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b5e8a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已成为地球上生物、物质和能量系统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太阳对地球有多种作用,即提供能量、保持温室效应、影响气候变化,还可以推动地球的物质循环过程。
首先,太阳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太阳辐射热量经过大气层完成过滤,越靠近地面的气层则热量越大。
这些紫外线和可见光线经过蒸发过程后经大气层反射到地表,使地表温度提升,形成温室效应。
其次,太阳可以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的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历史上有几次主要的气候变化事件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例如,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气温的升高与太阳的活动频率有关,从而导致全球变暖事件的发生。
此外,太阳也可以推动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太阳辐射到地表,使水分蒸发,形成云朵,云朵移动到其他地方,形成降水,地表水蒸发后便又流入海洋,形成物质循环。
总之,太阳是地球上生物、物质和能量系统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有效地使用太阳辐射对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要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将深入研究太阳能的使用以及太阳的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
这些研究将对人类把握太阳能开发和利用以及维护地球环境有重要的意
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02837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f.png)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含义
光球表面出现的暗色区域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含义 意义
黑子
太阳风
色球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色球向外喷出的红色火焰 日冕层抛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含义 意义
含义 含义
耀斑
日珥 太阳风
类型
太 阳位
活置 动
日珥 耀斑
黑子
周期性 整体性
特点
光
色
日
日核
球 层
球 层
1.2.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含义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含义
物体向外传输能量的形式
电
本质
磁
不需要传播介质(真空中30万m/s)
波 特征
几乎任何物体均能产生电磁波 波长越短,传递的能量越大
太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
阳
辐
大气上界
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地球形状
射
分布
纬度
影
地球表面
分布规律
大体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地势
响 因
维持地表温度
天气
素
对地球的 影响
提供光和 热
影响气候
空间分布不均 季节变化(时间)
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造成各地气候差异:五带 造成各地季节交替:四季
直接提供 间接提供
1.2.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冕 层
分层
位置
内
外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91e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4.png)
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太阳在地球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认识太阳不断变化的活动规律,从而理解地球与太阳相互作用关系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1.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太阳在地球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理解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认识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参考资料等。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2.讲解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等展示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讲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太阳对地球辐射的基本情况,如:太阳辐射的种类和分布、太阳辐射的时间和强度变化等。
3.讲解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等展示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太阳黑子、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日珥等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讨论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辐射的相关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接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6.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教师们可以通过小测验、讨论等方式来检查学生们的理解情况。
2.学生们通过笔记、总结论作,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以此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地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5114f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f.png)
高中地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它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1.太阳辐射: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带来能源,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沼气)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直接能源有太阳辐射能;间接能源有矿物能、水能、风能、生物能。
4.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天气:晴天多,辐射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昼长: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强5.太阳辐射的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
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
青藏高原最多(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四川盆地最少(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光球、色球和日冕光球(最里层)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中间层)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日冕(最外层)太阳大气的最外层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耀斑随着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磁波扰乱大气层(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飞机和航运)高能带电粒子流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高纬度地区)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引发自然灾害(地震、洪涝灾害等)补充:太阳能发电优点:无枯竭危险(目前大阳大约 45.7 亿岁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大阳能源源不断);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物排放,清洁(无公害);不受资源分布的限制;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c5e3d5d3b3567ec102d8a13.png)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成分:H、He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5.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7.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8.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篇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128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a.png)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重要性;2. 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如光照、热量、水循环等;3. 掌握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太阳系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2.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3. 活动材料,如绘图纸、色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0分钟)1. 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一段拍摄自国际空间站的太阳照片与地球影像的视频;2. 跟学生分享一些太阳对地球的事实,如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光亮、热量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太阳系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来让学生理解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2. 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热量、水循环等;3. 强调太阳能量对地球上所有生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练习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一项绘图任务,绘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图;2. 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图,用文字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与同伴分享。
概念检测:(10分钟)1. 提问学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概念问题,如太阳是什么,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2. 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他们的答案,确保他们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延伸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知识;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如日食、地球自转等。
总结回顾:(10分钟)1.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概括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2. 强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选3篇(二)教案题目: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认识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3.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对宇宙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地球宇宙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474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4.png)
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理解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
3.掌握太阳黑子、日食、地磁暴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基本知识。
4.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黑子、日食、地磁暴等太阳活动现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1. 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
2.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形成原因。
•太阳黑子与磁暴的关系。
•观察太阳黑子的方法和意义。
3. 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
•日食的种类和过程。
•如何观测和安全观看日食。
4. 地磁暴•地磁暴的形成原因。
•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
•如何预防地磁暴对人类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教师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2.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太阳黑子、模拟日食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太阳活动与太阳黑子1.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照片引发学生对太阳活动的兴趣。
2.讲解:讲解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周期性,重点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原因和与磁暴的关系。
3.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太阳黑子,让学生绘制观察记录表。
4.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结果总结太阳黑子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课时:日食的观测与安全1.复习: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太阳活动和太阳黑子的知识。
2.讲解:讲解日食的形成原因、种类和过程,重点强调安全观看日食的方法。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日食模拟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日食对人类的意义和观测日食的困难。
第三课时:地磁暴与应对措施1.复习: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日食的知识。
2.讲解:讲解地磁暴的形成原因和对地球的影响,重点介绍预防地磁暴的措施。
3.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应对地磁暴的措施,并展示给全班。
1.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1.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cac995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c.png)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画图,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读取图表信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观看太阳黑子、史上最强的太阳风(1859年,卡林顿事件)和太阳内部核聚变视频,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和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习热情。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太阳活动的本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太阳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③通过对人类认识太阳活动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对及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初步了解太阳活动图1【学生板图并描述】【教师】点评板图准确地绘制了太阳外部结构及对应的太阳活动,并简洁地表达了太阳外部大气层厚度、温度和亮度的变化,而且通过拉大间距细节地表达了大气层厚度由里向外逐渐增大。
识。
信息技术:学生绘图,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绘制后尝试描述,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小结的能力。
【过渡】通过绘图,我们了解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发生的位置,那每一类太阳活动在图上如何辨认?其本质是什么?各类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老师设置了四个探究题,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共同探究,讨论完成后进行抢答。
深入认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小组探究】1、结合P17文字及图1-11,思考:太阳黑子的出现有何规律?(提示:可从时间、空间和动态角度分析)太阳黑子的爆发对地球又有何影响?哪些现象反映出太阳黑子对地球造成了影响?2、耀斑爆发时,调频广播会受影响吗?请结合图2加以解释?3、你认为何时何地观赏极光最佳?说说理由。
太阳系其它行星上有极光现象吗?假如有,你认为极光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普遍、从概念理解到迁移运用,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多听、多思、多总结,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短波通4、好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有没有有利的影响呢?如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图2【学生抢答与展示】【教师点评与补充】参考答案:1、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f185e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0.png)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太阳活动概述 (2)1. 太阳活动的定义和类型 (3)2. 太阳活动的周期与规律 (4)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1. 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7)(1)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8)(2)磁场变化引起的电磁现象 (9)2.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10)(1)太阳辐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1)(2)太阳活动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 (12)3. 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13)(1)电离层的作用及构成 (14)(2)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机制 (15)四、具体案例分析 (16)1. 太阳黑子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18)2. 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分析 (19)3. 耀斑对无线电通信的影响分析 (20)五、太阳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1)1. 人类如何利用太阳活动信息 (22)2. 太阳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例分析 (23)六、结论与展望 (24)1. 总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25)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26)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知识点。
简要介绍了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周期,包括太阳黑子、耀斑等现象,以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详细分析了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地磁暴、极光等现象的产生机制和影响。
还讨论了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深远影响,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太阳活动概述太阳活动是指太阳表面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现象,主要包括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这些现象对地球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太阳风。
太阳风是由太阳大气层中的高温等离子体流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它们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沿着磁力线向两极运动,与地球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dd1f4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48.png)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概念: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大规模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不稳定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性。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如下图)② 对电离层的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干扰。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太阳活动的表现:表现形式概念表现平均周期关系太阳黑子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区域,看上去颜色暗一些,故称黑子太阳黑子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度。
一般来说,太阳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烈11年太阳耀斑太阳黑子活动的区域突然连在一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把太阳上相应区域的气体加热到上百万摄氏度,会突然猛烈爆发并有增亮的现象耀斑的出现与太阳黑子的数量呈正相关,太阳黑子的数量总是以瞬间爆炸为特征日冕太阳表面通常有巨大的“火焰”喷流,称为日珥耀斑爆发后,飘忽不定的日珥增多、变大太阳风太阳表面向外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耀斑发生后,太阳风的强度迅速增加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由里到外(如图):光球: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度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高能粒子吹向地球,在两极形成极光)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征: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重要性: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其他常规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它是由地表大气不均匀加热引起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c6865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b.png)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整理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从局部看,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且会以每11年左右为周期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1)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光球上经常出没,而且通常成群出现暗黑色斑点。
实际上黑子并不黑,只是这些斑点凹进太阳表面,有的可达100千米,其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了1500度左右,由于明亮光球的衬托,就显得暗淡些,故名“黑子”。
黑子是太阳表面最活跃的地方,它是沿着太阳的自转方向而运动着的旋涡。
至于黑子里面的物质,其运动速度极快,每秒可达1000米~2000米,远比地球上12级台风快得多。
所以又可以说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风暴”,这“风暴”的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可装下10多个地球,小的直径只有2000千米~3000千米。
“风暴”的寿命有长有短,长者寿命可达数月,极个别的可超过1年,而短的仅有几天或几个小时。
黑子极少单个出现,通常是成双成对,或是一群一群地出现。
在1个黑子周期(平均为11年)内大约可以观察到1500个黑子群。
在黑子群中也往往有两个主要的成对黑子。
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根据长期的观察记录可知,这个周期是11.3年~11.4年。
这一消长规律,天文学称为“太阳活动周”。
从1755年算起,当前正值第23个活动周期。
(2)太阳耀斑太阳耀斑是在太阳色球层上局部地区突然出现、并迅速增大的亮斑,也叫“色球爆发”。
耀斑是太阳上最强烈、最复杂、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活动现象。
耀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多样的辐射。
通常耀斑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至1小时。
据观察,一个耀斑爆发时,温度可达几百万摄氏度,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达1022 J~1023 J,相当于100亿个百万吨级氢弹爆炸时产生的威力,几乎与地球上全部矿物燃料所能产生的能量相当。
其能量释放主要以辐射方式进行,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到达地球。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e16d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2.png)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说出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阅读太阳大气层的示意图,得出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提高读图识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太阳活动的表现,培养同学们乐于发现、勤于思考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大气层的分层及太阳活动。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展示多幅美轮美奂的极光图片,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见到过这种光?它又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带着疑惑步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教师活动】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1)太阳大气层一共有几层?(2)由内向外分别叫什么?(3)他们在半径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1)3层。
(2)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日冕层的半径最大,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
【教师总结】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光球层,其它层次日全食的时候或者用仪器才能观测到。
光球层和色球层相对于太阳的半径都非常薄,但日冕可以一直向星际空间延伸。
2.常见的太阳活动【教师活动】播放《太阳的活动》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课本思考:(1)什么是太阳活动?(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他们分别发生在哪一层上?(3)太阳活动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有,其变化规律又是如何的?【学生回答】(1)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其中黑子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层。
(3)有联系,根据视频介绍可得其变化规律为11年。
【师生总结】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
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5612c05f12d2af90242e6ae.png)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
色球层
日冕
黑子:光球层
太阳耀斑: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耀斑
电磁波--干扰电离层--无线电波
高能带电粒子--干扰磁场--磁暴。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无线电短波通信 (1)、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 使_______________ 中断; (2)、高能带电粒子 扰乱地球磁场,出现 “磁暴”现 象; (3)、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大气摩擦 “极光”现象 (4)、太阳活动增强 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地震 。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此时此刻,太阳对教室里面的我们有 哪些影响?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 式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 太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生物生长、水 循环和大气循环等等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2ad51a8bd63186bdebbcca.png)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与黑子数目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可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远远没有搞清楚。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我们只是发现,亚寒带的许多树龄很高的树木,它们的年轮恰恰有着与黑子活动11年周期相对应的、有规律的疏密变化。
同时从统计资料中,我们发现凡是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特异性的反常气候出现的机率就明显地增多;相反。
在黑子活动的低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地球大气层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下形成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无线电波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向远距离传播的。
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时,在向阳的半球,太阳射来的强X射线、紫外线等,使电离层D层变厚,造成靠D层反射的长波增强,而靠E层、F层反射的短波却在穿过时被D层强烈吸收受到衰减甚至中断,如l970年11月5日长途台曾因此中断2小时;这被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
这些反应几乎与大耀斑的爆发同时出现,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大约8分多钟即可由太阳到达地球表面,所以反应非常快。
经过一段肘间以后耀斑产生的带电的高能粒子逐渐到达地球,它们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向地磁极两极运动,因而影响极区的电离层,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的骚扰,甚至中断。
这被称为“极盖吸收”和“极光带吸收”,它的影响时间较长。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
地球的北极是地磁场的磁南极,地球的南极是地磁场的磁北极。
地极和磁极之间有大约11度的夹角,因此地球的周围充满了磁力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地磁强度。
平时地磁受多方面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扰动,而影响最大的就是磁暴现象。
磁暴一般发生在太阳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它是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磁场强度可以变化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
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
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选择题蒙题口诀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术语高中地理必修一框架图
1太阳活动简介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
包括: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
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
对人类的影响很大。
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影响: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现象。
它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温度比光球层表面的温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来比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