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让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预习指导:在幼儿园进行表演游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来给幼儿介绍游戏的内容和要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示例演示:教师可以给幼儿做一次游戏的示范演示,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游戏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示范演示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进行,让幼儿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参考。
3. 小组合作: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互支持。
4. 引导表演: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使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问幼儿某个角色的感受、想法,让幼儿通过表演来展示,并思考自己的角色。
5. 值得肯定:在幼儿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表演的价值。
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表演技巧。
6. 后期讨论:在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讨论,让幼儿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幼儿找到改进的方向。
指导幼儿园的表演游戏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指导策略。
通过预习指导、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引导表演、值得肯定和后期讨论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表演游戏,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一.区域解读✧幼儿园的表演区通常有歌舞表演,乐器表演、时装表演、故事表演等活动,不同的内容蕴含着不同的目标,相应的环境创设和支持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其中,故事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也是幼儿园表演区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
我们重点介绍故事表演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来再现文艺作品内容、表达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
✧故事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源于故事等文艺作品,它以这些文艺作品为基本框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发展都受作品的影响,幼儿创造性地再现自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游戏性高于表演性是其鲜明特点。
二.区域目标1.喜欢参加表演活动,能大方而自然地表演,体验表演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幼儿喜欢表演,幼儿是天生的“演员”。
当幼儿在他人和集体面前大胆展示自己时,成功、喜悦、自信将随之而来。
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宗旨的表演游戏通过“创造”性质完全不同的师幼关系而赋予了表演游戏崭新的面貌,使表演游戏能够通过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有力地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因而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2. 能完整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体会角色的情绪情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表情地表达和表现幼儿表演的故事中的角色,有的是真善美,有的是假恶丑,幼儿通过故事表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进而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故事表演过程中,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把故事表现出来,其语言复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除了记住角色的语言以外,幼儿还要用适当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情绪情感,并恰当地运用动作、表情等非语言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角色。
3. 会制订表演区的活动计划,并有步骤地执行开展表演游戏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角色如何分配,需要哪些道具,谁来准备,什么时间排练,什么时间正式演。
幼儿园教研-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演出游戏的指导策略演出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法。
我们深入研究并掘客了演出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
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
在这样的演出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觉察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到场演出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演出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并且决定着演出游戏的发展偏向。
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别。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觉察其存眷点。
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演出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配合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演出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演出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实发挥讨论在演出游戏中的作用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筹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赐与幼儿最大的支持。
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演出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
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演出《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见地经验,还是继续演出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
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差别材料制作道具的偏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
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演出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
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演出青蛙产卵过程的办法。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又兼具“表演性”,有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又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
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
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
因此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一、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
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
如《小熊请客》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
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等,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幼儿了解了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得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表演游戏是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表演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表演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进行讨论,并就一些常见的表演游戏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一、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1. 渐进式指导:在幼儿园教师进行表演游戏指导时,应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来逐步引导他们适应和掌握表演游戏的技巧和要领。
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们一开始就达到很高的表演水平,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尊重个体差异:在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倾向进行差异化的指导。
有些孩子天生爱表演,对他们的指导可以稍微放开些;而对于一些害羞、内向的孩子,需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和鼓励。
3. 激发兴趣为前提:表演游戏应该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前提的。
只有孩子们对表演游戏感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4. 鼓励表演创新:在指导孩子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可以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选择表演内容、角色和故事情节,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表演。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二、常见表演游戏的指导和建议1. 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表演游戏,通过情景表演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进行情景表演的指导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建议:- 提供适合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适合的情境,比如商店购物、家庭日常、学校生活等。
让孩子们在这些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
幼儿园话题6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话题6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话题6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PT课件,教案,表演游戏的概念,表演游戏的基本要素,表演游戏的教育意义,小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中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大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等内容,。
话题6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视频&图片导入】【案例导入】讨论如果要开展《白雪公主》的表演游戏,应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和分配主角、配角以及反角?探寻一表演游戏概述(一)表演游戏的概念1.什么是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文学作品或生活经验为蓝本,通过想象、即兴创作或自编"剧本",运用动作、语言和表情扮演角色,再现文艺作品或生活内容的一种创造性意愿游戏。
2.表演游戏的分类按照表演游戏中表演主体的不同,表演游戏可分为直接表演游戏和间接表演游戏。
按照表演素材来源的不同,表演游戏可以分为作品表演游戏和创作表演游戏。
间接表演游戏3.表演游戏的特点(1)游戏性【复习回忆】什么是游戏性?游戏性是指某一项活动具有无目的性、重过程轻结果、自主性等特性。
不同于戏剧表演有明确的观众,表演游戏属于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并不是为特定"观众"表演。
表演游戏无活动之外的目的。
同时,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表演的内容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2)表演性表演性也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
(3)创造性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也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举例】表演"狼和小羊"时,塑造出各种各样的狼和小羊的形象,有凶恶的狼、狡猾的狼、可怜的小羊、聪明勇敢的小羊等,这些不同都是幼儿创造的结果。
【交流讨论】表演游戏的三个特点给我们什么启示?【总结】表演游戏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游戏性"和"表演性"的关系,避免"重表演、轻游戏"的现象。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doc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首先,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让儿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扮演角色,并通过对话、动作和表达等创造性表演来再现文学作品。
表演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因为它们通过表演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游戏。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或串联情节来帮助孩子推进游戏过程。
孩子们不再需要记忆和复述故事。
重点是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角色的心理,用适当的语言、动作和表达再现人物和情节发展。
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
语言教育尊重儿童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尊重儿童对娱乐和活动的热爱。
故事表演游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组织。
(1)整体表演类型要求儿童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构成相对较大。
在表演活动中,儿童扮演一对一的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个儿童扮演,而团体角色不受严格限制,可以由几个儿童同时扮演。
例如,在《拔萝卜》和《小兔乖乖》的表演中,老师将在旁边背诵故事,情节将串联起来。
当需要角色台词时,扮演角色的孩子将参与对话。
其余的孩子可以和老师一起背诵这个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1.在讲了1-2遍故事后,老师帮助孩子们分析作品中人物的特征。
2、让孩子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角色的特点,讨论需要什么道具和替换什么东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并没有被严格要求复述故事,但是老师们把情节串联起来来引导故事。
4.所提供的道具应简单易操作。
它们可以用来代替真的。
它们不应该太装饰或太真实。
(为什么?(1)儿童注重道具,忽视动作和情感体验的作用。
(2)在游戏中用物体代替象征性效果的需要。
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1)通过与儿童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儿童的计划、愿望和经历,从而在游戏中给予儿童最大的支持。
(2)讨论可以作为前后之间的纽带,将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
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其“游 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需要学会“ 等待”,不要催促幼儿,也不要对幼儿抱有不切 实际、过高的期望,指望他们在听完故事以后立 马能够“生动表演”,而是允许他们“重复”, 在多次重复以后提高表演的水平
2
如何指导幼儿分配角色?
小班
即可由教师指定角色,也可由幼儿自报
协商分配、猜拳、轮流等方式解决冲
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忘记
等情形时可用语言、动作等提醒,切
记横加干涉
中、大班
注意
不能强迫幼儿扮演他们不愿扮 演的角色,否则,既挫伤了他 们的积极性,又会使他们在游 戏中不能尽情表演。对个别只 想当主角的幼儿,也需要教育 引导,使他们愿意担任配角
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 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
教师应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幼 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 幼儿探索和讨论,尊重幼儿的理解和表现, 应当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 至组织者和支持者,应该为幼儿的游戏创设 宽松的游戏环境和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儿进行表演技能的训练
• 表演“三只蝴蝶”的过程中,可以带 领幼儿到花园中观察蝴蝶落下时翅膀 的姿态
• 经常把故事、通话、诗歌、歌舞等作 品以戏剧、歌舞、木偶、皮影戏等形 式做示范性表演
• 教师参与游戏,启发和帮助幼儿理解 作品内容,创造性地表现作品情节
• 对幼儿在表演中必须运用的语言表达 技能、歌唱表演技能和形体与表情表 演技能等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开展1. 引言1.1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园表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表演游戏,幼儿能够提高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发展团队合作精神,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身体协调和运动发展,培养情商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表演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与成就感,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多方面素养。
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仿和表演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境和人物,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表演游戏,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有趣有益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意义幼儿园表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表演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表演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
表演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社会规则和生活习惯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于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确定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确定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是组织和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第一步。
主题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应当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比如动物世界、植物成长、节日庆祝等,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参与。
在确定主题和内容时,还要考虑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保证表演游戏能够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语
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角色扮演能力。
本文将
探讨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
1. 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园表演游戏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和排练。
教
师应提前安排好时间表,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角色、准备台词和动作。
教室或戏
剧室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幼儿能够自由移动和表演。
2. 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角色: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和
表演能力。
3. 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在表演游戏前,教师应该向幼儿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
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目标,然后示范一遍,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知道应该如
何表演。
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道具或音乐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模仿。
4. 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合作: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表演,让幼儿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和协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教师
还可以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与观众互动,增强他们的表演自信心。
5. 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角色的特点、故
事情节的发展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和动作,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和自信心。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儿童活动,通过表演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表演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1. 设计游戏内容老师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表演游戏内容。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例如《三只小猪》、《红帽子小姑娘》等经典故事,或者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医生、警察、老师等。
2. 游戏角色分配在设计好游戏内容之后,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和特长来分配游戏角色。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自愿来确定每个孩子所扮演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在其中得到发挥。
3. 提前准备道具和服装在游戏中,道具和服装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物品,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角色,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和服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4. 游戏培训在进行表演游戏之前,老师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培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角色特点,并与其他孩子有更好的互动。
5. 游戏表演当所有的准备都就绪后,就可以进行表演游戏了。
老师们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游戏的背景和情节,然后让孩子们依照游戏情节和角色扮演表演出来。
老师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及时帮助孩子们调整角色和情节的表达,使得游戏表演更加生动和精彩。
6. 游戏总结在游戏表演结束之后,老师们可以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称赞孩子们各自的表现,并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老师们也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以上指导策略,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表演游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成长。
幼儿园表演游戏及指导—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表演游戏
指导要点
• 主题选择:既利于表演又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 • 材料准备:种类较多、结构性较低的材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角色分配: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中教师要提供关于角色表演的反馈,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 指导方法:教师尽量不干预幼儿的游戏,如需介入可采用语言指导。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 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 教师是表演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助者。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 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 • 帮助幼儿熟悉作品 • 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 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 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
(三)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场地与布景
• 简单方便、色彩鲜明、宜夸张
服装与道具
• 各种人物、动物、童话人物的道具、头饰
(四)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故事重温法 音像示范法
(五)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主角、配角 正面角色、反面角色
• 解决角色分歧的办法: • 轮换法、发现法
(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教师示范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
如:
• 《拔萝卜》 • 《小兔乖乖》
中班表演游戏
特点
• 游戏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目的性有了一定提高,嬉戏性强,需要老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 持游戏主题。
• 表演水平:以一般性表演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较少运用语言和表情表现角色。 • 角色意识:有所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角色扮演行为;能够分配角色,
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 社会性水平:联合游戏阶段,交往频率增加,幼儿之间会讨论一些与表演有关的问题。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通用19篇)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引起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熊的家。
2、教师活动前排好表演。
活动过程(一)、交代课题名称,引起幼儿看表演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要请小朋友看一个表演,名字叫《三只熊》,看看表演中有谁?”(二)、幼儿观看表演,知道主要内容,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表演第一遍。
(1)、刚才表演叫什么名字?(2)、这个表演中有些谁?(3)、小姑娘这样好不好?2、表演率二遍。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2)、小姑娘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姑娘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姑娘的?(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姑娘都是谁演的?(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4、表演第四遍。
教师表演,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大、中、小熊及小姑娘,跟着老师尝试着表演。
(三)、讲评。
今天,我们看了老师表演的《三只熊》的故事,知道小姑娘改正缺点向熊道歉,熊就不抓她了。
下次我们再来看好吗?活动反思:表演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游戏,故事《三只熊》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喜爱。
因此,幼儿在活动中能较快地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简单对话,表现出很强的表演欲望。
在下次活动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感受表演的乐趣。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篇2目的: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开展【摘要】幼儿园表演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和潜在益处。
选择与策划是组织表演游戏的第一步,需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进行。
角色分配与指导要充分考虑每位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表演潜力。
排练与演出是表演游戏的核心环节,需要耐心指导、细致安排。
反馈与总结是表演结束后的必要步骤,帮助幼儿发现成长和改进的方向。
持续改进与发展可以促进表演游戏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自信心,未来展望是将表演游戏融入更多课程中,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精心设计,为幼儿创造更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表演游戏,组织,开展,选择,策划,角色分配,指导,排练,演出,反馈,总结,持续改进,发展,意义,价值,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园表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它是一种融合了游戏和表演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通过参与表演游戏,幼儿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角色和情感,同时需要与其他幼儿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幼儿园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潜在益处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潜在益处包括多方面,通过参与表演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放开自己,勇敢地表现自己,这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表演游戏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摘要:表演游戏是一种主观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再现生活中的情景,以满足表演的欲望。
幼儿园的表演游戏以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主,幼儿可以结合音乐、语言、动作、表情等完成创造性的表现,从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策略;自主游戏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的学习发展十分重要,有效的指导影响着幼儿表演游戏的质量。
而当下幼儿园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过于形式化,教师并没有及时掌握幼儿的游戏动态,指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进行着无效的表演游戏活动。
因此,探究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观察指导,转变游戏理念忽视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指导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游戏和发展,观察不能流于表面。
观察并不只是了解幼儿的游戏信息,评价幼儿的游戏活动,而应该实时地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分析幼儿的心理与其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认真地观察过后给予指导,有效的游戏指导基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活动观察[1]。
教师不能只注重指导,而忽略了观察的过程,教师要在跟进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结合观察与指导,使幼儿的游戏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拔萝卜》中,教师在幼儿表演拔萝卜和对话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响亮,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讲,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教师应该转变幼儿的游戏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提升与发展。
教师也可以去游戏资料查阅室来更新游戏理念,在自主游戏主题探讨中提升幼儿的表演游戏观念。
二、优化游戏实践,提升指导能力优化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活动可以从丰富游戏材料出发,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能够有互动,有回应的游戏材料[2]。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转载)
• 教师必须认识到,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 过程中,它可以是儿童遇到挫折或困难 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的表达或 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需考虑的问题:
• ①幼儿需要怎样的帮助才能克服当前的困难?他(她) 更容易接受哪种帮助?
• • • • •
• 间接方式:重在启发、诱导、暗示儿童 如何去做,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 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 述、评论等具体策略。 • 无论用什么具体策略,教师要意识到, 与儿童说话交谈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 展儿童的语言,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具有 鼓励、肯定、启发、引导等作用。
• 建议
• 如:“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 了吗?” • 评戏过程中,教师无论是以游戏者身 份还是旁观者身份,都应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 法进行指导。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2、以材料为媒介: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 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儿童,支持和引导儿 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3 、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
• 描述 • 实例:一个幼儿在用纸盒子做“书包”。 他先用蓝纸把盒子整个包起来,然后再 对它进行装饰。他从图片上剪了一只卡 通狗,把它贴到盒子上去,但是贴的位 置偏向了左边。他把卡通狗小心翼翼地 揭下来,对准中间位置,粘好。 • 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这个男孩的行动。这 时,她走过去,说:“哦,你发现歪了, 偏在了左边,所以你又揭了下来,重新 贴,把卡通狗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两 边就对称了,更好看了。对吧?”
• 询问 • 例:你能给教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 重述 • 例:一男孩在“娃娃家”玩。老师走过去问他:“你 在做什么呢?”男孩回答说:“我煮它吃过去了。” 老师重述:“哦,你把饭煮好了,还喂娃娃吃过了。”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制定合理的表演游戏计划
确定表演游戏的目标
01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制定合理的表演游戏目标,如培
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等。
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
0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兴趣的游戏内容,确保游戏具有教育意义
和趣味性。
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
03
根据游戏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包括游戏准备、
游戏总结
评价教师对游戏的总结是否全面、客观,是否能够帮助幼儿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对表演游戏材料的评价
游戏材料的安全性
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无毒无害,符合相 关安全标准。
游戏材料的适宜性
评价游戏材料的适宜性,是否符合幼儿的年 龄和发展水平。
游戏材料的多样性
评价游戏材料的多样性,是否能够满足不同 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信息共享
及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园 表演游戏的计划和进展,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游戏 中的表现和进步。
家园互动
鼓励家长参与表演游戏 的组织和实施,增进亲 子互动,提高家园共育 的效果。
反与建议
积极收集家长的意见和 建议,不断改进表演游 戏的内容和形式,以更 好地满足幼儿和家长的 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评价与反 思
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评价
幼儿参与度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 现,是否积极参与,是 否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
创造力表现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创 造力,是否能够进行即 兴表演,是否能够表现
不同的角色。
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 言表达,是否能够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
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组织指导应注意: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①通过和幼儿讨论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②讨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③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例小蝌蚪找妈妈问题:青蛙产卵后是否孵卵二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组织指导应注意: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表演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内容可以分为五类:A、角色:幼儿围绕角色认定和分配所进行的沟通.B、规则:幼儿围绕游戏的开始,出场顺序、动作和对白顺序等进行的沟通.C、情节:幼儿围绕故事序列、细节、内容进行的沟通.D、材料:幼儿围绕材料的使用,材料分配进行沟通.E、动作对白:幼儿围绕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对话等进行的沟通.嬉戏性角色行为,一般性表现,同伴交往等虽然不是表演游戏的理想状态,但却有着其自身不容忽视的价值,它们是幼儿表演游戏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嬉戏性角色行为是幼儿在表演游戏多样性探究阶段出现的行为,它为以后游戏内容或情节的丰富提供素材;一般性表现行为既是幼儿交往合作的初步成果,也是幼儿把加别人的角色的言语、动作、转变为自己的言语、动作的最初形态,它为生动性表现奠定基础;同伴交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和合作游戏.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2、组织指导: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 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 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在传统的音乐游戏中,主要是指在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唱下的活动,这是一种规则游戏,其学习的份量较重,主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由于一部分儿童音乐作品富有童话色彩,具有丰富的情节,主题鲜明,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形象.于是,儿童在理解歌曲或乐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演.这样,音乐游戏的规则由外显转向内隐,演变为一种表演游戏.因此,歌舞表演游戏是从音乐游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自发性游戏,由于它的结构特点更接近于表演游戏,因此,有人把它归为表演游戏一类.以区别于有规则的音乐游戏.在歌舞表演游戏中,有两种较典型的游戏与传统的音乐游戏有着较显着的区别,一是模仿性律动游戏,二是歌唱式表演游戏.一模仿性律动游戏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作为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律动具有动作与音乐双重特点.简单地讲,律动就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生活方式,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的动作、其中,动物形态的律动倍受儿童的喜爱.模仿性律动游戏属于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但同时要遵循律动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模仿性律动游戏的指导方法必须从选材和组织两方面入手,采取灵活的策略.1选材方面,既要考虑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律动曲的适宜性.儿童动作的发展往往的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音乐、即律动曲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儿童活动的表演欲望.2积累感性经验,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律动游戏不是一种机械模仿式的枯燥练习,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生动表演.儿童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贮存足够动作表象,才能在律动游戏中,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3激发表演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音乐环境可利用玩具或道具来表演律动.动物模拟性律动,通过角色扮演,戴上头饰或面具,幼儿律动的兴趣更浓.二歌唱表演游戏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通过身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歌唱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不在于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和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的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指导要点:1选择富有一定的情节,便于角色扮演的歌曲,在歌词上,最好是采用对话式,或情境语方较多的抒情式.在乐曲上,节奏感强一些,旋律以欢快为主调,便于幼儿表演时充分表达童稚的欢乐. 2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把词、曲的理解与创造性表演的舞蹈动作统一起来.3鼓励幼儿大胆地为歌曲配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4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或自编歌曲.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领域中游戏的比例很小,虽然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方法,但是,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往往用于组织教学,而缺乏自由活动的可行性.把歌舞表演游戏独立出来,可以部分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有机会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真正把自由转化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第三节皮亚杰对儿童游戏的论述作者:来源:点击:1636时间:2009-5-15瑞士着名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他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皮亚杰认为许多游戏理论不能正确地解释这种儿童期所特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游戏理论都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因此,皮亚杰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并提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相对应.一、游戏的实质根据“适应学说”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适应来源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例如,当孩子学会了抓握这一动作之后,他就试着去抓手边的每一件东西,即把它们纳入抓掌图式中.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例如,孩子要想拿到一块积木,必须先移开一个障碍物,这种现实要求他改变自己原有的抓握图式,否则他就拿不到积木.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的.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像与思维的关系一样.游戏的存在,不是游戏本身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要么同化大于顺应,要么顺应大于同化.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造现实,具有游戏的特征,这时就会出现游戏.一种图式或活动是模仿还是游戏或探究,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游戏就是同化顺应之间的不平衡,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二、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推翻了游戏的本能练习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细分为6个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游戏产生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例如婴儿重复地吮吸手指就是一种循环反应,但这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适应活动.当这种循环反应延续下去时就会变成游戏.皮亚杰指出,从适应活动转向游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惟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孩子的表情.当循环反应刚刚开始时,孩子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一旦学会了这种动作,再继续这一动作时就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这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愉快的,循环反应也就转变成嬉戏性行为.这一转变就表明了游戏的发生.他认为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提出了关于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游戏的发生、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第二阶段: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第三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第四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第五阶段: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第六阶段: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皮亚杰不仅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幼儿的游戏,而且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幼儿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的.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归纳出每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游戏.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地重复已习得的动作而取得“机能性快乐”,“动”即是快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用语言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的动作进行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皮亚杰游戏阶段论皮亚杰认为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只是一种“机能练习”,即游戏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认知机能所进行的练习和巩固.所以在他看来,虽然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游戏是被决定的,因为首先是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所以,认知的发展在前,游戏在后,认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游戏只是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三、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出现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机能性快乐”是法国心理学家彪勒提出的,指因满足身体的某种生理需要而获得的快乐.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所以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素,“动”即快乐.这种游戏的功能就是对动作的积极重复和巩固,从动作的重复中得到机能性快乐,产生或获得有力量的感觉.练习性游戏不是出生后头两年或前言语阶段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儿童期都可以看到的游戏形式.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但是语言的出现,儿童通过这种游戏而获得的新东西越来越少,于是这种游戏也逐渐减少,并表现出3种发展趋向:第一,因为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四、象征性游戏的发展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游戏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即象征性游戏发展起来了,这种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一个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表征是一种超越了感知活动的机能类型即象征性功能,它的特征在于“它超出了当前的范围而扩展到时空适应的领域,即它唤起了直接知觉与动作场之间的东西”.“表征是一个信号物的联合”,是由“信号物”和“被信号化之物”构成的一种心理结构.例如,在儿童驾着木棍当马骑这个象征性游戏中,木棍就是信号物,马及骑马的景象就是被信号化之物.在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中,同化超过了顺应而占优势,这在被信号化的图式中、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物本身都有所体现.所以,象征性游戏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中所实际运用的具体事物和环境,由儿童主观地在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加以组织的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即理解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这种游戏反映了对环境的同化倾向,儿童的主要成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而象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象征性游戏:假装、假扮和幻想的世界.皮亚杰指出,早期的假装游戏主要是用一个物品来代替另一个物品.他描述了自己两岁女儿杰奎琳是怎样假装一个鹅卵石是一只狗、一块饼干是一只狮子而一把举在头顶的刷子是一把伞,等等.此后不久,大约在3岁时,儿童开始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来代表别的人或别的物品.儿童将符号物与被符号所表示的事物联系起来,象征性游戏是符号化的一种类型,词和表象是符号化的另一些类型.象征性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前运算阶段2-4岁大量出现,并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随着儿童生活空间的扩展,他们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游戏形式已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前一阶段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被打破了,儿童必须去寻求新的平衡.自我中心是儿童期的典型特征,所以他们便开始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象征性的投射、象征性的认同以及象征性的联合去同化新的事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可以说,象征性游戏是“自我中心思维最特殊的类型”.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他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游戏的角色也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要求游戏接近现实,于是在7-12岁的儿童中,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规则性游戏逐渐产生.这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个方向,即被规则游戏所代替.它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游戏.五、游戏的功能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转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不必通过顺应来进行平衡而受顺应的约束.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这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就会做游戏.皮亚杰认为游戏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愉快,或纯粹的乐趣,婴儿或幼儿经常长时间地使用一种玩具游戏,或者带着深深的满足把石头扔到坑里或水里;二是游戏提供的适应作用,幼儿经常游戏,幼儿最后更能使行为适应真实世界的要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现实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实现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以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是儿童所需要的这样一种工具,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由成人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社会性语言,而是按照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儿童过去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迫使儿童去适应现实.因此,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认为游戏是解决儿童情感冲突、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体现了皮亚杰心理学思想的精华,从内容到方法,较为充分地经受住了时代科学成就的考验.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的研究视角与观点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儿童游戏理论的普及,并且对70—80年代以来游戏研究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皮亚杰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运动,以及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所提出的游戏发展的阶段,是他的理论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部分.皮亚杰游戏理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游戏与智力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价值的认识,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后人对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进一步推动了游戏研究的发展,使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更为深入,开始注意融游戏与智力发展为一体,开始重视游戏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价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对学前教育实践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如凯米KAmii-Devires课。
幼儿园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设计好角色扮演的主题和角色,如医生、警察、消防员、厨师等。
2. 准备相应的道具,如医生的听诊器、警察的警棍、消防员的头盔等。
3. 教师要熟悉各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以便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角色,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让幼儿对角色有初步的了解。
2.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也可以随机分组,让幼儿学会与不同的同伴合作。
3. 角色扮演: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扮演各自的角色。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4. 交流分享:角色扮演结束后,各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角色扮演活动的收获,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意义。
四、活动指导1.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于表现不佳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2.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教师要适时给予幼儿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提高。
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角色扮演活动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对于使用道具的活动,教师要提前检查道具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
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
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
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
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
(为什么?)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
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
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①通过和幼儿讨论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
②讨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
③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
例《小蝌蚪找妈妈》问题:青蛙产卵后是否孵卵?(二)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
组织指导应注意: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
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
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
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
(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
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
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
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
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
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
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
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
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
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
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
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
(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
表演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内容可以分为五类:A、角色:幼儿围绕角色认定和分配所进行的沟通。
B、规则:幼儿围绕游戏的开始,出场顺序、动作和对白顺序等进行的沟通。
C、情节:幼儿围绕故事序列、细节、内容进行的沟通。
D、材料:幼儿围绕材料的使用,材料分配进行沟通。
E、动作对白:幼儿围绕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对话等进行的沟通。
嬉戏性角色行为,一般性表现,同伴交往等虽然不是表演游戏的理想状态,但却有着其自身不容忽视的价值,它们是幼儿表演游戏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嬉戏性角色行为是幼儿在表演游戏多样性探究阶段出现的行为,它为以后游戏内容或情节的丰富提供素材;一般性表现行为既是幼儿交往合作的初步成果,也是幼儿把加别人的(角色的)言语、动作、转变为自己的言语、动作的最初形态,它为生动性表现奠定基础;同伴交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和合作游戏。
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
2、组织指导:(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
(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
(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
(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
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
(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
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在传统的音乐游戏中,主要是指在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唱下的活动,这是一种规则游戏,其学习的份量较重,主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
由于一部分儿童音乐作品富有童话色彩,具有丰富的情节,主题鲜明,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形象。
于是,儿童在理解歌曲或乐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演。
这样,音乐游戏的规则由外显转向内隐,演变为一种表演游戏。
因此,歌舞表演游戏是从音乐游戏中分离出来的。
一种自发性游戏,由于它的结构特点更接近于表演游戏,因此,有人把它归为表演游戏一类。
以区别于有规则的音乐游戏。
在歌舞表演游戏中,有两种较典型的游戏与传统的音乐游戏有着较显著的区别,一是模仿性律动游戏,二是歌唱式表演游戏。
(一)模仿性律动游戏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作为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律动具有动作与音乐双重特点。
简单地讲,律动就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
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生活方式,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的动作、其中,动物形态的律动倍受儿童的喜爱。
模仿性律动游戏属于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但同时要遵循律动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模仿性律动游戏的指导方法必须从选材和组织两方面入手,采取灵活的策略。
(1)选材方面,既要考虑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律动曲的适宜性。
儿童动作的发展往往的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音乐、即律动曲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儿童活动的表演欲望。
(2)积累感性经验,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
律动游戏不是一种机械模仿式的枯燥练习,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生动表演。
儿童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贮存足够动作表象,才能在律动游戏中,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
(3)激发表演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音乐环境可利用玩具或道具来表演律动。
动物模拟性律动,通过角色扮演,戴上头饰或面具,幼儿律动的兴趣更浓。
(二)歌唱表演游戏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通过身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歌唱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不在于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和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的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
指导要点:(1)选择富有一定的情节,便于角色扮演的歌曲,在歌词上,最好是采用对话式,或情境语方较多的抒情式。
在乐曲上,节奏感强一些,旋律以欢快为主调,便于幼儿表演时充分表达童稚的欢乐。
(2)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把词、曲的理解与创造性表演的舞蹈动作统一起来。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为歌曲配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4)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或自编歌曲。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领域中游戏的比例很小,虽然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方法,但是,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往往用于组织教学,而缺乏自由活动的可行性。
把歌舞表演游戏独立出来,可以部分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有机会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真正把自由转化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第三节皮亚杰对儿童游戏的论述作者:陶金玲来源: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点击:1636 时间:2009-5-15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他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
皮亚杰认为许多游戏理论不能正确地解释这种儿童期所特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游戏理论都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
因此,皮亚杰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
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并提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相对应。
一、游戏的实质根据“适应学说”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适应来源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
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