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二生物必修三第1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相对不变性 可恢复性 适应性
思考讨论
任务二:
分别举例说明稳态的三个含义。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
生命系统哪方面的稳态?
[答案] 可恢复性。
自我检测
2.能较好地体现适应性的是( D ) A.人的体温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原已被破坏的峨眉山森林,今又呈现出 原貌
C.被大火烧坏的大兴安岭林区,今又长
种群 群落 生态 生物圈
系统
思考讨论
任务一:
请结合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与教材
第4页阅读与分析,举例说明生命系统各 个层次的稳态,并总结稳态的概念。
一 稳态的概念
在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 构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组成,都处于一种 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的 三方面 含义
稳态与环境
疑惑一:
大量摄食酸性食物,人体内的PH会不 会急剧下降?
疑惑二:
火灾后,草原上的草到明年还会长出了吗?
疑惑三:
将一批非洲狐狸引种到靠北极的地方生活, 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最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为什么?
第 1 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
稳定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有机体
出幼林
D.变色龙的体色不断随环境而变化
(二)、不同层次的稳态
稳态的三个层次
个体的稳态
群体的稳态 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讨论 任务三: 举例分析各个层次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1、个体的稳态(以人体为例)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1、个体的稳态(以人体为例)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1.教学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操作四、教学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板书课题: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下面我们将通过问题的探讨,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板书:一、稳态概念的认知方法人体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外界的环境也是起伏波动,那我们的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化吗?PPT演示:问题探讨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表1:内环境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入学习状态开始进入思考阅读表中各项数据,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展现并学会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安排讨论: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简要评价、补充,形成共识:(1.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还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等;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PPT演示:问题探讨2:内环境pH的变化特点提问学生: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呢?以学习小组进行数据的逐项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过手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引出实验问题: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PPT演示:教科书P.9-10“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酸碱对内环境pH的影响情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_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
1.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各种机制的调节作用。
2.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少包括:相对不变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3.稳态表现在个体、群体和生物圈三个层次上。
4.稳态为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
稳态的概念1.稳态的含义在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构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组成,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命系统稳态的内容相对不变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1.在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产生时,血浆pH保持基本不变的原因?提示:血浆中含有多种酸碱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和NaH2PO4等。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命系统的哪方面的稳态?提示:可恢复性。
[跟随名师·解疑难]1.对稳态概念的理解(1)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或停滞不动,而是指一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靠完善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2)稳态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物圈的组成三个方面。
(3)稳态的相对性包括三种情况:①系统受到干扰后变化很小;②系统受到干扰后偏离稳态,但靠自身调节能力可返回到原来的状态;③在存在干扰因素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变化。
2.生物体内缓冲物质调节pH稳定的过程(1)图解:(2)缓冲对的类型:①弱酸及其对应的强碱盐,如H2CO3/NaHCO3。
②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次级盐,如KH2PO4/K2HPO4。
不同层次的稳态1.个体的稳态(以人体为例)(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2)调节基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3)调节结果:各种生命活动维持相对稳定。
2.群体的稳态(1)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
(2)每种生物的数量不会突然消灭,也不会无限增多,而是表现出一种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
3.生物圈的稳态(1)含义: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体温、血浆pH和血糖等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形成了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过程与方法1.使用病历、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医生指导手册分析说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尝试阅读病历和化验单,能够对化验单上有关内环境稳态异常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珍惜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的方式。
2.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尊重医务工作者。
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前内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基本单位。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章节第一课时内容:(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以下科学实践技能中的一项或多项:(1)运用图表和模型交流表述生物学现象。
(2)正确使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现象。
(3)参与生物学问题的讨论,联系已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思考和讨论该问题的延伸问题。
(4)合理计划和正确使用数据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
(5)分析数据并且评估证据(6) 应用生物学基本原理解释生物学现象(7) 尝试关联不同章节和单元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概念来解释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内环境理化因子怎样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总结。
1.稳态与内环境的关系2.稳态的调节机制3.哪些器官系统参与稳态的维持。
第1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导学案
NO:1 南州中学高二年级(上)生物导学案课题章节第1章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设计人:周长林审核人:审批人:教学时间: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简述稳态的概念。
2.举例说明稳态的含义。
3.举例说明稳态的三个层次.4.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稳态的概念,学习难点:稳态三个层次含义的理解主要学习方法:学习时要避免机械记忆,应以理解记忆为主,建议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稳态的含义。
由此进一步加深对稳态三个层次及稳态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二、学生探究,教师巡导1.什么叫稳态?2.稳态的含义包括那三个方面?3.稳态包括哪三个层次?4.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5.群体稳态的原因是什么?6.什么叫生物圈?7.举例说明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8.举例说明稳态在实践中的意义?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探究下述各种现象,讨论、总结出稳态的基本含义。
(1)血浆pH能保持基本不变?(2)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不小心划破了的皮肤,为什么过几天又能恢复原样?(4)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为什么第二年又会长出茂密的草来,同时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恢复?(5)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为什么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6)为什么生活在炎热地带的狐,耳廓大于生活在寒冷地带的狐?四、边练边清总结提升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度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产热与散热的平衡⑤水分和蛋白质平衡⑥CO2 、O2的平衡A.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细胞内液细胞膜组织液毛细血管壁血浆――→淋巴循环左右锁骨下静脉淋巴毛细淋巴管壁3.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口腔上皮细胞组织液4.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人体内细胞外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2)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4)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延伸探究1.血液、血浆、血清的关系是什么?[提示]2.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区别是什么?[提示](1)细胞液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体。
(2)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3)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还有脑脊液等。
3.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尔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手上容易起泡,你知道泡内的液体是什么吗?时间长了,泡就会逐渐消失,泡中的液体到哪里去了?[提示]组织液,由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或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时间长了,大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
4.如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分析并探究以下问题:(2)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什么特点?[提示](1)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
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突破
生命系统的稳态
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 物圈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由于生命系 统属于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 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动态变化都是在一定范 围内进行的,否则就会解体,进而导致系统 的崩溃。
易错警示
对稳态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例 下面属于稳态现象的是(多选)( ) A.个别幼儿体内的生长激素持续性增多 B.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仓鼠持续性增多 C.泰山林区内的松鼠数量长期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 D.禁牧后的退化性草原慢慢长出牧草和出现 小动物
【解析】 稳态是指在各种调节机制下,生 物体、生物群落、生物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A、B都持续增多,不是稳态。 【答案】 CD
特别提醒 (1)稳态是各层次生命系统共有的特征。 (2)稳态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 (3)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了生 命系统的调节能力,稳态将被破坏。
例 下列对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灭SARS病毒是个体 稳态的表现 B.哺乳动物体温保持恒定是个体水平的稳态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调节 各自种群数量是个体稳态的表现 D.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物 圈稳态的表现
(3)结果预测
实验组 1号
A组 2号 3号 1号
B组 2号 3号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pH变化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pH变化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4)血浆pH相对稳定是由于存在缓冲物质
【实验链接】 条件对照 (1)概念: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 这种处理不是实验目的中所指向的实验变量, 而是相反作用的处理,或具有相同结果的处 理,从而突出实验变量的作用结果或从中推 导其作用原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换言之,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 要条件。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 的相互作用,即系统的自我调节,这种自我 调节机制主要依靠反馈调节。稳态是生物界 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
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稳态为生
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生物的活动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稳
稳态是指在各种调节机制下,生
物体、生物群落、生物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A、B都持续增多,不是稳态。
【答案】
CD
【纠错总结】 作用下实现的。
(1) 稳态是在各种调节机制的
(2)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3) 稳态具有相对不变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第一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
第一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
学习导航
1.理解并讲述稳态的基本含义和意义。(重点)
2.了解并简述生命个体、群体和生物圈三个 层次的稳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难点)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稳态的概念 调节机制 的作用下,生 1 .概念:在各种 ____________ 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构 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组成,都处于一个 相对稳定 的状态,称为稳态。 ____________
2.群体的稳态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不是以单一个体 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个体生活在一起,构成 依赖 、相互______ 制约 的群体。 一个相互_______
3.生物圈的稳态 (1) 生物圈: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 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称为生 物圈。 (2) 生 物 圈 的 稳 态 : 生 物 圈 具 有 多 层 次 的 自我调节 能力,使生物圈的 ___________ 结构和功能 ____________ 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稳态教学内容:生物必修三教学目标:1. 了解稳态的概念,并且能够解释稳态的重要性;2. 掌握维持稳态的机制;3. 能够分析稳态的破坏对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2. 维持稳态的机制。
教学难点:1. 稳态的破坏对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活动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的照片或视频,引出稳态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什么是稳态、为什么生物体需要稳态。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维持稳态的机制,涉及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维持稳态,让学生思考维持稳态的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的稳态破坏情况,如失血、感染等对生物体的影响,让学生总结稳态破坏的危害以及维持稳态的重要性。
五、展示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稳态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为维持稳态而努力健康生活。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选择一个生物体,结合维持稳态的机制,分析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维持稳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稳态展开,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稳态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稳态的重要性,提高对生物体调节机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命。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通用5篇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通用5篇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通用5篇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 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1)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能力方面通过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体温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
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
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
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
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
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二、探究指导──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实验的准备(1)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①0.1 mol/L NaOH:将4 g NaOH放在1 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 m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
然后定容至1 000 mL。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中同步生物 第一章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课件高中必修3生物课件
1.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或停滞不动,而是指一种可变 的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靠完善的调节机制来 维持的。 2.稳态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生物圈的组成三个方面。
2021/12/6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3.稳态的相对性包括三种情况 (1)系统受到干扰后变化很小。 (2)系统受到干扰后偏离稳态,但靠自身调节能力可返回到原 来的状态。 (3)在长期存在干扰因素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能发 生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变化。
(2)结论:上述过程说明生物个体是一个能够自我稳定的系 统。
2021/12/6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2.群体层次的稳态调节——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生物 种群的数量调节模型为例 (1)模型
2021/12/6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2)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 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 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捕食关 系;第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2.群体的稳态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不是以单一个体存在的,而是与 其他个体生活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__依__赖__________、相互 ____制__约________的群体。
2021/12/6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3.生物圈的稳态 (1)含义:生物圈的__结__构__________和___功__能_________长期维 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基础: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_自__我__调__节__能__力___。
2021/12/6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稳态的调节特征 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三个层次的稳态总是表现为在 一定范围内、不同时间段的一种动态变化。稳态的实现离不 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即系统的自我调节。虽然生 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维持自我稳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 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讲精析] 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生物圈的自我调节的 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能使生物圈趋于平衡,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仅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例如, 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生物种群密度降低,但由于阳光充沛、 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不同层次的稳态
[自读教材·夯基础] 1.个体的稳态(以人体为例) (1)调节方式: 神经 调节、 体液 调节和 免疫 调节。 (2)调节基础:各 器官 、 系统 的协调配合。 (3)调节结果:各种生命活动维持 相对稳定 。
2.群体的稳态 (1)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形成一个 相互依赖 , 相互制约 的群体。 (2)每种生物的数量不会突然消灭,也不会无限增 多,而是表现出一种 动态平衡 或 相对稳定 。 3.生物圈的稳态 (1)含义:生物圈的 结构 和 功能 长期维持在相对 稳定状态。 (2)基础:生物圈是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稳态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对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酸性物质产生时,人体血浆pH维持恒定不变,
这体现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B.生物的适应性也是一种稳态
C.稳态在生物界中具有普遍性,表现在个体、群体
和生物圈三个层次上
D.系统在受到干扰因素的作用下偏离稳态后可以返
回原来状态
[精讲精析] 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需要各 种调节机制的作用、生命系统的稳态包括:相对不变 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 并测定其pH,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
实验组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1号
pH变化明显
A组 2号
pH变化不明显
3号
pH变化不明显
1号
pH变化明显
B组 2号
pH变化不明显
3号
pH变化不明显
(4)血浆pH相对稳定是由于存在缓冲物质
点击下图进入
提示:血浆中含有多种酸碱缓冲对(如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等。)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命系统的 哪方面的稳态?
提示:可恢复性。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对稳态概念的理解 (1)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或停滞不动,而是指一 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靠完善的 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2)稳态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物圈的组成三个方面。
2.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全面分析
类型 原因
结果
措施
温室 效应
水污 染
煤、石油、 泥炭等化石 燃料燃烧释 放大量CO2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进 入水体
全球变暖、海平面 上升、干旱、暴雨 范围扩大并频现
富营养化,在海水 中表现为赤潮,湖 泊中表现为水华
① 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
燃烧,开发新 能源
(3)结果预测:
实验组 1号
A组 2号 3号 1号
B组 2号 3号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人体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吃的食物中含有 碱性物质Na2CO3,它们都可以进入血浆,引起血浆pH下降 或升高,所以模拟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 Na2CO3、乳酸。由于需要测定血浆pH,pH试纸、滴管就是 必需的实验用具了。
对稳态意义的理解
[例3]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精讲精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 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 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人类疾病多种多样,发生的病因也各不相同,并非都是 由内环境成分不稳定引起的。
[跟随名师·解疑难] 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基础。
由上图可以看出血浆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 的成分能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内环境稳态与消化、 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2)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 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和某 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1.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发生疾病吗? 提示:不一定.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 紊乱,但不一定导致疾病。
2.对牧场进行“划区轮牧”有何意义? 提示: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跟随名师·解疑难]
1.人体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状名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称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
[答案] D
探究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来维持血浆 中的pH的稳定。
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正常人血浆的pH 为7.35~7.45。为探究人体血浆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 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 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事 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内 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此 外,还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
净化污水
类型
原因
臭氧 氟利昂等物质
层破 的排放
坏
煤、石油等化
酸雨 石燃料的大量
燃烧
结果
措施
皮肤癌和白内障患 减少使用和排放氟
病率上升,植物光 利昂等
合作用受抑制
破坏植被和腐蚀建 减少过度排放SO2
筑物
等气体
土地 植被破坏,草 荒漠 原过度放牧,
化 森林过度砍伐
沙尘暴遮天蔽日
① 合理利用草原 ②部分地区退耕还 草、还林、还湖等
(3)稳态的相对性包括三种情况: ①系统受到干扰后变化很小; ②系统受到干扰后偏离稳态,但靠自身调节能力可返 回到原来的状态; ③在存在干扰因素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与 环境协调一致的变化。
2.生物体内缓冲物质调节pH稳定的过程 (1)图解:
(2)缓冲对的类型: ①弱酸及其对应的强碱盐,如H2CO3/NaHCO3。 ②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次级盐,如KH2PO4/K2HPO4。
稳态的概念
[自读教材·夯基础]
1.稳态的含义 在各种调节机制 的作用下,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 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构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组成,都 处于一种 相对稳定 的状态。 2.生命系统稳态的内容 相对不变性 、 可恢复性 和 适应性 。
1.在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产生时,血浆pH保持基本不 变的原因?
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均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 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吗?
提示:不一定均需要,如对内环境pH稳态的维持等。
2.人体内既然有维持稳态的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 代谢的紊乱?
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 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理解教 材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第 1 章
把握热 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应用创 新演练
1. 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各种 机制的调节作用。
2.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少包括:相对不变 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3.稳态表现在个体、群体和生物圈三个层 次上。
4.稳态为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适宜 的环境。
尿毒症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积累
多食、多饮、多尿、口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渴、饥饿感强烈,身体
消瘦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
感冒发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活性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
严重腹泻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盐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 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 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 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调控。
[答案] C
(1)明确研究对象是个体、群体还是生物圈; (2)明确各个层次上稳态调节的原理。
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
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
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答案:D
(2)探究人体血浆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 缓冲物质,实验对照思路为:分别在等量的家兔血浆、蒸馏 水、缓冲液中加入酸或碱,观察pH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