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纹饰的发展与审美变迁
对瓦当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的分析与探讨

对瓦当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的分析与探讨摘要:“秦砖汉瓦”一词很好的表现出了我国瓦当在建筑史上与美学史上的地位,对于我国的传统建筑而言,瓦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构件,它除了对建筑主体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之外,同时也具有非常高的装饰功能与美学价值,到今天为止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瓦当的纹饰美学表现上,除了“甲天下”的汉瓦当,其他各个朝代的瓦当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纹饰美学表现形式。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各个朝代瓦当的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与品位瓦当的纹饰之美。
关键词:瓦当;纹饰;审美变迁1 周代瓦当的纹饰分析从目前实际的考古结果来看,我国最早出现瓦当的朝代是西周。
在陕西扶风召陈村被考古发现的瓦当,就源于西周晚期,这批被考古发现的瓦当纹饰全部都是重环纹,瓦当样式为半圆。
在春秋战国,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瓦当的纹饰使用也不尽相同,例如燕国的瓦当多使用饕餮纹,齐国的瓦当多使用树形纹,而秦国在瓦当的纹饰使用上,则主要以云纹、山纹以及树纹居多。
从整个商代的瓦当纹饰使用情况来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饕餮纹,还是变化多样的几何组合纹饰,这都与当时的青铜器纹饰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例如本段开头所说的在陕西扶风召陈村被考古发现的瓦当所使用的重环纹,这就是当时青铜器所广泛使用的一种纹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最发达的一个历史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在整个社会与政治的体系地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在瓦当的纹饰使用上,也就直接采用了青铜器纹饰,这能够说明在某个历史阶段占据一定社会地位的器物,会对一个时代的审美起到引导与影响作用。
在铁器出现之后的战国历史阶段中,瓦当的纹饰就相对较为多样,动植物、几何图形,均在瓦当纹饰中有所应用,这体现出了我国先民在当时所具备的象形表达能力水平。
2 秦汉瓦当的纹饰分析秦汉是我国瓦当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秦汉瓦当具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时期,建筑的瓦当形制和装饰艺术逐步成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本文结合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将对汉代瓦当进行解说,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最后在文章结尾进行总结。
一、汉代瓦当的形制汉代瓦当是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筑墙、堵洞、结构加固等。
汉代瓦当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方砖方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汉代瓦当,主要用于筑墙。
方砖的特点是矩形、平面直角、边缘光滑,一般为18厘米长、8厘米宽、3厘米厚,大小一致,方便施工。
方砖还可以用于堵洞、天井等地方。
2.特殊形状瓦当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为了适应建筑结构的需要,汉代建筑师们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瓦当。
比如“翻角砖”、“直角砖”、“平砖”等等,这些瓦当形状各异,可以满足建筑的不同要求。
3.缝砖缝砖一般是长宽不一的瓦当,主要用于填补墙体内部空隙以加固结构。
缝砖的大小和形状需按照具体情况设计,方便施工的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二、汉代瓦当的装饰艺术除了作为建筑材料外,汉代瓦当还有装饰功能。
在汉代建筑中,瓦当的装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案装饰汉代瓦当的图案装饰主要采用镂空和浮雕的方式。
常见的图案有龙纹、凤纹、瑞兽纹、云纹等,这些图案不仅精美华丽,而且寓意深刻,表现出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2.色彩装饰汉代瓦当的色彩装饰主要采用彩绘的方式。
彩绘主要在瓦当表面进行,常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
彩绘图案多半采用纹饰、花卉、人物等,鲜明而不失优美。
3.器形装饰汉代瓦当的器形装饰主要表现在其特殊形状上。
建筑师们根据建筑的需要,设计出各种形状的瓦当,以达到装饰效果。
这些瓦当形状多样,有些甚至有抽象的艺术风格。
三、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瓦坯制作首先,需要将黏土制成瓦坯,一般使用的是高岭土、黄土等材料,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和石灰进行混合。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72撰文/马茉莉,史 鹏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
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
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
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
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
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
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
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图1 青龙纹瓦当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冒号):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冒号):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1个筒瓦头部有1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1无2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陕西西安1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1。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1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1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10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内蒙古地区辽金元瓦当纹饰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辽金元瓦当纹饰概述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特点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分类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艺术价值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保护与传承
01
辽金元瓦当纹饰概述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阶段,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
色彩寓意
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寓 意,如红色代表吉祥、繁 荣,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等 。
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文化
辽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 原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瓦当纹 饰中体现了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
特色。
宗教影响
受佛教、道教等宗教影响,瓦当纹 饰中常出现宗教符号和形象,如佛 像、莲花等。
寓意象征
瓦当纹饰的图案和色彩都具有深刻 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信仰、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此外,辽金元时期的瓦当纹饰在工艺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浮雕和镂空 工艺,使瓦当纹饰更加立体和生动。这些瓦当纹饰不仅是建筑上的装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 和经济发展的见证。
02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特点
图案设计
01
02
03
动物纹饰
以龙、凤、虎、鹿等动物 形象为主要设计元素,形 象生动,线条流畅。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 融合发展:辽金元瓦当纹饰作为文化遗产,应当与现代社会相 融合,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例如,将瓦当纹饰应用于 现代艺术、设计等领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加 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传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分类
秦汉瓦当纹饰的形式美及其美学意义

因此 , 我们 通 常 意义 上 的瓦 当艺 术指 的就是 秦 汉 瓦
当艺 术 , 秦汉 瓦 当艺 术 价 值 最 高 , 是 古 代 瓦 当 艺术
扮 演 了装 扮 帝 国雄威 的角 色 。 尽 管这 个 角色 在 当时
《 瓦 当 留 真》 , 王 培 良的 《 秦 汉 瓦 当 图论 》 , 吴磬 军 的 《 燕 下 都瓦 当文化 考 论 》 , 张童 心 、 黄 永久 编 著 的《 禹
王 城 瓦 当— — 东周 秦 汉 时期 晋 西南 瓦 当研 究 》 等 , 另有 1 0部 瓦 当图集 。据统 计 , 有 关 瓦 当研究 的单 篇 论文达 1 4 0余 篇 。其 中有 1 1篇 以秦 汉 瓦 当作 为 主
学术 著 作 。 研 究 者 普 遍 从 瓦 当考 古 、 瓦 当发 展 演 变
史 、瓦 当 的艺 术特 色 等几 个 层 面展 开 梳理 与 考 察 , 缺乏 从美 学 视 角对 其 进行 观 照 。 并 将其 视 为 艺术 样 式从 哲理 上探讨 它 与其 他艺 术样 式 的不 同 。秦汉 瓦
周 中晚期 出现 了刻 画重 纹 的半 瓦 当 ,春 秋 战 国时 期。 瓦 当经 历 了一 个 繁荣 的 阶段 , 出现 了秦 圆瓦 当 、
据学 、 金 石学 , 如北 宋 王辟 之 《 渑 水 燕谈 录 》 、 南宋 吕 大临 《 续 考古 图》 、 元李好文《 长 安志 图》 、 清程敦《 秦
要 研究 对 象 。综 合有 关秦 汉 瓦 当研 究 的学术 论 文和
不 受 人 重视 。因 为历 史 典 籍 中几 乎 找 不 到相 关 记 载, 但却 在千 百年 后 熠熠生 辉 。东 汉 以后 , 瓦 当制作 1 3渐衰 微 。瓦 当作 为一 种艺 术 的魅 力 逐 渐 消失 了 。
浅论瓦当纹饰的发展与审美变迁

·················································
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并参照国家推荐使用的示范文本 签订,这是《建筑法》、《合同法》对建设工程合同形式 上的要求,是国家对基本建设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也 是由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于没有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的效 力,应根据《合同法》第 36 条的规定予以确定,即当事 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 该合同成立。
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论文在对古代图像瓦当的资料进行整理、概括的基础,发掘图像
瓦当在取材、表现、构图方面的精妙之处,得出各时代人们审美的变化。
[关键词]汉代;图像;瓦当;美学
[中图分类Hale Waihona Puke ] 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2)12- 0171- 02
瓦当俗称瓦头、勾头,是中国古代建筑用的一种陶 制品— ——瓦的一种。瓦当是处于房檐头筒瓦的前端。东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训“当”为“底”。以今瓦当的位 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最下端,椽头之上,用于遮蔽椽 头以防风雨侵蚀。与其他瓦种不同的是,瓦当用于遮蔽 的盖子,俗称烧饼盖,被匠人们加上了美丽的装饰,使之 成为一种艺术品。根据瓦当正面的纹饰不同,一般将瓦 当分为图案瓦当、图像瓦当和文字瓦当,这三种瓦当在 发展的过程中均有大量实物出现,但在各代的发展并不 均衡,其中图案瓦当与图像瓦当均为纹饰瓦当,论文以 瓦当纹饰为例进行论叙。
重大项目的建设工程合同,更应当受国家计划和管理的 约束。为了规范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保证国家投资计 划得以实现,保障质量,避免资源浪费,保证投资效益, 减少投资风险,《合同法》 中对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 订立提出更严格的依据,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 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 究报告等文件订立。因此,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未取 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未依法办理报建手续等这些违反法定程序而签 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均无效。
《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研究》范文

《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历史区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
从北魏至辽金元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瓦当纹饰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瓦当纹饰的造型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
二、北魏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北魏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瓦当纹饰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为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的纹饰多以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为主,如龙、凤、鹿、莲花、卷云等。
这些纹饰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富有动感,体现了北方民族的豪放与粗犷。
同时,这些纹饰也蕴含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三、辽金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辽金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瓦当纹饰在继承北魏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更多的人物、动物、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
同时,纹饰的构图也更加复杂,注重对称与均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辽金时期的瓦当纹饰还融入了汉族文化的元素,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四、元代瓦当纹饰造型艺术元代,内蒙古地区的瓦当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纹饰风格更加多样,既有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格,也有细腻精美的汉族风格。
同时,元代的瓦当纹饰在构图和色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构图上,元代的瓦当纹饰更加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色彩上,元代的瓦当纹饰运用了更多的色彩,使得整个纹饰更加生动鲜明。
此外,元代的瓦当纹饰还融入了更多的宗教元素,如佛教、道教等,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五、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的瓦当纹饰造型艺术具有以下艺术特征:一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二是构图复杂,注重对称与均衡;三是色彩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特征体现了北方民族的豪放与粗犷,同时也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汉代吉祥动物纹瓦当的装饰艺术与美学思想

。
悠 悠几 千 年 , 当 的纹 样 承 载 了丰 富 的社 会 思 瓦
想与历史 内涵 , 是今人研究古代政 治、 经济、 文化的 重要信息载体。
一
、
瓦当纹饰 的发展 变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据 考 古 资料 , 目前 发 现 的最 早 的瓦 当属 西 周 时 期 , 素 面 瓦当 、 有 重 环 纹 图案 的 瓦 当两 种 形 式 , 有 饰
样 居 多。本文 选取 典型的汉代 吉祥动物 纹 瓦当, 对其 纹样题 材、 现 形式 、 表 象征 意向等进 行分析 , 归纳其 装饰 艺术
特征, 并对其所反映 的汉代 美学思想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汉代 瓦 当;吉祥动物纹 ;装饰 艺术;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J9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2 (0 2 0 0 2 0 6 2— 1 x 2 1 ) 4— 12— 6
二、 汉代吉祥动物 纹瓦 当的形 象特征
何谓吉祥动物纹饰?这关乎于中国人从古至今
作者简介 : 张小古 (94一 )女 , 18 , 四川绵 阳人 , 士, 硕 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助理馆员 。研究方 向: 中国古 代建筑 和文化遗产保 护。
・
12・ 2
的吉祥观 。长期 以来 , 国人民始终追求吉祥美 满 我 的生活方式。吉祥 , 指美好、 幸运的吉兆 、 行为、 祈愿 意识和形体表达。《 周易 ・ 系辞》 吉事之翔” 有“ 之 句, 古时以祭祀为“ 吉事” 祭祀之礼为“ , 吉礼” 称善 , 者贤人为“ 吉人 ” 帝王 b , 居之地为“ 吉土” 好 日子 , 为“ 日” 吉 等。某些动物、 植物 以及 图案被人们约定 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 , 于是这些纹样 便 包 含 了相 对应 的吉 祥 观 念 :纳福 迎 祥 ” “ 邪 避 “ 、驱 恶” “ 、多子长寿” “ 、升官发财 ” 喜庆如意” 及“ 等等。 中国传统吉祥之物繁多 , 其中龙、 神马、 麒麟、 凤、 龟、 九尾狐 、 白鹿、 鹤等都是古人最崇信的吉祥动物。 汉 代 的动 物纹 瓦 当广 泛 盛 行 , 艺 术表 现 形 式 其 达到 了前所 未 有 的高度 。这 时期 的动 物瓦 当大 多形 象朴实 , 题材有现实与神话两种 , 其中多选用吉祥意 义的动物纹饰 , “ 有 四神 ” 马 、 、 龟、 、 蜻 、 鹿 鹤、 鱼 蝉、 蜓、 青蛙等等。艺术手法在继承前朝的凸起线条 的 同时 , 逐渐 采用 块 面浮雕 的形式 , 妙地运 用点 、 、 巧 线 面的综合技巧 , 巨口瞪 目的虎、 将 羽翼 丰满 的凤、 剽 悍矫健 的马、 腾越飞舞的龙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 形神 兼备 , 形成一种雄浑、 凝重 的时代风格, 使之成为写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瓦当艺术珍品。 汉代瓦当中最具代表 的是“ 四方神” 瓦当。“ 四 神” 即象征东西南北 的青龙、 白虎、 朱雀 、 玄武, 为适
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研究

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研究云纹瓦当是以云纹为主题的装饰瓦当,其纹样呈现云朵的形态,典雅而浪漫。
在古代建筑中,云纹瓦当主要作为屋顶的装饰和保护层使用,其造型独特、精美绝伦。
通过对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变化与演化的规律,进一步了解汉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首先,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与建筑的功能和角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云纹瓦当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既具有美观的功能,又具有防水和增强建筑结构牢固性的功能。
因此,在纹样的设计上,汉代云纹瓦当通常采用了曲线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造型,与建筑整体形态相互融合。
其次,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受到了时代和地域的影响。
汉代建筑装饰艺术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云纹瓦当的纹样也有所不同。
例如,东汉时期的云纹瓦当纹样多为简洁明快的线条构成,而西汉时期的云纹瓦当纹样则更加细腻丰富。
另外,在不同地区的云纹瓦当纹样也有所差异,如北方的云纹瓦当纹样更为粗犷大气,南方的云纹瓦当纹样更为柔和细致。
再次,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祥瑞吉祥的象征意味,因此,云纹瓦当的纹样往往被赋予了吉祥、福寿等寓意。
同时,在纹样的构成中,云纹瓦当还常常与其他图案组合使用,如龙、凤、麒麟等,进一步增强了其象征意义。
最后,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在后世的建筑装饰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虽然汉代云纹瓦当主要出现在古代建筑中,但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设计在后世的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发展。
现今,仍能在一些传统建筑和文化场所中看到云纹瓦当的影子,展现了汉代云纹瓦当纹样的持久魅力。
总之,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研究是了解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汉代云纹瓦当的纹样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与发展,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是指汉代建筑中瓦当上所雕刻的纹样。
汉代瓦当纹样是汉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汉代瓦当纹样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多种元素。
这些纹样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展现了汉代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2. 神秘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图案,如神兽、神仙等。
这些神秘的纹样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3. 寓意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比如,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吉祥,麒麟纹象征着幸福和好运。
这些寓意丰富的纹样使汉代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4. 精细性:汉代瓦当纹样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纹样的线条流畅、清晰,形象栩栩如生。
这些精细的纹样展示了汉代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5. 融合性:汉代瓦当纹样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合性使得汉代瓦当纹样更具有多
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更是汉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研究和欣赏汉代瓦当纹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特点。
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892020/01 No.215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内容提要:瓦当最早是作为人们改造建筑的一个实用性工具出现的,继而在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完成了审美价值的表现。
人们通过瓦当纹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也用不同的瓦当纹饰来记录时代更迭。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已然成了文化与艺术的一种载体,不同的群体通过不同的纹饰展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关键词:瓦当;纹饰;艺术特征文_付晓鹏 尚愉霖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一、瓦当及其纹饰瓦当,俗称“瓦头”或“瓦盖头”,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位于屋檐最前端,也叫“滴水檐”。
我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建筑若长期积水并无法排出,则会造成木头腐烂生虫。
在古建筑中,瓦被分为两种:一种为板瓦,板瓦体积大而弧度小,铺盖屋顶,顺序而下,雨水则顺着板瓦所形成的坡度顺势而下;另一种是筒瓦,筒瓦弧度较大而体积小,直径较窄。
筒瓦是需要扣在两块板瓦之间的,按次序排列,这样会形成瓦沟,雨水就会顺着瓦沟有序地流下来。
板瓦和筒瓦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屋顶的损坏,但雨水的长期浸泡会使板瓦、筒瓦与屋顶的黏合度降低,从而发生瓦片脱落的情况。
春秋时期瓦当的发明与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瓦当往往位于板瓦或筒瓦的顶端。
一方面,瓦当覆盖在建筑屋顶的众多瓦片之上,这样能够对屋顶的瓦片起到加固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向外悬垂滴水的檐头瓦,瓦当又对屋顶的木质檐头起到了保护作用。
瓦当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居住环境由原先简陋易损、狭窄昏暗向经久耐用、宽敞明亮的方向逐步过渡。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瓦当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房屋带来的损害,提高了古建筑的安全系数,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
瓦当的这种非艺术功能的实用性是古代建筑中使用瓦当的首要动机。
但实用性并非瓦当的唯一功能,苏联美学家莫·卡冈认为:“艺术存在的最早形式正是从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形式,它具有双重质的规定性和双重功能性。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作者:王珊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3期【提要】瓦当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构件,不仅有保护建筑和美化外观的实用作用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瓦当以其生动美妙的图案或文字饰样,于方寸间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先民的审美情趣。
本文试从瓦当的演变展示多彩的纹饰变迁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图案饰样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瓦当,又俗称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
作为古建筑的构件,瓦当挡住上瓦不致下滑,遮盖两行瓦的间隙,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双重作用。
在小小的瓦当面上,古代匠人们用自己的巧思与技艺创造了形制各异的图案,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髓,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一、瓦当的起源与发展(一)早期瓦当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片层压累叠,从屋脊逐层排列至檐端,而位于檐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古人以“当”为“底”,所以得名。
瓦当形制多为圆形或半圆,不仅可用于筒瓦前端,还可用于板瓦铺设的小式瓦作建筑物上。
我国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
瓦当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形制,成为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这时的瓦当还处在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尚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美化它,装饰花纹为粗绳纹、细绳纹、重环纹。
但这些简单的线条已包涵着某种思想,质朴纯真,别具韵味。
西周后期,由于瓦在建筑物上的广泛使用,对瓦当的需求加大,瓦当上开始出现精美的图案。
战国时期各地所出瓦当纹饰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以动物纹瓦当;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当以饕餮纹和山云纹为多,还有少量的对鸟纹;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但已简化,仅突出双目,后期逐渐转为卷云纹;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
古建筑中瓦当的分类及发展变化

古建筑中瓦当的分类及发展变化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
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瓦当,这些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件,作用可不小,它们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便于屋顶漏水。
瓦当材质分类瓦当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
1:灰陶瓦当瓦当产生之初都是灰陶材质,它的应用最早也最普遍。
包括板瓦、筒瓦、半圆瓦当和脊瓦等。
从西周到明清建筑中都作为主要的建筑装饰构件。
陶土瓦当的制作用泥土为原料,泥条盘筑法烧制,先制作成筒形的陶坯,然后从中间剖开筒,入窑烧制,对剖为筒瓦,四剖或六剖为板瓦。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土质有所差别,导致烧制的陶土瓦颜色不同。
各种不同颜色的瓦当,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了自然美丽的景象。
2:琉璃瓦当琉璃瓦在战国时期就有所使用,瓦上带釉可见汉代明器,西汉时期即有很好的黄或绿色带釉的陶屋、陶器等等,色泽富丽鲜艳。
在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建筑上已经大量应用琉璃瓦,以后越来越多,以黄绿为主色,至元、明、清琉璃颜色逐渐丰富。
琉璃瓦坚固耐用,其防水性能强,主要用于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中。
琉璃瓦色泽明快,颜色丰富,一般分为黄、绿、蓝、黑四种,并以黄色为主高贵,只用在等级较高的建筑如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即便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
3:金属瓦当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
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
金瓦即在铜片上包赤金的瓦片,做成鱼鳞状,钉在屋顶的木望板上。
屋脊也做成龙头龙身形状。
金瓦顶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金瓦,实为铜瓦,多见于皇家园林;第二种为铜胎镏金瓦,多见于皇家园林或者喇嘛教建筑中。
浅谈瓦当动物纹饰的演变与比较研究

浅谈瓦当动物纹饰的演变与比较研究摘要:瓦当以其生动美妙的图案或文字饰样,于方寸间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先民的审美情趣。
本文从四个动物纹饰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瓦当;秦汉;动物纹饰;引言:瓦当作为瓦的头端,起到防水、排水、保护木椽等的作用,瓦当主要分为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形制。
在使用价值上,瓦当既可以排水,起着保护屋顶木结构的作用,又增加了屋顶的美观,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的整体统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装饰部件,也是屋顶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
用于装饰瓦当的纹饰有很多种,比如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纹、动物纹。
本文主要是对于瓦当的动物纹饰进行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动物纹装饰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建筑、屋顶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
从商周建筑普遍用瓦开始,动物纹瓦当就一直是屋顶建筑中使用的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一)兽面纹瓦当兽面纹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装饰纹饰,主要为了突出动物的面部特征,一般呈对称形式。
结合了自然界里几乎全部的猛兽的脸部特征,同时再加上古代人对于动物的想象制作而成。
一般兽面的脸部巨大,且恐怖狰狞,装饰性极强。
比较传统的兽面纹一般呈单体样式出现,也被称之为饕餮纹,而复合兽面纹则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人面、兽面组合而成的兽面纹。
兽面纹一开始是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而历史悠久的瓦当最早也是源于西周时期的,一直到春秋晚期瓦当的形制才相对形成的较为完善。
目前可知中国的兽面纹瓦当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燕国,当时的瓦当大多都是以不同的造型的半瓦当形制出现。
先秦时期的兽面纹瓦当,一般来说边缘比较细而且大多形制不太规整,大多采用浮雕工艺,形成了一种雄厚的风格特点,一般采用泥质,元代开始出现琉璃瓦,直至明清时期的皇家建筑完全采用琉璃瓦当。
先秦瓦当呈青灰色,质地非常坚硬。
因为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烧造的瓦当的形制和种类也各有不同。
先秦瓦当除了兽面纹为主要的装饰图形之外,也有大量是双兽和鹿来作为瓦当的装饰图形,大多数瓦当的图案都是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有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六朝时期(220年至589年)的建筑中,因此被称为六朝瓦当。
这些瓦当在古代建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更是古代建筑文化的载体,充分展现了六朝时期的艺术风采和审美情趣。
人面纹饰是六朝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面纹饰的浅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六朝瓦当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人面纹饰的形成和发展人面纹饰是六朝瓦当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密不可分。
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而人面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印度宗教文化,受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
在佛教艺术中,人面纹饰被广泛运用于寺庙的装饰和雕塑中,代表着佛教教义中的神秘和神圣。
人面纹饰在六朝瓦当上的应用可以被理解为对佛教艺术的借鉴和继承。
二、人面纹饰的艺术特点人面纹饰在六朝瓦当上的应用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突显了瓦当的装饰效果,更加彰显了当时艺术家的创造才华和审美情怀。
人面纹饰的形象生动逼真。
在六朝的人面纹饰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非常细腻和准确,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头饰装饰都非常栩栩如生。
人面纹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柔和的线条和精致的工艺,在浅浮雕的瓦当上,这些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这种生动逼真的表现手法使人面纹饰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使得观者在欣赏的时候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人面纹饰的表现形式多样。
在六朝的瓦当上,人面纹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人面,也可以是几个人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图案。
在这些表现形式中,不仅有男性面孔,还有女性面孔,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等。
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使得人面纹饰既有了个性化的特点,又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面纹饰的神秘意蕴和宗教意义。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人面纹饰所承载的神秘意蕴和宗教意义成为了其特有的魅力。
故宫中的瓦当艺术古代建筑中的细腻之美

故宫中的瓦当艺术古代建筑中的细腻之美故宫中的瓦当艺术:古代建筑中的细腻之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这座宏大又精致的建筑中,瓦当艺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将带您领略故宫中瓦当艺术展现出的细腻之美。
一、瓦当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瓦当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
瓦当是用泥土、陶土等材料制成的小块状构件,用于防水、装饰甚至结构支撑。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建筑中,特别是故宫这样的宫殿建筑中,瓦当被广泛应用。
二、瓦当艺术的设计特点故宫中的瓦当艺术展现出的细腻之美主要表现在其设计特点上。
首先,瓦当的造型多样,既有动物形象,如龙、凤、狮子等,也有植物形象,如花朵、叶子等。
这些形象丰富多彩,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瓦当的表面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常常使用镂空、刻花等技法,增加了瓦当的立体感和艺术性。
最后,瓦当的色彩搭配也非常讲究,通常采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使整个建筑更加生动活泼。
三、瓦当艺术的装饰与寓意瓦当艺术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在故宫中,瓦当常常用于建筑的山墙、脊兽、角楼等位置。
这些位置的瓦当设计可以体现建筑的等级与权威,代表了当时王朝的威严与尊贵。
同时,瓦当上的动物形象也寓意着吉祥、福寿等美好寓意,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觉。
四、瓦当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为古代建筑的一部分,故宫中的瓦当艺术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瓦当艺术,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并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等,保护与修复了古代瓦当。
同时,故宫还开展了瓦当艺术的传承工作,通过培训、研究等方式,将这门古老但珍贵的工艺传承下去。
五、瓦当艺术的现代价值瓦当艺术不仅在古代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现代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瓦当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

3、工艺制作
结语 荆楚龙凤图形纹饰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了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其基本形式、演变 规律及应用价值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和价值。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荆楚龙凤图形纹饰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2、文化传承
2、文化传承
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龙凤图形纹饰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使人们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纹饰,了解历 史、感受文化、传承精神。此外,通过推广和传播荆楚龙凤图形纹饰,还有助于 增强大众对荆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3、工艺制作
3、工艺制作
4、工艺技术
4、工艺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青 铜铸造到后来的陶器制作、丝织品印染等,都体现了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 些工艺技术的发展为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1、艺术设计
1、艺术设计
荆楚龙凤图形纹饰在艺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建筑设计、 室内装饰、产品外观设计等领域,合理运用荆楚龙凤图形纹饰可以提升作品的艺 术品位和文化内涵。这些纹饰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象征意义,为现代艺术设 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视角。
谢谢观看
1、艺术价值:瓦当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 和精美的图案为古建筑增添了无限韵味。
陕西瓦当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doc

陕西瓦当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摘要: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从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和“方圆相形”“动静相生”“书画相应”等几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陕西瓦当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提出了传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瓦当;太极;五行;方圆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2731(XX)04-0124-04我国历年出土的瓦当以陕西为最多,因此,陕西瓦当是中国瓦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瓦当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更具有自身的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瓦当艺术的突出代表。
瓦当作为建筑中的一个构件,不仅具有保护椽头和房檐的不可替代的实用功能,同时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及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与审美特征。
它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一个反映的侧面。
一、陕西瓦当的传统文化内涵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今以太极哲学和文化思想为主,主要就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内涵作一简明阐述。
太极—太极的对话创生观“太极”是太极哲学的元范畴,其字义:“极”是顶点,尽头,极限的意思;“太”是高、大的意思。
“极”字加上“太”字,构成“太极”一词,表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极点的观念,以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都从“太极”生发,最后又归结到“太极”。
它含蕴新事相,同时借物与事的落实具象而显露。
在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的有规律运动中,必然会产生新事物,即具有“创生性”。
“太极是创生性的中枢”。
中国的“创生”意识渊源,可追溯到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宇宙创生意识。
这种“创生”意识,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图中早有隐含和预示。
第一,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虽有黑白之分,但两者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体现出标准的平衡状态。
第二,体现阴阳二极两种异质要素之间的平等与平等对话的关系。
第三,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一极乃是另一极的反转,也是“补足”,可随时互补,保持原来的整体。
中国瓦当——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中国瓦当——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瓦当
瓦当,这些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件,它们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瓦当的其样式主要分为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
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
两种基本样式下,衍生出了千姿百态。
考古发现,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起初为素面,后来逐渐出现花纹、动物图样。
先秦双獾纹瓦当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和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夔纹大半圆形瓦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这片瓦当被文物考古界誉之为“瓦当王”,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先秦云纹瓦当
瓦当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西汉上林苑用瓦当
四神瓦当
汉成山瓦当
汉醴泉流庭瓦当
齐天齐半瓦当
燕饕餮纹瓦当
隋唐莲花纹饰瓦当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
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并参照国家推荐使用的示范文本 签订,这是《建筑法》、《合同法》对建设工程合同形式 上的要求,是国家对基本建设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也 是由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于没有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的效 力,应根据《合同法》第 36 条的规定予以确定,即当事 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 该合同成立。
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论文在对古代图像瓦当的资料进行整理、概括的基础,发掘图像
瓦当在取材、表现、构图方面的精妙之处,得出各时代人们审美的变化。
[关键词]汉代;图像;瓦当;美学
[中图分类号] 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2)12- 0171- 02
瓦当俗称瓦头、勾头,是中国古代建筑用的一种陶 制品— ——瓦的一种。瓦当是处于房檐头筒瓦的前端。东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训“当”为“底”。以今瓦当的位 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最下端,椽头之上,用于遮蔽椽 头以防风雨侵蚀。与其他瓦种不同的是,瓦当用于遮蔽 的盖子,俗称烧饼盖,被匠人们加上了美丽的装饰,使之 成为一种艺术品。根据瓦当正面的纹饰不同,一般将瓦 当分为图案瓦当、图像瓦当和文字瓦当,这三种瓦当在 发展的过程中均有大量实物出现,但在各代的发展并不 均衡,其中图案瓦当与图像瓦当均为纹饰瓦当,论文以 瓦当纹饰为例进行论叙。
第 2012 12
年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37 期
Dec2012
浅论瓦当纹饰的发展与审美变迁
芦刚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使用历史。瓦当因其造型使其不仅具有实用价
一、周代瓦当 根据考古资料,中国瓦当最早出现在西周,陕西扶 风如陈村的西周晚期大型建筑基址曾发现很多不同形 式的瓦当,均为重环纹半圆瓦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
用瓦当不一而同。以战国为例,半圆和圆形的均有,各地 纹饰瓦当各具特色。燕多为饕餮纹,齐以树形纹为主,周 则以简化了的饕餮纹为多,突出饕餮的双目,后变为卷 云纹,秦则以树纹、山纹、云纹为主。首先,纵观整个周代 瓦当纹样可知,无论是饕餮纹还是其他以几何纹饰组合 成的图案纹饰,均与同时代青铜纹饰一致,如重环纹。周 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时期,青铜器在整个周代经历 了礼制建立到礼崩乐坏的全过程,青铜器的纹样在这一 时期也是最为丰富的,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纹样。瓦当作 为一种建筑构件运用青铜器纹饰的表现形式,也充分说 明在物质史上占据主要地位的器物审美影响着其他同 时代器物的审美特征。其次,在铁器发现以后的战国时 代,人们开始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运用几何纹饰简化 地表现在瓦当上,如树、云、鹿等,一方面可知在工具与 技艺不发达的情况下,事物的表现不可能过于复杂、写
1.取材— ——源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美 汉代图像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而且广泛的, 其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 生活的各个部分,其中尤以动物类居多。下面笔者将动 物题材分为幻想和现实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以龙凤、饕 餮、四神等图腾纹饰为代表的幻想动物多来自于当时人 们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将现实的动物形态进行艺术加 工,最终形成这些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物的形像。龙凤纹、 饕餮纹在汉代以前就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一时,其中龙凤 纹用来代表统治阶段生来高于平民的身份,而饕餮纹代 表威严、肃穆,用来帮助统治。四神纹与前两者相比,则 更有一些平民化的趋向,也是图像瓦当中动物题材出现 最多的一种。四神代表的更多是汉代人整体的观念,其 中三种是来源于现实中但被赋予更大力量的动物,因而 最为突出。在来自现实的动物中,以鹿、鱼、兽等动物最 为多见。这类题材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动物形体的崇拜, 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2.表现— ——更加自由的美 汉代图像瓦当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 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 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地表现幻想中的物象。 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很高 的艺术境界。与前代瓦当比较发现,汉代图像瓦当对动 物题材的表现不同于秦及先秦时期使用极简线条的粗 陋,而是使用类似于浅浮雕一类的表现手法,将丰富的 想象和巧妙的构思用细腻而多样的线条勾勒,用印章般 精妙而极富弹力的刀法来摹绘动物的体驱,用细微的表 面高度变化来体现动物的肌肉,进而以静态来烘托动态 的美。 3.构图— ——和谐的美 在汉代,制作瓦当的匠人除了对纹饰的表现达到美 的境界以外,还会特别意图对于纹饰位置的选择,使其 产生真正美的效果,这与当代美术的一种重要主题— —— 构图不谋而合。观察这些汉代的瓦当我们不难发现,瓦 当本身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 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象的 整体性的美感,也就是说,瓦当自身体积造型已经起着 很好的衬托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瓦当 魏晋时,圆瓦当以云纹为主。西晋云纹瓦当的特征, 是在云纹以上有一圈锯齿纹。南北朝时期因受佛教的影 响,瓦当纹饰中出现忍冬纹和莲花纹,并出现兽面瓦当。 总体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纹饰的种类少,但在纹 饰的种类上有了一些创新。第一,将佛教植物引入到瓦 当纹饰中,瓦当中该纹饰的摹写是以写实为基础的,与 战国时期几何线性的表现完全不同,为后代引入写实性
参考文献: [1]宋宗宇.建设工程合同效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
报,2005,(4). [2]高玉兰,江怒.建设工程法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44. [3]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2.
· 171 ·
实,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先民在象形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天赋。 二、秦汉瓦当 秦代瓦当以临潼秦始皇陵一带所出瓦当为代表,其
重大项目的建设工程合同,更应当受国家计划和管理的 约束。为了规范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保证国家投资计 划得以实现,保障质量,避免资源浪费,保证投资效益, 减少投资风险,《合同法》 中对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 订立提出更严格的依据,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 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 究报告等文件订立。因此,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未取 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未依法办理报建手续等这些违反法定程序而签 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均无效。
五、合同是否经过法定程序 在我国,大量的建设工程系国有资本投资,因此建 设工程领域的违规操作也层出不穷,几成腐败的温床。 为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行为,《招标投标法》、《工 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和《工程建设项 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中分别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 范围、招投标的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界定,违反规定应当 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而签署的合同当然无效。 建设工程合同因涉及基本建设规划,其标的物为不 动产的工程,承包人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不仅具有不可移 动性,而且须长期存在和发挥效用,事关国计民生,因 此,从合同签订到合同的履行,从资金的投放到最终的 成果验收,国家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