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2紧张型3淡漠型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3)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4)关键期问题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3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6)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6、强化P76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7、幼儿心理学中着名的研究方法P50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21、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 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涉及到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1.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幼儿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生理功能的发育和个体意识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主要通过触觉、听觉和嗅觉来完成。
他们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需要母亲的关爱和呵护。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等。
1.2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幼儿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开始学习语言、思维和判断能力。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1.3 学龄前期(6-7岁)学龄前期是幼儿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同伴相处。
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性别认同的意识,对异性产生好奇心。
二、幼儿教育方法2.1 游戏法游戏法是一种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法,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合作与沟通;通过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提问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天会下雨?”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思考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在前半部分介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半部分则将重点扩展和深入分析具体的实践应用。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例如根据让儿童自己操作探索来发展的感知与动作阶段、透过思维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成形后开始的形式运算阶段。
了解这些阶段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他们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儿童的学习进步。
其次是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情绪和动机,也可以阻碍学习的负面情绪和困扰。
教育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情感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情感教育策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心理发展。
此外,儿童的社会交往也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交技能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儿童与他人的合作、沟通和交流能力。
教育者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的机会,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实践中,教育者可以运用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
例如,为了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他们可以利用具体操作和探索探究的方法来引导儿童学习。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将知识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点,他们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尊重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负面情绪和困惑。
在社会交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设立积极的奖惩制度来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和与他人和睦相处。
总之,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教育者提供了关于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0学前)一、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种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活动并指向一定学习目的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3.迁移:任何学习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经验相互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家把这种学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称为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的普遍规律。
4.社会性:指个体参与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
5.幼儿的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和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性别化: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7.性别角色:指特定的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
8.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有明显长远的影响的是他们与同伴共享的环境。
9.幼儿的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10.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自弃性儿童具有习得性无助的行为倾向。
表现为社交习得性无助于学业习得性无助。
11.自尊:是具有保护自我人格完整和尊严的主动心理防御功能。
12.自尊感:是由个人对自己评价及个人认为自己会被他人接受或拒绝而产生的感觉。
13.自我:是一个由多成分构成的自我动力系统。
自我动机包括自我验证和自我增强。
1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与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感受与看法。
二、问答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探讨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而且要回答教师如何开展教育,以及影响幼儿学习的教师因素,教师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角色等问题。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了解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理解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者至关重要。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和探索世界。
他们对于家庭成员的依赖性非常强,也开始逐渐形成情感依恋。
2. 学步期(2-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 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规则和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能力。
二、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中,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1. 感受和表达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分辨不同的情绪,并教导他们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帮助幼儿学会使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他们冷静下来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培养情绪智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智力、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幼儿园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社交技能的培养: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幼师的专业知识点总结
幼师的专业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指导。
下面将从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发展与教育大纲、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幼儿园卫生保健与健康管理、幼儿社会适应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点总结。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的基础阶段是感知、认知和理解,幼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整个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经验和情感态度。
3. 幼儿意志品质和性格发展:幼师要促进幼儿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发展,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4. 幼儿语言发展:幼师要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5. 幼儿情绪管理:幼师要善于理解和辅导幼儿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和疏导幼儿的情绪。
二、幼儿发展与教育大纲1. 早期教育(1) 了解中国政策和法规(2)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3) 早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 幼儿成长发展(1) 幼儿身体与心理的成长发展趋势(2) 幼儿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 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和危机3. 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1) 情感教育(2) 游戏教育(3) 听觉教育(4) 社交教育三、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1. 教学方法(1) 适应幼儿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2) 满足幼儿好奇心的教学方法(3)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方法2. 情感教育技巧(1) 培养幼儿亲社交性格(2) 引导幼儿学会情绪表达(3) 促进幼儿自我认知3. 游戏教育技巧(1) 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2) 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3) 利用游戏活动进行幼儿教育四、幼儿园卫生保健与健康管理1.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1) 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2) 幼儿个人卫生保健(3) 幼儿传染病防控2. 幼儿园健康管理(1) 幼儿健康体检(2) 幼儿膳食健康(3) 幼儿身心健康管理五、幼儿社会适应技巧1. 带班管理技巧(1) 幼儿班级日常管理(2) 幼儿班级尊重和信任(3) 幼儿班级合作与参与2. 家长沟通技巧(1) 了解家长意愿和态度(2) 有效沟通家长关注和需求(3) 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以上是幼师的一些专业知识点总结,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幼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感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1.感知能力幼儿的感知能力是其认知能力的基础。
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感知。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刺激和游戏活动来培养和发展。
2.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集中程度。
幼儿的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注意力在早期阶段比较短暂和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增强和集中。
3.记忆能力幼儿的记忆能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记忆和回忆能力。
幼儿的记忆能力在早期阶段相对较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4.思维能力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指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感觉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感觉性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
幼儿的思维水平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发展,从最初的具体思维、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二、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幼儿在情感、情绪和性格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情感发展包括情感认知、情绪表达、情感体验和性格形成等方面的发展。
1.情感认知幼儿的情感认知是其情感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情感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情感表达、接受和回应他人的情感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2.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是指幼儿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情感表达。
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等方面。
幼儿能够通过情绪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3.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
幼儿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感体验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学习1.1 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感知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儿童通过感官接受环境刺激,以知觉为基础构建对环境的认识,这对于儿童学习语言、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记忆与记忆策略记忆是指保存、获取和再现过去信息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效果与个体的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密切相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复述、重复等方法,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3)思维与认知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而认知则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依靠思维和认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1.2 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仅受个体心理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学习过程中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遗传因素儿童的遗传基础影响其学习方面的表现。
例如,遗传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认知速度、学习记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具体个体的遗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家庭的读书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儿童的学习计划。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传统、学习目标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通过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心理学知识点。
1. 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儿童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言语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能力,并为他们的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2.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从感性认识向概念认识转变。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培育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3.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领域。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幼儿的生长成长很有帮助。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在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幼儿开放、积极的情感表达和积极的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4. 幼儿的性格养成幼儿的性格养成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性格养成过程与其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者需要通过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和体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性格的持续发展。
5. 幼儿教育策略幼儿教育策略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精细地设计教育方案,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案,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以上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教育。
6. 鼓励自主探索和学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机会。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1.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阶段。
在婴儿期,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交技巧。
在学龄前期,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感知到概念、分类、符号化等不同阶段。
幼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建立对事物的基本认识,逐渐发展出对物体特征和数量的理解,形成各种概念,并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
3.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主要包括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调节三个方面。
幼儿的情绪产生受到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情绪,并通过成人的引导和自我调节来平衡情绪。
4.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社会发展是指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幼儿通过模仿、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社会行为,并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感受的认知和关心他人的行为。
5.幼儿性格发展:幼儿性格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性特点和情绪稳定性。
幼儿的性格特点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教育者的引导和培养。
6.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指幼儿对自己的存在和个体性的认识。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受自己的身体、情感和思维等方面,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感知和认知。
7.幼儿教育策略:基于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如积极关注幼儿情感需求,提供适当的教育刺激,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等。
8.幼儿的学习评估:幼儿教育心理学也关注幼儿学习评估的方法和原则。
幼儿学习评估应该注重全面、客观、灵活和个别化,通过观察、访谈和测评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教育决策依据。
总之,幼儿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有效教育幼儿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通过学习和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幼儿,促进他们的潜能发展和个性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教育心理学必然涉及的三大变量①幼儿学习者;②幼儿教育者;③环境与教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③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3.智力的本质:①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②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③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
4.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论的影响:①认知发展论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形成;②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③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行为主义学者认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是源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强化作用,也就是说语言获得是经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联结而成。
6.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新行为主义,对学习均主以下理论假设①客观主义;②还原主义;③决定论;④控制性。
7.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①应答性反应;②操作性反应。
8.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无论是前是否有引发这一行为的刺激—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
9.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而当某种刺激(通常是令人感到厌恶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10.负强化—反应概率增加;惩罚—反应概率降低。
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11.班杜拉的认知行为主义的新理论模式:①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参考替代学习,替代强化)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③观察学习是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12.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A.程序教学:①小步递进原则;②积极反应原则;③及时强化原则;③自定步调原则。
B.应用行为分析:①首先,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所确定的目标行为是容易观察的而且发生频率较高)②其次,确定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通常称为基线。
③最后,教师采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幼儿每次表现出正确行为时所接受到的强化措施。
(矫正过程分为:确定后援强化物、代币及行为契约;实施过程记录。
)13.人本主义学者指出①学习的目的是让儿童更好的感受自己、接纳自己。
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下观点:首先,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个儿童都看做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③其次,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④最后,每个儿童都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14.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与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基本主:(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3)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5)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②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③学习是全方位的④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15.(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非指导性教学认为,儿童不是被动、被迫、消极的接受学习者,不是被教师操纵与控制的客体。
教师应该与儿童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而不是作为权威者、评判者来要求儿童必须接受其指导。
16.皮亚杰的建构思想主要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因而也被称为个体建构主义。
17.一些认知主义学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获取、保持、加工信息的过程。
19.奥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与幼儿的概念学习奥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关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他认为意义学习有两条标准:①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发生非临时性的联系,即实质性的联系。
②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联系。
他进一步指出了意义学习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部条件:①外部条件主要指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合乎这种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联系的标准。
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在逻辑性。
这种逻辑性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围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逻辑体系。
②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相关的经验,以便与新知识发生合乎逻辑的联系;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发生相互作用。
无论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20.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与幼儿的发现学习(共五点)布鲁纳主的最佳学习方式:①他认为,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的学习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探究态度。
②他主,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儿童进行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法有几个特点:①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③强调学习的在动机。
2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①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②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③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22.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①随机通达教学;②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基于个人建构理论。
③支架式教学;——基于社会建构理论。
24.幼儿多动症一般有以下表现: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集中困难;③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④学习困难。
25.学习困难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26.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特点):①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判断婴儿是否学会的标准);②经典条件作用;③操作条件作用;④模仿。
27.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特点):①观察模仿学习;②操作学习;③语言理解的学习;④综合性的学习方式;⑤交往中的学习;⑥游戏活动。
28.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①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
②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③学习的无意性和隐性;④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⑤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⑥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⑦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29. 高低中高激发水平动机激发水平与实际表现之可能关系30.班杜拉认为儿童对自我能力的正确感知与评估来自四方面的经验:①直观经验;②替代经验;③间接经验;④身心状况。
31.(成就动机论)追求成就的倾向=成就动机x成功可能性x成功的诱因值Ts = Ms x Ps x Is避免失败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动机x失败的可能性x失败的消极诱因值Taf = Maf x Pf x If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Ta=(Ms x Ps x Is)—( Maf x Pf x If)32.期望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x 成功的诱因价值M=PS x IS33.(非重点)幼儿学习动机分类:①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②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幼儿学习动机容:①好奇;②兴趣;③诱因。
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①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②外在动机逐渐增长;③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34.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①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②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③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④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⑤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35.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从迁移向度来说,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从迁移的效果来看,它可以是积极的,称为正迁移;也可以是消极的,称为负迁移。
36.迁移理论与幼儿学习的迁移①形式训练说沃尔夫官能心理学②相同要素说桑代克③概化理论贾德37.(非重点)A.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①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②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③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④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B.个别差异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38.幼儿学习中的差异主要有:①学习能力差异;②学习方式差异;③认知方式差异;④性别差异。
39.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映了儿童在智能方面的差异。
他的研究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相对独立起作用):①语言智力(语文能力);②逻辑或数学智力;③音乐智力;④空间或视觉智力;⑤运动或身体智力;⑥人际智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交能力);⑦在智力或省智力(洞察和了解自己的能力)。
(⑧自然观察能力)40.儿童的五种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身体型;书面型;群体互动型。
41.性别差异更多是社会建构的,而非生物遗传的单一影响。
42.适宜性教学包括两方面:①年龄适宜;②个别差异适宜。
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差异:①能力差异;②文化差异;③兴趣差异;④发展差异。
43.适宜性教学方式:①资源利用模式;②补偿模式;③治疗模式;④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⑤个别化教育方案。
44.(社会性发展的历程即社会化过程)社会性分类:①按逻辑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②按容分:社会性品质;社会性行为。
45.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
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①社会交往能力;②亲社会行为能力;③社会适应能力。
46.(非重点)社会能力的价值:①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②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③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7.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①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A.首先,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B.其次,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的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指导与培养;C.再次,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②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③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④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48.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①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社会理解能力指导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A.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B.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