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背景介绍当前,中国财政体制已经实行了分税制,即从2004年开始,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税收收入进行分配,并将一部分税种归地方政府管理,形成动态共享的税收制度。
这一体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利弊分析利1.分税制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使得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开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
2.固定收入和财力预算保护,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财政保障,容易控制资金支出和收入。
3.分税制合理地分担了财政责任和税收管理的职责,可以稳定地维护全国的财政秩序,并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作效率。
弊1.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分配和财政权责上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和不协调,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稳定,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2.分税制在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甚至有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3.分税制在经济建设方面,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跨省市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
改进方向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机制1.根据地方政府实际情况和开发要求,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和政权责上的不平等和排斥问题。
2.强化财政负担,对于富裕地区财政部分对于贫困地区进行补贴支持,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鼓励地方财政困难地区之间展开紧密合作,加强跨省市合作机制。
拓宽财政收入渠道1.改变过重依靠土地财政和固定资产经营收入的现状,逐步实行以生产企业、创意经济等为主的产业和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2.发挥城市和人口优势,逐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环保和教育等领域中涉足投资。
3.合理制定必要的税收政策,为优先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结论分税制是一种有利于地方财政自主性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改进和完善分税制体制,既是本着为全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态度,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区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
区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根据市编办《关于开展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X机编[2018]17号)的要求,我区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力量,深入街道、镇和区直有关单位,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认真开展调研。
重点围绕历次机构改革以来我区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政府机构改革成效和现状区自组建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
第一次机构改革从1996年3月开始,按照政企、政事分开为原则,以转变职能为重点,以发展经济、加强服务为中心,合理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达到理顺市与辖区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和权限的目的。
1997年12月,又根据省委省政府、省市编委有关文件精神,从“有利于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提高效率,有利于理顺条块关系,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搞活经济,增强财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区属各街道进行了机构改革,由原有的8个街道合并为5个。
第二次机构改革从2001年11月开始,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精简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进行改革,以达到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职责清晰、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党委部门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的。
通过两次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改善了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合理设置了机构,理顺了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大幅精简了人员编制,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改进了机关作风,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推进了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政府的转变。
目前,我区区级党政工作部门由原27个减至现有的23个,其中,党委部门6个,政府部门17个;设立街道办事处5个,镇政府2个。
行政编制从原356名减至2001的274名,后区域调整以及为解决军转干部安置等问题,市对我区行政编制进行了调整,目前我区行政编制为351名二、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历次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体现在:1、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目前政府仍包揽太多的管理事务,包括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而有些该由政府管的事却管不到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
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收支、税收政策、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财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二、现状分析1.国家财政收支: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政支出也在大幅增加,导致财政赤字较大。
此外,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良好的城市数量较少,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压力。
2.税收政策:调研发现,税收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目的是降低税负、拓宽税基。
但目前税制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仍存在征管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滥发等问题。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正逐步推进,但由于体制调整需要时间,改革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问题分析1.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当前我国财政赤字较大,财政支出较高,如何合理平衡财政收支是一个重要问题。
2.税收政策滥发问题:税收优惠政策滥发导致税收减少,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虽有进展,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中依旧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如财务报表造假等。
四、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收入渠道: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提升征管效率,增加财政收入。
2.优化税收政策: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确定税收起征点,减少税收逃避行为。
3.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五、总结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着收支平衡、税收政策优化和财务管理监管等问题。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政策和加强管理,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财税体制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
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前言分税制改革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是为了解决财政分权和财政管理问题。
分税制改革之后,国家与地方分别负责不同的税收征收工作,加强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独立性,推动了财政体制的改革。
然而,分税制改革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篇文章我们将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
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背景199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分税制改革的方针。
根据方案,国税分中央和地方税两个部分,由中央征收一部分税款后再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还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分税制改革的目的分税制改革是为了解决财政分权和财政管理问题。
它通过明确中央和地方税收职责,推进财政分权,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独立性,推动财政体制的改革。
同时,分税制改革还可以推动政府的财务公开,通过信息公开可以加强社会监督。
分税制改革的利弊分税制改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利:1.地方财政更显独立。
由于税收、预算及政府支出管理等权限的下放,地方政府掌握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
2.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责任感。
在责任逐渐明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税收增长、履行预算承诺,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
3.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拥有的更多的财政资源有助于支持区域内经济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弊:1.财政管理难度加大。
财政管理更加复杂,分税制改革的实施,需要加强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及人才储备。
2.重心下移,地方财政支出增加。
地方政府在收入上获得了更多的确权,同时由于财政权下放,地方政府支出在分税制改革后明显增加。
3.财政收入分布不均。
分税制的实施使得地方税负下降,但是国家税负上升。
这样就造成财政收入分布不均。
地方财政问题地方财政在分税制改革后,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经费来源和筹措不足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经济能力的问题,部分地方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耗费大量经费支撑地方建设,最终导致经费不足。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学论文系别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名称金融学班级学号5121233 学生姓名刘星兰指导教师刘喆2015年1月5日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建议财政体制作为确定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体制依托,并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政府运作效率有着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伴随着各个历史阶段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总体的改革取向是由集权逐步走向分权#在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施的是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逐步过渡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改革开放后,为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从 1994年 1月 1日起,中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从 1994年运行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显现出良好的经济与政策效应,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既有财政体制也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一、199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及之后的调整与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通过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界定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围,按税种的归属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分设国税与地税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以及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妥善处理原体制补助与上解事项,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级财政体制。
1994年以后,中央依据体制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格局、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等方面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与规范。
1、1994年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主要调整与变动(1) 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比例(2) 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3) 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4) 成品油税费改革(5) 其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调整2、1994 年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税收返还制度的发展与规范(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健全(3) 1994年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规范2000年前后,虽然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不少地方,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县乡财政困难。
财政体制调研情况汇报
财政体制调研情况汇报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财政体制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和挑战,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我们开展了财政体制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各级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深入了解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和方向,为未来的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深入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直接观察和了解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听取了各界专家学者对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调研结果。
1. 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财政依赖度高、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
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着财政资金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同时,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较高,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难以自给自足,财政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2. 财政体制改革方向。
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了一些专家学者对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他们普遍认为,应当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推动财政体制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应当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降低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推动地方财政更加自主可持续地发展。
四、调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得到了一些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推动财政体制向更加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调研报告】财政调研报告范文4篇
财政调研报告范文4篇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地方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我县国库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调研,形成了如下专题自xxxx年以来,县财政局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以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为核心,围绕互联互通、工作协同、信息共享的目标,积极推行县乡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县乡财政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财政服务一体化、资金控管一体化,财政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的轨道。
改革经验在省、市交流。
(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xxxx年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系统,细化了预算编制项目,规范了编制流程,全县xx家单位预算编制全部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核,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逐步完善。
在省财政厅信息中心的大力推介和支持下,我县以用友财政管理系统为操作平台,县财政筹资xxx余万元,增置了主服务器等一批配置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软件为核心,连接财政、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了预算执行分析、综合账务查询、资金动态监控功能。
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全部纳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指标追加、追减及资金拨付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反映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情况。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
xxxx年,我县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
当年将县财政局、会计结算中心等x个单位正式纳入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率先成为市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试点县。
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扩大到86个预算单位,恢复了县级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实现了县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覆盖,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平稳过渡。
区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区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区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所在团队受区政府的委托,对该区的财政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以帮助政府了解当前的财政状况,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采集数据:我们收集了过去三年的财政数据,包括收入、支出、债务、资产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2. 了解政策:我们与区财政部门的官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 调研调查: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公众对财政运行情况的认知和评价。
三、财政收入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该区的财政收入在过去三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税收、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税收占据了主要比例,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
这得益于该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体系的完善。
四、财政支出状况调研数据显示,该区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随着该区的经济发展,财政支出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和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
五、债务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该区的债务状况相对较好。
债务总额逐年减少,同时债务利息负担也在逐渐降低。
这主要得益于该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负债管理的规范和健全。
六、资产状况区政府的资产状况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政府的资产总额在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土地、房产、设备等。
资产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资和资本经营收入。
七、问题和建议1. 财政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和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审查和评估。
2. 需要加强负债管理,避免财政债务过大造成的风险。
3. 应该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更多投入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4. 加强政府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收益和利用效率。
八、结论综合以上调研结果,该区的财政运行总体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债务状况良好,资产状况逐年增加。
论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
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1. 引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税收收入的体制。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 主要问题2.1 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度过高由于分税制的实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依赖度过高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税收收入,削弱了自身的财政独立性,增加了财政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常常采取土地出让等手段,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问题。
2.2 分税制下税收分配不合理当前我国分税制税收分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
一方面,中央政府获取的税收比例相对较高,而地方政府获取的比例较低,导致地方政府在财力上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负有关,较为固定化,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规范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税收征管不规范,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
另一方面,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管不力,容易导致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
3. 应对策略3.1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度过高的问题,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确保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需要。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减少对税收收入的过度依赖,增加其他财政收入。
3.2 调整税收分配比例为了解决分税制下税收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适当调整税收分配比例。
中央政府可以适度降低获取的税收比例,增加地方政府获取的比例,提高地方政府的财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自负能力的提升。
3.3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为了解决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规范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对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结算体系的调研报告
对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结算体系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对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结算体系的调研报告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包括政府性基金(附加)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按照参与分配主体的不同,非税收入可以分为中央非税收入、地方非税收入以及共享非税收入三种类型。
非税收入分成是指按照事权和财权对应的原则,在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明确非税收入分配主体、分配比例(或份额)以及结算方式等分配关系的制度规范。
它涉及到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体系,对于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是实现收入直达国库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非税收入分成及其结算的现状与问题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摆在与加强税收征管同等重要的地位,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我省为例,通过出台《**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撤销省直单位收入过渡户、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等相关制度和措施,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初见成效。
2005-2006年,在取消16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下,省本级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以下简称汇缴结算户)上缴财政非税收入合计319.03亿元,比规范管理前的2003-2004年增收101.22亿元,增长了46.47%。
2005-2006年间,全省非税收入共征收824.86亿元,比2003-2004年间增收182.03亿元,增长了28.32%。
关于我市财税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财税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一、改革现状主要成效1.财政实力明显增强XX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规范收入征管秩序、创新征管方式、提高征管质量,全市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
XX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比XX年提高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亿元,比XX年提高2倍;地方财政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均比XX年提高1倍。
不断优化财税收入结构,制造业、服务业税收贡献更加突出,收入质量不断提高。
XX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比XX年提高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例达%,比XX年提高个百分点。
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市地方财力显著增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XX年全市财力规模达到亿元,是XX年的倍;全市人均财力达到66,616元,是XX年的倍。
2.预算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启动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交市人大审议,建立了完整的“四本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统筹协调项目安排,分条块强化管理功能。
不断深化收支分类改革,逐步修订和完善政府预算科目,健全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了全市各项政府收入及支出总量、结构、方向和用途,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规范预算编制工作机制,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定员定额预算编制,将财政投资评审、绩效评价等引入预算编制工作机制,按照中省部署逐步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科学性、透明度。
3.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严格按照“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的支出序列安排财政支出。
坚持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努力降低运行成本。
XX年,全市行政成本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比XX年下降个百分点。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严格落实中省关于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XX年全市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比XX年提高个百分点。
积极筹措资金,安排工业发展、支农惠农、商贸流通等发展专项资金,整合中省其他相关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关于经开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开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经开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一、背景经开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经开区的财政体制对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经开区财政体制的运行情况,本次进行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内容1.财政体制设置:调查了经开区的财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情况。
2.财政收入来源:调查了经开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等。
3.财政支出分配:调查了经开区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和重点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
4.财政预算管理:调查了经开区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情况,包括透明度、合规性和效率等方面。
5.债务管理:调查了经开区的债务规模和管理方式,以及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三、调研结果1.财政体制设置:经开区普遍设立了具有相应职能的财政管理机构,但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存在一定问题。
2.财政收入来源:经开区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相对较小。
3.财政支出分配:经开区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加强。
4.财政预算管理:经开区财政预算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透明度和合规性有待提高,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5.债务管理:经开区的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区域存在债务风险,需要更加谨慎管理债务与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
四、建议1.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
2.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贡献。
3.合理分配财政支出,增加对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经开区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合规性,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
5.谨慎管理债务,避免债务风险,确保债务与财政收支的平衡。
五、结论经开区的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调研报告】关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XX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县运行情况,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X年工作要点和预算工委年度工作计划,201X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率预算工委和省财政厅相关人员分两个组,赴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就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5月底,预算工委和省财政厅组成调研组,先后在XX市等市召开了由当地人大、政府、财政、国税、地税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就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县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主要背景郡县制,即中央—郡(省)—县,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实施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坚持了这一制度。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体制为省、县、乡三级,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
”(一)“市管县”体制的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省为了在信息、交通等约束条件下实现对县的有效管理,设立地区(专区)作为其派出机构,成为地区行署,它并非一级政权组织,仅仅代省级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督察的职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再加上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扶持,城市的规模和经济水平在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加大。
而且,长期实行市县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使得城市人为地脱离周围农村孤立发展,这种城乡二元体制使经济增长日益陷入城乡分割的困境之中。
在此背景下,为了利用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中央于1982年决定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试行“市领导县”体制,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核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经济区。
市领导县体制可以克服长期困扰地方的地市并存、城乡分割的弊端,有利于市县合作、相互支援,地级由虚变实可以强化省县之间的中间环节,分担省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一部分工作,大大减轻省级在协调地市矛盾方面的压力和责任。
莱芜市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经济学研究莱芜市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房翠萍(山东省莱芜市财政局,山东莱芜271100)收稿日期65 摘 要:莱芜市从2007年1月1日起,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
市对区实行“税收属地入库,市区财力总额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通过一年的实施效果来看,新体制的实行,促进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支持了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关键词:市区财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154(2008)S0-0097-02 为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分配关系,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莱芜市从2007年1月1日起,已经调整完善了市区财政体制。
市对区实行了“税收属地入库,市区财力总额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通过一年的实施效果来看,新体制的实行,有力促进了各级财政实力的增强,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07年以前,莱芜市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确定的,当时各级收入是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
在一定时期内对促进莱芜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重组、改制、联合等资本流动日益增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级次的做法,使企业之间资源流动受到较多的体制限制,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特别是近几年实行招商引资以来,新上企业隶属关系和税收征管权限难以准确界定,给各级税务部门的征管带来很多困难。
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体制的做法已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对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山东省大部分地市已对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改变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级次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各地实践已经证明,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更好地为企业公平竞争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
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引言分税制改革是指将税收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改革旨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关系,以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分税制改革也引发了地方财政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浅析分税制改革及其引致的地方财政问题,以探讨该改革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和挑战。
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分税制改革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垄断了大部分财政资源,地方政府很少独立获得财政收入。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地方政府的改革,分税制改革成为一个重要的财政体制改革方向。
在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税收收入被分配给中央和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
分税制改革的影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源。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自主征税获得税收收入,这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可支配资金。
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民生。
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财政需求和发展战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税收政策。
这使得地方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变化和市场需求,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加大了地方财政管理的挑战分税制改革也带来了地方财政管理的挑战。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合理管理财政收支,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和效益。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控,避免财政滥用和浪费。
地方财政问题的出现财政收入不稳定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收入,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是因为税收收入受到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给地方政府的运营和投资计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责任。
地方政府需要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承担更多的财政开支。
上海深化市区两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上海深化市区两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一、现行市区两级公共财政体制总体评价现行上海市区两级公共财政体制是1994年建立,2004至2006年进行调整完善的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分税制财政体制。
其主要优点是:与中央对上海市分税制财政体制相匹配;与市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市区均具有相对独立的事权和财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能激励市区两级政府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建设,促进市区经济快速发展。
并通过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来提升履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而主要问题是:按以收定支原则,在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大幅度超预算增长时导致财政资源使用较大浪费,与建立高效、廉洁新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按收支挂钩原则,促使市区各级政府不得不将主要行政资源和行政力量放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而不是履行公共服务上,与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政府工作职责和目标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按分级管理原则,使上海市辖区内区与区之间由于财政能力差异导致财政收入差异,使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在履行公共服务的财力上发生严重的不均,与我国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004年,针对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中出现的财力过度下沉,市级财政收入比重急剧下降,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各区之间财力差异较大的问题进行了售体制政策调整。
提高了市级财政收入比重,增强市级财政实力;增加市对区转移支付,缩小各区财力差异;鼓励各区增加基本公共支出,均衡公共服务水平。
但政策调整后的财政体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区二级事权财权界定不清,使支出划分不清,对地方财政运行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二是市级财政压力较大,支出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影响了市级对区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各区财力差距明显,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2007年最高与最低区人均财政支出之比为2.94(户籍人口)和3.94(常住人口),差异仍偏大。
各区生均公用经费最高区与最低区之比更是县殊,幼儿园6.08倍,小学10.28倍,初中5.21倍,高中5.62倍,中等职校3.61倍。
论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
论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一、背景介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80年代末期,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分税制方案在1994年被确定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主要问题1.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税制之间的不平衡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中央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地方财政的主权。
虽然现行的分税制方案将税收收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但是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中央财政支持的。
同时,在税收分配中,一些税收项目的比例、税率等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也导致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和税制不平衡。
2.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较高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比较庞大,导致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较为依赖,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较大,这也就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常常采取过度扩张的模式,这也就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财政风险。
3.财政管理的效率问题目前,我国财政管理的效率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投资的流失不容小觑;•财政运作方式较单一,缺乏立体化的运作模式;•财政监督机制薄弱,监督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都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也给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为应对当前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提出几个应对策略:1.调整税制与财政的关系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税制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调整税制与财政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应当加强财政税制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及税制的分工和职责,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关系,确保各自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
2.优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较高,且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较大,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进行优化。
2024年税收调研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税收政策的变化1.1税收政策的背景和动态1.2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变化1.3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调整1.4增值税政策的改革1.5跨境税收政策的发展二、税收收入的分析2.12024年税收收入的总体情况2.2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变化趋势2.3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增长状况2.4增值税收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5跨境税收收入的增加三、税收制度的优化3.1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3.2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3.3税收征收方式的改进3.4减税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3.5税收执法和合规性的提升四、税收管理的改进4.1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4.2税务机关的服务效能提升4.3税收征管机制的创新4.4大数据应用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4.5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五、税收合规的挑战5.1税收规避和逃漏现象分析5.2境内外避税行为的监管5.3税收合规性的宣传教育5.4税收合规的监督与处罚机制5.5全球税收合作与信息交换总结:本文对2024年税收调研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从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收入的分析、税收制度的优化、税收管理的改进以及税收合规的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未来的挑战,同时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管理和合规性监督,以促进税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地制定税收政策和调整税率,2024年税收调研报告将对税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本报告将探讨税收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各类税收收入的组成和流向,总结税收政策的效果和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概述:本报告以2024年为研究对象,围绕税收调研展开,首先介绍了税收的定义和作用,并简述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税种分类。
然后,分析了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税收收入的增长和分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正式版关于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今年我市实行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从而把区级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区财政体制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区财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完善之处,制约着我区财政的发展。
下面就我区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汇报如下:一、体制运行基本情况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市级对区级财政制定的政策为:核定区级收支,暂借给区级一部分税源,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对市属于定补区(或上解区),暂借税源在以后的年度里按照比例市级要逐年收回。
二、体制运行中取得的成效(一)分税制改革促进了各级政府理财观念的转变,形成了各级政府共同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
老的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只关心本级财源企业的发展,在支持企业时要先看是不是本级企业。
而新的财政体制下,市、区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利,树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财观念,全力为辖区内所有企业服务,在中小企业担保、小煤矿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的使用上,对任何类型的企业都能够支持,形成了市区利益共同体。
(二)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市区实行分税制后,极大的调动了区级政府征收的积极性,财政收入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近几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对比可以看出,200*年一般预算收入只完成n 万元,2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n万元,比200*年增长n万元,年均增长n%,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初步建立。
(三)财政实力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1、200*年一般预算支出只完成n万元,200*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n万元,比200*年增长n万元,年均增长n%。
2、财政对农业、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年均递增n%,200*年总计达到n万元,保证了教师工资的发放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3、重点支出得到保证。
(1)市区自实行分税制后,我区对城区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仅200*年,用于城区道路建设、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总额就达到3000万元。
(2)人员支出增加,在200*年调整津贴工作中,我区克服了财政供养人口多的实际困难,及时兑现了行政机关规范津贴的增资部分,金额达到n万元。
三、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分税制改革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仅仅是朝着理顺政府间财政体制关系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受制于上级政策的限制和自身财政困难的影响,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一)事权和财权划分不明确。
区级政府财权的确定必须以其事权为基础。
但是,目前我区政府的财权往往与其所承担的事权并不完全配套,影响了区级政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其次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各项事业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都经常发生调整变动,引起区级政府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与财权不配套。
(二)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不规范。
1、市区实行分税制后,市财政虽然暂借给区级政府一部分税源,但这些税源自200*年后,就每年都要由市财政按比例扣回,使区级财政收入每年都要短收一部分。
2、实行分税制后,市级财政与区级财政之间的收支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体制下,为了维持市本级财政的正常运转,市里将辖区内的n户纳税大企业的税源上划,作为市本级的固定税源,只留给区级政府一些纳税小企业及零星税种,导致区级财政没有足够的税源去征收。
3、纳税属地划分不清,使区级财政收入减少一部分。
我区内的一些纳税重点企业,税务登记在**区,但由于其总公司在其他区县,税收征缴却不在**区,例如**厂的生产销售都在**区域内进行,但是其总部**公司设立在**区,其税收征缴由**区负责征收,使我区收入减少。
(三)转移支付补助过低。
1、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大且不稳定。
由于我区收入总量小,区级每年新增的税收收入有限,用于弥补自身增支都非常困难,可用于补助乡镇的财力微乎其微,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只能依靠上级,但是转移支付中专项拨款比重偏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较小且数额不确定,影响了下级预算的统筹安排及重点工作的运转。
2、对农村转移支付补助低。
近年来,区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市里对我区农村转移支付的补助基数,是在200*年的基础上确定的,市本级对区级的转移支付金额,已不能满足我区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取暖、五保户、独生子女费方面的补助金额低。
(四)产业结构单一。
我区财政收入和财力增长趋缓、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我区财政供养人口多,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财政缺乏非煤企业支柱财源,对煤炭、焦化、电力等企业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区的财政收入中有n%靠上述企业征收,而这些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又比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小,如果煤炭市场疲软,会对我区的财政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将使我区财政收入减收一半以上。
(五)刚性支出大。
我区财政供养人口多,人员支出大。
200*年在调整津贴工作中,我们克服困难,及时兑现了津贴的增资部分,但是市本级对我区的补助金额仅为n万元,其余的要由区级承担。
七煤集团在辖区内下放教师的接收,200*年“两高”工作的验收,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区财政出现缺口,具初步测算需要n万元。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完善财政体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杠杆作用,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级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政权正常运转的保障水平,通过财政体制创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按照要求,我市分税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区级政府承担的事权结构不仅决定了它所需要的财政收入的数量,而且还决定着它所需要掌握的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
其原因在于,财政不但是政府筹集资金的工具,而且是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级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能既需要相应的资金,又需要运用税收等财政收入形式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调控。
所以,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在确定区级财政和管理体制,划分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区级政府所承担的多少,而且要考虑其事权的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调整市与区财政分配关系,在调动区级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积极性的同时,使区级政府有权支配其自身的财权和财力,保障其职能的顺利实现。
(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
市区实行分税制后,区级政府的事务增多,财政支出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区与**区、**区相比,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工业基础薄弱,税源征收少,地区间财政收入不平衡,属于“吃饭”型财政,难以开展其他工作,近年,随着城市东延,省市对我区基础设施投入增大,致使区级相应匹配的资金也增加,使我区财力难以应对,需要在完善转移支付中加以解决,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逐级实行财政均等化分配,缩小与其他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使之真正成为调节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财源建设。
在市区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区级更要注意财源建设工作。
一要坚持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克服把公共财政建设与支持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观念,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的方针,学会运用财税杠杆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在促进全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壮大财政实力。
二是要不断巩固提高现有支柱财源,发掘和培植后续财源。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充分运用财政有限的资金,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严格依法纳税,加强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区级财政实力,推动财源建设。
四是要牢固树立经济财政观,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从根本上解决税收增长的快与慢、多与少、供与求的问题,促进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对下一个体制改革的建议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划分收支范围时,首先应根据区级政权的事权结构划定其财政支出范围,核定出这些支出项目所需的资金数额,然后再从财政收入中确定相应的项目及其数额,作为区级财政的收入范围。
所以我们认为,在下一个体制中,应该做到以下(一)按属地关系划分税源。
1、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既要保持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又要科学划定税源,在财力分配上既要保证区级自我发展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发展紧迫感,要保证区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能力,要将区域内的非国有企业,作为区级财政收入的固定税源,要在市级暂借税源到期后,归区级征收。
2、近年来,我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一些重点企业相继投产使用,按照市区分税制的文件精神,新上招商引资企业的税收全部归区级所有。
但是,市里政策调整,将税收超过n万元的企业,收入重新核定,市本级与区级5:5分成,使我区税收减少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希望,辖区内新上的招商引资企业的税收,无论金额多少,都要归区级所有。
(二)合理划定支出。
由于我区是农业大区,城市基础设施差,财政供养人口多,区级财政收入少。
所以我们希望,市财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区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面临很大压力的基础上,给予区级政府财力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对我区四个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区乡两级政权的正常运转。
(三)保持原体制不变。
分税制的优点是建立了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区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通过近几年运行来看,不仅使市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增强,而且使区级财力逐渐壮大,我们认为,在保持原体制不变的基础上,要将有利于促进区级政府发展方面的措施进行细化,以保证区级政府有充足的财力进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