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热力学数据
热力学3
![热力学3](https://img.taocdn.com/s3/m/42052b16e518964bce847c47.png)
B. H2O(l, 饱和水蒸气压) H2O(g, 饱和水蒸气 压)。
C. H2O(l, 10mmHg水蒸气压) H2O(g,10mmHg 水蒸气压)。
D. H2O(l, 4.0kPa水蒸气压) H2O(g, 4.0kPa水蒸
气压).
26
三、对于任意循环过程,不正确的表述 是
A. G = 0, H = 0, S = 0; B. U = 0, G = 0, S = 0; C. S = 0, H = 0, W = Q; D. G 0, S = 0, H = 0
变化很大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可用?
(无相变条件)
rG(T) ≈ rH(298) TrS(298)
13
6. 用rGm或rGm判断某一反应自发性倾向时,
只表明反应的热力学倾向,而不表示实际反应 的速率 7. 反应的自发性与反应的可能性不是同一概念, 非自发的反应不等于不可能
14
六、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第四节 自由能与化学反应 进行的方向
1876年美国科学家 Gibbs证明在等温等 压下,如果一个反应 能被用来作功,则该 反应是自发的,反之 为非自发
1
Wmax= - p V + Wmax, Qr = T S
U = T S - p V + Wmax, U + p V = T S + Wmax, H = T S + Wmax, H - T S = Wmax
G(T) = H TS, G (T) = H TS
17
(6) 求算反应逆转的温度
298 K时rGm 的计算方法: rGm = fGm(生成物) - fGm(反应物) rGm = rHm - 298 rSm T K时rGm 的计算方法: rGm = rHm - T rSm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参数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a22fb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7.png)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能量转移规律的科学,对于化学反应来说,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于了解反应的特性和驱动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1. 反应焓变(ΔH)的计算方法反应焓变表示在常压下,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得或根据热力学数据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燃烧热进行计算,应用了常见化合物的燃烧热数据;-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计算,通过查找热力学数据手册或在线数据库来获取;- 利用反应热量计进行实验测定。
2. 反应熵变(ΔS)的计算方法反应熵变表示反应发生时系统熵的变化。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反应熵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利用标准熵数据,通过查找热力学数据手册或在线数据库来获取;- 根据化学式计算,使用统计力学等方法来估算。
3. 反应自由能变(ΔG)的计算方法反应自由能变表示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产生的自由能变化。
它可以通过反应焓变和反应熵变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利用ΔG = ΔH - TΔS 进行计算,其中T为反应的温度;- 利用反应平衡常数(K)进行计算,通过ΔG = -RTlnK 计算ΔG。
4. 反应平衡温度(T0)的计算方法反应平衡温度表示在该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的温度。
它可以通过反应平衡常数(K)和反应焓变(ΔH)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利用反应焓变和反应熵变计算ΔG,并通过ΔG = -RTlnK 得到T0。
5. 反应速率常数(k)的计算方法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速率,它可以通过温度和活化能(Ea)来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equation)计算k,k = Aexp(-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R为气体常数。
总结:热力学参数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和驱动力。
氯酸钾分解的热力学数据
![氯酸钾分解的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7ee9b0b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e.png)
氯酸钾分解的热力学数据引言氯酸钾(化学式:KCl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
研究氯酸钾的热力学性质对于了解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氯酸钾分解的热力学数据,包括其热稳定性、热分解反应方程式、标准生成焓和生成自由能等。
热稳定性氯酸钾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在室温下不会自发分解。
然而,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热分解反应方程式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KClO3(s) → 2KCl(s) + 3O2(g)根据该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每个摩尔的氯酸钾产生2摩尔的氯化钾和3摩尔的氧气。
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焓(ΔH°)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形成1摩尔化合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对于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其标准生成焓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实验结果显示,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生成焓为负值。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标准生成焓为-391.6 kJ/mol。
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生成自由能(ΔG°)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形成1摩尔化合物时系统可用做功的最大值。
对于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其标准生成自由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ΔG° = ΔH° - TΔS°其中,ΔH°为标准生成焓,T为温度(单位:K),ΔS°为标准摩尔熵变。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知,在常温下(298 K),氯酸钾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456.4 kJ/mol。
其他热力学性质除了上述介绍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反应方程式、标准生成焓和生成自由能外,还有其他热力学性质与氯酸钾的分解相关。
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是指氯酸钾开始分解的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氯酸钾的热分解温度约为368°C。
热容热容是指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对于氯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其热容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实验结果显示,在298 K下,氯酸钾的摩尔热容为128.6 J/(mol·K)。
有机化合物标准热力学数据
![有机化合物标准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adab9c6fb9d528ea80c779ce.png)
SΘ——物质的标准熵(298.15K),单位为J/(mol•K);
CpΘ——物质的常压热容(298.15K),单位为J/(mol•K)。
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Standard Thermodynamic Data of Organic Compounds
43.6
53
乙醛
C2H4O
l
-191.8
-127.6
160.2
89.0
g
-166.2
-132.8
263.7
55.3
54
环氧乙烷
C2H4O
l
-77.8
-11.8
153.9
88.0
g
-52.6
-13.0
242.5
47.9
55
乙酸
C2H4O
l
-484.5
-389.9
159.8
123.3
g
-432.8
-374.5
282.5
66.5
56
甲酸甲酯
C2H4O
l
-386.1
-
-
119.1
g
-355.5
-
285.3
64.4
57
溴乙烷
C2H5Br
l
-90.1
-25.8
198.7
100.8
g
-61.9
-23.9
286.7
64.5
58
氯乙烷
C2H5Cl
l
-136.5
-59.3
190.8
104.3
g
-112.2
标准生成自由能
![标准生成自由能](https://img.taocdn.com/s3/m/4f5779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1.png)
标准生成自由能
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定义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生成的自由能变化。
标
准状态通常指的是温度为298K(25摄氏度)和压力为1atm,此时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用ΔG°表示。
标准生成自由能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表中的标准生成焓和标
准熵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ΔG°=ΔH°-TΔS°,其中ΔH°为标准生成焓,ΔS°为标准熵,T为温度。
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单位通常为焦耳/摩尔或千焦/摩尔。
标准生成自由能在化学和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化学反应的方向。
当ΔG°<0时,表示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之当ΔG°>0时,表示反应不会自发进行。
其次,标准生成自由能还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此外,在工程领域中,标准生成自由能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化工过程和优化能量利用。
总之,标准生成自由能是描述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进行的重要参数,它的计算方
法简单清晰,应用广泛。
通过对标准生成自由能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为化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f72f9ddccda38366baf63.png)
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 1. )g (O 21)g (H 22+===O(l)H 2和)g (O )g (2H 22+===O(l)2H 2的Θ∆m r H 相同。
( × ) 2. 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3. 反应的H ∆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4.Fe(s)和)l (Cl 2的Θ∆m r H 都为零。
( × )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
( × )6. 同一系统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
(× )7. 由于H ∆=p q ,H 是状态函数,H ∆的数值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故p q 也是状态函数。
(×)8. 由于3CaCO 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 )9. 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
(× )10. 因为q ,w 不是系统所具有的性质,而与过程有关,所以热力学过程中(w q +)的值也应由具体的过程决定。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 ( B )A.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B. 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C. 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D. 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w q U +=∆只适用于 ( C )A. 理想气体B. 孤立体系C. 封闭体系D. 敞开体系3. 环境对系统作10kJ 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 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 D )A. 15-kJB. 5-kJC. +5kJD. +15kJ4. 已知2PbS(s) + 3)g (O 2=== 2PbO(s) + 2)g (SO 2的Θ∆m r H =4.843-1mol kJ -⋅,则该反应的V q 值是多少1mol kJ -⋅ ( D )A. B. C. 9.845- D. 9.840-5. 通常,反应热的精确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标准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2b0d1e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f.png)
标准热力学数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热力学数据的含义。
标准热力学数据是指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其中标准状态是指物质的温度为298K(25摄氏度),压强为1个大气压(101.3kPa)。
标准热力学数据包括了各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自由能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强下的热力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质的化学反应、相变等过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获取标准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通常可以在化学手册、物理手册以及相关学术期刊中找到。
此外,许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也会对各种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进行测定和整理,并公开发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到所需的标准热力学数据,以支持我们的研究和工程设计。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
以水为例,其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生成焓为-285.83 kJ/mol,摩尔熵为69.91 J/(mol·K),摩尔自由能为-237.18 kJ/mol。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水在不同温度、压强下的热力学性质,例如水的汽化热、溶解热等。
类似地,对于其他常见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它们的标准热力学数据也可以在文献中找到,并进行应用和推导。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标准热力学数据的应用和限制。
标准热力学数据通常适用于理想气体或理想溶液,对于非理想气体、非理想溶液等情况,我们需要进行修正和适当的处理。
此外,标准热力学数据也只能描述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性质,对于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性质,我们需要进行额外的实验和计算。
综上所述,标准热力学数据是描述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量,对于化学、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标准热力学数据的含义、获取途径以及应用和限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数据,为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标准热力学数据有所帮助。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https://img.taocdn.com/s3/m/44daef3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b.png)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附录附录1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1-1-1物质状态ΔH/(kJ?mol) ΔG/(kJ?mol) S/(J?mol?K) fmfmmAg s 0 0 42.6 +Ag aq 105.6 77.1 72.7 AgBr s -100.4 -96.9 107.1 AgCl s -127.0 -109.8 96.3 AgI s -61.8 -66.2 115.5 AgNO s -124.4 -33.4 140.9 3 AgO s -31.1 -11.2 121.3 2Al s 0 0 28.3 3+Al aq -531.0 -485.0 -321.7 AlCls -704.2 -628.8 110.7 3Al(OH) s -1284 -1306 71 3Br l 0 0 152.2 2,Br aq -121.6 -104.0 82.4 C(石墨) s 0 0 5.7s 1.9 2.9 2.4 C(金刚石)Ca s 0 0 41.6 2+Ca aq -542.8 -553.6 -53.1 CaC s -59.8 -64.9 70.0 2 CaCO(方解石) s -1207.6 -1129.1 91.7 3CaCl s -795.4 -748.8 108.4 2CaO s -634.9 -603.3 38.1 Ca(OH) s -985.2 -897.5 83.4 2Cl g 0 0 223.1 2- Claq -167.2 -131.2 56.5- ClOaq -104.0 -8.0 162.3 3- ClOaq -129.3 -8.5 182.0 4CCl l -128.2 -62.6 216.2 4CH g -74.6 -50.5 186.3 4CHOH l -239.2 -166.6 126.8 3CO(NH) s -333.1 -196.8 104.6 22CHNH g -22.5 32.7 242.9 32CH g 227.4 209.9 200.9 22CH g 52.4 68.4 219.3 24CHCHO l -192.2 -127.6 160.2 3CHCOOH l -484.3 -389.9 159.8 3CH g -84.0 -32.0 229.2 26CHOH l -277.6 -174.8 160.7 25(CH)CO l -248.4 -152.7 199.8 321-1-1-1-1H/(kJ?mol) ΔG/(kJ?mol) S/(J?mol?K) 物质状态ΔfmfmmCH g -103.8 -23.4 270.3 38CH l 49.1 124.5 173.4 66g 82.9 129.7 269.2 CO g -110.5 -137.2 197.7 CO g -393.5 -394.4 213.8 22-CO aq -677.1 -527.8 -56.9 32-CrO aq -881.2 -727.8 50.2 4 CrO s -1139.7 -1058.1 81.2 23Cu s 0 0 33.2 2+Cu aq 64.8 65.5 -99.6 CuO s -157.3 -129.7 42.6 CuO s -168.6 -146.0 93.1 2CuS s -53.1 -53.6 66.5 F g 0 0 202.8 2,F aq -332.6 -278.8 -13.8 Fe s 0 0 27.3 2+Fe aq -89.1 -78.9 -137.7 3+Fe aq -48.5 -4.7 -315.9 FeO s -824.2 -742.2 87.4 23FeSO s -928.4 -820.8 107.5 4H g 0 0 130.7 2+H aq 0 0 0 HBr g -36.3 -53.4 198.7 HCl g -92.3 -95.3 186.9-HCO aq -692.0 -586.8 91.2 3HCHO g -108.6 -102.5 218.8 HCOOH l -425.0 -361.4 129.0 HF g -273.3 -275.4 173.8 HI g 26.5 1.7 206.6 HNO l -174.1 -80.7 155.6 3 HO l -285.8 -237.1 70.0 2g -241.8 -228.6 188.8 HO l -187.8 -120.4 109.6 22g -136.3 -105.6 232.7 HS g -20.6 -33.4 205.8 2HSO l -814.0 -690.0 156.9 24HgO s -90.8 -58.5 70.3 I s 0 0 116.1 2g 62.4 19.3 260.7 -I aq -55.2 -51.6 111.3 K s 0 0 64.7 +K aq -252.4 -283.3 102.52-1-1-1-1H/(kJ?mol) ΔG/(kJ?mol) S/(J?mol?K) 物质状态ΔfmfmmKCl s -436.5 -408.5 82.6 KClO s -397.7 -296.3 143.1 3+Li aq -278.5 -293.3 13.4 Mg s 0 0 32.7 2+Mg aq -466.9 -454.8 -138.1 MgCl s -641.3 -591.8 89.6 2 MgO s -601.6 -569.3 27.0 Mg(OH) s -924.5 -833.5 63.2 2MgSO s -1284.9 -1170.6 91.6 42+Mn aq -220.8 -228.1 -73.6 MnO s -520.0 -465.1 53.1 2- MnOaq -541.4 -447.2 191.2 4N g 0 0 191.6 2Na s 0 0 51.3 +Na aq -240.1 -261.9 59.0 NaCl s -411.2 -384.1 72.1 NaCO s -1130.7 -1044.4 135.0 23NaF s -576.6 -546.3 51.1 NaO s -414.2 -375.5 75.1 2NaOH s -425.6 -379.5 40.0 NH g -45.9 -16.4 192.8 3+NH aq -132.5 -79.3 113.4 4NHNO s -365.5 -183.9 151.1 43NO g 91.3 87.6 210.8 NO g 33.2 51.3 240.1 2- NOaq -207.4 -111.3 146.4 3O g 0 0 205.2 2O g 142.7 163.2 238.9 3-OH aq -230.0 -157.2 -10.8 P g 58.9 24.4 280.0 4PCl g -287.0 -267.8 311.8 3PCl g -374.9 -305.0 364.6 53-PO aq -1277.4 -1018.7 -220.5 4S(正交) s 0 0 32.1 SO g -296.8 -300.1 248.2 2SO g -395.7 -371.1 256.8 3Si s 0 0 18.8 SiCll -687.0 -619.8 239.7 4g -657.0 -617.0 330.7 SiH g 34.3 56.9 204.6 4SiO s -910.7 -856.3 41.5 2Sn(白) s 0 0 51.23-1-1-1-1H/(kJ?mol) ΔG/(kJ?mol) S/(J?mol?K) 物质状态ΔfmfmmSnO s -577.6 -515.8 49.0 2Zn s 0 0 41.6 ZnO s -350.5 -320.5 43.7附录2 常见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常数(298.15K) 附录2.1酸,,名称化学式 K pK aa, -3砷酸HAsO K 5.50×10 2.26 134a, -7 K1.74×10 6.76 2a, -12 K 5.13×10 11.29 3a -10HAsO 9.29 亚砷酸 5.13×10 33 -10硼酸HBO 5.81×10 9.236 33, -4焦硼酸HBO K1.00×10 4.00 1247a, -9 K1.00×10 9.00 2a, -7碳酸HCO K4.47×10 6.35 123a, -11 K4.68×10 10.33 2a, -1HCrO 0.74 铬酸K1.80×10 124a, -7 K3.20×10 6.49 2a -4氢氟酸 HF 6.31×10 3.20-4亚硝酸HNO 5.62×10 3.25 2 -12过氧化氢HO 2.4×10 11.62 22, -3磷酸HPO K6.92×10 2.16 134a, -8 7.21 K6.23×10 2a, -13 K4.80×10 12.32 3a, -1焦磷酸HPO K1.23×10 0.91 1427a, -3 K7.94×10 2.10 2a, -7 K2.00×106.70 3a, -10 K4.79×10 9.32 4a, -8HS7.05 氢硫酸K8.90×10 12a, -14K1.26×10 13.9 2a, -2亚硫酸HSO K1.40×10 1.85 123a, -2 K6.31×10 7.202a, -2硫酸HSO K1.02×10 1.99 224a, -10偏硅酸 HSi O K1.70×10 9.77 123a, -12 11.80 K1.58×10 2a -4甲酸HCOOH 1.772×10 3.75-5醋酸CHCOOH 1.74×10 4.76 3, -2草酸HCO K5.9×10 1.23 1224a, -5K6.46×10 4.19 2a, -3酒石酸HOOC(CHOH)COOH K1.04×10 2.98 12a, -5 4.34K4.57×10 2a -10苯酚CHOH 1.02×10 9.99 654,, pK 名称化学式 Kaa, -5抗坏血酸 5.0×10 4.10K=1C(OH)=C(OH)OCaCHCHOHOHCH2, -10O K1.5×10 11.79 2a , -4柠檬酸 HO-C(CHCOOH)COOH K7.24×10 3.14 122 a, -5 K1.70×10 4.77 2a, -7 6.39K4.07×10 3a -5苯甲酸CHCOOH 6.45×10 4.19 65, -3邻苯二甲酸 CH(COOH)K1.30×10 2.89 1642a, -6 K3.09×10 5.51 2a附录2.2碱,,名称化学式 K pK bb-5NH?HO 4.75 氨水 1.79×10 32-4甲胺 CHNH4.20×10 3.38 32-4乙胺CHNH 4.30×10 3.37 252-4二甲胺(CH)NH5.90×10 3.23 32-4二乙胺(CH)NH6.31×10 3.2 252-10苯胺CHNH 3.98×10 9.40 652, -5HNCHCHNH 4.08 乙二胺K8.32×10 12222b, -8 K7.10×10 7.15 2b-5乙醇胺HOCHCHNH 3.2×10 4.50 222-7三乙醇胺(HOCHCH)N 5.8×10 6.24 223-9六次甲基四胺(CH)N 1.35×10 8.87 264-9吡啶CHN 1.80×10 8.70 55附录3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离子强度I=0) ,,,,化学式 K pK 化学式 K pK spspspsp-13-11AgBr 5.35×10 12.27 CaF 3.45×10 10.46 2 -12-27AgCO 8.46×10 11.07 CdS 8.0×10 26.10 23-10-21AgCl 1.77×10 9.75 CoS(α) 4.0×10 20.40 -12-25AgCrO 1.12×10 11.95 CoS(β) 2.0×10 24.70 24-17-31AgI 8.52×10 16.07 Cr(OH) 6.3×10 30.20 3-8-9AgOH 2.0×10 7.71 CuBr 6.27×10 8.20 -50-7AgS 6.3×10 49.20 CuCl 1.72×10 6.76 2-33-12Al(OH)(无定形) 1.3×10 32.89 CuI 1.27×10 11.90 3-9-36BaCO 2.58×10 8.59 CuS 6.3×10 35.20 3-7-48BaCO 1.6×10 6.79 CuS 2.5×10 47.60 242-10-13BaCrO 1.17×10 9.93 CuSCN 1.77×10 12.75 4-10-7BaSO 1.08×10 9.97 FeCO,2HO 3.2×10 6.50 4242-9-17CaCO 3.36×10 8.47 Fe(OH) 4.87×10 16.31 32-9-39CaCO,HO 2.32×10 8.63 Fe(OH) 2.79×10 38.55 24235,,,, pK 化学式 K pK 化学式 Kspspspsp-18-14FeS 6.3×10 17.20 PbCO 7.40×10 13.13 3-18-10HgCl 1.43×10 17.84 PbCO 4.8×10 9.32 2224-29-13HgI 5.2×10 28.72 PbCrO 2.8×10 12.55 224-53-8HgS(红) 4.0×10 52.40 PbF 3.3×10 7.48 2-52-9HgS(黑) 1.6×10 51.80 PbI 9.8×10 8.01 2-6-20MgCO 6.82×10 5.17 Pb(OH) 1.43×10 19.84 32-6-28MgCO,2HO 4.83×10 5.32 PbS 8.0×10 27.10 242-11-8MgF 5.16×10 10.29 PbSO 2.53×10 7.60 24-13-10MgNHPO 2.5×10 12.60 SrCO 5.60×10 9.25 443-12-7Mg(OH) 5.61×10 11.25 SrSO 3.44×10 6.46 24-13-27Mn(OH) 1.9×10 12.72 Sn(OH) 5.45×10 26.26 22-13-56MnS 2.5×10 12.60 Sn(OH) 1.0×10 56.00 4-16-17Ni(OH) 5.48×10 15.26 Zn(OH)(无定形) 3×10 16.5 22-19-24NiS (α) 3.2×10 18.49 ZnS(α) 1.6×10 23.80-24-22NiS (β) 1.0×10 24.00 ZnS(β) 2.5×10 21.60, 附录4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附录4.1在酸性溶液中电对电极反应 E/ V ++Li/ Li Li + e Li -3.0401 ++Cs/Cs Cs + e Cs -3.026 + +K/ K K + e K -2.931 2+2+Ba / Ba Ba + 2e Ba -2.912 2+2+Ca / Ca Ca + 2e Ca -2.868 ++Na / Na Na + e Na -2.71 2+2+Mg/ Mg Mg + 2e Mg -2.372 --H/ H 1/2 H+ e H -2.23 2 2 3+3+Al /Al Al + 3e Al -1.662 2+2+Mn / Mn Mn + 2e Mn -1.185 2+2+Zn / Zn Zn + 2e Zn -0.7618 3+3+Cr /Cr Cr + 3e Cr -0.744-2-AgS /Ag AgS +2e 2Ag + S -0.691 22+CO / HCO 2CO + 2H + 2e HCO -0.481 222422242+2+Fe / Fe Fe + 2e Fe -0.447 3+2+3+2+Cr/ Cr Cr + e Cr -0.407 2+2+Cd/ Cd Cd + 2e Cd -0.40302-PbSO/ Pb PbSO +2e Pb + SO -0.3588 4442+2+Co/Co Co + 2e Co -0.28 -PbCl/ Pb PbCl +2e Pb +2Cl -0.2675 222+2+Ni / Ni Ni + 2e Ni -0.2576电对电极反应 E/ V , -0.15224 AgI /Ag AgI + e Ag + I2+2+Sn / Sn Sn + 2e Sn -0.1375 2+2+Pb / Pb Pb + 2e Pb -0.1262 3+3+Fe / Fe Fe +3e Fe -0.037-AgCN / Ag AgCN + e Ag + CN -0.017 ++H / H 2H + 2e H 0.0000 22-AgBr /Ag AgBr + e Ag + Br 0.07133+S/HS S + 2H + 2e HS (aq) 0.142 224+2+4+2+Sn/Sn Sn + 2e Sn 0.1512++2++Cu/Cu Cu + e Cu 0.153 ,AgCl/Ag 0.22233 AgCl + e Ag + Cl -HgCl/Hg HgCl +2e 2Hg +2Cl 0.26808 22222+2+Cu /Cu Cu + 2e Cu 0.3419 +2-2-SO/S SO + 6H + 4e 2S + 3HO 0.5 23232++Cu /Cu Cu + e Cu0.521 ,,I/ I I+ 2e 2I 0.5355 2 2 ,,,,0.536 I/ I I+ 2e 3I 33 ,2--2-MnO/ MnO MnO + e MnO 0.558 4444+HAsO/HAsO HAsO + 2H + 2e HAsO + 2HO 0.560 34234222-AgSO/Ag AgSO +2e 2Ag + SO 0.654 24244+ O / HO O + 2H+ 2e HO0.695 2222223+2+3+2+Fe /Fe Fe + e Fe 0.771 2+2+Hg/ Hg Hg + 2e 2Hg 0.7973 22++Ag /Ag Ag + e Ag 0.7996+--NO /NO 2NO + 4H + 2e NO + 2HO 0.803 32432422+2+Hg / Hg Hg + 2e Hg 0.851 2+2+-Cu /CuI Cu + I + e CuI 0.86 2+2+2+2+Hg/Hg 2Hg + 2e Hg 0.920 22+--NO / HNO NO + 3H + 2e HNO+ HO 0.934 32 32 2+- - NO/ NO NO+ 4H + 3e NO + 2HO 0.957 332+HNO/ NO HNO+ H + e NO + HO 0.983 2 2 2,,, [AuCl]/Au [AuCl] + 3e Au + 4Cl1.002 44--Br/ Br Br(l) + 2e 2Br 1.066 2 2,,2+2+-Cu / [Cu(CN)] Cu + 2CN + e [Cu(CN)] 1.103 22+--IO / HIO IO + 5H + 4e HIO +2HO 1.14 332+--IO / I 2IO + 12H + 10e I + 6HO 1.195 323222++2+MnO/ Mn MnO + 4H +2e Mn + 2HO 1.224 222+O / HO O + 4H + 4e 2HO 1.229 2222+3+2-3+2-O + 14H + 6e 2Cr + 7HO 1.232 CrCrO /Cr 27227- - Cl/Cl Cl(g) + 2e 2Cl 1.35827 2 2+-- ClO/Cl 2ClO + 16H + 14e Cl+ 8HO 1.39 42422-+---ClO/Cl ClO + 6H + 6e Cl + 3HO 1.451 3327电对电极反应 E/ V2++2+ /Pb PbO + 4H +2e Pb + 2HO 1.455 PbO222+--ClO/Cl ClO + 6H + 5e 1/2 Cl + 3HO 1.47 32322+--BrO /Br 2BrO + 12H + 10e Br + 6HO 1.482 32322-+-HClO /Cl HClO + H + 2e Cl + HO 1.482 23+3+Au /Au Au + 3e Au 1.498 2++2+--MnO/Mn MnO + 8H + 5e Mn + 4HO 1.507 4423+2+3+2+Mn / Mn Mn + e Mn 1.5415+HBrO / Br 2HBrO + 2H + 2e Br + 2HO 1.596 222,,+HIO / IO HIO + H +2e IO + 3HO 1.601 5635632+HClO /Cl 2HClO + 2H + 2e Cl + 2HO 1.611222+HClO /HClO HClO + 2H + 2e HClO + HO 1.645 222,,+MnO/ MnO MnO + 4H + 3e MnO + 2HO 1.679 42422+2-PbO / PbSO PbO + SO + 4H +2e PbSO + 2HO1.6913 242442+HO / HO HO + 2H + 2e 2HO 1.776 2222223+2+3+2+Co / Co Co +e Co 1.92 ,2- 2-22-SO/ SO SO + 2e 2SO 2.010 284284+O / O O + 2H + 2e O + HO 2.076 32322--F / F F + 2e 2F 2.866 22+F/ HF F(g) + 2H + 2e 2HF 3.503 2 2附录4.2在碱性溶液中电对电极反应 E/ V- Mn(OH) / Mn Mn(OH) + 2e Mn + 2OH-1.56 222- 2-- [Zn(CN)]/ Zn[Zn(CN)] + 2e Zn + 4CN-1.34 44-2-2-ZnO / Zn ZnO + 2HO + 2e Zn + 4OH -1.215 2222- -2---[Sn(OH)]/ HSnO [Sn(OH)] + 2e HSnO + 3OH + HO -0.93 62622-2-2-2-2-SO/ SO SO+ HO + 2e SO+ 2OH -0.93 4 34 23 -- - HSnO/ Sn HSnO+ HO + 2e Sn + 3OH -0.909 222-HO/ H 2HO + 2e H + 2OH -0.8277 2222-Ni(OH) / Ni Ni(OH) +2e Ni + 2OH -0.72 22-3--3--AsO / AsO AsO + 2HO + 2eAsO + 4OH -0.71 42422-2-2-SO/ S SO+ 3HO + 4e S + 6OH -0.59 3 3 2-2-2-2-2-SO/ SO 2SO+ 3HO + 4e SO + 6OH -0.571 3 233 2232- 2-S /SS + 2e S -0.47627- --[Ag(CN)]/Ag [Ag(CN)] + e Ag + 2CN -0.31 22-2--2--CrO/ CrO CrO + 4HO + 3e Cr(OH) + 4OH -0.13 42424---O / HO O + HO + 2e HO + OH -0.076 22222-----NO / NO NO + HO + 2e NO + 2OH 0.01 323222-2-2-2- SO / SO SO + 2e 2SO0.08 462346233+2+3+2+[Co(NH)]/ [Co(NH)] [Co(NH)] + e [Co(NH)]0.108 363636362+-MnO/ Mn Mn(OH) +e Mn(OH)+ OH 0.15 232 -3+2- +e Co(OH) + OH 0.17 Co(OH)CrO /Cr 32278电对电极反应 E/ V- O/Ag AgO + HO + 2e 2Ag + 2OH 0.342 Ag222-- O/ OH O + 2HO + 4e 4OH 0.401 2 22---MnO/ MnO MnO + 2HO + 3e MnO + 4OH 0.595 42422,,---BrO / Br BrO + 3HO + 6e Br + 6OH 0.61 332,,---0.761 BrO / Br BrO + HO + 2e Br +2OH 2-----ClO/ Cl ClO + HO + 2e Cl + 2OH 0.81 2--HO / OH HO + 2e 2OH0.88 2222--O / OH O + HO + 2e O + 2OH 1.24 3322,附录5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E’,电极反应介质E’ / V +-1Ag(?) + e Ag 1.927 4mol?LHNO 3-11.70 Ce(?) + e Ce(?) 1mol?LHClO 4-1 1.61 1mol?LHNO 3-1 1.44 0.5mol?LHSO 24-1 1.28 1mol?LHCl 3+2+-1-1[Co(en)] + e [Co(en)] -0.20 0.1mol?LKNO + 0.1mol?L en 333+3+2--1CrO + 14H + 6e 2Cr + 7HO 1.000 1mol?LHCl 272-1 1.0301mol?LHClO 4-1 1.080 3mol?LHCl-1 1.050 2mol?LHCl-1 1.150 4mol?LHSO 24-2---1CrO + 2HO + 3e CrO + 4OH -0.1201mol?LNaOH 422-1Fe(?) + e Fe(?) 0.750 1mol?LHClO 4-1 0.670 0.5mol?LHSO 24-1 0.700 1mol?LHCl-1 0.460 2mol?LHPO 34+-1HAsO + 2H + 2e HAsO + HO 0.557 1mol?LHCl 34332+-1HSO + 4H + 4e S + 3HO 0.557 1mol?LHClO 2324-2--1Fe(EDTA) + eFe(EDTA) 0.120 0.1mol?LEDTA(pH=4~6) 3-4--1[Fe(CN)] + e [Fe(CN)] 0.480 0.01mol?LHCl 66-1 0.560 0.1mol?LHCl-1 0.720 1mol?LHClO 4--1+I(水)+ 2e 2I 0.6276 1mol?LH 2+2+--1MnO + 8H + 5e Mn + 4HO 1.450 1mol?LHClO 424-1 1.27 8mol?LHPO 342-2---1[SnCl] + 2e [SnCl] +2Cl 0.140 1mol?LHCl 642+-1Sn + 2e Sn -0.160 1mol?LHClO 4-1Sb(?) + 2e Sb(?) 0.750 3.5mol?LHCl -- --1[Sb(OH)] + 2e SbO +2OH+ 2HO -0.4283mol?LNaOH 622- --1SbO + 2HO + 3e Sb + 4OH -0.675 10mol?LKOH 22-1Ti(?) +e Ti(?) -0.010 0.2mol?LHSO 249,电极反应介质E’ / V -1 0.120 2mol?LHSO 24-1 -0.040 1mol?LHCl-1Pb(?) + 2e Pb -0.320 1mol?LNaAc -1 -0.140 1mol?LHClO 4附录6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配位体金属离子n lgβ n+NH Ag 1, 2 3.24, 7..05 32+ Cu 4.31, 7.98, 11.02, 13.32 1,……, 4 2+ Ni 1,……, 6 2.80, 5.04, 6.77, 7.96, 8.71, 8.742+ Zn 1,……, 4 2.37, 4.81, 7.31, 9.46-3+F Al 1,……, 6 6.10, 11.15, 15.00, 17.75, 19.37, 19.843+ Fe 1, 2, 3 5.28, 9.30, 12.06-2+Cl Hg 6.74, 13.22, 14.07, 15.07 1,……, 4-+CN Ag 2, 3, 4 21.1, 21.7, 20.62+ Fe 6 353+ Fe 6 422+ Ni 4 31.32+ Zn 4 16.7+2-SO Ag 1, 2 8.82, 13.46 232+ Hg 2, 3, 4 29.44, 31.90, 33.24 -3+OH Al 1, 4 9.27, 33.033+ Bi 1, 2, 4 12.7, 15.8, 35.22+ Cd 1,……, 4 4.17, 8.33, 9.02, 8.622+ Cu 7.0, 13.68, 17.00, 18.5 1,……, 42+ Fe 1,……, 4 5.56, 9.77, 9.67, 8.583+ Fe 1, 2, 3 11.87, 21.17, 29.672+ Hg 1, 2, 3 10.6, 21.8, 20.92+ Mg 1 2.582+ Ni 1, 2, 3 4.97, 8.55, 11.332+ Pb 1, 2, 3, 6 7.82, 10.85, 14.58, 61.02+ Sn 1, 2, 3 10.60, 20.93, 25.382+ Zn 1,……, 4 4.40, 11.30, 14.14, 17.66+EDTA Ag 1 7.323+ Al 1 16.112+ Ba1 7.783+ Bi1 22.82+ Ca1 11.02+ Cd1 16.42+ Co 1 16.313+ Co 1 36.0010n 配位体金属离子lgβn3+EDTA Cr 1 232+ Cu 1 18.702+ Fe 1 14.333+ Fe 1 24.232+ Hg 1 21.802+ Mg 1 8.642+ Mn 1 13.82+ Ni 1 18.562+ Pb 1 18.32+ Sn 1 22.12+ Zn 1 16.4 注:表中数据为20,25?、I=0的条件下获得。
标准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a3e50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e.png)
标准热力学数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热力学数据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标准焓。
标准焓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物质的焓值。
它通常用符号H°表示。
标准焓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热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标准热力学数据中还包括标准熵。
标准熵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物质的熵值。
它通常用符号S°表示。
标准熵是描述物质热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对于研究物质的热动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此外,标准热力学数据还包括标准自由能。
标准自由能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物质的自由能值。
它通常用符号G°表示。
标准自由能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对于研究物质的热平衡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上述参数外,标准热力学数据还包括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现象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质
的热力学性质。
总之,标准热力学数据是研究物质热性质和热现象的重要基础,它们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
控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标准
热力学数据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8dc0ed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9.png)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的一门学科,它是热力学定律和关联规律的总称。
在研究物质的热力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一些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
标准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特定状态,通常是在标准大气压(1个大气压)和特定温度(通常是25摄氏度)下。
在标准状态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参数,这些数据在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标准状态下,常用来描述物质性质的参数有标准摩尔焓、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自由能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行为。
举个例子,对于氧气(O2),在标准状态下,它的标准摩尔焓为0,标准摩尔熵为205.034 J/(mol·K),标准摩尔自由能为0,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氧气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热力学参数。
除了氧气,其他常见的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水(H2O),在标准状态下,它的标准摩尔焓为-285.8 kJ/mol,标准摩尔熵为69.95 J/(mol·K),标准摩尔自由能为-237.2 kJ/mol。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水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比如水的沸点、凝固点等。
在工程应用中,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化工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以便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和生产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反应的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参数,从而指导生产实践。
另外,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燃烧反应中,我们需要了解燃料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性质,以便预测燃烧反应的产物和热效应,从而指导燃料的选择和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能源利用,减少燃料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标准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01f39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5.png)
标准热力学数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热力学数据包括哪些内容。
常见的标准热力学
数据包括物质的热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相变潜热等。
这些数据在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容是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的量度。
它是描述物质热
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物质的热容数据来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比例系数。
它是描述物质热力
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膨胀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数据来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热导率是描述物质传热性能的参数。
它是描述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导率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物质的热导率数据来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相变潜热是描述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热量。
它是描述物质热力学性
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变潜热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相变类型等因素有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物质的相变潜热数据来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总之,标准热力学数据在热力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
和应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3d935a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e.png)
标准热力学数据热力学数据的获取是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测定是通过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手段,测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如焓、熵、自由能等。
而理论计算则是通过热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推导和计算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数据。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验证,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热力学数据。
标准热力学数据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物理量,其中最重要的是热力学函数。
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物质热力学性质的函数,包括了焓、熵、自由能等。
这些函数对于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和科研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这些函数来分析和计算热力学过程,指导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
除了热力学函数,标准热力学数据还包括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热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如,在材料科学中,我们需要了解材料在高温、低温下的热膨胀系数,以便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热膨胀性能的材料。
标准热力学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工程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设计中,如果使用的热力学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设计失误,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使用的热力学数据不可靠,可能导致研究结论错误,影响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使用标准热力学数据时,需要对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验证。
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工程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开展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热力学数据,以满足工程和科研的需求。
总之,标准热力学数据是工程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它对于指导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标准热力学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使用说明
![《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181968ed0d233d4b14e691e.png)
《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使用说明1 关于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量的计算1.1计算公式根据《手册》P.21式(70):()()298G G G G G G T T 298T 298H H H -H H -H ⎡⎤⎡⎤∆=∆+-⎣⎦⎣⎦∑∑iiii生成物反物nn (1.1)式中:T GH ∆——应理解为实际状态(101.325kPa ,T K )下的定压化学反应热P,T Q 。
在反应前后温度T 相同时,(因压力均为101.325kPa )故也可理解为定压化学反应热效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热的区别仅仅在于:热效应是状态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压力必须相同),而反应热是过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压力不一定相同)。
298G H ∆——为热化学标准状态(101.325kPa ,298K )下,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298GH 之差。
按下式计算:()()298G G G 298298H H H ⎡⎤⎡⎤∆=-⎣⎦⎣⎦∑∑iiii生成物反物nn(1.2)()GG T298H -H ⎡⎤⎣⎦∑ii生成物n——化学反应的每个生成物,从反应温度T K 降温到298K 的焓变(放热量)之和。
()G G T298H -H ⎡⎤⎣⎦∑ii反物n——化学反应的每个反应物,从298K 升温到反应温度T K 的焓变(吸热量)之和。
()G 298H ⎡⎤⎣⎦∑ii生成物n——化学反应的每个生成物,从反应温度T K 降温到298K 的焓变(放热量)之和。
()G298H ⎡⎤⎣⎦∑ii反物n——化学反应的每个反应物,从298K 升温到反应温度T K 的焓变(吸热量)之和。
()G G T298H-H i——单个生成物从反应温度T K 降温到298K 的焓变,或单个反应物从298K 升温到反应温度T K 的焓变。
in——单个生成物(或单个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该物质的分子式前面的系数(也就是参与反应的该物质的摩尔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2005-6-7 20:58:37 来源:生命经纬化学式(状态)H G S氢(hydrogen)H2(g)0 0 130.57 H+(aq)0 0 0锂(lithium)Li(s)0 0 29.12 Li+(aq)-278.49 -293.30 13.39 Li2O(s)-597.94 -561.20 37.57 LiCl(s)-408.61 -384.38 59.33 钠(sodium)Na(s)0 0 51.21 Na+(aq)-240.12 261.89 58.99 Na2O(s)-414.22 -375.47 75.06 NaOH(s)-425.61 -379.53 64.45 NaCl(s)-411.65 -384.15 72.13 钾(potassium)K(S)0 0 64.18 K+(aq)-252.38 -283.26 102.51 KOH(s)-424.76 -379.11 78.87 KCl(s)-436.75 -409.15 82.59 铍(beryllium)Be(s)0 0 9.50 BeO(s)-609.61 -580.32 14.14 镁(magnesium)Mg(s)0 0 32.68 Mg2+(aq)-466.85 -454.80 -138.07 MgO(s)-601.70 -569.44 27.91 Mg(OH)2(s)-924.54 -833.58 63.18 MgCl2(s)-641.32 -591.83 89.62 MgCO3(s)-1095.79 -1012.11 65.69 钙(calcium)Ca(s)0 0 41.42 Ca2+(aq)-542.83 -553.54 -53.14 CaO(s)-635.09 -604.04 39.75 Ca(OH)2(s)-986.09 -898.56 83.39续表CaSO4(s)-1434.11 -1326.88 106.69CaCO3(方解石,s)-1206.92 -1128.84 92.88锶(strontium)Sr(s)0 0 52.30Sr2+(aq)-545.80 -599.44 -32.64SrCO3(s)-1220.05 -1140.14 97.07钡(barium)Ba(s)0 0 62.76Ba2+(aq)-537.64 -560.74 9.62BaCl2(s)-858.56 -810.44 123.68BaSO4(s)-1469.42 -1362.31 132.21硼(boron)B(s)0 0 5.86H3BO3(s)-1094.33 -969.01 88.83BF3(g)-1137.00 -1120.35 254.01BN(s)-254.39 -228.45 14.81铝(aluminum)Al(s)0 0 28.33Al(OH)3(无定形)-1276.12 - -Al2O3(s,刚玉)-1675.69 -1582.39 50.92碳(carbon)C(石墨)0 0 5.74C(金刚石) 1.897 2.900 2.377CO(g)-110.525 -137.15 197.56CO2(g)-393.51 -394.36 213.64硅(silicon)Si(s)0 0 18.83SiO2(石英,s)-910.94 -856.67 41.84SiCl4(g)-657.01 -617.01 330.62SiC(s,β)-65.27 -62.76 16.61Si3N4(s,α)-743.50 -642.66 101.25锡(tin)Sn(s,白)0 0 51.55Sn(s,灰)-2.09 0.126 44.14SnO2(s)-580.74 -519.65 52.3铅(lead)Pb(s)0 0 64.81PbO(s,红)-218.99 -188.95 66.73PbO(s,黄)-215.33 -187.90 68.70PbS(s)-100.42 -98.74 91.21续表氮(nitrogen)N2(g)0 0 191.50 NO(g)90.25 86.57 210.65 NO2(g)33.18 51.30 39.65 NO-3(aq)-207.36 -111.34 146.44 NH+4(aq)-132.51 -79.37 113.39 NH3(aq)-80.29 -26.57 111.29 NH3(g)-46.11 -16.48 192.34 磷(phosphorus)P(s,白)0 0 41.09 P(s,红)-17.5 -12.13 22.80 P4O10(s)-2984.03 -2697.84 228.86 PH3(g) 5.44 13.39 210.12 PCl3(g)-287.02 -267.78 311.67 氧(oxygen)O2(g)0 0 205.03 O3(g)142.67 163.18 238.82 H2O(l)-285.83 -237.18 69.91 H2O(g)-241.82 -228.59 188.72 OH-(aq)-229.99 -157.29 -10.75 H2O2(l)-187.78 -120.42 -硫(sulfur)S(s,斜方)0 0 31.80 S(s,单斜)0.33 - - SO2(g)-297.04 -300.19 248.11 SO3(g)-395.72 -371.08 256.65 H2S(g)-20.63 -33.56 205.69 氟(fluorine)F2(g)0 0 202.67 HF(g)-271.12 -273.22 -173.67 F-(aq)-332.63 -278.82 -13.81 氯(chlorine)Cl2(g)0 0 222.96 HCl(g)-92.31 -95.30 186.80 Cl-(aq)-167.16 -131.26 56.48 ClO-(aq)-107.11 -36.82 41.84 溴(bromine)Br2(l)0 0 152.23 Br2(g)30.91 3.14 245.35 HBr(g)-36.40 -53.43 198.59 Br-(aq)-121.55 -103.97 82.42续表碘(iodine)I2(s)0 0 116.14 I2(g)62.44 19.36 260.58 HI(g)26.48 1.72 206.48 I-(aq)-55.19 -51.59 111.29 钪(scandium)Sc(s)0 0 34.64 钛(titanium)Ti(s)0 0 30.54 TiO2(s,金红石)-939.73 -884.50 49.92 钒(vanadium)V(s)0 0 28.91 V2O5(s)-1550.59 -1419.63 130.96 铬(chromium)Cr(s)0 0 23.77 Cr2O3(s)-1139.72 -1058.13 81.17-881.19 -727.85 50.21 CrO(aq)-1490.34 -1301.22 261.92 Cr2O(aq)锰(manganese)Mn(s,α)0 0 32.01 Mn2+(aq)-220.75 -228.03 -73.64 MnO2(s)-520.03 -465.18 53.05 铁(iron)Fe(s)0 0 27.28 Fe2+(aq)-89.12 -78.87 -137.65 Fe3+(aq)-48.53 -4.60 -315.89 Fe(OH)2(s)-569.02 -486.60 87.86 Fe(OH)3(s)-822.99 -696.64 -106.69 FeS(s,α)-95.06 -97.57 67.4 Fe2O3(s)-824.25 -742.24 87.40 Fe3O4(s)-1118.38 -1015.46 146.44 钴(cobalt)Co(s,α)0 0 30.04 Co2+(aq)-58.16 -54.39 -112.97 镍(nickel)Ni(s)0 0 29.87 Ni2+(aq)-53.97 -45.61 -128.87 铜(copper)Cu(s)0 0 33.15Cu2+(aq)64.77 65.52 -99.58 Cu(OH)2(s)-449.78 - -续表CuO(s)-157.32 -129.70 48.63CuSO4(s)-771.36 -661.91 108.78 CuSO4·5H2O(s)-2279.65 -1880.06 300.41 银(silver)Ag(s)0 0 42.55Ag+(aq)105.58 77.12 72.68Ag2O(s)-31.05 -11.21 121.34 Ag2S(s,α)-32.59 -40.67 144.01AgCl(s)-127.07 -109.80 96.23AgBr(s)100.37 -96.90 107.11AgI(s)-61.84 -66.19 115.48 Ag(NH3)+2(aq)-111.89 -17.24 245.18 金(gold)Au(s)0 0 47.40 [Au(CN)2]-(aq)242.25 285.77 171.54 [AuCl4]-(aq)-322.17 -235.22 266.94 锌(zinc)Zn(s)0 0 41.63Zn2+(aq)-153.89 -147.03 -112.13ZnO(s)-348.28 -318.32 43.64 镉(cadmium)Cd(s,γ)0 0 51.76Cd2+(aq)-75.90 -77.58 -73.22CdS(s)-161.92 -156.48 64.85 汞(mercury)Hg(l)0 0 76.02Hg(g)61.32 31.85 174.85Hg2Cl2(s)-265.22 -210.78 192.46CH4(g)-74.85 -50.6 186.27C2H6(g)-83.68 -31.80 229.12(l)48.99 124.35 173.26C2H4(g)52.30 68.24 219.20C2H2(g)226.73 209.20 200.83CH3OH(l)-239.03 -166.82 127.24C2H5OH(l)-277.98 -174.18 161.04 C6H5COOH(s)-385.05 -245.27 167.57C12H22O11(s)-2225.5 -1544.6 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