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

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

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

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教育改革要体现时代特点,为了更好促进改革的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第一、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学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教学结构有:1、学导式。

教师“引导为主,帮助解难”,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指点,而不是学习内容和答案上的暗示。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比较中、西方(英国)之间存在的差距,从中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加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引导学生回顾从秦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及趋势,最后得出一个超越书本史实又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吗?”,然后引导学生借鉴以上问题分析、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8篇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8篇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8篇篇1本学期,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大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现将本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一、更新理念,重视合作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我们注重更新教师理念,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教师认识到只有真正更新理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我们还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本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县、市、省各级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研讨会,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素质。

此外,我们还注重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深化改革,注重实效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实效性。

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此外,我们还注重课堂外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加强管理,保障质量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管理力度。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

此外,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

这篇文章就是从校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的实施体会出发,阐述构建“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结构及实施过程、实施策略以及“教学感言”等,以供同行商榷。

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多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校教研组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大胆的提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的落实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近两年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模式提出的背景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即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大都采用不厌其烦的系统的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在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课后练习。

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学,没有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上学生早已不能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生要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别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

它要求教师要从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

1、精心备课,赢在课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就说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作好准备。

课改之后,教师普遍反映英语难教,词汇量大,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难度更大。

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备课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纵观前后,挖掘教材,整合课本资源,提升课堂质量。

2、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英语过多强调语法,语言的组织,学生学起来难,而且与现实生活不太融合。

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泛味,实用性不太强,没有充分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和价值。

如今,我们不难发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胧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技巧对于课堂的教学,有哪些好方法呢?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⑴确立切实可行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给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例如在语文课上,要学生掌握哪些词语,辨识哪些生字,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等,同时渗透怎样的情感教育,这些内容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好。

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

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

一节讲实效的好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不突兀、不拖沓,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能用力均匀,要尽量避免低效、无效环节的出现,从而保证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做到省时、有力、有效。

教师应用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讨论题和课堂练习题,课堂反馈练习还要注重实效,选取典型的、难易适中的试题进行精讲精练,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来保证教学实效的提高。

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童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谜语的导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领悟新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学重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而又灵活地解决,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行合作、质疑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精品文档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精品文档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中,我们深深感到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培养的好坏,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有鉴于此,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即确立全新的、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决定行动。

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系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2.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要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语文课。

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才能对事物有更充分的认识,促进自己的发展,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即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优化教学环节。

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优化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益。

2.优化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

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打破旧课堂结构运用新教学方法发表时间:2016-03-31T13:37:07.17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作者:闫重鹤[导读] 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初级中学 “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

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初级中学733100一、“三结合”,即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

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1)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

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

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2)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

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

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

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

“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

最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最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几年的光景,但一些传统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

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而走的确是过去的老路子。

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表演独角戏,一言堂,生硬的填鸭式教学,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往往事倍而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语文学习厌烦情绪。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顾虑,如受课本内容约束、教学时间的约束、教学管理的约束、教学思路的约束,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创新,千篇一律的机械的进行传统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进度等都是现成的、规定好的。

这只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模式,不但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考,更不能在教学上有突破,几年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变,而学生却是变化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却不转变,这怎么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呢?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提到创新,一部分教师就会有一种心理压力,担心一旦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就会出现不利的因素,就要“乱”起来,这是不必要的担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文中陈述之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领悟。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故乡》中捕鸟一段,就可让学生试着做;再如《安安塞腰鼓》,可让学生模仿舒缓急促、高低起伏地擂鼓,让学生的心跳和鼓声融在一起,客观真实地领会那种激情,这样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决不会出现什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乱子”来的。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整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呢?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堂。

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

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

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

布置的作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跨越式教学

跨越式教学

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跨越式教学适合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和学校。

一般来说,跨越式课堂要在每节课有效时间内迅速完成基础知识教学,而腾出时间来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与阅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但对于教育落后,学生基础较差,教师水平相对不高的地区不是很适用。

跨越式教学比较适合语文学科。

教师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再用四分之一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最后用四分之一时间进行写话训练,就是通常说的“211”教学模式。

对于语文的跨越式教学,何克抗认为,“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大进步,主要是后面10分钟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的写作。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两年下来,学生每节课看四五篇的阅读材料,阅读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支持着,比如识字量,能不上去吗?我们在集中识字上花了太多的无用时间,而且枯燥乏味。

”“儿童在五六岁入学前,只要是正常智商,不聋不哑,已经有了3000多个口头词汇,有强大的‘音’跟‘义’的基础,几百种常用句型都能理解和运用,这些能形成他们的逻辑思维,你到幼儿园大班去,讽刺挖苦他都懂,但是,我们小学一二年级还每个字都解释。

”目前的中国语文教育,更像是用语言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普通学生。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

“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

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冲破樊笼,“秀”出教学风采

冲破樊笼,“秀”出教学风采

冲破樊笼,“秀”出教学风采作者:武兴义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14期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现在流行着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能真正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却是很少。

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打破常规模式教学,摒弃“旧语文教学”,只有老师创新了,学生才会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寻求适合学生的“新语文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一、在课堂上构建广阔蓝天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在形象的再现中变得鲜活、灵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

我教《小石潭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然后由学生分别做导游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的提问。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教师要完全摒弃效率低下的讲解法,打破将课文结构当成课堂结构的教学形式的窠臼,挖掘学生潜能,我们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更加自由。

二、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把学生置于蓝天之下。

我在讲授朱自清的名篇《春》一课时,为了拨动学生心中的春天之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学生轻声自读课文之后,我播放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将书中之春、眼中之春和心中之春交融在一起,真正陶醉在春的情境中,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教学经验交流题目

教学经验交流题目

教学经验交流题目通过经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下面是店铺整理教学经验交流题目的范文,欢迎阅读!教学经验交流题目篇一又带完了一届高三毕业班,回首今年的教学工作,真是时间短,压力大,任务重。

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

作为一名新的高三英语老师,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压力促使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我今年担任高三年段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深感任重道远,在深入分析任课班学生的现状之后,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并注重计划的落实与完善要想搞好高三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

我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把握测试要求,分析好高考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测试角度,明确高考发展的变化趋向,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学生备考。

(一)立足课本,精选练习,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复习伊始,全面重点复习高一高二及高三上的语言点,高三下也不敢懈怠,快速扫完。

强调学生掌握课标词汇,并适当扩大词汇量的积累。

利用早读时间小测抽查,重点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练习材料,及时讲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语境做好情景交际题;并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集,减少错题再错机率,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解题,以不变应万变。

(二)加强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让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限时训练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单项填空: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注意词的搭配,词语辨析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注意及时讲评,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加强探讨,设立错题集。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篇一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

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

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模块教1/ 14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改变“独白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有哪些呢?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而不应是以分数的目标的被动学习。

另外,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避免大而空。

1、优化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整体化。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基础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使展示的教材有新鲜感,新奇感,有吸引力,有感召力,能起到补充,完善,招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每节课要正确在教学中要辅垫什么,思维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还要做哪些渗透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使课堂教学取得整体效果。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宏观管理。

(1)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要十分重视他的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决不能顾此失彼。

(2)在教学中要自学地学习运用教学模式。

(3)在教学中贵在创新,要构各具特色,有不同风格和流派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多种感觉密切配合协调参加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听,看,读,写,想等一系列活动,就是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加知识的实践中,全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其求知欲会驱使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学生的一种助力。

学贵有疑,教贵做疑,有疑问才会执著追求,寻根来求源,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才有到于实现由“授鱼”向“授渔”的转变。

4、优化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从认识,技能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越及时,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效率优越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新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新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1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一、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 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 +25(分钟)+5(分钟)。 二、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 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 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教师助理”,负责指 导并解决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
1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 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 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 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 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 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 生活的“狂欢”。 新知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 交流的。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 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1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模式三大特色:
1

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 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 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 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 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 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 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 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排课程,把“营养” 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 力和成果。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一句话概括杜郎口经验: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作者:饶金玉来源:《天津教育·中》2023年第12期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学习以记忆和理解为主,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以单元教材为线索,打破原有的课堂结构,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经历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内化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积极探寻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学习和借鉴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层出不穷。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依托课程标准,在整合教材内容和拓展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角度建立的单元课程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突破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界限,强调以单元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时要从单元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

单元整体教学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有规律地“学”。

二、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科目,承载着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推动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在实际教学时,应将数学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进程。

单元整体教学主张全方位梳理单元教材之后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将不同课时的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使其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翻转课堂”与“课堂建构”

“翻转课堂”与“课堂建构”

小教研究2016.7~8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是“先学后教”吗?翻转课堂就是用“微课”教学吗?“微课”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不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

“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知识点,很难全面解决知识体系、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重新建构。

教学依据由教科书为主回归于课程标准为主;教学目标由“会学”上升为“想学”;教学材料由课本转化为教学资源,并细化为“教材”和“学材”两部分;课堂结构打破时空界限,生活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全过程,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性质由传授为主到展示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课堂评价由“课堂效率第一”到“教学效益第一”;现代技术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合作学习由课堂上的师生合作发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技术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资源合作等等。

而所谓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没有太大区别,还是靠语言和图片等手段描述知识。

在教学目标、教学依据、课堂性质、教学评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仅把部分课上的学习内容转移到课外,谈不上是课堂改革,只能算是一种改良。

摘自《中国教师报》/李升勇/文“翻转课堂”与“课堂建构”意志力、自制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主动参与较为全面、完整、独立、趣味性强的英语游戏活动,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遨游知识的海洋,发展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进行有效监控。

教师在布置游戏人物,介绍游戏内容,讲解清楚游戏规则之后,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中并不能凌驾于活动之上旁观,而应满腔热情地参与游戏的监控工作,安排好进度快的同学的后续任务,并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使他们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对创造性地思维和表现给予鼓励和宣传,始终保持轻松、活泼的气氛,既不强迫压抑,也不放任自流。

低年级儿童情绪活跃、开朗,但缺乏自控能力,如果在教单词和句子时只是纯粹领读、跟读,重复操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坐立不安,因此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让富有情趣的活动去诱发学生反复练习同一语言的欲望,在愉快、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知识,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双向建构教学法新旧知识的联系

双向建构教学法新旧知识的联系

20□章磊双向建构教学法:新旧知识的联系首要教学原理源于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

他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首要教学原理”。

由于“首要教学原理”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实践的总结,因此,以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首要教学原理的核心主张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当激活已有的知识且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当向学习者展示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当学习者具体应用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中时,才能促进学习。

因此,每当学习新知识时,必须首先考虑关于这个新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只有当原有知识只有被激活才能促进新知识的学习,而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建构才构成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

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感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教学,借助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来实现的。

一、利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游戏激活旧知Brainstorming就是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互相启发,互相激励,让自己的头脑尽量的运转,不放过任何与该问题有关的答案,并且认为这些想法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它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其目的是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的作用,大量产生各种可能的思想或解决方法,其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英语课堂中的热身环节(Warming up)实际上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旧课堂结构运用新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听、说、写,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

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

”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

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

第二段则用谐音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

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特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

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

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了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

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

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提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而句中的说明又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
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我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

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然而往往被忽视。

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

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

我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

练习五的第1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不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

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

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

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

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

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

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

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

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

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

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在突出训练重点的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教学时,则板书优美词句以体现生动;“有条理”则板书第一段体现时间顺序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第二段以农事活动为顺序的耕、种、割、插四个字。

总之,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的重点。

3、利用《中学生助学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

这本练习册,是唯一的省编与现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学生助读读物。

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课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

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

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读物的方法。

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
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而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或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了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使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