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pdf
五行、五脏对应表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寒
五炁
魂
神
志
魄
精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舌
唇(口)
鼻
耳
五体
筋
血脉
肉
皮毛
骨(髓)
五华
爪
面
唇四白
毛
发
五津
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臭、羶焦香Fra bibliotek腥腐、朽
五质
静
燥
力
坚
敬
用苦补之
泻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虚
肝气虚则恐
心气虚则悲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肾气虚则厥
实
肝实则怒
心实则笑不休
脾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肺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实则胀
五志
怒
喜
思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豆
五畜
鸡
羊
牛
马
猪∕肉
五果
六字诀详解

六字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五行五脏六腑六字诀木肝、胆嘘(Xū)火心、小肠呵(Kē)土脾、胃呼(hū)金肺、大肠呬(xia)水肾、膀胱炊(chuī)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见上面生克图:外面的圆按箭头看是相生,中间的五角按箭头看是相克),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称为反克或反侮。
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是木乘土,木对金说是木反侮金了。
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图表

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图表半月痕与五指关系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
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痕-关连心包经、神志呈粉红色时,表示精神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
无名指半月痕-关连内分泌呈粉红色时,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易体质下降、阴阳失调,人容易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女性会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小指半月痕-关连心肾小指一般很难长出半月痕,出现时,多为热症。
呈红色时,易患严重的心脏病。
肝、心、脾、肺、肾七字歌诀脾脏七字歌诀脾胃表里五行土,八卦坤艮拇指通。
窍口体肉五色黄,华唇神意歌为声。
志思变噎味通甘,嗅香液涎通脾胃.肝脏七字歌决肝胆表里五行木,八卦震巺食指通. 窍目体筋爪甲华,味酸色青志为怒.变卧液泪声为呼,神魂嗅矂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心和小肠相表里,八卦为离通中指。
五行为火窍通舌,体脉滑面色为红。
声笑志喜省苦通,嗅焦液汗变为厥。
肺脏七字歌诀肺和大肠为表里,八卦乾兑通环指。
体皮窍鼻华为毛,色白神魄声为哭。
智悲便咳胃通心,嗅腥液涕五行金。
肾脏七字歌诀肾和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 八卦为坎通小指,皮骨窍耳华为发。
五声为申味通咸,嗅腑五便为哆嗦.五脏健康之人心脏好之人精力充沛肝脏好之人胆大肾好之人志向远大肺好之人做事有魄力脾胃好之人有毅力五脏是否平衡健康的简易判断睡觉平仰者为是其他睡姿皆为否病症与五脏多汗——-—-——心脏不好嘴起翅皮-——肺虚大便一次拉不尽—-—肺气不足五味与五脏心-—-—-—-苦肝———-———酸脾、胃——-甜肺———--—-辣肾———————咸五脏与五色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如吃黑色食品可补肾,吃黄色食品补脾五脏与五窍肝——-——目心---—-舌脾—--——口肺--——-鼻肾—--——耳如眼出了问题,可能是因为肝不好了五脏与五声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如狂笑伤心脏藏脏互为表里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胆膀胱相表里肝脏与“五变”肝———--握心—-—-—忧脾———--哕肺—————咳肾———-—栗如没有握力了,那就是肝出问题了五脏的五“主"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骨质出了问题,要补肾五脏与五液肝-—-——泪心-——-—汗脾—-—--涎肺———-—涕肾--—--唾多唾或久唾易耗肾精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金为肺,肺与大肠成表里,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木为肝,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水为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火为心,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土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肉平衡五脏阴阳之六字气诀一、嘘字治肝病法嘘,读(xǖ)。
五行、五脏对应表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臭、羶
焦
香
腥
腐、朽
五质
静
燥
力
坚
敬
五志
怒
喜
思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豆
五畜
鸡
羊
牛
马
猪∕肉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丑未
申酉
亥子
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76105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寒
五炁
魂
神
志
魄
精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舌
唇(口)
鼻
耳
五体
筋
血脉
肉
皮毛
骨(髓)
五华
爪
面
唇四白
毛
发
五津
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臭、羶
焦
香
腥
腐、朽
五质
静
燥
力
坚
敬
五志
怒
喜
思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豆
五畜
鸡
羊
牛
马
猪∕肉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实用文档之五行、五脏对应表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补
肝用辛补之
心用咸补之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气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癃--手足不灵活
多食之令人渴--口渴
多食之令人悗心--烦恼
多食之令人洞心--心中空虚
多食之令人变呕--呕吐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实用文档之"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丑未
申酉
亥子
五时
五行、五脏对应表

忧伤肺
恐伤肾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气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癃--手足不灵活
多食之令人渴--口渴
多食之令人悗心--烦恼
多食之令人洞心--心中空虚
多食之令人变呕--呕吐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补
肝用辛补之
心用咸补之
脾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泻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虚
肝气虚则恐
心气虚则悲
脾气虚则四肢不必、五脏不安
肺气虚则鼻塞晦气、少气
肾气虚则厥
实
肝实则怒
心实则笑不休
脾实则腹胀,经溲晦气
肺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实则胀
静
燥
力
坚
敬
五志
怒
喜
五行、五脏对应表

泻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虚
肝气虚那么恐
心气虚那么悲
脾气虚那么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肺气虚那么鼻塞不利、少气
肾气虚那么厥
实
肝实那么怒
心实那么笑不休
脾实那么腹胀,经溲不利
肺实那么喘喝胸盈仰息
肾实那么胀
恐伤肾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气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癃--手足不灵活
多食之令人渴--口渴
多食之令人悗心--烦恼
多食之令人洞心--心中空虚
多食之令人变呕--呕吐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舌尖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丑未
申酉
亥子
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半夜
五星
岁星
荧惑
镇星
太白
辰星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色
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
土(脾、胃
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
呬)
水(肾、膀胱六字诀吹)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
“希”字功。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
称为反克或反侮。
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是木乘土,木对金说是木反侮金了。
再如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了。
相乘或相侮破坏了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
三、五脏六腑与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2、相克: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3、五脏的母子关系与虚实关系:A、母病及子:如母脏(肝)先病,然后累及子(心)脏,方法是要先补母(肝)。
子病及母:子脏(肝)先病,然后累及母(肾)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就不是正常的相生(母及子)关系了。
方法是先补“子”(母脏病重则要补母泻子)。
B、虚实关系: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如肾(水)虚,要补肺(金),肝硬化是肝(木)的实证,要泻其子心(火)。
4、五脏的相乘或相侮:如肝病传脾,使脾虚弱,即木乘土;
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
肝病影响了肺,即木侮金。
四、参照五行、五脏与六字诀生克图,用六字音平衡防治各脏腑的疾病:1、六字音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依据: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
读“嘘、科、呼、呬(读谢或丝)、吹、希”六个字音可以治疗相对应的“肝、心、脾、肺、肾及三焦”等五脏六腑疾病,这已被历代至今的医、道、佛、养生家所认可。
200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的《健身气功》第140页说“在习练六字诀中,若以治病为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呵—呬—嘘—呼—吹—希。
若以养生为目的的长期习练,则应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呬—吹—希”。
这也说明了只要习练“嘘、科、呼、呬、吹、希”的某字音就可使其相对应五行(五脏)中的某一行(某脏腑)得到阴阳平衡(无病了)。
2、利用特定的顺序读六字音可以防治某一特定脏腑的疾病:①原理:针对某一有病的脏腑来讲,按五行五脏相生(包括本脏及母、子两脏)相克(包括本脏及相乘、相侮、反侮的两脏)之顺序读这五个脏腑的字音,最后再读“希”字疏通三焦之气,就可以针对性的治疗本脏腑的疾病。
②特定“脾土呼”有病,按五行来说这就破坏了以“土”为中心的生克关系,解决的办法是:A、按五行相生顺序,先补母“心火科”、再泻子“肺金呬(读谢)”,读音
治病法:先读“科、呼”,再读“呬、呼”。
B、按五行相克及乘侮关系,先读克我(脾土呼)者是“肝木嘘”、再读我(脾土呼)克者是“肾水吹”,读音治病法:先读“嘘、呼”,再读“吹、呼”。
C、通过读上述A与B的五个字音,就可以使以“脾土呼”为中心点的相生(母子)、相克(乘侮)、的四方“心火,肺金,肝木,肾水”达到平衡(道理是读哪个字,其对应脏腑就可以达到阴阳平衡),这样“脾土”自然的达到了阴阳平衡。
D、最后读“希”通过调理三焦把“脾土”的病气自足的“涌泉穴”排出体外。
这样就治疗了脾胃方面的病疾。
③治疗不同脏腑的疾病选用特定顺序的六字音治疗法:A、肝、胆方面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先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再按“吹—嘘—科—嘘—呬—嘘—呼—嘘—希”的特定顺序读六遍,最后再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
B、心脏、小肠方面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先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再按“嘘—科—呼—科—吹—科—呬—科—希”
的特定顺序读六遍,最后再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
C、脾、胃方面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先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再按“科—呼—呬—呼—嘘—呼—吹—呼—希”
的特定顺序读六遍,最后再按“嘘—科—呼—呬—吹—希”
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
D、肺、大肠方面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先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再按“呼—呬—吹—呬—科—呬—嘘—呬—希”的特定顺序读六遍,最后再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
E、肾、膀胱方面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先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一至二遍,再按“呬—吹—嘘—吹—呼—吹—科—吹—希”的特定顺序读六遍,最后再按“嘘—科—呼—呬—吹—希”顺相生的顺序读读一至二遍。
3、说明:①按上述特定顺序习练六字诀除可防治特定脏腑的疾病外,对五脏六腑的全面养生都有极好的效果。
②用六字诀相关动作导引习练效果较快(参照风雨同舟的六字诀养生法),不加动作(站、坐、卧均可)只要坚持习练同样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③无论怎样习练都必须坚持腹式呼吸:读字时只出音不出声。
要用口呼出相关脏腑的浊气(病气)同时凹腹提肛缩肾(有这意念就可以)、并适当拉长点音。
然后用鼻子慢慢吸足清气(氧气),并松腹自然的气灌丹田了。
不可着急,不要憋气,如遇憋气时可用几次自然呼吸作为缓冲。
④读字时最好是想着相关的脏腑:嘘—想右肋下的肝脏,读音最好瞪眼。
科—想左胸部的心脏。
呼—想着脐上4寸(约五指)的中脘穴。
呬—想双肺。
吹—想两个腰眼。
希—想自头顶最高点的“百会穴”有一股清气带着相关脏腑的病气经胸—腹—两腿—由双足“涌
泉穴”排出体外。
⑤血压方面及头痛等疾病属“肝、胆”。
心血管方面属“心、小肠”。
消化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属“脾胃”。
呼吸系统疾病属“肺、大肠”。
泌尿系统疾病属“肾、膀胱”。
⑥长年坚持每天练习两遍以上就可全面养护好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