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信息管税”

合集下载

《强化基层税务信息浅谈》

《强化基层税务信息浅谈》

《强化基层税务信息浅谈》地税信息是反映地税部门各项工作动态、进展和经验、做法等的主要阵地,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重要载体,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税收工作、树立地税形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市局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全市地税信息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信息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不断健全,参谋助手、服务职能日益显现。

但随着地税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地税信息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当前地税信息工作,特别是基层信息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信息队伍不强。

虽然地税组建已十年了,但大多信息人员分布在办公室,他们既要负责日常的文字材料,又要参与办公室的其他行政事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兼职”信息员,并且他们的工作岗位也不断地变换。

二、信息人员思想不稳。

基层信息人员可谓是专司文字工作的,很少有时间来钻研税收业务和相关知识,与专司“外勤”的人员相比,在税收专业知识方面的确存在着差距。

每逢业务技能考试,他们只能靠吃老本。

同时,在选拔人才时首先需要过关的便是税收业务考试,这使得信息人员只能望而却步。

即使敢试、敢为者,也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复习税收业务,大多数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久而久之,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免受到挫伤。

三、精品信息不多。

由于信息人员少、事务多,加之其积极性不高,很难抽出时间走出去深入调研,而且与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够,对外勤业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知之甚少。

同时,信息人员很少列席局长办公会议,很难知晓分局研究布置的重大事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因此,信息也只能是反映一般性工作动态、具体经验和做法,无法发现亮点、抓住重点,更无法瞄准热点、关注焦点、主攻难点,报送的信息对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对领导的决策也无参谋作用可言。

四、信息工作开展不平衡。

由于各单位总人员数量的不同,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数也就有多有少。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税收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征收税收、管理税收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以实现财政收入调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信息管理在税收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本文将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进行分析。

信息管税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税收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协调、监控和协同的过程。

信息管税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税收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信息管税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税收政策制定、纳税申报与征收、税务审计和税收环境建设等。

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信息管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辅助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

通过对税收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税源的潜力和风险,为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纳税申报与征收方面,信息管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纳税人和税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业务协同。

纳税人可以通过自助办税系统进行在线申报,税务人员可以通过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审核。

这样不仅提高了纳税人的便利性,减少了申报错误和漏报违法行为的发生,也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水平和效率。

在税务审计方面,信息管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提高税务审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纳税人的多维度和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纳税人存在的问题和违法行为,加强对高风险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管。

信息管税还可以加强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税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协同效果。

在税收环境建设方面,信息管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税收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提高纳税人的诚信度和自觉性。

纳税人可以通过查询税收信息公开平台,了解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自主申报纳税,并记录诚信记录。

税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实行差异化的税收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整体的税收遵从度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信息管税作为税收管理的基础战略,可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优化税收政策的制定,提高纳税申报和征收的水平,增强税务审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并促进税收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从基层的视角 感受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从基层的视角  感受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从基层的视角感受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杨世国内容摘要: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实现了从手工开具完税证到计算机征管,随着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

征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形成管理、分析、评估的运行体系。

感受税收征管信息化,畅想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基层感受征管信息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是作为一线直接从事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人员来说,一支笔、一把算盘、一本完税证,就是收税的全部家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打字,自行开发应用系统如:《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发票管理系统》,也已是昔日黄花。

随着2004年3月,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在兰州市国税系统上线运行后,一个崭新的时代,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诞生了,把基层税收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了,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展税收管理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强化纳税评估。

一、基层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一)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堵住了人情税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部分纳税人深有感触的说:“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征收管理没有人情味”。

没有“人情味”的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上线至今,使兰州市榆中县国税局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全县国税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06.28%,超额完成市局分配的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18.45%,已加收滞纳金21830.45元。

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上线之初,榆中县国税局和平税务分局一户纳税人的当月停业申请,税收管理员不予受理,并告知按政策规定当月不能办停业申请。

纳税人吵道:“以前能办,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办?”,管理员耐心地解释说:“依照相关政策规定,当月不能办理停业手续,过去你月初来申请停歇业,我们给办理了,从人情上说我们通融了,但是没有执行政策规定。

现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管住了征管行为,过去那种通融的作法行不通了。

基层税务机关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税务机关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税务机关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纳税人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业务多元化。

如何加强“信息管税”,实现征管思路和征管方式的重大变革,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是当前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从信息管税的采集、分析、利用“三要件”看,基层税源管理部门信息管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有而难采。

一是信息壁垒,有关部门不愿意、不提供纳税人涉税相关信息,税务部门信息管税“单兵作战”,难以推进。

如在采取相关行业的用电信息时,电力部门以种种理由表示无法提供或不提供,“以电控税”难以落到实处。

二是纳税人数量日趋增加、规模逐年扩大,信息的采集量加大。

以临湘市国税局个体双定户为例,2008年实行“双定征收”的926户,比上年增加215户,增长35.19%;2009年,双定户1564户,同比增加638户,增长68.89%,两年时间,双定户共增加853户。

随着管户增加,征管业务量随之增加,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税收管理员日常征管琐事缠身,尽管税收管理风险增大,但无暇顾及相关涉税信息。

三是纳税人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创新,不法分子偷骗税手法不断翻新,获取纳税人信息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明显增加,有效信息难以采集。

从实际情况看,信息采集是信息管税的"软肋",涉税信息数量少、采集难,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严重缺乏,是税收征管水平难以提升的主要瓶颈。

(二)有而不采。

一是由于认识原因,认为采集难度大、阻力多,管好现有税源、征管“六率”考核好就行了,即使通过部门联动,掌握了数据信息的渠道,也不去采集,导致数据信息的缺失;二是工作不深入,综合征管软件个体定额核定系统为个体定税核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现实情况是,税管员在个体定税核定时,采用“倒推”的方法,围绕设定的定税额,再去推算出所需定额信息,至于个体户的真实情况,需要实地采集的经营面积、从业人数、销售情况、机械设备数量、租赁费用等基础信息,往往不得而知。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税收管理领域的创新也愈加重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改进税收管理的关键,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信息管税。

信息管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集成税务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技术等手段,为税务部门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化的税收管理模式。

首先,信息管税的核心是税务管理信息化的集成。

现代税务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经济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税收征管系统等。

信息管税通过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流程的整合,实现了对税务管理全过程的统一监管,比起以往的各自独立运转的系统更高效、快速。

其次,信息管税在税收征管中,发挥了数据挖掘和分析的重要作用。

据海量的税收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工具,分析出其背后的规律和特征,并生成概率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成为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提高税务管理员判断客户风险的能力。

此外,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税务部门还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税收违规行为,提醒纳税人注意自身税收管理并采取措施。

再次,信息管税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智慧型税务管理。

互联网+风潮的崛起,为税务记录的整合和更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储存数据和计算数据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将这些技术和手段应用于税务管理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利用云技术搭建交互式服务平台,纳税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查阅自己的税收记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最后,信息管税的可持续发展在于高品质的服务。

税务部门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

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响应和解决。

另外,税务部门围绕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渠道通信机制,方便纳税人进行咨询和反馈。

这种便捷和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增强纳税人的吸引力和忠诚度,从而推动信息管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是税收管理部门重要的发展方向。

采取合适的措施,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建立高品质服务机制,这些都将促成信息管税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税务信息安全管理笔谈

基层税务信息安全管理笔谈

展 的 形 势 ,知 识 落 伍 ,对 信 息 安 全 防 护 知 识 更 是 了解
得 少 而 又 少 。 仅 有 的 一 些 培 训 班 也 往 往 倾 向 于 对 应 用
虽 然 近 年 来 不 断 充 实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 举 办 信 息 技 术 培
软 件 的 培 训 , 很 少 有 专 门 的 计 算 机 信 息 安 全 知 识 培
为 紧 张 的 情 况 下 , 将 内 网 机 器 接 入 外 网 或 将 外 网 机 器
位 所 保 留 的 数 据 相 对 较 少 ,信 息 的 存 储 也 较 为 安 全 。 但 是 存 储 于 各 单 位 之 间 的 信 息 管 理 数 据 仍 有 较 大 的 风 险 , 些 数据 包括 各种核 心 的业务 报表 、 络 配置表 、 这 网 纳 税 评 估 及 预 警 分 析 指 标 、纳 税 人 信 息 采 集 数 据 等 ,
用 系 统 也 已经 实 现 了 省 级 集 中 ,各 区 局 的 大 多 数 数 据
人 才 缺 乏 等 问 题 ,直 接 影 响 了 信 息 技 术 管 理 水 平 的提 高 。部 分 人 员 虽说 能 熟 练 掌 握 软 件 操 作 及 系 统 应 用 , 但
对 已 经 形 成 的 一 些 基 本 操 作 规 范 的 落 实 和 常 见 安 全 手
这 些 数 据 通 常 是 通 过 开 放 的 网 络 进 行 传 送 . 木 马 病 毒
接 人 内 网 是 一 些 区 局 经 常 出 现 的 现 象 。 由 于 系 统 内 使 用 的一 些软件 常 常需要 通过 互联 网进行 上 报审 核 , 基
层 人 员 为 了 工 作 方 便 . 往 往 在 没 有 采 取 任 何 防 护 措 施 的 情 况 下 . 将 内 网 使 用 的 微 机 违 规 外 联 , 甚 至 将 外 网

刍议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工作

刍议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工作

刍议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工作邓友瑜雷丰智随着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基层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极大地提升了国税部门税收工作质量。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税收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管税”工作开展,以信息化带动税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使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基层国税部门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的现状(一)重系统应用,轻业务基础。

目前,我们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只是实现了业务操作的机械化,手工模拟的痕迹很重,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工作流程的简单模仿和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税收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把传统手工作业搬上信息平台后,没有进一步提升业务基础建设水平,仍存在着征管工作不规范、征管资料不全、资料传递不到位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和税收管理的深化。

(二)重应用流程,轻数据管理。

数据质量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决定着各个操作系统应用质量的高低。

但是,基层国税系统的数据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数据采集随意性较大,对于进入计算机的业务数据审核把关不严,真实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存在人为修改基础数据的现象,致使大量可利用信息游离于监控范围之外,导致征纳双方、上下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重硬件建设,轻素质提高。

基层税务机关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不多。

特别是既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又精通税收政策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大大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进程;同时,有限的信息技术人员一般集中在各级税务机关的信息中心,基层技术人员的匮乏,直接影响基层信息化运用水平的提高。

(四)重采集录入,轻数据应用。

普遍存在着初级运用、浅层运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应用程度低,局限于一般性的数据处理,如数据采集、存储、开票、输入、数据统计、出税收会计报表等;应用能力差,没有充分挖掘系统信息资源,缺乏对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分析整理和有效利用,特别是通过对系统信息的分析来指导税收征管、宏观税负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的实际运用较少。

“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大数据”赋能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一)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权责匹配1.不断强化信息管税理念。

基层税务机关要强化“以数治税”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将大数据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税收征管改革和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基层税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帮助基层税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找涉税风险疑点、开展税收风险排查,营造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税收风险管理氛围。

2.逐渐理顺数据管理职责。

一是总局层面尽快出台立足当前、规划中期、着眼长远的税收数据管理运用制度办法,尽快解决系统壁垒、数据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尽快建立起用户体验度高的大数据平台,完善数据管理应用功能,为基层风险管理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要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省级数据集中管理。

搭建以省级层面为标准的大数据仓库,完善省级大数据云平台,加强数据管税基础工作,加强省级层面数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以数据服务和数据分析为导向,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导航”。

三是要适度扩展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数据查询权限,总局省局要不断丰富数据供给手段,完善数据服务应用功能,逐步建立数据下载、数据分发、远程加载、应用开发等数据服务业务规范,让大数据在基层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具体工具,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储备更多“弹药”。

3.优化税收征管服务流程。

以金三系统为支撑,以数据流为中心,按照基础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政策业务支撑和风险应对四大板块,全面梳理规范税收业务工作网络流程。

着重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和办税流程,对税政业务和征管业务事项重新梳理和整合,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的工作流程。

深度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成果,以信息流程网络化为导向,通过流程挂接业务、合并同类项设计,解决过去按每一项业务设计流程带来的系统分离、环节重复、业务交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和审批环节,形成全局通畅的工作流程,解决税务人多头上系统、重复劳动等问题,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等问题。

(二)促进数据与风险管理深度融合1.提升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防范税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涉税信息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第三方涉税信息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三方涉税信息是指除纳税人自行申报外的,由政府、企业、银行、工商、司法等部门提供的与税收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基层税务机关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第三方涉税信息能够为税务机关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纳税人信息,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通过第三方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税收风险,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最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税务机关的服务水平,增强税企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三、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问题尽管第三方涉税信息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障碍,导致税务机关难以获取全面、及时的第三方涉税信息。

其次,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尽相同,导致提供的信息质量存在差异,影响税务机关的判断和决策。

再次,法律制度不健全。

当前关于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信息提供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

最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基层税务机关在处理第三方涉税信息时,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利用。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第三方涉税信息。

2. 提高信息质量。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一、信息管税的概念和特点信息管税,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税收管理方式。

它的核心特点是以数据为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涉税信息化工作,实现税收管理的全方位、精细化和智能化。

具体来讲,信息管税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1.信息采集:通过各种渠道,采集涉税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企业纳税信息、个人所得税信息、消费税信息、关税信息,以及各类税收政策和法规等。

2.信息处理: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为税收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

3.信息应用:根据具体的管理需求,将处理后的信息应用于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税收风险评估、税收征管、税务咨询等。

信息管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化:信息管税是基于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高效化:信息管税可以大幅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实现精细、高效的税收管理。

3.智能化:信息管税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帮助税收管理人员自动化处理各类涉税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信息管税的作用1.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企业纳税信息和个人所得税信息的实时监测,从而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减少税收风险: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的评估和排名,对涉税企业进行风险监测,从而有效减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3.推动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信息管税可以帮助税收管理部门了解税收政策和法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支撑。

4.提升税务服务质量:信息管税可通过信息化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税务服务,如自助申报、在线咨询等,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信息管税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税收管理的重大创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大数据分析:信息管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各类税收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和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对税收管理的决策支持。

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新时期深化税收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税收征管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实践证实,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在推广税收征管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税收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税务信息化也从当初的单机税务电算化逐渐发展成系统的信息工程,税务信息也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征管、统计、计划以及决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对于保障税收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1.提高了税收决策的科学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中所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大量的数据,做好税收工作离不开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和研判,以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管理,并为税收管理部门分析、计划和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提供现实依据,这些都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

此外,税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宽信息数据采集渠道,获取的信息也更宽泛、更准确,然后通过计算机的高效、准确运算,可以为税务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现实依据,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

2.提升了纳税服务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务管理由单纯的业务管理逐渐向为纳税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对纳税服务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而且随着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包括税务在内的各个行业的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各种税务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深化税务公开,增强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为纳税人提供适时的信息查询、纳税申报服务等等都离开税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支持。

通过信息化的使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周到服务解决了技术上的瓶颈,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增强了纳税部门的良好形象税收信息化是税务部门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支撑。

各级税务部门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合高效化,极大地提升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从而为税务部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高效、周到、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开始探索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旨在研究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第三方涉税信息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1. 增强税收征管效率:第三方涉税信息能够为税务部门提供更为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税务部门精准掌握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2. 降低税收风险:通过分析第三方涉税信息,税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税收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控,降低税收风险。

3. 促进税法遵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引入,有助于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识,形成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三、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现状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如银行、工商、社保等部门提供的数据。

这些数据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四、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存在的问题1.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目前,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共享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导致信息共享效率低下。

2.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来源复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给税务部门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带来困难。

3. 信息安全风险:第三方涉税信息涉及大量个人和企业隐私,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风险点。

五、解决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共享范围、共享方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务部门与第三方涉税信息提供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浅谈当前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日期:2010—07—20 【选择字号:大中小】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纳税户的不断增长、经营形式的多样化、经营业务的多元化,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将会更加明显,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将会日益突出。

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审时度势,在2009年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息管税”的工作新思路,同时指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信息管税的先导。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好“信息管税”的税收征管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重点,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已成为基层国税部门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基层国税部门信息管税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基层国税部门依托信息技术,以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为抓手,以一体化部门协作为保障,以重点税源管理为重心,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税”战略,已顺利的推进了科技手段与传统征管方式的有效融合,有力的提升了税收征管的科技水平和含量,大大的加强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基本实现了税源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税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但是,冷静思考、全面分析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的征管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信息管税意识淡薄信息管税是以税收活动形成的信息流为核心,对企业的信息流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和风险管理。

信息管税所包括的不仅是税收征管,还包括税收工作的其他领域。

在信息管税中,信息是手段,管是关键,税是标的,因此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

但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税收管理员却对信息管税的概念不清,理解不深,实质也掌握不准,缺乏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加上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管理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已逐渐不能适应信息管税形势的要求.(二)征纳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1、纳税人数量日渐增加,管户规模逐年扩大。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范文

《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征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已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应用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优化税收服务、防范税收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第三方涉税信息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一)涉税信息种类与来源第三方涉税信息主要包括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纳税申报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

这些信息来源广泛,包括银行、工商、海关、公安、环保等部门以及各类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

(二)应用领域与作用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中,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应用领域广泛,如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政策制定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优化税收服务、防范税收风险等方面。

通过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的违规行为,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涉税信息无法充分共享;另一方面,信息共享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由于涉税信息涉及面广、敏感度高,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纳税人权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信息被恶意利用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是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重要前提。

(三)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基层税务机关在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信息技术水平不足、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导致涉税信息的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其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

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分析税收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政管理的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税已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税收管理的创新已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信息管税的概念及特点出发,探讨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并提出相关的分析。

一、信息管税的概念及特点信息管税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税收进行管理和监控,在税收的征收、征管、征缴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管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信息管税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税收管理方式,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2. 实时性: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税收情况,及时调整税收管理策略,提高税收管理的灵活性。

3. 自动化: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税收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4. 集约化:信息管税可以将税收管理工作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集约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安全性: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安全管理,确保税收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和泄露。

1.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平台信息管税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税收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平台是实现以信息管税为基础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的基础。

税收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税平台,实现对税收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

该平台可以实现税收数据的实时汇总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的数据依据,实现对税收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推动税收管理的智能化信息管税可以实现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处理,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税收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和风险点,提供预警和预测,及时发现和纠正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税收管理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基层税务部门信息管税(信息化)建设初探

基层税务部门信息管税(信息化)建设初探

基层信息管税建设初探一、当前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但受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省地税系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各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效率不高,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税收工作的“短板”。

具体来讲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不相适应。

(一)思想行动缺乏积极参与,创新能力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推进地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认识是先导,创新能力是关键。

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看,信息化工作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是思想认识和创新能力的优劣。

实践证明,全市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领导在建设阶段积极主动,身先士卒,亲自筹划。

善于从新角度看问题,在新工作中抓机会,利用信息化优势取得突破。

但当前还有很多人在思想上态度被动,行动迟缓,甚至有“新软件不如旧软件好用”,“新系统问题太多,推广劳民伤财”的倾向;在行动上按部就班,只限于完成省、市局部署的推广应用任务,不深入挖掘,不运用新软件、新平台来规范业务操作,优化业务流程,在创新税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过程中没有把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加以充分重视和考虑,使先进的业务处理平台和信息网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硬件配置缺乏持续发展,设备使用与软件推广应用不相适应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全市各级税务机关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购臵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在数量上满足日常办公需要。

但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税费业务核心系统从原来市级集中到全省大集中,技术上从两层结构模式发展到三级架构。

随着网上办税、办公自动化等新系统的不断上线,各级税务机关中的部分电脑处理新软件效率低下,网络设备处于满负荷运行。

并且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制定过硬件配臵更换计划,对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缺乏统筹规划,缺乏资金投入,抱着“能用即用,一用不换”的思想,未严格按照设备五至六年更换淘汰的要求对存量设备进行更新。

对基层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基层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对基层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税收征管信息化工作推行至今,基层税务机关征管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如网上办税平台的开通、税收征管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等等,都使我们的征管方式实现了重大转变,征管质量和效率有明显提高。

但是税务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调控部门,深化税收信息化工作的广度、深度,是应对各种新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

就现行税收信息化运行现状而言,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税收征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税务信息系统内运行,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税收征管信息化目标,简单而言是依赖于共享的网络资源,实现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最全面的管理。

而现行的征管网络建设好似一个“信息孤岛”,很少涉及国税、银行、工商、城建等部门的网络资源,各机关职能部门基本都采用自行开发软件,信息互不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导致信息调取成本高、信息数据比对难的现状。

如土地增值税要求税务部门与土地部门的数据比对,销售不动产要求与房管部门的数据比对等,但至今仍未能通过共享信息正常运转,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比对。

因此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应用系统还达不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岗位职责多,操作人员少基层税收信息化发展到现在,对税收征管岗位要求、岗位职责既多又细,执法规范要求的涉税资料越来越多,而一线税务干部人员少,往往一人多岗,造成干的多,错的多,考核被追究的多,各岗位间为了分清责任,同一笔业务在电脑上要运行,还要用纸质资料传递,无形中增加了基层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办事效率。

由于税务机关一再强调依法治税,基层税务干部为了规避执法风险,各岗位重复向纳税人采集相关报表、数据、证明资料,税收信息化优势未得到体现。

(三)计算机基础数据缺乏权威性,实际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一致,有的税务人员在进行税务登记或做纳税签定时,录入数据不规范,有时存在逻辑性问题,反映到征管数据,会产生一些“垃圾数据”,造成征管数据信息失真。

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信息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征管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目前,“信息管税”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一、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1、信息数据采集质量不高。

由于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标准,采集录入数据信息随意性较大,质量不高,与纳税有关的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采集的信息深度和广度不够,数据信息质量影响着涉税信息分析的应有价值和对税源的有效监控。

2、信息共享整合不畅。

基层国税部门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系统、纳税评估系统和税源管理平台等,各系统之间数据没有系统梳理整合,导致涉税信息的重复录入,多头信息难以共享。

基层税务部门尚未搭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分析应用平台,各部门各系统纵横向之间,内外部之间数据信息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及时、不顺畅,信息综合利用率低,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

3、信息应用范围层度不深。

税收分析的方法不多,仍然处于依托行业指标和预警值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纵横向简单比较评估的层面,纳税评估手段单一,没有真正让数据说话,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没有真正体现出税收征管的质量。

4、信息管税管理体系不健全。

基层税务部门没有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管税的管理体系,县局、分局、税收管理职能部门、税收管理员实施信息管税没有明确的管理分工和管理责任,影响着信息管税的质效。

二、搞好信息管税工作的措施。

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是基层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之一,基层国税部门实施信息管税,构建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应着重抓好四项工作:1、规范数据采集,把好信息质量关“数据采集”是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共享直接决定了税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

一是规范信息采集。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维护机制,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重点、采集时限、采集范围和采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基层“信息管税”的几点浅见
“信息管税”工作思路是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在2009年6月全国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同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召开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会上,肖捷局长也提出了信息管税的要求。

所谓“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简单说,信息管税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达到加强税源管理的目的。

根据信息来源不同,可以将税收信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信息是直接来自于纳税人登记、申报、入库、发票、账务等各类信息,现在,在各级开发的数据大集中系统的支撑下,该类信息趋于完整,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方信息是指税务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利用第一方、第三方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取得的信息,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相关信息,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等,该类信息的完整与真实取决于第一、第三方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第三方信息是指来自于其他经济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信息,也就是社会综合治税信息,这部分信息在信息管税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管税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信息管税中,信息是手段,管是关键,税是标的,但有一部分税收管理员却对信息管税的概念不清,理解不深,实质也掌握不准,缺乏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加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税收管理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依然不高,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过程操作,已逐渐不能适应信息管税形势的要求。

(二)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首先,征管力量相对薄弱。

其次,当前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第三方信息“壁垒”,也造成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

(三)数据信息采集操作不够规范,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低,分析水平不高。

首先,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数据采集标准,税收管理员存在采集标准不统一、采集口径不一致,采集的数据杂乱、参差不齐,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其次,目前也缺乏一支专业的税收分析队伍,在税收分析上距离信息管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利用不多,仅按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就某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还没有完全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第三是税收业务和技术没能完全融合,有的懂业务,但不懂计算机,不懂数据的分析运用;有的懂计算机,但对税收业务又不熟悉,无法适应信息管税的新形势。

二、加强基层“信息管税”之几点浅见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信息管税提供后台支持
信息管税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

既要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速,也要综合征管实力的提升;既要相当财力支撑,也要全局的共同努力。

发展的过程体现的是一个整体,这个过程的实施,需要建立领导机制来保障,要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来抓落实。

如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征管、信息中心、税政、计统、税源管理、稽查局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信息管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管税的领导和管理,强化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自上而下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双向反馈应用的信息管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单位各管理部门的优势,形成信息管税工作合力。

(二)加强业务技术融合,切实提高信息管税效能
一是要强化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
规程,准确采集纳税人的各类经济与涉税信息;对纳税人自行提供的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判断纳税申报是否存在逻辑错误,财务报表是否存在信息失真等;在“录入关”中,建立数据准入制度,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录入;在“审核关”中,业务部门要对数据采集的标准、内容、时限严格审核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严防垃圾数据产生,确保数据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做到了各类税收征管数据数字化采集、标准化加工、规范化处理,涉税信息一次采集、集中存储、共享使用。

推行“信息管税”是现代税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税收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但“信息管税”对基层税务部门来说,可以说算是一种比较新鲜的尝试,我们必须迎接挑战,努力掌握新技术,提高税源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税源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