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高三地理 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1*4=44分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图X20-61.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日本D.美国2.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题。
3.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图X20-2为“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第4题。
图X20-2 4.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2011·江苏卷]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5~6题。
图8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6.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人口和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材料3: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7.C8.A第7题,俄罗斯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会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该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鼓励生育,弥补劳动力不足。第8题,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困难是这些人希望出国的主要原因。
9.A10.D第9题,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 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 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第10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根据题中“我国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数量可知,该省为四川省,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故该省2000~2010年常住人口减少与省级行政区域缩小无关;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甲省
7.17
7.15
乙省
7.31
7.02
丙省
6.83
7.79
丁市
1.32
1.72
5.表中内容反映出,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8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训练8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项选择题(2023·浙江杭州期末)2022年,我国总人口呈现负增长状况,同时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显著,对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下图是2022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常住人口增长数量的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部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人口容量②产业结构③自然资源④工资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常住人口变化对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降低江苏第二产业的产值B.降低上海服务业产值占比C.促进部分小城市产业升级D.降低浙江省城镇化的水平“田亩饱和度”是指同一区域历史时期纳税田亩与1949年纳税田亩的数量之比,不同的“田亩饱和度”决定了不同的移民容量。
下表示意明代与1949年福建长汀、江西信丰、广西永福三县的人口与田3.表中所示明朝时期,长汀、信丰、永福三县中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可能是()A.长汀B.信丰C.永福D.三县都是4.与1393年相比,1451年永福县“田亩饱和度”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人口增长B.水土流失C.洪涝灾害D.战乱频发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含预测)。
读图,完成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受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
下图为河南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与2010年相比,2020年该省()A.农业产值降低B.工业发展缓慢C.产业结构优化D.就业压力加大8.河南省人口就业结构变化说明该省人口()A.由农村向城市迁移B.向外省迁移量减少C.空间分布趋向分散D.城乡分布趋向均衡安徽省和湖南省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大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人口外出去向省份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人口增长模式Ⅰ转变人口增长模式Ⅱ的主要标志是()A.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B.死亡率的明显下降C.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D.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体现图示各人口增长模式特征的指标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个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应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与该地科技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该地开放程度呈正相关4.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以下小题。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耕地面积 C.水源丰歉 D.地形条件6.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下表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移B.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C.文化观念D.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9.下列关于现代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决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B.可能促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C.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D.使得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左下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B.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C.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11.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东、西部流向中部12.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下题。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1章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北京近两年人口减少的原因是()1.(2)深圳持续保持人口吸纳力对其产生的显著影响有()①促进工商业发展②劳动力过剩③缓解老龄化④提高城市化水平A. 经济发展停滞B. 交通拥堵严重C. 就业压力过大D. 政府主动抽疏人口【答案】D【解析】(1)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经济发展较快交通拥挤不是人口减少的原因当地企业多就业岗位多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大北京政府主动抽疏人口导致近两年人口减少故选D【答案】C【解析】(2)人口迁移到深圳能够促进深圳工商业发展缓解老龄化现象和提高城市化水平①③④对深圳本地人口较少经济发达迁移的外来人口并不会导致劳动力过剩②错故选C2.(1)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2)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A. 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B. 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C.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承载力提升明显D. 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1)西藏地区土地承载力最弱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错误发展旅游对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不明显 B错误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土地承载力从0.05提升到0.17 提升不明显 C错误西藏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会上地带来很大压力 A、B、D错误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提升承载力 C正确故选C3.(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3.(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3.(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4.语言是随着人们的迁移、交流或者隔离发生改变的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其宁化大致分成四片(如图所示)不同片区之间的方言基本不能交流各片区内部基本可以交流同一片区、不同乡镇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7\sim 9 题造成宁化方言复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气候湿热B. 水系众多C. 地形破碎D. 森林密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宁化大致分成四片不同片区之间的方言基本不能交流各片区内部基本可以交流所以造成宁化方言复杂的主要自然原因应该是地形故C正确5.(1)石家庄市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5.(2)人才落户优惠政策的实施对石家庄的主要影响是()5.(3)为吸引落户人员定居石家庄市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 吸纳高端科技人才B. 扩大城区建筑面积C. 减轻农村就业压力D. 增加迁入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6.(1)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6.(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A. 经济因素B. 养老设施C. 婚姻家庭D. 气候条件【答案】D【解析】(1)由材料可知“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经济因素、养老设施婚姻家庭不会成为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而气候条件是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夏天海南省炎热时他们坐飞机去气温较为适宜的地区去避暑冬天时他们回到海南省避寒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老年人口的迁入势必带动该区域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医疗保健行业等故B项正确A项、C项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二者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丰歉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因此这两个数据在一定时期内是具备稳定性的不会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故A项、C项错误D项与正常情况下相比海南省大量的老年人口迁入势必增加当地的资源消耗如水资源等故D项错误故选B7.(1)下列属于图中人口迁移拉力的有()①生活成本低②发展空间小③广阔的发展空间④优质的公共服务7.(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1)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一线城市发达的经济条件、优质的公共服务、广阔的发展空间均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而超高的房价属于阻力综上可知属于人口迁移拉力的有③④ B项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有利于迁入地科技实力的增强进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D项正确故选D8.人口容量的特点是()①不确定性②确定性③相对确定性④相对不确定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人口容量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9.(1)由图可以判断我国()9.(2)16~20岁的农民工比重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9.(3)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的比重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 农民工总量不断减少B. 31~40岁农民工数量基本不变C. 农民工平均年龄上升D. 农村输出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1)该图能反映农民工年龄结构变化无法反映农民工总量变化 A错误31~40岁农民工是比例稳定而非数量稳定 B错误无法从图中判断农村输出农民工数量是否增加不断增加也不符合现实 D错误由图可知农民工占优势的40岁以上人群年龄在不断攀升由此可以确定平均年龄在不断上升 C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2)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不断进步农村中的新生代受教育的年限延长整体学历也有大幅提升造成16~20岁的青少年外出务工比重有所减少故选B【答案】C【解析】(3)农民工平均迁移距离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在我国农民工的迁移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且随着老年农民工的增加这部分人的技术水平往往总体较低因而迁移愿望减弱往往会缩短迁移距离在家乡就业 A错误 C正确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会增加但从目前来看很难改变东部是农民工主要输入地的状况B错误中西部地区会随着农民工年龄增加农民工回流但这部分人不一定会选择农村就业且农村年轻人也在流失无法判断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 D错误故选C10.如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 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低B. 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D. 西藏的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1.(1)广东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有哪些?11.(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入区分别是什么?11.(3)湖南成为广东最热门回家省份的原因是什么?11.(4)广东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案】(1)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公共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高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生活水平高工资待遇高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答案】(2)迁出区中部地区迁入区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解析】(2)主要是根据材料二分析据图可知我国人口迁出区主要是中部地区而人口迁入区主要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答案】(3)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解析】(3)主要从两个省份之间的距离及经济差距等方面回答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答案】(4)为广东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解析】(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等12.(1)深圳市常住人口(2010年)深圳市10年间人口增长率一直较高主要原因是()12.(2)深圳市常住人口(2010年)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比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12.(3)深圳市常住人口(2010年)深圳市提高未来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A. 出生率较高B. 自然增长率较高C. 死亡率很低D. 人口大量迁入【答案】D【解析】深圳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深圳市10年间人口增长率一直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大量迁入机械增长率较高【解析】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比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D【解析】深圳市提高未来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13.(1)图中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13.(2)D处形成孤岛的原因是()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北美东部【答案】A, B【解析】根据大洲轮廓判断 A为欧洲 B代表南亚 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代表亚欧大陆内部故AB正确【答案】A, C【解析】结合图中人类密集区的大陆形状 D处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D处不临海寒流强大 D处位于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所以A、C正确14.(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有()14.(2)根据图Ⅱ判断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集中B. 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0%左右C. 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D. 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答案】A, C【解析】A、读图Ⅰ可知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比重为56.5% 500米以下的人口占比24% 1000米以下的人口占比11.6% 故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故正确B、读图Ⅰ可知海拔200米以下的人口比重为56.5% 故不符合题意C、读图Ⅲ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沿海地区故正确D、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欧洲故不符合题意【解析】读图Ⅱ可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南北纬高纬度地带和南半球的40°﹣60°主要是由于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且南半球的40°﹣60°地带主要为海洋人类无法生存 BC正确15.(1)结合材料一概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主要特点15.(2)结合材料二简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规模偏好与省内偏好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15.(3)评价农民工跨省流动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不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低愿意在省会定居的比例最高愿意在省内定居的比例高于在省外定居的比例【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2)大城市和省会的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水平更高发展前景更好大城市和省会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农民工对省内城市归属感更强、认同度更高便于跟家人联系【解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交通和通信、婚烟和家庭、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答案】(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解析】(3)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和环境练习及答案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练习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一)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解析:正常婚育年龄为20~24岁。
从图中看出20~24岁(对应0~4岁)人口比25~29岁(对应5~9岁)多,因此年龄结构是导致两年龄段人口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二)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面积D.水源【参考答案】BB解析:1、图示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热带地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大,人口可能密度大,亚热带其次,北温带较少,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最大可能密度最小,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代表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乙。
故选B。
2、读图表,结合上题分析,甲为北温带,乙为亚热带,丙为热带,丁为青藏地区,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高、地势高,最主要因素是热量。
故选B。
(三)目前,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迁移人口的结构也出现新特点。
下图示意2010年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百分比(图a)和受教育状况百分比(图b),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的主导因素是( )A.文化教育B.自然环境C.移民政策D.经济水平2.迁入日本的移民主要从事( )A.高端制造业B.电子商务业C.低端服务业D.教育培训业【解析】1—2、D C。
第1题,经济因素是当今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日本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第2题,迁入日本的人口中,以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比重最大,所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的低端服务业。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练习及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练习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一)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下题。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二)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
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AD(三)十九世纪,我国有大量广东人、福建人“下南洋”。
回答1-2题。
1.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有组织的迁移D.民工流动2.导致这种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宗教因素参考答案:1.A; 2.B(四)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1--2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B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2.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A.受传统文化影响B.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五)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割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后回答1--2题。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习题及答案
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例1、下图中的A、B、C、D四条折线,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是例2、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阅读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CDP占世界总CDP百分比区域1900年 2000年 1900年 2000年亚洲 57.4 60.5 32.6 37.4欧洲 24.6 12.0 42.4 25.5非洲 8.1 13.0 3.4 3.0北美洲 5.0 5.5 16.6 24.6拉丁美洲 4.5 8.5 4.0 8.1大洋洲 0.4 0.5 1.0 1.4(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析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例4、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下图并分析:(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1.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是A.军事和政治因素B.自然条件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D.开发历史的长短2.西欧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原因是A.世界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B.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C.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D.当今世界经贸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和金融中心3.近些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和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快B.科技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人口负增长普遍D.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4.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线B.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连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D.淮河——秦岭——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连线5.分析加尔各答、纽约、伦敦、墨西哥城4个超级大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图,指出下列4组选项中,城市名称排列与图中顺序相同的是A.①加尔各答②墨西哥城③纽约④伦敦B.①墨西哥城②纽约③加尔各答④伦敦C.①墨西哥城②加尔各答③纽约④伦敦D.①伦敦②纽约③加尔各答④墨西哥城6.东亚和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B.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C.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D.资源丰富,有便利的交通条件7.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B.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C.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南亚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新疆8.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B.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C.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环境就能容纳更多的人口9.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土壤、矿产和水等,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B.婚姻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C.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D.政治因素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1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人口素质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11.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净增人口1400万,其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仍高于其他亚非国家B.人口基数过大C.大量移民迁入D.城市人口增长过快12.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1.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1989年高达11亿,比1949年增加一倍多。
必修二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练习题一有答案有解析
必修二第一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增长模式练习题(一)(有答案、有解析)、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卜图是人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2%1%时间1・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势的是()A.①B.②C.③D.没有2 .模式①到模式②转变的起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A.出生率医疗进步B,死亡率生产力C.出生率生产力D.死亡率社会福利【解析】据图判断,①②③三个阶段的人增长模式分别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1 -C人老龄化出现在人平均寿命较长,人增长缓慢的时期;因此,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势的是属于现代型人增长模式的③阶段。
应选C。
2・B读图可知,模式①到模式②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死亡率的下降,而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人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3252L510.50出生率死亡率二【自然增长率3. 下面各国与b 区域的人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美国27.c 区域的人增长模式是()A . “高一高一低〞型B . “高一低一高〞型C . “高一高一高〞型D . “低一低一低〞型【解析】 3. C 图示b 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是传统型人增长模式,与之相似的是印度;英国、日本、美国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型模式。
选C 正确。
4. D 图中c 区域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型模式。
选D 正确。
【点睛】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
主要分布在农业社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人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低低低)主要分5 .表中数据反映人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下表为中国大陆(除港澳台外)2016年人部分数据。
(最新)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4章 人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4章人与环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B.人类能够改变环境,所以人越多越好C.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D.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2.禹州市“五城联创”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正在加强该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对创建“五城”不合理的是()A.首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B.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绿化、环保工作D.要做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判断,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在市场买的草莓,不洗就吃B.吃发芽的土豆C.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喂家畜D.定期清洁厨房及炊具4.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下列哪种情况比较安全()A.用发芽的马铃薯炒菜B.食用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物C.食用颜色鲜艳的蘑菇D.剩饭和剩菜不用蒸煮就食用5.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日三餐不能少,餐餐厨房离不了”一般厨房中常见的污染物有()①苯并芘②甲苯③一氧化碳④氡⑤可吸入颗粒物⑥氮氧化物.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6.下列哪一项不是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危害()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C.加快人口的老龄化D.造成资源危机7.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水果食用前用清水适当浸泡冲洗或者削皮B.发霉变质的食品一定不能食用,但为了不浪费,可以回收给农民喂猪C.买袋装食品时,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等信息,判断是否过了保质期D.买肉类食品时,要查看是否有检疫合格证等8.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A.水俣病B.酸雨C.沙尘暴D.赤潮9.很多人有用报纸、书本等印刷品包装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卫生的做法,主要原因是()A.报纸等印刷品中含铅,铅对人体有毒B.报纸等印刷品能散出S02等有毒气体C.报纸等印刷品上一般都粘附有大量的病原菌D.用报纸等印刷品包装食品不能抑制细菌繁殖10.对此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地球上的物种太多了,不堪重负,我们要消灭那些对人无用的物种B.人口剧增,过度获取自然资源,让地球无法承受C.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为她“减负”D.人多力量大,我们战胜了地球11.下面哪种行为能够控制酸雨的形成()A.回收废旧电池B.净化污水后,再排放C.不在田间焚烧秸秆D.净化工厂燃烧煤、石油等燃料产生的废气后,再排放12.在超市挑选有包装的食品时,与食品安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包装是否精美B.食品的成分C.包装是否完好无损D.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3.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侵袭B.过度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14.泉州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下列行为与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符是()A.爱护花草树木B.垃圾分类处理C.污水直接排放D.农贸市场的活禽隔离宰杀15.今年初夏,无锡太湖发生了大面积水藻,严重危及市民的正常饮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工业污水大量排放B.草履虫大量繁殖C.蓝藻大量繁殖D.水生植物过度繁殖二、填空题16.下表是今年来通过测定得出一些生物与人的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人与________的氨基酸差异最小,而与________的差异最大.这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17.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今世界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用:人口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2020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一)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解析: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发展。
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因此该题应选C。
答案:C(二)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1--3题。
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 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加强环境保护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参考答案】DAC(三)下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参考答案:1—2、B C(四)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参考答案:AA.①B.②C.③D.④(五)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A. 早婚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B. 早婚能提高出生率C. 早婚可降低出生率D. 早婚可遏制人口的增长【参考答案】A【解析】政策、经济水平、社会竞争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妇女的初婚年龄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的增大将促使生育率下降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观念的变化也会使家庭平均规模缩小。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A.甲B.乙C.丙D.丁
24.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
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25.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丙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最可能是( )
A.印度B.尼日利亚C.韩国D.俄罗斯
二、综合题
26.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候鸟式”迁移带来
A.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B.农村留守儿童增多
C.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D.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材料一 五国人口变化情况数据表。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A
1.5
0.6
B
2.9
1.0
C
4.3
1.3
D
2.9
0.8
E
0.98
1.09
材料二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回答下列各题。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⑤
4.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⑤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和环境练习有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练习有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一)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
据此完成4~6题。
注:图中2010、2015、2020、2025、2030分别表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
(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据此完成1--2题。
1.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是(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2.有关目前世界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正在显著扩大B.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C.由于存在水循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森林遭破坏,土地沙化加快,但气候反常事件减少【解析】1—2、B B。
第1题,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的供应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第2题,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能超过其更新能力;森林被破坏会使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三)下图为我国2010—2015年外出务工人员总量和增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期间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增量变化最显著的是( )A.2010—2011年B.2012—2013年C.2013—2014年D.2014—2015年2、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出生率下降②跨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③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④城市化促使外出务工人员户籍转变成城市居民户籍⑤近年国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⑥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低,外出就业困难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参考答案:1—2、A B解析:1、本题考查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变化图的判读。
八年级生物人口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
【课内四基达标】一、填空题1.当今人口的急剧增长,不仅对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使遭到一定的破坏。
因此,必须控制,提高。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左右。
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增长下去,我国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
3.我国控制人口的具体要求是、、、优生。
优生就是促使出生的后代在上优良些,同时避免生出有的后代。
4.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
其原因是由于过于集中、长期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引起了严重的和失调。
二、选择题5.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最重要原因是( )A.人口过度增长B.水旱自然灾害C.火山经常爆发D.地震频繁发生6.人口迅速增长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是( )A.破坏了非生物环境B.破坏了生产者C.破坏了消费者D.破坏了分解者7.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急剧增长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B.人口急剧增长会使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C.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力量大,会使生产力大大提高D.人口急剧增长会使人类需求与有限的环境资源的矛盾加深8.世界人口增长的加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20世纪初B.1990年C.18世纪后D.17世纪中期9.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利用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10.我国1951年时人均耕地面积与1981年时耕地面积分别是( )A.0.29公顷,0.91公顷B.0.19公顷,0.29公顷C.0.91公顷,0.10公顷D.0.10公顷,0.19公顷11.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系统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口的增长,给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的增长,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人口的增长,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D.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利用效率12.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是进行多胎生育B.我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计划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能力素质提高】13.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与1849年相比较,我国人口增长了亿,平均每年增加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四点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2.如果图中四点表示一个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且资源环境一直没有被破坏,则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4.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离开原籍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完成5~6题。
省(直辖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甲省7.17 7.15乙省7.31 7.02丙省 6.83 7.79丁市 1.32 1.725.表中内容反映出,甲、乙、丙三省()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16亿,比2010年的1.4亿减少约2 400万人。
据此回答7~8题。
7.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8.2011年11月,一调查机构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
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10.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11~12题。
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1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的影响。
下图是根据针对美国本土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哪个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A.子B.丑C.午D.亥14.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最主要是受制于下列哪两个地理因素()①冬季气候寒冷②区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③人口密度较高④位于活火山及地震带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5.下列说法符合我国古代人们思想的是()①婚宴上,人们对新郎新娘最常说的话是“白头偕老,早生贵子”②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③“奸商、奸商,无商不奸”,可见商人没“好人”④落叶归根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6分)材料1: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长至91亿;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人,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材料2:人口“贡献”七大国。
材料3: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 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6分)(2)2050年人口“贡献”七大国中属于亚洲的有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和印度。
对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
(5分)(3)从材料2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一类型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3分)(4)针对材料3中我国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政策。
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2012年的热播大剧《叶落长安》,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流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二女儿荷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几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荷花从西安到北京是__________因素影响。
(6分)(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________因素影响。
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分析后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3分)(3)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
材料中体现剧中情节显示了________种人口迁移类型。
(2分)(4)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3分)答案:1.C 2.D第1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取决于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影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图得知③的自然增长率最高。
第2题,④为“高-高-低”模式,它代表的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若不考虑资源环境的影响,此时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小的。
3.C 4.B第3题,因为该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图中显示其自然增长率现在已经低于5‰,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应属于三低模式。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5.D 6.D由表中资料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甲、乙、丙三省占全国的人口比重均在7%以上,即人口总量均在13.7(亿)×7%=0.959(亿)以上,都是人口大省;丁市为直辖市,其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上升,这与当地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关系最密切。
7.C 8.A第7题,俄罗斯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会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该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鼓励生育,弥补劳动力不足。
第8题,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困难是这些人希望出国的主要原因。
9.A10.D第9题,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 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 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
第10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根据题中“我国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数量可知,该省为四川省,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故该省2000~2010年常住人口减少与省级行政区域缩小无关;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
11.D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12.A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考虑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
13.B14.A第13题,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而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地区,必然是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图中美国西部的丑区是美国的“硅谷”,并且气候宜人。
第14题,卯区位于落基山区,地势较高,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较少,以农牧业为主。
15.D古人的人口思想观念主要有以下四种:早婚早育、多育多子、“学而优则仕”“安土重迁”,以上四种观念都符合。
16.解析:第(1)题,分三问。
第一问考查读图、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二问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记忆;第三问,人口增长过快的解决措施可以借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内容。
第(2)题,考查各国所属大洲,并考查了对人口增长过快的解决措施。
第(3)题,解答此题需储备一些相应的知识:①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②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规模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从赞成或不赞成两方面来组织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1)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等。
解决措施: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