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肠功能恢复: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暂时性肠功能障碍,导致不能正常吸收营养。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提供易吸收的营养物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加快患者康复。
2. 营养不良治疗: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如肿瘤、慢性肾脏病、肝脏疾病等,常伴随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输注足够的营养物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3. 消化道疾病治疗:对于一些患有肠道疾病,如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内营养可以通过减轻胃肠道负担,提供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道的愈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的护理评分标准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状况评估:包括测量体重、身高、BMI指数、皮褶厚
度等,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 肠内营养治疗监测:包括监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电解质平衡、肝功能等,以评估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营养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状态,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确定合理的营养配方。
4. 肠内营养的实施和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如胃管或空肠管),调整输注速度和输注量,定期更换导管,监测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营养教育和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和指导,包括合理饮食的选择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临床营养学》课件——肠内营养
三、根据供给次数和动力方式分类
2.间歇性重力滴注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塑料袋或其它容器中,营养液在重力 作用下经鼻饲管缓慢注入胃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次250~400ml,每日4~6次,滴速一 般为30ml/min。多数病人可耐受这种喂养。
3.连续性泵输入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密封袋或瓶中,经硅胶管嵌入输注泵内, 在泵的动力作用下连续输入,一般每天可持续输注16~24小时。适用于危 重患者及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者。输注速度可根据病情控制,初期宜 缓慢,以使病人适应,一般需要3~4日的适应期。若肠道旷置2周以上,则 适应期还应适当延长。
肠内营养的分类
目录
01 肠 内 营 养 02 根 据 肠 内 营 养 的 供 给 方 式 分 类 03 根 据 供 给 次 数 和 动 力 方 式 分 类
导入
众多的住院患者因各种疾病原因,不能吃饭,或摄食量少而不足以满足其营养 需求。为此,有必要寻找合理的可替代吃饭的营养支持途径,使不能或不愿吃 饭的患者同样能达到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 根据供给方式:口服营养、管饲营养 • 根据营养制剂:完全膳食、不完全膳食和特殊应用膳食。 • 管饲营养中根据供给次数:一次性注入、间歇性注入、连续性注入 • 根据动力方式:推注、重力滴注、泵输入
二、根据肠内营养的供给方式分类
(一)口服营养 • 口服营养是指在非自然饮食条件下,口服由极易吸收的中小分子营养素配制
三、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三)胃肠道外疾病 1.术前、术后营养支持 2.肿瘤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 3.烧伤、创伤 4.肝功能衰竭 5.肾功能衰竭 6.心血管疾病 7.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8.肠外营养的补充或过渡
二、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
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临床营养支持疗法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其中肠内营养(EN )是扌旨经口服或管词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疗法方式。
为推动我国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团队(NST )中的作用,本共识专家组于2012年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详细介绍了肠内营养的历史、发展及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
时隔4年,随着营养支持疗法领域新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我们有必要针对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临床药学实践经验,实时更新营养支持药师(NSP )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1肠内营养概述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疗法方式。
其中,当患者在非自然饮食条件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称为口服营养补充(ONS );当患者存在上消化道通过障碍时,经鼻胃(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则称为肠内管词(TF)。
1.1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有粉剂、混悬液和乳剂。
其中,含氨基酸混合物或水解蛋白、单糖、双糖或低聚糖、低脂肪的粉剂加水后形成溶液;含多聚体糊精或可溶性淀粉、溶解度小的钙盐、高脂肪的粉剂加水后形成稳定的混悬液。
肠内营养制剂根据其组成又可分为要素型、非要素性、组件型和特殊应用型。
其中,临床常用的商品化制剂主要为要素型和非要素型。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又分为以氨基酸为氮源的和以多肽为氮源的;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则以整蛋白为氮源(部分临床常用的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的参数见附录1 )。
肠内营养制剂的口味取决于制剂的氮源与矿物质等成分。
以氨基酸混合物或水解蛋白为氮源者,口感较以整蛋白为氮源者差。
1・2肠内营养制剂的评价与选择肠内营养制剂的主要评价参数:①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与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与制剂的液体量成反比,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的能量密度从0.9kcal/mL x 1 kcal/mL、1.3kcal/mL 到 1.5kcal/mL 不等;②蛋白质含量。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资料
营养不良的原因和结果
疾病 并发症
营养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受损 并发症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引起下述功能肌肉萎缩和肌无力:
医疗费用增高
吸收不良:小肠结构改变 死亡率增加 住院期延长
(2004年4月,ISBN-1-903982-09-X,肠内营养指南)
呼吸、心脏、运动功能等
完整的临床营养的分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物质是通过胃和小肠被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途径:口服或者通过喂养管来给予营养 原则:当有肠道功能时, 就应首选肠内营养
住院病人的主要营养问题
• 住院病人有诸多的营养问题,如宏 量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 生素缺乏等。但核心问题仍是蛋白 质热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经临床确认的PEM发病率一般为 40%~60%,在外科,ICU和老年 病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更高。 PEM可导致不良的临床预后,包括 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增高, 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
• 两种护理功能: 喂养+冲洗 • 人性化的设计: 耗材的多种选择,操作简单等 • 使用科室: ICU、呼吸ICU、普外科、胸外科、肿瘤科等 • 目标客户:主任和护士长
Kangaroo不带重头的鼻-胃管
热敏的聚氨酯材质
规格齐全:8,10,12,14Fr
长度:91cm(足够到达胃内) 相容性好:在体内保存时间长 Y型喂养接口 有底孔,侧孔,不易堵管 使用科室:ICU、呼吸ICU、神经内外 科、老年高干科等。 目标客户:护士长
进行肠内营养: ------- 目的新认识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实施肠内营养
按照计划,通过口服或管饲的 方式给予患者肠内营养。
监测与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 的反应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方案。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口服
对于具有一定摄食能力的 患者,可选择口服肠内营 养制剂。
管饲
对于无法自行摄食或摄食 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鼻胃 管、鼻空肠管或胃空肠造 瘘管进行管饲。
创新配方与技术
通过创新配方和技术,提高肠内营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物 利用率,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利用纳米技术 、微囊化技术等手段,提高营养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个体化肠内营养方案的应用
个体化营养评估
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的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这需要发展更为精准和快速的营养评估方法和技术。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肠内营养概述 •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 肠内营养的护理与实施 •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 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肠内营养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途径, 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 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有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有助于恢复肠道免疫功能。同时,肠内营养相对经济、方便,易于管理。
局限性
对于严重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肠梗阻、肠穿孔等,肠内营养可能不适用 。此外,肠内营养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需要个体化调整。
智能化营养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肠内营养方案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患者数据 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营养供给,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导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口服或通过管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不仅具备安全性和持久性的优势,还能维持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解释肠内营养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其及时、适量和多元化的应用,帮助您全面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一、什么是肠内营养二、肠内营养的原理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四、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五、结语【正文】一、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即通过口服或经胃管、肠管进行营养补充的方式,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它是一种应用广泛、成熟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肠内营养已经成为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
二、肠内营养的原理1. 肠道动力学:肠道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器官,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理念,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摄入,促进康复和治疗过程。
2. 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肠内营养通过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免疫功能和菌群平衡,有助于减少感染、促进营养吸收。
3. 肠道激素:肠道产生许多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参与食欲、胃肠蠕动和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激素分泌,提高食欲、增加肠道蠕动,从而改善病情。
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1. 临床应用广泛: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后康复、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等情况下的营养不足或无法口服进食的患者。
通过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肠内营养可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加快康复和治疗过程。
2. 减少并发症发生: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功能,减少肠道萎缩和黏膜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还能减少感染、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3. 多元化的应用:肠内营养不仅仅是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调节剂、增加特定营养素的摄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效果。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ICU患者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他们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在ICU 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重症状态,代谢率增高,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而且,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损。
这就需要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1. 体重变化: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体重常常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 大便情况: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排便情况表明肠道功能正常,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
3. 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1. 建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念: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和医生进行沟通,配合医生及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大便情况、营养指标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护理要点: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
四、结语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肠内营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如今的广泛应用,概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如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分析肠内营养对这些患者群体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对肠内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改进、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以及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也为未来肠内营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将展望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二、肠内营养的历史与发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管饲提供单一的营养素,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对营养素的复杂需求。
随着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从单一的营养素转向更加均衡的配方。
20世纪中叶,肠内营养制剂开始出现,这些制剂包含了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制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入21世纪,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一方面,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疾病和营养需求的患者。
临床护理: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护理:肠内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检查并确认喂养管位置,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4.输注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min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指导要点。
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h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者,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黏膜,轻轻转动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 优点。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或昏迷。 消化道瘘。 短肠综合症。 炎性肠道疾病。 急性胰腺炎。 慢性消耗性疾病 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其他特殊疾病。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内营养监测
临床观察 实验室监测
临床观察
临床表现:生命体征、黄疸、水肿或脱水、 胃潴留、排便情况、腹部体征。
体重:可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摄入量及出入水量:每日能量、蛋白质及微
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判断体液平衡状况 输入管道:喂养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阻塞
、有无污染。
实验室监测1
血常规:反映机体感染、贫血、细胞免疫等 状况,判断有无感染性并发症。总淋巴细胞 常作为营养评价指标之一。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概念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经口、胃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 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 要的营养要素。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代谢并发症
脱水 高血糖 低血糖 高血钾 低血钾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肝功能异常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预防、治疗) 管饲污染 输液器械管道污染 造口旁皮肤污染
机械并发症
鼻、咽及食管损伤 喂养管阻塞 喂养管拔出困难 造口并发症
精神心理并发症
焦虑 消极态度
与管饲喂养有关的腹胀、腹泻、肠蠕 动亢进的原因与预防处理
由于衰竭、严重感染及手术后消化道麻痹所 致的肠功能障碍。
完全性肠梗阻。 无法经肠道给予营养,如高流量的小瘘。 各种肠内营养入径(鼻-胃-肠、胃-空肠
临床营养学肠内营养
目录
• 肠内营养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与选择依据 • 肠内营养给予途径与方法探讨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策略与实践经验分享 • 肠内营养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挑战及解决方
案 • 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01 肠内营养基本概念与重要 性
肠内营养定义及作用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
匀浆膳
将天然食物如米饭、肉类、蔬菜 等煮熟后,用搅拌器搅碎并调成 糊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 常的患者。
混合奶
将牛奶、豆浆、鸡蛋、糖等食物 混合在一起制成的营养剂,适用 于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患者。
选择依据及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 肠内营养制剂。
考虑肠内营养制剂的口感、渗透压和 耐受性等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和依从性。
早期启动优势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有助于 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 少感染并发症,促进患者 康复。
剂量调整策略
初始剂量设定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耐 受情况,设定合适的初始剂量。
逐步增加剂量
在胃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逐步 增加肠内营养的剂量,以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个体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疾 病状态等,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营养学家与药师共同研究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优化药物治 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注意肠内营养制剂的配方是否全面、 均衡,是否符合患者的特殊需求。
在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时,应遵循无菌 原则,避免污染和感染风险。同时,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 功能,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临床营养学肠内营养
Mette M. Berger, MD,Ph.D.,DEAA
A 10-Year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 surgery ICU:1986--1995 Nutrition 13;1997(10):870-877
(一)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又称多聚膳;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以整蛋白、 甘油三酯、多聚糖等洪量营养素为基础的配方。
特点:营养均衡,需要消化才能吸收 优点:渗透压接近等渗(300~400mOsm/L);口感较好,适于
口服,也可管饲;使用方便,耐受性强等
适用对象: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的病人
肠外营养支持
病人能否正常进食
是
否
经口营养
管喂营养
静 脉 营 养 是 否 >1w
是
否
中心静脉营养
周围静脉营养
营养物质供给是否充足
是 维持原有方式
否 加静脉营养补充
当前10页,共69页,星期日。
营养支持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应用原则
严格控制适应症、合理选择营养支持的途径、 精确计算给与的量和持续时间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当前8页,共69页,星期日。
营养支持应用流程图
当前9页,共69页,星期日。
1. 最 近 的 体 重 减 轻 >5% 2 . 血 清 清 蛋 白 < 3 5 g /L 3 . 淋 巴 细 胞 总 数 < 1 .2 ×1 0 9/L
是 否
决定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是否存在
暂不考虑营养支持
是
否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概述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机体的恢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为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肠内营养还具有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
肠内营养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肠内营养制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随着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深入了解肠内营养的机制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内营养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多个领域。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还支持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将继续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肠内营养将更加精准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肠内营养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肠内营养的定义与重要性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
其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营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定义和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展和完善。
从定义上来看,肠内营养不仅涉及口服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更包括通过导管等辅助方式,将特制的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肠道中,使机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
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
附件2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12年6月8日印发)一、临床肠内营养的概念及意义临床肠内营养是指经口、肠道途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素,并能够维护、修复肠道正常功能,尤其是肠道的免疫和屏障功能。
营养治疗是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其意义是:1)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保护肠道这一最大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2)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对临床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3)促进外伤及手术创口的愈合;4)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临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5)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缩短病程。
二、肠内营养发展简介1957年为解决宇航员饮食问题,美国科学家Greenstein发明要素膳(elemental diet),其成分为不需消化即可吸收的单体物质 (当时为氨基酸、单糖、必需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 ); 1970年Greenstein研究的“太空饮食”(space diet)——“要素膳”在瑞典被应用于临床营养治疗;1973年Delany 等介绍腹部手术后用导管针空肠造口术(Needle-catheter jejunostomy, NCJ)给予肠内营养;20世纪80年代后期,精制的二肽肠内营养剂面世,该产品可经肠粘膜直接吸收,并刺激肠粘膜上皮,确保肠道功能;整蛋白制剂则在1942年就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常规管饲。
当今,肠内营养带来的肠道复苏新概念,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是重症领域继心肺复苏、液体复苏后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之一。
随着国际、国内对临床营养的逐步重视,198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开展了“营养支持”专题讨论会;199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营养支持学组”成立;自1991年以来,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先后合作主办了北京国际肠外肠内营养研讨会(BISPEN),后发展为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肠外肠内营养研讨会(CSPEN),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营养专业会议;1993年《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创刊;1994年在黎介寿院士的主持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主办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创刊,这表明了临床营养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在院内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管理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是常用的方法。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管、胃管、肠造瘘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肠道,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入血液,供给患者全身所需的营养。
一、适应证: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包括口服困难、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瘘口、肠损伤等病情。
2.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胃肠道完全性功能失调、吸收不良、重大手术后等病情。
二、操作步骤:1.肠内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营养导管,根据口腔、食管、胃、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
(4)准备好导管,插入导管到合适的位置,固定好导管。
(5)将营养配方逐渐注入导管,注意调整注入速度和容量。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2.肠外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肠外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途径。
(4)准备好静脉输液装置,将肠外营养配方连接到输液装置。
(5)将输液装置连接到静脉途径,按照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三、操作注意事项:1.营养物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配方。
2.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导管或途径的通畅性和完整性,并消毒操作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3.操作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温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肠道或血管造成不良刺激。
4.营养物质的注入速度要缓慢逐渐增加,避免急性肠道反应的发生。
5.患者在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综述:肠内营养的临床合理应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摘要:通过搜集近年来关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的文献,阐述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分类、临床应用和并发症。
结果发现,肠内营养无论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和可行性都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并不只是单纯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基本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并发症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Student majoring in pharmacy yaqiong zhuTutors: feng wang, lina shangABSTRACT: Through collecting and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the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enteral nutr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advantages, categor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re clarified. The result is that no matter in the effect, cost, safety and feasibility, enteral nutrit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support of enteral nutrition is not only used in offering nutrition, but also maintaining basic function of cel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organs in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ir recovery.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plication前言: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肌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多方问题,因而住院时间延长,比正常营养者延长至少五天,医药费用增加近5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物质是通过胃和小肠被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途径:口服或者通过喂养管来给予营养 原则:当有肠道功能时, 就应首选肠内营养
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肠内营养泵 +
各种肠内营养管路的搭建
(2004年4月,ISBN-1-903982-09-X,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泵的益处
帮助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尽快的恢复 提供稳定的,持续的灌注率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临床肠内营养泵的专家建议 -两种喂养模式
(间歇式持续匀速滴注)--适合于进行胃内喂养的患者使用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关键
并发症的预防 调“四度”“三冲洗
“
肠内营养并发 症观察
胃肠道并发症 返流、误吸 机械性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输注护理
连接肠内营养泵的营养袋管路建议24h要更换 速度:控制输注 从低到高:一般40—60ml/hr到120—150ml/h,极其危重患
者起始输注速度可从20-30ml/hr开始 浓度:控制输注也要由低到高 温度:要注意肠内营养液的 30°—— 45°C 并且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病人不能耐受,可减慢输 注速
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
带金属重头:5、7g ① 顶端较硬,易于插管; ② 置入后的固定作用
管壁内,外涂有Hydromer润滑剂: 便于管路的置入
直径有8, 10, 12Fr : 增加舒适度,不易堵管
长度有43 (109cm) /55″ (140cm) : 长度适中
CM 刻度:便于置管 专利设计的顶端弹性导丝:
(t>6周)
鼻胃管(NG)
鼻肠管( NJ)
经鼻胃减压空肠营 养管
非腹部外科手术 P.E.G /P.E.J Button/SLD
腹部外科手术
空肠造口术 胃造口术 胃减压空肠造口术
(2004年4月,ISBN-1-903982-09-X,肠内营养指南)
临床肠内鼻饲管的分类及规格
-根据管尖位置
鼻-胃管(>91cm) 鼻-十二指肠管(>109cm) 鼻-空肠管(>140cm)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
营养是生物生长、生存的基础 是病人抵御外来侵害、维护生理功能、修复组织、 恢复健康的底物 能量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理机能运动的能源 蛋白质与生命的所有形式有关、机体的每一个细 胞都含有蛋白质的成分、并不断地被消耗与更新
营养不良的原因和结果
疾病
并发症
营养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SCCM nutrition support)
E-pump(泰科)电子泵的优势
两种喂养模式 :
喂养管加冲洗袋界面
Bolus & Continue
两种护理功能(“四度”、“三冲洗”):
①定时定量的喂养治疗;
②定时、定量的冲洗、水合治疗 ③即时冲洗、肠内给药治疗
人性化的设计: 耗材的多种选择,操作简单等
里进行肠内营养 独特可“伸缩”设计,保证管子在
胃、小肠的最佳定位。 8-10 螺旋式喂食孔可防打结 减压与喂养可同时进行 长度:170cm/89cm;管径:16Fr/9Fr
双腔设计
优势:
① 由于带有导丝、金属重头,更方便于术前和术中的置管; ② Y型的喂养接口,喂养+给药都有各自的喂养口; ③ 聚氨酯材质,对消化道粘膜损伤小,舒适度好。
Dobb Hoff经鼻胃减压空肠营养管
聚氨酯材质 “Push” 沿导丝推进、插管迅速
、可靠 1个腔到胃里进行减压,1个到空肠
临床营养的现状
欧洲 美国 中国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8
:1
10 : 1
1
: 20
临床全营养支持的定义及分类
Method for Clinical Nutrition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是通过消化道以内或以外的各种途径及方式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 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量-蛋白质缺乏所致 的营养不良的目的,同时起到增强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进病 人伤口愈合及康复。
肠内营养的优点
营养因子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营养素较全面 促进肠蠕动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
肠道-正常的生理性途径 肠外——人为的治疗性途径
(非生理性、创伤性治疗)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When the gut works, and can be used safely, use it”
度(浓度)或停止输注 角度:胃内喂养时,病人应取头高30°— 45°或半卧位 定时检查胃储留,以减少误吸发生率
﹡2004年4月,ISBN-1-903982-09-X,肠内营养指南
﹡2004年4月CREST成人肠内营养管饲的喂养指南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管道护理
固定管道,防止导管移位、脱出,因此要选择适合长度的营养管路 造口 敷料 应 及时更换1次 定时冲洗 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4-6小时用无菌水或温开水冲洗
下降,损害肠粘膜屏障,细菌或毒素移位, 引发肠源性感染—炎性综合征、感染、多脏 器官衰竭 ➢ 长期肠外营养,没有食物进入消化道,引起 胃肠粘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 素移位
进行肠内营养: ------- 目的新认识
曾经:主要是“ 提供人体多少营养物质,多少能 量及大卡”
现在:更主要是“ 帮助胃肠道功能尽早的恢复” 从而“ 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 帮助危重病人尽快预后” “最终节省医疗费用”
(Apri.2004,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Enteral Tube Feeding in Adults)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宜的鼻饲管
鼻胃管
鼻十二指肠管
鼻空肠管
Kangaroo不带重头的鼻-胃管
热敏的聚氨酯材质:患者舒适度好、耐受 规格齐全:8,10,12,14Fr,不易堵管 长度:91cm(足够到达胃内) 相容性好:在体内保存时间长 Y型喂养接口:喂养和给药同时进行 有底孔,侧孔:不易堵管
适应症: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如,普外科(胃癌、胃大切、全切,胰腺炎、胰十二指肠) 胸外科(食道癌)
置入方法:术中放置
① 术前将鼻肠管+胃管,一起先置入胃内(可从同一鼻孔); ② 术中再将鼻肠管单独放置到空肠或十二指肠; ③等到排气后,就可将胃管拔出,只留置鼻饲管进行营养输注。 ④通常在术后的12~24hr后,即完全可以进行肠内营养的滴注。
•及时补充优于事后纠正
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Nutritional State Assessment
国家 英国 美国 荷兰 荷兰 丹麦
病人类型 普外科病人 普外科病人
癌症病人 普外科病人 腹部外科病人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24-40 44 40 50 28
Hill.1977,ENGLAND;Bristrian,1976,USA;Wesdorp,1986,NETHERLAND; Smit,1991,NETHERLAND;Jensen,1982,DENMARK.
避免消化道粘膜的损伤 聚氨酯材质:相容性好,损伤小 2个开放式接口:喂养、给药同时进行
Blue Connector Larger Weight
肠内营养鼻饲管的3种置入方式(<6周)
(经鼻至胃,十二指肠或空肠)
盲放:
--置鼻肠管经鼻直接进入小肠 (胃,十二指肠或空肠) --或置管到胃内借助胃动力药 (GI Motility Agent)自行蠕动到达 由内镜或放射科医生放置:
优势:① 利于胃的排空,减少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② “顿服”的喂养,利于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 ③ ”顿服”的喂养,更接近于生理模式,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建议每天的喂养总量分为4~6等分)
(连续式匀速滴注)--适合于进行肠腔喂养的患者使用
优势:① 利于肠腔营养的吸收;
② 利于肠道功能的启动
(建议喂养速度由慢到快,逐步提高)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受损 •并发症增加 • 伤口愈合延迟 •引起下述功能肌肉萎缩和肌无力:
呼吸、心脏、运动功能等
• 吸收不良:小肠结构改变 • 死亡率增加 • 住院期延长
医疗费用增高
营养支持在治疗措施中的地位
• 在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危重、创伤、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理应与其他治疗同等重要。可能时,宜及时 或提前给予
输 注完毕冲洗
管道给药,给药前后也务必冲洗管道(至少20-30毫升清水),当给
与 几种药物时,每种药物应当单独给药,不能混合,在两种药物使用 之间采用5-10冲洗。以免药物与营养液反应,而失去药效;又造成堵 塞管路而耽搁治疗。
临床肠内营养管路的使用原则
使用短时间 EF
(t<6周)
使用时间期限长 EF
观念的转变: ------- 肠道的功能
过去:“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现在:“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 最大的免疫器官” “ 器官的中心” “ 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肠粘膜屏障象长城坚不可摧
危重病人胃肠道特点
➢ 严重应激,肠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 ➢ 休克或肠道低灌注导致肠粘膜微循环血流量
--消化科医生用胃镜放置 --放射科医生在透视下放
肠内营养鼻饲管的3种置入方式(<6周)
(经鼻至胃,十二指肠或空肠)
手术中放置:与胃减压管同时进行置入 1、 十二指肠喂养: 胃管到胃内,十二指肠的管尖置过幽门 2、 空肠喂养: 胃管到胃内、空肠管的管尖放置时过幽门、并要到屈氏韧带的 水平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