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心理学知识
教育孩子心理学角度有哪些
教育孩子心理学角度有哪些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涉及到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涉及到孩子心理发展和个性塑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孩子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比如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2.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心理学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强迫他们符合统一的标准。
3.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建议通过积极的沟通、倾听和理解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
4. 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有助于孩子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5. 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识别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教育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理解他人的情绪,是培养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
6. 强化正面行为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指出,通过奖励正面行为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7. 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
心理学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面面对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8. 促进社会技能的发展社会技能是指个体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心理学强调,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
9.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心理学鼓励通过艺术、音乐、写作等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 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
育儿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育儿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育儿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 婴儿期的基本需求:婴儿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他们对于安全感、温暖和安抚的需求极为重要。
父母应该给予婴儿充分的关爱和呵护,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 初生婴儿的仰赖感:初生婴儿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极强依赖,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来建立起安全感。
3. 创造安全的环境:父母应该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包括柔软的床铺、适宜的室温和恰当的安全措施。
4. 母婴亲子接触:母婴亲子接触对于婴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建立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加亲子间的纽带。
5. 情感共鸣:父母应该积极回应婴儿的需求,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表达和婴儿进行情感共鸣,建立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第二部分:幼儿期的心理发展1. 自我意识的觉醒:幼儿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有所区分。
2. 幼儿期的情绪管理: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帮助他们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
3. 社交技能的培养:幼儿期是社交技能的重要阶段,父母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4. 幼儿期的性别认同:幼儿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阶段,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向他们传递积极和平等的性别观念。
5. 幼儿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父母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部分:儿童期的心理发展1. 自我概念的形成:儿童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儿童期的道德发展:儿童期对于道德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应该传递正面道德价值观,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3. 儿童的自主性培养: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
4. 儿童期的学业与情绪管理:儿童面临学业和情绪管理的挑战,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
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学
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学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更关乎孩子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孩子教育方法和心理学的要点: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特定的发展阶段,了解这些阶段对于教育至关重要。
例如,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和社交技能都有所不同。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调整教育方法。
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同时,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建议。
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识别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教育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适当地应对不同情绪,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
教育者应该尊重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每个孩子的特定需求。
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社交技能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团队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参与艺术、音乐、戏剧等创造性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还能帮助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
使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实践心理学原理,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等,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例如,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的基础。
结束语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阶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帮助每个孩子实现其潜能,成为健康、快乐和有责任感的个体。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的教育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孩子个性、情感和心理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教育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而青少年期的孩子则寻求独立和自我认同。
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指导。
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效能感,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情绪智力的培养情绪智力包括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识别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教育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是他们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这包括与同伴、教师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共享和解决冲突的活动,孩子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提供心理安全的环境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孩子感到被接纳、尊重和支持,不必担心被批评或嘲笑。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更愿意探索、学习和表达自己。
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孩子能够自我驱动地寻求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来鼓励自主学习。
应对压力和挫折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和挫折。
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压力源,以及如何通过运动、艺术创作或与他人交流等健康方式来应对压力,是他们心理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全面的心理发展过程。
通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社交技能、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的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自信和有能力的个体。
养育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养育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养育孩子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的行为和发展,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些原理和策略,以帮助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1. 孩子的发展是持续的: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是持续的,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支持来适应和发展。
2. 学习是积极的: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家长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和自己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学习需要适当的挑战: 学习最有效的时候是在适当的挑战下。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提供适当的挑战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挑战,以免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4. 温暖、支持和关爱是重要的: 通过温暖、支持和关爱来建立健康和积极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理解,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5. 信任和尊重是基础: 孩子需要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权利,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6. 奖励和惩罚需要适度: 奖励和惩罚是常用的教育手段,但需要适度和合理使用。
家长应该在给予奖励时关注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在面对不良行为时,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惩罚,但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改正和改进的机会。
7.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家庭沟通和交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与他们建立开放和支持性的沟通渠道。
8. 规律和稳定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孩子需要有规律和稳定的环境来建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秩序。
家长应该制定和维护适当的日常规划和作息,提供稳定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教育孩子的十大心理学效应知识分享
教育孩子的十大心理学效应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怎么教育孩子懂心理学问题
怎么教育孩子懂心理学问题教育孩子理解心理学问题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情感、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家长和教师应该树立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
这意味着要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是理解心理学的第一步。
其次,通过日常对话和故事来引入心理学概念。
例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讨论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反应。
通过具体的例子,孩子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心理学概念。
接着,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提问,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做?”或“你感觉怎么样?”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教授孩子基本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是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
教育孩子如何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同时,引导孩子学习情绪智力(EQ)。
情绪智力包括识别、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学习如何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另外,教育孩子关于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
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压力,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压力源,以及采取哪些方法来缓解压力,比如深呼吸、冥想或运动。
最后,为孩子提供心理健康资源。
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并鼓励孩子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总之,教育孩子理解心理学问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通过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教授必要的技能,并鼓励自我探索和反思,孩子可以逐渐建立起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并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心理挑战。
父母必读的十大儿童教育心理学
父母必读的十大儿童教育心理学心理对于早教的重要性早已经被社会大众认可,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父母必读的十大儿童教育心理学,希望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十大儿童教育心理学1)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种由于家长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积极效应便叫做罗森塔尔效应,在小学低年级的小孩中最容易产生。
因此,聪明的家长应该把这种效应传递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
2)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当谈及儿童教育时,心理学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学并深入讨论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在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儿童的心理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幼儿期(0-3岁): 这个阶段是儿童个体最快速地成长和发展的阶段。
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关爱、安全感和探索的机会。
2. 学龄前期(3-6岁): 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对外界产生兴趣,并开始培养自主性和社交能力。
3. 小学期(6-12岁): 孩子们进入学校,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社交圈子。
他们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并培养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能力。
4. 青春期(12-18岁): 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剧烈的变化。
他们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探索自己的身份。
二、儿童的心理需求儿童有许多独特的心理需求,以实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以下是教育者应该了解和满足的一些重要心理需求:1. 安全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安全感,这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环境、规律的作息时间和亲密的关系来满足。
2. 自主性:儿童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让他们有机会作出选择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社交需求:孩子们需要与他人互动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学习需求:儿童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兴趣的教育方式。
5. 情感需求:孩子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得到接纳和理解。
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并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三、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孩子的个体差异。
2. 行为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管理策略。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对于教育十分重要。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提供他们更合适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懂的心理学知识。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是教育的基础。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比如,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但还处于感知阶段,对于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觉来获得。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帮助孩子认知和学习。
二、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但在早期阶段,家长的关怀和支持对孩子的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法。
三、树立正面的性格品质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质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特质,如自信、坚韧和责任感等。
这些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消极特质,如焦虑和自卑,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正面激励来塑造孩子的性格。
四、灵活运用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常用的教育手段。
然而,家长需要明确奖励和惩罚的原则,并合理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和惩罚要及时、明确、一致,并且与行为关联紧密。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行为,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策略。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惩罚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应尽量避免过度依赖惩罚。
五、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与心理学相关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孩子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意见的认知能力。
十大教育孩子心理学效应
十大教育孩子心理学效应
1.约束效应:孩子会更加遵守规则和限制,当他们知道他们有监督和目标。
2. 平行效应:孩子们会在他们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会更愿意学习。
3. 归因效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通常被归因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4. 自我效能感: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当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好某件事情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加成功。
5. 环境效应:孩子们的行为和表现,通常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的。
6. 激励效应:孩子们的学习和表现,通常是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而变化的。
7. 面向目标的思维:孩子们会更倾向于思考和行动,以达成他们的目标和目标。
8. 自我掌控感:孩子们的学习和表现,通常是受到他们自己的控制和管理而变化的。
9. 社交效应:孩子们的学习和表现,通常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交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的。
10. 冲突效应:孩子们会更加积极地解决冲突和问题,当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时。
- 1 -。
阿德勒教育孩子的心理学
阿德勒教育孩子的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立,是一种强调社会因素和个人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教育孩子方面,阿德勒的方法强调了孩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及孩子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以下是阿德勒心理学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核心原则和实践方法。
尊重孩子的个性阿德勒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塑造成成人期望的模样。
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阿德勒强调社会兴趣的重要性,即孩子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兴趣。
教育者应该通过团队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自我指导的学习阿德勒提倡孩子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来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目的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孩子的行为背后通常有其目的,这些目的可能与他们对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追求有关。
教育者应该努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对行为本身做出反应。
使用鼓励而非惩罚阿德勒反对使用惩罚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认为这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相反,教育者应该使用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促进家庭合作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阿德勒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
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孩子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通过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鼓励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
结束语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方法,它强调了孩子的内在价值和潜力,以及教育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成为健康、自信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
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为教师和家长提供
指导儿童教育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建议。
以下是该领域
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儿童的感知、思维、记忆和解决问
题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儿童情感发展:关注儿童情绪的表达、情绪调节和情感
与学习的关系。
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需求,可以促
进儿童的积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体验。
3. 儿童社交发展:探讨儿童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和群体
合作等社交行为。
了解儿童在社交互动中的发展特点,可
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儿童学习动机:研究儿童学习行为的动机和动力因素。
了解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自主性和目标设定,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儿童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关注儿童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
了解儿童的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需求,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通过研究和应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促进其全面成长和发展。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目录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目录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它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学习、情感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孩子时需要了解的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儿童发展阶段的理解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
情感智力的培养情感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使用情感的能力。
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了解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反馈、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等方法。
行为管理策略行为管理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如何设定规则和界限,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冲突。
自我概念的塑造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特质的看法。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通过鼓励、支持和正面反馈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孩子与他人交往和建立关系的能力。
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倾听、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应对压力的策略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压力和挑战。
教育孩子学会识别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使用放松技巧、时间管理和问题解决技巧来应对压力。
道德和价值观的灌输道德和价值观是孩子成为社会成员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通过榜样作用、讨论和实践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进行教育。
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个体。
教育心理学常识
教育心理学常识1. 你知道吗,孩子的学习动力就像汽车的引擎,得有燃料才能发动起来啊!比如小明,一开始对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后来他爸妈发现他喜欢画画,就鼓励他通过画画来理解知识,嘿,这下好了,学习动力一下子就起来了!孩子需要找到那个能点燃他们热情的点呀!2. 咱想想,表扬就像阳光,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呢!像小红,她本来有点胆小不敢发言,老师经常表扬她,她慢慢变得越来越自信,课堂上发言可积极了!所以说适时的表扬多重要啊!3. 教育孩子可不能心急呀,就像种花儿,得慢慢等它开花呀!邻居家的孩子学东西有点慢,家长就着急上火,结果反而让孩子更紧张了。
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呀,急啥呢!4. 情绪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可大啦,就好像天气对庄稼的影响一样!我记得有次看到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大哭,家长没有责怪,而是耐心安慰,后来那孩子学习劲头可足了!家长得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呀!5. 学习环境就好比土壤,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呀!我表弟在一个很乱的环境学习,根本静不下心,后来换了个安静整洁的地方,学习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环境真的很关键呀!6. 孩子的兴趣培养那简直就像挖宝藏一样刺激!朋友的孩子喜欢机器人,家长就给他报相关的兴趣班,他学得可带劲了,这不就是找到宝藏了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藏兴趣呀,得去挖掘呀!7. 鼓励就像春风,能吹开孩子心中的花朵!我们班以前一个很内向的同学,因为老师一直鼓励他,他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也越来越好。
多给孩子点鼓励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8. 教育孩子得因材施教呀,就像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有的孩子适合严格要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不能一概而论呀。
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9. 以身作则就像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灯塔!你看那些家长自己就爱学习的,孩子通常也学习好。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呀,自己得做好表率啊!总之,教育心理学常识真的太重要了,咱们做家长的可得好好捉摸捉摸,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教育心理学: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六大要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六大要点1.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在培养孩子积极心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心理特点。
儿童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情绪和社交能力都不断发展。
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心态。
2. 培养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孩子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和激励来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自信感。
同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让孩子有机会经历成功并感受到成就感。
3. 培养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孩子面对新环境或困难时的调整和应对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度的挑战,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4. 培养积极思维习惯积极思维习惯是指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思考方式。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时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优势上,培养他们从正面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5.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指孩子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教导身体放松技巧、情绪表达方式和情绪调节策略来帮助孩子掌握这一技能。
同时,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并教导他们有效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6. 培养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发展中的心态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鼓励分享与帮助以及培养同理心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发展路径可能不同。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运用这些要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心态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和教育
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和教育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发展的科学领域。
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逐渐塑造成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关键要素。
一、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从婴儿期开始,孩子通过感官经验、观察和模仿等方式不断增加对事物的认知。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2. 儿童情感发展:情感是人类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
儿童的情感发展关系到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
从婴儿开始,孩子通过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情感联系,并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同情心。
3. 儿童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指的是儿童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和学校等环境中,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分享和合作,同时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二、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1. 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与环境进行互动。
他们开始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方式来探索世界,并逐渐建立起与父母的情感联系。
2. 幼儿期(2-6岁):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和运动技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3.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技能。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同伴建立深层次的友情,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儿童教育的重要原则1. 爱与关怀: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有助于儿童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学习。
2. 尊重与自主: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个教育孩子的心理学技巧
教育孩子的心理学技巧技巧一: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坎贝尔认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父母要留出一些与孩子共度时光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快乐地享受“玩耍”的乐趣。
技巧二:让孩子自己尝试做决定一味地为孩子设想、安排,等于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力。
与其凡事都替孩子做决定,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选择。
即便犯了一些错误,或者遭遇了一些挫折,父母也应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技巧三:着重启发,而非强迫灌输家长若能着重启发和引导,孩子就能培养出独自思考的能力。
与其让孩子被动地接受说教,不如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孩子喜欢玩水,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你可以用什么容器装水?”让他们在思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技巧四:避免比较,培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优点。
家长若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因此,家长应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技巧五: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温和的家长当家长的情绪不稳定时,容易给孩子传递出负面的信息。
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
因此,家长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始终保持温和、愉快的态度。
当孩子看到父母积极乐观的一面时,他们也会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技巧六:多鼓励和表扬孩子鼓励和表扬是激发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完成了某项任务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和方法,避免过于简单、空洞的夸奖,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表扬,以提高表扬的激励效果。
技巧七:慎用物质奖励有些家长习惯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或其他行为表现。
然而,过度依赖物质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忽略内在的兴趣和动机,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心理学育儿课堂
心理学育儿课堂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是育儿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为育儿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二、情感教育与亲子关系情感教育是育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三、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育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逐步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自主行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把握好适当的度,避免过度溺爱或放任不管。
四、沟通技巧与有效惩罚沟通是育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解决问题。
有效惩罚也是必要的育儿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方式和分寸。
通过适度的惩罚和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激发孩子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育儿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也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应对孩子挑战性行为孩子挑战性行为是育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家长需要正确应对。
了解挑战性行为的原因和表现,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和纠正,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育儿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营造学习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专业
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父母具备耐心和爱心,更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基于心理学的教育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特定的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
父母应该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需要安全感和探索环境的自由,而青春期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我认同感。
建立积极的沟通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担忧。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和冲突,同时也能够加强亲子关系。
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克服挑战以及庆祝他们的成功来培养这种能力。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情绪管理教育情绪管理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
这包括教会孩子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技巧来管理压力和焦虑。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父母应该尊重并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强迫他们符合某种标准或期望。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设定合理的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既具有挑战性,又在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
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和失败,而过低的期望则可能阻碍他们的发展。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设定目标,并鼓励他们为之努力。
提供稳定的环境一个稳定和有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爱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重视。
结束语教育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心理学知识可以为父母提供宝贵的工具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是: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
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
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