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一年级主题:成语故事社团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习一些常用的成语。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源素材。

2. 笔记本或白板。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如“一心一意”、“大海捞针”、“开门见山”等,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2. 与学生讨论,看看他们是否听过这些成语,了解他们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心一意”的成语,讲述一个小动物帮助一只受伤的朋友的故事。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并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讨论。

步骤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并创造一个有趣的短故事来表达该成语的含义。

2.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编写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编写的故事,并向其他小组分享。

步骤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向学生概括总结所学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成语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成语。

步骤五:拓展(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成语的使用,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2.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如创作一个成语故事集,与其他年级的同学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在家庭中寻找成语,并与家人分享其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可以选读成语故事书籍,并做读书笔记。

3.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相关的成语学习应用程序,在游戏和练习中提升他们的成语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2.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语材料和资源,以增加他们对成语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什么是成语,以及成语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几个常用的成语并能正确运用;3.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成语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2. 成语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成语的特点和作用的解释,让学生明白成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一些常用的成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常用的成语,并给出它们的解释和用法。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成语进行句子的造句练习,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成语故事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了解成语的产生和用法。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故事,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故事并灵活运用其中的成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成语来开场,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成语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成语的特点和作用。

3. 学习常用成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并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运用。

4. 读成语故事老师选择一到两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听,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5. 小作文写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写一篇小作文,介绍故事的情节并加入其中所学到的成语。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四、教学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小作文的内容和成语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

同时,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成语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于成语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拓展和延伸老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成语练习的参考资料,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到的成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戳腮俸禄壁韵唬(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一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绘本或故事卡片;2.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活动指导表;4.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成语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是由几个字组成的特殊短语,具有特定的意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你们能举例子吗?Step 2:成语故事阅读(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本成语故事绘本或故事卡片,让学生观察绘本封面或卡片上的成语,并鼓励他们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

2. 教师朗读成语故事,同时展示故事的图片或卡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成语故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3:理解成语故事(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2. 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同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Step 4:运用成语(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成语,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成语造句或描述相关情境。

2.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句子或情境描述。

3.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语运用,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在练习册或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成语故事中的收获和提高。

2. 学生回答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故事教学一、引言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成语故事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成语故事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故事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掌握成语的发音、含义和书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成语故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成语典故: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语运用: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文化内涵:介绍成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成语故事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发表看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用法和含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2.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成语故事演讲、成语运用实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观察,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以“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为例,进行成语故事的教学。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掌握常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词序和特定的意义。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有很多种,包括典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

其中,典故是成语来源的主要渠道,典故是指古代文献中的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

3. 常用成语及其用法1.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杯弓蛇影:比喻因为疑神疑鬼而产生的错觉。

3.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

4.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窄,见识不广。

5.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依靠运气。

6.画龙点睛:比喻在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加上关键的一笔,使之更加完美。

7.金玉满堂:比喻财富丰厚,富有得令人羡慕。

8.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气势汹汹,后来却没有坚持下去。

9.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0.拨云见日:比喻揭开谜底,看到真相。

4. 成语故事1.画蛇添足故事: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就在蛇的身上加了几笔,结果画得不像蛇了。

寓意:做事要有分寸,不要过度。

2.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看到一条蛇,就拿起弓箭射了一箭,结果发现箭射在了树上的影子上。

寓意:不要疑神疑鬼,要有清晰的思路。

3.一箭双雕故事:有一个人射箭,结果一箭射中了两只鸟。

寓意:一举两得。

4.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只看到井口的天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寓意:眼光狭窄,见识不广。

5.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在了树上,就想着等兔子再来撞树,结果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兔子。

寓意:不劳而获,依靠运气。

6.画龙点睛故事:有一个人画了一条龙,觉得还差点什么,就在龙的眼睛上加了一点,结果龙就栩栩如生了。

寓意:在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加上关键的一笔,使之更加完美。

7.金玉满堂故事:有一个人家里非常富有,到处都是金银珠宝。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及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及其含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4. 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5. 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操作法: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相关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3. 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道具4.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成语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一)4. 第四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二)5. 第五课时: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以及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成语故事背后寓意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让学生系统掌握成语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互动: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故事讲解小学教案设计

成语故事讲解小学教案设计

成语故事讲解小学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成语故事讲解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成语及其故事。

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

2. 成语故事卡片。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成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成语及其含义。

2. 提问:“你们知道成语是什么吗?成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呈现一些常见的成语,如“亡羊补牢”、“一箭双雕”等,并解释其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让学生猜测其他成语的含义。

三、成语故事讲解(15分钟)1. 将成语故事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故事的共同特点和教训。

四、成语运用(15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成语填空题,巩固所学成语的用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造句比赛,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成语造句,其他小组评选最好的句子。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及其故事,让学生总结成语故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成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成语,写一篇短文讲解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所学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我将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

《成语故事》教案范文(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成语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生:听过或没有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生回答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楚锐戳”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成语故事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
3.第二章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卧薪尝胆……………………………………………1课时
第二节南柯一梦……………………………………………1课时
4.第三章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凿壁偷光……………………………………………1课时
第二节悬梁刺股……………………………………………1课时
5.第四章与意志有关的成语故事
2、了解两个成语故事的背景,叙述成语故事的内容。
3、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感想。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
三、明确作业,完成创作
作业:自己讲一个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
要求:大胆表现,语言流畅有感情
四、展示评价
把自己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小组评价,全班评价。
备注
《闻鸡起舞、锲而不舍》教学方案
4、通过成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搜索积累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1.前言……………………………………………………………1课时
2.第一章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
第一节精卫填海………………………………………………1课时
第二节夸父逐日……………………………………………1课时
《刎颈之交、义结金兰》教学方案
单元
《刎颈之交、义结金兰》创作
单元课时
2
总课时
15
主题
关于友情的成语故事
设计者
吕春苗
背景分析
友情,它是一种只有付出了同样一份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得到这种东西。它和亲情、爱情一样,是一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但却要比它们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友情不要求什么,但是,它有一种温暖,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本课通过两个成语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珍惜朋友之间的珍贵友情。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教学文案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教学文案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教学文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成语故事(一年级下)坐井观天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

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

“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

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

一年级成语故事社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运用一年级常见的成语,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成语故事卡片,图片,投影仪等。

2. 素材准备:收集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成语的概念:请学生说出曾经听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2.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Step 2 学习成语故事(15分钟)1. 准备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如《井底之蛙》等。

2. 分配角色,让学生根据成语故事编小剧场表演。

Step 3 讨论与解释(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成语故事,提取关键句子和成语。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Step 4 游戏活动(15分钟)1. 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找出相应成语的图片、填空游戏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示完成游戏。

Step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成语,以及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成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成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剧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的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成语故事欣赏小学生成语故事教学方案设计

成语故事欣赏小学生成语故事教学方案设计

成语故事欣赏小学生成语故事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记忆一定数量的成语故事。

2.通过欣赏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感。

3.提高学生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用成语故事的选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

2.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欣赏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守株待兔”指的是只等待机会而不主动争取。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成语,并询问他们对成语的了解程度。

2.教学中:2.1 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成语故事的欣赏。

- 选取一到两个成语故事,请学生默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 学生互相交流,解释所学成语的意思。

2.2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 引导学生就成语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进行讨论,例如“拔苗助长”故事中的勤奋和耐心的重要性。

2.3 学生自主拓展,写出关于成语的感悟。

- 鼓励学生根据成语故事,写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2.4 学生小组间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

-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成语故事编写相应的剧本,并进行表演。

3.教学结束:3.1 整理归纳所学成语故事。

- 整理归纳所学的成语,并附上相应的意义和用法。

3.2 点评和总结。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1.选择合适的成语故事书籍。

2.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3.课堂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分,如对成语的用法和意义的描述。

六、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成语故事,扩展他们的词汇知识。

- 可以设置一个成语故事的阅读角落,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享。

2.组织成语故事的比赛或展览。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 鼓励学生在语文以外的课程中寻找成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简单的成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简单的成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简单的成语故事教案:认识简单的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教学内容中的简单成语,如井井有条、一箭双雕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成语及其故事背景,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小天地》第一册第三单元《唐诗小诗人》。

2.教具:图片、课件、录音机、手工制作的成语故事卡片。

四、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放一段诗词朗读的录音,由学生回答朗读录音中是否存在成语。

2.教师展示图片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出简单的成语,如“一箭双雕”。

【探究】1.教师将成语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卡片中的图片和关键字猜测成语的意思。

2.学生分组围绕成语故事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呈现成语故事,并解释成语故事中的意义。

2.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成语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情节有何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练习】1.教师放音乐并让学生扮演成语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活动结束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总结。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通过语境填写或补全成语的句子。

【拓展】1.教师导入更多的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所学到的成语。

2.鼓励学生对所学成语进行运用,注重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简单成语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范文一:
大家好,我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制作关于成语故事教学方案的经验。

首先,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好玩、有趣的活动,比如说让学生看图识成语,或者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成语的故事。

实际上,在学习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我们需要给学生讲述成语的来由和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这些成语。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枯木逢春》的故事,讲述一个主人公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最终能够迎来春天的喜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注意力的关注下学习并牢记成语。

最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成语的延伸,例如,鼓励学生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运用成语,并将成语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掌握成语更加深入。

总之,通过运用趣味性和深度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要点分析:
1) 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好玩、有趣的活动
2) 需要给学生讲述成语的来由和背后的故事
3) 引导学生展开成语的延伸
4) 运用趣味性和深度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词分析:
1) 活动:趣味、有趣
2) 讲述:来由、故事
3) 延伸:比喻、现实生活
4) 教学方法:趣味性、深度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一年级下)坐井观天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掩耳盗铃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

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

“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

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叶公好龙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

”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

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塞翁失马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

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

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

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

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

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

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后来居上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

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

“居”是在的意思。

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

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

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

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