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政权中的五任内阁人员全解密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后宫生活 袁世凯的三宫六院

历史趣谈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后宫生活 袁世凯的三宫六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后宫生活袁世凯的三宫六院
导语: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多年来的苦心折腾,终于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在北京故宫太和殿正式就职伊始,就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多年来的苦心折腾,终于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在北京故宫太和殿正式就职伊始,就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收缴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证书,导致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紧接着便以“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为由,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原定的内阁制为总统制,把总统任期改为10年,而且明确总统任届没有任何限制。

两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竟然改元洪宪,把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以此实现袁世凯个人的皇帝之梦。

袁世凯改元当上洪宪皇帝后,虽说已刚刚进入民国时代,但他还是要象封建时代那些帝王们一样,决意先要把他的“三宫六院”、后妃成群的后宫生活安排好,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位洪宪皇帝的“瘾”过足。

早年的袁世凯,在对待女色的问题上还是比较讲究一些操守的。

明媒正娶的妻子于氏,长相端庄,知书达理,为人谨慎,与袁世凯相处倒也和谐美满。

然而,随着官位的不断升迁,特别是成为地位尊崇、权势显赫的大清朝廷高层命官之后,袁世凯对于女色的贪婪也就越来越异常强烈了。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人老珠黄,早已无性福和谐而言了,而袁世凯本人随着权位的高升则越老越轻狂,对于女色的需求则越发变得难以满足了。

这大概就是因为“权力是最有效的春药”的缘故吧!于是,袁世凯甩开膀子在女色问题上越发肆行无忌了。

据说,他把一个又一个他看上眼的漂亮女人都弄到了自己的床上,并挑出一些好的直接纳为
生活常识分享。

袁世凯为何能权倾晚清与民国,看看他的9个儿媳妇就知道了!

袁世凯为何能权倾晚清与民国,看看他的9个儿媳妇就知道了!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有名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国贼”,有人却说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总之,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在晚清政府中,身为汉人的袁世凯,地位相当高。

他发迹于“小站练兵”,崛起于朝鲜平乱,在戊戌政变中告密,地位扶摇直上,年仅40岁就成为封疆大吏,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

不过,袁世凯能够这么受重用,还离不开他最擅长的手段,就是“联姻”。

袁世凯作为联姻高手,几乎将满清政府的大部分政要都笼络到了自己身边,这一点,通过他的儿媳妇就可以一睹端倪。

袁世凯一共17个儿子,长子袁克定,儿媳妇是湖南巡抚之女;次子袁克文,儿媳妇真是天津道台之女;三子袁克良,儿媳妇是邮传部尚书之女;五子袁克权,儿媳妇为两江总督端方之女;六子袁克恒,儿媳妇为江苏巡抚陈启泰之女;七子袁克齐,儿媳妇是国务总理孙宝琦之女;八子袁克轸,儿媳妇是财政部长周学熙的妹妹;九子袁克玖,儿媳妇是大总统黎元洪之女;十子袁克坚,儿媳妇是陕西督军陆建章之女。

看看,这9个儿媳妇,没有一个是等闲人物。

大女儿袁伯祯,嫁给了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儿子;次女袁仲祯,嫁给了大臣薛福成的儿子;三女袁叔祯,嫁给了直隶总督杨土骢的儿子;六女袁箓祯,嫁给了内阁总理孙宝琦的侄子;七女袁复祯,嫁给了陆军大臣荫昌的儿子;十女袁思祯嫁给了河南省长邵文凯;十四女嫁给了大总统曹锟的儿子。

从上面可以看出,袁世凯用他的儿女,笼络了从晚清到民国的众多权贵,一个孩子就能联结一个官场圈子,这么多亲人遍布晚清政府中枢,他要是还不得势,那才叫奇怪呢,也难怪他要生这么多儿女。

但是联姻也是个技术活,若是联不好,没准还要被牵连。

这就要佩服袁世凯了,他的眼光不仅看的长远,而且看得准,知道放长线钓大鱼,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且舍得投资。

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真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这样一张覆盖晚清与民国的大网就结成了。

袁世凯势力的不断扩张,也曾引起了皇室贵族的忌惮,虽然他及时的辞去各种兼差,但是光绪和慈禧一死,他立马就被摄政王载沣解职。

袁世凯17个儿子归宿

袁世凯17个儿子归宿

袁世凯17个儿子归宿——谁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天津副市长侃历史袁世凯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

长子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

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

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

1935年复迁北京宝钞胡同,1937年后再迁颐和园清华轩别墅。

在抗战期间,他拒绝与日本占领军合作,生活陷入贫困。

1948年,袁克定穷困潦倒,投奔表弟张伯驹,移居清华园。

1949年后,在章士钊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次子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

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

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1931年病逝于天津。

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

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

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

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

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

三子太原愚公——袁克良,袁世凯第三子。

袁克良说“当年上山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统治”知识点解析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统治”知识点解析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统治”知识点解析1、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背景: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目的: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袁刺宋。

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政党——国民党领导。

失败: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客观——北洋军强大。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袁世凯称帝:开始步伐——镇压二次革命后,强当大总统;过程:1913年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1915年底,改民国为帝国——1916年当皇帝。

4、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5、护国运动:1915年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领导人: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袁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最终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回答下列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方面的问题: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说它失败,实质指什么?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统治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袁世凯掌握实权,玩弄权术。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内专制独裁、镇压革命;对外出卖主权,投靠列强。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说明:反对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现状,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革命派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五虎将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五虎将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五虎将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
曹锟(18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

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

中华民国第六任大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皖系首领、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同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及奉系军阀张作霖发生冲突。

1920年7月14日,直奉两系联合对皖系发动战争。

战事在北京周围的涿县、高碑店、琉璃河、杨村一带进行。

至18日,皖军战败,段棋瑞通电辞职,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

曹锟(1862一1938),天津人,字仲珊。

1923年当选为大总统。

北京政变时被囚禁。

后被获释。

病死天津。

天津曹锟旧居
品名:直隶督军曹锟纪念章(4.5厘米) 编号:DP00000312 规格:民国初期属性:军队勋章--其他-民国--北京-中型(5-10厘米)-葵花形-独立章--- 简介:历史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物证:曹锟为袁世凯的北洋五虎将之一(王士珍,冯国章,段其瑞,张勋)在当时是个保守
派的代表人物,详见图片介绍.徽章保持原状无损,1966年在京抄家时收缴,当时现场红卫兵将吊襻剪毁,章扔掉。

袁后时代的三大军阀派系

袁后时代的三大军阀派系

袁后时代的三大军阀派系袁世凯死后的头一二年,三大派系的军阀逐渐形成,首先是皖系形成,段祺瑞以其掌握政府事权的地位,拉拢北洋军人,靳云鹏、徐树铮、吴光新、曲同丰、傅良佐等,依靠过来。

而安徽倪嗣冲、山东张怀芝、福建李厚基、陕西陈树藩、浙江卢永祥、湖南张敬尧、山西阎锡山、两广龙济光、四川刘存厚也是纷纷投靠过来。

直系也逐渐同时形成。

1918年秋冯国璋下台后,曹锟、吴佩孚站到前台,实力急剧膨胀。

张作霖在东北占有全境,利用空档,招兵买马,形成奉系。

几派勾心斗角、翻云覆雨,战云笼罩。

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

吴佩孚借口撤防北归,段祺瑞遂在南苑布防,挟总统徐世昌以令诸侯,组成定国军。

第一路司令兼戒严总司令段芝贵,第二路司令兼前敌总司令曲同丰,第三路司令魏宗瀚,第四路司令刘询。

直系则在保定组织讨逆军。

曹锟任总司令,吴佩孚任前敌总司令。

率兵直逼京师。

通电有谓“段氏祺瑞,秉性凶残,专擅恣睢,阴贼险狠……民国九载海内分崩,追原祸始,段为戎首。

”战争打到第四天,直军一路突破,皖军瓦解。

直奉联军进京包围段公馆。

皖系政客作鸟兽散,段氏被逐出北京。

袁世凯死后四年间,北京政局为皖系所把持。

他们聚敛财富,用作庞大军费开支。

为实现武力统一,加紧对国内的经济掠夺。

北京政府的岁入总数中,一半以上用作军费开支。

冯玉祥曾回忆这段时间段祺瑞给他数十万钱,他不要,他说那数字庞大得令他震恐。

左手拿钱,右手又用于打内战的支出,段政府出卖矿山、铁路、电讯的经营权,甚至领土主权,以赢得主政之权。

期间,日本人的上下其手、勾结引诱确不可忽视。

郑孝胥笔下“李季高来,龟井、波多来,谈南北大局及日人处置袁世凯之法”(《郑孝胥日记》1916年4月28日,中华书局版)。

6月7日,郑氏又写道:“袁世凯病死,黎元洪为总统,段祺瑞为总理,日本允以兵力助段,保北京治安,段辞之。

”6月8日:升吉甫至济南,约张怀芝共图复辟,闻今日归青岛,乃日本海军无线电所报。

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姨太太们

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姨太太们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

河南项城人。

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历史大总统,还曾经自立为“洪宪皇帝”。

元配于氏,是河南一财主的女儿,目不识丁也不懂旧礼节。

袁世凯不喜欢她,生了长子袁克定后就不再与她同居了。

袁世凯的大姨太沈氏曾经是苏州名妓。

据说,在袁落魄时曾资助他去猎取功名,袁世凯矢志决不相负,发迹后果然娶沈氏为妻。

因为正牌的“第一夫人”于氏软弱无能上不了台面儿,袁世凯就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出席一些外交场合。

二姨太李氏是朝鲜人。

清朝历史末年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为妾。

金氏嫁袁时,带了两个陪嫁的姑娘,即李氏和吴氏,袁世凯娶妾是多多益善,就把这三个姑娘也就是金氏李氏吴氏一并纳入被窝,都立为姨太太。

三姨太金氏,她本是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作“正室”,没想到过门后,她竟和自己陪嫁的两个丫头一样儿都做了袁的姨太太,所以整天郁郁寡欢的。

四姨太吴氏,也是朝鲜王族金氏陪嫁丫头之一,本只是当丫头没想到被袁世凯提拨为姨太太,后来袁世凯称帝时还差点儿被封为妃子,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了。

五姨太扬氏,袁世凯在所有妻妾中最宠爱的是大姨太沈氏和五姨太扬氏。

沈氏是他落魄时的知己,沈氏“慧眼识英雄”,所以袁世凯矢志不忘。

但五姨太即没美色也不是其风尘知己,袁世凯欣赏她的是管家的才能,她心灵口巧,遇事有决断。

六姨太叶氏,她本是南京钓鱼巷的妓女,嫁给袁世凯纯粹是“误会”,原来二十世纪初袁做直隶总督时,派其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袁克文在钓鱼巷认识了妓女叶氏,两人一见倾心并互订嫁娶盟约,叶氏将其玉照赠给袁克文,克文回去向父亲磕头复命时照片不慎从口袋滑落掉于地上,袁世凯指地连声问:“是什么,那是什么?”袁克文不敢向父亲谈自己的儿女私情,情急生智道:“在南京给父亲物色了一个好看的姑娘,不知父亲是否喜欢?”袁世凯接过照片一看果然满意高兴,于是派人去南京将叶氏接了回来纳为妾。

而袁二公子只能对叶小姐“望洋兴叹”了。

七姨太张氏,她是河南人没生过孩子,按袁家的规矩不能封为太太,但因袁比较喜欢她就也享受姨太太的待遇,后因和花匠谈情被袁世凯撞见后令其服毒自杀。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

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北洋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概况<上>(我可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来的。

可能存在疏忽,见谅)1912年3月13日唐绍仪受命组阁阁员如下:外交总长:陆征祥(胡惟德暂署)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熊希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王正廷暂署)交通总长:唐绍仪兼署后有施肇基代理6月27日唐去职1912年6月27日袁世凯提名陆征祥组阁即“超然内阁”7月29日阁员敲定如下: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周学熙司法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林总长:陈振先工商总长:刘揆一交通总长:朱启钤9月22日陆辞职1912年8月20日赵秉钧代理总理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凯给赵“15日假”段祺瑞代理总理,即“战时内阁”1913年8月熊希龄受命组阁,即“第一流人才内阁”9月11日袁世凯提交内阁名单如下:内务总长:朱启钤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熊希龄兼署司法总长:梁启超教育总长:汪大燮农林总长:陈振先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周自齐外交总长:孙宝琦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就任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914年2月熊希龄内阁解散1914年北洋政府废止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徐世昌任国务卿,成员如下:内务:朱启钤陆军: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海军:刘冠雄财政:周自齐(1915年4 月改周学熙)司法:章宗祥教育:汤化龙(1915年改张一麟)`农商:张謇(1915年改周自齐)交通:梁敦彦外交:孙宝琦(1915年1月,改陆征祥)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正式登上中华帝国皇帝的宝座,于民国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1916年3月22日政事堂宣布恢复中华民国1916年4月21日袁世凯恢复内阁制1916年6月6日内阁宣告“黎元洪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为内阁总理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组阁,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许世英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海军总长:程壁光财政总长;陈锦涛司法总长:张耀曾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张国淦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汪大燮外交总长:唐绍仪1916年10月31日国会正式选举冯国璋为副大总统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辞职出走3月6日段祺瑞复出1917年5月23日总统府免除段祺瑞职务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国务总理,后遭免除,黎元洪又将国务总理一职交于前清遗臣李经羲1917年6月3日张勋入京6月24日李经羲正式组阁,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许世英陆军总长:王士珍海军总长:萨镇冰财政总长;李经羲兼署司法总长:任江庸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李盛铎工商总长:张謇交通总长:龙建章1917年7月1日清室复辟,国号中华帝国,是年为宣统九年,特设内阁议政大臣,具体人员如下:阁丞:万绳拭胡嗣瑗内阁议政大臣:张勋王士珍张镇芳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度支部尚书:张镇芳参谋部尚书:王士珍陆军部尚书:雷震春民政部尚书:朱家宝弼德院正副院长:徐世昌康有为1917年7月12日复辟拉下帷幕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经羲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一周后冯国璋发布了代理大总统的就职通电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内阁人员,阁员如下:内务总长:汤化龙陆军总长:段祺瑞兼署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梁启超(兼盐务署督办)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兼全国水利总裁)交通总长:曹汝霖外交总长:汪大燮8月6日冯国璋通电就任代理大总统1917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成员如下: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外交:伍廷芳财政:唐绍仪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内政:孙洪伊交通:胡汉民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1917年11月19日冯国璋准予段祺瑞辞职,同时下令以汪大燮暂时代理国务总理,10天后汪大燮辞职,冯国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同时任命新内阁成员,阁员如下:内务总长:财政总长陆军总长:王士珍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王克敏司法总长:江庸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参谋总长:荫昌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称病请假,冯国璋以钱能训代理国务总理,3月9日王士珍化装出逃,至此王士珍内阁解散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为内阁总理,阁员如下:内务总长:钱能训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曹汝霖(兼署交通总长)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外交总长:陆征祥1918年9月4 日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中华民国第二届正式大总统,即“文治总统”10月10日徐世昌就职,并准予段祺瑞辞职,特任钱能训暂行代理国务总理12月14日18 日新国会以优势通过了“钱能训就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案。

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张一麐

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张一麐

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张一麐作者:史海威来源:《办公室业务》2012年第01期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流。

其实不然,袁幕僚中确有许多令人不齿之辈,但也不乏德才、品行俱佳者,张一麐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一麐(1867~1943),字仲仁,江苏吴县人,少负“神童”之誉,十二中秀才,十五得举人。

1903年,他参加清政府经济特科考试,取一等第二名(主考官张之洞拟将他列为第一,但其他考官以为第一名应予以有进士出身者,张一麐屈居第二)。

随后,以候补知县发往直隶擢用,遂得与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结下一生之缘。

概括来说,张一麐与袁世凯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勤勉忠诚,渐为袁世凯所重用张一麐投到袁世凯幕府之时,正是袁世凯开府北洋,力行新政,不遗余力地扩张幕府,收罗人才之日。

当时,袁幕中既有旧式翰林,也有海归新人,既有官场宿儒,也有饱学布衣,可谓是人才济济。

张一麐以新进幕僚,资望最浅,除办理公牍,做好分内事外,应酬很少,空闲时间即买书自修,以补学力之不足。

“如此一年问,除出见外,未私谒府主,未尝求一阶。

月薪六十金,未尝求加一文。

有所委托,未尝辞谢,人或以为呆,或以为清,不问也。

天津学界渐以虚誉相加。

”如此好学,如此敬业,张一麐的名声慢慢地传出去了,大家提起北洋“张师爷”,都肃然起敬。

袁世凯也发觉了,开始对张注意和信用,逐渐让他参与北洋机要,草拟信函或奏折。

张一麐办理文牍既工致又敏捷,“往往他人以数百言不能尽者,已以数十言了之而无不尽之义。

尝饭余治官书,世凯对坐,且谈且起草,一炊倾而十稿就,人夸为枚皋”。

这一时期袁世凯与人书信,基本上都是由张一麐捉刀。

此外,张一麐勤奋好学,每一问题必研究三五日,富有旧幕僚所缺乏的新知识,又明达缜密,做事认真,性情安详,任劳任怨,对袁忠心耿耿,不求私利,交付的事情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很让袁世凯放心,渐为袁世凯所重用。

袁世凯的10个夫人

袁世凯的10个夫人

袁世凯的10个夫人光绪二年(1876年),17岁的袁世凯在老家河南成婚。

以后,他陆续纳了9位如夫人,生了32位子女。

袁世凯是如何管理他这些女人的呢? 妻妾间等级观念森严在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这些女人的地位是不同的。

但是,袁世凯元配妻子于氏的正室地位却形同虚设。

袁世凯在结婚的最初几年不顺,受到于氏以及家人的奚落,袁世凯对于氏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寄托。

可是“母以子贵”,于氏在1878年生下长子袁克定,长房长子的地位不可动摇。

在袁世凯的大家庭里,等级观念极其森严,严格遵守“嫡尊庶卑”的“妻妾之别”。

大夫人沈氏是袁世凯发迹前的红颜知己。

沈氏不希望袁世凯整日沉湎于温柔乡,期待他成为能担当的大丈夫。

后来袁世凯离开沈氏投奔淮军,开始了建功立业之路。

沈氏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等待袁世凯功成名就。

袁世凯对沈氏也是有情有义,后来让她以大太太的身份出席社交场所,还把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作嗣子。

有一套“治内”规定袁世凯是军人,有一套办法管理军队,也有一套办法管理封建的大家庭。

按照袁家家规:妻为管家主妇,妾无权参与,妻可管妾,妾待妻如尊长。

在袁家,实际上是大夫人沈氏和五夫人杨氏参与家庭的管理。

袁世凯制定了一个“治内”规定:后进门的如夫人一般要服从先进门的如夫人的管教。

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先进门的如夫人随时指点。

大夫人对二、三、四如夫人进行管教;五夫人对六、八、九如夫人进行管教(七夫人邵氏因病早亡),五夫人杨氏后来又管理全家。

在钱财利益上公平分配袁世凯不仅让五夫人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整个袁府,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如夫人们,都得服从她的约束。

但袁世凯在钱财利益上则是公平分配,也不轻易流露出对任何一位如夫人的偏爱。

比如,月钱的数目,各房一律均等。

如果如夫人们犯了错,袁世凯除当面训斥外,还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停发一个月或数月的钱。

在侍寝方面,袁世凯也不是像皇帝那样翻牌,而是一周一人轮值。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作者:李慧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9期摘要:袁世凯能够在晚清政坛上翻云覆雨,除了本人具有一定才干之外,还与其拥有一个卓越的幕府是分不开的。

在汇聚了各方人才的袁世凯幕府中,人员可分为:军事幕僚、官员幕僚、新式人才幕僚和洋员幕僚,他们帮助袁世凯编练新军,为他的仕途出谋划策,积极协助袁世凯厉行新政,更直接推动袁世凯在军事、教育及发展实业上采用西方的先进制度。

关键词:幕府幕僚袁世凯中国的幕府萌芽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五代,萎缩于宋元,复兴于明清,至晚清而盛极一时。

晚清风云突变,袁世凯却能活跃在晚清政坛上,编练新军,办理新政,广兴教育,提倡立宪,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都与其幕府幕僚的运筹帷幌、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袁世凯十分重视发展自己的幕府,大力网罗各方人才,其幕府人员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署外设立的各局、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各书院、学堂或军队中的教习、教官等,他们是担负专责的具体工作者,这部分人占幕府人员的多数。

另一部分是在衙署内任事的幕员,包括总文案、文案、参事委员、翻译委员及工书人员等。

这部分人常在幕主身边工作,交往比较密切,充当顾问,常常为之出谋划策。

此外,还有一些充当临时差遣赴各地查勘、办理交涉或经办各种事务的人员。

但各部分人又非截然分开,同在衙署内兼在各局、厂、学堂等机构任职者比比皆是,许多重要幕僚往往身兼二任或数任,而且所任职事常有变动。

本文试以袁世凯幕府人员职业和出身为出发点,对其幕府人员进行分析。

一、军事幕僚袁世凯从戎发迹,对军队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深知有兵就有权势的道理,一生重视筹炯练兵,挟武力以自雄。

从新建陆军到武卫右军,再到北洋新军,袁世凯共编练了七万多新军,占当时全国新军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该军无论在装备营制,还是官兵素质方面,均较同时期其他新军高出一筹,是中国第一支真正近代化的军队。

就连官员徐致靖也称赞其军队“精选将弃,严定铜额、赏罚至公,号令严肃,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抢则万抢同声,行若奔涛,立如植木”[1],英国海军司令贝司福更盛赞道:“操法灵熟,步伐整齐,以及旗帜之鲜明,号衣之整洁,莫不楚楚可观。

那些年,倒在大总统袁世凯糖衣炮弹下的各路豪杰

那些年,倒在大总统袁世凯糖衣炮弹下的各路豪杰

那些年,倒在大总统袁世凯糖衣炮弹下的各路豪杰一、特大数目,每次馈送总数在十万元以上,有的多至四、五十万。

这类特别费的给予对象有:世续(1852年-1921年),字伯轩,索勒豁金氏,满洲正黄旗。

前清重要人物,做过文华殿大学士、资政院总裁,很早便与袁世凯有联系,靠得住。

袁世凯通过他掌握了清廷内部的主要动态。

给世续的钱,都由袁亲自经手。

还有些需要付给旗人中重要人物的钱,也由世续过付。

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庆亲王,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

奕劻很早便被袁世凯收买,民国后袁对其仍旧孝敬。

这笔特别费经常由世续过付。

像这类对象,通常是由袁在财政部拨归他自己支付的特别费款项下,自行处理(因为对旗人送钱抚慰,在当时是名正言顺的)。

廕昌(1859年-1928年),字五楼,后改字午楼,姓氏不详,满洲正白旗。

曾留学德国,习陆军。

做过陆军大臣。

袁世凯为拉拢他,花了很大心血。

给廕昌的钱也是财政部拨款,由袁自付。

袁给廕昌的款项,除其个人使用外,还分与当时的一些青年新贵。

杨士琦(1862年-1918年),字杏城,安徽泗州(今江苏盱眙)人。

杨士骧之弟,袁世凯重要部属,其在东南地区暗中活动,影响力很大。

蓝天蔚(1878年-1921年),湖北武汉人。

日本士官学校第二期毕业,与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

原为民党,被袁世凯收买过来。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今河北)人。

前清禁卫军军统,袁世凯重要军事助手之一。

虽是自己人,也得送大钱。

蔡乃煌(1861年-1916年),字伯浩,广东番禺人。

袁世凯亲信,原清末上海道,其在经济、政治上作用很大。

郑汝成(1862年-1915年11月10日),字子敬,直隶静海(今河北)人。

袁世凯亲信,主持江南地区的密探活动。

龙济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诚(紫宸),彝族,云南蒙自人。

袁世凯称帝,封的六位一等公都是谁

袁世凯称帝,封的六位一等公都是谁

袁世凯称帝,封的六位一等公都是谁风从虎,云从龙。

历来创业开国,必须有一干文臣武将。

民国枭雄袁世凯也不例外。

他复辟称帝,手下也有一帮子人。

其中有六位被封为一等公,非常显赫,他们都是谁呢?有冯国璋,河北河间人,肯定少不了他,“北洋三杰”之一,也就是冯巩的那位祖上。

事实上,“北洋三杰”只有冯国璋一人被封为一等功。

因为他能干,也因为冯国璋刚开始并没有公开反对帝制。

在袁世凯死后,冯国璋担任过民国代总统、总统,并成为直系军阀的领袖,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否则应该也会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然后有张勋,江西奉新人,就是那位辫子军统帅,人称“辫帅”。

客观地说,张勋不是袁世凯的北洋嫡系,他这个人比较传统,比较守旧,只顽固地效忠于满清王朝,当时他手里有兵,袁世凯不得不拉拢,倚重他。

刚开始,张勋本来担任江苏都督,但是袁世凯觉得让这样一个非嫡系坐拥东南,有点不放心,就改任冯国璋担任江苏都督,而让张勋当了长江巡阅使,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官。

但是因为张勋表面上并不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他被封了个一等公。

在袁世凯死后,张勋搞了个复辟的闹剧,他心中真正的皇帝,并不是袁世凯,而是满清逊帝。

还有段芝贵,安徽合肥人。

虽然都是合肥人,但是段芝贵和段祺瑞却没有亲戚关系。

二段后来都成为民国风云人物,为了区别,段祺瑞被成为老段,段芝贵被称之为小段。

老段比较能干,却不讨袁世凯喜欢,小段没有那么能干,却会巴结人,认了袁世凯这个干爹,其实他只比袁世凯小了10岁。

历来这号人都比较吃香。

段芝贵当过湖北都督、奉天将军和陆军总长,当时真是炙手可热。

然后是倪嗣冲,安徽阜阳人,此人因为贪污腐化,曾被清廷革职,并永不叙用。

可是没办法,他和袁世凯关系好啊。

倪嗣冲的老爸曾在袁世凯家当过家庭教师,深得袁世凯的信赖。

所以,倪嗣冲也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被封为一等公。

对于袁世凯称帝,倪嗣冲那是很卖力的支持。

可是倪嗣冲名声太烂,他的军队居然强奸女校长、女学生,搞得十多个女学生自杀。

1924年,倪嗣冲死去,据说是死于精神分裂。

袁世凯的十三太保

袁世凯的十三太保

袁世凯的十三太保世人皆知,助成袁礁凯帝制罪恶者,是帝制派的六君子,即杨度、孙毓编万严复、李鬓和、胡瑛、刘师培。

然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中坚力量却是碑的十三太保。

族侄袁乃宽。

十三太保中,攀龙附风以此公最为昭著。

他是河南人,初为直隶总督僚佐,碌碌无闻,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才得以在府中办事。

因其处处恭顺,善于辞令,颇得袁世凯赏识,常常委以美差。

袁乃宽与大总统同宗(实则同姓不同宗),按辈份排列,他为族侄,袁世凯以族繁人众为荣,竟争首肯。

袁乃宽经常寻购珠宝珍玩,献给袁世凯的宠姬们,’得其欢心,于是渐渐以皇侄身份出入府中无忌。

袁乃宽对复辟帝制煞费苦心,不遗余力,而对革命党人、则大张挞伐。

其子袁瑛,则不同,因极力反对帝制,对其父连宗大不以为然,曾借机在新华宫埋设炸弹,企图炸死袁帝全家.事发后,他溜之大吉,随寄警告信一封,勒令袁世凯“取消帝制,解职待罪,静候国民之裁判。

”世凯闻后怒不可遏,拟立治乃宽教子不严之罪,后查出其与子无关,仍加信任无疑。

及至天津警察厅将袁瑛逮捕归案’解往京城交乃父看管,袁乃宽竟毫不留情地将儿子绑送军政执法处,按律治罪。

财神梁士诒。

十三太保中,权位势力首推梁士诒,他在财经方面的能耐最为衰氏倚重。

梁任总统府秘书长,谙熟衰氏心理,知其称帝决心已定,在“六君子”发起筹安会之初,便迫不及待地与段芝贵、朱启铃、周自齐、张镇芳、雷震春、江朝宗、吴炳湘、袁乃宽、唐在礼等秘密成立“大典筹备处”,并以,他们十人的名义密电各省将军、巡按使,告以将用各省公民名义,向参政院上请愿书,每省各具请愿书一份,均由大典筹备处代办。

”随后,梁又于1915年9月19日另组“全国请愿联合会”,在安福胡挂起招牌,当天联合“各省代表”向参政院举行变更国体的请愿。

自此以后,“请愿联合会”成为帝制活动的中心,筹安会不免相形失色,杨度不得不将筹安会改名为“宪政促进会”,想在袁皇登极之后,另作文章。

梁士诒积极为袁世凯筹措经费。

1915年6月,他推荐蔡乃煌为江苏、江西、广东三省禁烟特派员,并要蔡某在上海将沪粤关栈存的鸦片6000箱出售,每箱价4500元,共得2700万元,悉数提为帝制活动经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中,被迫于1916年3月撤销帝制,4月下令恢复责任内阁,企图以此缓和局势。准徐世昌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卿。其各部国务员是:外交部长陆征祥,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工孙宝琦,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农商总长金邦平,交通总长曹汝霖,参谋总长王士珍,陆军总长由段兼理。随之,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4月,唐内阁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唐绍仪事事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的“责任”,使袁感到不能自行其是。6月间,袁世凯利用唐内阁任命非袁嫡系的王芝祥为直隶总督事,指使北洋将领通电反对,并不经内阁副署派王为宣抚使往南京遣散军队。“责任内阁制”遭到破坏,唐绍仪被迫辞职。7月,宋教仁等4个同盟会员愤于袁世凯独断专行,也联名辞职。
1913年5月,赵秉钧因“宋案”牵连,托病辞去国务总理和内务部长之职。袁世凯未准,仅给假“调理”,以陆军总长段祺瑞暂代国务总理。
四、熊希龄内阁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积极准备镇压革命力量。为筹集内战经费,袁世凯指派赵秉钧、周学熙等人为全权代表,不经国会讨论通过而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这种卖国行径,激起了国民党议员的反对。5月底,袁世凯指使民主党、统一党、共和党组成进步党,以对抗国民党,并派兵南下,掀起反革命内战。革命派被迫应战,发动了“二次革命”。
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病亡后,黎元洪、冯国璋先后出任大总统,继续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直到1918年9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时才最后去职。
宪法还来不及制定,袁世凯对国会施加压力,于1913年10月当上正式总统。其后,他决心把政党和国会一脚踢开,先后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熊希龄内阁在副署了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设立“政治文化教育”等命令之后,也不再为袁世凯所需要。1914年2月,他指使党羽制造种种舆论对熊内阁发难,迫使它辞职,即由孙宝琦代任国务总理。
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制于袁世凯,如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都是袁的亲信。财政总长熊希龄是共和党人,交通总长由唐绍仪兼任。同盟会的宋教仁、蔡元培、王宠惠、陈其美只分到农林、教育、司法、工商四个部门。但连同唐绍仪在内的10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了半数,唐内阁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二、陆征祥内阁
唐绍仪告退后,袁世凯提名无党派的原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国务总理。
1912年7月,陆征祥出席参议院会议,发表政见时,言辞无状,全院哗然。他补提6个阁员,遭到全部否定。袁世凯对参议院施加压力,后来在军警的监视下表决陆征祥第二次提出的阁员名单,参议院被迫通过5名。财政总长周学熙,司法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林总长陈振先,交通总长朱启铃,工商总长刘揆一(8月补任),其他如外交、内务、陆军、海军四部照旧。
袁世凯政权中的五任内阁人员全解密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几年风雨飘摇的执政中,先后出现了五任内阁的局面。他们是:
一、唐绍仪内阁
唐绍仪在清末是深得袁世凯信任的官僚,此间,他为袁世凯的掌权助了一臂之力,以
“调和南北”自居;他又善于投机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因此,1912年3月,被袁世凯提名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任内阁。
8月,参议院提出弹劾陆征祥失职案,陆从此称病住医院,由袁世凯的又一亲信、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
三、赵秉钧内阁
在黄兴的疏通下,1912年9月参议院通过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内阁实际上是袁氏的御用机构。黄兴把赵秉钧及其他6个阁员也拉入国民党,赵内阁号称“国民党内阁”。
1912年12月—1913年2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展开,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以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们妄想通过合法的议会政治斗争重掌政权,遍历长沙流域的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发表竞选演说,宣传政见,力图建立真正的国民党内阁。3月,国会召开前夕,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被袁世凯、赵秉钧主使的凶徒刺杀于上海车站。
五、段祺瑞内阁
1914年3月由袁世凯操纵的约法会议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改国务院为政事堂,并任徐世昌为其首脑。袁世凯独览大权以后,竟然违背历史潮流
,公开上演帝制的丑剧,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发动了“护国运动”,一场全国性的反对卖国、反对复辟帝制的风暴铺天盖地而来,使得袁氏集团分崩离析。
袁世凯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但北京却还存在着国民党占多数的国会。为了让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声言要尊重议员的权利。这些国民党议员与进步党议员合作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袁世凯为了进一步拉拢进步党,于1913年7月任命该党熊希龄为国务总理。进步党人声称要组成“第一流通人才和第一流经验”的“名流内阁”。9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交通、农工商各总长之职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周自齐、张謇分别担任,财政由熊希龄兼理,而外交、内务、海军、陆军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控制在孙宝琦、朱启铃、刘冠雄、段祺瑞这些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