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上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2021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 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 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 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 只缘身在最高层。 (目的) (远大理想和抱负)
2021
《登飞来峰》阐释的哲理:
• 诗人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 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 线遮住。
• 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乍听起来,是在 谈论观赏自然风光的体会,可细一体味,我 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理想和抱负,更 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
• 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 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 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2。021
三读课文,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
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用 “不畏”二字作 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 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 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 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 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 端倪。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登飞飞来来峰峰
王王安安ຫໍສະໝຸດ Baidu石
飞飞来来峰峰上上千/千寻寻塔塔, 闻闻说说鸡/鸡鸣鸣见/见日日升升。。 不不畏畏浮/浮云云遮/遮望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 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 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 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 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 很好。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 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 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 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 安石正好三十2021 岁。
王 安 石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 关资料,初步了解 诗句的意思,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 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 景象,引导学生理 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和默写。
飞来峰资料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 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 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 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 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 的双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 的最高峰。
1.再读课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 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 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 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 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 精神。
《登飞来峰》赏析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借景抒情
} 闻说鸡鸣见日升。 (铺垫)
只有站得高
} 不畏浮云遮望眼, 借情喻理 才能看得远
•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 局和从长远考虑。
202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 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通过查字典或
有关资料,初步 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理解诗中描 述的情景。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寻飞的来高峰塔顶,耸立着千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 看见朝阳升起。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其 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的?
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想,并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 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试想在 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道不也 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3.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 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 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 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 这句的意思?
• 议论
•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202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1、王安石__北__宋___(朝代)杰出的
__政__治__家,_思__想___家,__文__学__家,散文成
2021
古诗赏析
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 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 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 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诗的后两 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诗人就传 统题材翻出新意,抒发了雄心壮志,带有一 定的哲理性。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 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
2021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 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 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 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 只缘身在最高层。 (目的) (远大理想和抱负)
2021
《登飞来峰》阐释的哲理:
• 诗人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 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 线遮住。
• 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乍听起来,是在 谈论观赏自然风光的体会,可细一体味,我 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理想和抱负,更 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
• 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 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 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2。021
三读课文,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
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用 “不畏”二字作 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 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 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 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 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 端倪。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登飞飞来来峰峰
王王安安ຫໍສະໝຸດ Baidu石
飞飞来来峰峰上上千/千寻寻塔塔, 闻闻说说鸡/鸡鸣鸣见/见日日升升。。 不不畏畏浮/浮云云遮/遮望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 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 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 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 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 很好。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 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 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 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 安石正好三十2021 岁。
王 安 石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 关资料,初步了解 诗句的意思,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 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 景象,引导学生理 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和默写。
飞来峰资料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 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 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 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 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 的双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 的最高峰。
1.再读课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 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 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 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 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 精神。
《登飞来峰》赏析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借景抒情
} 闻说鸡鸣见日升。 (铺垫)
只有站得高
} 不畏浮云遮望眼, 借情喻理 才能看得远
•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 局和从长远考虑。
202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 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通过查字典或
有关资料,初步 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理解诗中描 述的情景。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寻飞的来高峰塔顶,耸立着千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 看见朝阳升起。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其 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的?
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想,并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 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试想在 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道不也 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3.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 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 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 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 这句的意思?
• 议论
•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202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1、王安石__北__宋___(朝代)杰出的
__政__治__家,_思__想___家,__文__学__家,散文成
2021
古诗赏析
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 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 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 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诗的后两 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诗人就传 统题材翻出新意,抒发了雄心壮志,带有一 定的哲理性。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 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