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近年来,我国在行政体制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走向深水区的行政体制改革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掣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导致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的总体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结构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一些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等一些亟待改进之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两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过多。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把本该属于企业的权利交给企业、没有把由本应市场管理的事情交给市场,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代替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决定建设项目,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政府领导甚至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心工作。
三是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有待加强。
一些部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上的监管乏力、缺少协调、多头监管现象突出,致使一些民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因此,必须切实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门制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到2011年,大部门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大部门制改革尚处于探索之中,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一,改革难度增大,速度放缓。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部门对改革存在抵触心理,有的改革由于权力关系的制约而推迟,导致改革进程放缓。
其二,已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的,有的仍处于“貌合神离”状态;有些新组建部门还处在磨合期,工作机制没有能够相应建立起来,工作职责不对等,有些大部门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行政体制改革的三重阻力
行政体制改革的三重阻力一、思想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一重阻力由于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集权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民主法制建设滞后,这就使得当代中国文化中仍残存着传统保守文化思想,而这些传统保守文化思想往往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神发生冲突,如传统保守人治思想赋予公共行政浓厚的主观色彩,强调根据人尤其领导人的经验、关系、情感、兴趣爱好来开展公共行政,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依法行政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集权思想主张将行政权力由社会、市场集中于政府,由下级集中于上级,由地方集中于中央,反对政府、社会、市场间均享权力,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公民、还权于下级的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的“全能政府”思想认为政府是万能的,能承担一切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反对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公民共担公共服务职能,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市场社会化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的精英管理思想认为,公共行政管理需要非凡的才干和素质,而这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智力发达、道德高尚、能力突出的精英才具备,因而公共行政管理应由这些精英来承担,普通民众应排除在公共行政管理之外,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精神发生冲突。
而正是上述这些冲突的存在,使得传统保守文化思想制约阻碍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正如王劲松说,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经受着儒家文化思想的制约和集权政治的束缚,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全面洗礼、民主法制的充分锻炼以及逻辑发达、形式完备的科技文化的良好浸润,因而社会文化基础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和保守文化思想,而这些传统保守文化思想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使得各项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存在不可低估的制约阻力[1]。
二、既得利益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二重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势必涉及利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进行重调与分配,而这种重调与分配,由于受利益稀缺性以及不同利益主体能力、实力差异性的影响,无法保证利益被公平公正分配给所有不同利益主体,更不能保证所有利益主体只增加利益而不减少利益,也就是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利益重调与分配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利益,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部门利益阻力。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势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
势
中国行政改革近几十年来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经验、困难和
发展趋势。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以更好地
促进经济发展。
从1978年起,中国在改革经济体制、减少官僚和重建
行政机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政府凭借强大的政策指导,有效地整合了许多政府职能,加快了政策的执行,推进了政府行政体
制的变革。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更加高效、面向市场和更新的行政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中国行政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执行政策的效率
仍然较低,实施政策存在缓慢和不透明等问题。
其次,行政能力普遍
不足,实施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
另外,官僚主义思想也在影响
行政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阻碍了政策的执行。
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有望发展和改进,实
现更开放、更便捷、更先进的政策实施以及更加合理和更低效的行政
机构管理。
希望中国可以尽快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史性
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经验、困难
和发展趋势。
未来,希望中国能够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
史性突破,实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行政体制。
试述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试述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改革任务,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其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阻力。
这些阻力来源于多个方面,既有来自体制内部的利益固化,也有来自外部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体制内部利益固化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权力的重新配置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引发体制内部的利益固化。
在原有行政体制中,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行政改革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权力减少、资源受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这些利益固化的部门和机构往往会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试图维护自身的权益,阻碍改革的推进。
二、行政职能重叠和利益冲突我国的行政体制存在着职能重叠和利益冲突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力划分模糊不清。
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减少行政职能的重叠和冲突,但这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调整和权力下放,难免会遇到部门之间的抵触和争议,阻碍改革的推进。
三、制度惯性和操作难度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但制度惯性和操作难度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因素。
行政体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改革需要克服既定的规则、程序和习惯,面对惯性的阻力,改革往往会受到拖延和阻碍。
此外,行政体制改革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组织调整和人员安置,操作难度较大,也会成为改革的阻力之一。
四、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诉求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各级政府的权力调整和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往往会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考虑,对改革产生阻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担心行政体制改革会削弱其权力和资源,影响地方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能因为政绩考核和个人利益而抵制改革。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地方政府对改革的态度不一致,阻碍改革的推进。
五、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引发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
社会矛盾可能来自于行政体制的不公平和效能低下,改革的推进可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抵制和反对。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指对现有行政执法机制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促进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改革。
一、权力定位不清:政府机关在行政执法中过度强调“权力”而忽视“责任”,导致行政执法不再是一种服务行为,而是一种对服务对象的强制措施。
二、执法力量不足:在中国,目前还存在执法力量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关键时刻会阻碍执法机关的工作。
三、法律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政府机关在行政执法中未能充分理解法律规定,致使执法行为产生违法违规现象。
一、宏观性改革:在权力定位上划清政府机关的审查权和责任,扩大社会监督力度,减少执法机关对权力的欲望和过度使用。
二、完善执法力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扩大执法机关内部的职能设置,增加执法力量。
四、创新执法方式方法:改革行政执法制度和程序,建立“人人皆执法”、“全民监督”的执法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行政体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行政体制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行政体制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需要超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矛盾,更要考虑到各种行业利益的博弈。
这使得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对于而言,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迈出的第一步是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行政体制需要面对的是机构体系庞杂、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
行政机构体系庞杂,职能交叉重叠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行政权力滥用等问题的存在。
因此,中需要进行机构职能整合,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减少决策节点的重叠,并建立健全责任明晰、权责一致的行政体制。
第三,行政体制需要破解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过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影响行政效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行政监察,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更好地实现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第四,行政体制还需要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与激励机制不合理的问题。
当前,行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着程序不透明、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和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应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增加选拔的民主化程度,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干部。
第五,行政体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
党和政府机构的权责界定问题一直是中国行政体制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行政体制,明确权力的衔接和分工,构建党和政府机构的合理关系,实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工负责的制度。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行政体制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
为了推进行政体制,应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积极破解各种利益关系的困扰;进行机构职能整合,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加强行政监察,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党和政府机构的权责关系。
行政改革的难题与挑战
行政改革的难题与挑战行政改革是促进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提升、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然而,行政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行政改革面临的管理体制问题、改革阻力、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行政改革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过分分散、办事效率低下、权责不明晰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务实要求。
改革应该在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政务公开和权力公正监督、建立高效责任主体等方面下功夫。
行政改革还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改革阻力。
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公众对改革成果的期望不一致等,都可能成为行政改革的阻碍因素。
改革者需要坚定信心,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的推行还面临社会影响的挑战。
由于改革需要破坏原有的既得利益和建立新的制度,可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不稳定。
例如,改革可能导致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职位减少,引发失业问题;改革可能撤销一些既得利益,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等。
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稳定,制定适当的过渡措施和补偿机制,减少改革对社会的冲击。
行政改革还面临培养和选拔现代化管理人才的挑战。
行政改革需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人才来推动变革。
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仍未完全适应行政改革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改革者需要注重培养拥有政务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道德素养的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以推动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改革还面临着推动力度和节奏的问题。
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资源和动力来推动,但是过快过猛的改革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和问题。
因此,改革者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平衡各方利益,逐步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目标。
总之,行政改革是一项亟待推进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和措施,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注重社会稳定,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确保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游杨明漪10107031011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
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1.权力磨合难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
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
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并且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些问题包括:1. 重组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被整合或合并起来的部门经常出现重复和冲突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划分。
这些问题来源于管理者过于关注内部节省而忽略了业务的逻辑性。
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决策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各行政单位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关系,来更好地为改革提供指导。
2. 单位间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改革的进程中,各部门之间逐渐产生了更多的合作,但它们之间的合作模式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例如:对工作范围的重叠问题,对人员的裁撤和分配,对合作方案的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标准来指导和保障各单位间的优化协作。
3. 改革政策不够细致完善。
改革政策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统筹不足,一些改革政策并不够成熟。
例如:拓宽资源利用范围的政策是否有效、新编制的人员工作职责和能力是否适中等等,这些情况需要更详尽的论证和补充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改革过程中的规划和研究。
需要更多地组织调查和研究,对各行政单位进行职责和工作内容的分析。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管理,达到协调一致和合理配置的目的。
2. 完善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
通过敞开心扉的交流、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采用流程再造、拆分细化等措施,对各项工作进行重新定义和界定,构建更科学化、精细化的合作体系。
3. 完善改革政策。
加强实践,严密地跟踪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并定期对循环的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保障改革政策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他们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是:在一定程度上,无畏改变、开放诚信的态度避免了“深度抵制改革”,但依然存在着由于司法改革不完善、治理、监管工作的不到位等因素带来的社会走向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方式,提高系统性、规律性和可操作性,以更好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开创和平、繁荣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浅析。
一、制度设计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亟需进行改革。
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如权责不清、机制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
对此,应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高效、快速地完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政府机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人员管理的问题,例如人员编制过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严格落实人员编制制度,突出人才优势,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三、治理现代化面临挑战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运作方式正逐步实现数字化,但一些政府部门面对技术发展和资源投入不足等等问题,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工作方式,这使得政策执行效率不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化行政管理,提高数字化行政管理的能力,落实网络安全防控制度,在干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不断优化,推进数字管理治理现代化。
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泛倾听和充分考虑,认真落实改革方案,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做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权责方面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权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权利滥用等。
部分政府机构权力被扩大,使得其作用越来越大,而这些机构的部分负责人也因此滥用职权,处理事务不规范,不合理。
此外,行政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掌握不当,各机构对南面建设意见的意见涉及父亲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指建立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为依据,采取综合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的改革。
由于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本质上调整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式。
一、行政执法权力不均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行政执法权力不均衡,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在权力上存在明显差异,使得行政执法权力集中在少数行政机关手中,给社会带来了不公平现象。
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行政执法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行政执法改革缺乏针对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又存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即在实施改革时,没有考虑到行政执法改革的特定环境和实际情况,仅仅是“一刀切”,而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缺少精准性,从而导致改革效果不理想。
三、行政执法改革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行政执法改革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受到约束,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将会给行政执法改革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受到阻碍。
建议: 1、建立行政执法权力均衡机制,将权力放在各行政机关之间,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2、加强行政执法改革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改革措施,以及改革的时机、方式和内容,以达到最佳效果;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强行政机关的责任感,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以确保行政执法改革的有效实施; 4、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机制,推进行政执法活动的透明化,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增强行政机关的责任感; 5、建立行政执法纠正机制,对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对违法者的惩戒,促进行政执法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需要坚持以法律为核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建立行政执法权力均衡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和纠正机制,以期实现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为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问题一:执法主体分散,工作重叠。
综合行政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如公安局、环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这些部门之间各自有着各自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工作重叠,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这种执法主体分散、工作重叠的情况导致执法效率低下,执法不力,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逃避执法的“空子”。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执法管理机构。
针对执法主体分散、工作重叠的问题,可以考虑在地方政府层面设立一个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执法工作。
该机构可以负责制定综合行政执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提高执法效率和一致性。
问题二:执法手段单一,缺乏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综合行政执法的手段还比较传统,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现场取证,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撑。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容易导致执法依据不足、证据不全等问题。
对策二:推动执法科技化。
为了提高执法的效率和科学性,可以考虑在综合行政执法中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执法巡查、建立数字化的执法证据数据库、推广智能监控系统等,都可以帮助执法部门更加科学、精准地开展执法工作。
问题三:执法标准不明确,执法权力滥用。
在综合行政执法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够明确,执法部门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存在滥用职权的情况。
一些执法人员可能会凭借执法权力,对被执法对象进行不当打击、恶意索贿等行为,损害了执法公正和法制权益。
对策三: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
为了遏制执法权力滥用的情况,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构,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严惩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保障执法的公正和合法性。
问题四:执法宣传教育不足,社会参与度低。
在综合行政执法中,社会各界对执法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这导致一些被执法对象对执法程序和权益不够清楚,容易出现不合法的抗拒和抵触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5个难点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5个难点□为什么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瓶颈?□政府的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什么总转不过来?□政府该如何进行自我定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哪儿?“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为了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切入点。
当前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所以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低估。
体制改革要想顺利推进,必须选准突破口,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我们认为,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和瓶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更强了,难度也更大了。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这就要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越来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因素。
由于政府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政府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太多,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政府应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就影响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特别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项改革就很难深入。
具体来说,如果政企、政资、政事不分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如果行政垄断不打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难以真正形成;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转变,也不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行政改革的趋势和挑战
行政改革的趋势和挑战在当今世界,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行政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服务质量和公共治理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然而,行政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趋势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从趋势来看,行政改革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方面,如今政府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科技创新等领域。
政府决策的透明和参与性增强。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透明和参与性的决策机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点。
政府效率的提升也是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政府需要提高运作效率,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减少无效繁琐的行政程序。
然而,行政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政策执行的难题。
即使制定了好的政策,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政府要想提高政策执行效果,需要加强内部协调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地落地。
行政改革难以避免的会遇到利益困境。
改革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会对原有利益格局造成冲击,引发各方面的反对和抵制。
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沟通和协商,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改革还面临着技术和人才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人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趋势和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组织和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效能。
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政府需要加强内部协调和合作,优化政府职能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和行政利益冲突。
政府还应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行政改革的进程。
行政改革既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部制改革四难题
大部制改革四难题中新网1月8日电 XX《大公报》1月8日发表题为《“大部制”改革四难题》的评论文章说,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是“深水区”的作业,面临着四道难题:(一)权力整合难、(二)人员分流难、(三)机制磨合难、(四)运行监督难。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实行“大部制”呼之欲出,人们翘首以待。
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是“深水区”的作业,面临着四道难题。
权力整合难本届国务院机构组成,除办公厅外,共有28个内阁部门、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数量之多、类型之多、分工之细超过世界许多国家。
如今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要从现有行政机构身上“割肉”,把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资源合并重组,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
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人员分流难大部制下,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也减少,必定要有一部分人为此而“牺牲”官位。
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
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
以1998年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为鉴,基本办法有四种,即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和优化结构。
带职分流,就是定编定员后,超编干部离开机关,保留职级。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推动领导职能转变和提高行政效能。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完善和公众参与不足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领导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的行政管理体制。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权力过于集中2.1 权力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决策权集中在少数高层领导手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权力集中不仅延长了决策的周期,还容易导致决策结果不准确。
因此,需要推进权力下放和分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2.2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问题严重权力过于集中还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
少数高层领导拥有过大的权力,容易滋生行为。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防腐体系,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打击。
第三章决策效率低下3.1 决策程序繁琐、周期长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决策程序繁琐、周期长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延长了领导决策的时间成本,还影响了领导工作效率。
因此,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需要简化和优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3.2 决策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效果不佳决策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决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领导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决策结果不准确。
因此,需要加强决策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国政府和组织的行政、经济和社会改革有怎样的挑战和风险?
各国政府和组织的行政、经济和社会改革有怎样的挑战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和组织对行政、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也日益严峻。
然而,在改革中,诸多挑战和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改革1.行政效率低下。
部分政府在行政实践中,由于官僚主义、重形式、低效率等问题导致行政效能低下,难以为百姓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2.行政职能不清晰。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府行政部门职能不明,职责范围模糊,导致行政职能混乱,难以高效运转。
3.行政制度不完善。
行政制度是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如果行政制度不完善,在行政实践中容易出现不公平、不透明和不便利等问题。
二、经济改革1.创新能力不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但是,有些国家在创新能力上存在欠缺,制约了经济发展。
2.金融风险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如果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贫富差距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贫富差距也愈发明显,一些国家存在分配不公平、社会福利缺失等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三、社会改革1.文化差异问题。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差异巨大,不同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会给社会改革带来挑战。
2.群体利益问题。
在社会改革过程中,不同群体对于改革的态度和期望不同,有些群体可能会因为改革而失去既得利益,导致社会不稳定。
3.社会治理问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存在权力滥用、腐败问题,使得社会治理举步维艰。
此外,新兴领域如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也尤为突出。
综上所述,各国政府和组织的行政、经济和社会改革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
政府应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
作者:王君琦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911
近年来,我国在行政体制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走向深水区的行政体制改革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掣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导致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的总体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结构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一些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等一些亟待改进之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两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过多。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把本该属于企业的权利交给企业、没有把由本应市场管理的事情交给市场,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代替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决定建设项目,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政府领导甚至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心工作。
三是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有待加强。
一些部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上的监管乏力、缺少协调、多头监管现象突出,致使一些民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因此,必须切实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门制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到2011年,大部门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大部门制改革尚处于探索之中,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一,改革难度增大,速度放缓。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部门对改革存在抵触心理,有的改革由于权力关系的制约而推迟,导致改革进程放缓。
其二,已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的,有的仍处于“貌合神离”状态;有些新组建部门还处在磨合期,工作机制没有能够相应建立起来,工作职责不对等,有些大部门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其三,职责分工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应该整合的机构职能有些还没有完全到位,有的部门甚至存在“交人不交枪,管人不管责”的揽权推责现象。
因此,对改革中涉及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政府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合理、协调的行政层级体系是国家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行政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称,权责脱节;有的地方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
实践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政令的统一;一些地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热衷于搞“诸侯经济”,这些都扭曲了中央的政策法令,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的执行力。
在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关系和行政结构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比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部门机构分设过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严重,不同层级政策职能重点不突出,“上下一样粗,左右一样齐”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迫切需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来解决。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行政体制改革。
但由于省直管县改革仍处在探索阶段,尚缺乏统一操作性的部署。
同时,改革牵涉许多地方的实际利益,不同层级的干部认识也有差异,加之各地的改革配套措施也还不够完备,仍然存在一些新问题。
一是地级市与县(市)对改革态度不一,扩权和放权的落实到位情况不容乐观。
二是地级市对扩权县市
的支持力度减弱,加大了基层政府间的矛盾。
三是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不清,“条块”权责关系更加复杂。
能不能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矛盾和问题,是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政府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目前我国在政府管理方式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有待继续深化。
2010年,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效果明显。
但是,行政审批中长期存在的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权责脱节、监管不力、效率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审批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审批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审批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政务公开有待继续推进。
2011年在打造透明政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的政务公开在一些地方公开的形式大于实质,普遍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开的部门、方式、渠道缺乏统一、协调、影响了实效;政务公开缺乏法律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行政成本偏高,行政效能显低
近年,由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国行政效率有所提高,行政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与建设效能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低、公共消费浪费等现象,社会对此反映突出。
行政成本过高突出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过大,增长过快;行政费用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偏低,行政公务支出比例偏高;经费使用中存在铺张浪费、违规使用现象。
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主要是立足于解决问题,针对性强,创新点多,但总体而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力度和效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是:一是绩效评估总的看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法律和制度保障,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状态,无法进行部门间或地区间的比较考核。
二是考核体系不科学。
有的地方片面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引发了不少社会不满情绪。
在政绩考核指标上,“重经济指标,轻公共服务”、“GDP考核至上”的倾向,这些既不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是有的地方绩效考核中存在形式主义,把评估、考核作为“面子活”,空头支票多、抓落实少,虎头蛇尾多、善始善终少,干部存在应付心理。
有的地方许多大检查、大评比不仅没有取得实效,而且成为基层政府的一种负担,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动力和压力,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
四是考核后缺少问责。
在目前的考核实践中,存在为考核而考核的倾向,对“问题官员”、“失责官员”缺少科学问责、追责制度。
如何实现政府绩效管理与行政问责有效结合,通过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价功能,使问责的“关口”前移,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问责体系,成为今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