g 1g
易溶 10g
20℃溶解性 与溶解度
溶解度>10g 易溶 1g<溶解度<10g 可溶 0.01g<溶解度<1g 微溶 溶解度<0.01g 难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溶 解 200 度 190 ( 180 克 170 ) 160
50 60 70 80
温度(t)
1.右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ºC 时 ,A 的 溶 解 度< B 的 溶 解 度 .( 填 “ <”“>” 或
“=”)
(2)A 、t2B 两 物 质 饱 和 溶 液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相 等 的 温 度 是

6-3-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6-3-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搅拌或振荡 颗粒的粗细或大小
温度
溶质性质 溶剂性质
温度
老爸,我要喝 最甜的糖水, 还要加,一直
加……
老爸骗人,为什么糖 溶不进去却还能再溶
进去食盐?
儿子,现在最甜 的了,再加也不 会再变甜了……
嘿,别吵了, 我给个建议吧:
3. 加热后有什么变化 4. 继续加入5gKNO3固体,
用玻棒搅拌,观察是 否仍完全溶解 5. 将上述加热后的烧杯 ,静置冷却,观察现
实验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在烧杯中加20mL水,
再加入5gKNO3固体,用玻 棒搅拌,观察是否完全
溶解
KNO3固体刚开 始完全溶解;
再加入的KNO3
加到一定量之 后不再溶解;
加入的CuSO4 固体溶解了,
不再溶解 KNO3的溶液 ,不影响 CuSO4的溶解。
溶液变成蓝色;
什么溶液
(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是 有限的。
(2)配制溶液时,溶剂量越多,溶解的溶质量越多; 反之越少。
(3)温度升高时,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 质量也越多;反之越少。
2. 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还得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这种物质不能再溶,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1、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①观察,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
②向原溶液中继续加入同种溶质, 若不减少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 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练习】 20oC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 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133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 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36 克,现在溶液 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6 克,再向此溶液加 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136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和同桌相互交流,举手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是有限的。
知识点二: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引导】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是有限的。那么,不同的物质是否具有相同的溶解能力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探究】在2只烧杯中都加入20ml水,分别放入10g蔗糖和盐进行搅拌
【实验演示】将前面实验中没有完全溶解完的实验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之食盐完全溶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热会使原本没有溶解的实验溶解完,启发学生思考温度对食盐溶解度的影响
【学生活动】......提高温度会使食盐的溶解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可能认为提高温度可以使所有的物质溶解能力都增强
【教师活动】提高温度可以使食盐的溶解能力增强,是不是提高温度可以使所有的物质溶解能力都增强呢?然后视频展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课外阅读]教师简要的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恍然大悟,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溶解能力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同时得出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知识点四:不同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师活动】讲述色拉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却能在香蕉水中溶解的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其原因物质溶解能力与溶剂的关系
【学生活动】......得出不同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环节二:本环节设计的是重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状况
【实验演示】取2只烧杯,装入适量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前后溶液的温度。
【教师活动】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讨论得出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而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
通过实验和观察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
1.重点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2.难点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电流计
教师用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就蔗糖很快在水中溶解完而实验却不能完全溶解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
总结:在相同在相同条件下,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知识点三: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过渡】在刚刚的实验中,我们知道食盐没有溶解完,那么有没有办法使没有溶解的一部分蔗糖溶解完呢?
总结归纳,反思评价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溶解,并且知道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现在,请同学们和同伴相互交流,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之后的体会。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概念图。
学生相互交流,完成概念图,师生共同评价概念图。
[尝试性练习]设置难度逐步增加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支架辅导,之后,在设置开放性练习
【学生活动】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形成认知期待
层层引导,学习新知
这个过程主要分为3个环节
本环节主要涉及重难点: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知识点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是有限的
【实验探究】在导入环节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启发学生思考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是否会无限大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补充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将少量蔗糖加入到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蔗糖是否消失了,如果没有,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得出蔗糖并没有消失,可以用尝的方法证明蔗糖溶解在了水里)
【引导】那么,如果不断地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除了蔗糖之外,其他物质是否也能溶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溶解性。
管镇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六章
2013年1月4日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具体的例子说明物质的溶解度是有限的
定性描述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通过书本中的实验探究,说出几种常见的物质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