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绪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 第1章 绪论

环境监测  第1章 绪论

传递环境信 息过程

样品分析测试
解析环境信 息过程
监测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综合环 境信息
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准确的揭示监测数据的内 涵,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 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
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规环划境等提质供量依。据。
只有国家标准。
为保证污染治理 设备的效率,环境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比性,对仪器、 设备的技术要求所 作的规定。
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环境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标准中各项指标值的确定应有充分科学依据;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环境质量基础:经科学试验确定污染物或污染 因素对人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小浓 度或最小剂量值。
则的过程。
标准 经公认权威机构批准的特定标准化工 作成果。以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
本单位的文件表示。
环境标准是各种标准中的一类,是环境政策、 法规的体现。
一、环境标准及其作用
污染物含量和阈值 污染源排放限量
定义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监 技境测 术方 规污法 范染…、…促使生
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 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 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 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 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 村寨。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 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环境监测-PowerPointPresentation

环境监测-PowerPointPresentation

§4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 试验动物的选择 毒性试验分类 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吸入毒性试验
• 吸入染毒法的种类 • 动态染毒法 • 静态染毒法 • 吸入染毒法的注意事项
口服毒性试验
• 口服染毒法的种类 • 饲喂法 • 灌胃法
谢谢!!
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 功能区布点法 • 网络布点法 • 同心圆布点法 • 扇形布点法
§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仪 器
• 直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 管采样;真空瓶采样
• 富集(浓缩)采样法: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 留法;滤料阻留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或渗 透)法;自然沉降法;综合采样法
• 空气污染物监测:TSP、SO2、NO2、硫 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沉降量;
• 空气降水监测:pH值、电导率
监测点的布设的原则和要求
• 监测区域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地方 • 主导风向监测点多,上风向少量对照 • 污染物浓度大多设,反之,少设 • 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
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 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 采样仪器:收集器;流量计;采样动力 • 专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
§4颗粒物的测定
• TSP:滤膜捕集-重量法 • 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压电晶
体差频法 • 降尘的测定:重量法
§5 降水监测
• 我国规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布三个 采样点,50万以下的城市布两个采样点。
• 样品的采集:采样器;采样方法;水样 的保存
土壤背景值
• 又称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 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 组分的含量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
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含义的内容也 扩展了。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 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 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 化的监测。
判断环境质量,仅对某一污染物进行某一地点、某 一时刻的分析测定是不够的,必须对各种有关污染 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 定,分析其综合测定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 切评价。 因此,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 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 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 的各种反映和信息,如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受 害症状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 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可分为连续源、 间断源和瞬时源等。 不同形式的污染源对污染物质的扩散、 分布、迁移和转化有很大的影响。
1.2.2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污染物按污染类型分为大气污染物、水
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 物和固体废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 物和生物污染物。 也可以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功能产生的 污染物进行分类,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 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
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 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喷发、 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二环境 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两类。
第一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其

环境监测01绪论PPT优秀课件

环境监测01绪论PPT优秀课件
26日9时, 松花江四方 台水源地上 游苏家屯断 面硝基苯浓 度超过国家 标准2.88倍, 10时硝基苯 浓度超标 2.14倍,12 时,苏家屯 断面硝基苯 浓度超过国 家标准0.99 倍。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和污染物泄漏排放导致松花江 干流发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 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三)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综合评价等 程序: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气象、地形、污染源排放情况,城 市人口分布等)→根据监测技术路线,设计并制定监测方案( 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网点、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等)→实施方 案(布点采样、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测试等)→制定质量保 证体系→数据处理→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并提交报告。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地值之间
存在一种界限。
阈值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伦敦烟雾事件
二 氧 化 硫 、 粉 尘 、 逆 温 层
粉尘表面吸附水,凝聚核, 形成了浓雾;粉尘中含有 Fe2O3,可以催化SO2氧化 SO3,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 合生成硫酸雾滴
在逆温层中,形成一种极其稳 定的空气层,严重地阻碍着空 气的对流运动,在逆温层下面 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 成,而降低了能见度,更严重 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 及时扩散开。
②技术手段和途径的多样性; ③目标任务与手段途径的最佳适配性。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环境监测绪论培训资料(ppt 42页)PPT学习课件

环境监测绪论培训资料(ppt 42页)PPT学习课件
农药和化肥的大面积施用
3、污染物质的性质
• 自然性与毒性 • 时空分布性 • 活性和持久性 • 生物可分解性与生物积累性 • 对生物体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4、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三 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 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建立环境标准,实施优先 控制和重点监测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参考书
•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高 教出版社,2005
• 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化工出版社, 2004
• 蒋展鹏,祝万鹏。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出 版社,1991
• 孙宝盛,单金林。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 术,化工出版社,2004
绪论
1色3谱.分1,析•1(-二气次氯相乙色生烷谱、环高效境液相问色谱题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
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植被
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等),造成生物
生产量的急剧下降
二、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污染物质的类别
• 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1976);欧共体黑名 单、灰名单(1975);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美国环保局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1. 二氢苊 2. 丙烯醛 3. 丙烯腈 4. 苯 5. 联苯胺 6. 四氯化碳 氯化苯类
1. 氯苯 2. 1,2,4-三氯苯 3. 六氯苯 氯乙烷类
10.1,2-二氯甲烷 11.1,1,1,-三氯乙烷 12.六氯乙烷 13.1,1-二氯乙烷 14.1,1,2-三氯乙烷 15.1,1,2,2-四氯乙烷 16.氯乙烷 氯烷基醚类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 细菌总数 § 大肠杆菌群 § 游离性余氯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 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 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三、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
§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 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
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PPT文档演模板
在野外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第三节 环 境 标 准
一、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 趋势。
§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 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绪论培训资料ppt(共42页)

环境监测绪论培训资料ppt(共42页)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参考书
•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高 教出版社,2005
• 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化工出版社, 2004
• 蒋展鹏,祝万鹏。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出 版社,1991
• 孙宝盛,单金林。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 术,化工出版社,2004
绪论
3. 有机锡化合物;
8. 可漂浮、悬浮或下沉和妨碍水质
4. 在水环境中或由于水环境介入而 的任何持久性物质
显示致癌活性的物质;
欧洲共同体公布的“灰名单”
32.1,2-二氯苯烷 33.反1,3-二氯丙烯 34.2,4-二甲基苯酚 二硝基甲苯类
35.2,4-二硝基甲苯 36.2,6-二硝基甲苯 37.1,2-二苯肼 38.乙苯 39.荧蒽 卤代醚类
40.4-氯苯基苯醚 41.4-溴苯基苯醚 42.双(2-氯异丙基)醚 43.双(2-氯乙氧基)甲烷 卤甲烷类
110.PCB-1248
111.PCB-1260
112.PCB-1016
113.毒杀芬
114.2,3,7,8-四氯二苯并-
对二噁唑
欧洲共同体公布的“黑名单”
1. 有机卤代物和可以在环境中形成 5. 汞及其化合物;
卤化物的物质;
6. 镉及其化合物;
2. 有机磷化合物;
7. 持久性油类和来自石油的烃类;
• 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1976);欧共体黑名 单、灰名单(1975);我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美国环保局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1. 二氢苊 2. 丙烯醛 3. 丙烯腈 4. 苯 5. 联苯胺 6. 四氯化碳 氯化苯类
1. 氯苯 2. 1,2,4-三氯苯 3. 六氯苯 氯乙烷类

《环境监测绪论》课件

《环境监测绪论》课件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 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健康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 染问题,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 质量信息,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 识和参与度。
行为监测
观察生物行为变化,如迁移、 繁殖等,评估环境对生物的影 响。
生物标志物
利用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作 为标志物,反映环境中的污染
状况。
遥感监测技术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监测地球表面的环 境参数。
地面遥感
利用地面设备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监测局 部环境状况。
机载遥感
利用飞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的环 境数据。
PART 05
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
REPORTING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生物个体或种群对环 境污染物的反应来监测环 境质量,具有高灵敏度和 特异性。
光谱分析技术
利用光谱分析法对环境中 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具有快速、准确和 无损的特点。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 传感器对大范围环境进行 监测,具有覆盖面广、实 时性强和成本低的优势。
等物理现象。
光学监测
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监测大气、水质等
环境中的光学性质。
热力学监测
通过测量温度、压力、 湿度等热力学参数,评
估环境状态。
电学监测
利用电学原理,监测土 壤、水质等环境中的电
导率、电位等参数。
化学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绪论(PPT 41页)

环境监测绪论(PPT 41页)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五、大气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 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 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 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 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 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 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 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 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 游泳区。
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污染源形式
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 面堆积和填埋方式进人环境的。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面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 源;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分类,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时源等。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概括可分为 九大类,具体为: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环境监测》绪论.ppt

《环境监测》绪论.ppt
该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 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 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 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 触的娱乐用水区;
生物监测指标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大气和废气监测
分子态污染物(SO 2 、NO x 、CO、O 3 、氟化物、 甲醛、总烃和非甲烷烃、硫酸盐化速率等);
粒子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自然降尘、TSP中的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对大气降水进行的常规监测以及大气污染 生物监测,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风向、 风速、气温、气压、雨量、湿度等)、太阳辐射 和能见度等。
第1章 绪 论
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环境 监测的目的、内容、类型、原则和要求,理 解环境污染和监测的特点,了解环境监测的 主要分析测试技术,掌握环境标准的种类, 熟悉常用环境标准。
1. 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1. 2 环境监测的原则、特点和要求 1. 3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 4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准 确、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 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与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确定环境质量状况; 对照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源排污程度及达 标情况。
序号 化学类别
名称
1
卤代 (烷、烯) 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

新编文档第一章环境监测绪论精品文档PPT课件

新编文档第一章环境监测绪论精品文档PPT课件

水稻、小麦秸秆吸附污染物的再生研究
16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体指甲中的铅
17
矿区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18
不同消解方式测定水中总氮的对比实验研究
19
废水中苯酚的吸附-解析附研究
2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染料的吸附性能
21
08.11.2020
HPLC
项目名称 生物质碳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底泥对氮磷吸附-解吸析规律研究 河流底泥中重金属测定与污染分析 河流富营养物质迁移特征研究 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研究 填埋场中磷酸酶的测定方法探讨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校园生活垃圾组分分布特性研究 改性粉煤灰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碘化钾-淀粉体系测定饮用水中的余氯
高效液相色
谱法
1
工程实践实验项目(2019)
序号
项目名称
序号
1 2 3 4 5
AAS6
7 8 9 10
甲烷的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 检测最优条件研究
12
玉米秸秆、花生壳对酸性红B的脱色研究 UV-Vis13
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的检测方法研 究
15
和瞬时源等。
•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
动污染源。
08.11.2020
16
• 二、污染物类别
按污染类型分: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
污染物等;
21
8
底泥对氮吸附释放特征的实验研究
22
9
河湖底泥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研究
23
10
铁路货运站场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24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Scientific Monitoring)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 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 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监测分类
农业环境实时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Ai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 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 据。具体可归纳为:
(1) 评价环境质量; (2) 追踪寻找污染源; (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制订法规、标准等服务。
练习
1.环境监测的概念 2.判断:仅对各种有关污染因素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进 行测定分析,就可以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 3.环境监测的过程? 4.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 素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环境污染还受到社 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 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 为: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 础,是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依 据,是污染治理、 环境科研、设计 规划、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 段,也是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厂矿企 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环境监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监视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 数据的全过程。
环境自动监测塔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站用于检测大型 湖泊、沿海、水体环境等
《环境监测》课基本特点
u 化学基础 u 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u 实用性强
本课程主要教学形式
l 理论教学 基于国家标准,针对环境领域中应用量大的分析方
法,重点介绍方法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意义等;并对环境 监测网点的布设进行系统性介绍。 l 布置3-4次作业。
参考书目
环境监测相关网站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仪器网 中国标准网 国家环保总局/quality/indexvalley.php3 中国市室内环境网 中国环境监测评价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bhbz/index.htm 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环保网 环境监测实验室/hjjc
了解环境监测的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技术类型 掌握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标准类型。 掌握优先监测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的特 点。 难点:对环境监测特点理解。
Chapter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二、环境监测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进行分类,如 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测,又称为例行监测 或常规监测(Routine Monitoring)
监视性监测: 1)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 放总量、污染趋势等) 2)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 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环境大气质量实时监测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特定目的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
(1)污染事故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 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 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 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 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
环境监测工作的一般顺序
质量保证
发现问题 现场调查 制定方案 实施方案 评价结果 环保建议
|
|
|
确定目的
监测项目
布点
方法的选择
采样
预处理
分析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实施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样、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工作程序 : 10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Aim and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apter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一节 环境监测目的与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Chapter 1 环境监测概述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教学基本要求
(1)污染源监测(pollutant source monitoring); (2)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 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污染现状进行分 析、监视,明确污染趋势、数值和污染 的实际状态。(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 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 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污染事故监测
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 采集松花江水样。30多名监测人员每 半个小时就采样一次进行化验 (2005.11.14 ,发生在11月13日的吉 林省吉林市吉化爆炸案) ——苯类 化合物的泄漏
2015.08.26检测人员事故区域周边 大气、土壤、水质等进行24小时不 间断监测。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