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虾蟹类食品安全预警研究

合集下载

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产品食品安全现状、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水产品食品安全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水体污染是导致水产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可能对水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其次,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不达标、贮存运输环节存在疏漏等也是导致水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

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水产品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市场秩序。

其次,加强对水域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水体污染源的排放,保障水产品生长环境的良好。

此外,加强对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的监管,提高从源头上把控水产品质量。

水产品食品安全控制方法除了管理措施外,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确保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对水产品生产流程全程监控。

其次,加强对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开展定期抽检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在贮存运输环节加强温度控制、防止交叉污染等也是保障水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科学控制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提升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人们营造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

希望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

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

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饮食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水产品的特殊性,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警示信息,以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科学地选择和消费水产品。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水产品是人们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水体环境的污染、水产品存储和运输环节的不合理、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乱象等原因,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 水产品污染问题水体环境的污染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不可避免地增加。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威胁。

久食污染水产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水产品存储和运输环节的问题水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温度、湿度、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商品变质、腐败,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未经处理的水产品直接入市,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3. 水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水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不合规范、违法操作的现象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降低甚至安全风险。

比如使用有毒添加剂、不合格保鲜剂、非法使用抗生素等,这些都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警示信息,供消费者参考: 1. 选择品质可靠的水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水产品时,应尽量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购买有品牌保障的水产品,或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品牌。

此外,还可以参考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评价,了解其质量和口碑。

2. 注重水产品的外观和气味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要注重观察其外观是否完整、新鲜,以及有无疑似变质的气味。

如有异味、腐败现象或虫体存在等,应立即予以避免购买。

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来源与控制研究进展

水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来源与控制研究进展

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细腻鲜美的口感,同时也是人类膳食结构中优质蛋白的来源,因此,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有研究表明,到21世纪中叶,来自海洋的可食用食品总产量预计增加2100万~4400万t ,相比目前的海产品产量增长36%~74%,这增长的部分相当于21世纪中叶养活98亿人口所需肉类预估总增量的12%~25%[1]。

水产品中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高质量蛋白质、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等)、矿物质(钙、锌、硒、铁等)、生物活性肽、游离氨基酸等[2-3],且水分含量也很高,极易滋生微生物发生腐败,导致变质,对其品质和质量安全造成损害,威胁人类健康[4]。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提升,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因此在购买时也会更加关注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5-6]。

最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7]。

据2021年渔业年鉴统计,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约为6550万t ,比上一年增长1.06%,其中,人工养殖的产量约为5220万t ,同比增长2.86%,202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27500亿元[8],可以看出,人工养殖在水产品产业中占重要地位。

相比其他食品而言,水产品“从池塘、海洋到餐桌”,拥有更长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因此,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来源涉及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外源性因素(水源、渔业用药、农兽药使用等)和内源性因素(自身生物毒素、寄生虫、病原菌等)[9]。

本文综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提升水产品品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1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1.1水产品流通加工过程水产品从生产到餐桌涉及很多环节,例如渔业生产、加工储藏、冷链流通、销售、烹饪等,相比其他食品,其具有产业链与供应链更长更复杂的特点[10]。

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1.引言水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品之一,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营养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报道指出,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受到了污染、养殖环境恶劣和加工不当等问题的影响,这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鲜活类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2.背景水产品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它们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富含有益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然而,由于水体污染、非法添加物、违规养殖和加工等原因,鲜活类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备受关注。

有关统计显示,水产品中汞、铅、镉等重金属超标和抗生素残留已成为主要问题。

此外,一些水生生物捕捞量过度、养殖环境受到污染也是鲜活类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威胁。

3.污染物对鲜活类水产品的影响3.1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鲜活类水产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汞、铅、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水体中逐渐积累,在水产品中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汞和铅可以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而镉和铬可以引起肾脏和肝脏的损害。

3.2 农药和兽药残留为了控制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和害虫,农药和兽药的使用非常普遍。

然而,这些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在鲜活类水产品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水产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癌症等。

3.3 水体污染物水体中的污染物会通过生物累积和食物链的方式进入鲜活类水产品中。

例如,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等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

4.养殖环境对鲜活类水产品的影响4.1 水质污染鲜活类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中的水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水质问题包括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和养殖废水等。

4.2 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内容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内容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内容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内容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由于水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加工流程,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各种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产品污染研究水产品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采样和检测,对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程度和对人体的潜在风险。

同时,还需要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水产品营养价值研究水产品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水产品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抗氧化能力,评估其对人体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同时,还需要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水产品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人们合理选择水产品并进行食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方法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梳理相关指标,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以了解水产品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是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研究人员通过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改良水产品养殖和加工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输入。

同时,还需要研究贮藏和运输技术,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并保证其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此外,还需要研究加工保鲜技术,提高水产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水平。

(五)水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是水产品质量监管和管理的依据。

研究人员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梳理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还需要关注国际贸易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法规的发展动态,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提供依据。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到渔业生产、水产加工、存储运输、市场监管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和建议,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样本采集、检测分析等。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渔场、水产养殖场、水产市场等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询问和观察的方式了解渔业生产和水产加工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从不同渔业养殖厂和市场购买了水产品样品,进行了化验和实验室分析,以检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三、调查结果1. 渔业生产环节在渔业生产环节,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存在违法捕捞、非法用药、违规运输等问题。

一些渔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使用了禁止使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捕捞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也会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2. 水产加工环节在水产加工环节,我们发现一些加工企业存在生产工艺不规范、设备不洁净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水产品受到细菌、寄生虫等污染,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存储运输环节在存储运输环节,我们发现一些水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不符合要求,导致水产品容易腐败和变质,增加了水产品中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存在将过期水产品重新包装和流通的问题,进一步威胁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 市场监管环节我们调查了一些水产市场,发现一些水产品无明确来源证明和合格证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着一些不法商贩的存在。

这些商贩借机销售劣质水产品,不仅欺骗消费者,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一些共性问题:1. 缺乏标准化管理。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是在有效执行水产品药残、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疫病疫情监控的基础上,按照国内外市场需要,通过政府牵头,将检验检疫等检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机制,以实现对辖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一、监控控制机制通过地方政府牵头,将现有的渔业部门、检验检疫部门、水产企业等已有的检测资源有效整合,针对辖区管理建设特点,建立以中心实验室为主,渔业部门、检验检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企业实验室为辅的水产品检测中心(简称“检测中心”)。

组成检测中心的各单位为成员单位,统一制订水产品农兽渔药残留、添加剂监控计划,疫病疫情监控计划,微生物监控计划,统筹安排,统一执行,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检测资源的人为“条、块”分割,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各检测资源的优势,提高整体检测实力。

图8-1 水产品检测中心组织机构图8-2 检测信息处理和使用(一)水产品检测中心组织机构成立水产品检测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中心主任由渔业部门或检验检疫技术部门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成员单位(渔业、检验检疫、技术监督、企业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承担,综合协调和统筹检测中心的检测资源。

水产品检测中心下设三个分中心,分别为渔业化学投入品检测分中心(以下简称“渔化分中心”)、疫病疫情检测分中心(以下简称“疫病分中心”)和微生物检测分中心(以下简称“微生物分中心”)。

渔化分中心由渔业部门药残检测室、检验检疫理化检测室、企业药残检测室组成。

疫病分中心由检验检疫疫病检测室、疫情疫病检测室、企业疫病检测室组成。

微生物分中心由检验检疫微生物室、企业微生物检测室组成。

(二)水产品检测中心职责检测中心负责辖区的水产品农渔兽药残留、化学投入品等添加剂检测,疫病疫情检测,微生物检测;具体样品检测任务由相应分中心成员实验室承担;各分中心负责成员单位实验室技术指导、检测数据汇集等;各成员单位实验室原检测职能不变,各成员实验室定期将检测数据上报分中心,各分中心定期将检测数据汇总上报检测中心;分中心分别负责制订水产品的年度《农渔兽药残留、添加剂监控计划》、《疫病疫情监控计划》、《微生物监控计划》;中心实验室作为检测中心主要单位承担协助、指导各成员单位实验室认证、比对试验的能力;成员单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检验器具等由检测中心按照工作需要统一制订计划、统一提出;负责辖区“渔用物资准入”的评定工作;各成员单位实验室承担检测中心所分配的检测任务。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范文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范文

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范文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忧虑。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进行了一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探讨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了解主要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善措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对市场上常见的水产品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于不同种类的水产品,我们分别统计了其来源、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问题。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实验室测试来测量水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以评估其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调查结果3.1 来源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场上出售的水产品都来自于养殖业。

然而,存在一些养殖场违规使用饲料、化学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特别是在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了养殖环境的恶劣和水产品质量的下降。

3.2 生产过程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养殖场存在使用禁用药物、添加剂等违规行为。

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威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此外,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过度密集养殖,导致养殖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下降。

3.3 污染物问题我们通过实验室测试发现,部分水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尤其是海洋中的水产品,往往受到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的污染,污染物含量更为严重。

四、改善措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措施,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4.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养殖场和市场的日常检查和抽查。

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形成严厉的法律和经济制度惩罚机制,以震慑和纠正不良行为。

4.2 提高养殖环境管理水平鼓励养殖场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广良好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品虾蟹类食品安全预警研究刘秋狄1陈政强2胡春华3周文斌4肖化云5(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2.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3.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 4.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5.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为了水产品蟹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防止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们健康,对蟹类病害、蟹类脱壳期死亡展开积极地研究以及镉、铅、汞等重金属对淡水蟹类的毒害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蟹类食品食用安全性分析评价,探索出一道适合于养殖蟹类食品的安全预警保障模式,并对蟹类的健康养殖、食用安全性及蟹类早熟引起死亡等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水产品蟹类预警安全措施研究F o o d secu r it y ear ly wa r n in g o f aq uat ic crab sAb st ract: F o r t he s ust a inab le d e ve lo p me n t o f aq uat ic p ro d ucts b reed in g c rab s,to p re ve nt har mfu l s ub s ta nces in fo o d har mfu l to h u ma n hea lt h,d isease o f crab s,crab s d ied d ur in g s he llin g sta rted act ive resea rc h, a nd c ad miu m,lead,merc ur y a nd o t h er hea v y me ta ls o n fres h wate r cr ab s to x ic it y a nd mec ha n is m o f resear c h,t he crab s eat t he fo o d sa fe t y a na ly s is a nd e va lu at io n,to e xp lo re a s u itab le b reed in g crab s fo o d sec ur it y ear ly war n in g sec ur it y s ys te m,a nd t he hea lt h o f crab far min g,fo o d sec ur it y a nd ca use p re ma t ure d eat h o f crab q uest io ns to mak e ce rta in id ea s.K eywo rd: Aq uat ic C rab s p rec a ut io n S a fe t y mea s ures ana ly se s虾蟹类是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它们以其独特的营养品质和风味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蟹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做好蟹类的健康养殖工作,减少养殖过程中各种病害侵扰,提高养成率,保持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已刻不容缓地提到蟹类养殖的日程上来,引起养殖蟹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以及养殖技术,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和病害猖獗等原因,虾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开展虾蟹类的遗传改良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水产动物的多倍体育种和单性化养殖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政府资助建立实施“水产品蟹类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及污染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南昌大学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共同参与。

对蟹类的细菌性病害、病毒及重金属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就蟹类病害的研究进展作阐述,以期对蟹类诊治与防控提供参考,进行蟹类食品食用安全性分析评价,探索出一道适合于养殖蟹类食品的安全预警保障模式。

1、蟹类污染调查1.1副溶血性弧菌了解南宁市零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 P )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消费安全指导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006~2007年合计检测水产品328份,VP 阳性的119份,阳性率为36. 28%。

VP 阳性率,海产品为55.77%,淡水产品为 6. 20%( P< 0.01) ; 2006年为36. 23%, 2007年为36. 32%( P > 0. 05)。

2006年、2007年零售水产品蟹类中VP阳性率分别为36.23%和36. 32%( P > 0. 05) 。

海产品中蟹类V P 阳性率高于淡水产品蟹类( P <001) ,蟹类V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贝类中牡蛎阳性率最高,达83.02%,平均菌浓度为36075MP N/ g。

夏冬季节水产品VP 平均菌浓度高于春秋季节。

食源性腹泻病人标本VP阳性率2006年为 2.04%,2007年检测290份均为阴性。

水产品中VP 污染较高,特别是海产品中VP 污染始终保持在较高风险,VP 是南宁市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1.2对虾白斑症病毒(W S S V)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 S V) 病发生期间, 养殖虾池内的蟹类也往往出现异常甚至死亡.通过WS S V 对三疣梭子蟹的人工感染证实了其感染性.三疣梭子蟹在注射感染后第9天全部死亡,注射后第6天死亡率最高; 经口感染, 三疣梭子蟹在感染后第25天全部死亡,在15~20d死亡率最高; 在浸洗感染和对照组30 d内无蟹子死亡.在感染死亡蟹子和发病虾池内病蟹的鳃、上皮组织的细胞核内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其形态特征与在对虾上观察到的一样.用P C R 和单克隆抗体的FAT法在注射感染和投喂感染的蟹子都得到了WS S V感染阳性结果,浸浴感染的蟹子和健康蟹子都得到了WS S V 感染阴性结果.蟹类( 三疣梭子蟹) 对W S S V 的敏感性较对虾低,为此蟹类有可能是WS S V 的携带者或传播者.1.3细菌性病害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的提高,加上水环境的变质,蟹类细菌性疾病时常发生。

蟹的细菌性病害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弧菌是淡水和海洋中垂直分布数量最多的细菌之一,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时它们可以引起蟹等养殖生物致病。

对中华绒鳌蟹幼体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研究,陆宏达于1999年分离了3株致病菌,其中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1株为拟态弧菌。

余为一等从病蟹中分离到1株致病细菌,初步鉴定认为属于假单胞菌。

杨先乐于1999年报道了中华绒螯蟹弧菌病的病原体为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及溶藻酸弧菌、李文宽研究发现引起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

陈军昌等从不同养殖区采集的濒临死亡的蟹中分离到的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有12株细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的腐败假单胞菌。

该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敏感沈锦玉等对患“腹水症”并发“抖抖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血、肌肉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经细菌学鉴定6株病原菌其中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1株为拟态弧菌。

1.4抗生素、重金属、农药在餐饮单位、肉菜综合市场和超级市场采集鲜活虾蟹36宗,检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金霉素、氯霉素)、重金属(总砷、铅、镉)等项目,结果见表1。

结果抗生素检测结果参照2002年12月农业部公告第235号文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进行评价。

虾蟹类土霉素超标率达到7212% ,超标范围为0116~811mg/k g,平均含量1148mg/k g;四环素超标率为3313% ,超标范围为0111~417mg/k g,平均含量0189mg/k g; 218%虾蟹类检出违禁使用氯霉素。

重金属检测结果鱼类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虾蟹等甲壳类以及贝类参照国际食品法典(C AC)标准[ 4]进行评价。

铅、砷合格率为100% ,重金属不合格均为镉超标,虾蟹为不合格产品。

虾蟹镉含量范围为01002~2138 mg/k g,平均含量0162mg/k g。

2、蟹类早熟及导致脱壳期死亡原因的研究分析目前认为造成河妞性早熟的原因较多,河蟹体内营养过剩、有效积温高是造成河蟹性早熟的原因。

其原理是:池养蟹种由于水温高,代谢能力加强,摄食量增大,人工投喂饵料质量高,其营养物质除用于满足生长外,多余的营养便贮存于肝脏中,当肝脏养分贮存过高时,便向生殖腺转移,促使生殖腺加快发育而导致性早熟。

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表现在脱壳前海水蟹类会有大量死亡(脱壳不遂),也有很多海水蟹类在脱完壳以后死亡(脱壳后体质消耗太大软壳不硬化等)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的原因有:(1)水体受到污染,溶氧较低,影响脱壳,导致死亡;(2)海水蟹类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锌铁维生素等,体质弱);(3)脱壳期使用了刺激性药物,会有部分死亡;(4)p H 值过低或过高,不在适宜p H 值范围内(适宜p H 值为7.88.4);(5)海水蟹类体内蜕皮激素含量达不到正常脱壳时的要求;(6)海水蟹类生病时,脱壳活动会受阻碍;(7)受纤毛虫寄生的海水蟹类有时也会引起脱壳不遂;(8)脱壳期间,水温水位盐度等因子变动太大3、预警措施3.1副溶血性弧菌预警3.1.1材料水产品从南宁市城区比较固定的批发市场、菜市场、餐饮店购买蟹类食品。

选择南宁市3家三甲医院( 辖区直1家、市直2家)为临床监测哨点,负责腹泻病人大便标本的采集。

3.1.2方法水产品无菌采集,密封后保持冷藏状态, 2h内送实验室检验。

医院值班医生对腹泻病人进行诊断,判断为食源性疾病者采集新鲜粪便约0.5g或肛拭子,插入C B运送培养基试管中3~5 c m深度保存,8h 内送实验室检验。

水产品样品和腹泻标本VP 的定性检验方法依据GB/ T 4789 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VP 检验方法。

水产品样品的定量检验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VP 的MP N定量检验方法。

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组均值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均值的比较采用F检验。

3.1.3结果3.1.3.1水产品中VP 检测情况3.1.3.2不同年份不同水产品检测情况2006~2007年合计检测水产品328份, VP 阳性的119份,阳性率为36 .28%。

VP 阳性率,海产品为55.77% ( 111/199) ,淡水产品为 6.20%( 8/ 129) ,海产品高于淡水产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3.21,P <0.01) ; 2006年为36.23% ( 50/ 138) ,2007年为36 .32% ( 69/ 19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 00,P >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