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分享了”——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够让人心灵得到满足的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学会照顾他人、懂得互助互爱。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分享的理念培养孩子分享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让他们明白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够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快乐的行为。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递分享的理念,让他们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来源。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分享的行为。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幸福;老师可以在学校里组织一些分享的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分享的意义。

只有家长和老师身体力行,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分享的意义,从而主动去进行分享行为。

二、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除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外,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孩子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意识,才会更容易实现分享行为。

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体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权利;在培养社会意识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带孩子外出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不平等,从而更容易明白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孩子懂得合作和互相帮助,才会更容易实现分享行为。

在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各种合作活动,在家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愉快的感受。

当孩子懂得了合作,也就更容易懂得分享,让他们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和成果。

在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分享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3-4岁)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一、创设合作分享情境创设合作分享情境是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各种具有合作分享要求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设置让幼儿合作分工的情境,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在游戏环节中,引导幼儿互助互学,分享游戏道具,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合作分享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参与合作分享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活动。

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喜好、经验、作品等,提供展示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分享、分享他人的喜悦。

三、提供合作分享的规范指引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规范指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分享行为习惯。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跟幼儿明确合作分享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知道他们需要怎样进行合作分享。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合作分享的规则,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并监督幼儿按照规则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合作分享的能力。

四、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引导幼儿以身作则,模仿教师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应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幼儿能够共享学习材料、工具等,培养他们分享的习惯。

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合作分享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规范指引以及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幼儿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培养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分享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到孩子的个人品德修养,也关系到他们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关系。

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的问题。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习惯就应该成为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树立好的榜样,自己先做到与人分享,比如与孩子分享心情、分享食物等,让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

父母还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鼓励并引导孩子多与他人分享,比如将玩具、食物等与同伴分享,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等。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适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分享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懂得与人方享。

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场所和平台。

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游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幼儿主动分享、互助帮助,使分享行为成为他们的习惯。

比如在园所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孩子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互助助人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使他们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

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鼓励他们在学校中积极参与分享和合作,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

通过家庭和学校双重渠道,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

孩子的行为习惯大多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家长和教育者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观察分享的机会,比如当他们学会使用新玩具时可以邀请别的朋友来分享使用,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家中参与家务活动,比如收拾玩具、分担做饭的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的行为。

而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呢?一、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孩子面前积极分享,让孩子看到自己愿意帮助他人,愿意与人分享。

这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积极帮助他人。

我们还可以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教育中,给孩子一些分享的机会和任务,比如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分享玩具,一起合作做家务;在学校里,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自己的东西。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会逐渐明白: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二、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树立学会分享的观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共同体意识和爱心。

只有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才会有愿意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和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示例来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

比如在幼儿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家庭中,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小任务,共同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和绘本来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力量。

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小熊和他的朋友们》,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开拓孩子的思维,还可以让孩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三、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在分享行为上面有所进步时,我们必须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因为孩子们在分享行为上的积极性是不断变化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孩子保持分享的热情和动力。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引导社会参与
教师可以引导社会参与幼儿的分享教育,如邀请社区、警察、消防员等职业 人士来园进行分享教育活动。
04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训练方法
情境模拟法
总结词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详细描述
情境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分享玩具、食物等,帮助幼儿 理解和实践分享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学会分享,提高他们的 分享意识。
促进亲社会行为
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 会行为,让他们更加关心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友 善行为。
实践反思与总结
坚持长期培养
注意个体差异
不断完善培养方式
家长参与是关键
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引导和强 化,不能急于求成。
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 水平,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 到适当的发展。
鼓励幼儿模仿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模仿 正面榜样的行为,让他 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分享 意识和行为。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 己的分享行为进行自我 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 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鼓励幼儿参与分享活动
提供多样化的分享物品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物品,如玩具、图书、食物等,让幼儿 有机会参与到分享活动中。
,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03
缺乏责任感
有些小班幼儿缺乏责任感,他们不愿意承担分享自己物品的责任,因
此不愿意分享。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培养的重要影响因 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分享 行为。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也是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培养的重要影 响因素。幼儿园通过教育活动、日常活动等方式引导幼 儿学会分享。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分享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分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培养策略的实践与效果•结论与展望目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交技能03培养幼儿的诚实守信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01培养幼儿的慷慨大方02增强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增强幼儿的幸福感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通过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受,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和满足感。

增强幼儿的自尊心通过分享自己的成就和经验,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扬,增强自尊心。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幼儿可以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增强同理心。

通过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家庭中缺乏分享的意识,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等物品。

在幼儿园中,部分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但仍有部分幼儿不愿意分享,甚至出现争抢行为。

分享意识与行为的调查情况分享意识与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享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家庭教育中成人对幼儿过于溺爱,包办代替,导致幼儿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影响其分享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措施。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较多,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和经验,从而影响其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1创设分享的氛围23教师们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幼儿们感到放松和自在,从而更容易产生分享的意愿。

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们之间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分享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行为,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可以定期组织分享日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物品或经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定期举行分享日活动故事讲述活动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幼儿们从故事中领悟到分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开展分享活动举办玩具交换活动可以鼓励幼儿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行交换,让他们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友谊。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个人行为和社交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中,分享行为是培养孩子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友善互助的品质,以及发展协作和沟通技巧。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

家庭环境对分享行为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父母的示例行为父母是幼儿最重要的榜样。

他们的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

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分享的行为,例如与他人分享食物、物品,或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那么幼儿也会受到积极影响,更加愿意与他人分享。

2. 亲子互动的分享活动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分享活动,例如一起制作食物,然后将制作好的食物分给家庭成员或是邀请朋友来分享。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和乐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3. 奖励分享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

比如,当幼儿与他人分享玩具或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时,家长可以称赞他们,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夸奖、拥抱或是物品奖励。

这样的正向反馈能够让幼儿建立起分享行为的积极联结,进而愿意主动去分享。

幼儿园教育对分享行为的培养除了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1. 培养集体意识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环境,幼儿在这里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小组游戏、团体手工等,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指导幼儿如何分享,例如如何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和食物,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

2.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幼儿传递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与关爱他人相关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求,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3. 赞扬分享行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幼儿的分享行为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行为之一,在幼儿园阶段,分享行为的培养对幼儿成长和社交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定义、原因、方式以及如何培养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定义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时间、精力等与他人分享的行为。

包括将自己的玩具、食物等与别人共享,主动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经验等。

原因1.社交情感需要:幼儿在生活中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行为有助于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2.学习社会规范的需要:幼儿通过模仿他人分享行为,逐渐学会社会规范,比如道德、礼貌等。

3.自我调适的需要:分享行为有益于幼儿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减轻焦虑和孤独感。

方式分享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分享物品:比如将自己的玩具、食物等与别人分享,让别人参与自己的活动。

2.分享经验: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故事,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困难、成功和玩乐等。

3.分享时间与精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做家务等都是培养分享行为的方式。

如何培养1.提供机会:幼儿需要有机会分享行为,幼儿园可以提供许多机会,如举办分享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等。

2.鼓励和赞赏:班级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并及时肯定、赞赏,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反馈。

3.角色模型:教师、家长等成人都是幼儿最好的角色模型,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积极展示自己的分享行为,引导幼儿学习并模仿。

结论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交和情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和提供角色模型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第一篇: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论文摘要】: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问题的提出: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加上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

孩子在家中是一颗星六人捧,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吃,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

而且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接触较多的都是比之年长的人,大人都有一种“让让他,他还小!”的心理。

于是幼儿这种“唯我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

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

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大家都相互不肯谦让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

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

幼儿的分享既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也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

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

分享是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对幼儿的人格发展和社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需要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和引导。

本文将从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家庭与学校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分享是指将自己的物品、时间、精力、快乐或知识等与他人共享的行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对其人格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享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学会对他人负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出一种责任心和包容心。

分享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团体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分享自己的资源,才能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辱意识。

分享也是培养幼儿友情的一种方式。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这对于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分享行为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分享行为是需要培养的,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天生具备的。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要以身作则。

家长和老师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乐于分享的态度,积极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时间和精力,那么幼儿自然会在这种影响下学会分享。

可以通过鼓励和赞美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

当幼儿愿意与其他孩子分享东西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赞美和鼓励,让幼儿感到分享行为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也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跟幼儿进行一些具体的分享教育,比如告诉他们分享的好处、分享的方式和分享的对象等,让他们懂得分享是一种美德和责任,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能感到幸福的行为。

要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分享机会。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创设各种机会,让幼儿有机会与他人分享,比如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或者快乐,或者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和合作游戏,都是很好的分享机会。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正处于对社交规范的学习和掌握阶段,运用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的四个方面:一、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中班幼儿很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思想,而关注他人的需要是合作分享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来引导幼儿这样做。

例如,玩棋盘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倾听对方的意见,共同商讨下一步步骤;小组日常活动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完成任务,如搭积木、摆放座椅等。

二、与他人分享、协作幼儿在这个阶段往往对自己的物品或玩具情有独钟,而与他人分享、协作是让幼儿学会包容、关心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之一。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资源,如图书、玩具等,以及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如合作挑选策展品。

三、教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冲突技巧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过程中,幼儿可能遇到许多冲突和问题。

教师可以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如说话有礼貌、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冲突解决中引导幼儿寻求妥协和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

四、养成积极、有责任心的态度以积极、有责任心的态度面对任务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这种态度需要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建立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鼓励幼儿按时完成任务、并奖励和表扬积极的行为。

总之,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需要耐心和坚持。

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让幼儿习惯性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尝试与他人分享、协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导幼儿沟通解决冲突技巧和养成积极的态度等方面,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世界里,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中班幼儿中培养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呢?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分享意识,指的是个体在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共同享有某种资源或利益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的心理状态。

而分享行为,则是指个体在实际行动中,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资源或利益的具体表现。

二、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重要性2.培养团队精神:分享行为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提升自我认知:分享行为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4.培养责任感:分享行为能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懂得照顾他人。

三、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1.家庭教育的作用(1)以身作则: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2)创造氛围:家长要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自然地表现出分享行为。

2.幼儿园教育的作用(2)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关分享的主题活动,如“分享日”、“爱心传递”等,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的意义。

(3)鼓励表扬: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成就感。

3.社会环境的作用(1)社区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分享。

(2)公益活动:让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让他们在分享中成长,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他们学会分享。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形成稳定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小班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增强团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友谊,提升自我认知和情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首先,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定自主权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例如,在家庭中,可以鼓励孩子向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懂得分享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将他们培养成一个愿意和他人分享的人。

其次,从幼儿园教育入手。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在这个环境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分享经历、感受和思考。

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中,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收获。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会分享资源和经验。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再次,从社交互动中培养。

小班幼儿正处于社交发展的阶段,他们与同伴的互动对于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友好的氛围,鼓励孩子真诚地与同伴分享。

例如,在班级中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交流分享会、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分享的机制,例如每周选出一位“优秀分享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孩子们的分享愿望和动力。

最后,从成人的示范中培养。

成人在幼儿面前起着榜样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成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灌输给孩子正确的分享观念和行为。

例如,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成人可以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让孩子看到分享的力量和美好。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成人还应该积极地倾听孩子的分享,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行为习惯学会分享

幼儿行为习惯学会分享

幼儿行为习惯学会分享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而学会分享是让幼儿乐于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重要行为习惯之一。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幼儿需要学会分享,分享的好处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一、为什么幼儿需要学会分享分享是一种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分享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幼儿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分享的好处1.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分享的过程中,幼儿会意识到与他人合作比单独行动更加有益,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

2. 提高社交能力:分享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当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物品时,他们需要表达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3. 培养同理心:通过分享,幼儿可以理解和体验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当幼儿分享自己的物品时,他们也会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进而理解他人的需求,并愿意主动分享。

4. 建立友谊:通过分享,幼儿可以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当幼儿分享自己的资源和时间时,他们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1. 树立榜样:身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好榜样,积极地与他人分享。

通过我们的行为,幼儿可以学到分享的重要性。

2. 善于观察与引导: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行为,并进行引导和鼓励。

当幼儿主动与他人分享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3. 创设分享机会: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创设各种分享的机会。

例如,安排合作游戏、分享玩具和图书,或者鼓励幼儿与他人共同制作手工艺品。

4. 鼓励倾听和合作:教育幼儿要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通过培养幼儿与他人的积极互动,他们将更容易乐于分享。

5. 引导理解和同理:教育幼儿要理解和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同时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需求。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幼儿时期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物质的发展,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成长。

幼儿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个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此时需要培养发展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以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1. 养成分享意识分享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社交交往形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始,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类人的角色扮演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分享意识。

幼儿可以通过互相分享物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来培养分享意识。

比如,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带来不同的玩具、小物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玩具,从而培养他们分享的意识。

另外,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安排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想法、感受等。

这样一来,幼儿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分享,慢慢的形成分享的良好习惯。

2. 通过合作游戏树立合作意识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形成共同努力和参与到团队中的意识。

例如,给幼儿们布置团队互相合作达成某一个目标的任务,例如小组游戏,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从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培训,向幼儿们宣传合作、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幼儿们学习如何支持他人,如何通过分享和合作互相支持。

这样一来,幼儿便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好处,乐于参与到团队中去。

3. 相互理解,签订协议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进行互相理解和签订协议的活动。

一些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幼儿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结交新朋友,从而进一步加强幼儿间的交往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们形成明确的协议和规则,让他们自己制定出努力共同遵守的规则。

这样一来,幼儿便会逐渐学会怎样相互关心照顾,求同存异,遵守规则,或者是及时沟通,提出问题,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分享意识和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快乐等,并能够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

一、家庭教育的引导1.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主动与他人分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

2.创设分享的机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例如,在家庭聚会时,让幼儿将自己的零食分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关爱。

3.鼓励和表扬:当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分享意识。

二、幼儿园教育的实施1.教育内容的渗透:教师要将分享意识和行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分享的重要性。

2.创设分享环境:幼儿园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分享的环境,如设置共享玩具区、食物分享角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享。

3.组织分享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分享活动,如“玩具分享日”、“美食分享会”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4.引导幼儿换位思考: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理解分享是与他人共同享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三、社会教育的配合1.社会资源的利用:幼儿园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一些分享活动,如访问孤寡老人、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2.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分享的重要性和优秀典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3.社区环境的营造:社区要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氛围,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享的价值。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家庭教育的引导,无疑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关键。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说明我们的培养策略是有效的。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不够 大,研究时间不够长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内容,例如增加不同年龄段、不同 背景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更全面地探讨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心理机制,以 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和支持。
注重评价与反馈
在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时,应及 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 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对于幼儿在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错 误行为或不良习惯,应给予耐心 指导和纠正,避免过于严厉的批
评或惩罚。
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 应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 儿园的教育方式,共同配合培养
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 和自信。
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分享可以带给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进 而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
02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 的现状
幼儿在分享方面的表现
01
02
03
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在分享方面往往 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 为特征,缺乏对他人的关 注和关心。
邀请家长参与园内分享活动,如家长助教、亲子读书会等,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示范,让幼儿 更加理解和接受分享的行为。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乖的小猪
总结词
通过故事《不乖的小猪》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分 享意识。
详细描述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猪因为不愿意分享而失去了 朋友和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一、为幼儿创造合作分享的环境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首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团队合作,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共同完成任务、合作游戏等,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还要展示合作分享的行为榜样,比如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任务,与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等,为幼儿树立榜样。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合作分享中需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对任务作出贡献。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鼓励幼儿互相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沟通能力为了保证幼儿能够有效地合作分享,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本故事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还可以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沟通能力。

四、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帮助他人合作分享不仅包括共同完成任务,还包括分享和帮助他人。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还可以借助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帮助他人,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五、通过反思活动巩固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引导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合作分享的经验和体会,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评价。

教师可以借助绘画、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在合作分享中的感受和收获,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涉及到环境创设、自信心培养、沟通能力和分享帮助等方面。

通过创造积极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的合作沟通能力,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学会分享了”——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培养

“我学会分享了”——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培养

“我学会了分享”——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培养【摘要】我国从2016年开始正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我国正式进入二胎时代,结束了30年的独生子女时代。

在这漫长的三十年中成长的孩子因为过度的爱和放纵,渐渐变得自私、孤僻、占有欲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在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依旧众多。

从而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显的尤为重要。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随着孩子慢慢成长,自身的自主意识愈发明显,孩子自主意识会显现出一种维护自己利益的表现,那就是拒绝分享,一切事物要以自己为中心。

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的行为培养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幼儿分享的价值、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分享与分享教育的价值分享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大自然美景或一些食物和一些事情。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幼儿分享首先通过自己的眼神和动作去学习分享自己的物品与喜怒哀乐。

然后再通过语言的沟通来完成分享。

短短的一个分享的动作,其实包涵了诸多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

(一)分享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分享能够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分享在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所以这可以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寻找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方式。

同时分享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幼儿能否清晰、直接的像他人表达出分享的意识。

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

幼儿开始分享代表着幼儿开始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自我的心中不再只有自己,而是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与情感。

分享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儿童社会性成长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但合作分享的能力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培养来逐渐发展。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中班幼儿中培养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1.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中班阶段,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自己是一个班集体的一员,因此班级的氛围对于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集体意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倡导分享和帮助教师在班级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孩子们灌输分享和帮助的观念。

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给予孩子们分享和帮助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分享和帮助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 引导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在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到周围的合作事例,比如一起搬椅子,一起完成游戏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和别人合作。

4.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们在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矛盾和冲突,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

1. 创设合作分享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作游戏、小组活动、合作创作等方式,创设合作分享的机会。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2. 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游戏引导等方式,教导孩子们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协调。

3. 肯定合作分享行为在孩子展现出积极的合作分享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合作分享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分享”——浅谈幼儿分享意识及分享行为培养【摘要】我国从2016年开始正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我国正式进入二胎时代,结束了30年的独生子女时代。

在这漫长的三十年中成长的孩子因为过度的爱和放纵,渐渐变得自私、孤僻、占有欲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在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依旧众多。

从而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显的尤为重要。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随着孩子慢慢成长,自身的自主意识愈发明显,孩子自主意识会显现出一种维护自己利益的表现,那就是拒绝分享,一切事物要以自己为中心。

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的行为培养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幼儿分享的价值、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分享与分享教育的价值分享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大自然美景或一些食物和一些事情。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幼儿分享首先通过自己的眼神和动作去学习分享自己的物品与喜怒哀乐。

然后再通过语言的沟通来完成分享。

短短的一个分享的动作,其实包涵了诸多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

(一)分享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分享能够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分享在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所以这可以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寻找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方式。

同时分享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幼儿能否清晰、直接的像他人表达出分享的意识。

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

幼儿开始分享代表着幼儿开始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自我的心中不再只有自己,而是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与情感。

分享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儿童社会性成长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那么,幼儿从“独占”到“分享”的转变,恰恰证明了个体心智正日趋成熟、内心正不断强大、人格正日益完善。

正如洛姆所说:“真正的爱是产生性的表现,它包含着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

他并不是一种为他人所影响之意义上的‘感情’二十一中努力使被爱者得以成长和幸福的行动,这种行动来源于他自身的爱的能力。

爱是一个人有力量去爱的表现,爱某个人是人的这种力量的实现和集中。

”分享能够帮助幼儿更容易被纳入群体,获得群体的认可和喜爱。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群居动物,古时候,人们团结起来为了抵御外人、大自然险恶环境或者野兽的攻击,这便是进化出文明的关键。

到了现代,人类进化得越来越智慧,人有了智慧,所以有了情感,所以渴望交流。

在群体中体现自己的意义,在群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等都是人类情感中所必须的。

在日常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分享的幼儿还是被分享的幼儿,他们的情绪情感都是愉悦的、欢快的。

所以拥有分享意识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一)分享教育的价值中国华夏文明五千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美德。

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仪容有整等,其中也包含了共用之、共享之。

数千年来中华名族历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常有句话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这无疑体现了对于幼儿分享教育的培养。

“孔融让梨”的故事沿袭数千年传承至今,其中年岁善小的孔融便懂得了分享与礼让,这无不让人心生佩服。

幼儿尚且如何,何况是成人呢,“甘肃酒泉”的故事同样让我们值得学习。

而这两个故事足以证明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分享美德与分享教育的重视。

如今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幼儿大多都以自己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为中心,在心中没有别人的位置。

对于别人的需求需要毫不关心,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幼儿时期的个性、性格养成对于幼儿成长之后的人格品质、脾气性格等有着莫大的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小重视幼儿的分享美德教育。

因此,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分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分享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并对他们以后从事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分享现状与分享行为的培养(一)幼儿分享现状幼儿分享意识薄弱。

在20世纪50年代,Ugurel-semin研究了4~16岁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他发现291名被试在与对方分享5~15颗糖果时,“吝啬”倾向在4~6岁达到高峰。

而在当今的幼儿园中,幼儿独占现象愈演愈烈,分享意识淡薄。

有一项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5人中国,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

”在对幼儿园幼儿的观察中,我自己也发现了这样的幼儿。

案例一:晨间接待时,小林最早到达了学校开始玩男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车,并且建造了一个“车库”,里面放了很多的车。

过一会儿,小轩也到幼儿园了,看见小林的“车库”里有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辆玩具车,便立马上前想要把车抢回来。

小轩:“这是我的车,这是我从家里带出来的。

”小林:“不行,这是我的车,现在是我的玩具。

”(同时,小林张开双臂一把围住自己的“车库”。

)小轩:“可是这是我带来的。

”小林:“这是我先拿到的,所以就是我的。

”没过一会,两人就开始大声地争吵。

幼儿在发展的时期容易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即幼儿知道要与他人分享事物或资源,但是当现实中出现他人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事物时,依旧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幼儿的自控能力依旧处于低级阶段。

如:妈妈问悠悠:宝宝你喜不喜欢妹妹?悠悠:喜欢。

妈妈:那你会和妹妹一起玩玩具,分享玩具吗?悠悠:会的。

但当悠悠看见妹妹拿着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时,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上前去抢夺妹妹手中的玩具。

幼儿“伪”分享。

幼儿在教师或者家长面前时,害怕教师或家长对自己拒绝分享的行为进行批评。

会先将事物分享给他人,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视线,幼儿又会立即对玩具夺回。

即幼儿是处于教师或者家长的压力之下,才进行了不自愿的分享,而幼儿的内心也无法得到分享真正的快乐、愉悦之感。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1.创造良好氛围,利用榜样作用教师需要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为幼儿创造一个会分享、爱分享的好氛围。

让孩子在优秀的氛围中成长的更快。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身教重于言传”一直是被肯定的基本教育原则。

如果连成人都不能够学会分享,那么如何影响和教育幼儿进行分享?又如何有好的教育效果呢?因此要让孩子有好的教育、好的理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的作用,从自身出发让自己会分享、爱分享,从而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2.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实践重于理论。

家长应多带孩子出门,去朋友、亲戚或者是有年龄相近的孩子家。

做客前,可以与孩子一起为主人家制作礼物等,去做客时带上自己的礼物或玩具与主人一起分享。

幼儿可从分享中获得愉悦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让孩子爱上分享。

教师在园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带一件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物品或事物,带到园中让幼儿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教师也可开展关于分享的教育主题,让幼儿更加深刻的认识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正能量。

必须要让幼儿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时,才能激励幼儿继续进行分享。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下列这种情形,“宝贝你在吃什么呢?能不能分给我一点吃呀?”大人在遇见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弯下腰来跟幼儿开玩笑的说,当然幼儿是愿意把东西分享给成人的,幼儿会把东西送到成人的嘴边,然而当幼儿的食物都已经送到了成人的嘴边,幼儿已经表达出他愿意分享的心理,这时成人又会说:“宝贝真乖,我不吃啦,你吃吧。

”当幼儿已经表现出了分享的意识,把自己吃的东西送到成人的嘴边时,幼儿会认为成人是真的想要吃,并且幼儿也是真心的与人分享时,成人表现出的拒绝会让幼儿认为这是在“玩弄”他。

幼儿的自尊心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当成人再次表达出这种需求时,幼儿则不会向成人分享,这样就会直接伤害到幼儿已经建立起来的分享心理。

3.借助优秀绘本的学习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简单、易懂的绘本故事等进行教育。

利用卡通角色、利用绘本故事,让幼儿简洁明了的学习到分享的真谛,让幼儿能够代入绘本中的角色去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如:《小老鼠分果果》、《孔融让梨》、《大棕熊的秘密》、《月亮的味道》等。

4.善用表扬与奖励手段在幼儿阶段,他们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对待幼儿出现的自私行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制止,但是语言和行为一定不能简单粗暴。

相反,当幼儿出现分享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利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或奖励的手段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加强。

让幼儿明白这才是生活中的正能量。

经过本人的经验发现,往往正面教育比简单粗暴的语言、行为制止更加行之有效。

这需要家长与教师持之以恒,需要家长和教师再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并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一定的表扬与奖励,那么幼儿一定会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更快。

5.家园携手,家园共育幼儿的心灵如同小动物一般,单纯、懵懂,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

而我们这些“影响者”必须保持一致,思想统一,为孩子们的更好发展做共同努力。

孩子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依旧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一起让孩子会分享、爱分享。

参考献文:【1】唐梅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2】殷玉虹让幼儿学会分享【3】李春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4】何婧浅谈幼儿的分享意识【5】杨淑萍、杨俊平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6】嵇珺、刘晶波幼儿分享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