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第三章 第二、三节
成本会计 第3章(2)
![成本会计 第3章(2)](https://img.taocdn.com/s3/m/e9174a11f18583d049645924.png)
一次交互分配法
• 要点:首先,辅助车间内部分配,然后 向外部各受益单位分配。 • 适用范围:辅助车间之间提供劳务较多 的情况
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量
受益单位 用水数量(吨)用电度数(度)
辅助生 产车间 基本生 产车间
供水 供电 甲产品 乙产品
2 922
559
一般耗用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合 计
5 100 1 050 6 709
2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供电车间 =10519.2+670.8=11190
供水车间 =7380元+1110.36=8490.36
3
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 =11190-11103.60=+86.4元
供水车间 =8490.36-8050.80=+439.56
分录
• 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 分配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 525.96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670.8 1110.36 4560 3040 6880 2893.24 11103.6 8050.8
29220x= 10519.20+559y 6709y=7380+2922x
借: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第三节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当车间或分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时, 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 ※当生产多种产品时,制 造费用为间接计入费用, 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 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2020年自考《成本会计》讲义第三章
![2020年自考《成本会计》讲义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fbfebbbb4cf7ec4bfed04d.png)
第三章费用在受益对象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理(一)要素费用归集的原理要素费用的归集是指按照要素费用的性质根据费用发生的地点或受益对象进行归集。
主要账户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二)要素费用分配的原理要素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各种要素费用的发生额合理的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成果类,如产品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定额类,如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1.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企业应设立“原材料”等账户进行核算,并按材料的类别、品种设置材料明细账,根据数量和金额反映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
(识记)2.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企业应设立“原材料”、“材料采购”账户,还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总账科目。
(识记)(二)材料费用的分配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按材料定额费用比率分配2.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1.某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3.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4.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价□材料定额费用比率分配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动力费用是指企业耗用电力、热力、风力、蒸汽等动力的费用。
(识记)安装仪表,根据仪表所示的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未安装仪表,根据生产工时的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
(一)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简单应用)(二)外购动力费用账务处理(简单应用)例如:◆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87 500——乙产品 112 500辅助生产成本32 000制造费用20 000管理费用 8 000贷:银行存款 360 000四、职工薪酬的核算(一)职工薪酬的概念以及范围(识记)2.职工福利费3.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辞退福利8.其他(二)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识记)考勤记录产量和工时记录(三)职工薪酬的汇总和分配1.职工薪酬的汇总账务处理(简单应用)(1)开出现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准备发放工资时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2)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3)代垫款、代扣款转账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2.职工薪酬的分配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一般采用按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或按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成本会计第三章
![成本会计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8eb38c6a8bd63186bdebbc23.png)
成本会计
第三章 综合生产成本的核算
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一、辅助生产的特点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或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 构成这些劳务或产品的成本,称为辅助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 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特殊劳务服务或者进行工模具生产 的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只提供一种劳务或产 品的辅助生产;另一类是提供多种劳务或产品的辅助生产。
成本会计
第三章 综合生产成本的核算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内容
第一部分:辅助生产车间自身发生的费用。例如,耗用的原 材料、零配件,辅助生产车间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辅助生产 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
第三 章 综合生产成本的核算
(二)求先后分的分配率
先分的分配率 后分的分配率
待分配总额 某辅助生产的劳务总量
待分配金额+分入的金额
某辅助生产的劳务总量-先分单位的劳务量
先分水费分配率=9800/24500=0.4 电费分配率=(13800+840)/(23000-2000)=0.6971 机修分配率=(13500+960+3485.7)/(3000-300-200)=7.178
分配率
待分配费用总额 某辅助总量-辅助之间用量
某单位应分费用 某单位耗用量(分配标准)
分配率
成本会计
第三章 综合生产成本的核算
(二)核算案例
【例】 昌茂公司有三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费用如下:供电车间13800 元,供水车间9800元,机修车间13500元。 供电车间本月供电量23000度,其中:机修车间用电5000度,供水车间用电2000 度,基本生产车间用电12800度,企管部门用电2200度,销售部门用电1000度。 供水24500吨,其中:供电车间用水2100吨,机修车间用水2400,基本生产车间 用水15000吨,企管部门用水3000吨,销售机构用水2000吨。 机修车间提供机修3000小时,其中:为供电车间提供机修300小时,为供水车间 提供机修2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机修2000小时,企管部门提供机修500小时。 (1)电费分配率=13800/(23000-5000-3000)=0.92 分配:某单位应分=某单位耗用量(分配标准)×分配率 (2)水费分配率=9800/(24500-2100-2400)=0.49 分配:某单位应分=某单位耗用量(分配标准)×分配率 (3)机修分配率=13500/(3000-300-200)=5.4 分配:某单位应分=某单位耗用量(分配标准)×分配率 分配率除不尽,最后一个分配单位用减法计算,不留余额。
成本会计第三章
![成本会计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d2373f4d15abe23482f4dca.png)
(3)甲、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
甲产品:18600 ×1.1=20460(元)
乙产品:15600 ×1.1=17160(元)
To
21
四、燃料费用的分配
• 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
• 如果燃料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可以与动力费用 一起专设“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还应设“燃料”
科目对燃料进行单独核算;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 金额 价
期初结存
收入
1000 1.20 1200
发出 收入
1400 1.25 1750
(1500)
1640
800 1.00
700 1.20
发出 收入
1000 1.30 1300
(1500)
1860
300 1.20
1200 1.25
本月发生额 3400
及月末余额
4250 3000
某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分配率
18
例3—2:某生产企业为制造A、B两种产品,领用原材料6700元, 其中200元领而未用。本月生产A产品200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5公斤;生产B产品100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3公斤。 计算如下:
分配率=(6700—200)/(200 ×5+100 ×3)=5(元/公斤) A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200 ×5×5
• 领用低值易耗品时, 借记“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 耗品”,贷记“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同 时按其价值的50%计算摊销额,借记“制造费用”等, 贷记“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常用的分配标准有:成果类、消耗类、定额类
• 分配步骤:
• 1. 确定并计算分配标准; • 2. 计算费用分配率 • 3. 计算各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
成本会计第三章(2010.09.28)
![成本会计第三章(2010.09.28)](https://img.taocdn.com/s3/m/7d79bde958f5f61fb73666c4.png)
(2)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费用分配率=66480/(37200+21000)=1.1423
(3)丙、丁产品应分配材料实际费用
丙产品:37200×1.1423=42494 (元) 丁产品:21000×1.1423=23986(元)
12
分配结转原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
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原材料 费用分配表”进行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是按
车间、部门和原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领
退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
根据“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材料费用分
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有关总账 和明细账。
13
(二)燃料费用的分配(同原材料分配) (三)低值易耗品摊销
设立“周转材料”总账科目,或单独设立“低值易耗品” 科目
1.一次摊销法
领用时就一次摊销完毕,将全部价值一次记入领用当月 的成本费用;报废时残料价值冲减当月的成本费用。
16
解 答 1、领用 借: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 12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低值易耗品 12000 2、领用月份摊销其价值一半 借:管理费用(12000×50%) 6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6000 3、报废月份摊销另一批价值一半 借:原材料 400 管理费用 36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4、注销报废低值易耗品价值及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8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 8000 5、月末调整领用低值易耗品成本超支差异 借:管理费用(12000×2%) 240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 240
11
解 答 (1)丙、丁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200×5×12=12000(元) B材料定额费用=200×9×14=25200(元) 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37200(元) 丁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00×7×12=8400(元) B材料定额费用=100×9×14=12600(元) 丁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21000(元)
人大版成本会计第三章
![人大版成本会计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968a141ffc4ffe473368abe7.png)
2010-10-23
第三章
16
(1)甲、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甲产品: 材料定额费用=150× 甲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50×6×10=9000(元) 10=9000( B材料定额费用=150×8×8=9600(元) 材料定额费用=150× 9600( 甲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18600( 18600(元) 乙产品: 材料定额费用=120× 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20×9×10=10800(元) 10=10800( B材料定额费用=120×5×8=4800(元) 材料定额费用=120× 4800( 15600( 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 15600(元)
2010-10-23 第三章 2
重点内容
间接费用分配问题; 间接费用分配问题;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问题;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问题; 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 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2010-10-23
第三章
3
难点
间接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按年度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某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 某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原材 料定额消耗量 (2)计算单位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2)计算单位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应分配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总量/ 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定额消耗 量之和
2010-10-23
第三章
7
第一节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成本会计-主要章节内容总结
![成本会计-主要章节内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d4a6741711cc7931b716ca.png)
成本会计部分第三章 生产费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一、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待分配费用合计分配率分配标准总额某种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分配率2、人工费用的分配=某车间工资费用合计分配率该车间产品工时总数某种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率3、制造费用的分配=某车间制造费用合计分配率该车间产品工时总数某种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率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重点)1、直接分配法①辅助部门之间不分配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车间以外的部门 ②=待分配辅助费用分配率辅助车间之外的劳务总量某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辅助费用=该受益部门的劳务总量×分配率2、顺序分配法①辅助部门之间先分配费用, (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待分配的辅助费用先分配的分配率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总量②辅助车间分配之后再对外分配 +=-待分配的辅助费用先分配转入的费用后分配的分配率辅助生产劳务总量先分配辅助部门劳务消耗3、交互分配法①对内分配(第一次分配)(只在辅助车间之间分配)=待分配的辅助费用分配率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总量②对外分配(第二次分配)(分配给辅助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待分配的辅助费用+对内分配转入的费用-对内分配转出的费用分配率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总量辅助车间受益的劳务量4、代数分配法①计算各辅助车间单位成本(设为X 、Y 未知量)根据:待分配费用+分配转入的费用=提供的劳务总量×单位成本联立方程求解单位成本②根据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劳务量分配辅助费用5、计划分配法①根据计划单位成本和受益单位的劳务量分配辅助费用辅助费用(计划总成本)=辅助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计划单位成本②确定实际总成本辅助费用(实际总成本)=辅助部门待分配费用+分配转入的计划成本③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计划总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账户◆辅助部门不设“制造费用”账户,相关费用结转时,直接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部门设“制造费用”账户,相关费用结转时,先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然后再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给其他各受益部门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一、倒挤完工产品成本公式1: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①不计算期末在产品成本(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成本均视为0)完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②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期初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注意:十二月份可能出现期初在产品≠期末在产品成本) ③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材料费用(定额)=∑在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在产品人工费用(定额)=∑在产品定额总工时×单位工时人工定额(某工序在产品累计定额工时=∑以前工序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在产品定额总工时×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定额在产品按定额成本=在产品材料费用(定额)+在产品人工费用(定额)+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④在产品只计算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 +=+期初在产品材料费用本期材料费用材料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材料费用=期末在产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在各工序开始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材料费用本期材料费用材料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数量(各工序)×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前面工序材料消耗本工序材料消耗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原材料在各工序陆续投入+=+期初在产品材料费用本期材料费用材料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数量(各工序)×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前面工序材料消耗本工序材料消耗50%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二、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公式2:+=+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标准期末在产品标准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标准×分配率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标准×分配率① 约当产量法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同上)★原材料在各工序开始一次投入(同上)★原材料在各工序陆续投入(同上)人工费用的分配:(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数量(各工序)×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工序工时本工序工时50%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单位产品的工时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分配率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同人工费用的分配)(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②定额比例法+=+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期末在产品定额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分配率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定额×分配率③在产品按完工成本计算+=+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第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品种法1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2 适用范围:大量大批3成本计算期:定期(月末)——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生产周期不一致4 费用的分配:若月末同时存在完工和在产品,需要分配①依据原始凭证编制相关会计分录;②根据会计分录归集辅助车间制造费用③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到“辅助生产成本”④根据第三章相关分配方法,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给相关部门(其他辅助部门、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等)⑤归集、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⑥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到“基本生产成本”⑦根据第四章相关分配方法,将基本生产成本(含期初数)分配给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⑧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到“库存商品”二、分批法1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批别(订单)2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3成本计算期:不定期(一般于产品完工时核算成本)——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4 费用的分配:一般情况不需分配若跨月完工,月末同时存在完工和在产品,需要分配5计算程序:①典型分批法:各批产品于月末或同时完工或同时未完工,直接合计各项生产费用,不需要分配②拓展分批法:各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批内完工产品数量较少:完工产品按定额或计划成本转出●批内在产品数量较少:在产品按定额或计划成本,或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或在产品按固定数额及在产品只计算材料费用等方法计算●批内完工和在产品数量都较多,采用第四章方法分配费用③简化分配法(在产品不计算间接费用法)●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登记批内所有产品生产费用和工时●设立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各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和工时,若有完工产品,同时登记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和工时●根据基本生产二级账的间接生产费用和工时,计算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根据二级账计算的间接费用分配率和各完工产品的工时,分配完工产品的间接费用三、分步法1 成本计算对象:各生产步骤2 适用范围:大量大批多步骤3成本计算期:定期(月末)——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4 费用的分配:月末同时存在完工和在产品,需要分配5计算程序:①逐步结转分步●按实际成本结转(以总数结转),且不设自制半成品库各步骤产品费用的分配结合第四章的方法各步骤产品(半成品)完工转入下一步骤时:借:基本生产成本—一车间贷:基本生产成本—二车间●按实际成本结转(以总数结转),开设自制半成品库各步骤产品费用的分配结合第四章的方法各步骤产品(半成品)完工转入下一步骤时:借:自制半成品—×半成品贷:基本生产成本—一车间下一步骤领用半成品时:借:基本生产成本—二车间半成品贷:自制半成品—×●成本还原将完工产品成本结构分解为最初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还原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半成品(即完工产品中的半成品)开始,依据上一步骤完工产品(半成品)的结构分解,直至找出原始的成本项目方法一:计算成本还原率=本步骤完工产品中的半成品费用成本还原率上一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本步骤半成品费用分解后各成本项目=上一步骤完工产品各成本项目×成本还原率方法二:结构百分比法,计算上一步骤完工产品各成本项目的百分比=上一步骤各成本项目(完工产品)上一步骤各成本项目比例上一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本步骤半成品费用分解后各成本项目=本步骤完工产品各成本×上一步骤各成本项目比例● 分项结转上一步骤各成本项目分别转入下一步骤各成本项目中,最终完工产品成本结构即为原始成本项目② 平行结转分步● 适用于装配式多步骤企业● 分配标准的确定:最终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各步骤广义的在产品(本步骤未完工的在产品和本步骤已经完工但未形成终端产品的在产品)● 各步骤费用的分配率 +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完工产品标准广义在产品标准● 各步骤费用应计入完工产品的“份额”=各步骤各项费用的分配率×完工产品的标准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定额法:一、脱离定额的差异1、原材料差异(量差)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本期投产产品数量×单位消耗定额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期初结余+本期实际领料-期末结余差异(量)=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差异(额)=(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计划单价2、人工费用差异(量差+价差)某产品定额人工费用=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实际人工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小时工资率差异额=某产品实际人工费用-某产品定额人工费用3、制造费用差异(量差+价差)某产品定额制造费用=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小时分配率某产品实际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小时分配率差异额=某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某产品定额制造费用二、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价差)某产品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三、定额变动差异(月初调整定额差异)=单位产品新定额定额变动系数单位产品旧定额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1-定额变动系数)四、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超支差/-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节约差)±定额变动差异(-超支差/+节约差)管理会计部分第9章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性态1 变动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业务量范围内随产销量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2 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销量变动,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销量增加下降3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V×Q+F二成本构成1 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存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存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三产销不平衡对利润的影响1 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2 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3 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利润完全成本法=收入-完全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收入-变动销售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第10章 预测分析一 本量利分析1 公式:E=P ×Q -V ×Q -F=(P-V) ×Q -F2 相关指标:①单位贡献毛益= P-V②贡献毛益总额=(P-V) ×Q③贡献毛益率=()1P V P V Q V P P Q P--⨯==-⨯ ④变动成本率=1V V Q P V P P Q P ⨯-==-⨯ 二 盈亏平衡(利润E=0)1 盈亏平衡销量0F Q P V=- 2 盈亏平衡销售额01F F P Q P V V P P⨯==-- 3 盈亏平衡作业率0011Q Q P Q Q P⨯=⨯ 4 安全边际量=Q 1-Q 05安全边际销售额=P ×(Q 1-Q 0)6 安全边际率=101001111Q Q P Q Q P Q Q Q P Q -⨯-⨯==-⨯ 7 销售利润率=101011()()Q Q P V Q Q P V P Q Q P-⨯---=⨯⨯三 目标利润1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E F P V +-2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E F P VP+-3相关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敏感系数)单价的敏感系数=P Q E⨯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V Q E⨯-销量的敏感系数=()P V Q E-⨯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F E - 4 经营杠杆()()EBITEBIT F P V Q EBIT DOL Q EBIT P V Q F Q ∆+-⨯===∆-⨯-⊿EBIT=EBIT 1-EBIT⊿Q=Q 1-Q①已知EBIT 1预测Q 1②已知Q 1预测EBIT 1第11章 短期经营决策一 新产品开发决策原理:E=(P-V) ×Q -F1 不存在专属成本时,比较新产品贡献毛益的大小,选择贡献毛益最大的方案2 存在专属成本时,比较新产品剩余贡献毛益的大小,选择剩余贡献毛益最大的方案二 亏损产品停产决策(差量分析法)原理:E=(P-V) ×Q -F1 亏损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小于)零 亏损产品不停产(停产)2 转产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小于)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 转产(继续生产) 3设备出租的收入大于(小于)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转产(继续生产) 三 半成品、联产品进一步加工决策(差量分析法)1相关差量收入=加工后收入-加工前收入2 相关差量成本=进一步加工的成本3差量损益=1-2四 零件自制或外购决策(无差别点分析)1 自制总成本=V ×Q -F (专属成本)2 外购总成本= P ×Q3 无差别点需要量0F Q P V =-4 Q >Q 0 选择自制 Q <Q 0 选择外购五 生产工艺选择决策(无差别点分析)1 先进工艺总成本=V 1×Q -F 12 落后工艺总成本= V 2×Q -F 23 无差别点需要量12012F F Q V V -=-4 Q >Q 0 选择先进工艺 Q <Q 0 选择落后工艺第13章 全面预算 预计销售量 预计生产量 预计采购量 预计销售收入 预计生产成本 预计采购成本预计现金收入 预计材料费用 预计采购支出(付现)预计人工费用预计制造费用(付现)一 全面预算的编制(一)日常业务1销售预算销售预算是日常业务预算的起点预计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单价某期间现金收入=本期现销收入+本期收回前期账款2 生产预算唯一采用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的预算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品存货-预计期初产品存货3直接材料预算预计材料消耗量=预计生产量×单位消耗量预计材料采购量=预计消耗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预计材料采购额=预计采购量×采购单价4直接人工预算人工成本=预计总工时×单位工时工作率5制造费用的预算变动制造费用=各期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二)特种决策预算1资本支出预算(略)2一次专门业务预算预计库存现金<最低限额筹资预计库存现金>最低限额投资(三)财务预算1现金预算2 预计利润表3预计资产负债表二预算控制1 固定预算静态预算,不考虑预算期业务量变动2弹性预算变动预算,预算期业务量变动3 增量预算实际与计划比较4零基预算不考虑过去的水平5定期预算时期固定6滚动预算时期一次滚动第14章标准成本一标准成本1单位标准成本=单耗×单价2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单位标准成本二成本差异1 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量差=实际差量×(实际单耗-标准单耗)×标准单价价差=实际差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标准单价)2固定成本(难点)两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计产量-实际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单位标准工时=(预计产量-实际产量)×标准单价×标准单耗三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单耗-标准单耗)×标准单价(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标准单价三成本差异处理1 按标准成本分配给在产品、完工产品和已销售产品2差异净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成本会计第三章3更新
![成本会计第三章3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68febf96ad02de80d5d8407f.png)
交互分配法
例
32000
发电车间 8000元
基本生产 车间
4000
行政部门
4000 200
修理车间 760 3600元
基本生产 车间
240
行政部门
交互分配法的要点: 原分配金额
1、交互分:对内分配率= 内外劳务总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外分配总成本 = 原分配金额+“我用别人的”–“别人用我的”
直接分配法 不进行 简单
不够
交互分配法 计划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进行 进行 进行
复杂 简单 复杂
比较 较 最
顺序分配法
进行 复杂
比较
适用性
辅助部门之间提供 劳务量小
适用面较广
计划成本资料健全 实现电算化
受益有明显差别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实务调查
分配法 澳大利亚
直接法 43%
顺序法
3%
代数法
5%
其他方法 15%
2、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生产单位房屋 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用的照明、取 暖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3、为管理和组织生产发生的费用:车间管理 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车间水电费、办公费、 差旅费等。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程序及明细分类账 的格式
原材料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成本
间接材料
相关分录
1、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800 800
600 600
2、对外分配: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 6006
——二车间 3816
成本会计学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成本会计学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7ac476284ac850ac024290.png)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分类法、定额法
(二)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只能和成本计算的基本
方法结合运用 。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工艺特点 组织管理方式 成本管理要求 成本计算方法
简单生产 (单步骤)
大量大批 小批单件
不分步 不分步
品种法 分批法
复杂生产 (多步骤)
大量大批 小批单件
不分步 分步 不分步 分步
完工产品成本 830 100 319 7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66 020 31 970
制造费用 3 675 37 300 40 975 500 50 550 74.5 37 250 3 725
合计 200 145 1 188 620 1 388 765
2 374.1 1 187 050 201 715
月末在产品成本 123 800 16 000
制造费用 3 350 18 650 22 000 200 20 220 100 20 000 2 000
合计 143 490 797 310 940 800
3 995 799 000 141 800
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 187 050
2 000 4 000 10 000
6 000 22 000
财产保险费用分配表
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
费用项目 分配金额
辅助生产成 本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基本生产车 间
保险费
合计
保险费 保险费 保险费
保险费
800 600 1195
600 3195
其他费用分配表
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
现金支付 银行存款支付
成本会计第三章
![成本会计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ffb01b95acfa1c7ab00cc79.png)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4 00:09:5400:0 9Dec-2024-Dec-2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0:0 9:5400 :09:54 00:09 Thurs day, December 24, 2020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 420.1 2.2400 :09:54 00:09:54Dec ember 24, 2020
工资费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生产耗 用的实际(定额)工时 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定 额)工时×工资分配率
• 账务处理: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应付职工薪酬
见【例3-8】
六、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 职工福利费的核算通过“应付职工薪酬”
账户进行。
• 账务处理: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应付职工薪酬
• 2.计件工资的计算
•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应付某职工计件工资=∑[(某种产品合格 品数量-该种产品工废数量)×该种产品计 件单价] 产品计件单价=该产品工时定额×小时工资 率
• 见【例3-6】
•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 ①按各成员工作时间与其工资标准的乘积作 为分配标准进行集体计件工资的内部分配。
计算步骤如下: • (1)选择标准产品 • (2)计算各种产品的系数
某产品的系数=该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 售价、体积、重量等)/标准产品定额消耗量(或 定额费用、售价、体积、重量等) • (3)计算标准产量(总系数) 某种产品标准产量=该产品的实际产量*该产品的 系数
• (4)计算费用分配率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 材料费用/各种产品标准总产量之和
•
《成本会计》第三章
![《成本会计》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9943f9c56137ee06eff9184a.png)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目 录
第一节
第 三 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目 录
【例】大华工厂生产 两种产品, A、B两种产品,共耗圆钢 100千克 @3, 千克, 26 100千克,@3,计78 300元 生产A产品3 000只 300元。生产A产品3 000只 单位消耗定额为6千克; 单位消耗定额为6千克; 生产B产品2 000只单位消 生产B产品2 000只单位消 耗定额为4.5千克, 4.5千克 耗定额为4.5千克,按材料 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共同 耗费的圆钢。 耗费的圆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1
第一节
A产品圆钢定额消耗量
第 三 章
=3 000×6=18 000(千克) B产品圆钢定额消耗量 =2 000×4.5=9 000(千克) 2
分配率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原材料费用 第七节 目 录
=
78 300 18 000+9 000
=2.9元/千 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 归集与分配
第一节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一)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 1、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 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总 额 /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合计 3、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 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第二节 职工薪酬的 归集与分配
第一节
第 三 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目 录
二、职工福利费的归集与分配 要点: ①以工资费用分配的各项金额分别乘以14%; ② 按福利部门人员工资计提的福利费计入“管理费用”账 户。 计提福利费的会计分录为:
成本会计学第3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会计学第3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a08045f6fad6195f302ba665.png)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
材料费用的 分配
【例3-3】华兴公司2011年10月生产甲产品490件,乙产品550件,共耗用A材料4260千克,每 千克13元。每件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5千克,每件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2千克。要求采 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
(1)计算各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甲产品的定额耗用量=490×5=2450(千克) 乙产品的定额耗用量=550×2=1100(千克) (2)计算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1.2 (3)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2450×1.2=294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1100×1.2=1320(千克) (4)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940×13=3822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320×13=17160(元) 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 用量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1.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例3-1】华兴公司生产甲、乙两种木制餐桌,共耗用木材415m3,木材单价为2500/m3,生 产甲种餐桌600件,生产以种餐桌230件, 生产每种餐桌消耗的木材量几乎相同,故采用产品产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 =1250(元/件) 甲种餐桌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00×1250=750000(元) 乙种餐桌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30×1250=287500(元)
20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例3-6】华兴直接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费用共为 12500元,按甲、乙两种产品所耗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其生产工 时为:甲产品3500小时,乙产品1500小时。
上传成本会计第三章(1-3节)
![上传成本会计第三章(1-3节)](https://img.taocdn.com/s3/m/32e9c30f336c1eb91a375de2.png)
(2)对该企业本月发生的材料费用进行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并据以作相应的会计分录。
(2) ×企业
材料费用分配表 ××年10月
二、外购燃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时,专设“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还应 增设“燃料”会计科目。
2、人工费用的分配
(1)狭义分配 ①某一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某一车间生产多种产品 A、计时工资形式下的工资费用分配 以产品生产耗用的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作为分配标准。 B、计件工资 可根据产量和工时记录中登记的计件工资,分别产品进行汇总, 即可计算出每种产品应负担的计件工资,而不需另外进行分配。
①成果类。例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②消耗类。例如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 料消耗量或费用等。 ③定额类。例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2)计算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标准之和 (3)计算分配额= 该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第一节 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外购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外购材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 的一切由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 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 易耗品。 核算账户:“原材料”、“包装物”、“低
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一般属于间接计入费用,但是在只生产一种产品
时,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五、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折旧费用的确定 1、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 2、合理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3、折旧方法的选择 4、折旧的计算
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 资产应提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
【第三章】成本会计要素费用
![【第三章】成本会计要素费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b8ed0371fe910ef02df857.png)
受益的辅助车间应分配费用=该车间耗用的其他辅助车 间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分配率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交互分配法 (2)向辅助车间外的车间或部门进行分配(对外
分配)
各辅助车间待分配费用: 该车间分配前发生的费用+分配转入的费用-该车间分配 转出的费用
【第三章】成本会计要素费 用
第一节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材料费用的分配
材料费用的内容
1、原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材料,以及用 于产品生产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或便于生产顺利进行但 不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 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等。
2、燃料(企业不专设“燃料”帐户) 3、低值易耗品:未达到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各种工具、 器具、管理用具等。
制造费用(500×0.13 +1000×0.29 )355 管理费用(1000×0.13 +2000×0.29 )710 贷:辅助生产——供电2900
——供水2600
3、优缺点 优点:在辅助车间内部进行分配,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 缺点:进行两次分配,计算较复杂,交互分配的分配率根据分配 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不是实际单位成本,分配结果不是很准确。
利息费用:
金额小:“财务费用” 金额较大:预提费用
税金(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
印花税——“银行存款”、“待摊费用 ”
其他支出:
相关成本、费用账户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一、 待摊费用
(一)待摊费用:以前发生的费用在本月的摊销额以及 本月发生的应由本月及以后月份共同负担的费用。包括 预付租金、保险费、报刊订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一 次购买印花税票较大部分。 (二)分配 按受益期确定的本月摊销额,按用途和使用部门分配 二、 预提费用的分配
成本会计第三章知识讲解
![成本会计第三章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bef13783169a4517623a306.png)
生产费用
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费用总额随产品 的变动成正比例
费用总额不随产品 产量的变动
(二)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
类别
概念
直接计入费用 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 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 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二)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
注意:
直接费用指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指间接计入 费用 一般情况下,直接生产费用大多是直接计入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大多是间接计入费用但在如下情况 下,则例外: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企业从事基本生产活动的
结转的基本生产单位完工
生产单位(车间、分厂)所发生 入库产品成本和已完成的劳务
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 成本
用、其他直接费用和自“制造
费用”科目转入的基本生产单
位发生的制造费用
余额:基本生产单位期末尚 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一) “生产成本”科目
2.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 、产品、劳务
车间、部门
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费用 项目
费用项目
二、成本、费用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作业1
某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耗用全部外购材料26000元,其
中:生产产品耗用外购材料18000元,耗用自制材料
5000元,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性耗用自制材料3000元。
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基本生
间接计入费用
二、按其与产品
产量的关系
生产费用
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生产费用
直接生产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人工费用的计算 计时工资(年薪制、月薪制、
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
最基本的工资制度
计件工资
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两种方法: 1、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 (减法) 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 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 ×病假扣款率)
2、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 (加法) 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 =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 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 款率)
•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 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 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 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 工时定额为45分钟。8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 为2元。某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 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
• 方法一:
第二节
• 一、人工费用的组成
直接从事产品加工的生产工人工资
计入产品成 本的人工费用
在生产车间从事生产组织、管理或服
务 的人员工资
•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 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 出包括工资、奖金、补贴、五险一金等
• 应付职工薪酬=实发报酬+代扣款项
• 二、人工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 考勤记录 包括 产量记录
• 甲产品定额总工时=1000×1=1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总工时=400×2.5=1000(小时) 丙产品定额总工时=450×2=900 (小时)
•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58000÷2900=20
• 甲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20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 =20000(元) 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900=18000(元)
–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
• 折旧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 行。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等 贷:累计折旧
• 折旧费的计算和分配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分配表”进行的。 • 见课本例题3-13,P42
• 课堂练习: 名词解释:4 判断题: 6~10 单选题:4、6、7 多选题:3、5 训练五
(一)、按30天算日工资率:
日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30
2、 按20.83天算日工资率:
日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 20. 83
其中,20. 83=(365-104-11〕÷12 在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由于节假日也 算工资,因而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算 工资。事假病假等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 日扣工资,在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 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
作业
• 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2000元。3月 份31天,病假3天,事假3天,星期休假8天, 出勤15天,夜班2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 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工 人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试计算该 工人本月应得工资 (一)30天:(1)加法 (2)减法 (二)20.83天: (1)加法 (2)减法
分配公式: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 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额=各产品实际(定额) 工时×分配率
•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 三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 资共计58000元,甲产品完工1000件,乙产 品完工400件,丙产品完工450件,单件产 品工时定额:甲产品1小时,乙产品2.5小 时,丙产品2小时。试计算分配甲乙丙三种 产品各自应负担的工资费用。
第三节 折旧费用的核算
–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 限法和工作量法。此外,现行会计制度允许采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
–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 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
• 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 月起计算折旧; • 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算折旧, 从下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 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 8月份31天,病假2天,事假4天,星期休假 10天,出勤15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 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工人 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试计算该工 人本月应得工资。
(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 日工资率=840÷30=28(元〕 • 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 算(减法) 本月应得工资: =840-4×28-2×28×(1-90%) =840-112-5.6 =722.4(元)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 按生产小组等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个人 计件工资的计算基本相同。 • 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 集体计件工资还需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进行 分配,一般应以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的 乘积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 计件工资分配率=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 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 方法一: •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 产品计件单价) 这里的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 料废品:非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计算并 支付工资。 工废品: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不计算、支 付工资。 • 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 工人小时工资率
1、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工资结算单、工资 结算汇总表。
–表中含应付工资总额、代发款项、代扣款项、 实发金额资料。 月末,工资费用的分配以本月应付工资总额为 准。 若企业各月工资相差不多,为简化核算工作, 也可按当月实际支付的工资额进行分配。
2、工资费用分配的帐务处理
–应按工资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
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小时工资率 职工应付计件工资=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 =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计件单价
例:课本例3-10
四、职工薪酬分配的核算 • (一)职工薪酬分配核算的基本程序 • 企业按规定计算出每一职工的应付工资后, 应在规定日期发放给每一职工。为反映企业同 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财务部门应根据各车间、 部门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工资结算汇总 表”,作为应付职工工资的依据。
• 生产工人的工资:记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的“直接人 工”成本项目。 •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 辅助生产部门的工资: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记入“管理费用”帐户。 • 医务及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应记入“管理费用”帐户。
3、分配方法 生产工人工资中的计件工资,属直接人工费用, 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帐; 计时工资及其他工资一般属间接人工费用,应 在各受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标准:产品的生产工时 (实际工时或定 额工时)
甲产品的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 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 =30÷60×2=1(元) 乙产品计件单价=45÷60×2=1.5 (元) 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 (元)
•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 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500×30÷60+400×45÷60)×2=1100(元)
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 • 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 =28×(15+10)+2×28×90% =700+50.4 =750.4 (元)
• 按20.83天算: • 日工资标准=840÷ 20.83 =40.33(元)
• 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加法) =15×40.33+2×40.33×90% =677.54(元) • 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减法) =840-4×40.33-2× 40.33 ×10% =670.6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