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述题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述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和主导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得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有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经济全球化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加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在继续发展。目前世界上仍有一半生活在严重贫困之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经济全球化所带来这些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论述题31、简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辩证统一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质变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现实意义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肯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于求成。

3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产生过程等类似,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产生的)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②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要提高与生活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率。

④最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大发展的原因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

②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

③大型、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

④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来越重要。

马克思论述题

马克思论述题
4.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应持的正确态度。
(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真确对待马克思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他正确的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可以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她,发展它,即坚持又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3)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2.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有什么意义?
(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应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2)这一理论对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具有重要意义。{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正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两种相互对立的趋势;一是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一是劳动力的供给却大大增加,使劳动力的供给超过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即形成相对过剩人口。{2}资本主义条件下利润平均化也是借助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加以论证的。因为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在剩余价值率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不同部门的利润就会有高有底。从而引起部门之间激烈战争,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实现利润的平均化。

马克思问答题、论述题 答案

马克思问答题、论述题 答案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吾道一以贯之】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P106-109)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辨析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Ch1答:正确。

(4分)因为观念即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的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5分);所谓能动的反映,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和有创造性的反映,(2分)因而是受意识主体的主体因素影响和“改造过的”反映。

(1分)1.归根到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正确。

(4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6分)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事物,必须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才能够检验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有实践才能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

(4分)其次,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终极标准的事物,必须对所有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对任何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具有同样的规律性要求)、又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可观察性),其检验结果才可能客观、公认。

只有实践才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又具有直接现实性。

(4分)所以,只有实践才具备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最终标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而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最终)标准。

(2分)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有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

Ch4答:此观点错误。

因为,所谓剩余价值,即雇佣劳动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高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劳动中的剩余劳动的产物。

资本家所垫付的资本实际上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两部分,只有可变资本即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因为雇佣劳动力的剩余劳动而创造出剩余价值。

所以不能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

2.经济全球化既有其积极后果,也可能有其消极后果。

Ch5答:正确。

经济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历史后果具有双重性,它既可能给人类社会历史带来积极的后果,即促进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也可能给人类社会了出差带来消极后果,即妨碍或甚至贻害于人类社会历史及其进步。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论述题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6,2003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简答A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答: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从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之所以具有这种机能,是与人脑是高度发达、严密组织起来的物质分不开的。

人脑是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2)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只有当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再经大脑改造制作后,才能产生意识。

(3)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正确或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是感性认识形式还是理性认识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具有一致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由它所认识的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否定真理的多元论。

(2)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确认,具有客观性、直接现实性和惟一性。

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惟一性决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3)真理的作用是客观的。

真理的作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以客观实践及其结果而定。

真理作用的客观性也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决定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简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1)科学是生产力。

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

它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理论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精神现象,因而不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但是,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2)技术是生产力。

技术表现为两个方面:①生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②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范畴。

这就是说,技术已经包含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中,它不能离开这三个基本要素独立存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论述题

马克思论述题

1,1,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的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的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的原理,对于正确的统一,既具有绝对性,有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命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态度。

1.2.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具有哪些职能?答:1.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通过货币的产生的过程既是出,货币的本质是或顶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他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活腻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的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2)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就是商品流通。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不断运动,称为货币流通。

(3)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贷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1.3,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扑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马克思论述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论述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之结合实际论述题第一章 P55页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三章 P147页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 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一)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论述题以及答案

马原主观题一、结合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认识的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青年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主观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因素(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斗争中,逐步走向党,并迫切渴望科学的指导理论;(3)思想渊源:三大现金思潮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方法论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六、否定之否定规律及方法论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理论指导。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P8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

这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3 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简答论述题答案

马克思-简答论述题答案
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
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
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
3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二者相互包含。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
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
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
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故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马克思主义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论述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1.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参考答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 简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参考答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决定经济发展方向。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 简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三步走”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参考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

但这些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

而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也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五.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利用掌握的巨额资本兴办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投资规模巨大新兴工业企业,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资产阶级国家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调节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国家的收入再分配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不同具体形式,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四.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因为:(1)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3)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只有通过流通领域,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为什么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何现实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习惯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因为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社会本质。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即将其对象化,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类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地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地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一.试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简答题: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关灯额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在正确认识指导下采取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行动,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提高。

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二.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

其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时间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时间按失败。

(3)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二.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按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和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前提,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另一方面,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就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

三.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条件。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四.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在使用价值方面的不同。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的不同在于: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一方面创造出新的实用价值,一方面创造出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四.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合纵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五.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兵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