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W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4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标志、条件二、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等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发展-从欧洲到美洲,主要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等;当代-美国与欧洲的发展(社会理论);社会学研究范式-实证、理解、批判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大同社会“思想,出现和传入-康有为、严复译《群学肄言》、章太炎译《社会学》;20世纪前半叶-学院派、实践派社会学、成就;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过程与社会行为;社会制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解释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普遍性与“剩余性”,领域及其发展,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体系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历史唯物主义三、社会学的功能:功能-经世致用(严复),社会规划、社会管理,文明生活方式、指导社会生活;学术与政治;学习方法:对社会的兴趣与敏感、较广的知识、深入社会、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阅读书目编写组,社会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大,1987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赫伯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001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中国社会学史,人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人大,2003郑杭生、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教社,2006波谱诺,社会学,人大,1999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大,20033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阎明,社会学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4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涵义:我国典籍中的“社会”,马克思的社会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二、社会的类型:作为经济和政治形态的社会,具体的社会形式,国家与社会三、社会的特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观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人是社会行动者二、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三、具体社会的存在条件:经济与社会活动,社会制度,环境(自然与社会的)第四节文化一、文化的涵义与结构:文化的涵义、类型、结构二、文化的功能三、文化的多样化与文化变迁:主文化与亚文化;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敏感性四、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阅读书目杨心恒,社会学概论,知识出版社,199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顾宝昌,社会人口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1992C.恩伯等,文化的差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第三章人的社会化(4学时)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对社会化的多层面理解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个体与社会的意义三、社会化的内容:艾利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内容:生存、谋生、规范(政治)、价值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机制与实施机构:机制-弗洛伊德、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实施机构二、基本社会化:概念:青年社会化的问题:社会性断乳、代沟问题、网络迷恋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概念、社会变迁与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个性及其形成:个性的概念、气质的类型、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过度社会化、雷同性格、不同文化和体制下的社会化,重大事件对人的性格的影响-生命历程三、个性与民族性:社会性格、民族性(国民性格)、中国国民性阅读书目黄育馥,人与社会:社会化在美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桂冠图书公司,1988玛格丽德.米德,代沟,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0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日)依田新,青年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1周雪光、侯立仁,“文革”中的孩子们-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生命历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四章社会互动(6学时)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行动-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社会互动的涵义二、社会互动的类型:按性质分,按方式分,集体行为三、社会互动的意义:需要的满足、形成关系与结构(马克思)、镜中自我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论:生产交往论,交往的意义二、符号互动论:米德的贡献;情景定义:布鲁默的总结;戈夫曼的拟剧论三、常人方法学与反思社会学四、人际互动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地位;角色的类型二、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三、结构论与建构论的角色观:结构论观点、建构论观点,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四、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差序格局,人情与面子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社会行动”部分,商务印书馆,1997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200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翟学伟等,《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黄光国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人大,200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72方文,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4学时)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群体、社会群体、特征二、社会群体的类型三、人类结群的原因:一般解释,荀子的“群论”、结群试验、群体过程、小群体研究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一、概念与特征:库利提出的概念及角度、初级群体的特征二、类型与维持:类型,维持-规模、互动、持续性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儿童社会化、满足成员需要、进入社会的桥梁、社会控制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家庭的本质,家庭的类型(亲密关系?)二、家庭的功能:生物的、经济的、抚育与赡养、精神的三、家庭的变迁:生命周期,宏观变迁(古德),现代化与家庭,变迁中的家庭及问题四、家庭与邻里:家庭及其功能、邻里及其功能,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与邻里阅读书目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刘易斯. 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西奥多.M.米尔斯,小群体社会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Rupert Brown: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米特罗尔,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雷洁琼,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大,1994杨善华,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庭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六章社会组织(6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一、定义与特征:定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特征二、类型与构成要素:分类-帕森斯、布劳、艾兹奥尼;构成要素三、社会组织的结构:职位结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组织的扁平化、网络组织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一、组织的目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目标体系二、组织的运行:敏兹伯格,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涵义,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观,组织间的关系:组织的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学、新制度主义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家长制:涵义、特征、产生的原因:家族资本主义二、古典管理理论:泰罗制-经济人假设;韦伯的科层制-涵义、内容、效果、批评:反功能、组织中的非理性因素(后科层制)三、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霍桑试验的发现:社会人假设、非正式群体四、组织文化与组织信任:科尔曼与福山-信任与社会资本第四节中国的单位组织一、单位组织:特点,单位与国家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二、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的形成,单位制的功能,华尔德的研究,当今的单位组织三、单位制改革: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官本位”、帕金森定律、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四、中国的民间组织:现状、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政策与发展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彼得.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克罗戴特.拉法耶,组织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帕金森,帕金森定律,北京三联书店,1982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弗里蒙特.E卡斯特,组织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5学时)第一节社会分化与分层一、社会分化:分化的概念(斯宾塞)、分化与整合,不平等与异质性,社会分化与分层二、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等级与身份,阶级与阶层,社会分层的多种原因三、社会分层的功能:功能论、冲突论(安全阀),社会平等问题第二节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阶级划分的依据,阶级意识阶级冲突;新中间阶级问题二、韦伯的社会阶级理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三、社会分层的标准:赖特的分层标准,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分层四、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中国社会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职业分层研究,社会分层与利益表达,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中产阶级问题第三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涵义、类型二、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先赋地位、教育(布劳-邓肯模型);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米尔斯的精英理论,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三、中国的社会流动: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革命与社会流动,当前的社会流动,我国的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农民工的流动阅读书目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丹尼斯.吉尔伯特等,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李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2002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第八章社区(5学时)第一节社区概述一、区的概念与构成:概念的来源与演变:从滕尼斯到费孝通、涵义,构成要素二、社区的类型:依功能分、依城乡分三、社区研究:芝加哥学派、中国的社区研究,人文区位学,社区规划第二节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一、农村社区:特征、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农村社区发展,中国农村的制度变迁,“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二、城市社区:涵义、城市社区、城市、城市体系,社区建设、从单位制到社区制三、中国的城乡关系:城乡关系史,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城乡关系,城乡差别(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涵义-现象与本质,城市化水平,动力-工业化(推拉理论)、社会管理、城市中心、城乡差别、社会方式的吸引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双重城市,城市的贫民窟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特点,户籍制,中国城市化的滞后,城市发展的方针,争论-对乡镇企业的看法;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自然城市化与行政性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名与实,农村城式化;当前中国城市化中的问题-失地农民,农民工在城市。
社会学通论(1)
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西欧国家的社会学 德国: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 卢曼(系统学派) 哈贝马斯(批判理论) 法国:布迪厄(结构主义建构论) 福柯(权力与权力的谱系) 英国: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 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得到了一 定的发展。 应用性研究为主,理论性研究比较薄弱。 依附理论
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
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萨姆纳、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学派
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西欧国家的社会学、发展中国家的社会 学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1798- 1857) 法国哲学家,西方社会 学之父。他对社会学的 最大功绩是力图将社会 学与思辨的社会历史哲 学相区分,使它成为实 证的社会科学。主要著 作有《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政治体系》等。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赫伯特·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英国哲学 家、英国社会学奠基人。 他的主要思想是将历史— 进化方法与结构—功能方 法结合起来分析社会现象。 主要著作有《社会静力 学》、《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原理》等。
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迪尔凯姆(又译涂尔干: Emile Durkheim,18581917)是法国社会学家, 也是法国的第一个获得任 命的社会学教授。他指出 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 即社会事实。他既研究社 会的团结与分工,也研究 社会的反常现象、偏离行 为。主要著作有:《论社 会分工》、《社会学方法 的规则》、《论自杀》等。
一、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每章重点及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小结: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法国第一个获的任命的社会学教授《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阶级冲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
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
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社会关系:指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不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结构:指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层次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
社会行动:指人们有意识,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简答题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
(1)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
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来,社会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彼此的交互作用,互相联络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整个社会具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
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正是社会学的任务。
(3)社会学体现了科学中的综合发展这一趋势。
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表现为分科越来越细,部门化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中,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的对象。
2.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
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
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
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
讲座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讲座一 讲座二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特征与功能
讲座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研究什么”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三大 类型: (1)侧重于以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 人物主要是孔德(A. Comte)、斯宾塞(H. Spencer)、涂 尔干(E.Durkheim),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 统。 其中孔德、斯宾塞在研究整体社会时,强调的是一般社 会现象,而涂尔干则强调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实”。
第三,因为社会学研究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兼容各学科之长, 批判性地借鉴和融合,以提高学科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其他观点
“剩余说”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 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学科说”是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群学科, 一个“学科群”。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
其他观点
“调查说”是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的学科。
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
(2)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 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M. Weber),并由此开创了人 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3)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他观点,主要有:“剩 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 等。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 展的主流。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 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之所以社会学对社会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体性研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个 学科研究某一个部分,需要综合性研究的视野;
教育社会学——精选推荐
第一讲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发展历程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专门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这是一门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标志。
数学、物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也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说认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一切与人的社会化历程相关的课题。
持有这一看法的学者主要包括美国学者佩恩、布郎等。
社会化说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法国的涂尔干(迪尔凯姆)。
2教育的社会价值说认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对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持有这一看法的学者主要有美国学者苏扎洛等。
3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说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不同学者所关注的¡°教育¡±的具体层面的不同,在相互关系说中,又可进一步区分出“教育制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说”(费里波夫、米切尔) 、“教育过程(活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说”和笼统的“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说”(即未将教育限定在某一具体层面,林清江等) 。
(二)如何看待几种不同的教育社会学对象观1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认识是正常的学术现象。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发展尚不成熟。
2上述几种教育社会学对象观均有其合理内涵,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3上述几种教育社会学对象观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社会化说”: 既“泛化”(扩大) 、又“窄化” (缩小)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的社会价值说”: “窄化” (缩小) 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相互关系说”: “窄化” (缩小)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在上述三种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社会学对象观之外,还有若干不同的学术观点:⑴群体关系说⑵教育社会说⑶特殊社会现象说(三)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说明【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诸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正确认识社会,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科特点和功能,掌握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先修课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能力培养要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现实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基本认识或印象。
【学习总量】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习题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6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学概论》(第3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侯均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纲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运用:学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产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任务:请同学们思考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社会?(1)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联系起来的人群(专指人)社会是抽象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具体表现2、生产关系: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它是人们活动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社会关系是人们共同活动彼此结成的关系。
3、社会关系的特点:历史性:每一时代社会关系是该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阶级性:任何社会关系都受特定阶级的制约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社会学产生:1838 年10 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6、社会学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思想条件:思想家对社会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图景进行了探索形成经济、思想、政治、社会哲学伦理观念。
(3)学术条件:自然科学*7、社会学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二、西方社会学发展史*1、孔德(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2、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1)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将社会看作有机体(分散的)具有一般生物有机体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是矛盾的是必然的(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阐述了社会学原理(3)宇宙现象、物理、化学、生物、天体现象(4)他的社会学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学科发展史上的进步(5)但他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革命他的价值体系为资本主义作辩护*3、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1)他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2)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用社会学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分为物质(法律、劳动分工)、非物质社会现实(潮流、民族意识)(3)社会团结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4)社会宗教理论:宗教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神的力量实质是社会力量(5)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有系统详细的论述*4、韦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1)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3)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4)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1)(2)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5、韦伯和迪尔凯姆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三、美国社会学的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与美国。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历史回顾孔德与结构功能学派:三阶段法则:孔德指出人类认识世界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一切事件都被归于上帝和神灵的活动。
第二个阶段是“形而上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帝或神圣的力量的意志被抽象概念所取代。
第三个或“实证的”阶段,是当科学的解释取代了形而上学的时候所达到的。
孔德对科学以及社会学的分类: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在数学之后的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而最后一门科学是“社会学”。
孔德把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看作是所有科学的模式和榜样,因为在物理学中,观察和实验与数学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个真正“实证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孔德把未来关于社会的科学视为一门“社会物理学”。
因此,社会学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总论”1。
因此最初的社会学的概念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科学”。
孔德拒绝将社会看作是个人的累加,因此他对社会的研究不是基于个人的研究,而是基于社会整体的,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比如感情和理智的关系、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关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制度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通过对这些研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斯宾塞、迪尔凯姆等结构功能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也主张从社会的整体方面而不是从个人方面去研究社会进步的法则,迪尔凯姆还提出社会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即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普遍存在的,制约着个人行动的社会现象,比如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等。
(播放潜入朝鲜,从42分开始)1《费孝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以社会互动为研究对象的理论(齐美尔、韦伯以及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和韦伯不同意把社会整体当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把社会互动形式和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互动中赋予自己行动的主观意义当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原理(重点)
社会学原理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选择题)P5①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在1838年出版的简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奥古斯.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三、社会学的五个阶段:(简答题)P81,传入时期(1891-1911年),口传,1891年康有为提出“群学”,1896年谭嗣同提出“社会学”,;2,成长时期(1912-1911年);3,建设时期(1928-1951年)许仕廉、张鸿钧主持的清河镇试验区调查,晏阳初、李景汉主持的河北定县调查,费孝通的江村调查,陈达的人口现象和华侨现象调查。
4,中断时期|(1952-1978年),5,恢复时期(1979年至今四、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辨析题)P10是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管理协调的机制。
社会学研究纵向、横向、总合三种社会整体及其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
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是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的综合研究。
具体地说,社会学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机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五、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有三条途径:(多选题)P111,历史的途径,2,经验的途径,3,分析的途径。
六、社会学的理论 P261,功能论的理论,2,冲突论的理论,3,互动论的理论。
七、社会学的功能 P281,描述功能,印象描述、概观描述、类型描述、典型描述2,解释功能,因果解释、通则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3,预测功能,科学语言,科学预测,方法有外推法、专家意见征询法、模拟法4,规范功能,两个阶段价值定向、政策设计。
八、社会学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辨析题) P35整体性视角是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历代大师所倡导的一种思想观念,从孔德的社会社会静学、社会动学到斯宾塞胡社会有机体论,从帕森斯的社会功能的理论到科塞胡社会冲突理论,均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
社会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各种成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状态,而不是各类要素机城地凑合。
社会学考研真题
情景定义:人们在自觉地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察阶段,即要 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
印象管理: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巨大的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舞台 的表演者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观众面前塑造可接受 的形象,为了赢得一个好的印象,常常需要进行“印象 管理”。
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
角色混淆: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 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21
角色紧张:一些人需要参加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 角色,以致出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种角色而疲于 应付的现象。
角色冲突:一些人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而其中的两种或多种 角色对承担者的期望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 演者左右为难。
36
简答题、论述题 韦伯的社会分层论:含义、标准、应用 社会分层的功能 简述精英循环理论:精英、精英称号、原因 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7
第八章:社区
①社区概述 概念、类型、研究
②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含义、特征、比较、城乡关系
③城市化 含义、动力、进程、现状
38
名词解释: 社区 差序格局:基于血缘亲疏、经济和社会生活 社区建设:物质条件、凝聚力 城乡二元格局:国家、地区 ,重大差别、隔绝 城市化:
第一章:社会学对象与学科性质
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国外,国内的发展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概念
③社会学学科特点和功能
1
名词解释(有印象即可,考到可能性很低)
社会学 社会事实 社会行动(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
联的行动) 社会关系(从抽象层面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位置上的人们之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含义: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社会学的产生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10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2、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思想条件;以思想家们对社会的探索为基础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3、马克思与社会学从另一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成就和弊端(较孔德)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①孔德(创始人)(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②斯宾塞(英哲学、社会学家)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进化)规律,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③迪尔凯姆\涂尔干(法社会学家)第一个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④韦伯(德社会学、历史学家)开创了理解社会学。
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于欧洲,发展于美国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学教程四、社会学的特点:①实用化②定量化③本土化④多元化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关系,社会系统,社会制度,社会行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基本)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学科特点:a.整体性观点(社会各部分之间存在联系,不能孤立研究)b.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c.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d.应用性(务实取向和追求,目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e.建设性和批判性(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社会学重点,及复习框架
社会学重点,及复习框架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1)奥古斯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孔德认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
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1)第32页看3.社会需要对人的行动的意义要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种阶梯状关系。
它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2)第36页看2.文化的分类要求会判断什么是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
要点:产品文化:住房、衣物、交通工具等物质文化文化智能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精神文化规范文化:风俗习惯、礼仪规则、社会制度等理念文化:宗教、信仰等3)第42页看2.文化的相对差异.要点:1主文化:一定族群中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文化。
2亚文化: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3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名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名族的文化优于其他名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4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
不能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用本民族的价值观点去判断其他民族的价值文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
3)社会的主要机构:(1)家庭;(2)同龄群体;(3)学校;(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
4)以自身成长经历探讨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参考答案: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都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它们有以下功能:(一)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二)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三)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四)维护社会秩序;(五) 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1 社会初级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群体与成员的亲密感情、群体对其成员的过分满足都可能造成个人对社会初级群体的过分依赖,从而抑制他在社会中的发展;2 当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价值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一致时,成员对其群体的忠诚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总结(北大考研)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P1)《实证哲学教程》: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六卷本名著,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有如下含义: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P2)孔德认为,科学任务是发现和描述事物现象之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超出这些可描述现象之外的认识,就失去了科学性。
他认为,对于社会的科学研究中应该采用实证方法。
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神学阶段是企图探求事物运动的终极原因的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的特征是人们把那些支配现象的超自然主体替换成一些抽象的实体,并依据对这些抽象实体的认识来解释各类具体现象。
科学阶段是把推理和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运动规律的实证阶段。
(P7)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长兴学舍的学科分类有义礼、考据、经世、文章四种,在经世之学中列有“群学”,与“政治原理学”并列。
“群学”这个名词是借用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能群”的思想,“群学”即是组织、教育群众,拯救国家之学,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之学,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学的肇始。
(P8)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在《国闻报》上发表,1903年将全书译出并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名为《群学肆言》。
后来的学者们认为,1897年严复翻译《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群学肆言》序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查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
肆言何?发专科之旨趑,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第二节 社会学的发展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古典时期是西方社会学的初创与形成时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西方社会学的中心在欧洲 2.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 August Comte(1789-1857)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行动和社会关系来研究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过程及其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社会与个人 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模式
1.二元对立论:个人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2.互为因果论:没有个人也就无所谓社会,社
会是由个人构成的人类共同体;没有社会也就没 有个人,个人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中产生与形成,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C.著作有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社会学研究(the study of sociology) 和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 Emile Durkheim(1858-1917)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社会学这样, 不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 成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民族社会学、人口 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教育社会 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军事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
c.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 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有 机团结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 会连接纽带。
D.《自杀论》: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把自杀 划分为 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社会学起源问题上的三种观点。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孔德首次提出并使用“社会学”一词,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二)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分析社会学产生背景的方法论:知识社会学 1.社会背景:社会学是欧洲社会转型的产物。 经济转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政治转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转型:农业社会(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3.相互建构论:社会是个人行动的条件与前提, 个人行动又产生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个人行动 的结果。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B.认为社会的进化是从军事社会演变成工业社会。军 事社会(militant societies)的主要特征在于武力的 结合,各部分间的协作并分自动,而是以武力配合。 工业社会(indusrial societies)各部分的合作是自愿 的,社会中心的权威并不集中在政府或某一单位里而 是分散于各部门中。
社会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描 述具体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预测 它们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措施和建议。
因此,社会学是一门离人们的社会生活最近,并且直 接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科学。社会学的实用性在理论上 体现为应用社会学的蓬勃发展。
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1.结构-过程视角(横向-纵向,静态-动态) 2.整体-个体视角(宏观-微观视角) 3.均衡-冲突视角(和谐-矛盾视角) 4.社会关系视角: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充。
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经验功能主义”
社会冲突论: 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功能冲突论”
社会交换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结构主义交换论”
社会互动论: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符号互动论”
D.社会学研究应该使用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Herbert Spencer(1820–1903)
A.将社会及其组织与生物机体作了类比,认为社会生 产组织就好比营养系统,承担者为工农;商业组织就好 比循环系统,承担者为商人和银行家;政治组织就好比 调节系统,承担者为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这三类人各 司其职、相互作用社会有机体便保持均衡。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文字、图象、声音) 2.解释功能(因果说明与意义理解) 3.预测功能(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案例: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学分析
描述:私营企业主的数量、分布、构成、生活方式、作用等。 解释:因果说明: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主
意义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四)研究目的的实用性
(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C.关于科层制(bureaucracy)的研究 D.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齐美尔、腾尼斯;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
3.形成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大传统 实证主义方法论:迪尔凯姆 人文主义方法论:韦伯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
(二)主要特征
研究层次: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 研究方向:重点考察社会系统中维持系统存在的各种机制以及各个部分在维持 系统存
在中所作的贡献。 基本问题:社会系统如何维持其存在状态。
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劳动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四)研究目的的实用性
社会学是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社会学研究的课题往往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如我国的城市新贫困问题,下岗、失业和再就业 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等。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A.将社会学看成是一种对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的 理解性科学。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 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有四种类型: 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 行动。 B.运用理想类型方法研究了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 (traditonal authority)、法理型权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和个人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以上三人称为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三大家”。
(二)现代社会学时期
现代社会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的主要特点: 1.西方社会学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西方现代社会
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国社会学”。 2.在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理论流派。 3.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批评,又相互补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 学科发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一、社会学的产生
(一)社会学的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表演互动论”(“拟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本土方法论)
(二)现代社会学时期
结构功能主义
(一)思想渊源
孔德、斯宾塞提出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整体性和系统性、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的
观点,被结构功能主义所继承、接受和发展。 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
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1.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
①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 ②关于社会构成系统的研究; ③关于社会运行的研究; ④关于社会管理的研究。
2.特殊社会学(分支社会学、部门社会学)
①某一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研 究。如地震社会学、灾害社会学、生态社会学、地理社会学 等。 ②某一社会领域与社会整体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的研究。 如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 治社会学、老年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
3.社会学史 4.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上层:社会学方法论
①实证主义方法论 ②非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
中层:社会学经验研究基本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社会实验方法 文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