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国家转轨十年

合集下载

转轨十年后的俄罗斯--经济失败和目前的政策选择

转轨十年后的俄罗斯--经济失败和目前的政策选择
罗斯则 还在 与 19 的通 货膨胀 辜纠缠 ; 时, 罗斯 国 2 同 俄
内 还 未 形 成 维 持 长 期 稳 定 的 条 件 , 内 赍 奉 外 逃 , 济 美 国 经 元 化 , 现 盘 交 易 在 各 个 层 面 得 以 持 续 和 发 展 。另 外 , 非 竟 橙 的 货 币政 策 使 实 体 经 济 失 去 向 应 有 的 紧 疆 算 约 束 调 整 的藏励 . 已有 的 适 宜 于 赍 源 配 置 的市 场 激 励 、 构 改 革 和 结 竞 争 也 受 到 负面 影 响 。
中 央 和 地 方 的 预 算 ⑤。
对于俄 罗斯 转轨初 期宏观 稳定政 策要点 的追溯 , 能 够 给 我 们 提 供 一 个 理 解 俄 罗斯 转 轨 过 程 不 均 衡 特 性 的 线 索 @。 罗 斯 直 到 2 世 纪 9 年 代 中期 还 在 实 行 浮 动 汇 率 俄 0 0 制 度 。 截 至 19 年 . 克 、 牙 利 和 波 兰 都 已经 选 择 了 固 9, 5 捷 匈 定 卓 或 者 爬 行 的 钉 住 率 , 们 的 通 货 膨 胀 率 也 已 经 它 分捌降到 了 8 、8 和 2 ( 19 2 2 与 9 4年 年 底 相 比 ) 而 俄 l
维普资讯

外论 摘编 ・
东欧 中亚研 究 2 0 年簟 1 02 期
转 轨 十 年 后 的 俄 罗 斯
经济失败 和 目前 的政 策选择①
希 尔 瓦娜 ・马 勒

经 济 政 策 厦 后 果
理解 19 9 5年 之 后 的 财 政 政 策 的 竟 松 化 还 是 韫 重 蔓 的 。一 个 是 现 盘 私 有 化 的 失 败 , 一 个 是 费 本 账 户 完 全 可 兑 换 另 的 引 人 。这 两 个 因 素 奉身 并 不 是 财 政 危 机 的 直 接 原 因 , 但 它 们 与 导 致 这 一 危 机 的 盲 目乐 观 的情 绪 和 环 境 氛 圈 的 形 成却是分不开的。当然, 还有 一个 基本 因 素 就 墨 俄 罗 j 政 I i 府对于外国直接投赍的态度 。 现 金 私 有 化 如 果 取 得 成 功 , 涉 及 刊 的一 批 大 壹 企 它 业 将 支 付 给 疆 算 大 约 1 . 万 亿 卢 布 的 款 项 ( 当 时 的 j 25 接 [ 率计算, 音 2 美元) 约 0亿 。可 惜 的是 , 一 计 划呋 败 了回。 这 实 际 上 只 有 约 2 5 万 亿 卢 布 的 款 项 ( 当 于 璜 期 量 的 . 相 1 —— 考 虑 了 通 胀 因 素 ) 为 现 金 私 有 化 所 褥 缴 给 了 0 作

东欧剧变的历史和影响

东欧剧变的历史和影响

东欧剧变的历史和影响1989年的11月9日是一个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柏林墙倒塌,又被称为“灰色革命”。

看似只是一个混凝土结构的物体,但柏林墙是二战以来欧洲最具象征意义的障碍物之一。

它把东西德分割开来,不仅分裂了一个国家,也分裂了一座城市和一些家庭。

在柏林墙崩塌之后,东欧剧变持续了数月,整个东欧地区的政治体系遭遇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东欧剧变是指在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及其盟国东欧各国崩溃和转型的过程。

这个时期被视为国际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标志着冷战结束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崛起。

在这个时期内,苏联及其卫星国家都经历了从共产主义制度到民主制度的变革,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东德等国。

东欧剧变的历史源远流长。

它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56年匈牙利革命。

在苏联的掌控下,匈牙利一直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言论受到了限制。

随着匈牙利经济的崩溃,国家局势日趋恶化。

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人民开始发起反抗运动,他们要求民主和自由,反对苏联的干预。

然而,苏联并不愿意放弃对匈牙利的控制,他们派遣了军队进行镇压,导致数千人死亡。

虽然匈牙利人的反抗最终失败,但其中的火种一直在燃烧。

在20世纪80年代,东欧地区开始出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动荡。

民主化和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渴望结束共产主义制度的统治。

在这个时期内,苏联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动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他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苏联和其卫星国家的命运。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经济进步和政治改善。

相反,他们甚至加速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和德国民主共和国的大规模示威活动等都标志着东欧剧变向前迈出了坚定而稳步的一步。

这些活动的发生使得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更加复杂和不可避免。

随着瓦解的苏联及其卫星国政权的垮台,东欧各国红旗下国家们最终转向了民主和市场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备受欢迎的新兴市场。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前苏东国家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经济转变过程。

由于前苏联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发源地,俄罗斯是这些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中的大国,又采取休克疗法的过渡方式,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俄罗斯经济转轨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曲折历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经近5年.在这段时间里,俄的经济转轨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盖达尔政府全面推行激进经济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方式采取休克疗法.主要内容为: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以无偿分配的方式迅速实现私有化;对外贸易自由化。

由于全面放开价格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紧缩财政货币非但未能抑制通胀反而造成生产大幅度下降,无偿私有化未能产生积极作用,卢布自由兑换导致对美元汇率狂跌不止,结果形成经济危机、财政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恶性循环的局面。

休克疗法的失败导致盖达尔下野和激进经济改革政策的基本终结。

第二阶段(1993—1995年),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继续进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改革,同时对激进经济改革政策进行修正。

首先,在价格政策上采取谨慎态度,对前政府尚未放开的少数最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依然保持国家调节。

其次,在财政货币政策上,从“强紧缩”转为“适度紧缩”政策,把稳定财政货币同稳定生产结合起来。

第三,停止无偿私有化,从“证券私有化”向“现金私有化”过渡,把私有化过程同投资活动结合起来。

第四,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减少国家预算赤字,控制通货膨胀,实行“外汇走廊”政策。

政策的修正,使俄经济形势在1995年出现社会生产下降临近谷底和结构性回升,而国家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大大缩小的稳定迹象。

东欧国家十年来的国际经济合作

东欧国家十年来的国际经济合作
匪 浅 , 同时 也 出现 了许 多 问题 。 但 【关 键 词 】 东 欧 国 家 回 归 欧 洲 经 济 合 作
【 作者简 介】 高德 平 ,9 9年生, 14 中国社会科 学院饿 罗斯 东欧 中亚研 究所副研
究员。( 京 北 100) 0 0 7
O年 代 的 地 缘 战 略 目标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界 经 济 国 际 化 进 程 不 首 要 的 外 交 任务 和 9 世 断 加快 , 济 区域 化 、 团 化 更 成 趋 势 , 国在 经 济 经 集 各
东 欧 国 家对 外 政 策 和 对 外关 系 的 根 本转 变 , 自
上 相互 渗 透 , 互 依 存 。 此 背 景 下 , 何 国 家 要 发 然 包 括 其 对 外 经 济 政 策 与对 外 经 济 合 作 关 系 的重 相 在 任 展 经 济 , 展 最 广 泛 的 国 际经 济 合 作 就显 得更 为 重 新 定 位 , 由 l 8 开 即 9 9年 之 前 追 随 经 互 会 与 苏 联 转 为 要 。 特 别 是 ,9 9年剧 变 后 , 欧 国 家 ( 兰 、 牙 亲 近 “ 盟 ” 欧 洲 区 域 性 经 济 组 织 和 西 方 国 家 。 18 东 波 匈 欧 等 利 、 克 、 洛 伐 克 、 马尼 亚 、 加 利 亚 、 洛 文 尼 捷 斯 罗 保 斯 都 纷 纷 建 立 并 实 行 市 场 经 济 。 场 经 济 是 一 种 开 放 市 东 欧 国家 加 强 与 欧洲 区 域 性 经 济 组 织 和 西方 1加 强与欧盟的经 济合作 , 争取加入 蕺盟 。 . 并 亚、 罗地亚 、 尔巴尼亚 、 其顿、 黑和南联盟 ) 国家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如下 : 克 阿 马 波 型 经 济 , 不 仅 要 求 有 一 个 统 一 的 国 内 市 场 , 且 经 互 会 解 散 后 , 欧 国家 都 不 约 而 同 地加 强 了 与 西 它 而 东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俄罗斯)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俄罗斯)

一、坎坷十年:俄罗斯转轨进程千禧新年前夕,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辞职。

这位行事常常出人意料的总统在大选刚刚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时自愿下台,不仅结束了人们关于他是否会老马恋栈的猜测,而且增加了他中意的接班人当选继任的可能,,为自己为之奋斗过的事业乃至自家的善后达成了现有条件下最有利的安排。

此举可以说是他在民主游戏规则下取得的最后一次、但决非最不重要的成功,也为他两年来麻烦不断的政务画上了一个难得的句号。

鲍里斯·叶利钦作为俄国政坛上的“改革明星”,从他1988年成为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派被逐出政治局起,已经11年了。

从1991年8·19事变后他实际主宰俄罗斯政局、同年年底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而开创了叶利钦时代起,也已经8年有余。

他曾经辉煌过,但更多的却是坎坷;无论是好是坏,他留下了太多的遗产任后人评说。

无论是褒是贬,他无疑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本世纪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成功既是俄国人民的选择,他的失败也很难说只是一己之罪孽。

如今他以病夫之躯,在国内问题成堆、声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

虽然他的下台仍然堪称光彩,但告别讲话中的叶利钦还是向俄国人民道歉说:他没能实现他们的期望,把一个繁荣的俄国带入新世纪。

不管怎样,“叶利钦时代”已经落幕,是做总结的时候了。

俄罗斯转轨进程破旧有方,立新乏术做总结就有个价值基点的问题。

叶利钦结束了苏联帝国,这在一些人看来是大功,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大罪。

功乎罪乎,未来的历史会作出判断。

我们不妨用一种中性的眼光看,不谈“姓资姓社”,只说他在瓦解了一种体制而建立一套新体制的过程中,究竟取得了多大成功。

毕竟现在连俄共也指出:叶利钦不仅没有给俄国人带来西方式生活,也没有给俄国人带来西方式的制度――无论是西方式的规范市场经济还是民主法治制度,他带来的只是一片混乱。

换言之,在叶的政敌看来,叶利钦最糟糕的一点是能破旧而不能立新,而叶利钦的拥护者则认为他在“立新”上成就巨大。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

经互会解体与东欧经济转轨朱晓中2012-1-8 14:39:09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6期1990年7月24日,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布命令:自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互会其他国家的双边经济往来由传统的“转帐卢布”记帐方式,改为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现金交易,终止易货贸易。

1991年1月5日以后,经互会内部的贸易实际上已经终止,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46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正式解散经互会。

经互会解体引出了3个基本间题:1.为什么在整个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之时,有40多年历史的经互会却宣布解散? 2.经互会解体在近期内对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影响如何? 3.经互会解体后,东欧国家如何调整其对外贸易战略?一、经互会为何解体法国的一位东欧问题专家曾评论说:“无论从经互会成立的意识形态从础、还是从其经济基础来看,经互会都是注定要垮台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1月5日,它原为前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为抵制“马歇尔计划”而创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后扩展为不受地域限制的多边合作的国际组织。

在50年代中期以前,经互会的主要功能是为各成员国的工业化而在流通领域内建立以密切的经济联系”,即相互交换原料、粮食、机器设备,并提供少量技术援助。

50年代中期以后,经互会开始对各成员国的国民经济发展5年计划进行协调。

成员国间的合作也从流通领域逐渐扩大到生产领域,并由双边经济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

1959年通过的《经互会章程》(1962年又做了部分修正)进一步规定:经互会要在“国际分工”原则从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活动。

1971年,经互会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提出要协调各国从拟定预测、生产、投资直到销售的所有活动阶段及其力量,进一步加强成员国的“生产专业化及协作”,不仅要实行“企业及部门的专业化”,而且要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专业化”。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导论一、世界经济的定义世界经济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互相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二、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各国经济走向国际化、融合化和一体化的客观历史趋势与各国经济独立自主、维护民族权力和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说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扩展和体现。

基本特征:多种经济体系并存;科技作用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第一篇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和历程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基本条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决定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

自然条件的差别会造成不同国家生产产品和生产领域的差别。

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联系: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但自然条件只有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产的国际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含义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统一性,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包容世界上一切经济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的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扩展性,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扩张性。

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情况

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情况

作者: 孙建蓉;陈锋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际关系
页码: 37-40页
主题词: 经济转轨;东欧国家;小私有化;匈牙利;经济体制;大私有化;保加利亚;商业银行;通货膨胀率;美元
摘要: <正> 东欧各国剧变后,随着政治体制的改变,也对经济体制实行彻底转轨。

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和愿望,有的采取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方式,有的则采取渐进的过渡方式,以期把多年形成的集权式运营机制尽快转变成靠市场力量运营的机制。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不管采取了哪种方式的国家,经济转轨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仍被各种难题严重地困挠着。

东欧和前苏联十年经济转轨的教训

东欧和前苏联十年经济转轨的教训

为什 么 经济 转 轨 国家 的发 展 水 平参 差 不 齐 呢 ?如 果 改革 能 够 带 来好 处 ,那 么 为 什 么 一些 国 家 的政 府 一直 不愿 意 接 受改 革 呢 ? 最初 所 采取 的 一 些政 策是 否 应 当进 行 调 整 ,尤其 是那 些 经 济 发 展 已经 落 后 的国
文 对 这项 研 究 的成 果进 行 一下 总 结 。
半,直 至 19 年 才 开始 恢 复 。到2 0 年, 99 00
第 一 类国 家 的经 济产 值 已经 超 过 了其 经济
转 轨之 前 的 水平 ,而 第二 类 国家 的经 济产 值仍 然 比经 济转轨之 前要 低3 % 。此外,即 5 便 在 同一 类 国家 之 中 ,经 济 发展 状 况 的差 通过 查 询 经济 资 料 ,包括 为 本研 究所 作 的 计 量经 济 学分 析 ,我们 首 先 提 出 的一 个 问 题 是,各 国之 间经 济发 展 水 平 差异 的
响, 也有 一些 初 始条件 在随 后 的不 同阶段 产 生影 响 。初 始 扭 曲在经 济 转轨 初 期 可 以更 好地 解 释 不 同 国家 间 的差 异 ,
但随 着时 间的推 移 ,最初 的体 制将 会产 生越 来越 重 要的 作
为 什么有些 国家做 得更好
异 也是 相 当大 的 。保 加 利亚 和 匈 牙利 当初 经济 产值下 降的幅 度几乎 差不 多, 到2 0 但 00 年, 匈牙利 的经济产值 比转轨 前增长 了1%, 0 而保 加 利亚 仍 然 比经 济转 轨 前低 1 %。 摩 5 尔 多 瓦和亚 美 尼 亚 当初 经济 产值 下降 幅 度
具 有高 生产 率的新 企业 是不 够的 。新 企业不 能仅 仅成 为老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和思想变迁》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和思想变迁》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和思想变迁》
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郎旋风"中看东欧:《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自荐 [J], 秦晖
2.沧桑巨变六十年——建国六十年来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J], 黄丽瑛
3.论中东欧国家转轨十年中汇率制度的选择 [J], 高鸣霞
4.励精图治沧桑巨变——哈尔滨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J], 徐明阳;石新权;兰宇航
5.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乌后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乌拉特后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J], 李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_东欧_中国经济转型宏观特点之比较

俄罗斯_东欧_中国经济转型宏观特点之比较

俄罗斯、东欧、中国经济转型宏观特点之比较段毅(北京对外联络服务中心)摘要: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政治变革,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改革。

同时,中国也恰逢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当前,经济转型的成果在俄罗斯、东欧、中国均得以体现,我们回顾各自的转型之路,并对其宏观特点做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Abstract: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which along with the Eastern European drastic change,Soviet Union disintegrate,but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ransition economic reform.At the same time,China also on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rucial phase.Presently,the economical reforming achievement in Russia,Eastern Europe,China can manifest,we review road of the respective reforming,and makes the brief comparison and the analysis to its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关键词:经济转型目标模式休克疗法渐进式北京共识Keyword:Economical reforming goal pattern shock treatment evolution type Beijing mutual re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F1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9-0113-02经济宏观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瞬息骤变,两极体系土崩瓦解。

“天鹅绒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苏东巨变十年祭

“天鹅绒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苏东巨变十年祭

“天鹅绒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苏东巨变十年祭【摘要】苏东巨变十年祭是指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相继实行民主化改革的过程。

天鹅绒革命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事件之一,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众通过和平示威游行推翻了共产党政府的事件。

天鹅绒革命的爆发源于民众对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渴望,示威游行和政治压力逐渐增加,最终导致共产党政府的倒台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结束。

这场革命对于整个东欧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共产主义体制的瓦解。

苏东巨变十年祭是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苏东巨变十年祭、天鹅绒革命、苏联解体、风波、示威游行、政治压力、共产党政府倒台、社会主义政权结束、影响、意义。

1. 引言1.1 苏东巨变十年祭简介苏东巨变十年祭是指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变革事件,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标志性事件。

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走上民主化的道路。

这一过程中,“天鹅绒革命”成为了重要的代表,其发生在1989年,开启了东欧剧变的序幕。

“天鹅绒革命”源自捷克斯洛伐克,得名于示威者手持的和平抗议标志——一个天鹅绒制成的标志。

这场革命以非暴力方式进行,通过示威游行和政治压力促使政府改革,最终导致了共产党政府的倒台。

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深远,不仅结束了社会主义政权的统治,也为整个东欧地区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方向。

1.2 天鹅绒革命的定义天鹅绒革命是一场发生在1989年的非暴力革命,其发生在欧洲东部的共产主义国家中。

这场革命以其和平的方式和天鹅绒般柔软的形式而得名。

天鹅绒革命的本质是一场由民众发起的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运动,它象征着人民对政治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向往。

在天鹅绒革命中,民众通过和平示威、罢工和其他形式的抗议活动,最终推翻了共产主义政权,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

天鹅绒革命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转型,也对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差距各异(一)

差距各异(一)

差距各异(一)转轨初期,中东欧各国人们曾经期望,经过所有制改造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短暂的经济滑坡之后,形势会很快好转,并迅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如今,这一历程已过去14个年头,大部分国家发展水平依然低于1989年的水平。

在上述地区的27个国家中,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要属波兰,虽然它的总体形势不如捷克和匈牙利,但从转轨以来的发展速度看,却是首屈一指;虽然目前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但2003年波兰的GDP 总值将比1989年提高约30%。

其它大部分转轨国家,在整整10年时间里并没有达到转轨前的水平,这是人们在转轨初期无论如何也不会估计到的。

如此出人意料的进程,使人们不得不追究其原因。

衰退原因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一些,中东欧各国甚至前苏联地区,若干国家经济体制中就陆续注入了市场机制,只是未从根本上大规模展开而已。

这在南斯拉夫,后来还有匈牙利和波兰都是如此,甚至在前苏联存在的最后几年也这样做过。

1989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转轨头10年中,一些国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例如,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前制度下已采取了带有市场特色的初步改革。

其中,波兰在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对后来的经济转轨具有重大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尽管在90年代初进行改革时无论在政策方针上还是在具体执行上都犯过许多严重错误,波兰经济衰退延续的时间还是相对较短,同那些原先没有进行过类似改革的国家相比,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一些市场机制能够较为迅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过10年转轨,整个地区的GDP总值仅相当于1989年的72.5%。

这就是说,转轨意味着经济大衰退。

那么,产生转轨大衰退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第一,中东欧国家转轨工作的普遍错误在于用体制改革来取代发展政策,错误地认为体制问题理顺了,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实际上,体制改革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改革来取代发展,也不能用发展来取代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崩溃和改变

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崩溃和改变

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崩溃和改变回顾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东欧地区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崩溃和改变是欧洲历史上最深刻和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个广阔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这个转型时期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苏联的全面改革运动已经启动,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动荡和不稳定。

在东欧地区,许多国家也在经历类似的变革过程。

最终,在1991年四月爆发的波兰选举后,东欧地区的转型加速推进。

不久之后,柏林墙也在同年的11月份被推倒,东德和西德也开始进行和解和统一。

此外,在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也着手进行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在这个时期的许多国家中,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崩溃是一个逐渐的、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事件。

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社会不稳定的愈演愈烈,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崩溃逐渐升级。

这些国家的崩溃是由于大规模的劳工运动和反政府示威活动,政治领导层对经济改革的失望和地方政府的最终脱离,以及经济系统的完全瘫痪等原因导致的。

在其他国家中,例如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国家解体过程则更为深入。

这些国家的转型是由于其他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推动而来的。

例如在拉脱维亚,国家的崩溃始于1987年,当时无政府主义份子开始在首都里加押运物资的火车车,以此做出议会和政府的无用性。

然后,国家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和群众运动,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此后,拉脱维亚的政治领导层致力于重建一个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虽然每个国家的转型过程略有不同,但整个东欧地区的转型是具有普遍性的。

这个地区的转型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加速改革、以开放经济、有开放政治、以及继续积极推动民主价值观为基础的国家,最终会重返正常的发展和秩序的脉络。

通过东欧的转型经历,我们也能够发现,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制度无法跟上变化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就会陷入困境。

第7章独联体与俄罗斯

第7章独联体与俄罗斯
1) 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已经就位。东欧各 国基本上都通过了新的宪法、公司法、商法、合 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预算法、银行法、破产 法、私有化法、证券法、保险法、外国投资法等, 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经形பைடு நூலகம்。
2)、通过放开价格、放开外贸实行了价格体 制和外贸体制的改革。东欧国家除匈牙利
以渐进方式放开了价格与外贸外,都以激 进方式、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了90%的商品 与劳务的价格,同时放开外贸,取消了进
主要的原因是同时得到了外力的支持,这个外力 或者说外部条件非常难得,巨大的经济援助比二 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力度还大,平均到每个中东欧 小国家,而且连续15年、还在继续的输血极大地 支持了经济转轨;欧盟东扩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也 是千载难逢,欧盟为了实现一体化,永葆和平, 真正从政治上消化中东欧,给予他们的政治转轨 以强有力的支持。在中东欧,以多党制和议会民 主制为取向的政治转轨吸收和消化了经济转轨的 负面影响,以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转 轨为政治转轨提供了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
3、加入欧盟与北约的外交走向
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入盟显然是 中东欧国家的利益所在。目前,中东欧国 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需要入盟后更开 放的市场、更自由的贸易和更优惠的补贴, 他们都渴望着能尽早成为欧盟成员国。因 而,几乎所有中东欧国家都把加入欧盟看 作是外交政策的当务之急。有分析认为, 在事实上,中东欧国家也已经被纳入欧盟 经济圈。
中东欧国家在转型改制的过程中确立了
以多党政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为主要 特征的复合型多元民主政治模式。转轨之 初,中东欧各国便已通过新宪法或修改宪 法的形式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 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各国宪法为了保证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不被侵犯,还特 别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法制原则、 民主原则、自由选举原则和基本人权原则,

波兰、中东欧国家体制转轨的深层次原因

波兰、中东欧国家体制转轨的深层次原因
波兰 中东欧国家
体制转轨 的深层次原 因
波兰前总理 莱舍克 ・ 米莱尔
转轨的核心是摈弃原社会主义制度
人们普遍认为 , 中东欧国家后社会 主义转轨始于 18 年 , 99
首先 出现在波兰。随后 “ 现实社会主义 的衰落 ” ,或者有些人 认 为是 “ 产主义的垮 台”遍 及整个地 区。随之而来 的问题 共
不是 系统 的转轨 ,而是力 图通过提高经济 效益和竞争 能力维 持现有秩 序 但上述努力并 没有最终形成 开放和搞活 的经济
成果 。假设 当时允许部分 国有企业倒 闭 ,假设当时形成 了一 种 可以祛 除经济弊端 的有效 机制 ,那么作 为拥 有庞大 国有企
在经济具有非资本 主义特点 ,且 非市场化 的指令分配机
增长幅度最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同比本地 区其他国家,波 兰取得的成绩最大 ,无疑是转型成功 的国家。当前金融危机对 波兰经济的冲击相对缓和,再次 印证了上述结论 的正确性 。
18 9 9年后 ,中东欧国家的改革与该地区 以往任何一次改 革 有着本质的 区别 ,它 打破 了传统意 义上 国有经济 占绝 对主
制特 征突出的情况下 ,上述 国家内部 的 自由化倾 向必然涵盖
改革 的各个层面。经济 自由化所 涉及 的范 围与二战后西 欧战 时经济 体制 解体的范 围有诸 多相似之处 。除体 制转轨必须涉
及 的领域外 ,改革要求 ( 在诸如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等领域 ) 迅速提高 自身 的管理能力和水 平。 幸运的是 , 这种吸收新知识 ,
业 的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也许 就不会垮 台,原制度 的寿命 或许
可以更长久些 。遗憾的是 ,有效机制并未 出现。
转轨 二十年来 ,后社会主义 国家历 经功过荣辱 。在拥有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系统介绍苏东诸国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在维持了2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第三个十年,这时候苏东诸国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它们过去与我们有着相同的体制,我们的改革也受到过东欧早期改革的启发。

但苏东诸国转轨期间的情况到底如何,国内却鲜有系统介绍。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苏东研究,他们认为,苏东诸国在转轨期间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是事实,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

本书在对中国与东欧改革前经济与社会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比较和解释了中国与东欧改革的不同进程。

俄罗斯、东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20世纪末重大的世界性事件,这一过程至今仍未终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正在验证着苏东政治转型的成败得失,因此,它理所当然受到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关注。

在这一关系到中国改革道路选择、路径评判的问题上,思想界再次按意识形态分别为两大阵营。

主张渐进(缓行民主)的一方认为俄罗斯、东欧的经济转轨大体是失败的。

失败既是由于此前的政治激进,也是由于经济体制变革使用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同样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结果很可能就是整体崩溃。

主张激进(民主即行)的一方原则上认同俄罗斯、东欧转轨。

他们无法否认俄罗斯、东欧目前面临的困难局面,于是着眼于论证困难只是暂时的,俄罗斯、东欧已理顺基本体制,经济发展的“后劲”胜过中国;即使是俄罗斯、东欧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目前的困难,主要也不是“改革的错”,它部分是改革前积累的,部分源于“操作不当”。

中国思想界对待俄罗斯、东欧转轨的不同态度,凸显了“意识形态主导”的痕迹。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渐进派的观点吻合于国际主流。

激进派居于弱势,因此会经常自动回避此一话题。

可能是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国自由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秦晖先生,秉承其“关注问题”的学术进路,对俄罗斯、东欧转轨作了大量实证性研究,在与金雁合著一书,为激进派观点提供了足以自圆其说的充分性论证。

东欧国家剧变以来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东欧国家剧变以来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作者: 高德平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100007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页码: 57-66页
主题词: 东欧国家;经济差异;坚持改革
摘要: 以1989年柏林墙倒塌为标志,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已10个年头了。

10年来,各国在经济转轨方面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从总的情况看,整个东欧经济已基本摆脱了剧变初期急剧衰退的阴影,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

但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即大多数国家经济已保持了增长和稳定,极个别国家经济仍出现反复或仍面临危机。

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十分明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它们是否进行了真正的改革并一直坚持改革。

虽然一些较为落后的东欧国家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但鉴于诸多原因,波、匈、捷和斯洛文尼亚4国同保、罗、阿、马、克、波黑、南联盟和斯洛伐克8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在短期内不会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匈、捷、罗、保、阿等国政局于1989—1991年底先后发生剧变并导致社会制度更迭,民主德国遽然消失、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解体使该地区国家的总数变为12国。

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变化,多数国家转型改制大体定局,但不同区域国家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各国在转轨过程中产生的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凸现,在世纪之交及进入21世纪后仍将经受新的考验、探索和抉择。

体制改革初步成形
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磨合,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外交走向基本纳入西方轨道,整个地区局势产生相应变化。

“西化”政治体制大体定型,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西方式“民主”议会制度初步确立,三权分立已具雏形。

多数国家各种政治势力间的斗争仍然激烈,但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党派对垒多在议会进行,议会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依照宪法进行较量的辩斗论坛。

总统、议会和总理已成为驾驭政权的中心。

剧变后,各国在意识形态上实行政治多元化,在政治领域允许多党并存,一时大量政党和组织纷纷宣告成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党政治的逐步成熟,相当一些政党和组织由于缺乏明确及具有实效的政治经济纲领和社会支持,已经逐步消亡。

同时,现存政党不断向两极分化,基本已形成左右两大派政治力量,相互角逐,在议会选举中力图通过自己的竞选纲领争取民众的支持,以战胜对方,获取执政权。

当前,左右翼轮流执政已成为东欧国家政坛变化的惯常现象。

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初级发展阶段”,大体呈现四大特征:
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框架初步确立通过制定新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具体经济领域通过立法来调节经济机制的运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初步规范市场经济运作的法律框架已经确立。

二、所有制发生变化。

中东欧国家把私有化当作所有制变革的核心,以此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促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三、市场经济机制初步发挥作用,多数国家要素市场初步形成。

竞争性价格体系已经形成;实行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行外贸自由化;进行银行体制改革,建立两级银行体制;改革税制,调整税赋和税制结构,对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按国际惯例,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素市场;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功能减弱,变国家行政管理为宏观调控。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各国经济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市场需求及价格水平均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行政干预手段已不起主导作用,政府的管理职能只限于根据综合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各领域实行政策性指导,利用经济杠杆和财政货币手段调节国家的经济生活。

执政党的变换或政府的更迭对经济发展的方向都无重大改变,只是在具体政策上有所侧重或修正。

回归欧洲,参与欧洲一体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既定国策。

剧变后,除前南地区的南联盟和波黑为国内局势动荡不稳及外部环境严峻所困扰之外,其他中东欧国家均把加入或欲加入北约及欧盟(前称欧共体)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

尽管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但中东欧国家大政方针已定,实行西靠战略、融入西方体系的大势头已不可逆转。

南北差异日益凸显
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变化,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日益凸显,北好南差的板块特征进一步突出,北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五国与南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及前南地区多数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整个地区正以北强南弱的态势进入21世纪。

各国政情发展存在较大落差,政局稳定度趋于北好南差。

北部五国西方式政体基本确立,政治力量左右两极化发展较快,中间力量大大弱化,已逐步形成围绕主要执政党和在野党进行政治分野和轮流执政的局面。

南部多数国家政局存在变数,动乱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波黑战争虽已停息,但和平进程仍很脆弱,穆、克、塞三族在分裂、统一等根本问题上仍各执己见,难以妥协。

南联盟自去年 2 月科索沃危机爆发以来,塞、阿两族冲突连续不断。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导致巴尔干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成为继波黑战争后在欧洲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严重的又一世界热点。

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剧变后党派斗争一直激烈,国内局势屡屡动荡。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发展速度趋于北快南慢北部五国发展势头良好,多数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波兰经济从1992年底率先复苏,其他四国也相继走出谷底,经济普遍增长。

南部国家困难较多,形势依然严峻。

把加入北约和欧盟视作融入欧洲一体化的基本国策,但融合速度出现明显差异北部国家加入北约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南部国家仍处于低起点的磨合阶段。

在美欧的重点选择和扶持下,波、匈、捷与西方趋同较快,在政治、经济、国防体制及邻国间无领土和民族纠纷等方面已基本符合北约的要求,今年3月三国同时入约。

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有望在下一轮北约东扩时加入北约。

保、阿两国及前南地区多数国家或因国内关系紧张,或因民族关系不睦、领土争议等问题远未解决,在较长时间里还只能在军备控制、军事演习、军工转产、维和行动等方面加强与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内的合作。

各国加入欧盟均有差距,北部国家进展较快。

波、匈、捷三国与欧盟有关入盟议程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

斯洛文尼亚也有望加快入盟步伐,但南部国家则差距巨大,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在欧盟之外自谋发展。

探寻发展模式路漫长
经过10年过渡,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虽已基本“西化”,但全面转轨之路仍很艰巨,整体复兴并融入欧洲还有待时日,各国为探寻本国国情发展的模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西化”进程并不稳固,离建立完善和稳定的西欧式社会政治体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原因之一是多党议会体制不具权威性,相当一些政党的领导人还不适应资本主义议会民主的思维和运作方式,相互之间私人斗争耗时耗力,致使立法和议案审议工作常常遇阻,特别是南部国家在历史上缺乏议会民主传统,各党各派大多不依法行事;前南地区多数国家更是为民族主义情绪所困扰,政治体制框架极其脆弱;二是多党政体不协调,难以形成稳定的权力中心。

中东欧国家政府大多由多党执政联盟组成,盟党间和执政党内部常因人事安排、利益分配而引发斗争,使政府危机不断,如波、保等国自剧变以来已更换8—10届政府;三是政党政治远未发育成熟,无一政党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理论和长远方略。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些难点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首先,经济体制转轨中的观念和意识更新迟缓,一些旧机制遗留下的落后面严重阻碍新机制的运作,特别是南部一些国家许多要素市场的开放还处于起步阶段,宏观调控难以按市场规律进行。

第二,在所有制改革中,偏重于形式和数量上的私有化,对结构调整和改善企业经营重视不够,过多寄希望于外资的投入,导致相当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不善,拖欠债务和税款现象严重,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包袱。

私人企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也面临难题:利用外资较为困难,银行利率相对较高,增加了获取贷款的难度。

此外,法令朝令夕改,私人企业经营环境不稳定并出现种种违法弊端。

第三,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优化配置不理想,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受阻,失业率高,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财政监管机制不健全、资金流失严重,导致公共财政持续危机、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内需不振、投资资金匮乏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使相当一些国家的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回归欧洲还面临众多困难和障碍,总体速度将进一步放慢北约将中东欧地区视为东扩的
“蓄水池”,因此东扩的势头不会停止,但在本世纪结束前,其扩展步伐将有所放慢甚或处于停滞。

其原因之一是波、匈、捷入约后,三国短期内在军事体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等方面仍难以达标,北约面临消化新成员国和资金拮据的难题;二是北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解决新老成员国、入约国和未入约国之间的矛盾,以免内部关系复杂化;三是北约将集中精力处理制定新战略构想弥合内部分歧等事务,暂时无暇把下一步东扩提上实际操作日程。

同时欧盟东扩计划将要推迟,首批东扩的时间将有可能推迟到2005年,也许更晚。

其原因一是中东欧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与欧盟国家差距巨大,其国内生产总值只及欧盟水平的1/5至1/6,特别是法律法规的接轨和完善非短期内能够做到,据估计,即使是发展水平较高的波、匈、捷三国完成总体政治经济体制过渡至少仍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二是东扩财政负担沉重,欧盟对东扩的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

据估算,现有与欧盟签订了联系国协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欧盟每年将增加各种援助性拨款约700亿欧元。

德国总理施罗德上台后公开表示,德将不再奉行“欧洲支票外交”的政策,“欧盟的财政政策不改变就谈不上东扩”,“东扩一方面需要欧盟有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申请国有加入能力”。

三是欧盟对中东欧国家采取“争夺加限制”的双轨政策,只想使中东欧地区成为其产品的倾销地,而不希望它迅速崛起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