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自己动手探究。

我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学生初次体验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的实验课。

是气体制备的起始,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的开端。

启后: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做了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甚至高中氯气、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会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对它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但对于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依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形成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

【学习重点】(1)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塞子);(2)大试管、线香、分液漏斗。

2.学生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大试管(3支)、线香、火柴。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学生实验]根据这一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3.待实验(2)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王时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介绍工业上得到大量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在对催化剂定义的分析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感。

(2)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臵的探究体验。

难点是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4、大试管4、小试管12、酒精灯4、火柴。

五、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过程分为六个活动,逐步展开: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预计用时3分钟)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制造出来的O2,你知道是这些O2是来的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希望学生想到: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想到我们应该保护植物,二是想到在实验室可以怎样制取氧气?)【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入第二环节,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活动二:自主学习,了解新知。

(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7---P38,找出并学会诵读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爱看课本的习惯和会看课本的能力,二是把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一重点(即考点)。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演示
追问:带火星的木条的没有复燃,是不 是用过氧化氢不能制取氧气呢?
学生观察,考讨论得 出:常温下过氧化 氢分解生成氧气 的速度慢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实验现象
引发学生认知矛盾, 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引领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过氧化氢的分解加 思考讨论 快呢?
检查学生课前的预 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2012 年 6 月 24 号“蛟龙号” 学生观看思考
创设情境,从社会热
载入深潜试海首次突破 7000 米的视频
点场景入手,营造轻
松的学习氛围。
问题情景 提问:那我们潜航员呼吸的氧气是怎么得 学生思考
从社会热点问题入
到的呢?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得到氧气呢?
同时给学生明确,催化加不是反应物,
书写表达式时,应把催化剂写在箭头上

提问:那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了二 学生思考、讨论
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不变,但是我们怎
么知道它的质量是前后不变,我们是如
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
是不变的呢?
资料:除了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 学生阅读
实验现象
试管中,往试管中加
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
液,观察实验现象,
在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实验现象
4、取出半透膜,往剩
余的液体中加入二氧
化锰,同时深入带火
星的木条,观察实验
现象
5、把取出的半透膜放
入另一只大试管中,
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同时伸入带火星的木
条,观察实验现象
启发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 学生讨论思考 引导探究 论,回归猜想:只有过氧化氢发生反应, 小组讨论 二氧化锰没有参加反应。(即二氧化锰的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氧气,氧气的性质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一、引入(10分钟)
1. 教师用实验室装置展示氧气瓶,向学生展示氧气瓶的颜色和标识。

教师解释氧气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生学习科学时,哪些实验用到了氧气。

以此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二、知识传授(2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氧气的性质,如氧气无色、无味、不易液化、可溶于水等特点。

2. 谈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气体、液体、固体状态下的氧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不同。

3. 教师向学生简介氧气的制取方法,如焦化法、分子筛吸附法、分离元素法等。

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三、实践操作(40分钟)
1. 学生利用磁铁焦化法在线制氧设备制取氧气。

2. 学生应该了解制氧设备的组成,学习如何操作和维护此设备。

3. 学生将参与实验操作,并保证安全。

1. 教师回顾本次实验,提醒学生所学知识。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以检查他们所学的程度。

3. 通过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有遗漏的部分。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课题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

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三、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1)发生装置A固固加热型 B固液常温型(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a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实验现象: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A检查装置气密性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六、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七、课堂小测八、拓展板书设计: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富氧膜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备人个案)
Ⅱ.思考: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1.二氧化锰改变了什么?
2.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你是怎么知道的?
3.怎样知道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
Ⅲ.学生小组讨论
1.不加催化剂反应就不进行了吗?
2.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会使氧气增多吗?
3.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吗?
4.能改变化学速率的物质就是催化剂吗?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的性质都不变吗?
6.只有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吗?。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通用5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

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初三化学(人教版)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人教版)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由野外快速生火的事实 引入并分析高锰酸钾制 氧气。指出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第一步需明确反 应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何 选择发生装置。讲解固 体加热装置的特点及片,引导学 生分析讨论如何选择收 集方法。
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的两套装置,结合视 频分析安装顺序、注意 事项,明确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以及体会实验室制取
物质的一般思路。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课程引入
从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气体引入,提出问 题:如此重要的气体如 何获得呢?
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前面 的学习,说出一些可以 获得氧气的方法并分 享。
讨论、分析、交流该实 验的注意事项、操作的 先后顺序及原因。
聆听,进一步感知实验 室制取物质的一般思 路。
课下完成作业。落实基 础、学以致用并发展思 维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制氧气的原料须是含氧 的物质。
聆听、感悟。
环节二: 氧气的工业 制法
讨论工业生产需要考虑 的实际情况并重点介绍 分离液态空气法。让学 生感知工业生产需要较 高的技术条件。 1
根据所给的信息思考判 断哪种气体会先蒸发出 来。并判断出此方法为 物理变化。
环节三: 氧气的实验 室制法
环节四: 总结提升
环节五: 学以致用
总结本节课内容以及实 验室制取物质的一般思 路。
安排本节课的课后作 业。
观察、聆听、感悟。了 解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 要求、体会为什么实验 室可用高锰酸钾来制氧 气。
根据反应特点自主选择 仪器并分析可行性,体 会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 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讨论、观看、聆听。从 凭自身经验选择收集方 法到根据气体的性质和 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最新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
案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2、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
实验室制法及原理
3、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分析,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2、催化剂的概念
三、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3)认识分解反应;(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出示图片,提问都体现了氧气的哪些用途。

2、提出问题:生产、医疗、科技领域需要用到更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呢?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氧气的工业制法。

(1)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什么?(2)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什么?(3)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什么?2.学生代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工业上利用液氮、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而得到氧气,是物理变化。

探究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向学生直接出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生观察分析反应特点并结合化合反应进行总结归纳。

1.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2)特点:一分多探究三:催化剂⑴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3.待实验(2)的试管内的液体不再放出气泡时,重新加入3 mL过氧化氢溶液,又有气泡冒出,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又有氧气产生。

(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思考2】二氧化锰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教师讲解】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好奇心,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好奇心源于对新知识、新实验的探索欲望,担忧则来自于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复杂性。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面临以下问题: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不够熟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失误。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b.结合实验操作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优缺点,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实践作业:
a.学生在家中利用简易材料制取氧气,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心得体会,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b.拍摄实验操作短视频,分享至班级群,与同学们交流心得,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拓展作业:
a.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领域,如氧化性、助燃性等,拓展知识视野。
3.分步骤教学,突破难点:
a.制取氧气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b.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步骤,演示关键操作,如加热、收集气体等,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c.氧气性质: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氧气的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4.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思考题要结合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水平。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编版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编版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4.初步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景,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不断求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能否获得氧气的过程,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应用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 原理
1.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水+氧气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二、 催化剂
三、 分解反应

热。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授目标
知识与技术
1.明白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2.明白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明白分化反响
4.初步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要领
历程与要领
议决探究“分化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响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历程,学习剖析实验现象并从中概括结论的思维要领。

情绪·态度·代价观
1.议决创设制氧气办理生活中实际标题的情形,初步领会运用化学要领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议决不断求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能否获得氧气的历程,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证的意识。

传授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传授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应用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 原理
1.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3.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 催化剂 三、 分化反响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老师成功制取氧气的视频和 同学们的讨论,你认为实验室利用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实
学生说教师写, 整
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个环节师生配合密
的实验步骤:
切,内容清晰明了,
“查” “装” “定” “点” 利用谐音协助记忆,
“收”“离”“熄”
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分组实验有
学生在老师提示 下边看边做笔记好。 全场投入,效果好。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讨论积极, 教 师全场辅导精细, 学 生举手回答习惯等 非常好,达到互评互 助,各抒己见, 教师 适时点评, 注重鼓励 配合课件,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
学生活动 活动反思
板书设计
8、根据学生回答, 理清实验步骤。(板 书)“查”“装”“定”“点”“收” “离”“熄”
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 、制取氧气的途径: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物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分解含氧物质)
二、原理 高锰酸钾
KMnO 4
KClO 3
H 2O2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 2KMnO4△ K2MnO4 + MnO 2 + O 2↑ )
三、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掌握科学探究中的实验方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掌握利用高锰酸钾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成功地按照步骤动手实验。
教学资源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材、课件、学案、视频、多媒体等。
教师活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本单元课题 二要求我们理解氧气,要研究氧气, 我们必然要先得到氧气,怎么才能得 到氧气呢?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 1、注重物质的性质;高锰酸 钾是暗紫色的固体。 2、注重物质的变化;高锰酸 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同时还 有其他固体物质产生。 3、注重物质变化时的过程及 对结果的解释和结论。 利用高 锰酸钾加热确实能够制取氧 气。
学生上台汇报完 全脱稿,可见本节课 是一堂非常高效的 课,在描述三注重 时,教师层层引导, 配合学生, 使本堂课 变得完美。首尾呼 应,体现科学探究, 突出核心素养。
教学环境分析
这是一节公开课,在录播室实行,环境不错。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理解所用仪 器和药品的名称; 了解并掌握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和相注重意事项。
利用科学探究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学习利用高锰酸 钾制取氧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装”“定”“点”“收”“离”“熄”
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了: 一、制取氧气的途径: 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 三、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 内容较多, 安排紧凑, 时间分配较为合理, 教学中更是层层推动, 师生配合融洽,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真正体现化学学科素养精神,体现了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看书、讨论、汇报、看视频、做实验等方法快乐 地学到了知识, 收效良好。 在穿插工业上制取氧气上虽然有点占用时间, 却是一堂实实在在 的常态课。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气体的取用 ——现制现用 ( 制取 )
板书:课题三 制取氧气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制取氧气”
教学效果
学生能找到得到 氧气的方法, 简明扼 要。导入效果不错。
1、制取氧气的途径有: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通过预习之后,你知道这种方法
吗? 工业制氧气属于什么变化呢?
2、一般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氧气的方法 有三种,你知道吗?说出来。
学生思考, 上台写出文字 表达式。
灵活转接,考虑时间在 学生看书讨论时被挤占,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锰酸钾 + 帮学生写出来,由学生判
断。并提出:“真的是这 样吗?”的疑问。
学生回答:做实验
学生水平发挥不 错,兴趣很浓。
请老师示范
师生配合密切, 学 生积极性高。
观看视频 (教师自己做的 微课——制取氧气)
清镇市卫城中学教师关于《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罗庆华 2019 年 9 月 21 日
清镇市卫城中学 九 年级
化学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 课时 1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班级
七班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
罗庆华
课标要求
学习者分析 与教学环境
分析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动手实验。
3、其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是什么呢?
师生互动、探 究新知
4、提出问题: 加热高锰酸钾真的能得 到氧气吗?怎么证明?
5、根据学生回答提问: 现在就想做吗?
药品仪器有限,失误了后悔来不 及。怎么办呢?要不要请老师示范一 次?
6、播放视频: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
7、你知道这个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些 什么吗?
①、仪器和药品的名称: ②、连接装置时应该 ③、装药品时,应该 ④、固定装置时,应该 ⑤、加热时要 ⑥、收集氧气时要 ⑦、收集完毕后要
学生举手发言, 或通过阅读 P40 资料卡片讨论后举手发 言,指出:
工业制取氧气是根据空气 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氮 气: -196 ℃;氧气 -183 ℃)先 降温加压,再蒸发。
现在大家能够实验一下,看你学得怎 么样。并将结果给大家汇报。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汇 报。
序,兴趣浓, 参与率 达百分之百。 从学生 的笑容等可见本节
课效果好。
今天的实验情况小结,同时引出实验 三注重。 1、注重物质的性质;高锰酸钾的颜 色?状态?… 2、注重物质的变化; 高锰酸钾受热分 解生成?… 3、注重物质变化时的过程及对结果的 解释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加热确实 能够制取?
该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学生看 P37 第一段说出实 验室常用来制取氧气的三种 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加 热氯酸钾分解; 分解过氧化氢 溶液。
实际教学中, 学生 先能说出实验室里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 法,而工业上制取氧 气的途径需要引导, 这与预设学案上先 讲工业上制取顺序 有别,好在学生通过 看书讨论后积极发 言,效果很好。
反应原理, 实验步骤, 气体的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能
学习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 学生情况比较复杂, 条件参差不齐。 而且学 生整体学习水平相对滞后,基础不够扎实。
这是一节公开课, 面对的不是我本班学生, 对学生不是太了 解,不过学生本身对实验的好奇心强、 兴趣浓厚, 而且这又是在 录播室实行, 环境不错等因素是肯定的。 所以将这节课放在氧气 性质的前面学习, 学生为得到氧气做实验必然努力, 效果要好一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