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摘 要: 近年 来 , 管 国家加 大 了对 西部地 区农 村基础教 育 的扶持 力度 , 尽 但还远远 不够 。 笔者从 一 条新 闻报道 着笔 , 详细 而真 实地 描述 了 甘肃 省庆 阳市 的农村基 础教 育发展 现状 , 且针对 此现状提 出 了相应 的改善 对策 。 并 关键 词 : 西部地 区 农村基础教育 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 号 : 4 G 0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9 9 ( 0 0 ( 一 0 1 0 1 7 - 7 52 1 )2a 0 0 — 2 3 2 )
多 目 权利 , 关键 是机 会 公 平 , 点 是促 进 义 务教 庆 阳 市 七 县 一 区共 有40 万 中小 学 生 , 村 学校 文 化 的 推 广 和 发 展 。 并 前 的 每 一 重 撤 育均 衡 发 展 和 扶 持 困 难 群 体 , 本 措 施 是 前 城 区 和 县 城 的 学 校 普 遍 超 员 , 学 每 班 个 小 学 、 根 小 中学 可 能 就 是 当 地 文 化 发 展 和 推
一
农村 教 育大 力扶 持 , 地 区的 贫 富 差 距 、 但 政 部 农 村 空 壳 学 校 逐 渐 增 多 , 村 留 守 儿 童 农 种 大 教 育 , 一 切 可 能 且 应 该 为 农 村 现 是 策 的 难 以落 实 、 生 家 长 对 教 育 的 重 视 程 上 学 难 的 问 题 凸显 ; 一 方 面 城 镇 学 校 移 代 化 发 展 服 务 的 教 育 , 既可 能 发 生 在 农 学 另 它 度 不 够 都 使 农 村 教 育 滞 后 。 其 是 西 部 ¨尤 地 区 的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 处 于 更 加 严 峻 的 正 民现 象 严 重 , 大 班 成 为 普 遍 现 象 。 名 庆 村 , 可 能 发生 在 城 市 。 农村 教 育 应 以 促 超 一 也 阳 师 范 附 属 小 学 的 老 师 说 , 班 里 有 7 名 进 经 济 、 荣 文 化 、 升 道 德 , 农 村 谋 发 她 8 繁 提 为 局 面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规 划纲 学 生 , 国家 标 准 小 学 班 级 不能 超 过 4 人 。 展 。 《 按 5 因此 , 育布 局 的 调 整 应 该 脱 离传 统 农 教
小议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议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直在加速经济建设,不断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
在当前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经济结构单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且工业发展并未完全脱离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单一。
在新经济发展路径中,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起着重要作用,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仍然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发展,缺乏新经济的支撑。
2.缺乏人才支持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受制于人力资源的贫乏,无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这使得西部地区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金融支持不充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的布局规模有限,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同时,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的全面了解和评估,金融机构对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审核压力同样很大,也就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而西部地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的薄弱不利于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吸引。
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5.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县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缺乏信息化技术、设备和人才,使得西部地区县域在信息化时代中显得比较落后。
二、解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点来解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1.改革经济结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型产业支持。
我们需要建立专业的工作组,通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新经济产业,减少传统行业的依赖,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的升级。
浅谈金融危机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带来 了巨大 的负 面 影响 , 中国也 不能 幸免 于难 , 被卷 入 其中。 全球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 , 通过信贷 市场 、 并 金融 市场 、 本 资 市场 , 最终 反 作 用于 实 体 经济 , 起 欧 美经 济 乃 至世 界 经 济 的 整体 引 动荡 。 首先, 推行自由放任 的经济 金融理论 和政策 , 提倡新 自由主义 的市
场经济模 式 , 是导致这场危 机的根本 原因。 “ 放任 经济 , 其发展 。 是 任 ” 新 自由资本主义 的一个 重要特征 , 没有 国家监管 的金融市 场是 非常不 稳 定的。 其次 , 经济结构 的失衡 是造成这 场危 机的又 一重要 原 因。美国经
实体经济是市场稳定运行 的基础 。实 体经济 渗入 到和民 生疾苦 、 企业生存密切相关的各个社会 生活领域 , 它提供着 人们的 基本生 活资 料。在经济结构 需要变革的后 金融危机 日 期 , 寸 实体 经济 的稳定运 行对 于维护社会经济秩 序显得 更为至关重要 。虚拟 经济影响实体经 济的外 部宏观经营环境 。虚拟经 济通过发 行股票 、 券等各 类有价 证券 筹措 债
一
头 日趋 明显 。
、
但西部地区经济 总量小 , 品处于 产业 链低 端 , 产 生产 方 式 比较粗 放, 自我调整能力弱 , 目前经 济回升 的基础还 不稳 定、 不坚 固、 不平衡 。 基于西部经济的现状 , 后金融危 机时代 的西部经济 发展是 挑战 也是机 遇。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 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 深 以及西 部经济的未来发展道路应当注意的问题 都显得 至关重要 。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对西部地区而言,要摆脱贫困,走向发展,就需要将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如何克服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这三大难题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并重。
我们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贫困现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分析1、人口方面(1)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要小,但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1978—1998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来,西部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4.58‰,高出东部地区2.48‰。
人口增长过快既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影响投资和资金分配,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给资源配置、福利保障、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而巨大的压力,延缓甚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在人口素质上,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半文盲人口比例较高,特别是女性文盲率更高。
2000年西藏文盲率为32.5%,青海为18%,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7%)。
西部就业人口接受培训的比例为3.33%,低于全国平均数水平2‰。
人口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到资源环境配置效益的高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西部地区的结构性失业。
西部地区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劳动力的数量与生产资料数量不相适应,尽管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同样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4)西部地区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
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低。
居民消费者社会商品购买力不仅直接制约着消费品市场,而且还通过传递作用间接影响生产要素市场。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源开发的压力,西部地区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要想实现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面对一系列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困难1. 资源开发压力大: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个高峰。
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森林砍伐和水资源开发等活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2. 生态系统脆弱:西部地区多山地、草甸地,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破坏。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更加有限。
3. 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矛盾: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地方的居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4. 缺乏环保意识: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较低,部分居民对环保意识不强。
他们往往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合理规划资源开发: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开发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善自然环境。
3. 经济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环保工作,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和环保意识。
4. 提高环保宣传教育水平:加强对西部地区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的环保热情,共同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5. 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执法机制。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在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地理位置劣势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面临着地理位置劣势问题。
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市场狭窄,从而制约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1.2 资金短缺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受资金短缺的影响,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紧张,因此很难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难以进行投资贸易活动,造成了投资、经济、资源等各方面等问题。
1.3 人才短缺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因为人才大量流失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等地,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1.4 前后端不衔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之间大多是相对独立的存在,缺乏前后端的衔接,导致了企业利益的分散、市场规模小等问题。
二、解决策略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来解决:2.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畅通西部地区的交通瓶颈,提升西部地区的物流配送能力,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通和互动。
2.2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支持优质资源、优质企业进入西部边疆,吸纳更多的优秀的企业和人才。
2.3 增加人才引进通过加强人才引进等措施,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科研、技术创新能力,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保持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
2.4 加强行业协调发展加强行业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地域联盟,实现主导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固定协作,实现前后端企业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三、总结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较为显著,但是通过采取一些解决策略,可以有效的推进县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更好和更快的经济发展发展。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作者:蒋健一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11期[摘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中国东西部发展依然很不平衡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对西部城市的发展提出应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市场化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及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重点城市;西部地区;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长久以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明显,西部地区一直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如何缩短东西部差距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家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西部经济十多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增长,但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不仅未得到根本改善,且有不断扩大之势。
为了充分体现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地区差距,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在定量分析上,选取了全国重点城市2010年的经济统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我国西部城市和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非常明显,类别区分度较大,并对提升我国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1.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长久以来,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大难题,这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逾越的一道鸿沟。
自2000年国务院设立西部开发办以来,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青藏铁路的建设通车、“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系列工程及政策的实施极大推进了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在2012年年初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国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2011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近10万亿元,增长约14.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发展速度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可以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摘要】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了其发展的优势和展望。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政府强化支持,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
文章建议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以此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
通过全面分析和有力措施的实施,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优势、挑战、发展对策、未来展望、政策支持、文化软实力、经济发展。
1. 引言1.1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概况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带,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
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传媒产业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西部地区自身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这些地区蓬勃发展,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以保护和传承本地传统文化为主,针对本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这些文化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也为文化传承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在不断壮大和壮美,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西部地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和发展。
1.2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可以有效地传达文化价值观念,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力和自豪感,提升国家软实力。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经济实力、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拉动消费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重镇,这也使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不可少。
但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质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6点:第一,人口较为集中,造成劳动力成本较高。
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劳动力集中,成本高于其他地区。
第二,资源条件受限。
由于地形复杂、资源缺乏,西部有效地方面受限,相关上市公司在西部设厂面临困难,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三,现有设施不足。
由于西部落后,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设施落后,产业转移物流不便,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四,领导资源分配不均衡。
西部地区东部同比,领导资金分配和金融投资相对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短板,产业转移障碍重重。
第五,社会福利发散。
由于领导精弘过大,社会福利不能够及时及足额覆盖产业转移承接者,可能使转移投资者转移目的地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第六,环境影响未考虑到。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从而使产业转移投资者对环境治理工作和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般性措施如下:首先,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领导可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教育科研国家计划资金投入,推动当地建设现代化、富民强国。
其次,强化对外联系及洽谈投资。
领导可派遣人员前往外国及大专院校洽谈投资,引入先进技术来源和企业家。
再次,拓宽产业联系。
领导关系联系上和下游企业,拟定有利于投资者的,鼓励绿色产业,释放优质资源。
最后,充分调整企业国有资产架构。
领导可重点优化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改变企业国有资产架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
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暴露出诸多困难。
领导和企业需要联动,激励与落实相结合,互动合作,从安排、投资条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努力,最终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积极作用。
西部大开发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 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由 20 00年 的 6 1 元上 升 到 1 亿 1
20 08年的 389亿元 , 53 与东部地 区之间的差距也 由
20 0 0年的 2 8 缩 小 为 2 0 . 6倍 0 8年 的 2 1 。从 年 . 5倍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明显增强 , 基础设义 。 具
一
陕西等省区都超过 1% , 4 最高的内蒙古 自治区的经
济增速 甚至 达 到 1 . % , 7 2 总体 上 与 东部 地 区经济 增
速 的差 距呈 收敛 态势 。 ( ) 二 西部地 区基 础 设 施 水 平 明显 改善 。 西 部
关键词 : 西部 大开发 ; 成效 ; 问题 ; 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2 7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4 ̄0 5 (0 0 0 — 0 7 —0 F0 A 17 - 3 1 2 1 )5 07 6
中国西 部 地 区 包 括 重 庆 、 四川 、 州 、 贵 云南 、 西 藏、 陕西 、 甘肃 、 海 、 青 宁夏 、 疆 、 新 内蒙 古 、 西 1 广 2个 省 区 市 , 积 共 计 65 万 平 方 公 里 ,占 全 国 的 面 8
化、 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取得 了一 系列成 就。但是 , 西部地 区仍存在 区域 内部发展 不平衡 、 民生活水平仍然 不高、 外开放 人 对
程 度 较 弱 等 问题 。 本 文在 分 析 和 评 价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实施 成 效 的 基 础 上 , 理 了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继 续 实施 所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梳 题 , 出 了进 一 步 推 进 西部 大开 发 的政 策 建议 。 提
均增 长率 ( 如表 2所 示 ) 。同 时 , 西部 地 区交 通 、 水 利、 源、 信、 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 能 通 市 20 00年至 20 08年 累计 新 开 工 重 点 工程 12项 , 0 投 资总规模 达 17万亿 元 , 藏铁 路 、 气 东输 、 电 . 青 西 西 东送 、 国道主干线 西部 路 段 和大 型 水利 枢 纽 等一 批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以增长速度换档为基本表现特征,以调结构为核心内容,并且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经济新常态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指标虽然基数偏低,但同样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
文章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首先简要阐述了新常态相关理论及当前全国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然后着重分析了形成目前经济困境现状的原因,并结合困境原因及中西部地区实际,以相关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如何贯彻新常态理念的背景指引下,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坚持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中西部,经济发展困境一、经济相关研究及现状分析(一)相关研究综述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
国家统计局经济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著名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一鸣认为:“从速度层面看,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观点是:“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
建议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换档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浅谈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

浅谈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高莹1周倩茹2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地区的经济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在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营商环境的好坏,能够直接对生产资料的分配流向等产生影响。
在实实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关政策,不断的促进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本文就对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及改善对策进行详细的说明。
从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最后对发展的有发方方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西部;营商环境;政商关系;市场机制中图分类号:F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9-0076-03一、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营商环境的良好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岀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不断的鼓励营商环境的发展,对于一些企业也提岀了更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更快的发展。
下面就对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说明。
1政策方面在政策方面,国家岀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及服务政策。
例如,简化优化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和手续。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整合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岀件”工作模式。
这些政策使得更多的企业在进行办理业务或者走流程时,工作效率能够大大提高,使得整个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据数据统计,2018年受访企业认为政策政务环境有明显改善的有36'家,占比为35.8%,认为有所改善的有516家,占比为50.8%,认为无改善的有136家,占比为13.'%*尤其可以看岀,政府在政策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服务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提高,从而为更多的企业办理工作,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此外,这些政策也获得了企业的大幅度认可*2市场环境在市场环境中,政府也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不断的调节市场机制,目前大多数的市场有所变化,但是在调节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对于整个营商环境的发展也有所帮助,但是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完全的进行了市场的有效调节*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受访企业认为市场环境有明显改善的有293家,占比为2&8%,认为有所改善的有50'家,占比为'9.6%,认为无改善的有219家,占比为21.6%*由此可以看岀,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并没有完全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行场机制的调节,从而使得整个营商环境变得更好,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3.法治环境在法治环境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对于整个政商环境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些年在法律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革,试图能够使得法律作岀有效的保障,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受访企业认为法治环境有明显改善的有333家,占比为32.8%,认为有所改善的有'81家,占比为'7.8%,认为无改善的有202家,占比为19.9%*从数据来看,近些年在法制环境方面的服务满意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法治建设工作在营商环境当中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的认可*'.政商环境在政商环境方面,主要是指政府官员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实际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官员需要与企业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过于亲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私利关系,这样就会使得整个营商环境变得较差*在实际当中,近些年随着国家岀台的一系列政策在政商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官工更加公平公正,清正廉明,政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单纯,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数据统计,2018年受访企业认为政商环境有明显改善的有37'家,占比为36.8%,认为有所改善的有533家,占比为52.5%,认为无改善的有109家,占比为10.7%*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岀,在政商环境当中的不同的方面都76全国流通经济有所改善侗时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然而,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西部地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影响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对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技术,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二、人才流失严重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在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大量人才流失。
对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西部地区工作和生活。
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留住更多的人才。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不足,难以满足产业转移的需求。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导致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
对策:加大环保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平,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虽然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基础设施薄弱在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缺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对策 -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扶持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 鼓励引入外资,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问题二:产业结构单一在一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中,由于历史原因或资源限制,产业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容易导致经济脆弱,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对策 - 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多元化经济发展,鼓励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产业领域,促进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问题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力,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对策 - 政府应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留在西部地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本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四:农业现代化滞后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县域经济中,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对策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分析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分析摘要:落后地区的发展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我国而言,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关乎我国民族团结、关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乎完成现代化事业的重大问题.从2000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这15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更清醒的看到当前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如何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及对策.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可持续对策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1西部地区简介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十二个省、市、区。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其南北跨越28个纬度,东西横贯37个经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自然条件丰富多彩,纷繁复杂。
“三原四盆”是其基本地势特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占据西部的大部分,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位居其中;“一高一干一季”构成了西部的三类自然区,既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局部地区的季风区。
2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成果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1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113769亿元,年均增长8.62%。
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50000亿元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206245亿元,年均增长2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2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
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4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3%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20013年,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26000元;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人,37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2.4元3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小议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域 经 济 的 国 际联 系及 其 产 品 国 际市 场 依 存度 是 较 低 的 。 4 经 济 自主增 长 乏 力 , 级 财 政运 转 困难 。 经 济 自主 增 长 乏 力 、 县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一是县域投资面 临困境。西部县域 自然资源 相对较丰 富, 由于交通等基础设 施条件 限制 , 但 却很难 吸引社 会投 资。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西部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 工业 , 粗加工产品多 , 精加工产品少 ; 大众产品多 , 名牌产 品少, 市场 党 的 十 六 大 提 出 了 “ 筹 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 展 , 设 现 代 化 的 农 统 建 活力明显不足。 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以上原因, 综合造成西部 县 业 , 展 农 业 经 济 , 加 农 民收 入 , 全 面 建 设 / 康 社 会 的 重 大 任 级财政运转比较困难 。而西部县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 , 发 增 是 J \ 目前有许
维普资讯
霪 经济 管理
小议西部地 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 的 问题及对 策
荆、 亮 ( 滨商业大学MA 玉 哈尔 B 教育中 6 硕士) 心0 级
摘 要 : 筹 城 乡发 展 是 全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重 大任 务 , 由 之 路 , 有 统 必 而 效统筹西部城 乡经济的发展, 必要 的切入点在发展县域经济。本文从西部地 区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 , 发展县域经济有什么难题 , 及怎么解决为线索展开 全文 , 力图为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 , 统筹西部城 乡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部地 区 县域经济 问题 对策 西 部 地 区 发展 县 域 经 济 的 必然 性
1 以现 存 优 势 资源 为依 托 , 展 差 异化 竞 争 , 造 特 色 产业 。实 、 开 打 践证明 , 一个地 区的竞争优势 的获得关键在于其对 自身优势的认识 和把握 , 因此西部地 区在 发展 县域 经济的战 略决 策中 , 始终注意 应 自身的 比较优 势。总体上来看, 在西部县域经济中 , 农业资源占有十 分 重 要 的 位 置 , 由于 各 县 所 处 地理 环 境 、 但 自然 和 资 源 禀赋 不 同 , 所 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目 标 和 方 式 上 不 能 强 求 一 致 , 关键 是 要 站 在 经济 全球 化 和 区域 经 济 其 体 化 的 高 度 , 足 国际 国 内两 个 市 场 , 过 发 挥 各 地 优 势 资 源 、 立 通 技 术优 势 及 传统 优 势 , 合 作 发 展 的 道 路 , 取 更 灵 活 的 方 式联 合 、 走 采 引 进 新资源 , 大力发展 绿色食品、 无毒 无污染食品 、 特色食品 、 精深加 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 , 形成/ 产品、 J \ 大产业 的经济发展格局 , 促进 县域 经 济 的 持 续 发展 。 2 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 是加 快县域二 、 、 三产业 发展 的有效 载 体 , 进 城 镇 化 可 以推 动 县 域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 业 结 构 和 所 有 制 推 就 结 构 调 整 , 快 县域 经 济 产业 升 级 。 县 域 经 济 的 发 展壮 大 直接 推 动 加 着 城 镇 化 的 进 程 ; 镇 化 进 程 的 快 慢 , 反 过 来 影 响着 县 域 经 济 的 城 又 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 的产业 集聚 , 有利于服务业 的成 长 , 利于 促 进 农村 劳 动 力 的转 移 。 作 为 欠 发达 地 区 , 对 二 、 产 有 面 三 业 发展 从 分 散 到 集 聚 、 业 化 与 信 息 化 交 织 在 一 起 的新 形 势 , 展 工 发 县 域 经 济 必 然 要 坚 持 工 业 化 与城 镇 化 同步 推 进 , 分 发 挥城 镇 化 与 充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现状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因素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利与弊四、西部地区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对策建议五、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加。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利与弊以及对策建议都是研究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自主贸易示范区制度开始实施,其中14个自贸区中,西部地区有重庆、云南、陕西等省份。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了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
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市的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其中四川对外贸易额增长达19.6%,云南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25.1%。
同时,中国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云南、贵州等省份通过边境口岸向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区域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
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因素首先,经济结构的单一性。
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部分地区的国际市场参与度较低,主要出口商品集中在原始产品上。
其次,区域交通条件和物流体系不完善。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运输条件有限,往往造成贸易成本较高。
第三,中小企业的缺乏。
西部地区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特别是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背靠大企业的情况比较少,导致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偏弱。
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利与弊利:通过发展对外贸易,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弊:发展对外贸易过度会使西部地区的经济过度依赖出口,随着国际市场波动,对西部地区的冲击也较大。
如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衰退,曾导致中国多个省份因主要出口市场发生变化,导致出口受阻。
四、西部地区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对策建议从技术、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如:1、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2、 strengthe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optimize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logistics system;3、加强科研技术支撑,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西部地区的品牌影响力;4、通过国际合作,帮助西部地区企业进一步对接国际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5、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二、原因分析
1、政策支持不足
1、政策支持不足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受到政策支持不足的制约。虽然国家出台 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民族教 育发展成效有限。
2、经济因素制约
2、经济因素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导致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 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族教育的质量提升。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西部地区,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现象尤为突出。首先,师资力量的分 布不均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求,而城 市地区的教师资源则相对丰富。此外,教学设施的差距也相当大。城市学校往往 拥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源,而农村学校则可能缺乏基本的教学设 施。这种状况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距,农村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综合素质方面往往 落后于城市学生。
一、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现状
1、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1、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目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从小 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 严重。此外,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数量 较少,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 教学设备,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确保有限的 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中西部地区软环境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中图分类号】 2 7【 F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 —0 5 2 1 )4 0 1— 3 A【 0 8 9 5 (0 0 0— 04 0
Th a r be a d Co n eme s r s0 h iwet eM - rP o lm n u tr a u e ft eM d s i 0
【 sr c】T e d s ae s sa d o h n w e inn f la fr r d v lp n n Ab ta t h Miwe t ra tn n te e b gn ig o e p—owad e eo me ta d
bu l i g a we l f o it n a l—r u d wa .W e mu tb r vde o t e d v l p n fl c ls f id n l—o s c ey i n al o n y s e p o i d t h e e o me to o a o t e v r n n .On y ma n o c ee n l ss o h ot e v r n n f Mi we t a e s c n c ry a n io me t l kig a c n r t a a y i n t e s f n io me t o d s r a a a r tu y r mo e o h l c l e eo me t t S n h s ns n t n y fe t e n tr c i g o e g r l p o t t t e o a d v l p n .I i i t e e e o o l ef c i i ata tn f r in v i e t n , bu mo e a a l o s l i g nv sme t t r c p b e f ov n ma y r b e i r go a e o o c e e o n p o l ms n e i n l c n mi d v lpme t n n a d na r wi g t a fr go a c n mi n o d rt rn he Mi we ta p o o to a e d v l p n . ro n he g p o e i n le o o c i r e o b i g t d s r p rin t e eo me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严重限制西部发展的瓶颈,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造成西部地区的经济塌陷。
3.城市化进程缓慢,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的过渡时期,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并且三大地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不平衡。
以下是2000年底中国三大区域的城市化状况对比表对比表明,西部地区无论城市个数,还是城市化水平,都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相关数据显示西部的城市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城市密度的1/3,东部的1/11,中部的1/6。
因此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迫在眉睫,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区域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4.人口素质较低,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但这些都是以教育为基础,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基础的。
然而,西部地区大学、高中、初中人口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使得这一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下表是对1999年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人口中,小学、文盲以及半文盲人口仍占有较大比例,而大学以上所占比重很小,这就导致了该区人口素质较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就缺乏必要的智力资源。
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国家划定的592个贫困县,有487个分布在中西部,占总数的82.26%。
收入水平低下使得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旺,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各种政策性和建设性投资来拉动。
以下是西部地区部分省市人均消费支出统计表 单位(元)从上面图表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6.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对西部的投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地区从医疗、卫生、教育到交通、科技、通讯等领域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致使西部经济处在一个发展缓慢的尴尬境地。
7.西部大开发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有待于完善。
目前,国家还没有真正出台一部专门针对西部大开发以及西部今后发展的法律条文,这便使得西部大开发缺乏了法律的保证,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
在一些已经出台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用语,比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义》第二条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的比例。
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在坚持贷款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争取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
”这些“尽可能多”“争取提高”等含糊的不确切的表述,没有明确多长时间、提高多少,提高到哪种程度等量化指标的规定,并且这些政策大多是中央各部委以“通知”“意见”的形式下达给地方,没有经过法律上的认可程序,在执行上缺乏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西部发展的优势条件1.地域广阔,人口较少。
西部12省(区、市)国土面积为68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总面积的71.5%,而人口仅3.5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3%;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是东部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8倍多,中部地区人均水平的4.7倍,这些为西部地区发展农、林、牧、副、渔以及其他产业提供了基本条件。
2.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比较优势。
目前西部有耕地3.3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7.8%;人均占有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倍、1.8倍和3.4倍;我国水能的70%以上都集中在西部;西南林区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林木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
此外,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数量之大是东部望尘莫及的,主要矿产在全国占比例分别是:煤矿61.5%、天然气81.8%、铜矿49.0%、铅矿56.3%、锌矿56.3%,硫铁矿54.6%、盐矿88.9%。
3.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曾经出现一条中国与西亚、南亚各国通商、传播文化、友好交往的丝绸之路。
在西部,各式各样的古城、遗迹随处可见,敦煌莫高窟等人文景观,九寨沟等自然奇景蜚声中外。
西藏不仅拥有最原始的生态系统,而且孕育了独特的藏文化,迷人的高原雪域风光,为世界各国旅游者所仰慕。
苍凉壮阔的大西北,具有独特的风土民情,别有一番情致。
这些都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劳动力成本较低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趋于发达,所以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和人力成本在逐渐提高,而西部地区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也相应的低于沿海地区,这使得东部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渴望迁到西部交通便捷、投资环境较好的的大中城市来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5.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为开发西部,国家先后在西部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以及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等等,逐渐提高了支援西部人才的待遇,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并且给予相应政策优惠。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西部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对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大产业的平衡发展。
农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尝试在农村建立各种农田试验站,积极培育新品种,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工业方面,加强传统工业的改造,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产业方面,积极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服务业,吸纳劳动者就业。
2.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历史上,西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西部大开发和今后的发展绝对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覆辙,应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合理开发西部。
3.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
邓小平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让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今天,同样也可以把这种思想应用到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中,即先在西部地区优先发展若干个中心城市,之后由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城市圈,最后这些城市圈通过合作共同形成西部城市群。
4.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已人为本,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西部地区教育落后,人才资源较少,各类专业人才又纷纷到东南沿海和国外发展事业,使得西部人才资源的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降低文盲率。
在有条件的城市普及12年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比如在西部地区多建设一批重点院校,提高人才待遇,吸引各类人才流向西部。
总之,西部发展,教育先行。
5.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消费推动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疯狂蔓延,温家宝总理在年初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今年保增长的主要手段,同样,西部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扩大本区域的消费需求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提高西部的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多元化,保证就业,降低失业率。
6.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基础设施最不发达的地区,这是造成西部落后的重要原因。
要加快西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路上、水中、空中、电子信息等立体、多维的交通信息网络快速地发展起来,为西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7.将西部持续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针对西部发展的专门法律,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减少工作的低效型和盲目性。
对现有政策加以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提高政策法规的实效性和约束力。
四、结束语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西部人民艰苦奋斗下,西部的明天必将辉煌,灿烂!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1.赵公卿汪同三魏建国《中国经济西进》2.武东平黄淳璐《西部经济增长的方式与途径》3.徐连仲《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4.新华网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报告5.周研纲《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6.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武洁《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和人口素质》7.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10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西部经济形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