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上册课本)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 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 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2+O22H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SO2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2CO(吸热反应)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2CO2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 SO2 + H2O H2SO3(亚硫酸) SO3 + H2O H2SO4(硫酸)1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14、用无水硫酸铜鉴定水的存在:(化学方程式不用特别记忆,但要记得这种方法及现象CuSO4 + 5H2O CuSO4·5H2O(五水硫酸铜,胆矾)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拓展:方框内的化学反应只做知识性的了解二、分解反应: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口,缓慢倾倒。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1-2毫升.
教 学 过 程
瓶塞倒放口紧挨, 标签防腐向手心, 试管倾斜注药液, 盖塞向外放原处。
教 学 过 程
三.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使用时, 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
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
般要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
2、液体药品的取用(或量取) 悬空滴液防污染,
切勿横放或到放, 滴管未洗莫混用。
滴加
倾倒
教 学 过 程
错误
错误
正确
教 学 过 程
〈2〉从细口瓶倒取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
倒放在桌上,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
着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
蚀标签。同时使瓶口紧靠在试管口或仪器
附加: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白光,放 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C O2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2、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水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水的净化
3、将④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 ⑤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⑥收集氧气; 6、将⑦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 ⑧熄灭酒精灯。
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不漏气现象: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操作要点: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 在离试管口1/3处,用手握住试管夹的长柄。
化学实验九年级上册

一、实验仪器及使用。
1. 试管。
- 用途:
-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例如,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观察其分解反应,可将碱式碳酸铜放在试管中加热。
- 收集少量气体。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用试管作为收集气体的容器。
- 使用注意事项:
- 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容易炸裂。
-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实验原理:2H_2O_2 {MnO_2}{===}2H_2O+O_2↑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误差分析:
- 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 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可能是在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过程中,由于塞子塞得太慢,导致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使用注意事项:
- 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防止烧杯炸裂。
4. 集气瓶。
- 用途:
-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例如,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使用集气瓶收集。
- 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是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的。
- 使用注意事项:
- 不能加热。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所有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所有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考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①“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②“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3)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重点实验总结(共12个)

九年级化学上册重点实验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以上实验得到的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1)适用范围: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1)蒸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烧杯中的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迅速液化,如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此
(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
(1)图中所用材料的摆放顺序,有一处错误是石英砂与小卵石顺序放反了。
(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
(1)实验一:试管内实验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是C+2CuO高温2Cu+CO↑。
倒在纸上观察?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实验二: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黑色的固体变红色,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2。
(3)实验三:倒了适量水后,旋紧盖子,观察到的现象是矿泉水瓶变扁了,得到此现象的原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H CO。
(2)实验
(Ⅳ)结束后,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H
2CO
3
CO
2
↑+H
2
O。
(1)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是否燃烧是,左图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九上常见化学实验1.蜡烛燃烧①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②生成的产物:水(H20)和二氧化碳(CO2)③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④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方程式:【注意】蜡烛燃烧的产物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⑤为什么要放上下两层?为了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⑥确定水的生成: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雾生成)2.红磷燃烧①目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上升至五分之一的地方。
③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燃耗时必须先关闭止水夹,结束后要等集气瓶冷却再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倒吸入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④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
方程式:⑤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硫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产物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5.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液常温型方程式:②二氧化锰的作用: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的作用】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缩短或延长反应时间,但并不改变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生成,以及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性质③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④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已满6.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方程式:①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②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试管口塞一块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沿导管滑落从而堵塞试管③收集装置与检验、验满方法同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收集装置发生装置7.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方程式:③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④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8.电解水方程式:①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二氧一(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②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9.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烧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许多常见的化学实验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15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这15个知识点的简要描述:1. 火焰颜色实验:火焰颜色实验是通过燃烧不同的物质,观察其火焰颜色来推断物质内部元素的种类。
2.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碱溶液,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酸溶液被中和的终点。
3.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从而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的差异。
4. 金属与水反应实验:此实验旨在观察不同金属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及其它变化,以区分金属的活泼程度。
5. 氧气和燃料的反应实验:通过将氧气和不同的燃料进行反应,学生可以观察到火焰的不同颜色和产物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本质。
6. 硬水和软水比较实验:通过比较硬水和软水在与肥皂、洗发水等物质混合后的起泡情况,学生可以了解硬水和软水对清洁用品的影响。
7. 酸碱中和产生盐的实验:在此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应产生盐,观察盐溶液的性质并了解盐的结构和组成。
8. 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实验:通过测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了解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9. 放烟花实验:燃放烟花是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燃放烟花,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火花,了解不同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元素发射光谱。
10. 气体的制备实验: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制备气体,观察和了解各种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生成与收集的原理。
11. 溶解度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与溶剂的溶解度,进一步理解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2. 物质的燃烧实验:通过点燃不同物质,观察它们的燃烧性质,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13. 气体的压强实验: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和温度,观察气体的压强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气体的性质。
14. 蒸发结晶实验:通过加热溶液并使其蒸发,观察溶质在结晶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1.蜡烛燃烧实验目的: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蜡烛燃烧的产物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
注意事项:为了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放置上下两层蜡烛。
为了确定水的生成,可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2.红磷燃烧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上升至五分之一的地方。
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燃耗时必须先关闭止水夹,结束后要等集气瓶冷却再打开止水夹。
进入瓶中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至室温。
3.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产物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注意事项: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
5.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现象: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方程式为。
注意事项: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率,收集氧气的方法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方程式为。
注意事项:实验装置为固体加热型。
2.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氯酸钾分解制氧气使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 2KCl + 3O2↑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过热炸裂试管并塞入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试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讲解(11套实验)1.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闻气味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步骤2.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火焰先熄灭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较少步骤4.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较多步骤1、2、3、4具体操作见下图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件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木炭和氧气点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5.实验室制取氧气特别提示:催化剂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化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制备与应用
实验目的: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酸碱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甲基橙、酚酞、邻氨基苯酚等。
2. 分别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制备上述三种酸碱指示剂。
3. 利用制备好的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的测试。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到其在酸碱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溶液中离子的反应,并判断其产生的物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银溶液、溴化银溶液等。
2. 将不同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
3.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反应产物中的离子类型。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并学会了通过观察沉淀反应来判断离子的类型。
实验三:元素的火焰颜色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并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钠、钾、锶、钡等金属。
2. 分别将不同金属样品放置在火焰中,观察其火焰颜色。
3. 根据观察结果,了解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特定颜色。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
现象,并理解了其原理。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汇总。
通过
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和观察记录的习惯。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目录

化学上册共有48个实验,其中分组实验3个,演示实验45个。
√
45
粉尘爆炸实验
√
46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
47
甲烷的燃烧
√
48
燃烧的条件
√
备注
器材按课本P6 器材按课本P7 器材按课本P7 器材按课本P7 器材按课本P9 器材按课本P12-13 器材按课本P14-15 器材按课本P18-19 器材按课本P19-20 器材按课本P20 器材按课本P20 器材按课本P21 器材按课本P21 器材按课本P21 器材按课本P22 器材按课本P23 器材按课本P27 器材按课本P33 器材按课本P33 器材按课本P34 器材按课本P34 器材按课本P37 器材按课本P38 器材按课本P45、46 器材按课本P48 器材按课本P49 器材按课本P63 器材按课本P75 器材按课本P75 器材按课本P76 器材按课本P76-77 器材按课本P80 器材按课本P92、93 器材按课本P94 器材按课本P95 器材按课本P107 器材按课本P110-111 器材按课本P113-115 器材按课本P117 器材按课本P117 器材按课本P118 器材按课本P125-126 器材按课本P128-129 器材按课本P130 器材按课本P132-133 器材按课本P136 器材按课本P139 器材按课本P150
九年级化学实验目录
上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学生分组实 教师演示实
1
水的沸腾
√
2
胆矾的研碎
√
3
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4
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
5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
6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九年级的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我们不仅能深入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们在九年级上册进行的一些化学实验的详细描述。
实验一:观察化学反应这个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的入门实验。
我们通过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现象。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套实验器材,包括试管、滴管、金属(如锌、镁、铁等)、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下反应的现象,并试着理解背后的化学原理。
实验二:水的净化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净化水。
我们使用明矾、活性炭等物质,通过沉淀、吸附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明矾在水中形成的絮状物,以及活性炭对颜色的吸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净化的基本原理,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实验三:燃烧的条件这个实验让我们探究燃烧的条件。
我们通过控制温度、氧气浓度等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
我们发现,只有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这三个条件,才能燃烧。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理解了燃烧的原理,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燃烧条件,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验四: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过程。
我们还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未知溶液的pH值,进一步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深入理解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等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上册化学演示实验总汇

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氧气、木条、火柴
硫在氧气中燃烧
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酒精灯、硫粉、氧气、火柴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铁夹、坩埚钳、酒精灯、高锰酸钾、木炭、铁丝、澄清的石灰水、棉花、火柴
电解水
水电解器、低压电源、酒精灯、水、木条、火柴
分子扩散
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
实验课题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烧杯、酒精灯、蜡烛、火柴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石灰水、吹管、木条、火柴
颗粒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镊子、试管、试管架、锌粒
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药匙、试管、试管架、碳酸钠、纸槽
液体的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玻璃管、导气管、试管、酒精灯、一氧化碳、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
制取二氧化碳
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长颈漏斗、注射器、集气瓶、玻璃片、带胶塞的导气管、试管、镊子、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石灰石、稀盐酸、木条、火柴
燃烧的条件
大烧杯、蜡烛、碳酸钠、盐酸、火柴
粉尘爆炸实验
面粉、蜡烛、金属罐、小塑料瓶
镁与盐酸的反应
试管、镊子、镁条、盐酸
燃烧的条件
大烧杯、导气管、铜片、白磷、红磷、氧气、热水、滤纸
简易灭火器
抽滤瓶、小试管、药匙、浓盐酸、碳酸钠、
酒精灯、火柴
给液体加热
量筒、滴管、试管夹、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
刷洗玻璃仪器
试管刷
基本操作练习(固体、液体的取用、给物质加热)
试管架、试管、试管夹、镊子、药匙、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刷锌粒、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火柴、纸槽
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目录

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变化1.水的沸腾2.石蜡的熔化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1-2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及闻气体的方法1-31.固体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1-4量筒与滴管的使用1-5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1-6洗涤玻璃仪器探究: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2-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2 木炭的燃烧2-3 硫的燃烧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5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 品红的扩散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4-1 明矾吸附4-2 水的净化(过滤)4-3 制取蒸馏水4-4 点燃氢气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5-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验证质量守恒5-2镁条的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1木炭的吸附作用6-2木炭还原氧化铜6-3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6-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7-1生石灰与水反应中的能量变化7-2甲烷的燃烧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化学实验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将介绍我在九年级上册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实验,并总结实验结果与体会。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
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盐酸,并用PH试纸测定其酸性。
随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PH试纸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
当PH值接近7时,停止滴加,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按化学计量比例反应,生成盐和水。
通过PH试纸的测定,我们发现,当PH值为7时,溶液呈中性。
实验体会: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了解金属的活泼性与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取几块不同金属(如铁、锌、铜等),分别与盐酸进行反应。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体产生,并记录金属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与盐酸反应时,铁片产生大量氢气,同时铁片表面出现气泡和明显的腐蚀。
锌片也产生氢气,但腐蚀程度较轻。
铜片与盐酸没有明显反应。
实验体会: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金属的活泼性与酸的腐蚀性之间的关系。
活泼性较高的金属在与酸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氢气,并且金属表面会被腐蚀。
实验三:燃烧反应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反应,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产物。
实验步骤:取几种不同物质(如木柴、纸张、石蜡等),分别点燃并观察燃烧过程。
同时,用试管盖捕集燃烧产生的气体,并进行气体的测试。
实验结果:木柴和纸张在点燃后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火焰和烟雾。
石蜡燃烧时,火焰较小且无烟雾。
通过气体测试,我们发现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实验体会:通过这个实验,我认识到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参与。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一、化合反应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4、注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二、分解反应1、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 △+O2↑2、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2MnO4+MnO2+O2↑3、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4、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2H2O+O2↑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加热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三、其他反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 H2O +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CuO为黑色粉末)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红磷燃烧实验(空气组成实验)
符号表达式:P+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体积。
水倒流原因: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又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的1∕5,所以水进入集气瓶中约1∕5体积。
成功的关键: 1.红磷要足量。
(否则结果偏小)
2.导管内事先充满水。
(否则结果偏小)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否则结果偏小)
4.装置不漏气。
(否则结果偏小)
5.要先夹住橡皮塞。
(否则结果偏大)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吸热、减压、防止胶塞被弹开。
2.氧气性质实验
1.木炭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热。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表达式:C+O2 点燃
CO2
2.硫(淡黄色固体)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表达式: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S O2SO2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原因: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燃烧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只产生红热现象。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表达式: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炸裂瓶底。
4.镁条燃烧
Mg+O2点燃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注意:
(1)用砂纸打磨的目的: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2)石棉网的作用:承接燃烧产物,防止烫坏桌面。
(3)坩埚钳的作用:夹持镁条,防止烫伤手。
5.石蜡燃烧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现象:空气中: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6.制取氧气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
KClO3 MnO2 KCl+O3
△
如图:(用KMnO4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画图时注意:(1)导管口略向下倾斜。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涂黑)
(3)用外焰加热。
(4)集气瓶内盛有少量水,水中有气泡。
导气管刚过集气瓶口即可,
集气瓶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下。
(5)铁架台、胶塞、橡胶管要涂黑。
收集氧气: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制氧气:
H2O2MnO2
H2O+ O2
收集氧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7. 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
H2O 通电
H2+ O2 (直流电)
现象: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且负极管内产生气体的速度较快,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注意: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加快水的电解速率,增强水的导电性。
检验正负极气体:
正极:木条燃烧更旺(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尖嘴口负极: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