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减数分裂观察

合集下载

植物减数分裂制片观察

植物减数分裂制片观察
植物减数分裂制片观察
汇报人:XX
目录
• 引言 • 植物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 • 制片前的准备工作 • 制片过程详解 • 观察与记录 •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 注意事项与实验技巧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植物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
减数分裂是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减数分裂的观
结果分析与讨论
染色体行为异常与遗传变异
在实验中观察到部分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异常,如染色体不分离、落后等,这些异常行为 可能导致遗传变异。
纺锤丝的作用机制
纺锤丝的形成与微管蛋白的聚合有关,其牵引力确保了染色体的正确分离。纺锤丝的异 常可能导致染色体分离错误,进而引发遗传问题。
细胞质分裂与细胞壁形成的调控
1 2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经历了浓 缩、配对、交换、分离等一系列形态和数量上的 变化。
纺锤丝的形成与作用
纺锤丝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牵引染色体向细 胞两极移动,确保染色体的正确分离。
3
细胞质分裂与细胞壁形成
在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细胞壁在赤道板 位置形成,将母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其他辅助器材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其他辅助器材,如吸水纸、擦镜纸 、计时器等。
04
制片过程详解
Chapter
取材与固定
选择适当材料
选用分裂旺盛的植物组织,如洋葱根尖、小麦幼穗 等。
固定液选择
常用Carnoy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或FAA 固定液(福尔马林:冰醋酸:50%乙醇=5:5:90)。
观察顺序
02
按照减数分裂的时期顺序进行观察,有助于理解整个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0
4条
2对
4
2
2
0
4条
2对
4
减 中期 II
后期
2
0
4条
2对
4
4
0
0
0
4
末期
2
0
0
0
2
DNA数:染色体数=21:1的时期是: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图形的判别方法(二倍体为例)
末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图形的判别方法(二倍体为例)
先看细胞质
不均匀—— 雌性减数分裂产生初级卵母细胞 或次级卵母细胞
均匀——有丝分裂、雄性减数分裂细胞 或雌性减数分裂产生极体
细胞图像
减 I 前 精原细胞
积累营养,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的间期 (原始生殖细胞)
前期
同_源__染__色_体__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 __四_分__体___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睾 减 中期 丸I


后期


末期
初级精 母细胞
四分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两极
2、实验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判断:高倍显微镜下可在同一个细胞内看到减数分裂的
全过程(X) 原因:解离过程中盐酸和酒精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令细胞失去活性死亡。
视野中,未分裂的细胞数目比减数分裂的细胞多。 在低倍镜下找到各时期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减数分裂概念: 进行_有__性__生__殖___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 ____生___殖__细__胞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
二、受精场所:输卵管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动物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掌握压片法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它与有丝分裂具有根本的差异,但又有一定的联系,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后的子细胞得到遗传组分相同的染色体。

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使得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乘坐单倍体细胞。

这样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又可以在后代细胞中回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而且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为后代表现得多样性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动物的精巢和卵巢组织中有些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成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它们经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4个精细胞和1个卵细胞。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很长,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其染色体的变化也比较复杂,要经过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

特别是在偶线期内,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进而在粗线期发生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双线期观察到许多交叉图像。

我们可以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观察加深对这一分裂过程的认识,并且为杂种细胞学分析、物种间情缘关系的鉴定等提供可靠地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雄性蝗虫;2.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Carnoy固定液(乙醇:冰乙酸,体积比为3:1)、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1.蝗虫的捕捉和固定捕捉雄性蝗虫,直接投入到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然后转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

若在4℃冰箱中保存,可以长期使用。

蝗虫的性别区分非常容易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较大。

同时由于雌性蝗虫的尾部有产卵瓣,所以从外观上易于区别。

2.蝗虫精巢的剖取解剖蝗虫时,先将翅膀减去,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的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即可看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边是蝗虫的精巢。

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注意事项

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注意事项

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注意事项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减数分裂的观察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材料的准备: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减数分裂观察。

比较常用的实验材料有酵母菌、果蝇、线虫、水蛭等。

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

2. 适当处理样本: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样本处理。

比如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使得实验材料处于最佳状态,以便观察其减数分裂现象。

3.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减数分裂通常使用显微镜观察,可以使用普通显微镜或者荧光显微镜。

对于不同的实验材料,有时还需要使用特殊的染色技术来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4. 基本的观察过程:进行减数分裂观察时,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细胞进行观察。

可以根据细胞的特征,如大小、形状等进行初步筛选。

然后,使用显微镜对选定的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染色体的核型变化等。

5.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观察实验完成后,需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组的观察结果,寻找规律和差异。

同时,需要合理地呈现实验结果,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将结果展示给他人。

6. 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在进行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要进行多次观察,确保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7. 注意安全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

根据实验材料和操作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8. 扩展实验内容:减数分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分裂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可以探究减数分裂的调控机制、减数分裂异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总之,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准备、适当处理样本、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基本的观察过程等方面。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实验一减数分裂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玉米,小麦,蚕豆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制片,熟悉减数分裂过程,着重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遗传学基本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大原理: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包括连续两的细胞分裂阶段:每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钵变化特点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前期时间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

在减数整个过程中,同源当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子细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

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染色体数目。

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生物的性母细胞成熟时,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染色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成为联会。

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一个二价体中就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合体。

在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双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出现交叉结。

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

终变期: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记数染色体的数目。

中期:核仁和核摸消失,所有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于计数染色体的数目和观察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5 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烤片。 然后固定盖玻片,用拇指适当、均匀地压几 下即可。
7 镜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换 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实验报告:
1 画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 的图像;
2 在显微镜下注意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药壁 细胞,说明它们有什么不同;
3 结合染色体的行为,说明减数分裂过程 中有哪些重要的遗传学事件发生?
实验2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植物花药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 法;
2 了解高等植物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重点 掌握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理解遗传学的基本 遗传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某些细 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的两次分裂,最终形成4个单倍的小孢子。在适 当的时候采集植物的花蕾,进行固定、染色、压片 等过程,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 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的变化。
大葱要选取嫩绿饱满、总苞光滑的花蕾。
2 固定:将花序总苞剥去,放入卡诺氏 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3小时后,经95%乙醇 洗后,于70%乙醇中冷藏保存。
3 分离花粉母细胞:冲洗后的花序取上、 中、下部各2个花蕾放在载玻片上,取出花 药,用解剖针反复挤压花药,最后将药壁残 渣去除干净。
4 染色: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15min。
实验材料:
大葱、蚕豆、玉米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材 料。本实验选用大葱的花药。
实验用品:
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 盖玻片、酒精灯、铅笔、吸水纸等。
药品:蒸馏水、卡诺氏固定液、45%醋酸、改 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实验步骤:
1 取材:选取适当的花蕾是实验的关键, 不同植物材料的取材时间有所不同。(Why)

育种技术实验

育种技术实验

实验一花粉生命力测定目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储藏的花粉或使用远地花粉时,则必须测定,便于杂交成果的分析与研究。

通过实验, 要求学生掌握花粉生命力测定的方法。

药品及用具测微尺、显微镜、毛笔、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玻璃铅笔、蔗糖、蒸馏水、硼酸液、联苯胺、苯酚、酒精、碳酸钠、过氧化氢、琼脂。

方法步骤1、方法可分三类: 间接法、直接法、染色法。

2、直接法(1)原理(2)将花粉直接在清洁的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并且作好隔离工作, 然后观察其雌花之发育, 如果胚珠能够正常发育成种子, 则说明花粉具有生命力,否则, 就没有生命力。

(3)步骤第一步: 将花粉直接授在清洁的同种另一植株花的柱头上, 并作好隔离。

隔1--3天采集已授过粉的柱头, 固定于开水或F.A.A液中。

第二步:染色剂的配置:配置1%苯胺兰溶液、配置0.5%苯胺兰乳酸酚。

A.染色镜检3、花柱固定在开水中, 并于水中煮烂, 而后放在1%苯胺兰水溶液或0.5%苯胺兰乳酚中染色24小时,把花柱撕开,盖上盖玻片,用大姆指轻压。

镜检,若花粉具有生命力,即可观察到花粉管伸入柱头组织,若花粉不具生命力,即无花粉管伸入柱头组织.4、间接法(1)原理(2)借人为创造的特定条件使花粉萌发, 鉴定花粉生命力。

(3)硼酸液培养法配置10、50PPM的硼酸溶液。

用毛笔取少量花粉播入已盛硼酸的清洁小瓶并加盖, 放入恒温箱内培养。

5、取出小瓶充分摇动均匀, 用吸管吸一滴于载玻片凹槽内, 迅速盖上盖玻片固定花粉粒, 然后至于显微镜下观察。

6、观察2-----4个载玻片, 每凹面随机观察5个视野计算发芽率。

7、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测定法(1)原理(2)这是借助于测定花粉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弱来确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 在活的花粉内过氧化氢酶存在, 它可以促进过氧化物放氧分解, 这些刚被放出来的活性氧容易使还原剂氧化,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无色的联苯胺和苯酚都是还原剂, 但它们被氧化后确表现红色或玫瑰红色, 如果花粉是活的, 那么这个反应很快, 则花粉都被染成红色或玫瑰红色, 如果花粉是死的, 则这一反应迟迟不能进行, 花粉也就保持原色。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121140083 朱琪璋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制片和观察,了解高等植物小孢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2进一步掌握细胞染色体制片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2减数分裂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4个子核,每个子核只含单倍体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叫做减少分裂。

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形态和行为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与分离等。

3植物花粉形成过程:在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一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进行2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每一个小孢子母细胞产生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就是1个小孢子。

小孢子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如下图)三实验器材与材料材料:蚕豆小花序将新鲜采取的材料投入3:1乙醇冰醋酸固定液中固定3~24小时,再投入75%酒精中保存,若保存时间较久,可放在70%酒精一份,甘油一份的溶液中。

器材:镊子,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醋酸洋红染液,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①自保存液中取出蚕豆幼小花序,水洗几次,用解剖针分开花蕾,按花蕾大小排在载玻片上。

②先取中等大小的花蕾,用解剖针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

③加一滴醋酸洋红放在花药上。

初步镜检,看取材是否合适,若不合,调换合适的花蕾。

④用解剖针轻轻剥开花药,可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染色20~30分钟。

⑤加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垫上后用拇指适力压一下,使材料分开。

⑥在显微镜下观察,镜检,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

五实验结果①照片展示减数分裂过程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分孢子期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2个时期①减速第二次分裂后期②四分孢子时期(如图清晰可见4个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六问题讨论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答:选取的材料不能太老,不能减数分裂早已完成,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制作:Z JM
6
❖ 在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 的一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 (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进行二次 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
实 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就是一 验 个小孢子。小孢子内的染色体数 说 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明 ❖ 在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也有
一个由双倍体到单倍体的减数过 程。动物的精巢分化出精母细胞,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染 色体精子。(见图)
10
实 验
绘制观察到染色体图, 同时也可拍摄显微照片。


制作:Z JM
11
制作:Z JM
12
文档名
THE END!THANK 细胞(2n)
植物雄孢原细胞(2n)
有丝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2n)
小孢子母细胞(2n)
第一次减数分裂
n
n
n
n
nn nn
n nn n
第二次减数分裂
制作:Z JM
8
实 验 步 骤
用玻挑棒取加沾压一一一片条滴用很盖点后已染酒快上甘在染液精掠盖油酒色在灯过玻蛋精的载烘,片白灯精玻一5在-上细片6下次载烘管上玻一,片下上,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
在配子过程中发生。这一过程的特点是:
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

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体 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

作减数分裂。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

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交换,分离等。
制作:Z JM
3
实 ❖ 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
验 成过程
目 的
❖ 掌握制片方法

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实验四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方法,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了解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核分裂两次,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雌、雄配子的结合就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中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归路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 材料植物花及花序,性成熟的蝗虫2.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单面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等3.药品卡诺氏固定液、醋酸洋红染色液四、实验步骤(一)花药涂压法1. 取材: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减数分裂时的植株形态和花蕾的大小,依植物种类和品种不同,须经过实践记录,以备后来参考。

通常应从最小的花蕾起试行观察,在花冠现色和花药变黄(或红、紫)之前为好。

凡是白天开花的,可在上午7—10时固定。

2. 固定: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h。

固定后,保存在70%的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供用。

3. 染色与压片:1)取固定好的花蕾置载玻片上,吸去多余的保存液,用解剖刀及刀片解剖出一个花药,视花药大小横切为3—4段(纵切)。

2)加一滴染液,用解剖针轻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从切口出来,静置染色5~10分钟,此时可从不同大小的花中连续取出几个花药,进行同样的染色处理。

3)依次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来回移动几次轻微加热,同时用解剖针轻微拨动花药以促进着色,进一步去除残存的花药壁,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4)加盖玻片,在盖玻片上覆以滤纸,用拇指均匀用力压下,勿使盖玻片移动或压破。

4. 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粉母细胞,一般花粉母细胞较大,圆形或扁圆形,细胞核大,着色较浅。

而一些形状较小,整齐一致着色较深的细胞是药壁体细胞,一些形状处于中间略呈扇形的细胞是从四分体脱开后的小孢子或幼小花粉粒。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玻片的观察

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玻片的观察

刘楠楠10生科2班201008010222科目:细胞及遗传学实验实验项目: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玻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玻片,掌握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二:实验用品各个时期玻片、显微镜三:实验方法玻片观察四: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如下(一)、减数分裂I(1)前期I: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偶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

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

由于染色体细线交织在一起,偏向核的一方,所以又称为凝线期,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称为花束期。

2)偶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

亦称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

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

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终变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

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

(3)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

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

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

(4)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

高中生物备课素材: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备课素材: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教材内容的基础,唯有充分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才能有效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在显微镜下,学生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可清晰地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深刻认识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而在教材中,只有减数分裂的模拟实验,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欠缺实验方法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试题解析试题1:下列有关几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看到有四分体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两条相同颜色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先要进行设计再选择多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D.根据调查的数据,就能确定各种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遗传病的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应该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错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要设计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C错误;根据调查的数据,只能获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

故答案为A。

试题2: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Ⅰ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D.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解析: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错误;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正确。

实验六:小鼠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六:小鼠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小鼠曲细精管管腔
曲细精管管腔

【实验材料及用品】
1、 材料:成年雄性小白鼠 2、 用品:注射器、平皿、尖头镊子、剪刀 (普通剪刀、眼科小剪刀)、吸管、离心 管、离心机、玻片等。
实验试剂
1、100g/ml秋水仙素。 2 、 2%柠檬酸钠溶液 3、 0.075M的KCI 4、31甲醇冰醋酸及11甲醇冰醋酸(应现配) 5、 PH6.8,0.01M的PBS缓冲液 6、Gimesa原液 7、 Gimesa工作液:1份Gimesa原液加9份PH6.8,0.01M的PBS 缓冲液,混匀。工作液应现用现稀释。
【实验操作】
4、游离并收集细胞。 将剪碎的曲细精管及溶液移入离心管中,用吸管反复吸打1 -2min,使尽量多的细胞从管腔中游离出来; 静置5 min(或300rpm离心2 min),使大的膜管状杂质下 沉; 吸上清液于另一管中,1000 rpm离心5 min,沉淀即为不同 发育阶段的细胞。 5、低渗处理,使细胞胀大。 加入5ml 0.075M的KCI,轻轻(为什么?)吹打混匀,静置 10 min。
【结果观察】

观察各期细胞核及染色体。
作业:

绘制所看到的中期Ⅰ和中期Ⅱ的染色体图, 说明其中染色单体组成情况。
骨髓细胞的收集
1、来源丰富、个体较小的小动物骨髓细胞收集法: (1)处死动物,取长骨 (2)去干净骨上所附肉(先用刀片刮,再用纱布擦) (3)用剪刀剪开骨头两端 (4)用注射器吸生理盐水或低渗液将骨髓腔中细胞 冲出,收集到离心管中 2、大动物骨髓细胞收集:骨髓穿刺法取红骨髓
二、减数分裂II

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四期,与有丝 分裂相似。




学习滴片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染色体的一般方法。 以小鼠精巢细胞染色体制片为标本观察减数分 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原创实用版】目录1.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实验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3.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4.实验四:观察受精作用5.实验五: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6.实验六:观察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7.实验七: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8.实验八:观察光合作用9.实验九:观察叶绿体的结构10.实验十:观察线粒体的结构11.实验十一:观察细胞膜的透过性12.实验十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3.实验十三:观察细胞核的结构14.实验十四:观察染色质的形态变化15.实验十五:观察基因的分离和组合16.实验十六:观察基因突变17.实验十七:观察基因表达调控18.实验十八:观察生物的伴性遗传19.实验十九:观察生物的染色体变异20.实验二十:观察生物的基因组结构21.实验二十一:观察生物的转录和翻译22.实验二十二: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23.实验二十三:观察生物的免疫反应24.实验二十四:观察生物的生态学特性正文高中生物课程涉及广泛的知识内容,实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 24 个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实验的内容。

实验一和实验二主要关注细胞的结构和分裂。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学生可以加深对细胞壁、细胞膜、染色体等结构的理解。

实验三至实验七关注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观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可以了解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通过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可以学习到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实验八至实验十关注光合作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线粒体的结构,可以了解细胞能量代谢的过程和场所;通过观察细胞膜的透过性、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学习到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质的运动。

实验十一至实验十五关注细胞核、染色体、基因的研究。

减数分裂试验观察注意事项

减数分裂试验观察注意事项

减数分裂试验观察注意事项减数分裂试验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在进行减数分裂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的选择:选择的细胞应当是已经分化的成熟细胞,例如根尖细胞、骨髓细胞等。

同时,细胞应当处于有丝分裂的活跃期,以便观察到分裂过程。

2. 细胞处理:将收集到的细胞组织放入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离子溶液中,使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保证细胞的正常生活。

3. 细胞染色:在进行减数分裂试验前,一般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处理,以便在显微镜下更好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和行为。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吉姆萨染色法、姜黄素染色法等。

4. 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试验需要使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因此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调整适当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5. 观察标记: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荧光标记技术对特定的细胞结构进行标记,例如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以便更好地观察。

6. 数据记录与分析: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和其他实验数据需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说明。

同时,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绘制,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7. 实验的重复与验证: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统计分析。

多次实验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

8. 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

注意使用实验室的安全设施,佩戴实验室规定的防护用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进行减数分裂试验时需要注意细胞的选择和处理、染色处理、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重复与验证以及实验的安全等方面。

只有在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减数分裂试验,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细胞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它在生殖细胞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并研究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增进对该过程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来推断细胞减数分裂的发生。

以下是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1. 收集实验所需材料:玉米种子、显微镜、玻片、盖片、显微镜片、生理盐水、2% 乙醇溶液。

2. 将一些玉米种子加入生理盐水中,浸泡30分钟以增加其水分含量。

3. 从浸泡过的玉米种子中取出一个胚乳,制作活组织切片并将其置于玻片上。

4. 用2% 乙醇溶液渗透杀死细胞,同时使细胞固定在玻片上。

5. 用盖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以避免切片与空气接触。

6. 研究切片下的细胞数量、形态和染色体的行为。

观察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时,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形态的细胞。

2. 细胞的数量会随着显微镜视野的变化而变化。

在每个视野中,记录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3. 观察细胞核是否出现分裂现象。

如果细胞核分裂,染色体将被看到。

4. 染色体在细胞核分裂期间会发生缠绕和解缠的行为。

观察染色体在细胞核的排列和分离过程。

5. 注意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异形(如多核细胞和异形染色体)。

实验讨论:1. 观察到的染色体行为包括缠绕、复制、排列和分离等,这些行为是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

2. 细胞的形态变化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表明了细胞减数分裂的发生。

3. 异形染色体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复制或排列过程中出现错误引起的。

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观察和研究了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减数分裂是一个复杂但关键的生物学过程,对于生殖细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减数分裂以及相关领域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染色体行为和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同时也扩展了我们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认识。

该实验结果在遗传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并为进一步探索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的观察

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绘图 思考题
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 特点,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 标本装片的制作技术。
了解高等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 程,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学习并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 的制作方法。
范围内涂成薄层。
(4)染色 在涂好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或半滴染液,稍后用镊子把所有可见 花药壁残渣清除干净。
(5) 初检与压片 染色后置于低倍显微镜下初步检查,若花粉母细胞正处于分 裂期,即可压片。
(6) 镜检观察 在低倍镜下寻找适当视野,并正确区分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 期的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以及花粉粒、花药壁残留组织与细胞。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 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 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由于第一次分裂前期较长,而且变化复杂,故其前期又分为五个 时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成为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四个子细胞。精卵细胞经过受精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为新 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染色体的数目。在动物的有性生殖过 程中,精巢首先分化为精母细胞(2n),经第一和第二次分裂, 形成4个精子(n)。在适当的时间给动物注射秋水仙素,并取动 物的精巢,经低渗、固定等处理后,可观察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染色体的变化。
(2)固定 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经95%酒精洗2~3 次后,转入70%酒精保存。

遗传实验:减数分裂

遗传实验:减数分裂
7
末期Ι:染色体解旋,又呈丝状,核膜形成, 胞质分裂,成为二个子细胞。(减数Ι----末期)
间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以前,两个 子细胞进入间期。但有的植物如延龄草和 大多数动物不经过末期和间期,直接进入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晚前期。(间期)
8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Ⅱ : 染色体缩短变粗,染色体开始清 晰起来。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着丝粒和纵向 排列的两条染色单体。(社 3.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附图
18
减数Ι前期----细线期
19
减数Ι前期----偶线期
20
减数Ι前期----粗线期
21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7、镜下观察。
14
六.实验结果
绘制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尤 其是前期Ι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图。
15
七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分析此次实验成败的原因。 2、本次实验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16
八.思考题
1、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减数的机理是什么? 3、交叉和交换的关系。
17
九.参考文献
1.刘祖洞 ,江绍慧 ,《遗传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 ,北京
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称双价体, 每个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四分体) 。染 色体继续变短变粗。(减数Ι前期-----粗线期)
5
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过交换,因此有交叉 现象。交叉数减少,交叉向染色体端部移动 (交叉端化),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加深。(减数 Ι前期----双线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
减半,称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
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018/12/2
3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的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一些
细胞分化为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
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n)。在适 当的时期采集植物的花药,经固定、染色、压 片等操作程序后,就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018/12/2
1
实验 5
减数分裂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高等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观察减 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学习并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 裂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018/12/2
2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meiosis)是高等生物个体在 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 方式。在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
2018/12/2
4
三、实验用品
1.器材:解剖器材,盖玻片,培养皿,
吸管。
2.试剂:1N HCl溶液,Carnoy固定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3.实验材料:花蕾
2018/12/2
5
四、实验步骤
预处理
• 取未绽放的花蕾,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固 定1~2小时,也可将材料置于70%的酒精 中长期保存。 • 制片的方法同根尖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花药太过破碎;将挤出花粉母细胞(呈半透明胶状)小范围
内涂成薄层。
2018/12/2
7
四、实验步骤
压片法制备植物减数分裂装片
(4) 染色 在涂好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或半滴染液,稍后 用镊子把所有可见花药壁残渣清除干净。 (5) 初检与压片 染色后置于低倍显微镜下初步检查,若 花粉母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即可压片。 (6) 镜检观察 在低倍镜下寻找适当视野,并正确区分处 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以及 花粉粒、花药壁残留组织与细胞。
2018/12/2
6
四、实验步骤
压片法制备植物减数分裂装片
(1) 取材 获得处于适当减数分裂期的材料是制片成败的 关键因素,而最适的时期又因实验主要目的不同而异。 (2) 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卡诺氏固定液。经过固定处 理的材料更易于染色、分色和保存。 (3) 涂抹 用镊子直接从固定液或保存液中取出材料(花蕾、 花序、幼穗等),用洁净的刀片或镊子压在小孢子囊或花 药上向一端轻轻抹去,将花粉母细胞压挤出来,注意勿使
2018/12/2
8
五、实验结果
减数分裂前期I
2018/12/2

9
五、实验结果
减数分裂中期I 减数分裂后期I
2018/12/2
10
五、实验结果
减数分裂后期I 减数分裂末期I
2018/12/2
11
六、实验报告
• 在取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 减数分裂制片通常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 绘图表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