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应用123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应用一多普勒现象的发现1842年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一天,他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驰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
他对这个物理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现象。
这就是频移现象。
因为,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
当声源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
音调的变化同声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
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后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的相关现象及原理1 与声波相关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
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 f /(u-vs),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 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vs前面取正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vs取负号. 从上式可以很容易得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1>f ;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f1<f设声源S,观察者L分别以速度Vs,Vl在静止的介质中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声源发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且Vs 小于V,Vl小于V。
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
= r 2 m ) 犷 = m
A . 速度增大 ; C . 机械 能增大;
错解及错误分析: (少选 了一项 )
山 -凡 2 = 加
口8 )
r 一
正确解答 : 由
一 份 l 尸
r= 胭 , 可
口 沙 泌
)
r
m
矿
)
厂
二 尹 ) 力
4尸
1 -
r
二 刀农2 , 目 苏目 口 8二 旧 " J 用
_ 一பைடு நூலகம் _ ~
图 2
这种情况 下波 源在一秒钟之 内发出 f "个 完整 , 假设波源 在 S 点不动 , 则在这一秒末 , 波源发
王
楷/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
v + v 人
出的f - 个完整波将 占据 的距 离等于 v, 而事实上 以
速 度 v "靠近观察者 , 所 以在这一秒末 , 波源 已移 动 了距 离 v " 而到达 S .点 , 所 以它 发出的f - 个完整
因为在一秒钟 之 内在距离 v 上有 f - 个完整波 , 所 以距 离 v 人上的完整波个数为
鱿 #生 瓜 ,
所 以在一秒钟之 内越过 观察者 的完 整波个数为
. A, 一 -1 . ) !, J, _ J, 源 宁 今 _ \ 1一 人 / J 源 # =
!-,
而在单位时 间内通 过观察者 的完整 波个数就 是观 察 者接收到 的频 率, 所 以观察者接收 到的频 率为
v + 狱 , 二翔二 . , " " " n
f 二
)
P U 夕1 七叹夕 刀 I 产 又 J -入多夕一 , l 口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多普勒效应是描述当发射源或接收源相对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由于频率的变化产生的现象。
在电磁波中,多普勒效应同样存在,并可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频率(f)指的是电磁波的振动次数,通常以赫兹(Hz)作为单位,也就是每秒振动的次数。
波长(λ)则是指电磁波从一个点传播到相邻点所需要的距离,通常以米(m)作为单位。
对于一个观察者来说,如果发射源向观察者靠近,观察者感知到的频率将增加;如果发射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感知到的频率将减小。
这是由于波长的改变导致的。
其中,增加的频率称为红移,减少的频率称为蓝移。
对于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公式的一般形式为:f' = (v + vr) / (v + vs) * f其中,f'是观察者感知到的频率;v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约为3 * 10^8 m/s);vr是接收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vs是发射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f是发射源的频率。
该公式适用于发射源和接收源相对于观察者均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对运动的情况。
具体到电磁波不同频段的情况,可以根据电磁波速度和频率确定多普勒效应公式的形式。
在无线电波中,由于较低的传播速度,多普勒效应公式可简化为:f' = (v + vr) / v * f其中,同时考虑了接收源和发射源的相对速度。
在可见光和其他波段的电磁波中,考虑到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多普勒效应公式变为:f'/f = (v + vr) / (v - vs)其中,f'是观察者感知到的频率,f是发射源的频率;v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r是接收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vs是发射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
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对电磁波的频率变化进行计算。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电磁波在不同速度下的频率改变,从而在技术应用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多普勒效应定量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多普勒效应定量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作者:胡元康来源:《中学理科园地》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采用简单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逐步推导出多普勒效应定量公式;为了易于理解,通过举例说明其应用。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相对运动;波源频率;接收频率引言多普勒效应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就是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波源与接收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者会感到波的频率会变高或变低。
例如,火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人听到汽笛声音调变高,即频率变高;火车鸣笛而去,听到汽笛声音调变低,即频率变小。
多普勒效应中,包含三个对象:即发出波的波源、波和接收者;有三个物理量:即速度、频率和波长。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波源、接收者和波传播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取静止的介质为参照系。
在这个参照系中,设波源运动速度为u,波源发出波的频率为f0,波长为λ0,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接收者运动的速度为υ,接收者接收频率为f',波长为λ'。
在多普勒效应中,存在三种相对运动: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接收者静止(υ=0),波源运动;波源与接收者同时运动。
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 公式推导分析1.1 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这种情况,存在两种运动,即接收者靠近波源和远离波源。
(1)接收者靠近波源此时,波以速度V在运动,在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了 f0个波走的距离为V,接收者在单位时间内向波源运动了υ的距离。
也就是波相对于接收者走过了V+υ的距离,即单位时间内,越过接收者波的个数为:■=■f0 (1)即接收者接收频率为:f'=■f0 (2)(2)接收者远离波源此时,单位时间内,波相对于接收者走过了V-υ的距离,可得接收者接收频率为:f'=■f0 (3)综合(2)、(3)式为:f'=■f0 (4)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实质是波相对于接收者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导致接收者接收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是什么_沈瑞清
t
1- v 1-
( x 2- x 1) ( v / c)2
/
c2 ,
½
将 » 、¼式代入 ½ 式, 得在 S '系里测得的光波的周
期
T '= t2 -' t 1 ='
1-
1 (v
/
c
)
2
(
c
cT -v
-
v c2
v cT c- v
)
=
1+ 1-
v v
/ /
cc T
.
¾
这就是因为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周期变 化. 自然, 要得
2 张元仲. 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9
普遍性和完美性. 回顾文首提出的问题, 一个 闭合 线圈在 匀强 磁场
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无论是匀速还是加速, 因为通过 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为 零, 所 以没有 沿整个 回路 的感
应电动势( 也即电动势 沿回路 积分为 零), 也没 有沿 整 个回路的环路电流. 但这 并不排 除局部 电路中 可以 有 互为反向的电动势 存在, 也不排 除局部 电路中 可以 有 等大的反向电流产生.
法主要是采用参考文献 1, 只作了一点小的改动.
设光源相对于 S 系静止在其原点 O , 观察者 P 以
速度 v 远 离 O 点而 去.
光源在 t = 0 时刻发出正
弦 波 列 的 某 一 个 波 峰,
此时观 察 者 在 位置 x 0.
图1
如图 1 所示 . 在 t = T ( T 为周期 )时 刻, 光源发出 下一
第 33 卷 第 5 期 2004 年 5 月
问题讨论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Physics T eaching in M iddle Schools
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定量测定血流速度方法
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定量测定血流速度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定量测定血流速度方法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血流速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Christia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声波频率在声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
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
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
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若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那么在你之前的每一个脉冲都比你站立不动是更接近你自己。
而在你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
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
为了了解多普勒效应,还可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让一队人沿街行走,观察者站在街旁不动,每秒有9个人从他身边通过(下图甲)。
这种情况下的"过人频率"是9人/秒。
如果观察者逆着队伍行走,每秒和观察者相遇的人数增加,也就是频率增加(下图乙);反之,如果观察者顺着队伍行走,频率降低(下图丙)。
对于声波和其他波动,情况相似: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和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变小.多普勒的故事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生于1803年,是萨尔茨堡一名石匠的儿子。
父母本来期望他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小体弱多病,无法当一名石匠。
他们接受了一位数学教授的意见,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数学。
多普勒毕业后又回到萨尔茨堡修读哲学课,然后再到维也纳大学学习高级数学、天文学和力学。
毕业后,多普勒留在维也纳大学当了四年教授助理,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然后到了布拉格一所技术中学任教,同时任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兼职讲师。
到了1841年,他才正式成为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
多普勒是一位严谨的老师。
他曾经被学生投诉考试过于严厉而被学校调查。
多普勒效应原理公式
多普勒效应原理公式
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三种:
1、纵向多普勒效应(即波源的速度与波源与接收器的连线共线):
f'=f[(c+v)/(c-v)]^(1/2),其中v为波源与接收器的相对速度。
当波源与观察者接近时,v取正,称为“紫移”或“蓝移”。
否则v取负,称为“红移”。
2、横向多普勒效应(即波源的速度与波源与接收器的连线垂直):f'=f(1-β^2)^(1/2),其中β=v/c。
3、普遍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一般情况):f'=f[(1-β^2)^(1/2)]/(1-βcos θ),其中β=v/c,θ为接收器与波源的连线到速度方向。
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
主要内容为: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
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
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
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公式1:频率变化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f’=f*(v+v_0)/(v-v_s)
其中,f’是观测频率,f是源频率,v是光源速度,v_0是接收者速度,v_s是声速。
该公式说明,光源向接收者运动时,观测频率会比源频率高;光源远离接收者运动时,观测频率会比源频率低。
速度的改变也会影响频率的变化,当速度差接近声速时,观测频率的变化将达到最大。
公式2:频率变化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定量公式描述了多普勒效应中频率变化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
λ’=λ*(v-v_0)/(v+v_s)
其中,λ’是观测波长,λ是源波长,v是光源速度,v_0是接收者速度,v_s是声速。
该公式说明,当光源向接收者运动时,观测波长会缩短;当光源远离接收者运动时,观测波长会延长。
与频率-速度关系类似,速度差接近声速时,波长变化的幅度将最大。
公式3:频率变化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定量公式描述了多普勒效应中频率变化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
f’/f=(1+v_r/c)
其中,f’是观测频率,f是源频率,v_r是光源相对于接收者的速度,c是光速。
该公式说明,频率变化的百分比等于光源相对于接收者速度与光速之比。
当光源向接收者运动时,频率增加;当光源远离接收者运动时,频率
减小。
这三个定量公式通过不同的物理量描述了多普勒效应的不同方面,包
括频率-速度关系、频率-波长关系、以及频率-距离关系。
它们提供了对
多普勒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对运动物体的观
测和测量中。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多普勒效应是描述当波源或接收器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频率测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在许多领域,如天文学、物理学和医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波的性质和相对运动的关系。
当波源和观察者静止不动时,波的频率和波长保持不变。
然而,当波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和波长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f' = f * (v + vr) / (v + vs)其中,f’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f是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v是波的传播速度,vr是波源的速度,vs是观察者的速度。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要大。
而当波源和观察者背离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要小。
3. 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中的应用3.1. 红移和蓝移多普勒效应在天文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应用,即红移和蓝移。
当天体远离地球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会减小,导致光谱向红色偏移,称为红移。
相反,当天体朝向地球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会增加,导致光谱向蓝色偏移,称为蓝移。
通过测量光谱的移动,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3.2. 行星探测多普勒效应还被用于行星探测。
当行星围绕恒星运动时,由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引力作用,恒星会产生微小的运动。
这种运动会导致观察者接收到的恒星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推断出行星的存在和特性。
4. 多普勒效应在物理学中的应用4.1. 声纳测速多普勒效应在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声纳测速。
当声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种效应,可以通过测量声波频率的变化来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距离。
4.2. 光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也可以应用于光学中。
当光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定律公式
多普勒定律公式多普勒效应是描述移动源和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速雷达、天气雷达以及医学超声波等领域。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描述由多普勒定律给出,本文将详细介绍多普勒定律的公式和相关概念。
首先,考虑一个移动的源和一个静止的观察者。
当源和观察者之间靠近时,观察者会感受到较高的频率,而当源和观察者之间远离时,则感受到较低的频率。
这是因为当源和观察者靠近时,每个波峰(或波谷)需要更短的时间来到达观察者,而当它们远离时,每个波峰(或波谷)需要更长的时间到达观察者。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描述由多普勒定律给出:f' = f(v + vo)/(v + vs)在这个公式中,f'是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f是源的实际频率,v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o是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s是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这个公式中的所有速度都是指向相同方向的速度。
如果源和观察者都远离彼此,速度为正;如果源向着观察者移动,速度为正;如果观察者向着源移动,速度为正。
如果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则速度取负值。
多普勒定律的公式可以分为两个特殊情况:当源和观察者静止不动,即vo=0,vs=0时,多普勒定律的公式简化为:f' = f(v/(v))上面等式右边的v/v可以简化为1,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与源的实际频率相等。
另一个特殊情况是当源和观察者之间的速度很小相对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v ≫ vo, vs时,多普勒定律的公式可以近似为:f' ≈ f(1 + vo/vs),或者等价地写成:f' ≈ f(1 + (vo/v))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只与源和观察者之间的速度差(vo - vs)有关,与音速v无关。
另外,上述的多普勒定律公式适用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例如空气中的声音或水中的声音。
对于其他类型的波,例如光波或无线电波,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描述也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
1. 多普 勒效应 简介 由于波源 与观察者之 间有 相对运 动 , 使观察者 感觉
到频 率发生变化 的现象 叫做 多普 勒效应 , 多普 勒效 应 是波独有 的特 征 "
f # +与 命 o
若考虑到观察者 以速度 v 人远 离波 源则有
f 一一 ) l ( 生f m
二者可 以合为一个 公式
;
2 . 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接 收到 的频率公 式及其解
+欺 一 , " l百
V
距离为, 而其波长变为刀 = 竺 二恤 , 而观察者接收 因此 , 当波源 与观察 者同时 向对方靠近 时 , 观 察者
瓜
到的频率是单位 时间 内的完整波 的个数 , 即距 离 v 所接 收到 的频 率 f 应 为波 源频 率 f " 一上一 与 的 v 一场 内波长为 刃的完整波 的个 数 , 因此观察者接收到 的 频 率变 为
波将被压缩 到长度 等于 v v -的距离上 " 这些波的 ,
f二
v 一场
(10)
这个 公式可 以作 如下理解 , 当观 察者静止 , 波源靠 近观察者时 , 观察者所 接收到 的频 率为波源频 率f ,
个数仍 为f - 但是总长度变 为 v一 -, 而这相 当于其 个 , 波长变短 了, 其波 长变为
当取减 号时表示波源靠近 观察者 , 当取 加号是表示 波源远离观 察者 " (3 ) 波源 与观 察者 同时运动 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 下, 观察者接收 到的频率 应为
(上接第 72 页 )
成为另一轨道 的卫星 , 该卫星后 一轨道与前一轨道
相 比, ( )"
总能量是增加 的 " 这也是轨道越 高需要 的发射速度 越 大的原因 "本题 的 C 选 项也可从功 能关系的角度 思考 , 卫星 由低轨到高轨 , 外 力对卫星必 定做正功 , B . 周期减小 ; D . 加速度减小 " 卫星 的机械 能增加 "
多普勒速度计算公式
多普勒速度计算公式1. 多普勒效应的基本概念。
-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 在机械波(如声波)和电磁波(如光波)中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 设波源的频率为f_0,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v_o,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v_s。
-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_1为:f_1=frac{v +v_o}{v - v_s}f_0。
- 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_2为:f_2=frac{v -v_o}{v + v_s}f_0。
- 从频率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速度相关的计算。
如果已知频率的变化量Δ f等其他参数,通过上述公式联立求解可以得到速度。
例如,在某些简单情况下,如果波源静止(v_s=0),观察者以速度v_o靠近波源时,f_1=frac{v + v_o}{v}f_0,若已知f_0、f_1和v,则可计算出v_o=v(f_1 - f_0)/(f_0)。
3. 在光波(电磁波)中的情况(相对论性多普勒效应)- 设光源的频率为ν_0,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ν,光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真空中光速为c。
- 当光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ν=√(frac{c + v){c - v}}ν_0。
- 当光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时,ν=√(frac{c - v){c + v}}ν_0。
同样,如果要计算相对速度v,可以根据已知的ν_0、ν和c,通过上述公式求解。
例如,当光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由ν=√(frac{c + v){c - v}}ν_0可得v = cfrac{ν^2-ν_0^2}{ν^2+ν_0^2}。
声波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
声波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声波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的文章: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能碰到跟声波多普勒效应有关的事儿。
比如说,你站在路边,一辆鸣着笛的汽车飞驰而过,你肯定会感觉到汽车靠近时笛声很尖锐,而远离时笛声就变得低沉了。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声波多普勒效应。
那啥是声波多普勒效应计算公式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声音频率变化的数学工具。
假设声源的频率为 f₀,观察者相对声源的速度为 v,声速为 c。
当观察者朝着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 f 可以通过公式 f = f₀ × (c + v) / c 来计算;当观察者背离声源运动时,公式就变成了 f = f₀ × (c - v) / c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给大家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有一次,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去科技馆玩。
在一个关于声音的展区,有一个模拟声波多普勒效应的装置。
小朋友们都特别好奇,围着那个装置叽叽喳喳地讨论。
其中一个小男孩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这个声音会变呀?”我就跟他们说:“这就像是你们在跑步的时候,如果有个人在后面追你,他喊你的声音是不是听起来和他站着不动喊你的声音不一样呀?”小朋友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然后我接着说:“其实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咱们来想象一下,声音就像一个个小士兵,它们以固定的速度往前跑,也就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c 。
现在假设这里有个唱歌的人,他发出的声音频率是固定的 f₀,就像是小士兵们出发的频率是固定的一样。
如果你们朝着这个唱歌的人跑过去,就相当于你们在迎接这些小士兵,那你们碰到小士兵的频率就会变高,听到的声音频率也就变高啦,这就是 f = f₀ × (c + v) / c 。
反过来,如果你们跑开,就像是躲开这些小士兵,碰到小士兵的频率就会降低,听到的声音频率也就变低了,这就是 f = f₀ × (c - v) / c 。
”小朋友们听了之后,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有点明白了。
多普勒效应公式 -回复
多普勒效应公式
多普勒效应公式用于描述由于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相对运动而导致的频率移动现象。
其公式表达式为:
f' = f ((v ±vr) / (v ±vs))
式中,f' 为接收到的频率,f 为发射的频率,v 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r 为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的相对速度(接收器运动速度减去发射器运动速度),vs 为声源或接收器在逆向运动(静止状态下为0)时相对于介质(通常是空气)运动的速度。
在上式中,正号表示声源和接收器运动的方向相同,负号则相反。
具体来说,如果接收器向声源靠近,其运动速度可以视为正方向,相应地,vr的值为接收器的运动速度减去声源的运动速度。
如果接收器由声源远离,则vr的值为声源的速度减去接收器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极广泛,例如用于声纳、雷达、分光光度计和天文学等领域。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44页第7题,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题茫然不知所措,它源于本书第2章第6节的知识,但因教材没有明确的定量地给出计算方法,学生没能理解其实质,只是简单地用公式代入数据,我想也就失去了多普勒效应定量计算的意义。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自然满足波长、频率和波速(即)的关系。
运用在多普勒效应中,只需进行相应的改动。
多普勒效应涉及波源和观察者两个物体,因此也就只要对波源和观察者进行相应的改动,下面分别对波源和观察者的改动进行阐述。
1.对于波源S它的频率等于振源的频率,与波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无关,无需改动;波速取决于介质,也与波源的运动情况无关。
要改动的只是波长了。
1.1波源静止它的波长无需改动。
1.2波源运动速度和波速同直线同方向(如图1中a所示),则波传播过程中,波长变短,变为.1.3波源运动速度和波速同直线反方向(如图1中b所示),则波传播过程中,波长变长,变为.需要说明的是:(1)上面的改动与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无关,改动的原理是根据波形成的机理。
(2)波源运动速度是相对于介质而言的。
(3)如果波源运动速度与波速不在一条直线上,只需考虑波源速度在波速方向上的投影速度。
2.对于观察者A波相对于观察者波长就是波源的波长,频率往往就是要求的物理量,而波速要作相应的改动,改动为相对于观察者。
2.1观察者静止波速不要作改动。
2.2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同直线同方向(如图2中a所示),则波速相对于观察者为(-)。
2.3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同直线反方向(如图2中b所示),则波速相对于观察者为(+)。
需要说明的是:(1)上面的改动与波源的运动情况无关。
(2)观察者运动速度是相对于介质而言的。
(3)如果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不在一条直线上,只需考虑观察者速度在波速方向上的投影速度。
有了上述波相对波源或观察者的改动,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就是运用而已。
例1(04江苏物理)如图3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设v s<v p,v A<v 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声源相对于观察者移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光或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声学以及雷达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对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我们可以利用多普勒公式来计算频率的变化。
多普勒公式可以表示为:f'=f*(v+v₀)/(v-v₀)其中,f是源频率,f'是接收频率,v是声速,v₀是观察者和源之间的相对速度。
正负号的选择取决于观察者是靠近还是远离源。
对于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我们需要使用相对论修正的多普勒公式。
相对论修正的多普勒公式可以表示为:f' = f * sqrt((c + v) / (c - v))其中,f是源频率,f'是接收频率,c是光速,v是观察者和源之间的相对速度。
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中,常常需要考虑到观察者和源之间的相对速度、波速以及源频率。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考虑到介质的折射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假设一个警车以速度v₀=40m/s向观察者驶来,警车上的喇叭发出的声波频率f为1000Hz。
声速为340m/s(常用于空气中的声波),我们可以使用多普勒公式来计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观察者和源之间的相对速度。
由于警车向观察者驶来,所以相对速度为正值,v=340m/s+40m/s=380m/s。
将以上数据代入多普勒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接收到的声波频率f':结果是负值,意味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比源频率要低。
这是因为观察者和源之间的相对速度导致了多普勒效应的压缩。
结果是一个大于源频率的值,意味着接收到的光波频率比源频率要高。
这是因为星系和地球之间的相对速度导致了多普勒效应的拉伸。
总结起来,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可以使用多普勒公式或相对论修正的多普勒公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速度、波速和源频率,从而计算出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多普勒效应公式解释
多普勒效应公式解释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或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其发出的光或声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这种频率变化。
公式如下:
f' = f * (v ± vr) / (v ± vs)
其中,f'为观察者所测得的频率,f为光源或声源本身的频率,v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或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r为观察者与光源或声源的相对速度,vs为观察者与介质的相对速度。
公式中的正负号取决于观察者与光源或声源的运动方向。
当观察者朝向光源或声源运动时,应取正号;当观察者背向光源或声源运动时,应取负号。
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雷达测速、天文学中星体的速度测量等。
了解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
- 1 -。
例析多普勒效应
例析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机械波、光波、电磁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尽管《大纲》和《考纲》都是Ⅰ级要求,但很多同学还是感到陌生,为了理解掌握这种现象,现举例说明.一、机械波多普勒效应公式的推导例1(2004•江苏) 如图1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S v 和A v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P v ,设S P v v <,A P v v <,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Δ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图1解析:(1)设t 1、t 2为声源S 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1t '、2t '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 则第一个信号经过(1t '-t 1)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2t '-t 2)时间 被观察者A 接收到.且t 2-t 1=△t 2t '-1t '=△t ′ 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 、A 两点间的距离为L ,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2所示,可得1111()()P A v t t L v t t ''-=+-, ① t v t t v L t t v S A P ∆--'+=-')()(1222,② 解得t v v v v t AP S P ∆--='∆.③ (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 ,由③知,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的周期为 T v v v v T AP S P --='④ 图2 因此,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f v v v v f S P A P --=' ⑤ 点评:本题根据匀速运动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即结论⑤.此式适用于各种机械波,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当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A v 前取“+”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时,A v 前 取“-”号;当观察者不动时,A v 取0.(2)当波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S v 前取“-”号;当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S v 前取“+”号,当波源不动时,S v 取0.由此可知:观察者与波源相互靠近时'f >f ;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f <f .特殊地:当波源和观察者都不动,即0S A v v ==时,由⑤式得f f '=,不发生多普勒效应.二、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例2(2001•上海 ) 如图3所示,图A 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P v =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m,汽车的速度是__m/s.图3[解析] 由图3-B 知: P 1、P 2之间有30小格,对应时间Δt=1.0s.那么,每小格对应时间为301s. 由题知测速仪相继发出两个超声波信号1P 、2P 的时间间隔为Δt=1.0s ;汽车先后接收到这两个超声波信号的的时间间隔为△t ′=2t '-1t '=0.95s (其中1t '为11Pn 中点,2t '为22P n 中点). 根据例1中③式t v v v v t A P S P ∆--='∆可得:A v = 170.95m/s ≈17.9m/s. 所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s =A v △t ′=170.95×0.95m=17m. 例3 光是电磁波.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到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这种现象称为“红移”;当光源接近观测者时,接受频率增高,相当于向蓝端偏移,称为“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44页第7题,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题茫然不知所措,它源于本书第2章第6节的知识,但因教材没有明确的定量地给出计算方法,学生没能理解其实质,只是简单地用公式代入数据,我想也就失去了多普勒效应定量计算的意义。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自然满足波长、频率和波速(即)的关系。
运用在多普勒效应中,只需进行相应的改动。
多普勒效应涉及波源和观察者两个物体,因此也就只要对波源和观察者进行相应的改动,下面分别对波源和观察者的改动进行阐述。
1.对于波源S
它的频率等于振源的频率,与波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无关,无需改动;波速取决于介质,也与波源的运动情况无关。
要改动的只是波长了。
1.1波源静止它的波长无需改动。
1.2波源运动速度和波速同直线同方向(如图1中a所示),则波传播过程中,波长变短,变为.
1.3波源运动速度和波速同直线反方向(如图1中b所示),则波传播过程中,
波长变长,变为.
需要说明的是:(1)上面的改动与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无关,改动的原理是根据波形成的机理。
(2)波源运动速度是相对于介质而言的。
(3)如果波源运动速度与波速
不在一条直线上,只需考虑波源速度在波速方向上的投影速度。
2.对于观察者A
波相对于观察者波长就是波源的波长,频率往往就是要求的物理量,而波速要作相应的改动,改动为相对于观察者。
2.1观察者静止波速不要作改动。
2.2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同直线同方向(如图2中a所示),则波速相对于观察者为(-)。
2.3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同直线反方向(如图2中b所示),则波速相对于观察者为(+)。
需要说明的是:(1)上面的改动与波源的运动情况无关。
(2)观察者运动速度是
相对于介质而言的。
(3)如果观察者运动速度与波速不在一条直线上,只需考虑观察者速度在波速方向上的投影速度。
有了上述波相对波源或观察者的改动,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就是运用而已。
例1(04江苏物理)如图3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设v s<v p,v A<v 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
时间间隔为Δ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
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解:声波的周期,声速方向向右,而声源S运动的方向也向右,为同方向,则声波波长变短,变为。
而对于观察者,其运动方向也向右,所以相对于观察者声速变为,因此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即为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周期,所以。
观察者接收到的
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的关系为
例2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s钟响一声,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v=340m/s,警钟已响了很久,问在t=5min内,(1)如果警钟不动,某人乘坐速度u=20m/s的汽车向警钟接近,
能听到几响?(2)某人不动,汽车带着警钟以u=20m/s的速度向人接近,人能听到几响?(3)如果人和警钟都以u=20m/s的速度相互接近或远离,人分别能听到几响?
解:警钟每隔0.5s钟响一声,发出声波的频率
(1)警钟不动,即波源静止,则声波波长没有发生变化为。
而声波相对于人,其传播速度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声波相对于人变为(v+u),所以人接收到的声波频
率为,因此t=5min听到的响声次数
(2)声源向前运动,运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则声波的波长变短,为。
人静止不动,则声波相对于人的波速没有发生变化为v,则人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
,因此t=5min听到的响声次数
(3)人和警钟相互接近时,声源运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则声波的波长变短,为;人运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反,则声速相对于人增大,为(v+u),则人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因此t=5min听到的响声次数
人和警钟相互远离时,声源运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反,则声波的波长变长,为;人运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则声速相对于人减小,为(v-u),则人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因此t=5min听到的响声次数
点评:声源在5min内发出的响声次数300×2=600次,第1.2问中,声源和观察者(人)都是相对靠近的情况,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都变高,但频率却是不一样的,是因为它们频率变高的机理不同。
第1问中,声源静止,人接近,是声波相对于人使其波速变大的结果;第2问中,人静止,声源接近,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波波长变短而造成的。
例3一个人站在广场中央,对着甲、乙、丙三个伙伴吹哨子,哨声频率为f=1200Hz,甲、乙、丙距广场中央都是100m远,且分别在广场中央以南东北面,第四个伙伴丁则从西面乘车以40m/s的速度赶来,忽然有一阵隐定的风由南向北吹过来,速度为10m/s,如图4所示,求甲、乙、丙、丁四个人听到哨声的频率各是多少。
已知当时的声速为320m/s.
解:风的流动,造成介质具有速度,也就是波源或人尽管相对地面静止,但也要考虑波长、波速的变化,因为波源、观察者相对介质有速度。
设声速v=320m/s,风速u=10m/s,车速v1=40m/s.
甲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风由南向北吹,声源相对介质是由北向南,声波向甲人传播是由北向南,因此声源运动
方向(相对介质)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波长变短,为;甲人相对介质运动也是由北向南,所以甲人运动方向(相对介质)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引起声波相对于人的波速
为(v-u),甲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乙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风由南向北吹,声源相对介质是由北向南,而声波传播到乙的方向是由西向东,这样声源运动方向(相对介质)在声波传播方向的投影速度为零,波长不变,为;乙人相
对介质运动也是由北向南,所以乙人运动方向(相对介质)在声波传播方向的投影速度也为
零,声波相对于乙人的波速不变,为v,乙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丙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风由南向北吹,声源相对介质是由北向南,声波向丙人传播是由南向北,因此声源运动
方向(相对介质)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反,波长变长,为;丙人相对介质运动也是由北向南,所以丙人运动方向(相对介质)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反,引起声波相对于人的波速
为(v+u),丙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丁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风由南向北吹,声源相对介质是由北向南,声波向丁人传播是由东向西,因此声源运动
方向(相对介质)在声波传播方向的投影速度为零,波长不变,为;丁人如果静止,丁人相对介质运动也是由北向南,所以丁人运动方向(相对介质)在声波传播方向的投影速度为零,不会引起声速的变化;但人同时有由西向东的速度,和声速方向相反,它引起声速增大,所以总体声波相对于人的波速为(v+v1),丁人听到哨声的频率
通过实例分析,清楚地看到对于机械波中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仅进行两方向的改动,在波源方向,只需对波源相对介质的运动情况进行相应的波长变化;在观察者方向,只要波
速进行相应的变化,其变化情况由观察者相对介质而定,然后应用关系即可解决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根本不需要出现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
不过,这两方向的改动是对于机械波的,对于光波不适用,因为光的传播不依赖于介质,只要光源与观察者存在着相对运动,就可确定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关系,其理论分析要用到“相对论”,超出本文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