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研究必备欢迎下载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一)2014年10月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的意义1-1正数和负数1、为什么初中数学要引入负数?答:正数和负数是在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在生产和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主要有哪些?请列举:答:常见的有:(1)温度高于度记作“+”,低于度记作“-”。

(2)高度高于海平面记作“+”,低于海平面记作“-”。

(3)高于正常水位记作“+”,低于正常水位记作“-”。

(4)超过标准重量记作“+”,低于标准重量记作“-”。

(5)储蓄中存入为正,取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出为负。

(6)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7)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8)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9)进为正,出为负。

(10)增加为正,减少为负。

(11)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3、你了解以下各种数的界说和规模吗?并举例。

正数:大于的数,叫做正数。

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a >)负数:小于的数,叫做负数。

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a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整数:正整数。

负整数统称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有理数又分为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非负数:通常又把和正数称为非负数。

(a≥)非正数:和负数称为非正数。

(a≤)4、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是什么?研究必备欢迎下载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1-2-1数轴1、什么是数轴?你能画好一条数轴吗?答: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但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数轴的三要素有什么规定?答:原点(任意、标)、正方向(向右、箭头)和单位长度(合适)3、观察数轴,回答下列题目。

1)有无最大的正数?(没有)。

有无最小的正数?(没有)。

有无最小的正整数?(有,是1)。

2)有无最小的负数?(没有)。

有无最大的负数?(没有)。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讲义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讲义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 x 的指数都是 1(次),这样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 1.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这个值就是方 程的解。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 式不变(结果仍相等)。a=b 得:a±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 得: a b (c 0) a×c=b×c 或 c c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 -、×、÷;运用性质 2 时,一定要注意 0 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 1;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 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 使用。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在解方程时还要注 意以下几点: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 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注意: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2)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 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3)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 边(以=为界限), 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5)系数化 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 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 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a,得到 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刘老师提醒: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在计算 上丢分是最可惜的!) 3.2 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 、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 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 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 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这个方程,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最好检验)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1章有理数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1章有理数1

22
(1)正分数集合:
5.2,
7 ,0.255 55.
(2)非负整数集合: 0,+4,
… . … ; 自主学习基础夯实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9.给出一个有理数-107.987 及下列判断:①这个数不是分数,但是有
理数;②这个数是负数,也是分数;③这个数是负数,不是有理数;④
既是负数又是分数的数是--00..1155.
2
1
7.在-8,200,37,0,-5,+13,-4,-6.9
中,正整数有
m
个,负
分数有 n 个,则 m+n 的值为 44 .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8.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22
3
5.2,0, 7 ,+4,-24,-3,0.255 55.
A.-3.14
B.0
C.141
D.π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B )
思维拓展
七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圆周率π是正数 B.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C.自然数都是有理数
27 D. 9 不是分数,而是整数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 B)
思维拓展
七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这个数是一个负小数,也是负分数.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有
(B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七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10.在-3.6,14,0.5,0 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感悟新知
2.画数轴的步骤
知1-讲
(1)画直线,取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 0,
这个点叫做原点 。
(2)标正方向: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
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感悟新知
知1-讲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 1, - 2, - 3,…。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在画数轴时常出现以下三种错误:
1.“三要素”不全; 2. 单位长度不统一; 3. 标数时顺序不对 。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知2-讲
对应关系 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有理数 不都表示有理数
数轴上的点
感悟新知
知2-讲
知识链接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1)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原点右边(或上边)的点表示。 (2)负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原点左边(或下边)的点表示。 (3) 0用原点表示 。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绝对值
知4-讲
1. 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 | a |,读作“a 的绝对值” 。
感悟新知
2. 性质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a( a>0), 即: |a|=ቐ 0( a=0),
感悟新知
画法提醒
知2-练
根据给出的数画数轴,关键要把握两点:
(1) 确定原点的位置,一般地,原点居中,若给出的
正数较多,原点靠左边,若给出的负数较多,原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得2a+3b=-1,则(2a+3b)2025= -1.
典例精讲
例 4 一个方程组不小心被涂上了染料,如下:●3xx-+●●yy==82.2,小 聪说:“这个方程组的解为xy==42,,而我求出的解是xy==16,. 经检查后 发现,我看错了第二个方程中 y 的系数.”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把原 方程组还原出来.
如果 a=b,那么 a+c=b+c,a-c=b-c.
知识归纳
2,3
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如果 a=b,那么 ac=bc,a = b (c≠0). cc
性质3:如果 a=b,那么 b=a.(对称性). 例如,由 -4=x,得 x=-4.
知识归纳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本章小结与复习
七上数学 HK
知识梳理
➢ 本章知识结构图 设未知数,
实际问题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抽象为数学模型
实际问题 的解答
回归于实际问题 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步骤:

去分母 去括号
方 移项
程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x=m)
知识归纳
一、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知识归纳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
步骤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
根据
注意事项
等式性质2
①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②注意给分子添括号.
分配律、 ①不漏乘括号里的项; 去括号法则 ②括号前是“-”号,要变号.
移项法则 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法 则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有理数的加减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有理数的加减

1.4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2)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步骤第一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三种情况,进行有理数加法时,要先区别是哪种情况;第二步:确定和的符号;第三步:求每个加数的绝对值;第四步:根据具体的法则计算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或差;第五步: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析规律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律(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运算的依据,进行加法运算时要先确定用哪条法则.(2)小学学过的加法中,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在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以后,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只有两个正数的和必定大于每一个加数,而两个负数的和要小于每一个加数,一个非零数与零相加,得到的和等于非零加数.(3)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如果a+b=0,那么a=-b.例如:(-3)+a=0,则a=3.(4)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要遵循“一定二求三和差”的步骤,即第一步先确定和的符号,第二步再求加数的绝对值,第三步要分析确定是绝对值相加还是相减.【例1】计算:(1)(+8)+(+5);(2)(+2.5)+(-2.5);(3)(-17)+(+9);(4) (-4)+0.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两数相加,只要确定它适合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哪一种情况,再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符号,然后根据法则求出和的绝对值.解:(1)(+8)+(+5)(同号两数相加)=+(8+5)(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13.(2)(+2.5)+(-2.5)(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0(和为0).(3)(-17)+(+9)(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17-9)(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8.(4)(-4)+0(一个数与零相加)=-4(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①将减法转化为加法;②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运算.(3)法则理解①有理数的减法,不像小学里的那样直接减,而是把它转化为加法,借助于加法进行计算.其关键是正确地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②学习有理数减法运算,关键在于处理好法则中两个“变”字,即注意两个符号的变化: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为加号,二是性质符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③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a)(b)④并不是所有的减法运算都要转化为加法运算.一般来说,当减数或被减数为负数,或两数“不够减”时才运用法则转化为加法运算.解技巧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1)可用口诀记忆法则:“减正变加负,减负变加正.”(2)带分数减法运算,可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和的形式后再进行计算.(3)特别注意减法没有交换律.【例2】 计算:(1)3-(-5);(2)(-3)-(-7);(3)⎝ ⎛⎭⎪⎫-213-516; (4)5.2-(+3.6).分析:有理数减法运算,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在做减法转换为加法时,一定要注意符号的变换.解:(1)3-(-5)=3+(+5)=8;(2)(-3)-(-7)=(-3)+(+7)=4;(3)⎝ ⎛⎭⎪⎫-213-516=⎝ ⎛⎭⎪⎫-213+⎝ ⎛⎭⎪⎫-516=-712; (4)5.2-(+3.6)=5.2+(-3.6)=1.6.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2)加法结合律:三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c =a +(b +c ).【例3】 计算:(1)(-8)+⎝ ⎛⎭⎪⎫-212+2+⎝ ⎛⎭⎪⎫-12+12; (2)⎝ ⎛⎭⎪⎫-13+⎝ ⎛⎭⎪⎫+12+⎝ ⎛⎭⎪⎫-23+⎝ ⎛⎭⎪⎫+45+⎝ ⎛⎭⎪⎫-12. 分析:进行三个以上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常常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同号的数相结合,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结合,把同号的数中的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以达到计算简便、迅速的目的.解:(1)原式=(2+12)+⎣⎢⎡⎦⎥⎤(-8)+⎝ ⎛⎭⎪⎫-212+⎝ ⎛⎭⎪⎫-12=14+(-11)=3; (2)原式=⎣⎢⎡⎦⎥⎤⎝ ⎛⎭⎪⎫-13+⎝ ⎛⎭⎪⎫-23+⎣⎢⎡⎦⎥⎤⎝ ⎛⎭⎪⎫+12+⎝ ⎛⎭⎪⎫-12+45=-1+0+45=-15. 4.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如:(-12)-(+8)+(-6)-(-5)=(-12)+(-8)+(-6)+(+5).②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12)+(-8)+(-6)+(+5)=-12-8-6+5.③和式的读法:一是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12,负8,负6,正5的和”,即把各个数中间的符号作为后面的这个数的性质符号来读;二是按运算意义读作“负12减8减6加5”,即把各个数中间的符号作为运算符号来读.(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由于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所以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和式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第一步: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第二步: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3)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①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加数前的符号一起移动;②如果需要添括号,一定要连同加数前的符号一起括进括号内,并将原来已省略的括号写出来;③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与小学里的“和”是有区别的,小学里的“和”是一个具体的数,并且和一定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而这里的“和”则是表示的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也表示相加的结果.有理数的“和”可以大于任何一个加数,也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和可能是正数、负数或零.【例4-1】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1)(-26)-(-7)+(-10)-(-3);(2)(-30)-(-8)+(-12)-(-5).分析: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在把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时,符号容易变错,做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符号的变化.解:(1)(-26)-(-7)+(-10)-(-3)=-26+(+7)+(-10)+(+3)=-26+7-10+3.(2)(-30)-(-8)+(-12)-(-5)=(-30)+(+8)+(-12)+(+5)=-30+8-12+5.【例4-2】 计算:(1)0-327-6+1167-537;(2)⎝ ⎛⎭⎪⎫-12-⎝ ⎛⎭⎪⎫-16+⎝ ⎛⎭⎪⎫-23+⎝ ⎛⎭⎪⎫-45;(3)(-5)-(-21)+(-12)+8-(-4)-18;(4)(+10.4)-7.5+12.7-(-3.6)+(-1.7)-2.5.分析:(1)本题是省略括号和加号后的和的形式,在五个加数中,考虑到-327,1167,-537三个加数分母都是7,便于运算,所以把这三个加数放在一起;(2)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后结果为⎝ ⎛⎭⎪⎫-12+⎝ ⎛⎭⎪⎫+16+⎝ ⎛⎭⎪⎫-23+⎝ ⎛⎭⎪⎫-45,考虑到⎝ ⎛⎭⎪⎫-12,⎝ ⎛⎭⎪⎫-23,⎝ ⎛⎭⎪⎫+16便于通分,把它们结合起来,可使计算较为简便;(3)统一成加法后,可采用同号结合法,即把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分别相加;(4)统一成加法后,可采用凑整结合法,即把相加得整数的加数先结合.解:(1)0-327-6+1167-537=(0-6)+⎝ ⎛⎭⎪⎫-327+1167-537 =-6+⎝ ⎛⎭⎪⎫+317=-267. (2)⎝ ⎛⎭⎪⎫-12-⎝ ⎛⎭⎪⎫-16+⎝ ⎛⎭⎪⎫-23+⎝ ⎛⎭⎪⎫-45 =⎝ ⎛⎭⎪⎫-12+⎝ ⎛⎭⎪⎫+16+⎝ ⎛⎭⎪⎫-23+⎝ ⎛⎭⎪⎫-45 =⎣⎢⎡⎦⎥⎤⎝ ⎛⎭⎪⎫-12+⎝ ⎛⎭⎪⎫+16+⎝ ⎛⎭⎪⎫-23+⎝ ⎛⎭⎪⎫-45 =(-1)+⎝ ⎛⎭⎪⎫-45 =-145. (3)(-5)-(-21)+(-12)+8-(-4)-18=-5+21-12+8+4-18=(21+8+4)+(-5-12-18)=33-35=-2.(4)(+10.4)-7.5+12.7-(-3.6)+(-1.7)-2.5 =10.4-7.5+12.7+3.6-1.7-2.5=(10.4+3.6)+(12.7-1.7)+(-7.5-2.5)=14+11-10=15.。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单项式与多项式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①负数的定义与作用:益者为正,反之为负,解决了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②基准(0)的取法:常规与特指(静态),前者(动态)。

③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有两种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整数0 正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0(整分性)正分数(大小性)负数负整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①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3+1)②相反数:M与-M互为相反数,要有整体思想,要变都变,0的相反数是本身(0)。

③绝对值︱a︱=︱a-0︱≥0:表示数a 到原点的距离.●︱3-1︱=2表示数3 到数1的距离.●︱3+1︱=4表示数3 到数-1的距离,或1到-3的距离.●正向(由已知推未知):求绝对值时易单解,逆向(由未知推已知):求绝对值易双解.●绝对值的化简(极为重要)M M>0 M M≥0(非负数) ︱M︱= 0 M=0 ︱M︱=-M M<0 -M M≤0(非正数)*绝对值易需分类讨论,再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推理,培养逻辑能力.1.3 有理数的大小①利用数形结合表示数(字母)及相反数,再利用正数>0>负数,右数大于左数进行答题.②从数轴上发现:既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但:有最小的正整数1,有最大的负整数-1,有绝对值最小的数0.1.4~1.5有理数的常规计算加法减法加减混合乘法除法乘除混合四则混合及简算1.6 有理数的乘方:来自乘法而高于乘法a n①结果为幂指数底数●结果较小时需计算具体值,计算方法不同于乘法;●符号结果:正数的任何次方为正数,负数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②科学计数法: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M=a×10n(1≤︱a︱<10,n=“整数位”-1)第二章整式加减2.1 代数式①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简洁、规律.偶数:2n 奇数: 2n±1②日历表的规律:左右差1,上下差7.找规律三部曲:自然排列序列化(提炼公式)反馈(体现:特殊一般特殊)③代数式(含运算符号的数与字母的结合体,双单也是.)书写格式:●数与数相乘,称号不可省;数与字母相乘时,称号省数在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称号省;●除号写成分数线;●单位问题:最后一步加减后带单位需加括号,最后一步乘除时,不加括号.④代值格式:先化简当什么时原式代值结果⑤单项式(仅含乘号,双单也是):系数:数字部分(注意:“-”,数的乘方,分数,兀)单项式次数:字母部分(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到底出现几个字母)●系数为±1,指数为1时,1一定要省.不是单项式.●单个数与字母是单项式,包括0与兀;字母的倒数如1a2.2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加减:本质就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且对应指数也相同,几个常数项也是单项式;②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减,其它不变;③去(添)括号:遇正不变,遇负全变,倍数共有;④几个项能够加减,说明它们就是同类项,不含某个字母(或与其无关)说明化简后这个字母对应项的系数为0;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1);②等式的四个基本性质(第2性质易错);③熟练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易错点;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①相关公式行程问题:S=VT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年数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润=售价-成本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审题! 审题!还是审题!具体:设法:简单题直接设,难题间接设,有比例可比例设;设元:多个未知量时应设一表多,注意设小不设大,设整不设分以方便解方程.3.3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①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1),解有无数组,往往求特征根.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3+1),解往往是唯一组,(复杂的方程应先化简)解法如下:代入法有四种,一般选择系数为±1;加减法有两种;整体思想.③注意含参问题,选择正确的关系式建立方程组.④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往往用整体思想.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①简单的设一元,复杂的设二元.②一般而言,数量和关系易建立方程,另一个方程与列代数式有很大关系,建立方程组时要考察整体与对应个体的关系.第四章直线与角4.1 几何图形①欧拉公式:点+面-线=24.2 线段、射线、直线①命名方式;②公里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里2 两直线相交有唯一的交点;公里3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3 线段的长短比较①线段的合成与加减;②中点三段论③几何题没有图时易双解,正向推理时注意逻辑格式,逆向时可设方程(组).4.4~4.5角与计算①角的顶义(静态与动态)与命名(有四种);②角的计算:角的单位、角的进率、角的转化;③角的合成与加减;④角的三段论;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①尺规作图的思想:利用直尺的直与圆规的曲及截取功能作已知线段和角及其合成.。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有理数一、有理数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整数整数 0 正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有理数 0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任意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相反数、绝对值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这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规定:0的相反数是0。

数a的相反数是 -a。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还是0;特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商为﹣1。

2、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特点:(1)绝对值恒大于等于0 即│a│≥0;(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当a>0时,|a| =a;当a=0时,|a| =0;当a<0时,|a| =﹣a;(3)两个绝对值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个绝对值都为0时成立。

因为|a|+|b|=0 所以|a|=0,|b|=0四、有理数大小1、正数>0>负数;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五、有理数的运算1.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 – b = a + (-b)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达式是:a+b=b+a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达式是:(a+b)+c=a+(b+c)5、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

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正整数整数0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0(0不能忽视)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数轴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本方法-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本方法-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5.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与点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1)数轴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表示的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当a为一个正数时,它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当a是负数时,它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当a 是0时,距离为0.(3)注意:到某一点距离等于a(a是正数)的点有两个,在原点的左右两侧各一个.解技巧确定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画出数轴,并表示出所求的数,再求两点间的距离.【例5-1】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的长为3,求点B对应的数是多少?分析:由于点A对应的数为2,说明它到原点的距离为2,又线段AB的长为3,则点B对应的数就很容易确定了.解:因为点A对应的数为2,又线段AB的长为3,所以点B到原点的长为1.又因为点B在原点的左边,所以点B对应的数为-1.【例5-2】已知数轴上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并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求A,B两点表示的数(A在B的左边).分析:互为相反数的数,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根据A,B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即可求出A,B两点表示的数.解:由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可知点A,B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距离都为3,又A在B的左边,所以A点表示-3,B 点表示3.6.运用相反数化简符号(1)理解:①在任意-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的相反数表示为-(+5),而5的相反数就是-5,所以-(+5)=-5.因此运用相反数可以进行符号化简.(2)分类:简单的符号化简共有3种情况:①-(+a )=-a ;②+(-a )=-a ;③-(-a )=a .(3)延伸:①-=-a ;-=a 等.②-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多重符号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与“+”号无关,据此可以对带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化简时“+”号的个数不影响结果,可省去;而“-”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也可全部省去,奇数个时,结果保留一个“-”号即可.【例6-1】 填空:(1)-⎝ ⎛⎭⎪⎫-127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 (2)如果-x =+(-80.5),那么x =__________.解析:(1)∵-⎝ ⎛⎭⎪⎫-127=127,因此此题实际上是求127的相反数,∴-⎝ ⎛⎭⎪⎫-127的相反数是-127;(2)是已知x 的相反数求原数x 的问题,∵-x =+(-80.5)=-80.5,∴x =80.5.答案:(1)-127 (2)80.5【例6-2】 化简下列各符号:(1)-;(2)+{-};(3)-{-{-…-(-6)…}}(共n 个负号).分析:化简的法则是:结果的符号与负号的个数有关,有偶数个负号时,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时,结果为负.解:(1)-2;(2)5;(3)当n 为偶数时,为6;当n 为奇数时,为-6.7.绝对值的化简和计算化简绝对值符号主要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解题时看清楚“-”号在绝对值符号的里面还是外面.如果“-”号在绝对值符号的里面,化简时把“-”号去掉;如果“-”号在绝对值符号的外面,化简时不能把“-”号去掉.解技巧 准确化简绝对值符号化简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是正数、负数或是0.【例7】 化简:(1)-⎪⎪⎪⎪⎪⎪-23; (2)+|-24|;(3)⎪⎪⎪⎪⎪⎪-⎝ ⎛⎭⎪⎫+312; (4)|-(-7.5)|.分析:先判断绝对值符号内数的符号,再求绝对值.解:(1)-⎪⎪⎪⎪⎪⎪-23=-23; (2)+|-24|=24;(3)⎪⎪⎪⎪⎪⎪-⎝ ⎛⎭⎪⎫+312=312; (4)|-(-7.5)|=7.5.8.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的求法应用因为用字母所表示的数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0.它具有不确定性,而求绝对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符号,因此求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时,必须考虑题目中给定的条件,若有限定条件,就按限定条件求出,若没有限定条件,则要分正、负、0三种情况讨论.解技巧 求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1)限制型逆用求法,如:|a |=6,那么a =±6;(2)开放型分类讨论求法:如求|x |+x 的值,当x >0时,|x |=x ,所以|x |+x =x +x =2x ,当x <0时,|x |=-x ,原式=0,当x =0时,原式=0;(3)化简型求法:如:|a |=|-8|,|-a |=|-8|,|-a |=|8|都能化为|a |=|8|=8解决.【例8-1】已知a=-5,|a|=|b|,则b的值等于().A.+5B.-5C.0 D.±5解析:因为a=-5,所以|a|=5.所以|b|=5.所以b=±5.注:本题常见的思维误区是由|a|=|b|推出a=b,错选 B.事实上,由|a|=|b|,可得b=±a,所以b=a或b=-a,即b=5或b=-5.答案:D【例8-2】下面推理正确的是().A.若|m|=|n|,则m=nB.若|m|=n,则m=nC.若|m|=-n,则m=nD.若m=n,则|m|=|n|解析:A中若|m|=|n|,则m=±n;B中若|m|=n(n一定是非负数),则m=±n,例如|±2|=2,此时m=±2,n=2,显然m=±n;C中若|m|=-n,则m=n 或m=-n,例如|±3|=-(-3)(n一定是非正数),此时m=±3,n=-3,所以m =±n.答案:D9.利用数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知识常与运动问题结合在一起,利用数形结合将运动问题解决.这种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之一.数轴是一种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运用数轴可以直观表示点的移动,正确找出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会由数轴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解题时,通常根据题意正确地画出数轴,在选取长度单位时,要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再在数轴上表示点的移动过程,用箭头和竖线来表示.【例9】超市、书店、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超市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小明从书店出来沿街向东走了5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8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何处?在数轴上标出超市、书店、玩具店的位置以及小明最后的位置.分析:书店处于超市和玩具店之间,且书店与玩具店之间的距离是50米,书店与超市之间的距离是20米,这样可以画出数轴,即可表示出小明最后的位置.解决点的移动问题,可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点的移动,关键是确定原点,最后的点相对于原点来说,若在原点的右侧,表示的是正数,若在原点的左侧,则表示的是负数.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小明位于超市西边10米处.10.利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绝对值的产生来源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反过来又可以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绝对值求距离路程问题中,当出现用“+”、“-”号表示带方向的路程,求最后实际路程时,实际上是求绝对值的和.方法:①求各个数的绝对值;②求所有数的绝对值的和;③写出答案.【例10】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中山路上营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3,+12,-11,-13,+3,-12,-18,请问小王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分析:本题是绝对值意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有理数中的“+”和“-”在本题中表示的是方向,而它们的绝对值是小王在营运中所行驶的路程,因此求共行驶的路程应是每次行车里程绝对值之和.解:|+15|+|-3|+|+12|+|-11|+|-13|+|+3|+|-12|+|-18|=15+3+12+11+13+3+12+18=87(千米).答:小王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共行驶了87千米.。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知识总结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知识总结

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有理数基本概念1.正数与负数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正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如+0.5、+3、+1/2……“+”号可以省略。

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如-3、-0.5、-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正数与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与一个量成相反意义的量不止一个。

2.有理数正整数、0统称自然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整数可以看做分母为1的分数。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可以这样说: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能写成分数(分子分母互质)形式的数是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两种)正整数整数零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3.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4.相反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0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比较大小(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实践活动在新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比例。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并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创新,为了能够帮大家更高效的梳理归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 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有理数1、有理数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任意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相反数、绝对值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这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规定:0的相反数是0。

数a的相反数是-a。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还是0;特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商为﹣1。

2、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特点:(1)绝对值恒大于等于0 即│a│≥0;(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当a>0时,|a| =a;当a=0时,|a| =0;当a<0时,|a| =﹣a;(3)两个绝对值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个绝对值都为0时成立。

因为|a|+|b|=0 所以|a|=0,|b|=0四、有理数大小1、正数>0>负数;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五、有理数的运算1.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 – b = a + (-b)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达式是:a+b=b+a 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达式是:(a+b)+c=a+(b+c)5、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6、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角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角

4.4 角1.角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角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之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角,对学好今后的平面几何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角的概念①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②“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这是从运动观点来定义角,它不仅包括前面所定义的角,而且角的大小不受任何限制,更能揭示角的概念的本质.(2)角的表示方法①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用角的两边上的两个大写字母和顶点的字母表示角,如图(1)中的角,可记为∠AOB,注意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各条边上的点A,B写在两旁;②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只用顶点的字母表示角,如图(1)中的∠AOB也可以记作∠O,一个顶点处有两个以上的角时,不能只用顶点的一个字母来表示,如图(2)中以O为顶点的角有∠AOB,∠BOC,∠AOC,就不能用∠O来表示;③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数字,就可以用这个数字来表示角,如图(2)中∠AOB可记为∠1;④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在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小写希腊字母,就可以用这个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角,如图(2)中∠BOC可记为∠α.注意:以上四种表示方法的前面还必须加上角的符号“∠”.(3)角的度量和换算①度量的单位是“度”、“分”、“秒”,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1份叫做1度的角.记作1°的角.度、分、秒是六十进制,计算时要防止与十进制混淆,换算关系如下:1°=60′,1′=60″,1′=⎝ ⎛⎭⎪⎫160°,1″=⎝ ⎛⎭⎪⎫160′. ②角度单位的换算法则:a .把度换算成度、分、秒,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整数度保持不变,先把不满1度的小数度化为分;再把不满1分的小数分化为秒,最后度、分、秒和写在一起.b .把度、分、秒换算成度,从右往左进行.先把秒化为分(此时用除法),再把分化为度,最后把原来的度与由分和秒化来的度相加.(4)角的分类(按角的大小划分)①周角: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周角,如图(1)中∠AOB 就是一个周角;1周角=360°;②平角: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与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如图(2)中,∠AOB 就是一个平角;1平角=180°;③直角:度数等于90°的角是直角,如图(3)中,∠AOC 与∠BOC 就是一个直角; ④锐角:度数大于0°,且小于90°的角是锐角;⑤钝角:度数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是钝角.图(1) 图(2)图(3)(5)方向角如图中的射线OA ,OB ,OC ,OD 分别称为:北偏东40°、北偏西65°、南偏西45°、南偏东20°.这里要注意OD 不要说成是东偏南70°,同样,OC 也不要说成是西偏南45°.对于偏向45°的方位角,有时也可以说成东南(北)方向或西南(北)方向.如图中的OC ,除了说成南偏西45°外,还可以说是西南方向,但不要说成南西方向.【例1-1】 图中有几个角?是哪几个角?分析:先以射线OA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A 的左侧有3条射线OB ,OC ,OD ,所以可数出3个角∠AOB ,∠AOC ,∠AOD ;再以射线OB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B 的左侧有两条射线OC ,OD ,所以可数出两个角∠BOC 、∠BOD ;再以射线OC 为角的一边,因为在射线OC 的左侧只有一条射线OD ,所以只可数出一个角∠COD .因此,图中有3+2+1=6个角.解:图中有6个角;它们分别是∠AOB ,∠AOC ,∠AOD ,∠BOC ,∠BOD ,∠COD .析规律 角的计数公式 有公共端点的m 条射线组成的角(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为12m (m -1)个.【例1-2】 计算16°5′24″=________°;47.28°=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把16°5′24″化成单位为“度”的数,只要逐步把“秒”化成“分”,再把 “分”化成“度”;反之,要把47.28°化成几度几分几秒,只要先把0.28°化成“分”,再把其中的小数化成“秒”.具体解答如下:16°5′24″=16°+5′+⎝ ⎛⎭⎪⎫2460′=16°+5.4′=16°+⎝ ⎛⎭⎪⎫5.460°=16.09°;47.28°=47°+0.28°=47°+0. 28×60′=47°+16.8′=47°+16′+0.8×60″=47°+16′+48″=47°16′48″.答案:16.09 47 16 48解技巧 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角的换算单位是60进制,几分几秒化成度,要从秒开始,除以进率60;度化成几分几秒,要从分开始,乘以进率60.2.角的比较和运算(1)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我们可以得到角的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①估测法:用此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较为直观,但不够准确,适用于角度差别明显不同或者对角度要求不高时的角的大小比较;②度量法:此方法主要是指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根据度数比较大小.其具体做法是:a.对中(顶点对中心);b.重合(一边与量角器上的零线重合);c.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度量法主要用于较为精细的角的大小比较;③叠合法:此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把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分别重合,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一侧,通过另一边所在的位置进行判断.叠合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是比较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上面所说的度量法其本质也是叠合,即把量角器上的相应角度与被测角进行叠合比较.谈重点角的大小关系的表示①角的大小关系有三种:小于、等于、大于,可用符号“<”“=”“>”连接.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粗细无关.(2)角的画法①用三角板画.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尺中,其中一个三角尺各角的度数为30°,60°,90°;另一个三角尺各角的度数为45°,45°,90°.用这样的三角尺可以测量这些特殊的角,也可以画出这些特殊的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知识归纳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知识归纳新版沪科版

4.4 角的度量
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2、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
针每分钟走0.5°
4.5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即两个相等的角的补角相等,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相等,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

注:互余、互补关系只强调角度的和为特定的度数,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4.6 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直线L(2)在L上任取一点A,以A为圆心,以线段a的
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则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一、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沪科版)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沪科版)
第一单元有理数
一、有理数分类(略)
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任意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还是0;
特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商为﹣1。

2、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绝对值。

特点:(1)绝对值恒大于等于0 , │a│≥0;
(2)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
当a>0时,|a| =a;当a=0时,|a| =0;当a<0时,|a| =﹣a;
(3)两个绝对值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个绝对值都为0时成立。

3、倒数:
特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积为1。

四、有理数大小
1、正数>0>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五、有理数运算
1、有理数加减:
(1)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2)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有理数乘除:
(1)乘法法则、除法法则;
(2)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3、有理数乘方:
(1)乘方运算中a n的底数是a,指数是n,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a2≥0一个数的偶数次幂恒是非负数
两个平方数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个平方数都为0时成立。

一个绝对值与一个平方数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者都为0时成立。

(3)任何非0数的0次幂都等于1 (a0=1,a≠0);
(4) 科学记数法(c=a×10n,1≤a<10)
4、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不同级运算:乘方→乘除→加减;同级运算:左→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六、近似数
1、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如何数有效数字)
2、精确到哪一位
第二章整式加减
一、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2、字母a它表示一个数,可能是正数,可能是0,也可能是负数;
3、代数式=整式+分式
4、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或单个字母和数字。

单项式次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
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多项式次数:等于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常数项、几次几项式、升幂降幂排序。

二、整式加减
1、同类项: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整式加减运算(关键步骤:合并同类项)
三、找规律
1、等差类型:相邻两项之差相等;例如1,2,3,4,······
2、等比及相关类型:相邻两项之商相等ab n, ab n-c ;
例如3,6,12,24,48······(3×20,3×21,3×22,3×23······)
3、幂及相关类型: n2型、n2-a型;例如 1,4,9,16······(12,22,32,42······)
4、和类型:例如1,3,6,10······(1,1+2,1+2+3,1+2+3+4,······)。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一、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
1、方程的元数:未知数的个数;
方程的次数:未知数次数和最高项次数。

几元几次方程(根据元的个数,方程的次数)
2、方程的解叫做方程的根
3、解一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关键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
二、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3、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去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
如果a=b ,则 a±c=b±c;
4、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去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除时不能除0)。

如果a=b ,则ac=bc ,a÷c=b÷c﹙c≠0﹚
三、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重点、难点,详见讲义)
第四章直线与角
一、几何图形
1、三视图;
2、几何图形展开图;
3、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
4、几何图形的顶点、棱、面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线及其表示
1、线段:2个端点可测量,可比较大小;
2、射线:1个端点不可测量,不可比较大小;
3、直线:没有端点不可测量,不可比较大小。

4、定理:(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5、线段中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则AB=2AC=2BC
6、距离:两点间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
1、角的大小: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单位:度、分、秒, 1°=60′;1′=60″。

3、角的表示:∠AOB、∠O
4、余角及补角:
(1)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90°)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180°)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角平分线:一条射线,将一个角平均分为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是角平分线。

OC是∠AOB的角平分线,则∠AOB=2∠AOC=2∠BOC
四、角和线的计算
直线交点、多点能画几条直线、用角表示方向、某时刻时钟两指针夹角······
五、尺规作图(画线段、线段中点、角、角平分线)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法
(1)普查
(2)抽样调查
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每个考察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二、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2、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扇形的中心角=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3、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各统计图的特点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