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案例分享修订稿

合集下载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及教训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近年来呈现出日趋增多的趋势。

这种犯罪方式以欺骗、诱骗和胁迫受害人从而获取财物为手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并总结出其中的教训,旨在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案李女士接到一通来自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自称存在李女士的案件,要求她提供个人信息以办理相关手续。

李女士由于不具备法律知识,被对方的威胁言辞吓到,最终交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李女士遭遇了一起冒用机构身份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教训一:警惕陌生电话在接到陌生电话时,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信息或涉及到钱财的话题时,应提高警惕。

确保确认对方身份,可以主动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件或事项的办理方式,并咨询周围亲友或当地相关机构的意见。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案张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但在付款后却未收到货物。

通过与卖家的沟通,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一起网络购物诈骗案。

对方使用了虚假的商品信息吸引张先生购买,并通过虚假的支付链接获取了张先生的银行账户信息。

教训二:保护个人账户信息在进行网上支付前,应确保网站的信誉度和安全性。

避免点击未经验证的链接或二维码,对于大额交易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定期检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案例三:冒充亲属求助诈骗案王女士接到电话,声称是自己远房亲戚,在外地充当了秘密特工,需要紧急资金以完成任务。

由于听到对方的熟悉口音和亲属姓名,王女士被骗子成功诱导,最终汇款给对方。

教训三:确认身份再行动在接到求助电话时,要冷静思考并核实对方的身份。

可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方式与亲属确认,或联系当地公安机关核实情况。

切勿因为感情因素而盲目行动。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电信诈骗的手法多样,犯罪精明且不断升级。

因此,加强对电信诈骗的了解与防范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关注电信诈骗案例和警示信息,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法,增强防范意识;2.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在不明确身份的情况下提供敏感信息;3. 注意网络交易安全,避免点击不明链接;4. 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亲属之间的沟通与确认。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案例一:银行卡盗刷案某市民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进行验证。

市民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并按照页面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随后,市民的银行卡内的大量资金被盗刷。

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银行卡盗刷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电话等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使受害人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

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操作。

受害人在接到这类信息时,应当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二:假冒客服电话案某市民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网络公司的客服人员,告知市民其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重置密码。

为了验证身份,市民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在市民提供了这些信息后,其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这种电信诈骗手法常见于假冒各类互联网公司的客服电话。

骗子通常以账户异常、优惠活动等借口,诱使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这些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等行为。

受害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公司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

案例三:身份冒用案某市民接到一条短信,称其社保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验证信息。

市民按照短信提示回复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几天后,市民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全部转走。

分析:这是一种利用身份冒用的电信诈骗手法。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冒充政府部门或社会保障机构等,欺骗受害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非法行为。

受害人应当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将重要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

总结: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同的手法会导致不同的损失。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及时核实电话或短信的真实性,并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前言“网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电子账户、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类数据共享为我们提供巨大便捷的同时,我们个人、公司的私有信息,也更容易的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团伙共享;大至全国,小到贵州省,乃至贵阳市,每年受“网络电信诈骗”的次数、损失的额度都触目惊心。

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群的普遍心理,不断翻新花样,针对大众趋利避祸等不同心理弱点,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些人因为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往往易被迷惑导致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上当受骗,特别组织此次培训,望大家认真学习,以下真真切切发生的案例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进一步提高私人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保密警觉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诈骗的主要手段解析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办案冒充邮局、银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局通知领取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法院通知领取传票等为理由联系您。

当您辩解时,告诉您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犯罪,威胁抓捕您及家人并判刑,要求您向指定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证明自身清白后退还。

案例一:2015年4月30日8时许,王某某在宿豫区文昌花园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民警,并告知王某某其涉嫌洗黑钱,后王某某先后与一伙自称公安局的赵天佑大队长、检察官高晓琴等人联系,被对方多人以资金清查、缴纳保证金为由要求王某某转账、汇款,王某某未经核实即相信对方,然后到工商银行宿豫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珠江路营业厅向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转账三次,损失金额142710元。

案例二:将)其银行卡里72120元钱(被)转到对方提供的帐户上,后发现被骗。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信诈骗案件日益增多,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揭示其常见手法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在这类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账户被冻结等为由,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信息、密码或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例如,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钱,要求其将存款转移到指定账户以证明清白。

张某在恐慌中按照对方指示操作,结果损失了数十万元。

案例二:虚假中奖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是另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通知受害者中了大奖,但需要先支付一定的税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领奖。

李某收到一条短信,称其在某个抽奖活动中中了大奖,需要支付2000元税费。

李某信以为真,汇款后发现上当受骗。

案例三:网络购物诈骗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诈骗也日益增多。

犯罪分子通常会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通过各种理由要求先付款后发货,或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窃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

王某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联系卖家后被告知需要先支付定金。

王某支付后,卖家消失,手机也未收到。

案例四:情感诈骗情感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建立情感关系,获取受害者信任后实施诈骗。

这类诈骗通常发生在社交软件、交友网站等平台上。

刘某在交友网站上结识了一名自称是海外商人的男子,两人迅速建立了感情。

对方以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刘某借款,并承诺高额回报。

刘某汇款后,对方失联。

防范措施:1. 提高警惕:对于陌生电话、短信、网络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2. 核实信息:在接到涉及财产的电话或信息时,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密码等敏感信息。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活动日益猖獗,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假冒公安机关电话诈骗案事例描述:小明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称其涉嫌犯罪并需要协助调查。

他们声称要查封小明的银行账户,并要求小明将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上,以确保资金安全。

小明信以为真,将大部分存款转移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上。

案例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冒充公安机关电话诈骗案,骗子以公安机关的威名胁迫受害者,让其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防范措施:1.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给陌生人;2. 对于陌生来电,切勿轻信对方身份,可以主动挂断电话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3. 重视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涉及到财务或涉密信息的情况。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案事例描述:小红决定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一款手机,在选择了某商家的产品后,通过私信与商家取得联系。

商家承诺以低价出售手机,并要求小红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转账付款。

小红通过转账方式支付了款项后,商家却断联,手机也没能如约发货。

案例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购物诈骗案例,骗子通过虚构低价、欺骗付款方式的手段,诱使受害者转账支付款项,最终骗取受害者的财物。

防范措施:1. 在进行网上购物时,选择信誉好、口碑良好的平台和商家进行交易;2. 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或第三方担保交易方式,避免直接向个人或陌生商家转账付款;3. 注意核对商品信息,避免掉入虚假优惠的诱惑,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冒充亲属求助诈骗案事例描述:小李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远亲,并称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救急。

对方声称因为身份证被冻结无法进行银行操作,并请求小李将一定数额的钱转到指定账户上。

小李由于对方称呼自己的名字正确,误以为对方确实是亲属,便按照要求转账付款。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前言“网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电子账户、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类数据共享为我们提供巨大便捷的同时,我们个人、公司的私有信息,也更容易的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团伙共享;大至全国,小到贵州省,乃至贵阳市,每年受“网络电信诈骗”的次数、损失的额度都触目惊心。

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群的普遍心理,不断翻新花样,针对大众趋利避祸等不同心理弱点,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些人因为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往往易被迷惑导致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上当受骗,特别组织此次培训,望大家认真学习,以下真真切切发生的案例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进一步提高私人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保密警觉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诈骗的主要手段解析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办案冒充邮局、银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局通知领取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法院通知领取传票等为理由联系您。

当您辩解时,告诉您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犯罪,威胁抓捕您及家人并判刑,要求您向指定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证明自身清白后退还。

案例一:2015年4月30日8时许,王某某在宿豫区文昌花园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民警,并告知王某某其涉嫌洗黑钱,后王某某先后与一伙自称公安局的赵天佑大队长、检察官高晓琴等人联系,被对方多人以资金清查、缴纳保证金为由要求王某某转账、汇款,王某某未经核实即相信对方,然后到工商银行宿豫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珠江路营业厅向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转账三次,损失金额142710元。

案例二:将)其银行卡里72120元钱(被)转到对方提供的帐户上,后发现被骗。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反思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反思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反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也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

此类案件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财产损失,更对社会秩序和公众信任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深入分析几个典型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例,从中总结出诈骗手法和反思经验,以期引起大家的警醒和防范。

案例一:钓鱼网站诈骗在网络电信诈骗中,钓鱼网站诈骗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法。

以某购物网站为例,诈骗者通过伪造网站页面和登录界面,欺骗用户输入个人账号和密码。

一旦用户输入个人信息,诈骗者便能获得这些敏感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反思:针对此类案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和防范能力。

首先,应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让用户了解诈骗手法,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在使用网络购物平台时,用户应通过官方渠道进入,不点击垃圾邮件和可疑链接,提高警惕,确保账号安全。

案例二:冒充亲友求助诈骗冒充亲友求助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诈骗者利用社交网络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然后通过冒充受害者亲友的身份,发送信息或致电受害者,以求助、事故等为由,诱导受害者将钱款转账至指定账户。

反思:为了避免成为此类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首先,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亲友的联系方式和相关背景情况。

其次,如果接到涉及资金需求的电话或信息,应当与亲友核实身份,避免被冒充亲友所蒙骗。

再次,要确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求助信息,尽量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求证,避免被骗。

案例三:虚假投资诈骗虚假投资诈骗案件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一种形式。

诈骗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宣传虚假投资项目吸引受害者投资。

一旦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后,诈骗者往往会销声匿迹,留下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

反思:针对虚假投资诈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防范意识。

首先,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对相关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避免被虚假广告所蒙骗。

其次,要慎重对待高息回报的投资项目,理性判断其可信度和风险性。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案件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

电信诈骗以其高额的利润和隐蔽的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以期提高公众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网络购物诈骗近日,某市民小王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并支付了相关费用。

然而,在等待商品到货的过程中,小王发现自己并未收到手机,联系卖家却发现对方已经消失。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起网络购物诈骗案件。

分析:这类案件属于典型的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常常通过创建假冒网店,诱导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内容,然后以各种借口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公众需注意提高警惕,切勿莽撞地相信陌生网店,并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平台购物。

案例二:冒充客服电话诈骗某市民小李接到一通冒充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协助核实。

小李听从对方指示操作后,不慎泄露了银行卡密码,随后发现账户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冒充客服电话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犯罪分子通常通过伪装成银行、快递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获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为目的。

公众应保持冷静,提高警惕,警惕此类虚假电话,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三:身份冒用骗局某市民小张在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额度突然被大幅度增加,并接到银行的电话称其账户涉嫌洗钱,需配合调查。

小张根据对方指示,将信用卡内的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后,却发现对方消失,资金亦随之流失。

分析:身份冒用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犯罪分子通过获取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其进行交易、转账等,从而骗取资金。

公众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将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四:微信红包诈骗某市民小刘收到一位微信好友的红包邀请,点击后要求绑定银行卡,小刘按要求操作后,银行卡内的资金被骗光。

分析:微信红包诈骗属于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信诈骗新形式。

犯罪分子通过创建冒充别人的微信号,向好友发送红包邀请,引诱受害者泄露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资金。

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终稿

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终稿

电信诈骗、网络支付诈骗案例汇编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2016年11月前言近年来,不法分子借助电信、网络等手段实行诈骗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金额触目惊心,既损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又扰乱了社会经济金融秩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

各类电信、网络支付诈骗手段不算高明,但诈骗者利用人的贪心、粗心屡屡成功实施诈骗,特别是对金融知识欠缺、社会经验少、警惕性低的学生和老年人来说就更容易中招。

为了提升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和资金安全意识,准确识别诈骗者常用诈骗手段和诈骗伎俩,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以“金融安全服务人民”为己任,精心收集、整理了辖内金融机构遇到的十类常见电信、网络支付诈骗案例,通过分析案情,剖析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支付诈骗的一些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进一步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增强资金保护意识,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环境。

目录案例类型一中奖陷阱需警惕补贴诱惑要拒绝 (1)案例类型二恐吓诈骗勿惊慌冷静核实防上当 (4)案例类型三个人信息要严守钓鱼网站要提防 (9)案例类型四奇怪短信切勿信陌生链接切莫点 (12)案例类型五“熟人”信息要甄别转账汇款要慎重 (14)案例类型六境外诈骗伎俩多网银介质莫提供 (16)案例类型七密码简单易破解账户安全需重视 (18)案例类型八网络黑手需防范卡片信息莫泄露 (20)案例类型九二维扫码需慎重手机安全要注意 (22)案例类型十中介办卡莫轻信来源渠道要认清 (24)案例类型一中奖陷阱需警惕补贴诱惑要拒绝一、基本案情案情一:2016年7月26日15点30分,一对老年夫妻来到衡阳市农行船山分理处办理无卡存款10000元,负责办理业务的柜员看到两位老人行情有点异常,就反复提醒老人谨防受骗,老人并没有理会,而是情绪激动,强烈要求柜员马上办理该业务。

柜员边办业务边存疑虑,经查对方银行卡的明细,发现5天前该银行卡也有一笔1万元的无卡存款,但是钱到账后仅过了几分钟就被取走。

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

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

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
某大学生小明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为银行工作人员,称小明的
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小明立即核实身份信息以解决问题。

小明心急如焚,担心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便按照短信上的指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小明提供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核实。

在对方声称需要进行“安全验证”的时候,小明不假思索地提供了上述信息。

随后,小明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被迅速转走,小明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这起案例中,小明由于缺乏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轻信了对方的谎言,最终导
致了自己的经济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发来的信息。

银行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短
信或电话要求客户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因此,一旦接到此类信息,我们要先进行核实,可以通过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到银行柜台进行咨询。

其次,要加强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学校、社区等地方经常会举办关
于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我们要积极参与,了解各种电信诈骗的手段和特点,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最后,要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

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要第一时间报警并向亲友寻求帮助,以减少经济损失和其他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时有发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大家都能够更加警觉,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信工具进行的诈骗活动。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也日益翻新,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探讨电信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虚假中奖信息。

张女士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她中了某个知名品牌的手机大奖,并引导她拨打一个电话号码进行领奖。

张女士按照指示拨打了电话,并在对方的指引下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结果她的银行账户很快被骗子清空。

案例二,冒充亲友急需资金。

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对方声称遇到了紧急情况急需资金,并请求李先生通过指定账户进行转账。

李先生出于急于帮助亲戚的心理,没有经过多思考就进行了转账。

事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他的亲戚,而是诈骗团伙的成员。

案例三,虚假投资诱骗。

王先生在某个投资平台上看到一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对方声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王先生贪图高额利润,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就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该理财产品中。

结果他很快发现所谓的投资平台是一个虚假的网站,他的资金也被骗走了。

以上案例反映了电信诈骗的几个典型特点,一是利用诱人的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上当;二是冒充他人身份进行欺骗;三是利用高额回报诱惑受害人进行投资。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发来的中奖信息或者紧急求助信息。

其次,要确认对方身份,尤其是在涉及到资金往来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对方身份。

最后,要理性投资,不要被高额回报所吸引,要对投资产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电信诈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贪图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做到理性对待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提醒,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案件一:银行卡盗刷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王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声称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并告知小王的银行卡有异常操作。

小王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动态验证码。

随后,小王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的大部分存款被盗刷。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诈骗团伙通过购买小额银行卡信息,利用电信诈骗手段获取银行卡的密码和动态验证码,然后进行盗刷。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利用虚拟身份以蒙蔽受害人的心理,采用“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等手段进行诈骗。

受害者缺乏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容易被骗子所蒙蔽。

此类案件需要银行和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教育。

案件二:身份信息泄露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个人信息在某网站上被泄露,并告知小李点击链接进行信息修改。

小李信以为真,点击了链接并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

随后,小李发现自己的手机收到大量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的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个人敏感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受害人缺乏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公众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不明身份的信息并谨慎保护个人信息。

案件三:套路贷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张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个陌生人的好友。

不久后,这个陌生人开始借钱给小张,并承诺高额回报。

小张贪图暴利,不断向陌生人借款。

最终,小张发现自己借款无法偿还,被陌生人要求还款,并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信任关系骗取受害人的财物。

受害人由于贪图暴利,对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意图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上当受骗。

此类案件需要公众加强对陌生人的辨别和警惕,不盲目相信陌生人并提高风险意识。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预防经验分享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预防经验分享

网络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与预防经验分享一、引言网络电信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电信技术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例,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教训,以期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案例分析1. 虚假投资项目案例某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投资项目的广告,承诺高额回报。

受其影响,许多人纷纷投资,并将大量资金转账给对方。

然而,在项目运作一段时间后,投资者却发现无法提现,并无法与对方联系,资金被骗一空。

2. 假冒公安机关案例接到一通来自自称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称你涉嫌犯罪并需要配合调查。

此时,骗子会威胁、恐吓受害者,并要求提供其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许多人出于恐惧而将个人信息泄露,并陷入诈骗陷阱。

3. 假冒亲友求助案例骗子以亲友身份登录社交平台,向受害者发送求助信息。

内容通常涉及亲友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支援。

由于受害者对其亲友身份的确认不准确,许多人被欺骗并账户资金被转走。

三、经验分享1. 提高警惕性对于网络上的各类广告、推销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入陷阱。

尤其是那些过分夸大利益、诱导投资的项目要格外警惕。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隐私,尤其是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

切勿将敏感信息发送给任何陌生人或不可靠的网站。

3. 建立安全意识提高大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素质培训。

通过宣传活动、教育课程等形式,普及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常见手段和防范知识。

4.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受到电信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以便尽快追回损失并抓捕犯罪分子,同时也能帮助其他潜在的受害者躲避陷阱。

四、结论网络电信诈骗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资产安全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通过分析案例并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精选五篇)

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精选五篇)

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精选五篇)第一篇: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一位老年客户神情焦急地到网点询问保安还款事宜,保安询问多次才得知客户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称客户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透支消费,客户按短信提示的座机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称客户信用卡涉及经济诈骗,让客户赶紧将钱转入指定帐户。

因银行工作人员及时识破,从而避免了客户的资金损失。

二、案例分析诈骗分子冒用类似银行电话实施诈骗,因银行的电话银行服务深入人心,犯罪分子为了让客户深信不疑,就使用区号+电话银行号码实施诈骗,正如上述的老年客户,我们提醒是诈骗电话时,客户还质疑怎么会是银行的服务电话。

三、案例启示(一)网点经常组织学习类似案例的通报,员工均知晓电信诈骗案例的手法,故而成功识破此两起诈骗案例。

(二)将此诈骗案例在网点内学习通报,让所有员工提高警惕,在受理客户转帐汇款业务时,多问一句,避免客户上当受骗事件发生;大堂经理和保安加强对自助银行区域的巡视检查,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行动并及时汇报,防止诈骗行为发生。

(三)网点应坚持做好客户防电信诈骗的案例宣传,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第二篇: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一、案例经过2013年XX月XX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中年女客户来到营业网点,该客户在营业大厅取号后就不停打手机,直至填写汇款凭证完毕,又转到僻静处打电话。

待柜员叫号后,客户拿出7万元现金要求汇款,同时再次拨打手机,柜员发现该顾客的举动比较可疑,遂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客户摇头否认,柜员又问客户的汇款原由,客户顿时吞吞吐吐,然后继续拨打电话。

见此情形,业务受理柜员立即将此情况汇报给网点负责人,网点负责人得知后立即到营业大厅将客户请到贵宾室了解情况,客户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网点负责人判断客户可能是遭遇诈骗,随即向客户简单介绍了犯罪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法,客户终于回过神来,将其遭遇诈骗的经过和盘托出。

电信诈骗案例故事文字版长段

电信诈骗案例故事文字版长段

电信诈骗案例故事文字版长段
案例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张某接到一个电话,称其身份信息泄露,被用于洗黑钱,需配合公检法调查,检查名下账号。

张某将账户信息与短信验证码悉数告知对方后,被其分4次共计转账人民币24.04万元。

案例二:网络刷单。

张某被朋友拉入一个刷单微信群,初期确有报酬,但一段时间后,对方就以各种借口推诿不再兑现,并要求其继续刷单。

今年5月底,当对方与其正式失联,张某才察觉自己被骗,但已损失本金及收益共计1800元。

案例三:“杀猪盘”。

张某通过朋友圈下载了一个名为“乐语”的App,相关理财师主动加其为好友并引导其在理财网站内注册账号。

之后,该网站客服以张某账户被冻结,需要解冻费、担保费等为由,多次诱骗其往该站客服提供的银行卡账户内转账,致张某损失13万余元。

案例四:网络贷款。

合某通过一款名为“阳光金盛”的App贷款时,对方以需要缴纳保证金、解冻费等借口对其进行诈骗,合某共计被骗人民币31580元。

案例五:虚假购物。

陈某某在微信上向好友购买66吨玉米,支付6万元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未发货,损失6万元。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案例一:“假客服”退款诈骗。

小李在网上买了件衣服,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是网店客服,说小李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要给她退款。

小李一听,心里还觉得这客服挺负责的。

客服准确说出了小李的订单信息,这让小李更加深信不疑。

然后客服说要给小李退款到她的银行卡,但是需要小李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啥的,说是走个退款流程。

案例二:“杀猪盘”诈骗。

老张是个单身汉,平时喜欢在网上聊天交友。

有一天,他在一个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个叫“小美的女子。

小美长得特别漂亮,头像看起来温柔可爱,说话也特别甜。

小美跟老张聊了没几天,就说自己知道一个特别赚钱的投资项目,还说自己已经赚了不少钱。

老张有点心动,但又有点犹豫。

小美就一直给他发赚钱的截图,还说可以带着老张一起做,保证稳赚不赔。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诈骗。

王奶奶在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公安局的,说王奶奶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

王奶奶一听就吓坏了,自己一辈子本本分分,怎么会洗黑钱呢?
对方说得有模有样的,还让王奶奶不要告诉任何人,说这是机密案件。

然后要求王奶奶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还有家里的存款情况都告诉他,说要进行调查核实。

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终稿

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终稿

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终稿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电信网络诈骗如同一个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的恶魔,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

它手段多样、变化无穷,让许多人防不胜防。

以下是一些令人警醒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_____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_____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配合调查。

为了增加可信度,诈骗分子还准确地说出了_____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并通过伪造的通缉令和法律文书,让_____感到极度恐慌。

接着,诈骗分子要求_____将所有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_____在极度紧张和恐惧的情况下,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了操作,结果被骗走了多年的积蓄。

这种诈骗手段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因为诈骗分子掌握了受害者的准确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是利用了人们对公检法机关的敬畏心理和对法律后果的恐惧。

案例二:网络贷款诈骗_____因为急需资金周转,在网上搜索贷款信息。

很快,一个自称是某正规贷款平台客服的人联系了_____,表示可以提供快速低息贷款,但需要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和保证金。

_____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但转账后却发现贷款并未到账,而客服也失去了联系。

此类诈骗通常针对有贷款需求的人群,以低息、快速放款等诱人条件吸引受害者,然后以各种名义要求受害者先交钱。

案例三:兼职刷单诈骗_____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广告,声称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

_____心动之下联系了对方,开始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刷单操作。

起初,_____确实收到了一些小额的返款,但随着刷单金额的增加,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款,并要求_____继续刷单才能拿回本金和佣金。

最终,_____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损失了大量资金。

这种诈骗利用了人们想要轻松赚钱的心理,先给受害者一些小甜头,然后逐步引受害者上钩。

案例四:冒充客服诈骗_____收到一条短信,称其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为其办理退款赔偿。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发言材料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发言材料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关于电信诈骗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是一种以电信技术为手段进行的诈骗行为,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愈发猖獗的态势。

这种犯罪行为的手法变化多样,被害人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以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分子通常会冒用公检法的名义,称被害人在某个案件中存在问题,例如涉嫌洗钱、诈骗等,随后声称要对被害人进行调查。

他们会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要求被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或者转账汇款,以此骗取被害人的钱财。

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会使用高智商诈骗,给被害人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使其在不经过思考便进行相关操作。

第二个案例是以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伪装成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以涉及被害人的案件需要处理为由,要求被害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段诓骗被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通过冒充公安机关的身份,犯罪分子让被害人感到恐慌和恐惧,从而蒙蔽了其判断力。

第三个案例是以虚假中奖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向被害人发送中奖信息,声称被害人在某项抽奖中中奖,并要求被害人支付一定的“税金”或者“手续费”来提取奖金。

被害人由于贪图小利,相信自己中了大奖,往往会不顾一切地支付所要求的费用,最终却发现所谓的中奖纯属骗局。

以上三个案例只是电信诈骗种类繁多的冰山一角。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电信诈骗不仅形式多样化,手法也愈发隐蔽、专业化。

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如伪基站、软件定位等,使得电信诈骗更加难以识别和防范。

现有手段难以完全满足当前的防范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群众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构建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联防联控机制。

各个相关机构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和破获电信诈骗案件,追查犯罪分子。

黄某电信诈骗案【精品范文】

黄某电信诈骗案【精品范文】

黄某电信诈骗案======================================================================案情:被告人黄某于2010年11月11日、2011年4月24日,先后拨打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服务电话,虚构彭某、张某的身份信息,申请在上海市宝山区盛桥二村65号302室安装两根宽带,以收取人民币500元的费用将宽带提供给许某使用,申请的E9套餐获赠中兴X920型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900元)赠与他人使用。

至2011年8月3日,因被告人黄某故意提供虚假账单地址信息,逃避费用的缴纳,造成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无法收取上述宽带及手机所产生的电信资费共计2532余元。

2010年12月4日,黄某又伙同林某(另案处理)经预谋,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虚构彭某个人身份信息,申请在上海市宝山区盛桥老街17弄8号安装一根宽带,将宽带交由林某使用,申请E9套餐获赠海信E300型手机一部(价值680元)留作自用。

至2011年8月3日,电信公司无法收取上述宽带及手机所产生的电信资费,共计8041余元。

被告人于2011年8月3日被宝山警方抓获并予以羁押,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涉嫌“诈骗罪”向宝山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黄某单独或结伙,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为他人办理中国电信套餐宽带业务,骗取单位财物或恶意逃交电信资费,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黄某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律师分析:本案系一起比较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但类似的案件会给电信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其犯案性质是较严重的,之所以法院对被告人予以从轻量刑,原因有几点:被告人到案后认罪态度很好;第二、同时家属退赔了所有违法所得;被告人又系初犯。

辩护律师围绕以上几点,为被告人提出辩护意见,最终法院采纳了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对被告人予以从轻量刑。

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案例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这种犯罪方式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个关于电信诈骗的实例。

在某市,发生了一起电信诈骗案。

一天,某市民小李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民警,声称小李涉嫌洗黑钱,需要配合调查。

小李很紧张,对方让他将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告知,然后要求他将所有的财产转账给特定账号,以便确认资金来源。

小李信以为真,急忙操作了银行转账,结果一夜之间,他的所有积蓄全部被转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

诈骗犯通过伪装成公安民警的身份,利用小李的恐惧心理,成功诈骗了他的财产。

这种电信诈骗方式,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冒充政府机关、银行等机构,以合法性、正当性的名义,向受害人索要个人信息和转账操作,达到非法牟利并逃避法律打击的目的。

电信诈骗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安全隐患。

首先,电信诈骗不仅给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侵犯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诈骗犯通过冒充政府机关、银行等权威机构,欺骗性强,让人难以警惕。

再次,电信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有的诈骗犯采取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有的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最后,电信诈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

针对电信诈骗,我们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提高警惕,加强对电信诈骗的了解,了解各种电信诈骗手法,认清诈骗犯的伎俩。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养成一个好的保密习惯。

再次,谨慎对待陌生电话,遇到类似诈骗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切勿轻易上当受骗。

最后,如果遇到可疑电话,要及时报警,迅速采取措施,及时终止电信诈骗的行为。

总之,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不断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共同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信诈骗案例分享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前言“网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电子账户、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类数据共享为我们提供巨大便捷的同时,我们个人、公司的私有信息,也更容易的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团伙共享;大至全国,小到贵州省,乃至贵阳市,每年受“网络电信诈骗”的次数、损失的额度都触目惊心。

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群的普遍心理,不断翻新花样,针对大众趋利避祸等不同心理弱点,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些人因为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往往易被迷惑导致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上当受骗,特别组织此次培训,望大家认真学习,以下真真切切发生的案例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进一步提高私人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保密警觉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诈骗的主要手段解析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办案冒充邮局、银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局通知领取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法院通知领取传票等为理由联系您。

当您辩解时,告诉您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犯罪,威胁抓捕您及家人并判刑,要求您向指定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证明自身清白后退还。

案例一:2015年4月30日8时许,王某某在宿豫区文昌花园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民警,并告知王某某其涉嫌洗黑钱,后王某某先后与一伙自称公安局的赵天佑大队长、检察官高晓琴等人联系,被对方多人以资金清查、缴纳保证金为由要求王某某转账、汇款,王某某未经核实即相信对方,然后到工商银行宿豫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珠江路营业厅向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转账三次,损失金额142710元。

案例二:将)其银行卡里72120元钱(被)转到对方提供的帐户上,后发现被骗。

案例三:自己邮政银行卡内49900元被转入对方账户内,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从未设立所谓“办案账户”、“安全账户”,不同单位之间的工作电话无法直接转接。

接到此类电话不要与对方联系,应立即挂断并报警。

二、QQ盗号冒充亲友借款或冒充上级领导指令转款部分公司、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设立组群,QQ号被盗后,犯罪分子冒充经理或财务总监要求会计向指定账号转账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邮箱、QQ发送含木马病毒程序的链接、图片、视频等,诱使您点击查看,盗取QQ登录口令和密码,掌握您的QQ好友名单及聊天内容,远程录下您的聊天视频,然后冒充您以急需用钱为借口向您的亲友借款。

案例一:2015年3月13日上午,宿豫区某农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财物会计田某某,其联系人南京小张的QQ被人删除,南京小张是属于该农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员工,其与田某某正常有业务往来。

后有一个QQ号码冒充为田某某QQ联系人里的南京小张,并要求田某某打款25万元到一个叫孟海宁的卡上。

后田某某请示该公司总经理获得批准,通过网上转账方式从总经理的银行卡上转给孟海宁工商银行卡上25万元。

事后田某某打电话联系南京小张核实,发现其被诈骗。

案例二:2015年3月5日15时许,住宿城区运河路的李某通过QQ 联系宿豫区某单位的张某,称其目前在国外出差,他的朋友现在急用钱,但其在国外汇款不能立马到账,所以请张某先把钱汇给他的朋友,而后他再把钱汇给张某,后张某通过银行自助端从自己工商银行卡上转了五万元给对方提供的账户。

当日下午,李某打电话给张某告知其QQ被盗,张某方知被骗。

警方提示:遇到此类情况,不要仅仅凭聊天记录就着急汇款,一定要与对方电话联系核实确认,切勿汇完款后再联系。

三、冒充车管所、财政局、残联、税务局、教育局发放退税、补贴费用犯罪分子以国家实施惠民政策为理由告知汽车、摩托车、家电或房产享受退税、补贴;残疾人家属领取国家补贴;在校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助学补贴;新生儿享受生育补助。

并套问银行卡及金额,诱骗您到ATM机上按照他的指令操作,把卡上的现金转走。

案例一:2015年3月12日下午,宿豫区锦华名园小区张先生接到一自称交警队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称其购买的汽车可以退还部分购车税,并提供税务局联系电话,赵先生联系对方后被诱骗转账7万余元。

案例二:2015年2月1日15时许,残疾人庄某某在宿豫区东方花园家中,其手机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残联,以发放残疾补助为由,让其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领取补助,庄某某即到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农业银行分三次将其银行卡上的79000元转给对方账户。

案例三:2015年1月15日14时许,宿豫区保安乡的章某接到自称卫生局工作人员电话,以发放生育补贴款为由,要求其跟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领取,章某即根据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后发现其银行卡内35800元被对方转走。

警方提示:政府部门关于税费减免、补贴,事前一定会发布文件或通告,符合条件的市民要持相关证照、发票等凭证,到当地指定部门办理,绝不会电话通知,或通过ATM机直接把钱打到银行卡内。

国家对新生儿生育没有无补助政策。

四、网络购物支付故障办理退款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您的网购交易信息,冒充商家客服人员,称支付系统故障交易订单失效,以办理退款等借口,诱骗您到ATM机上按他的指令操作,或登录他指定的网址或链接,进行网上银行操作,窃取用户名、密码,盗取存款、诱骗转账。

案例一:案例二警方提示:凡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登录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的官方网站,与客服人员电话、QQ或旺信联系确认。

千万不要打开对方提供的网址登陆进行操作。

五、招聘代刷网店信誉兼职工作人员以及网上充值返现通过互联网邮箱、QQ群发招聘为网店刷信誉度的兼职人员广告,以购买充值卡、游戏点卡等商品后返还本金及佣金为名进行诈骗。

案例一:2015年3月28日,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的李女士,收到一内容为招聘代刷网店信誉兼职的陌生QQ邮件,加对方为好友后,按照对方指示登陆购物网页,购买了价值8000余元的手机充值卡后,对方没有按照约定退款,也无法联系,方才发觉被骗。

案例二:警方提示:兼职代刷网店信誉需要了解清楚详细的流程,不要轻信诈骗分子提出的高额佣金。

涉及钱款时,一定要反复确认。

兼职前,一定要先确认对方公司的电话、负责人、工商注册号等。

六、无担保、抵押贷款通过发放小名片、张贴小广告、群发短信或设立虚假网页形式,发布“快速办理无担保抵押贷款”类信息,诱骗事主以证明还款能力、提前支付利息为名汇款、转账诈骗。

案例一:2015年5月30日,家住宿豫区雨露小区的李先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某小额贷款公司发布的贷款信息,正巧其近期经济紧张急需用钱,于是联系对方贷款10万元,被对方以办理保险开户、验证资金等方式诱骗汇款5万余元。

案例二:警方提示: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是不符合常理的,此类广告宣传均系诈骗。

正规单位从未开设无需任何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

办理贷款业务应到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

七、参与综艺节目中奖冒充电视热播的综艺节目组,群发中奖短信,设置虚假节目网站供接收信息者登记个人信息,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为诱骗汇款、转账。

若接收信息者登记信息后发觉可疑、不汇款,对方还会冒充律师以追究“违约责任”恐吓、催促汇款。

案例:2015年4月7日,宿豫区某学校老师庄女士接到一条陌生号码短信,称其手机号码被“我是歌手”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奖金12万元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

庄女士明知自己未参加此类活动,还登陆对方提供的活动网址,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

网站提示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费用,否则要起诉其违约,庄女士于是按照对方指示先后转账3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牢记“意外之财不可取”。

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的,要仔细回忆是否参加过节目活动,如果没有,肯定是骗局。

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用理会对方的“起诉”威胁言论。

八、冒充领导办事急用钱指令汇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刚到某单位上班的信息,冒充其单位领导,以办事急需用钱为幌子,指令事主汇款到某帐户进行诈骗。

案例一:案例二:警方提示: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新入职人员刚刚到单位上班,对领导不太熟悉的实际,冒充领导,以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款,同时当事人认为对方是领导,又不好细问、回绝,直接汇款而上当受骗。

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只要问问你单位的同事,再查找一下单位的领导电话并拨打过去,找个理由核实一下就便知真假。

九、网上办理信用卡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以不用审查收入证明快速代办各大银行的大额信用卡,诱骗收入较低网民以验证还款能力为名诱骗转账、汇款。

案例:2015年3月16日19时,曹某某在宿豫区金外滩小区家中上网时,通过弹出窗口链接的网页填写申办信用卡信息后,3月18日11时许、3月22日11时许分别在宿迁金鹰商场南侧工商银行的ATM机上现金汇款给对方400元的“资料费”、4000元的“提点费”;3月22日17时许在宿豫区珠江路工商银行ATM机上汇款给对方6000元的“激活费”,共计被骗10400元。

警方提示:办理信用卡业务一定要到各个银行营业厅或拨打银行电话详细咨询。

通过欺骗、隐瞒真实收入,骗取金融机构信用卡,属于金融诈骗行为。

十、银行账号变更群发内容为“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等手机短信。

有的事主碰巧正要汇款,收到此类信息后,可能不仔细核实就将钱直接汇到不明银行账号上。

有的事主因为欠别人的钱,收到此类信息时,以为是催钱的,没有核实真假就将钱汇入不明账号。

案例:2015年2月份的一天,正在银行准备给外地客户汇款的市民王女士接到一陌生手机短信,内容为“之前那张银行卡不用了,把钱汇到我这个账户上,账号***”。

王女士误以为客户发来的,于是直接将钱汇入对方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陌生手机号码发送此类短信的,均为诈骗信息。

辨别此类信息真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直接联系自己要汇款的人员核实信息真假。

十一、冒充熟人打电话随意拨打手机问“记不记得我是谁”,若接听者根据口音、号码归属地误认为是哪位外地的朋友,对方就冒充这个朋友称从外地来看望,随后会以途中发生车祸或因嫖娼、吸毒被抓急需用钱为由,诱骗汇款、转账。

案例:后陈旺用ATM机向该帐号转帐6000元,不久后其发现被骗,在银行查询对方帐户发现钱全部被取走,共被骗12000元。

警方提示:接到此类陌生电话的,不要轻易认熟人,要保持冷静,可直接询问姓名,确认对方真实身份。

十二、网络加盟代理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商品需加工信息,当事主主动联系时就以先缴纳邮寄费、加盟费,再给事主邮寄需要加工的物品为由进行诈骗。

之后诈骗分子又冒充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以需要缴纳合同费、工商代理费、材料费不断地进行诈骗,直至事主发现上当受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