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

合集下载

食品行业供应链追溯与食品安全管理方案

食品行业供应链追溯与食品安全管理方案

食品行业供应链追溯与食品安全管理方案第1章食品供应链概述 (4)1.1 食品供应链的定义与特点 (4)1.2 食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 (4)1.3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与挑战 (5)第2章食品供应链追溯体系 (5)2.1 追溯体系的原理与作用 (5)2.1.1 原理 (5)2.1.2 作用 (5)2.2 追溯体系的关键技术 (6)2.2.1 条码技术 (6)2.2.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6)2.2.3 数据库技术 (6)2.2.4 云计算技术 (6)2.3 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6)2.3.1 食品来源追溯 (6)2.3.2 食品流向追踪 (6)2.3.3 食品质量监测 (7)2.3.4 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7)2.3.5 消费者查询与监督 (7)第3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7)3.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框架 (7)3.1.1 宪法 (7)3.1.2 法律 (7)3.1.3 行政法规 (7)3.1.4 部门规章 (7)3.1.5 地方性法规 (8)3.1.6 规范性文件 (8)3.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8)3.2.1 食品安全标准 (8)3.2.2 食品生产和经营许可 (8)3.2.3 食品安全监管 (8)3.2.4 食品安全责任追究 (8)3.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供应链追溯中的作用 (8)3.3.1 明确追溯要求 (8)3.3.2 规范追溯行为 (8)3.3.3 提高追溯效率 (9)3.3.4 强化责任追究 (9)3.3.5 保护消费者权益 (9)第4章食品原产地管理与追溯 (9)4.1 食品原产地认证 (9)4.1.1 原产地认证的重要性 (9)4.1.2 原产地认证标准与程序 (9)4.2 原产地追溯体系构建 (9)4.2.1 追溯体系设计 (10)4.2.2 追溯体系实施 (10)4.3 原产地追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0)4.3.1 食品质量监测 (10)4.3.2 消费者权益保护 (10)4.3.3 食品产业链优化 (10)第5章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追溯管理 (10)5.1 生产加工企业资质审核 (10)5.1.1 企业法人资格及经营范围:确认企业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范围。

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

• 食品供应链对顾客的需求需要做出快速反应。 •食品供应链必须建立敏捷的下游分销网络。企业不断地通过超市、
批发、连锁、便利店等多方位分销网络增加收益,从而进一步削减 成本。
易出问题环节
• 初级生产环节: 农业生产过程缺乏控制,化
肥、农药、兽药使用量过大,导致食品的有害 物质残留,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已经造成了安全 隐患。

• • • • •
含义 特点 易出问题环节 制约因素 完善对策
பைடு நூலகம்
• 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
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 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 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 • 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 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 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 通过采购、生产、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 抵成本。强调规模经济,以产能利用率、 库存周转率等物质效率指标。
• 物流环节 :食品物流环节包括运输和储存,
我国目前80%的食品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 专用运输工具又极为缺乏,专用车辆成本高,比 如冷冻车等。此外,食品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 布不合理、规模普遍偏小。由于物流体系不健全, 食品在流通环节损耗率高,受到二次污染的可能 性大。
细菌门
• 知名的速冻食品企业三全集团在一个月里 两次身陷“细菌门”事件。三全的速冻水 饺和速冻汤圆等食品使消费者出现了腹泻 等食物中毒症状,甚至造成了一名孕妇流 产。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湾仔码头和思念 两大速冻食品企业也身陷“细菌门”事件。 这三大企业的食品中都检测出了超标的金 葡萄球菌,三大企业的市场销售出现下滑, 速冻食品行业进入了“冷冻期”。
原因、问题


原因:金葡萄球菌在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就有可能存 在,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对温度的掌 握,对运输全程实行温度监控,防止细菌的滋生。 问题:对速冻食品的物流一般是冷链物流,完善的 冷链物流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对于速冻食品来说, “冷”只是基础,“链”才是灵魂。只有使加工、 储存、配送等各环节都有效的冷链管理、监督,才 能实现成功的、完整的冷链物流。

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是指从食品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配送和销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食品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

供应链的起源食品供应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农业文明的兴起。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形成了食物的生产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贸易的方式进行流通,从而形成了现代食品供应链的雏形。

供应链的结构食品供应链通常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环节。

生产商负责生产和加工食品,批发商负责收购和配送食品给零售商,而零售商则将食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转依赖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

供应链的挑战然而,食品供应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如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难以实现,导致食品安全隐患;二是配送环节的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如货物滞留和损坏问题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运作;三是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变化,如个性化订制和即时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供应链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供应链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食品供应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的全程追溯和供应链的实时监控;二是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推动食品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如农业转型升级、食品安全标准化等,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食品供应链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供应链中断应急预案

食品供应链中断应急预案

食品供应链中断应急预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自然灾害、疫情爆发或恶劣天气等,食品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食品供应链中断的紧急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食品供应链中断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述。

一、食品供应链中断的影响食品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食品短缺、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困扰。

特别是在大规模中断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将陷入混乱。

因此,制定食品供应链中断的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建立应急预案的必要性1. 应对突发事件:食品供应链中断属于一种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准备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通过预先制定应急预案,可以迅速部署资源和人力,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2. 保障食品安全:食品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如食品腐烂、污染等问题。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3. 维护社会稳定:食品供应链中断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如民众抢购、抢劫等。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调配物资,避免社会不稳定的发生。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警和监测系统:建立起食品供应链中断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食品供应链的情况,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2. 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有一个快速响应的机制,包括成立应急工作组、召开紧急会议等,以便迅速制定和执行应对方案。

3. 库存储备措施:建立一定的储备库存,确保在供应链中断期间有足够的食品供应,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4. 物资调配方案:制定物资调配方案,包括资源的分配、物流的安排等,以确保食品的及时供应和分发。

5. 协调合作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的协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食品供应链中断的挑战。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和评估1. 应急预案的实施:一旦食品供应链中断发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的步骤和方案进行实施。

2. 应急预案的评估:在应急预案实施后,要对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更好地应对类似事件。

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

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

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成功地应用于IBM、P&G、DELL 等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后,食品和农产品行业也纷纷效仿并借助供应链管理这一工具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996年,Zuurbier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概念,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

如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一管理模式已经广为应用,并逐渐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

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流管理阶段,研究范围包括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出到消费者消费前的商流阶段,其研究内容通常被包含在营销范畴内;第二阶段为集成物流管理阶段,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且向上游扩展到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强调生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对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控制;第三阶段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研究范围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到农产品的最上游企业(如种子供应商等),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跟踪和追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本文介绍了不同食品供应链的生产物流系统特点,并对食品供应链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原因近年来,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具体而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食品和农产品交货期、生产期越短越好。

(2)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食品供应链管理,以保证稳定的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的销售渠道畅通。

(3)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关注。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的要求,企业不断寻求和研发新技术,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度使用(如杀虫剂、激素、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在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体产生了危害从而引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应急策略研究

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应急策略研究

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应急策略研究朱琳;杜松华【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6(35)9【摘要】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ublic food safety issues caused by outbreak events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we proposed the food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model intended for the structural risks, technical risks and management risks. Then through analyzing the Shanghai Husi incident, we expound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model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outbreak event prevention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e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established, discusse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relied on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dynamic monitoring of food safety.%针对现今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频发所引起的严重公共安全问题及供应链危机,从结构风险、技术风险及管控风险三个层面,提出了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模型。

通过对上海福喜事件的案例分析,阐述了该模型对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对政府及企业应急策略进行探讨,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以期减少或避免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推动食品安全有效治理,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以“四个最严”为遵循 科学治理食品安全风险

以“四个最严”为遵循 科学治理食品安全风险

以“四个最严”为遵循科学治理食品安全风险*吴林海李壮**摘要: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四个最严”确立为新时代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阐述了“四个最严”的本质内涵,认为“四个最严”是对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破解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科学之道、现实路径,必须长期坚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四个最严”为指导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建议,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构建新颖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把握科学规律,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突出执法重点,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违规违法的法治环境;大胆探索实践,建立与地方党委、政府负总责相匹配的问责体系。

关键词:“四个最严”本质内涵食品安全风险科学治理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本文是江苏省社科重大项目“新时代江苏食品安全战略研究(18Z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林海,博士、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李壮,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生产者行为研究。

400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9年第1期总第10期)望更高,食品安全需求范围更广,充分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供给的均等化呼声更强。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食品安全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专门进行了阐述,并且鲜明地指出这些困难和挑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

《意见》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安排,进一步阐述了食品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内在地规定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奋斗目标、行动步骤、组织方式等,宣示了新时代继续科学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决心和信心,发出了新时代继续科学攻坚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进程中“卡脖子”问题的动员令,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战略的现实路径与科学方法,是指导新时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设计

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设计

系统 网络 构架 。
1 基 于 食 品供 应 链 的 质 量 安 全 可 追 溯 系统 工作 流 程
国际 食品法 典委员 会 与 国际标 准 化组 织把 可追 溯性 的概 念定义 为 “通过 登记 的识 别 码 ,对 商 品或行 为 的历史 和使 用 或位 置 予 以追 踪 的能 力 ”【3 J。基 于 食 品供 应链 的可 追 溯 系 统 ,主要 指追 踪 和 追 溯 食 品 从 生产 、加工 、包 装 、储 存 、运 输 、分 销 、零 售 到最 终 消 费者整个供应链条上各节点的信息 ,伴随食品实物 流 动的 同时形 成 一 条 完 整 的信 息 链 ,这 个 信 息链 是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节点无缝地联接 而成。 可追 溯 系统从信 息流 动方 向上可 以分为 向下 “追踪 ” 和 向上 “追 溯 ”2个过程 J。“追踪 ”要 求记 录从 供应 链 的最源 头到最 终端所 有各 节点 的 产 品标识 及 其踪 迹信息,如图 1所示;“追溯 ”是通过记录的标识信息 沿供 应链 逆流 而 上 ,消 费 者 发 现 问题 时 向上 进行 层
Design of Traceability Architecture of Food Supply Chain
Wu Hong-jiao,Ni Wei-ho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发 达 国家对 食 品安全 可追溯 系 统 的研 究 和应 用 早在很 多年前 就 已经 开 展 ,目前 在 一些 食 品行 业 已 经建立 了安全生 产 的法 规 ,在标 准体 系 、网络技 术 等 方面也形 成 了 比较 完 善 的体 制 ,可 追溯 系 统 建 设 已 达到较 高水平 J。我 国对 可追 溯 系统 的研 究起 步 较 晚 ,但在 技术 、管理 、体 制等 方面 也取 得 了一些 进 展 。 本 文在论 述 食 品安 全 追 溯 机理 的基 础 上 ,对 食 品 进 行 了有效 标 识 ,并利 用 现 代 信 息 技术 建立 起 可 追 溯

食品产业链 英语

食品产业链 英语

食品产业链英语食品产业链在英语中通常被称为"Food Industry Chain" 或"Food Supply Chain"。

以下是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生产阶段(Production Stage):1.农业生产: Agricultural Production2.种植业: Crop Farming3.养殖业: Animal Husbandry4.渔业: Fisheries●加工与制造阶段(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tage):1.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2.食品制造: Food Manufacturing3.食品工业: Food Industry●分销与物流阶段(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Stage):1.食品分销: Food Distribution2.物流与运输: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3.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零售与销售阶段(Retail and Sales Stage):1.食品零售: Food Retail2.销售与营销: Sales and Marketing3.食品服务业: Food Service Industry●消费与消费者(Consumption and Consumers):1.食品消费: Food Consumption2.消费者行为: Consumer Behavior3.食品安全: Food Safety●政府与监管(Government and Regulation):1.食品监管: Food Regulation2.行业标准: Industry Standards3.政府政策: Government Policies技术与创新(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1.食品科技: Food Technology2.创新研发: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3.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请注意,这些术语可能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和国家/地区的说法有所不同。

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

•1基本内容•2什么是食品供应链•3食品供应链的组成及问题•4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通道•5食品供应链的制约因素•6食品供应链完善的对策1基本内容编辑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2什么是食品供应链编辑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

3食品供应链的组成及问题编辑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通过采购、生产、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抵成本。

强调规模经济,以产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物质效率指标。

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上集团与客户的临界面上,是企业营运的第一脉搏,内部的任何业务问题都会影响到物流配送,是集团供应链体系的问题聚集点。

物流配送所表现的问题在于:配送成本高,影响集团综合成本竞争,物流运作难度大、交货期长、送货不准时,经常出现突发性运作瓶颈,运输费用的责任难以区分,销售部门投诉不断。

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1)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2)这些问题只是表症,而不是根源所在;(3)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努力所致、主要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

物流问题只不过是供应链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成本结构主要是由目前的供应网络决定的,而成本责任难以区分的原因在于组织定位和绩效考核。

企业间竞争已不再纯粹是产品与产品、单个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统一、稳定、顺畅的供应链形成企业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于仿制性的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食品企业管理概述食品企业管理是指在食品行业中,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活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到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食品企业管理中,有许多常用的名词需要被解释。

二、质量管理1.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检测和调整,以确保食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的管理方法。

2.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和程序,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得到持续的遵守和改进的管理方法。

3.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是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系统,通过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和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确定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安排的计划。

2.生产调度(Production Scheduling):生产调度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流程的管理活动。

3.物料控制(Material Control):物料控制是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采购、配送、入库和出库等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4.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产出值,是衡量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

四、市场营销1.市场调研(Market Research):市场调研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行为等信息的活动。

2.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市场定位是指确定企业产品或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化策略的过程。

3.市场推广(Marketing Promotion):市场推广是指通过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向潜在客户传递产品信息、提高产品认知度和销售量的活动。

食品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

食品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3. 优化食品供应链结构,提高食品供应链效率;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工作内容1. 供应链源头管理(1)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建立原料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原料采购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3)加强对原料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原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生产过程管理(1)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2)建立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产品质量;(3)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3. 物流运输管理(1)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的运输资质;(2)建立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运输过程的全程跟踪;(3)加强对运输工具的消毒和检查,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零售环节管理(1)加强对零售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2)建立零售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3)加强对零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5.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1)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3)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2.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确保工作落实;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素质;4. 加大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等设施设备水平;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SCOR模型的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der
应链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Peter(2008)吩析认为,食品
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要靠食品生产活动中的不同参与主体 共同来完成。 国内学者从供应链角度研究食品安全问题起步较晚。李
旭(2004)吩析了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用供应链
管理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斯樊峰(2005一阐述了如何应用 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以优化我国的食品供应


32.7%。被通报的项目主要有PAX(聚丙烯酸)、甲醛、重金属 污染等危害因素。食品接触材料主要包括食品包装物、食品 器皿等食品生产辅助工具,例如瓷盘、刀叉、塑料容器等,与 食品生产环节密切相关。此类问题危害巨大,隐蔽性强。由于 国外食品进口检测措施严格,一般在出口方面表现更加突 出,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4)配送。 从食品供应链的结构看,物流配送是连接食品供应方与 需求方的纽带,包括运输仓储商、批发零售商等企业。我国目 前食品配送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设备落后,配送效率低下,由 此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安全问题。例如,我国目前的冷藏设 备严重不足且发展缓慢,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 大量食品由于冷藏不当而被浪费掉,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 达数百亿元。由于冷藏条件落后导致的食品变质等食品安全 问题也非常普遍。 我国食品供应链中现代化物流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上还是采用自营物流或企业 物流等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物流运作水 平还停留在运输车队的阶段,食品生产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 理念的认知程度低、应用少,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降低物流 成本的动力不足。此外,专业的物流外包服务商缺乏,食品仓 储容量不足、缺少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等问题十分普遍。 由于物流体系不健全,食品在流通环节损耗率高,受到二次 污染的可能性大,存在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5)退货。 食品供应链的退货环节主要包括问题食品召回和废弃 食品处理两方面。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食品召回的 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部分,只 对“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 性。我国目前食品召回的具体措施也不完备,缺乏—套完整 的可操作体系。在采取过召回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例如“三鹿 奶粉”召回事件,更多体现的是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应急事件

食品供应链5t模型

食品供应链5t模型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5T 模型框架Framework for 5T model of food supply chain’s quality and s afety management供应链是一种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由承担不同价值创造职能、相互联结的企业构成的范围更广的功能链结构模式。

本文从整个链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包括追溯性(Traceabil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可检测性(Testability)、时效性(Timing)、信任性(Trustiness)5 个要素(5T)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型框架(见图1)。

其中追溯性、透明性是对信息流而言,时效性和检测性是对物流而言。

对于食品供应链来说,实现物流的可检测性和时效性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对信息流要求可追溯和保持信息的透明性能更好的进行监控,协调物流运作,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

此外,安全的食品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则体现在信任性上。

Supply chain is a kind of broadly functional chain structure model established around the core enterprises and constituted by enterprises bearing different value creation functions with link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chai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for 5T model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cluding five elements, namely, Traceability, Transparency, Testability, Timing, and Trustiness (seen in figure 1). Trace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re for information flow, timing and testability are for logistics. As For food supply chain, the realization of logistics’testability and timing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o guarantee food safety, requiring traceability for information flow and maintaining information’s transparency can better monitor and coordinate logistics 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aim of ensuring food safety. In addition, the safe food supply chain,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enterprises are reflected on trustiness.1、追溯性(Traceability)欧盟委员会(EC178/2002)关于食品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

食品企业供应链规划与设计

食品企业供应链规划与设计

食品企业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目录(二)需求预测的方法与技术应用1、定量方法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来预测未来的需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因子分析: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需求的影响,如季节性、促销活动、市场变化等,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定性方法市场调研和专家判断:通过市场调查、消费者调查和专家意见收集预测数据,以补充定量方法的不足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技术应用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市场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提升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大数据量,进行精准的需求预测和模式识别。

(三)需求计划的制定与执行1、制定需求计划生产计划: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制定详细的生产计戈∣J,包括生产量、和环境影响。

信息流管理: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中信息的流动,提升反应速度和数据准确性。

(二)物流策略的制定与实施1、物流网络设计中心化VS分散化:决定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物流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做出选择。

多级库存策略:在供应链中不同节点设置合理的库存,以平衡服务水平和库存成本。

2、运输方式选择公路运输:灵活性高,适合短途和小批量运输。

铁路运输:适合远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较低但时效较公路慢。

海运和空运:跨国运输的选择,取决于时效性要求和运输成本的平衡。

3、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订单追踪、库存管理和运输规划的白动化。

物联网技术:用于实时监控和运输过程中的条件监控(如温度、湿度等)。

(三)配送网络优化1、配送策略直配VS中心配送:根据市场特点和产品特性选择最优的配送方式。

配送频次和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确定配送频次和最佳配送时间。

2、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配送挑战:面对城市交通拥堵和限行等问题,如何优化配送路线和配送效率。

逆向物流处理:处理退货和售后服务,减少因逆向物流带来的额外成本。

食品供应链分类

食品供应链分类

食品供应链分类
1. 农业供应链:
农业供应链主要包括种植、养殖、收获、加工、贮存和运输等环节。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顺着这个链条不断地进行各种操作。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业企业需要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效益,提高加工和运输技术等,以便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2. 食品加工供应链:
食品加工供应链,是把原材料(包括农产品、水产、果蔬等)加工成成品、包装、存储、运输、销售的环节的总称。

食品加工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食品加工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单位等。

食品加工工业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产品品种多样、包装便捷、加工周期短、适应市场需求等特点。

零售供应链是以零售终端为重点的供应链,主要包括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线上商店等。

零售供应链的主要特点是大批量采购、管理成本较高、订单往往缺乏预见性、采购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交互比较紧密。

餐饮供应链是指从食材采购、加工与制作、配送到消费过程的全过程。

餐饮供应链的特点是受食客需求、时令菜品等变量的影响比较大,次要的特点是对原材料的采购和采购成本较高、新鲜度要求高、配送需求较大等。

速食供应链是指以快餐、便利食品为主的供应链,主要特点是需求快速、菜品种类和味道单一、操作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准备时间短、装修与配备设备成本高、品牌广告投入大、管理成本高等。

总之,供应链在食品产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品系统及供应链管理概念

食品系统及供应链管理概念
路漫漫其悠远
4.2食品的储存
食品储存是指对进入物流系统的食品进行保管、 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监测管理的物流活动。其 目的是克服食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
路漫漫其悠远
食品变质及其原因
食品变质,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 发生的包括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酶性、非酶 性变化及夹杂物污染,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食用 价值的一切变化。
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路漫漫其悠远
运输设备或工具卫生要求
运输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的车辆和设备、工具 等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无味、 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
运输工具(车厢或船舱等)应定期消毒,加强 检验,保证卫生安全。
同时运输工具应具备防雨防尘设施,根据产品 特点,还应具备保温、冷藏和保鲜等设施。
路漫漫其悠远
2.2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法律体系 检测体系 认证体系(主要有“QS”认证的准入制、无
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 证、HACCP认证、GMP认证和ISO22000认 证等 ) 市场准入体系
路漫漫其悠远
3.食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生产环节
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及生物技术
风险评估危害识别危害的特性描述和危害显性评估风险沟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管理上要通过iso9000认证安全卫生要通过haccp认证而环保上要通过iso14000认证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制度haccphaccp系包括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scp卫生控制程序食品召回制度22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主要有qs认证的准入制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haccp认证gmp认证和iso22000认证等生产环节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及生物技术加工环节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生物污染不符合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要求的材料流通环节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无照经营等消费环节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42这类食品供应链一般适用于食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地和销售地相距较远消费需求差异较大的情况

食品供应链安全(二)食品供应链中的关键要素(ISO22000)

食品供应链安全(二)食品供应链中的关键要素(ISO22000)

食品供应链安全(二)食品供应链中的关键要素(ISO22000)赵元晖【摘要】食品供应链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成为食品安全生产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肉类产品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即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并在此分析的逻辑框架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刊名称】《肉类研究》【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食品供应链;ISO22000标准;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作者】赵元晖【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6主要内容:1. 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2. 结合肉类产品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的四个关键要素术语解释:1.食品供应链:从初级生产直到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包括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饲料的生产,还包括可能与食品和原材料接触的材料的生产)。

2.ISO22000标准:2005年9月l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一对食物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通用国际标准,简称ISO22000。

它是基于HACCP(食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原理开发的一个自愿性国际标准,是对各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法规的整合,旨在保证全球的安全食品供应,对整个食品链中的组织可以作为技术标准,对企业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指导,使全世界的组织以统一的方法执行关于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更加容易。

食品是与人类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化扩张,生态失衡、微生物突变,工业“三废”导致环境恶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全球食品安全的形势日趋严峻。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

就我国而言,目前在农业投入品供给、食品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以及食品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食品安全执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食品行业供应链价值共创路径

食品行业供应链价值共创路径

61 2019.1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我正在参与制定的《食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标准中,价值链管理是食品企业的特定议题之一。

食品行业跟电子信息等行业供应链的最大不同,在于食品行业的供应链上游大部分并非工厂,而是一个一个的农户、养殖户。

这就意味着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个采购标准就能解决问题,而更需要品牌商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真正去指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1月12日-14日,我随《食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专家组去雀巢公司位于云南普洱的咖啡中心调研,和雀巢的农艺师一起走到咖啡田里和当地的咖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雀巢公司在3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奉行“创造共享价值”经营理念,力求实现小农户、社区、雀巢公司“三赢”,打造出富有特色的食品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此对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了思考和启发。

三赢模式,共创价值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也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腐败变质的农产品及食品成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这些不安全食品的出现都与初级农产品原料向终端产品转化的食品供应链管理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从源头上管理食品质量成为后期食品产品质量保证的最重要环节。

从食品企业的角度来说,希望降低采购成本、控制质量,而采购源头的农户希望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农户所在的地方政府需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将这三者的利益统一到一起?雀巢的做法值得借鉴。

雀巢扎根云南多年,并没有仅仅将云南作为保证公司采购高水平咖啡豆的产区,而是致力于保证咖啡豆达到优质标准的同时,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当地发展咖啡种植产业。

不仅传授先进、可持续的栽培方法,为当地农民提供资金、种苗支持以及无息农具贷款,还引进高产的小粒种咖啡(俗称阿拉比卡豆)新品种,从而促进了云南普洱咖啡种植区的整体发展。

除了参观咖啡中心的仓库、品质鉴定过程等,我们还去了几户咖农的家。

据大河村村委会干部介绍,过去大河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发展咖啡种植之前,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在雀巢的支持下,如今大河村自己种植咖啡7000余亩,全村年产咖啡1050余吨,实际经济收入1490万余元,咖啡产业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什么是食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

食品供应链的组成及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主要着眼于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化,以推动策略、预测囤货型生产为主,通过采购、生产、配送的平稳运作来降抵成本。

强调规模经济,以产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物质效率指标。

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上集团与客户的临界面上,是企业营运的第一脉搏,内部的任何业务问题都会影响到物流配送,是集团供应链体系的问题聚集点。

物流配送所表现的问题在于:配送成本高,影响集团综合成本竞争,物流运作难度大、交货期长、送货不准时,经常出现突发性运作瓶颈,运输费用的责任难以区分,销售部门投诉不断。

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1)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2)这些问题只是表症,而不是根源所在;(3)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努力所致、主要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

物流问题只不过是供应链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成本结构主要是由目前的供应网络决定的,而成本责任难以区分的原因在于组织定位和绩效考核。

企业间竞争已不再纯粹是产品与产品、单个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统一、稳定、顺畅的供应链形成企业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于仿制性的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通道?一.食品供应链环节易出问题初级生产环节。

农业生产过程缺乏控制,化肥、农药、兽药使用量过大,既造成环境污染,也导致食品的有害物质残留。

食品加工环节。

中国虽然也有很多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但目前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还是10人以下的小规模食品厂或手工作坊,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加工设施和环境。

大部分企业虽然有食品卫生标准和制度,但是加工过程缺乏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进行严格控制的意识。

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产品安全标志与实际状况不相符。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食品竟是在缺乏生产许可情况下非法加工出来的,这会给市场秩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食品营销环节。

目前我国食品零售渠道主要有超市、农贸市场、副食品商店等。

农贸市场虽然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缺少足够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检测设备以及检测人员。

超市虽然是食品安全信誉较高的地方,但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如鲜活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随意更改产品保质期、新鲜产品与过期产品混杂问题等。

此外,大量的城市地摊以及农村的集市仍处于安全监管范围之外,一些非法加工的劣质食品逃避监管直接进入市场。

物流环节。

食品物流环节包括运输和储存。

我国目前80%的食品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中专用运输工具又极为缺乏,此外,食品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规模普遍偏小。

由于物流体系不健全,食品在流通环节损耗率高,受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大。

据估计,2002年食品运输过程中形成的损失不低于750亿美元,海鲜、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售价中的70%是用来补贴流通过程中货损的支出。

二.促进食品供应链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环节。

中国政府已经连续多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小规模经营短期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通过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户从生产中获得更多收益。

生产环节的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正通过订单农业以及企业对农户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加以解决。

同时,政府还持续推进农业合作以及耕地的流转和适度集中,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食品物流环节。

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产业正在快速壮大。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增加对物流业的投资,鼓励企业物流业务的剥离以及独立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承诺加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食品加工和销售部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形势的影响,食品加工和销售部门都开始重视食品供应链管理。

不仅各产业本身加强了食品安全以及质量管理,而且下游产业纷纷加强了对上游产业的控制,例如加工企业对农业的控制,以及超市对加工企业和农户的控制等。

很多食品企业纷纷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等国际认证就是证明。

政府部门。

中国政府正通过强化立法、加强市场监管以及政策扶持来增强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除了卫生部负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外,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商务部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

国家于2006年出台并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商务部出台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也制定专门措施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根据《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中国将颁布“食品安全法”,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的联合,建立健全全国性食品专业物流运输体系,同时鼓励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建立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延长食品产业链条,发展食品加工业和食品物流业。

在欧洲,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短的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直接配送到家庭,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新鲜,避免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但是在中国,总体上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食品链不是太长而是太短。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为3.4∶1,但在中国该比例仅为0.8∶1。

因此,在中国大力延长食品产业链条,发展食品加工业和食品物流业大有必要。

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食品供应链增加值的公平分配。

西方发达国家增加农民收入有两条途径,分别是政府补贴和农民从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入。

我国政府的农业补贴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仍是微不足道。

农民市场收入的增加需要靠发展农业合作和农民组织。

在中国,农业合作的发展存在先天缺陷,而农业产业化经营被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纵向联合,各自获得产业的平均利润率。

但是,由于农民缺乏组织,在与企业合作时缺乏谈判的力量,容易处于不利地位。

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与抑制食品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证名不副实,大量“安全食品”未必安全。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选择投机行为,凭借监管漏洞让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产品进入市场。

政府除了加强专业性食品安全监管外,还要致力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息披露,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内生激励性行为。

“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随即取消了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其实,问题不在免检本身,而在抽检流于形式,而且发现问题后企业缺乏承担后果或者处罚的能力。

充分发挥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积极影响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方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力增强,市场秩序会随着消费者的压力而得到改善。

在某种意义上,是消费者自己“选择”了何种安全程度的食品。

消费者选择总体上是合理的社会现实,但有时也会发出错误的市场信号,例如对乳品中蛋白质含量、三黄鸡的黄颜色、粉丝的白颜色、火锅底料的鲜味的一味追求,都是导致生产者违背常规添加非法物质的重要原因。

食品供应链的制约因素?(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

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

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

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

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

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

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

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