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1
第1课《社戏》课件 (共27张PPT)
——鲁迅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 式综合运用的妙处。 3.领会儿童叙述视角的特点,了解当地 民风民俗。 4.感受鲁迅作品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 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
1.景物分析: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修辞:比喻、拟人 色彩:碧绿、淡黑、皎洁、渔火(红)、航船 (白)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美好;烘托了“我” 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2.分析文中人物性格:
双喜: 聪明能干、热情爽直、有组织才能和 号召力、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六一公公: 善良淳朴、宽厚好客、豪爽风趣。
pì háng
lì
wǔ
钳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wèi zhǔ fù dài
shù cuān duo fú
宽慰 嘱咐 怠慢 礼数 撺掇 凫水
chán yǒng yìjuà Nhomakorabea jiǎo
潺潺 踊跃 屹立 家眷 皎洁
xǐng mú
gāo xù dao lǔ jí
白篷 归省 模样 篙 絮叨 橹 楫
jǐ yùn zhào mí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 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别的孩子都去了,唯独“我”不能去,表现了我 的那种急切、沮丧、失落的心情。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表现了能和朋友一起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愉悦的心情。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部编八下语文第1课《社戏》(原卷版)
第1课《社戏》一、基础知识综合1.(2022春·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_A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 B 转,(),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的美文。
通过作品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和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蕴.________叉._______ yǒng_________wǎn________(2)文段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亢沉静弥漫情趣B.悠扬安静弥散情致C.高亢安静弥漫情致D.悠扬沉静弥散情趣(3)文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修改正确。
2.《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________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________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________的美好品德。
二、单项选择题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课文详解-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社戏》1 社戏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旧时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
按照我国的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在绍兴地区,人们以演戏的形式进行祭祀,那时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课题概括了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
二、主题概述文章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农村小伙伴形象,表达了对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小伙伴美好情谊的眷恋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戏1(1)
一时叫不到船 看戏前的波折: 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
怕外祖母担心
八叔的船回来了 三次转机: 少年们和“我”一起去
保证不出事
作用:使小说情节波澜曲折;烘托了“我”想去看 戏的急切心情;初步表现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伙伴们的热情能干。
踱
jí
钳
欺侮
好歹
竹篙
楫
自主学习
• 通读课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 文所写的几件事。
平桥概况 夏夜行船 伙伴游玩 赵庄看戏 无航出行 停船吃豆
深夜返回
再谈吃豆
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理清线索,根据层次,概 括主要内容。
线索:到赵庄看戏
鲁镇习惯 1-3 (看戏前)随母亲归 省小住平桥村 (略写)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聪明、细心 比如: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敢于负责,像个小领袖。 比如: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 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考虑事情周到 比如: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的。 比如: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 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做事有始有终,说到做到,有责任心。 比如: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 说过写包票的!”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反应灵敏。 比如: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小结: 双喜是一个 聪明伶俐、机灵能干、 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考虑周到的好“孩子王”。
1《社戏》教案(共3课时)
《社戏》教案(共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作家作品常识,识记“怠慢”“撺掇”“屹立”“皎吉”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朗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详略得当、跌宕起伏的写法。
3.感知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
重点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小说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诗情画意导入1.学生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教师点拨:诗中有这样一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其中“春社”二字,写的是春天人们拜祭公,也就是土地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也与“社”有关,这就是《社戏》。
3.教师板书题目、作者。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由“春社”过渡到“社戏”,巧妙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常识识记(一)了解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二)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小组交流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偏僻(pì)不惮(dàn)欺侮(wǔ)宽慰(wèi)嘱(zhǔ)咐(fù)撺(cuān)掇(duo)凫(fú)水怠(dài)慢磕(kē)潺潺(chán)踊(yǒng)跃(yuè)蕴(yùn)藻(zǎo)踱(duó)好歹(dǎi)屹(yì)立宛(wǎn)转家眷(juàn)吁(xū)气皎(jiǎo)洁归省欺侮怠慢撺掇凫水漂渺潺潺踊跃屹立皎洁3.学生迅速识记,教师当堂听写,小组反馈。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3篇】《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4、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5、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1、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2、听录音法、朗读法。
3、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惮dàn 歌吹chuì 漂渺piāo miǎo 归省xǐng 潺chán 皎洁jiǎo 撺摄cuān duo 絮叨xù dāo 凫水fú 行家háng 纠葛jiū gē 怠慢dài 家眷juàn 蕴藻yùn zǎo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⑴倘:连词。
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⑴大抵:副词。
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⑴相仿:大致相同。
仿:类似。
⑴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⑴怠慢:冷淡。
怠:轻慢。
慢态度冷淡。
⑴诚然:副词。
有确实的意思。
⑴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
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⑴通通: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1《社戏》(共96张PPT)
辑(jí )编辑 脸颊 ( ) 嚆矢( )
揖(yī )作揖 狭窄 ( ) 嵩山( )
拾掇( ) 凫水( )
屹立( )
辍学( ) 岛屿( )
迄今( )
点缀( ) 袅娜( )
收讫( )
4.解词。
Hale Waihona Puke 消夏:避暑。行辈:辈分。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 问候(多指长辈)。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第三部分
看戏后的余波
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 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 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 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 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再加上特有的农村 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 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 未曾见到过,也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 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 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及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之情。
稀的赵庄,几点火) 听觉(歌吹) 想象(戏台、渔火)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 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 的心情。 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豆麦“碧绿”、远山“淡黑”,
视觉: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
庄,几点火;
鲁迅故乡——绍兴
黄 牛
水 牛
水 牛
牛农 村 孩 子 放
平 极偏僻的小渔村 桥 村 “我”的乐土
与
看 为盼看戏作铺垫
戏
间
关 系
看戏对我吸引力大
1《社戏》课件(共36张PPT)
的全过程
戏 (4—30)
赵庄看社戏(14—21) 深夜归航(22—30)
别是对农家 小朋友诚挚 情谊的眷恋。
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
主旨点睛
本文叙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同 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刻画 了一群农家少年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 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天地中 自由欢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劳动 人民的深厚感情。
社戏 鲁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以及相关文学常识; 2.概括文章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文章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 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 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 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
人物分析—六一公公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 踏坏了庄稼。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豆可中吃呢?”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 》 《华盖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等。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1922 年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含《狂人日记》《明天》 《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 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 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 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 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强烈的忧患意识 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第1课《社戏》(共27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写看戏后的 余波和“我” 第三部分 对社戏的怀 31-40 念。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 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 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 深夜归航偷豆。
课文讲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 短语概括)
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 围绕这个线索写了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
板书设计
看戏前
社戏
看戏时:
看戏后
平桥概况(随母归省) 伙伴游玩(乡间生活) 无船出行(戏前风波)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船头看戏)
停船吃豆(偷豆煮豆)
深夜返回(月夜归航) 再谈吃豆(戏后余波)
追忆童年往事 向往美好生活
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 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 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 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有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 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 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3.阿发和桂生在“偷”豆一节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
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 人沉醉的江南水乡纯朴气质和淳厚人情的风情画卷。 文末一句激起多少读者追忆童年的神思遐想,放下手中 的书,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就让我们随着抒 情柔婉的萨克斯名曲《回家》去重温昨日的那段经历、 那份情愫。
2.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老人?从原文中找出语句,并进行分析。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老人。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 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 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 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 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表现六一公公热情好客。
1《社戏》+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惮( dàn )
字词正音 踱( duó )
棹(zhào )
归省( xǐnɡ )
行(hánɡ )辈 凫( fú )水
撺(cuān )掇(duo ) 橹( lǔ )
撮( cuō )
字词正音 桕( jiù )树
怠( dài )慢
篙( ɡāo )
潺(chán )潺
弥( mí )散
蕴( yùn )藻
①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② 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再看①②两句,回想所学知识,你能联想到鲁迅的 另一件童年趣事吗?是什么事?
《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中,鲁迅在准备去看 五猖会时被父亲拦下检查背书。
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 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 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 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 上前出了桥。
动作描写: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表现了小伙伴们熟练 敏捷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品质和去看社戏时的急迫、 兴奋的心情。
第11段作者是怎样来写月夜下的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在行船上 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得 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淡黑”写出夜间山峦的颜色,“起 伏”写出山连着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态;
“铁的”与“淡黑”一词相呼应,“兽脊”的比喻切合“起 伏”;“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不写船行,而写山跑,符合在 船上的视觉状况,突出了行船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 了“我”急于看社戏的激动心情。
第11段和第12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月夜行船的感受的?
社戏1鲁迅介绍毕艳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 集》《且介亭杂文》等。
整理ppt
8
整理ppt
9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整理ppt
12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整理ppt
1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哙,亮起来了。”
精神胜利法
阿“Q原照来例有的保发险了灯怒在,这他里怒!目”而他视们了不。怕。(阿Q精神)
阿Q没有办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 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
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
➢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26岁,弃医从文。
整理ppt
3
➢1909年(29岁):从日本归国, 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 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1918年(38岁),鲁迅先生在 《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 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 章。 ➢1920年(40岁):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 学校讲师。 后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教授。
整理ppt
1
鲁迅生平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 字豫才。
➢鲁迅是笔名。
整理ppt
2
鲁迅的一生
➢1881年9月25 出生于浙江绍兴。
➢6岁,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读书, ➢13岁,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文解读+批注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但在我是乐土:[批注]作者在最开始便表达了自己对于平桥村的喜爱之情,也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批注]鲁镇人热情好客。
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批注]出自《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
斯:语助词,犹“之”。
干:通“涧”。
山间流水。
幽幽:深远的样子。
南山:指西周镐京南边的终南山。
全句意思为: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
这里指作者平时所要学习的枯燥的功课。
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
[批注]为下文一起看戏做铺垫。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批注]平桥村民风淳朴。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批注]照应上文的“得到优待”。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社戏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表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 1.学生初读课文。 2.解决字词问题: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波折,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社戏后归航偷豆,令人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理清小说脉络 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A“我”在平桥村的归省生活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戏的途中 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C D E F 略写:A B G
5、讨论: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略写? 戏,所以赵庄看社戏,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以及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要详写,而其它情 1、思考:“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为什么它是我的“乐土”?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思考:前几段写平桥村乐土生活而不直接写社戏,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如何?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淳朴好客的大人小
第1课《社戏》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品读“戏前波折”,体味童真童趣】
问题3: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心情的? 有哪些表现形式?
(1)直接表现。例如第五自然段中“我急得要 哭”,直接表现出我看不上社戏的焦躁心情。 (2)用幻想表现。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道,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并且知道他们在戏台 下买豆浆喝。” (3)用行为表现。第七自然段中,作者“不钓虾, 东西也少吃”,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影 响,表现自己的沮丧和难过。 (4)用对比展现。第七自然段中,看过戏的小伙 伴“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看社戏前的波折 3.夜航看戏所见所感 4.赵庄看社戏 5.归航偷豆 6.六一公公送豆
【完善情节,梳理事件】
问题3: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 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月夜行船→ 赵庄看戏→回航偷豆→六一送豆
【再读课文,回味“好戏”】
河流就是大川, 而水坑就是大海。
当孩童仍是孩童, 不知自己还只是孩童。
以为万物皆有灵魂, 所有灵魂都是同一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的。
【大胆开麦】你在童年最喜欢、最期待的一件事是什么?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自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等等。本文选自《呐喊》。
【认识平桥村】
问题3:小住平桥村与后文写我去赵庄 看戏有何联系?能否删去?
1.交代了去看社戏的时间(夏天)、地点(离 平桥村不远的赵庄)、缘由(春赛); 2.引出了一同去看社戏的小伙伴; 3.表现出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愉快,为下文看 社戏的期待做铺垫。 小住平桥村一段与后文看社戏有紧密联系,不 能删去。
01 《 社戏》(1+X拓展阅读)(解析板)
01 《社戏》(1+X拓展阅读)(解析板)【课内阅读】1.社戏(前文节选)鲁迅第二回忘记了哪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款而谭叫天①还没有死。
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是不可不看的,非要去。
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惶惶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②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
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
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③!”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候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惶惶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已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我同时便机械地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
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
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1《社戏》唐小松
《社戏》说课稿四川蓬安县天成乡中心小学/唐小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
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
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
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本文最后一段对豆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导读法、问答法。
2、质疑法、精讲法。
3、赏析法和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学习上,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
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
1《社戏》鲁迅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生词;掌握有关鲁迅 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文中的 人物形象。(重点) 2、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 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 品德。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情节以及叙事 有详有略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 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风景、风俗、 人情的感情。
作者信息
pá ng huá ng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被誉为“民族魂”。1918年5月,第一 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中的“精神胜利法”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 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对联集锦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 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 文学家;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挽鲁迅
作品简介 《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呐喊》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 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 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 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 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 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 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 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鲁迅运用西 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 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 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 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 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 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 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及其相关知识。 2、掌握课文后列举的重点词语。 3、理清故事情节,能够划分课文的层次。
鲁迅,生于1881年,于1936年去世,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伟大的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他有散文集《________》,散 文诗集《_______》,小说集《______》和《______》,神话小说集 《_________》。成就最大的是他的杂文,比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他的一篇小说《_________》是近代中国 第一篇白话小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⑧写“平桥乐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 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 豆等内容作铺垫。 ⑨平桥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我的乐土——“乐”
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①什么是社戏? (“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②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 绍兴城外 鲁镇附近 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③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他们待我如何? 双喜、阿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友好、亲密
④平桥村的老人们是些什么人?待我怎样? A种田、打鱼 B不说“犯上” —— 老人们 勤劳、善良 ⑤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看戏) ⑥大约是在什么时间(季节)去看戏的?根据是什么? 春末夏初 根据:(1)扫墓后(2)豆,罗汉豆(夏) (3)麦(立夏麦呲牙) ⑦他们是怎么去看戏的?为什么非要乘船去? (1) 乘船 (2)因为 A鲁迅家乡在江南,江南是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B 平桥村“临河”, 乘船方便;C 连六一公公卖罗汉豆都是划船去的。
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撺掇 (cuān duō) 凫(fú)水 楫( jí )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很准确的理清小说的故事 情节,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准确的层次。 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1~4) (5~9) (10~13) (14~21) 月下归航 偷豆吃豆 偷豆余波 往事难忘 (22~23) (24~30) (31~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