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合集下载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讲义及思考题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讲义及思考题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3.1 岩土中的空隙空隙:void ,interspace ,space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

1.孔隙(pore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控制岩土滞留、释出和传输水的能力。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porosity )(n )––––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VV n n = 式中:V n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V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n ––––孔隙度,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一个概念:孔隙比(void ratio )(ε)––––指某一体积岩土内孔隙的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之比。

即sn V V =ε 因为V=V n +V s ,所以n 与ε关系为:nn -=1ε。

应用时:a. 涉及变形时(工程地质)→ε(采用孔隙比较方便);b. 涉及水的储容与运动时(水文地质)→n (采用孔隙度方便)。

影响因素:a. 分选程度:分选程度好,n 大;分选程度差,n 小;b. 颗粒的排列情况:立方体排列时n =47.64%,四面体n =25.95% ;c. 颗粒的形状: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n 愈大;d. 胶结充填情况:充填程度高,n 小。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a. 饱和含水率:n =θs (θs 饱和含水率);b. 抽水试验;c. 形态学方法:成象、扫描→借助与计算机处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3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3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细 水及 矿物 中的 水
定条件下,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 在细土层中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的 毛细水,这种毛细水称为悬挂毛细水 ( 图 4—7)。 在包气带中颗粒接触点上还可以悬留孔 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即使是粗大的卵 砾石, 颗粒接触处孔隙大小也总可以达到 毛细管的程度而形成弯液面,将水滞留在 孔角上(图4-8)。
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
4.2. 1、 结合 水
的那部分水,此部分水束缚于固相表面, 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由于固相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自内向 外逐渐减弱,结合水的物理性质也随之发 生变化。因此,将最接近固相表面的结合 水称为强结合水,其外层称为弱结合水。
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
岩石的多少、大小、连通程度及其分布
4.3 与水 的储 容及 运移 有关 的岩 石性 质
的均匀程度,都对其储容、滞留、释出以 及透过水的能力有影响。 3.3.1溶水度 概念: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 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值。 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裂隙率、岩 溶率)相当,但大于与粘土的孔隙度。



4.3.4 持水 度

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 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 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Sr) 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Μ +Sr=n 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 蒸腾消耗时 的含水量称作残留含水量 (W0)数值上相当于最大的持水度。


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 力。 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表3—1列出自然界中主要松散岩石孔隙的参考数值
岩 名


砾石

水文地质学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水文地质学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图4—3)。 颗粒排列方式也影响孔隙大小。仍以理 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设颗粒直径为 D,孔喉直径为d,则作立方体排列时, d=0.414D (图4—4),图4—5a); 作四面体排列时,d=0.155D (图4—5b)。 对于粘性土,决定孔隙大小的不仅是颗 粒大小及排列,结构孔隙及次生空隙的 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2)
(4—3) 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 著名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即原先由水承受的应力由于水头降低,
3.4.2 地下 水位 变动 引起 的岩 土压 密
浮托力减少而部分地转由砂层骨架 (颗粒本 身)承担:
(4—4) 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 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 生位移, 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增 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 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 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 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 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 岩石中的溶穴。


4.1.1 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 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 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 体积岩石 ( 包括孔隙在内 ) 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Pz Pz P (u u)
⑴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量(Gw)
与干燥岩石重(Gs)的比值。
Gw Wg 100% Gs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11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大小与岩石颗粒的分选程度的关系: ? 问:下列2种试样哪种孔隙大?
a—砂砾混合样
b—砾
a试样的孔隙为细颗粒形成的小孔石隙。
分选愈差,细粒占的比例愈大,孔隙愈小! 胶结程度越好,充填物越多,孔隙愈小!
12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通常用 n 表示
n Vn 100 % VT
?问:孔隙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 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 b. 与分选有关——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①砾石 ②砂石 ③混合样
17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颗粒排列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理想最疏松排列(立方体):孔隙度为 47.64%; 理想最紧密排列(四面体):孔隙度为 25.95%。 排列愈紧密孔隙度愈小。
18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粘性土的孔隙与孔隙度
粘土颗粒(指直径<0.005mm的颗粒); 粘性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连结力强;颗粒表面带 电,
达到70%
16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这里与粒径的关系是:粒径愈小,孔隙度愈大!
与以上分析有矛盾!为什么? 砂样与砾石样混合时,砾石样中孔隙体积变小,因此 孔隙度变小。 当粗细颗粒完全混合时,混合样的孔隙度:
n混=n粗×n细 因此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分选愈差,孔隙度愈小! 为何粘性土的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可达 70%?

3第三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3第三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第三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3.1 岩土中的空隙空隙:void ,interspace ,space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

1.孔隙(pore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控制岩土滞留、释出和传输水的能力。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porosity )(n )––––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VV n n=式中:V n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V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n ––––孔隙度,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一个概念: 孔隙比(void ratio )(ε)––––指某一体积岩土内孔隙的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之比。

即snV V =ε 因为V=V n +V s ,所以n 与ε关系为:nn-=1ε。

应用时:a. 涉及变形时(工程地质)→ε(采用孔隙比较方便);b. 涉及水的储容与运动时(水文地质)→n (采用孔隙度方便)。

影响因素:a. 分选程度:分选程度好,n 大;分选程度差,n 小;b. 颗粒的排列情况:立方体排列时n =47.64%,四面体n =25.95% ;c. 颗粒的形状: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n 愈大;d. 胶结充填情况:充填程度高,n 小。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a. 饱和含水率:n =θs (θs 饱和含水率);b. 抽水试验;c. 形态学方法:成象、扫描→借助与计算机处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重力水
结合水与重力水
(a)椭圆形小粒代表水分子,结合水部分的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朝 向颗粒;(b)箭头代表水分子所受合力方向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2 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距离固体表面更远、重力对其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
其吸引力、能在重力影响下自由运动的那部分水。 井、泉所采取的均为重力水,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持水度(Sr)(specific retention)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 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 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存在关系式:m + Sr = n。
有溶隙和溶穴的可溶岩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2 孔隙
(1)孔隙是指松散岩石中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特点:①呈小孔状,②分布均匀且密集,③连通性好。 (2)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和孔隙在内)中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VT=Vn+Vs,其中n为孔隙度,Vn为孔隙体积,Vs 为岩石固体颗 粒体积,VT为岩石总体积。
气态水
Vaporous water
结构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结晶水是矿物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 定位置上的水。
沸石水(zeolite water):方沸石(Na2Al2Si4O12•nH2O)。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固态水 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含量小。其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给水度是饱和介质在 重力排水作用下可以给 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 体积之比。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岩石孔隙中水的存在状态、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中的重 要问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岩石孔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岩石孔隙中水的存在状态和运动规律,探讨岩石孔隙与地下水相互作 用机制。
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实验测试、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其中,野外地质调查包括岩石和土壤 样品的采集、观测和记录;室内实验测试包括岩石孔隙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测量等;数值模 拟则利用专业软件对岩石孔隙与水分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
孔隙定义与分类
孔隙定义 孔隙分类
孔隙形成与演化
孔隙形成
孔隙演化
孔隙对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
01
热导率
02
电导率
03
强度脆性
04
渗透性
水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水分子的化学式 水的物理性质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与分 类
01
02
吸附水
薄膜水
03 毛细管水
水在岩石中的流动与传
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水在裂隙中的流动
02
孔隙充填与岩石弹性 性质的关系
03
孔隙率对岩石导热性 的影响
油气勘探与开 发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岩石孔隙研究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地下水是水 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储藏和运动主要受到岩石孔隙特征的控制。
通过研究岩石孔隙特征,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储存和运动规律,为 水资源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针对不同地区和特性的岩石孔隙,采取相应的水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
研究结论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常识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了解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读完肯定有所收获!
目录:
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1. 地下水的来源
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
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二、地下水及其分类
1. 基本概念
2. 地下水分类
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
1. 基本概念
2. 含水层类型划分
3. 上层滞水和潜水
4. 层间水(承压水)
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
1 / 17

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 一、地下水的来源
1. 渗入水
2. 沉积水
3. 再生水
4. 初生水
5. 有机成因水
|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1. 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
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
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2 / 17。

第3章 岩土中的空隙与水

第3章  岩土中的空隙与水

选愈差,孔隙度愈小!
9
(2)颗粒排列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理想最疏松排列(立方体):孔隙度为47.64%; 理想最紧密排列(四面体):孔隙度为25.95%。 排列愈紧密孔隙度愈小。
(a )
( b)
图3 颗粒的排列方式与孔隙度的关系 (a)-立方体排列(47.64%) (b)-四面体排列(25.95%)
3.3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 即水文地质学中水理性质:与水分储存、释出与运移有关的
性质。
3.3.1
容水度(反映岩石最大含水能力)—nr

• •
岩石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容水性。其度量 指标为容水度。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 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n与容水度nr两者有何关系?
c) 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颗粒与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接触点附近孔径最小,形成孔 角毛细水。
24
25
孔角毛细水与悬挂毛细水 有何不同? 孔角毛细水是孤立的,而 悬挂毛细水似串珠状且连 续分布的。
26
思考题: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
结合水束缚于固体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水分子排列精密、密度大,具抗剪强度; 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下运动,不具抗剪强度;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界上。
22
3.2.3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 1、基本概念

毛细现象:把细管插入水中,水上升至 一定高度停下来

毛细水受固体表面吸引力、液体表面张
力和液体重力的共同作用。毛细力是在
三相界面上弯液面引起的附加表面压力。 毛细管管径越小,毛细力越大,毛细上 升高度也越大。
23
2、毛细水的存在形式

3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3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4.3.4 持水 度

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 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 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Sr) 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Μ +Sr=n 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 蒸腾消耗时 的含水量称作残留含水量 (W0)数值上相当于最大的持水度。


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 力。 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全等粒的松散岩石。 分选程度愈差,颗粒大小愈悬殊的松散 岩石,孔隙度便愈小。 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门的孔隙中, 自然会大大降低孔隙度(图2—1中3)。 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 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 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等于由 粗粒和细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 的乘积。
细粒层次与粗粒层次交互成层时,在一
3.2.4 气态 水、 固态 水及 矿物 中的 水
定条件下,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 在细土层中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的 毛细水,这种毛细水称为悬挂毛细水(图 4—7)。 在包气带中颗粒接触点上还可以悬留孔 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即使是粗大的卵 砾石, 颗粒接触处孔隙大小也总可以达到 毛细管的程度而形成弯液面,将水滞留在 孔角上(图4-8)。

Pz Pz P (u u)


4.1.1 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 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 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 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第2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2)

第2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2)
结合水——(absorbed water, bound water) 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bulk water)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
2.2.1
定义
结合水
结合水(absorbed water, bound water)
附着于固体表面,在自身重力下不能运动的水 即结合水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表面引力—服从库仑定律,随固体表面的距离加大而减弱 性质 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力作用 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动)及变形。 意义 只要有固相表面就存在结合水,存在范围广,其量很小 (结合水膜很薄),当孔隙直径小于2倍结合水膜厚度时,孔 隙中只含有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又称无效空间)。
脱离水面,岩石细小孔隙中保留的水分,称为悬挂毛细水 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砂砾试样的例子。
c) 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 corner water, contiguity water?)
小结 悬挂毛细水似串珠状且连续分布的,孔角毛细水是孤立的
支持毛细水与悬挂毛细水
地 下 水 位 下 降
2.3 岩石的水理性质
二、含水量(water content)__

三、持水度(specific retention)__Sr

岩石的持水量(持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2.3 岩石的水理性质
四、给水度(specific yield)——
(water drained from soil under gravity flow)
岩石(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总称)
水理性质:就水文地质学主要涉及是与水分储容、释出与 运移有关的性质 包括: 一、容水度和孔隙度(porosity)(反映岩石最大含水能力) 孔隙度——n; 容水度——nr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03
地下水资源保护
水文地质学在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地下水污
染源、污染物迁移规律等,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
污染。
地下水污染防治
污染源调查
水文地质学通过调查地下水污染 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污染物迁移规律研

水文地质学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 中的迁移规律,包括污染物扩散 速度、范围等,有助于预测污染 发展趋势和制定应对措施。

溶洞
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 而形成的地下洞室。
空隙形成
天然形成
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矿物结晶、沉积物堆积等自然作用形成的空隙。
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受到挤压、拉伸等作用力,形成裂缝或断裂,形成空隙。
溶蚀作用
地下水在可溶性岩石中流动,溶解岩石,形成溶洞等空隙。
空隙分布
和经济损失。
灾害治理与恢复
水文地质学在地质灾害治理和灾后恢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恢复措
施,促进灾区的可持续发展。
05
未来研究方向
空隙形成机制研究
总结词
深入研究空隙的形成机制,包括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
详细描述
空隙的形成与岩石的成岩环境、沉积作用、构造运动等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数 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等方法,深入探究空隙的形成机制,为水文地质学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number {01}
目 录
• 岩石中的空隙 • 岩石中的水分 • 空隙与水分的相互关系 • 水文地质学应用 • 未来研究方向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15.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二、填空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4.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6.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与多少。

7.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3第三章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3第三章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第三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3.1 岩土中的空隙‎空隙:void ,inters ‎pace ,space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

1.孔隙(pore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控制岩土滞‎留、释出和传输水‎的能力。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porosi ‎t y )(n )––––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VV n n=式中:V n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V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n ––––孔隙度,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一个概念‎: 孔隙比(void ratio )(ε)––––指某一体积岩‎土内孔隙的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之比。

即snV V =ε 因为V=V n +V s ,所以n 与ε关‎系为:nn-=1ε。

应用时:a. 涉及变形时(工程地质)→ε(采用孔隙比较‎方便);b. 涉及水的储容‎与运动时(水文地质)→n (采用孔隙度方‎便)。

影响因素:a. 分选程度:分选程度好,n 大;分选程度差,n 小;b. 颗粒的排列情‎况:立方体排列时‎n =47.64%,四面体n =25.95% ;c. 颗粒的形状: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n 愈大;d. 胶结充填情况‎:充填程度高,n 小。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a. 饱和含水率:n =θs (θs 饱和含水‎率);b. 抽水试验;c. 形态学方法:成象、扫描→借助与计算机‎处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隙比
Vn e 100% Vs
另一种表示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参数
是孔隙比。岩石的孔隙比(e,简称隙比)是 指某一体积岩石内孔隙的体积(Vn)与固体 颗粒体积(Vs)的比值。 孔隙比: 因为V=Vn+Vs,故孔隙度与孔隙比之间 有如下关系e=n/(1-n)。 在涉及变形时,采用孔隙比方便些,而 涉及水的储容与流动时,则采用孔隙度。
4.2、 岩石 中水 的存 在形 式
沸石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矿物结合水结晶水 结构水 结合水 强结合水 矿物表面结合水 地壳中岩石的水 弱结合水 岩石空隙中的水 液态水重力水 毛细水 固态水 气态水
细粒层次与粗粒层次交互成层时,在一
3.2.4 气态 水、 固态 水及 矿物 中的 水
定条件下,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 在细土层中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连接的 毛细水,这种毛细水称为悬挂毛细水(图 4—7)。 在包气带中颗粒接触点上还可以悬留孔 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即使是粗大的卵 砾石, 颗粒接触处孔隙大小也总可以达到 毛细管的程度而形成弯液面,将水滞留在 孔角上(图4-8)。



4.3.4 持水 度

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 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 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Sr) 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Μ +Sr=n 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 蒸腾消耗时 的含水量称作残留含水量 (W0)数值上相当于最大的持水度。


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 力。 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比较发育,尤以玄武 岩中柱状节理最有意义。 构造裂隙是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 生的。这种裂隙具有方向性,大小悬殊 (由隐蔽的节理到大断层),分布不均一。 风化裂隙是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破坏 产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

(1)裂隙率(Kr):是裂隙体积(Vr)与包 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4—3) 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 著名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即原先由水承受的应力由于水头降低,
3.4.2 地下 水位 变动 引起 的岩 土压 密
浮托力减少而部分地转由砂层骨架(颗粒本 身)承担:
(4—4) 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 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 生位移, 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增 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

Vr Vr Kr 或n 100% V V
除了这种体积裂隙率,还可用面裂隙率 或线裂隙率说明裂隙的多少。野外研究 裂隙时,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 延伸长度、充填情况等
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 和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会产生空洞, 这种空隙称为溶穴(隙)。 (1)岩溶率(Kk):溶穴的体积Vk与包括 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即为岩溶率 (Kk)。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 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 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 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 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 岩石中的溶穴。


4.1.1 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 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 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 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 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则:

Pz Pz P (u u)
表3—1列出自然界中主要松散岩石孔隙的参考数值
岩 名


砾石

粉砂
粘土
孔隙度变 化区间
25 % 一 40%
25— 50%
35 % 50%
40 % 一 70%
孔隙大小对地下水运动影响很大。孔隙通道最细小 的部分称作孔喉,最宽大的部分称作孔腹(图3—4); 孔喉对水流动的影响更大,讨论孔隙大小时可以用 孔喉直径进行比较。
4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4.1、 岩石 中的 空隙

地壳表层十余公里范围内,都或多或 少存在着空隙,特别是深部一、两公里 以内,空隙分布较为普遍。这就为地下 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 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4.1.3 溶穴
Vk Vk Kk 或n 100% V V
岩石中的空隙,必须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构
成空隙网络,才能成为地下水有效的储容空间 和运移通道。松散岩石、坚硬基岩和可溶岩石 中的空隙网络具有不同的特点。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 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 小和多少都很接近。 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都比较均匀。 坚硬基岩的裂隙是宽窄不等,长度有限的线状 缝隙,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区分为三种类型地下水—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4.2.2 重力 水
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 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 就是重力水。 重力水中靠近固体表面的那一部分,仍 然受到固体引力的影响,水分子的排列较 为整齐。这部分水在流动时呈层流状态, 而不作紊流运动。 远离固体表面的重力水,不受固体引力 的影响,只受重力控制。
孔隙水压力U可理解为AB平面处水对上覆地层的
浮托力。由于这种浮托力的存在使实际作用于砂层 骨架(颗粒)上的应力小于总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 骨架上的应力,称作有效应力Pz。 由于AB平面处应力处于平衡状态,总应力等于 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应力之和。故得:

P u Pz
Pz P u
(4—2)
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
4.2. 1、 结合 水
的那部分水,此部分水束缚于固相表面, 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由于固相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自内向 外逐渐减弱,结合水的物理性质也随之发 生变化。因此,将最接近固相表面的结合 水称为强结合水,其外层称为弱结合水。
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

孔隙度:

Vn Vn n 或n 100 % V V
孔隙度是一个比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 表示。 (1)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 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 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2) 对于粘性土,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 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构成松散岩石的颗粒均为等粒圆球; 当其为立方体排列时。可算得孔隙度为 47.64%, 为四面体排列时,孔隙度仅为25.95%。 由几何学可知,六方体排列为最松散排 列,四面体排列为最紧密排列,自然界 中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大多介于此两者之 间。
Wg Wv γ a


3.3.3 给水 度

若使地下水面下降,则下降范围内饱水 岩石及相应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将 因重力作用而下移并部分从原先赋存的 空隙中释出。 我们把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 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 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的 体积,称给水度(μ)。 给水度与岩性、初始水位埋藏深度及地 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有关(张蔚榛等, 1983)
4.1.2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
和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 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 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按裂隙的成因可分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和风化裂隙。 成岩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 收缩(岩浆岩)或固结干缩(沉积岩)而产生的。


岩石的多少、大小、连通程度及其分布
4.3 与水 的储 容及 运移 有关 的岩 石性 质
的均匀程度,都对其储容、滞留、释出以 及透过水的能力有影响。 3.3.1溶水度 概念: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 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值。 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裂隙率、岩 溶率)相当,但大于与粘土的孔隙度。


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图4—3)。 颗粒排列方式也影响孔隙大小。仍以理 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设颗粒直径为 D,孔喉直径为d,则作立方体排列时, d=0.414D (图4—4),图4—5a); 作四面体排列时,d=0.155D (图4—5b)。 对于粘性土,决定孔隙大小的不仅是颗 粒大小及排列,结构孔隙及次生空隙的 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2.3. 毛细 水

将一根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 的冰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 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松散岩石中细小的孔隙通道构成毛细篱, 因此在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广泛存 在毛细水。 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 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 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 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图3一7)。
4.3.5 透水 性

3.4 有效 应力 原理 与松 散岩 土压 密

3.4.1有效应力原理 太沙基(Terzaghi,1925)所提出的有效应力原 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下水位变动情况下岩石 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松散岩石压密 问题。 为分析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所讨论的是松散沉 积物质构成的饱水砂层,取任一水平单元 面积 AB(或取饱水砂层顶面的A’B’水平单元面积也 可)(图3—12)。则作用在所研究的单元 面积AB 上的总应力P为该单元之上松散岩石骨架与水的 重量之和。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全等粒的松散岩石。 分选程度愈差,颗粒大小愈悬殊的松散 岩石,孔隙度便愈小。 细小颗粒充填于粗大颗粒之门的孔隙中, 自然会大大降低孔隙度(图2—1中3)。 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 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 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等于由 粗粒和细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 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