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基础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时间的脑波,阵发出现和终止没有暴发突然。 周期性:指某种突出于背景的脑波或波群以相似的时间
间隔出现。 散发、偶发、一过性 同步性: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乃至两侧半球同时出现的
脑波为同步,反之为不同步。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目的:通过各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的方式诱发异常 波,特别是癫痫样波的出现,提高脑电图的 阳性率。 睁闭眼试验 过度换气 闪光刺激 睡眠诱发
导联及导联组合
导联:8导、16导、32导、64导、128导、256导 导联组合:是评价脑电图波形、极性和定位的基本
依据 单极导联 双极导联:纵联、横联、环联
单极导联
记录的各活性电极与参考电极间的电位差,理论 上,如参考电极为零电位,则单极导联记录反映 的是每一个活性电极的电位绝对值和其真正的波 形、波幅和位相,由于参考电极易被活化而出现 假的广泛性发放,因而有时会影响脑波的定位。
电极安放位置
参考电极:又称非活动电极。理论上,参考电极应为零电 位,既没有任何脑电或其他生物电,但在人体表面几乎没 有这样的部位,只能选择相对受各种生物电影响较小且较 少运动的部位做为参考电极的位置。
耳垂参考电极:国际10-20系统标准参考电极位置,左 右耳垂分别标记为A1和A2。
乳突参考电极:耳后乳突部位(M1、M2)。 平均参考电极
调节和调幅
调节指脑波的频率调节,反应脑电活动的规律性。 正常成人脑波频率相当稳定,同一次记录的一段 时间内,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1 Hz,两侧 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 Hz.
调幅指脑波的波幅变化规律,反应脑波活动的稳 定性。正常成人清醒期的枕区α节律呈现渐高-渐 低的梭形串。
波幅和位相
睁闭眼试验
原理:在视觉通路完整的情况下,闭眼时没有视觉刺激传 入,正常人在枕区视觉皮层表现为固有的α节律;睁眼时 视觉刺激的传入使枕叶皮层活动增强, α节律受到阻滞, 代之以去同步化的低波幅快波。
方法:清醒状态下闭眼,每隔10s左右令病人睁眼3-5秒左 右,反复2-3次。
正常反应:睁眼后经过<1s的潜伏期,出现α节律受到阻滞, 闭眼1-1.5s内枕区节律恢复。
双极导联
记录的是两个活性电极的电位差。不适合于记录准确 的波形或电位变动的绝对值,当脑电显示一种局灶性 异常时,双极导联可以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单极导 联显示某一部位异常波时,可以在双极导联上得到印 证,即表现在异常出现的部位可以看到异常波的位相 倒置。 单极导联是分析脑电图的基础,双极导联应结合单极 导联的的所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名称: 左前额Fp1、右前额Fp2、左额F3、右额F4、左中央C3、 右中央C4、左顶P3、右顶P4、左枕O1、右枕O2、左前颞 F7、右前颞F8、左中颞T3、右中颞T4、左后颞T5、右后 颞 T6、头顶正中Cz、左耳垂A1、右耳垂A2
电极安放位置
记录电极:又称活动电极,是用于采集脑电信号 的电极,应放置在距离脑电活动电场最近的部位。 安放位置:国际10-20系统
间出现的特殊脑波。 游走性:某一特征的脑波从一个部位逐渐移行至同侧半球
或对侧半球的另一部位。 对称性:大脑半球各对应区域脑电活动的波形、频率和波
幅大致相同为对称,反之为不对称。
脑波的出现方式
活动 :指任何一种连续出现的占优势的脑波。 节律:指频率和波形大致恒定的脑波连续出现。 暴发和阵发:概念相似,都为突出于背景活动并持续一
睁闭眼试验
异常反应: 1、潜伏期延迟:睁眼1s以后α节律才被阻滞。 2、后作用延长:闭眼1.5s后α节律才出现。 3、出现棘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特别是刚
闭眼时出现,睁眼时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多见 于枕叶癫痫或某些肌阵挛癫痫 4、抑制不完全或完全不抑制:见于视力障碍或枕叶 病变,此类要结合临床考虑,一侧性改变更有意义。 5、原有病理波的改变:如睁眼时原有病理波不抑制,说 明在该电极附近有病灶存在,若受抑制,说明病变位 于电极的远处。
波幅也称电压,用微伏(μv)为单位测定任意两个电极 之间的电位差。波幅的测量是从一个脑波的波谷至 波峰的垂直高度。 一般确定标准状态下1cm=100 μv
正常成人脑波波幅分级: 低波幅:<25 μv 中等波幅:25-75μv 高波幅:75-150μv 极高波幅:>150μv
位相: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以基线为标准波峰向 上为负相波,波峰向下为正相波。位相差为180 度时则出现位相倒置,在双极导联上具有定位意 义。
周期和频率
周期:指一个波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单位为ms。 频率:为一秒钟内相同周期的脑波重复出现的次
数,单位为Hz或周波∕秒(c ∕ s)。 换算公式为:
频率(Hz)=1000 (ms) ∕周期(ms)
脑波频率的分类
α波:8-13 Hz, α1: 8-10 Hz, α2:11-13Hz β波:14-30 Hz, β1:14-20 Hz, β2:21-30Hz θ波:4-7.5 Hz δ波:0.3-3.5 Hz 慢波:8 Hz以下的波,包括θ波和δ波。 快波:13 Hz以上的波。
波形
尖波:波峰尖而波底宽,周期为70-200ms,上升支陡峭, 下降支缓慢。
棘波:上升支和下降支均比较陡峭,周期为20-70ms,波 峰比尖波更尖锐。
三相波:第一相为较小的负相波,第二相为正相波,第三 相为高于第一相的负相波。常见于代谢性脑病, 特别是肝性脑病。
复合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组成,如棘慢复合波,尖 慢复合波或多棘慢复合波等。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简介
概念
脑电图是将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通过脑电描记器放大并加以记录和描记所 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 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
头皮电极 特殊电极
电极
针电极
头皮电极
管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
盘状电极
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 皮层电极 深部电极
特殊电极
电极名称
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 右半球为偶数。
脑波的分布方式
广泛性:脑电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左右半球 相应区域频率及波幅基本对称,
弥漫性:和广泛性相似,但波形、波幅和(或)频率有 不固定、非持续性的不对称及不同步现象。
一侧性:仅用于描述一侧半球的特殊脑电活动。 局灶性: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活动。 多灶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邻的部位且不在同一时
间隔出现。 散发、偶发、一过性 同步性: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乃至两侧半球同时出现的
脑波为同步,反之为不同步。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目的:通过各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的方式诱发异常 波,特别是癫痫样波的出现,提高脑电图的 阳性率。 睁闭眼试验 过度换气 闪光刺激 睡眠诱发
导联及导联组合
导联:8导、16导、32导、64导、128导、256导 导联组合:是评价脑电图波形、极性和定位的基本
依据 单极导联 双极导联:纵联、横联、环联
单极导联
记录的各活性电极与参考电极间的电位差,理论 上,如参考电极为零电位,则单极导联记录反映 的是每一个活性电极的电位绝对值和其真正的波 形、波幅和位相,由于参考电极易被活化而出现 假的广泛性发放,因而有时会影响脑波的定位。
电极安放位置
参考电极:又称非活动电极。理论上,参考电极应为零电 位,既没有任何脑电或其他生物电,但在人体表面几乎没 有这样的部位,只能选择相对受各种生物电影响较小且较 少运动的部位做为参考电极的位置。
耳垂参考电极:国际10-20系统标准参考电极位置,左 右耳垂分别标记为A1和A2。
乳突参考电极:耳后乳突部位(M1、M2)。 平均参考电极
调节和调幅
调节指脑波的频率调节,反应脑电活动的规律性。 正常成人脑波频率相当稳定,同一次记录的一段 时间内,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1 Hz,两侧 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 Hz.
调幅指脑波的波幅变化规律,反应脑波活动的稳 定性。正常成人清醒期的枕区α节律呈现渐高-渐 低的梭形串。
波幅和位相
睁闭眼试验
原理:在视觉通路完整的情况下,闭眼时没有视觉刺激传 入,正常人在枕区视觉皮层表现为固有的α节律;睁眼时 视觉刺激的传入使枕叶皮层活动增强, α节律受到阻滞, 代之以去同步化的低波幅快波。
方法:清醒状态下闭眼,每隔10s左右令病人睁眼3-5秒左 右,反复2-3次。
正常反应:睁眼后经过<1s的潜伏期,出现α节律受到阻滞, 闭眼1-1.5s内枕区节律恢复。
双极导联
记录的是两个活性电极的电位差。不适合于记录准确 的波形或电位变动的绝对值,当脑电显示一种局灶性 异常时,双极导联可以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单极导 联显示某一部位异常波时,可以在双极导联上得到印 证,即表现在异常出现的部位可以看到异常波的位相 倒置。 单极导联是分析脑电图的基础,双极导联应结合单极 导联的的所见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名称: 左前额Fp1、右前额Fp2、左额F3、右额F4、左中央C3、 右中央C4、左顶P3、右顶P4、左枕O1、右枕O2、左前颞 F7、右前颞F8、左中颞T3、右中颞T4、左后颞T5、右后 颞 T6、头顶正中Cz、左耳垂A1、右耳垂A2
电极安放位置
记录电极:又称活动电极,是用于采集脑电信号 的电极,应放置在距离脑电活动电场最近的部位。 安放位置:国际10-20系统
间出现的特殊脑波。 游走性:某一特征的脑波从一个部位逐渐移行至同侧半球
或对侧半球的另一部位。 对称性:大脑半球各对应区域脑电活动的波形、频率和波
幅大致相同为对称,反之为不对称。
脑波的出现方式
活动 :指任何一种连续出现的占优势的脑波。 节律:指频率和波形大致恒定的脑波连续出现。 暴发和阵发:概念相似,都为突出于背景活动并持续一
睁闭眼试验
异常反应: 1、潜伏期延迟:睁眼1s以后α节律才被阻滞。 2、后作用延长:闭眼1.5s后α节律才出现。 3、出现棘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特别是刚
闭眼时出现,睁眼时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多见 于枕叶癫痫或某些肌阵挛癫痫 4、抑制不完全或完全不抑制:见于视力障碍或枕叶 病变,此类要结合临床考虑,一侧性改变更有意义。 5、原有病理波的改变:如睁眼时原有病理波不抑制,说 明在该电极附近有病灶存在,若受抑制,说明病变位 于电极的远处。
波幅也称电压,用微伏(μv)为单位测定任意两个电极 之间的电位差。波幅的测量是从一个脑波的波谷至 波峰的垂直高度。 一般确定标准状态下1cm=100 μv
正常成人脑波波幅分级: 低波幅:<25 μv 中等波幅:25-75μv 高波幅:75-150μv 极高波幅:>150μv
位相: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以基线为标准波峰向 上为负相波,波峰向下为正相波。位相差为180 度时则出现位相倒置,在双极导联上具有定位意 义。
周期和频率
周期:指一个波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单位为ms。 频率:为一秒钟内相同周期的脑波重复出现的次
数,单位为Hz或周波∕秒(c ∕ s)。 换算公式为:
频率(Hz)=1000 (ms) ∕周期(ms)
脑波频率的分类
α波:8-13 Hz, α1: 8-10 Hz, α2:11-13Hz β波:14-30 Hz, β1:14-20 Hz, β2:21-30Hz θ波:4-7.5 Hz δ波:0.3-3.5 Hz 慢波:8 Hz以下的波,包括θ波和δ波。 快波:13 Hz以上的波。
波形
尖波:波峰尖而波底宽,周期为70-200ms,上升支陡峭, 下降支缓慢。
棘波:上升支和下降支均比较陡峭,周期为20-70ms,波 峰比尖波更尖锐。
三相波:第一相为较小的负相波,第二相为正相波,第三 相为高于第一相的负相波。常见于代谢性脑病, 特别是肝性脑病。
复合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组成,如棘慢复合波,尖 慢复合波或多棘慢复合波等。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简介
概念
脑电图是将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通过脑电描记器放大并加以记录和描记所 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 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
头皮电极 特殊电极
电极
针电极
头皮电极
管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
盘状电极
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 皮层电极 深部电极
特殊电极
电极名称
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 右半球为偶数。
脑波的分布方式
广泛性:脑电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左右半球 相应区域频率及波幅基本对称,
弥漫性:和广泛性相似,但波形、波幅和(或)频率有 不固定、非持续性的不对称及不同步现象。
一侧性:仅用于描述一侧半球的特殊脑电活动。 局灶性: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活动。 多灶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邻的部位且不在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