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物极必反意思是什么
![物极必反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73c24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e.png)
物极必反意思是什么物极必反是一个经典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事物在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相反的反应或结果。
这个成语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性和自然性。
也就是说,在物质世界或人类社会中,超过某个临界点后,事物的发展就会呈现一个强烈的反向趋势。
这个成语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具体的例子,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层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读物极必反的含义和作用。
物质世界中的物极必反首先,物极必反的含义可以在物质世界中得到体现。
在自然界中,物质发展的过程往往呈现出一个有限的曲线,而不是沿着一条直线不停地进行。
比如,当温度上升至一定程度,物质的热运动将不再增强,而会开始减弱。
再比如,当压力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物质因受力过大而发生破裂。
这些现象都是物极必反的具体呈现。
在生态环境中,物极必反也有明显的体现。
当一个物种的数量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它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
同样地,当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顶端位置时,它的食物来源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威胁到它自身的生存。
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典型例子。
人类社会中的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更加多样和复杂。
在政治领域,物极必反意味着当一个政权在权力过于集中的时候,反抗或反对派会逐渐崛起,并最终代替旧政权。
历史上的很多政权更替就是物极必反的典型例子,如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等。
在经济领域,物极必反意味着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产量就会减少。
反之,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产量就会增加。
这是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必然会受到调节的结果,也是物极必反的典型体现之一。
在文化领域,物极必反意味着当一种艺术形式达到顶峰后,人们会渐渐对其厌倦,开始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艺术迭代与创新的过程,也是物极必反的一种表现。
总结物极必反的含义是,事物在达到极端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趋势。
这个成语在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0cec3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f.png)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物极必反一般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那么物极必反有什么典故的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物极必反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物极必反的成语典故《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据传为春秋时晋国人,大约和孔子同一时代,为老子弟子。
《文子·九守》中讲述: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发展到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另一方向转变,过于骄傲自满则会招致损害,就像日月盈亏一样,是不变的道理。
古代圣明的天子待人谦虚慈善不敢自满,像容纳百川汇注的溪谷,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建言,功业及德行才能不衰退,这就是天道。
另外在《文子·上礼》也有相同的说法:天地万物循环的道理发展到了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过分盈满就会有所损害。
后来“物极必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
物极必反的意思[释义]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语出] 宋·朱熹《近思录》:“伊州(程颐)曰:‘……《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是。
’”[辨形] 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 周而复始[反义] 千篇一律用物极必反造句1) 因为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比如月盈则亏日盈则昃春去夏来寒往暑来,这不仅是自然规律,而且是一个人生规律。
2) 物极必反,盈则必亏,如果你为产品做广告,不妨有意味地暴露某点不足,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简的“宫室过度”,会因物极必反而“虽成弗居”,“衣服过制失于美”“善游者死于梁下”,与之相似。
4) 欢乐过后,自然是哀愁。
股市走势永远是钟摆,即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然后物极必反。
知所行止并非易事,所谓入市易离市难。
5) 问题是,如果这一趋势长久以往下去,就意味着经济在走向通货紧缩。
那时,原来是件好事的降价也就会物极必反了。
6) 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
7) 俗话说,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否极泰来典故
![否极泰来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5fa17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d.png)
否极泰来典故否极泰来的意思是指情况由坏逐渐好转。
否极泰来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否极泰来典故,供大家阅读!否极泰来典故“否极泰来”原作“否终则泰”。
〈否〉和〈泰〉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两卦。
〈否卦〉,坤下乾上。
在下的坤,阴气下沉;在上的乾,阳气上升。
于是阴阳二气不交,具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象,属凶卦。
〈泰卦〉,乾下坤上。
在下的乾,阳气上升;在上的坤,阴气下沉。
于是阴阳二气相交,具天地交而二气通之象,属吉卦。
“否终则泰”就是表示物极必反,恶运到了极点,好运即将降临。
在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所败,越王句践入吴称臣,凶多吉少,临行前与众臣在江边饯别,语多感慨。
大夫文种与范蠡便劝谏越王句践,古代圣贤皆曾遭遇过许多困厄,而得以成就其圣德,故应当学习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七年,却能坦然面对的精神以自励。
周文王虽然被纣王像个奴隶般地囚禁起来,但他并不为外在环境的荣辱感到忧愁,潜心研究《易经》中的天人之理,推演伏羲氏的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为之作卦辞和爻辞。
后来他人生中的困厄时期终于结束,他也得归故里。
由此可知,人生的祸福都是天道循环,只要能够积极面对,不怀忧丧志,一旦困厄结束了,顺遂的日子必然到来。
越王句践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在吴国忍辱负重地事奉吴王夫差,终于得以归国,更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不断地壮大国势,终于灭吴,报仇雪耻。
后来“否极泰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否终则泰”演变而出,比喻情况由坏逐渐好转。
否极泰来解析[成语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
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
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正音] 否;不能读作“fǒu”。
[辨形] 极;不能写作“及”。
[近义] 否去泰来时来运转苦尽甘来[用法] 用来形容情况从极坏转好。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紧缩式。
否极泰来造句1.十年的压抑,十年的坎坷,十年的忍辱,十年的努力,今日终于否极泰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58c071c941ea76e59fa045c.png)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物极必反有什么前史典故物极必反的成语典故《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据传为春秋时晋国人,大约和孔子同一年代,为老子弟子。
《文子·九守》中叙述:六合运转的天然法则开展到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另一方向改变,过于自高自负则会引起危害,就像日月盈亏相同,是不变的道理。
古代圣明的皇帝待人谦善慈悲不敢骄傲,像包容百川汇注的溪谷,承受来自各方的批判和建言,功业及德行才干不阑珊,这便是天道。
另外在《文子·上礼》也有相同的说法:六合万物循环的道理开展到了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过火盈满就会有所危害。
后来“物极必反”这句成语就从这儿演化而出,用来描述事物开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开展。
物极必反的意思[释义] 极:止境;反:转向不和。
指事物开展到极点;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语出] 宋·朱熹《近思录》:“伊州(程颐)曰:‘……《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是。
’”[辨形] 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 循环往复[反义] 千人一面用物极必反造句1)由于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比方月盈则亏日盈则昃春去夏来寒往暑来,这不仅是天然规则,并且是一个人生规则。
2)物极必反,盈则必亏,假如你为产品做广告,无妨有意味地露出某点缺乏,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简的“宫室过度”,会因物极必反而“虽成弗居”,“衣服过制失于美”“善游者死于梁下”,与之类似。
4)欢喜往后,天然是哀愁。
股市走势永久是钟摆,即由一个极点走向另一极点,然后物极必反。
知所行止并非易事,所谓入市易离市难。
5)问题是,假如这一趋势持久以往下去,就意味着经济在走向通货紧缩。
那时,原来是件功德的降价也就会物极必反了。
6)物极必反,是事物开展的一条规则。
7)俗话说,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开展的规则。
8)事物开展重要的一条规则是物极必反。
9)汽球吹气鼓圆今后,再鼓气就会崩破,这就叫物极必反。
10)物极必反,漆黑曩昔后,光亮就会到来。
物极必反的概念
![物极必反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72942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e.png)
物极必反的概念物极必反是一种哲学和社会学概念,用来描述当某种现象或行为达到极端时,常常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这个概念意味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都有一种平衡的趋势,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迎来反向的力量。
这个原则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物极必反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法则是相互对立的,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得出的。
这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事物发展的起伏和变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在经济领域,物极必反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当市场上的某种资产(如股票、房地产等)价格过高时,投资者可能纷纷加入,推高价格。
然而,这种过度炒作最终会导致市场崩溃,价格迅速下跌。
这种现象反映了物极必反的原则,即市场在达到极端后,必定会出现相反的趋势。
在政治领域,物极必反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权力的分配和权利的平衡。
当一方过于强大或掌控权力的机构过于集中时,往往会产生反对势力的兴起。
这种兴起可以是政治反对派、社会运动或民众的抗议。
这种情况或许会导致权力的转移或制度的改变,从而恢复权力的平衡。
在文化领域,物极必反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当一种文化价值观念达到极端时,往往会出现对立的文化形态的兴起。
这种对立形态反映了对极端文化的一种反叛,以及对平衡和多样性的追求。
例如,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艺术家和创作人常常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和对统一化文化的质疑。
物极必反的概念还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自然灾害、生态系统和心理学等。
例如,在自然灾害中,灾难性事件往往会在社会中引发对预防和救援能力的反思和加强。
在生态系统中,当某种物种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减少,从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
在心理学中,人们常常会体验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现象,即在与他人的对抗和挑战中,我们得到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物极必反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原则。
作文范文之物极必反的作文素材
![作文范文之物极必反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0c2fe34a216147916112826.png)
物极必反的作文素材【篇一: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事例1。
汉高祖刘邦,一介草民,市井小人,没有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却得以成就大汉江山,登上帝王的宝座,名垂千古,靠的就是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
2。
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留下的只有后人无尽的叹息。
3。
牛顿,著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借助伽利略的学术理论成就,著成《自然学科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的地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被世人所景仰与铭记。
他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善于借助外物,达成自己的目标。
《劝学》中提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善假于船,能帮我们横渡无边的大海,到达成功的彼岸;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飞上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摘取成功的果实……6。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苏子如是说。
(引用,显示结果)贾生为什么不能得志以致郁郁而终?(设问)是他不能借助外力啊。
(揭示原因)君王贤明,能识臣子,但是贾谊不知道“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表现)是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结果)惜也!人与人之间,差别本不大,但是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结论)7。
古代君主善于用人。
越王勾践任用文种谋划国计,于是才有了卧薪尝胆,大败吴国。
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阀魏,才有了三国鼎立之势。
可见善于凭借他物是成就自我的一道良计。
8。
经济繁荣、文明昌盛的大唐盛世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现实土壤与便利条件,而李白潇洒不群的个性和飘逸豪放的诗风也为大唐气象增添了奇光异彩,二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从而成就了各自不可复制的辉煌气象。
(分析式叙述,寓分析于叙述中)9。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24a44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7.png)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物极必反[wù jí bì fǎn]的意思是: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道家哲学,是谓阴阳互动,欲触极则而反。
由此循环相生,不熄不灭在其固有法则之中。
若遇极而反者,则出。
若出者,必须创造出更大的反极才能入。
此时,或许空间已有不同。
: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物极必反《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 宋·朱熹《近思录》引宋·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示例: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物极必反,子宜速归。
不然,胥当践‘复楚’之约!”《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而成的理论巨著,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成书。
该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其中《博志》篇有这么十二个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简直把物极必反的命题说彻底了。
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下笔不凡:“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认为物极必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自然规律。
《淮南子》则是一部杂家之作,相传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编著,其中的《道应训》篇似乎有新的提法:“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其中“乐极则悲”一句后来发展成“乐极生悲”,与“物极必反”结合,就成了“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民谚。
人们应用时尽管因具体内容不同有若干变动,但这个的基本骨架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汉书·东方朔传》也留下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过清澈,鱼儿就难以存活;人过于明鉴,就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劝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求,能做到大事不胡涂就不错了,小事就不必斤斤计较了。
关羽人性的悲剧:刚极易折,物极必反
![关羽人性的悲剧:刚极易折,物极必反](https://img.taocdn.com/s3/m/19933e6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5.png)
关羽人性的悲剧:刚极易折,物极必反关羽性格的最大悲剧同样是自恋,而这种自恋,较之吕布又有不同。
吕布的自恋来自于自负,来自于对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无敌的信念。
而关羽的自恋则是一种强烈得近乎变态的自恋,这种自恋的来源不是自信,却是自卑,或者说由于到达了自恋的顶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谓“刚极易折,物极必反”。
关羽的性格其实有很多,譬如义薄云天,譬如有情有义,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刚愎自用,譬如……陈寿《三国志》对关羽有一个相当精辟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言虽一句,却大有深意,充分体现了关羽的这种自卑的自恋。
“善待卒伍”,是因为从行伍兵卒到三军统领,地位差距足以道计,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加以善待,于己无损,反可博“体恤士卒”美名。
展开剩余61%而“骄于士大夫”,则是因为面对真正的士大夫,极易勾起自身作为一介武夫的自卑。
因为终关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风雅,所以他留长胡子;所以他处处要显示与众不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手捧一本《春秋》,虽然从未见他从《春秋》之中悟出什么;所以当诸葛亮夸他“髯之绝伦逸群”时会“省书大悦”甚至“以示宾客”,惟恐天下不知。
这种需要依靠他人评价来找到信心的心态,充分反映了关羽“附庸风雅”的严重底气不足。
西方有位文学家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
”或许事实上不用三代,但是与本人从小的家庭教养和环境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羽在《演义》中卖枣,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实在不具备成为士大夫的条件,也绝对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内涵,所以当真正面对士大夫的风流雅致时,关羽的这种附庸风雅就很容易看破。
欲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逆反,以骄相待,处处显示我比你强,我不耻你。
而关羽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自卑隐藏得极好而自恋发挥到了极至,因而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辉形象。
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因为这种“自恋而又自卑”性格下“骄于士大夫”的表现而导致最终身亡。
物极必反必有妖的意思
![物极必反必有妖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5ec65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a.png)
物极必反必有妖的意思
"物极必反必有妖"是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往往会产生相反或意想不到的结果。
其中,“妖”指的是比较负面或不良的影响或后果。
这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观察和警示。
它意味着当某种力量、趋势或状态达到了极端时,会产生反向作用、逆转现象或负面影响。
比如,一个人过分追求财富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一个国家过分扩张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抗和对立。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采取某种行动时要注意适度和平衡,避免过度和极端。
它也暗示着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和相对性,在趋势达到顶点后会出现变化,需要保持警觉并及时调整策略。
总之,“物极必反必有妖”表达了对于事物趋向及其潜在问题的认识,并提醒人们要注重平衡、克制与变通,以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负面后果。
古代物极必反的例子
![古代物极必反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b4c776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7.png)
古代物极必反的例子
1.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可是何等的威风啊,可他后来实施暴政,过度消耗民力,最后不就导致秦朝快速灭亡了,这难道不是物极必反吗?
2. 汉武帝多次北伐匈奴,前期确实取得了辉煌胜利,可长期打仗让国家财力匮乏,百姓生活艰难,这不就是物极必反的表现吗?就像用力拉弓,拉得太紧最后就断了呀!
3.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家繁荣昌盛到了极点,可后来他沉迷享乐,引发安史之乱,大唐盛世瞬间崩塌,这不是很典型的物极必反吗?哼!
4. 隋炀帝杨广拼命开凿大运河,这本来是好事啊,但他太心急,不顾百姓死活,结果激起民变,自己也落得个悲惨下场,你说这不是物极必反是啥?
5. 北宋初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可后来统治者过度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力量薄弱,最后被外敌欺负,这不就应了物极必反这句话吗?哎呀呀!
6.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到了极点,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明王朝走向终结,这就是典型的自食恶果,物极必反呀!
7. 清朝前期很强盛吧,可到了后期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结果被列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不是物极必反是什么呢,真让人叹息啊!
8. 古代那些大富豪们,拼命积累财富,却不知收敛,最后往往不得善终,这不就是物极必反在作祟嘛,真是让人感慨啊!
结论:古代的这些例子都清楚地表明,任何事情发展到极端,往往就会走向反面,我们要从这些历史中吸取教训啊!。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59f3a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b.png)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什么物极必反[wù jí bì fǎn]的意思是: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道家哲学,是谓阴阳互动,欲触极则而反。
由此循环相生,不熄不灭在其固有法则之中。
若遇极而反者,则出。
若出者,必须创造出更大的反极才能入。
此时,或许空间已有不同。
近义词:周而复始反义词:千篇一律物极必反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 宋·朱熹《近思录》引宋·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示例: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物极必反,子宜速归。
不然,胥当践‘复楚’之约!”《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而成的理论巨著,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成书。
该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其中《博志》篇有这么十二个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简直把物极必反的命题说彻底了。
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下笔不凡:“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认为物极必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自然规律。
《淮南子》则是一部杂家之作,相传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编著,其中的《道应训》篇似乎有新的提法:“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其中“乐极则悲”一句后来发展成“乐极生悲”,与“物极必反”结合,就成了“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民谚。
人们应用时尽管因具体内容不同有若干变动,但这个谚语的基本骨架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汉书·东方朔传》也留下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过清澈,鱼儿就难以存活;人过于明鉴,就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劝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求,能做到大事不胡涂就不错了,小事就不必斤斤计较了。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故事-物极必反的寓意-物极必反的意思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故事-物极必反的寓意-物极必反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bc38341a37f111f0855b58.png)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故事-物极必反的寓意-物极必
反的意思
【成语】物极必反
【拼音】wù jí bì fǎn
【简拼】wjbf
【近义词】周而复始
【反义词】千篇一律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极:尽头。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宋・朱熹《近思录》引宋・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例子】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12章:“物极必反。
我父亲对待农民也太厉害了。
”
【英文翻译】things turn into their opposites when they reach the extreme.
【谜语】东西南北
【成语故事】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中宗年幼,她自己临朝听政。
中宗逐渐长大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武后不肯放权。
大臣苏安桓上一篇奏疏让她归政于中宗,提醒她注意物极
必反、器满则盈。
武则天没有采纳。
【成语辩形】反,不能写作“返”。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物极必反的意思_物极必反的成语解释
![物极必反的意思_物极必反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3d458dea32d7375a51780db.png)
物极必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物极必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3b1a4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7.png)
物极必反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物极必反是一个成语,源自于《战国策·魏策五》:“水满则溢,火热则亡,木劲则折,金坚则脆。
”意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过犹不及。
在常人的认识中,物极必反通常被解释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其相反的结果。
首先,物极必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某种平衡,但当某一方面发展过头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例如,人们尽可能地追求富裕,但当追求财富变得过分时,往往会导致人们变得贪婪和不满足,最终可能带来情感上的空虚和贫乏。
再如,压力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但当压力过大时,会使人们产生焦虑和疲倦,甚至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其次,物极必反在自然界中也有体现。
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当环境因外界因素改变时,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例如,某地区的鸟类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资源竞争,食物的减少等因素,鸟类的种群数量就会减少,这是物极必反的一种体现。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许多颠簸与均衡的过程。
自然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是狼与兔子的关系,兔子增多使得狼的食物供应增加,狼的数量相应增多,再次减少兔子的数量。
如此循环往复,狼和兔子的种群数量总是在反复调整中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
进一步探究,物极必反也可引申为人们在追求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极端的现象。
例如,人们渴望美好的生活,但过度的追求乐趣可能导致消费主义的泛滥,消费主义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削弱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再如,当人们过分追求成功和权力时,可能会牺牲人伦关系和内心的平静,带来无尽的竞争和挣扎。
因此,物极必反提醒着我们在追求事物的过程中,要适度、平衡地考量自己的需求与欲望。
当然,物极必反并不是一种普适的法则,它只是用来形容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势。
物极必反所揭示的并非是一种客观的定律,而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思考和提醒。
男女之间物极必反的意思
![男女之间物极必反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98733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8.png)
物极必反,也称为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叔本华提出的哲学思想之一,它的概念
是物质的发展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从最初的单一物质,到最终的双重物质,其中有一个物质将会反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统一。
在男女之间,物极必反的含义是,男与女之间的互动是一个转换的过程,男性和女性
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通过这种冲突,双方可以达成统一,达成一致。
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冲突可以转化为一个互利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和谐关系。
对于这种物极必反的思想中,男女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而且也是一
个必要的过程。
它可以使双方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有效率,可以使男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可以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稳定。
互动的过程可以让双方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使彼此之间更加和谐。
总之,物极必反的意义在于,男女之间的冲突可以转化成一种互利的关系,从而使双
方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和谐关系。
因此,男女之间要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该从冲突中发现共同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冲突的表面,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互利。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观点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f411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2.png)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观点
这个哲学观点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极点,其趋势会逆转,达到另一个极端。
比如水温过高会逐渐变冷,然后又会变热,变化趋势就是“否极泰来”的。
这种观点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儒家和佛教所接纳。
它表达了对事物变化的深刻认识,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应该坚定信心,看到希望,相信一切都会迎来好转。
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某种极端,以避免可能带来的反弹效应。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https://img.taocdn.com/s3/m/56736e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3.png)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飞的将军,他是刘备的亲信好友。
张飞勇猛无敌,力大无穷,在战场上难敌敌手,是刘备麾下最有威力的将领之一。
张飞有一项致命的弱点,就是他脾气火爆,急躁易怒。
一旦遇到令他不满的事情,他就会立刻发怒。
这个弱点成为了他在军队中的一个隐患。
一次,刘备和张飞率领军队出征,打败了敌军,取得了胜利。
刘备身为主帅,对这次胜利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整个军队。
但胜利的喜悦却被张飞一句话给打破了,“这点小胜算什么,不值得庆祝!”他的话让刘备非常生气。
刘备决心教训张飞一顿,他对张飞说:“张将军,你虽然勇猛无比,但是你的脾气太暴躁,经常忽视了集体的力量。
你想想,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是因为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因为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在关键时刻互相配合。
你若总是以个人英勇为荣,忽视了集体的力量,那么你的力量就会在某个时刻变成你的负担。
”张飞听后深感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那以后,他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气,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了集体意识。
他开始重视队友的努力和贡献,懂得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不久之后,刘备和张飞又一次率领军队出征,这次他们面对的敌人实力非常强大,恰逢他们正要攻城,突然遭遇到敌军的强烈反击。
刘备的军队陷入了被动局面。
这时,张飞建议整个军队进行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攻击敌人的弱点,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战,张飞的智慧和集体意识大放异彩。
刘备为张飞的成长感到非常高兴,他说:“物极必反,在你的反省中,你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此之后,张飞的名字传遍了天下,他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将军。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争先效仿的楷模。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道路上,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踏实努力去改正,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点,找到成长的机会和可能。
物极必反,正是通过反省、改变和进步,我们才能够赢得更大的成功。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https://img.taocdn.com/s3/m/49156b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9.png)
【成语故事】物极必反
古时候,有一位富商,他手上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家产,是当时这个城市里的巨富。
他
经营自身产业得心应手,每天过的非常舒适安逸,但是他却贪得无厌,总是不停地追求更
多更多的财富。
于是他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忙个不停,从来没有过一刻安宁和悠闲,这使得人们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忙翁"。
一天,忙翁在某次生意交易中发现自己被骗,所有的钱财都化为乌有,他一夜之间从
巨富沦为穷困潦倒的民众。
他无助和失落,曾经的荣耀和富贵,都在转瞬间烟消云散了。
于是,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贪婪和不可控制的欲望,使得他不顾一切地交易和赚钱,
却忽略了维护自己的信用和经营质量,失去了现在这一切。
他悔过自新,决定重新做人,
摆脱贪婪,回归正常生活方式。
他开始认真做事,不再急于求成,积极修复曾经的错误,不断努力地争取量入为出,
做好生意和管理。
凭借几年的努力和汗水,他终于挽回了局面,恢复了过去的富有和财富,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贪得无厌,总是会引起生活的失衡,最终导致物极必反。
当我
们在财富和成就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时,我们必须谨慎,并记住维护自己的信仰和品德,不
要失去心智,否则我们将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
人生的成功并不仅仅需要财富,还需要懂
得自律和适度,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道。
关于物极必反的小故事
![关于物极必反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9ff8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5.png)
物极必反
从前,有一个村庄,村子里的人们都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这个村庄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山上的泉水流下来,形成了一条小溪,灌溉着村里的农田。
然而,有一天,天空突然变得异常黑暗,暴雨倾盆而下,持续了好几天。
大雨冲毁了村庄,村民们不得不逃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等雨停后,村民们回到村庄,发现小溪已经变得宽阔了许多,水流也更加湍急。
村民们决定重新建设他们的家园。
在新的村庄里,他们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和水源。
他们修建了更坚固的房屋和堤坝,以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
他们认识到,过度的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可能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灾难。
因此,他们开始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和生态保护措施。
几年后,村子的生活越来越好。
他们种植了更多的树木,恢复了森林生态。
山上的泉水也变得更加清澈和充足。
村里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这个道理,他们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并传给了下一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道理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时,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灾难和痛苦。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平衡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处。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导读: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物极必反的成语典故
《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据传为春秋时晋国人,大约和孔子同一时代,为老子弟子。
《文子·九守》中讲述: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发展到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另一方向转变,过于骄傲自满则会招致损害,就像日月盈亏一样,是不变的道理。
古代圣明的天子待人谦虚慈善不敢自满,像容纳百川汇注的溪谷,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建言,功业及德行才能不衰退,这就是天道。
另外在《文子·上礼》也有相同的说法:天地万物循环的道理发展到了极限,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过分盈满就会有所损害。
后来“物极必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
物极必反的意思
[释义]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语出] 宋·朱熹《近思录》:“伊州(程颐)曰:‘……《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是。
’”
[辨形] 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 周而复始
[反义] 千篇一律
用物极必反造句
1)因为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比如月盈则亏日盈则昃春去夏来寒往暑来,这不仅是自然规律,而且是一个人生规律。
2)物极必反,盈则必亏,如果你为产品做广告,不妨有意味地暴露某点不足,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简的“宫室过度”,会因物极必反而“虽成弗居”,“衣服过制失于美”“善游者死于梁下”,与之相似。
4)欢乐过后,自然是哀愁。
股市走势永远是钟摆,即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然后物极必反。
知所行止并非易事,所谓入市易离市难。
5)问题是,如果这一趋势长久以往下去,就意味着经济在走向通货紧缩。
那时,原来是件好事的降价也就会物极必反了。
6)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
7)俗话说,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8)事物发展重要的一条规律是物极必反。
9)汽球吹气鼓圆以后,再鼓气就会崩破,这就叫物极必反。
10)物极必反,黑暗过去后,光明就会到来。
11)“物极必反”,矛盾一激化,可能就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12)后来,不知是香港这片福地的风水抑或是物极必反的缘故,那次破天荒的入市行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亦证明行动本身有其理据。
13)而且物极必反,处在叛逆阶段的中学生不是笨得可以任人
摆布的,你抑制他们的行为,他们表面上或许服从你,但这种服从不
是校方的胜利,因为说不定他们在心底正郁积着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更可怕的变相性格。
14)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15)它是物极必反,对过去闭目塞听自满自足的那种盲目自大状态的合乎规律的反拨,反映出我们许多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同志们冲破禁区的理论勇气,和要在文艺理论研究上闯出新路来的中华有志之士昂扬奋进的精神。
16)我坚信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17)凡事都存在正负二个方面,可谓物极必反,就是所谓的`辩证。
18)世界上的事总是物极必反,可以说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19)而且刺激时间过长即服药时间过长,那么,物极必反,由兴奋到麻痹,b细胞生理功能益趋衰退,胰岛素分泌量越会减少。
20)物极必反,没人明确它的标准,真理也抵不上一时的高兴,一时的高兴又要比突如其来的痛苦短暂,而痛苦最终却让人觉得自己在成长。
2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极限物极必反。
西方不行,东方起来,我们相信东方有辉煌的历史,也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22)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物极必反,收到反效果。
2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24)现在世局虽然混乱,但是物极必反,总有一天会天下太平
的。
25)要知道物极必反,最黑暗的阶段过去了,光明就会到来。
26)世界上的事总是物极必反,可以说是亙古不变的定律。
27)凡事物极必反,如果耽溺于富贵,就会招来灾祸。
28)做事得有个度,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29)物极必反别看美利坚现在那么嚣张早晚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30)物极必反理论弥补传统绿色设计的局限性,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导设计以达到对自然初始索取等于最终补给的零消耗,实现绿色设计真正的生态学意义。
31)自由人人都向往的,可是物极必反,过度的放纵终究会变得寸步难行。
32)你不要太得意忘形,否则物极必反,小心会乐极生悲。
33)你的成就已经到了顶点,应该急流勇退,要知道物极必反,没有人能永远站在顶端。
34)俗话说“物极必反”最爱的背面,也许就是恨,如今爱如生命的文字,或许就是上辈子恨之入骨的枷锁。
35)韶关农技专家依据物极必反的原理,采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深度物理刺激法,使其发生芽变,再经过多次汰劣留良,于年基本育成的。
【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
2.物极必反议论作文
3.历史典故大全
4.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5.历史典故汇总
6.历史典故故事
7.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8.历史典故精选
上文是关于物极必反有什么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