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素材 旧人教版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基本线索简介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基本线索简介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基本线索简介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及海外殖民和贸易,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趋势首先在西欧明显表现出来。
16世纪尼德兰革命后,出现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英、美、法三国先后用革命的手段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用法律手段巩固了革命成果,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俄、普、奥等国进行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美洲。
美国独立战争首先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的推动下,拉美人民进行了反对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独立,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欧洲殖民国家间进行着激烈竞争。
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援美抗英,英俄等国组织“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对外战争,都体现了欧洲争霸的特点。
2.资本主义的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法国、美国、俄国、德意志、日本等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欧洲封建势力打败拿破仑之后,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恢复了旧的统治秩序。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清晰地梳理这部分知识脉络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这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欧洲列强纷纷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和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17 世纪,英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发动了革命。
1688 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革命的结束,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则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工业革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8 世纪 60 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货物运输方式。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工作环境恶劣,于是兴起了工人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1871 年,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高三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二. 重点、难点1. 重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 难点: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一. 历史阶段特征14至16世纪的欧洲的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出现并发展,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始了最早的反封建斗争,拉开了社会转型的序幕。
在经济上: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不断扩大。
在社会分工扩大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商品竞争中,手工业者贫富分化,逐渐出现资本家与工人间的雇佣关系,这样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商业资本介入生产领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这种生产关系也发展到欧洲农村,动摇了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庄园经济。
在农村也出现了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成为14~16世纪欧洲一系列巨变的经济根源。
在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日益增加了西欧各国对铸造货币的贵金属的需求。
西方人的“寻金热”,和商业危机的出现,促使西欧国家积极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随着航路中心的转移,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逐渐崛起,取代了以往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
殖民活动和殖民掠夺,开始了欧洲人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控制、渗透和剥削。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的进行,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在思想文化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世界近代史线索

世界近代史基本线索1、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2、17--18世紀,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国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发生在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
3、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由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工业革命后世界产生三大进步潮流:民族解放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国际工人运动。
(1)工业革命后,为得到更多的原料、市场,西方列强加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如英国18世纪中后期对印度加强殖民掠夺,面对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奋起抗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如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2)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要求扫除发展中的障碍。
表现在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现固;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中期出现新的一轮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使资产阶级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高三历史: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素材 旧人教版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有三条,即: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14、15世纪,首先在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在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商业的发展、利润的驱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不但为西欧国家掠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而且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廉价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重商主义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即使是那些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也不得不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在这个时期,各国一方面鼓励国内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赚取丰厚的商业利润。
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使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保护。
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逐渐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还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想文化环境,建立自己的政权。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形成,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冲击。
16世纪后半期,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继续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蒸汽动力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线索整理

特点
影响
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组织:大企业和垄断 生产力发展;生产组织:现代工厂 资本出现;美德发展迅猛,跃居世界第一, 制度诞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位;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 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阶段);瓜分殖民地,殖民体系形成;世界 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扩大,世界 成为紧密联系整体,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欧 体系初步形成 美国家发展不平衡,冲突加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是欧洲主要战场;; 战后建立雅尔塔体系 美苏冷战:莫洛托夫计划;华约;1991年苏 美苏冷战: 联解体
名称 时间 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40年代 政治前提;市场,资本,技术, 劳动力四大条件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 初 政治前提;市场,资本,技术,劳动 力四大条件
主要 发明
1,棉纺织机器 1,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核心内容,发电机) 2,动力:瓦特万能蒸汽机 ——电力时代 ——"蒸汽时代" 2,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3,新能源(煤炭)和新材料(熟铁) 3,内燃机带动汽车工业诞生和农业机械化 4,交通运输(汽船,火车机车) 4,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生产部门 起步于轻工业;蒸汽时代;英国一马 当先,向多国扩展;机器大生产代替 工场手工业;发明者多为熟练工人技 师;对外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 主要为重工业,产生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电 力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美德 领先;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尤为 明显;发明者为科学家;资本输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1918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1945 绥靖政策 德国突袭波兰
人教版高中历史阶段性复习提纲世世界近代现代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阶段性复习提纲:世界近代现代史重要提示: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 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 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 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 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高三中外历史复习基本线索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世界形成整体后出现的复杂国际关系,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占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的历史。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矛盾。
世界近代吏分为资本主义制度兴起阶段、工场手工业发展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蒸汽机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电气化时代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兴起阶段(14至17世纪中期)总特点: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由于生产力的发展,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原先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步融合为统一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文艺复兴大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尼德兰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这一时期,是工场手工业前期,虽形成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雇佣关系,但近代意义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尚未出现,工人运动还未产生。
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工场手工业发展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总特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封建主义衰亡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产阶级革命得到充分开展。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矛盾的激化,在英、法、美等少数国家,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其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
此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仍不发达,资产阶级处于童年时期,无力战胜封建主义。
代表时代方向的是资产阶级,居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产阶级、封建化的大资产阶级和工商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有三条,即: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
14、15世纪,首先在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在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商业的发展、利润的驱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不但为西欧国家掠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而且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廉价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重商主义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即使是那些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也不得不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在这个时期,各国一方面鼓励国内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赚取丰厚的商业利润。
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使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保护。
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逐渐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还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想文化环境,建立自己的政权。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形成,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冲击。
16世纪后半期,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继续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蒸汽动力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对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来说,传统的重商主义不再有保护作用,反而束缚了它的手脚,于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通过在海外掠夺廉价原材料、推销工业品,拓展了日益广阔的海外市场,逐渐地,世界各地都成为资产阶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到19世纪60-70年代前后,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
随着自由经济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秩序发动了更猛烈的冲击,希望取得更多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
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兴起,各地都陆续发生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站稳了脚跟。
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气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电气、汽车、石油等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
由于这些新兴工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利润、大规模等许多特点,一方面它给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庞大的规模,促使资产阶级通过联合、兼并走向垄断经营,以便获得更多的资金,并有利于规模管理,由此,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
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开始瓜分世界。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加剧,在争夺世界霸权、抢占世界市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尖锐。
不同的利害关系,促使帝国主义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为了增强自己的侵略实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最终在1914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主要在欧洲发生,但影响波及世界其他许多地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沉重打击,力量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则趁机不同程度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
在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俄国工人阶级武装起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同时,被资产阶级雇佣的工人阶级也产生了。
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比如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很小也很分散,工人的人数相对也较少,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还不十分突出。
工业革命以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人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广大工人一方面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同资本家展开斗争;另一方面,又同资产阶级一起对落后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为推翻封建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斗争中,工人阶级日益成熟,由自发斗争发展为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并在积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19世纪上半期,欧洲出现了三次大的工人运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探索改革社会的办法,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推动下,第一国际成立,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巴黎的工人阶级创立了公社,第一次尝试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
19世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各国工人阶级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和组织;不久,第二国际成立。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资产阶级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活动。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更加疯狂地扩展殖民地,掠夺原材料,推销工业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抢占势力范围。
在此期间,对于受到殖民和奴役的地区来说,一方面,国家主权和独立丧失,人民遭受外来掠夺和压迫,苦难深重;另一方面,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受到冲击,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在美洲,18世纪后半期,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起来革命,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最终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
在亚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19世纪中叶前后,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迫,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出现了五次大的起义,如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这些斗争尽管先后失败了,但它们充分显示了
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勇气和决心,打击了侵略者的侵略气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逐渐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几乎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瓜分了整个世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同时,增加了资本的输出,进一步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益觉醒的亚非拉人民展开了更加积极的斗争,抗击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压榨。
在亚洲,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朝鲜的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等;在非洲,有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在拉丁美洲,墨西哥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的反动统治,发动革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