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合集下载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上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内能1.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质量增加,内能增加;状态改变,内能改变。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 c 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水的比热容较大,为 4.2×10³ J/(kg·℃)。

2. 热量的计算:吸热公式:Q 吸 = cm(t t₀)放热公式:Q 放 = cm(t₀ t)三、热机1. 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汽油机大致相同,但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在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

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 有用 / Q 总× 100%四、电流和电路1. 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电现象一、电荷: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其实: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一、兴趣和坚持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6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6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6篇)1.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一欧姆定律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2.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二力学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4、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三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一种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干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来确定。

合力的作用效果等同于这些力的综合作用。

同时,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来确定。

3.力的平衡与受力分析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受力情况。

4.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6.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二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效,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方向上的位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物体具有位置能、形状能和状态能,其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力学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计算公式为Ep = mgh,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和弹性系数有关,计算公式为Ep = (1/2) kx^2,其中Ep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物体的形变量。

3.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内能。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热机的效率。

-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减少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等。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

-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

2. 原子及其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 导体和绝缘体。

-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4. 电流。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1. 运动与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计算等-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平抛运动:水平抛体、竖直抛体的运动规律2. 热与能量-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传递、热量单位等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传导、传导率、对流、辐射等方式- 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势能、动能等- 热能与功率:功、功率的计算、效率等概念3. 光与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光的路径等规律-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角、光速变化等规律- 光与镜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电与电学- 静电学:电荷、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库仑定律等-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元件、电阻、电压等- 雷电现象与人身安全:雷电的形成、避雷等安全措施- 电能与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和效率5. 声与声学- 声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声速等概念-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幅度、音量等特性- 声音的调制: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原理与应用- 声音与健康:噪音污染、耳聋等对人体的影响6. 物理实验与测量- 实验设计与步骤:假设、实验装置、数据记录等- 测量与误差:准确度、精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 实验数据分析:图表绘制、数据关系、规律总结等- 实验安全与环保:实验室规范、废弃物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上是初中九年级上物理课的知识点笔记,包括运动与力学、热与能量、光与光学、电与电学、声与声学以及物理实验与测量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一、物理量和基本单位1.物理量:物理量是反应物理现象并用于物理计量的量;2.基本物理量:有八个基本的物理量,即时间、质量、长度、电荷、温度、弹性、速度和能量;3.基本单位: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长度单位:米;电量单位:库伦;温度单位:摄氏度;弹性单位:牛顿;速度单位:米/秒;能量单位:焦耳。

二、物理实验1.熔点实验:熔点实验是测量物质的熔点的实验;2.折射率实验:折射率实验是测量不同物质的折射率的实验;3.电耗实验:电耗实验是测量物体的电导率的实验。

三、物理定律1.动量定律:动量定律指定义,物体经受外力作用后,其线性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外力大小;2.弹性定律:弹性定律指定义,弹性物体受弹力作用时,它的位移比弹力大小成正比;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定义,物质在力学和热学变化中,它的总能量是不变的;4.电磁定律:电磁定律指定义,电场和磁场之间有着相互联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电磁定律。

四、斜坡物理1.斜坡:斜坡是一个斜面,给予物体重力加速度的作用;2.斜坡物理实验:斜坡实验可用来探究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规律;3.物体坡面:物体在滑动时,坡面的角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坡面的角度取决于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的大小。

五、热学1.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内某物质对温度变化时所吸积的可用内能;2.蒸发:蒸发是指物质以气体的形式从固体或液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3.过热:过热是指当温度超过物质的融化点时的状态;4.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物体在热源和热容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5.恒定温度:恒定温度是指物体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并随热量传递而不断平衡温度。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上册一、运动的描述和图象1. 位置和位移:位置的概念是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2. 速度和速度图象: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图象是指在坐标轴上表示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形。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图象: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图象是指在坐标轴上表示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形。

二、力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特点。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媒介作用产生的力。

3. 测量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和天秤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

4.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1.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作功的大小。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没有摩擦等非弹性因素存在时,机械能守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阻:电阻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单位是欧姆。

3.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串联是指电流只能有一条路径通过,电阻之和等于总电阻;并联是指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通过,总电流等于分支电流之和。

4. 电压和电压源: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压源是提供电流的能源。

五、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是指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从该界面回射的现象。

2. 光的折射: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光线的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1. 运动的描述1.1 位移和路程位移:物体最终的位置与其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1.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沿着某一方向运动一段时间,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速度。

1.3 加速度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力、质量和重力2.1 力的描述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外部因素,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

重力: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力就是重力。

牛顿第一定律:静止状态下,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2 质量和重力质量: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反映其惯性大小。

重力: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力。

3. 动量、能量与功3.1 动量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守恒。

3.2 动能动能: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从静止加速到某一瞬时速度时,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3.3 功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称为功。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称为功率。

4. 轻松解决物理学习难点4.1 提高数学水平,深入理解公式物理中的公式和数学公式十分相似,因此提高数学水平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和运用物理公式。

4.2 遇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物理学习中难免有些难题,遇到问题不要一直钻牛角尖,应该及时请教其他人。

4.3 积极参与实验课物理实验是对知识的检验和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参与实验课程。

结语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梳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习时,要始终保持好奇和求知的心态,不断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案,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习者。

初三物理shangce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shangce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shangce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传递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运动状态的改变规律;4.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作用与反作用的特点。

二、机械能与机械功1. 动能:动能定义与计算、动能定理;2.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3. 机械功:功的定义、功的计算。

三、液体压力与浮力1. 液体压强与液体压强计算;2. 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与物体的浸没关系。

四、空气压力与气压计1. 空气的压强与大气压力;2. 气压计的原理与应用。

五、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2. 光的成像: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镜像的位置关系。

六、光的色散与光的反射定律1.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光的折射与色散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七、电路基本知识1. 电荷与电流:电荷的基本性质、电流的定义和计算;2. 电阻与电压:电阻的定义、欧姆定律;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上册的核心内容,上述内容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和理解都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通过不断巩固和练习,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

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更注重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同学们不仅要注意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定义和公式,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身边的事物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物理知识,从力学到光学,从电学到能学,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对初三上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与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系。

(4)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力的效果(1) 受力平衡与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重力与支持力、静力平衡条件。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斜压力的合成与分解。

(3)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4) 斜面上的运动:斜面上的物体平衡、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

3. 力与机械能(1) 功与机械能:功的基本概念、功的计算公式、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簧劲度系数。

二、热学知识点总结1. 物体的热性质(1) 温度和热平衡:温度计和测温、物体的热平衡。

(2) 物体的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现象、线膨胀和体膨胀、热胀冷缩的应用。

2. 热传递(1) 导热:导热的基本过程、导热的条件、导热的应用。

(2) 辐射和传导: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应用。

三、电学知识点总结1. 静电学(1) 电荷和电场:带电物体和电荷、电荷的守恒、电场和电场力的概念。

(2) 静电感应和静电力:静电感应的原理、静电力的计算。

2. 电流和电路(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和电压、电路的种类、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

(2)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

3. 电能与磁能(1) 电能与电功:电能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通过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来描述。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作用点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个点上。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指力的作用线的方向。

力可以沿着直线方向作用,也可以沿着曲线方向作用。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力的效果来间接确定,也可以使用力计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

例如,重力使物体下落,弹力使弹簧产生形变,摩擦力使物体相互摩擦。

第二章: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弹性势能是指弹簧或弹性体变形时所具有的能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即势能和动能的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功可以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来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可以由功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出。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为:功率=能量÷时间。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越多。

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能量消耗和转换的机械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螺旋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相互影响的程度。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

4.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单位面积。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力,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运动减慢。

4. 阻力:运动物体与运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受阻减速。

第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成像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通过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流的大小由通过电流的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电流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声音和波动1.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传播,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波的特性: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现象,波的主要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4. 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在两个波源之间形成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初三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上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上学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物体在受压或拉伸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量对时间的比值。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是力与位移的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6. 热机和制冷机- 热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

- 制冷机: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的设备。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的现象。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1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电磁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

(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

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

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上册内容涵盖了一系列基础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物理上册的主要内容:1. 机械类知识点1.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2 力和力的分析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以及力的计算方法。

1.3 压强和浮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浮力与沉力。

1.4 机械能与功率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功率的计算方法。

2. 热学类知识点2.1 热量和温度热量的传递方式、热平衡的概念和温度的计量单位。

2.2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热性质物体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之间的转变,以及热胀冷缩、热导和热容的概念。

2.3 理想气体和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3. 光学类知识点3.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2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的原理与方法。

3.3 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性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4. 电学类知识点4.1 电流和电压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阻的作用,以及电流强度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4.2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性及计算方法。

4.3 电功和电能电功和电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 声学类知识点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

5.2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利用声音的频率、音调、音量和声音的利用方式。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更高级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扎实的物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并为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提供便利。

期待九年级同学在物理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换算 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即v=s/t(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 1h=60min 1min=60s(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十二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概念: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 /F 2=l 2 /l 14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2倍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2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2倍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F 1 1《压强和浮力》知识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下列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为:G G F+G G–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 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压强公式:⑴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