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建筑表皮

经过一学期的建筑基础概论的学习,包括扬州建筑,高层建筑,建筑表皮,城市规划等的讲解,使我感觉到自己已经渐渐入了门。在这些课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建筑表皮那节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建筑表皮。

前一段时间由于一直在忙着别墅设计和四级考试,所以没有多少时间老搞论文。在元旦这三天假中,我去图书馆和网上找了点资料,整理过后写了这篇论文。

当我们推敲一幢建筑是否富有表现力的时候,通常都是从首先直觉的感受到这幢建筑的建筑造型开始的,即它与环境的关系,它的形体组合,它的光影变化,他的材料呼应等等。很多的建筑的诸多被分析为它之所以富有表现力的原因,也常常停留于建筑的表皮性因素。无可否认,对于一幢建筑来说,表皮带给人的美感是最直接,最形象的。

表皮性研究是当代的一个重点,然而真正把表皮作为独立的对象来考虑和研究,还是因该从现代主义开始。柯布在《走向新建筑》里提出体量,表皮,平面三要素。之后在他的新建筑五点中有一点也重申了自由立面。表皮由此具有独立的特性并且是具有独立“人格”。表皮是有层次和关系的平面,表皮和平面从某种意义上是等同的,都是体量的肢解元素。

在国外,由于经济实力,建筑表皮在实际上分为:重表皮和轻表皮。但是在国内,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已有的建筑都是重表皮。传统的石材和混凝土,就是重表皮,重表皮的特点是和内部功能,或是和结构联接紧密(这里指的不是大师的试验作品,而是普遍性建筑)。这样,从建筑的表皮,就能够推出房间的用途。

重表皮有两种区分:一种是结构型重表皮,一种是功能性重表皮。结构型重表皮,比如承重的墙体。从某种意义上更为接近传统的建筑,他的装饰性,很多都是通过无谓的附加构件完成的。好比早年要做个雕饰什么的。和轻表皮自然表现出的线条不太一样。功能性的重表皮,如果是依赖结构的,则结果和上面的表述类似。如果是脱离结构的,如框架建筑,则其表达和功能联系紧密。如:横向的阳台板和窗下台还有一种重表皮是不属于上面两种类别。这是外露的结构支柱,这种外层支柱,是表皮的一部分,但是是借用的表皮,严格来讲是属于体量范围的。

所谓轻表皮,就是指膜,玻璃,片木,铝和钢等材料的建筑立面。这种立面表皮,基本是和结构分离了,作为独立的表皮而存在。其装饰性和功用性都比较明显,特点是技术性强。同时,如果是膜,PVC和玻璃这类材料,它和建筑的功能联接比较弱。轻表皮虽然工业化强了一点,但是他们也不是和功能,装饰没有联系。反之,比重表皮更能体现装饰性。因为材料和结构的分离,使得他们的装饰度更为自由。主要表现在:建筑立面的线条,如果是玻璃材料,主要以附件(如:活动金属百页或是呼吸幕墙的功能性进风条)来表示横向的线条。幕墙给出的是面,透出的楼板是第二层隐性表皮横线条。所以,如果轻表皮是幕墙材料,会发觉强调横向表现的建筑很多。如果轻表皮是铝,则更容易以块状面线条表达。如果轻表皮是片木,强调传统的装饰感更为激烈些。

现代主义解放了建筑的立面,但柯布提倡的自由立面和现在赫尔佐格/德穆龙的表皮的研究还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现代主义的自由的立面更是一种雕塑的手法,利用形体的变化,追求的是建筑在阳光下的光影的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古老的追求,根源可能要上溯到古希腊的神庙,而柯布也确实是受过古典建筑的启发。现在主义建筑对自由立面的追求在迈

耶那里得到了发展,他的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的完全的脱开,立面形成了好几个层次,在阳光下有丰富的光影变化。而眼下正时髦的赫尔佐格/德穆龙,其重视的不是立面的自由,他们的建筑和柯布的比较,少的是雕塑感,而我们能强烈的感到的是一种平面化的纹理,其根源是现在的视觉和传媒艺术,我们能在这两者之间感到强烈的联系。

从以前被称为“高技派”的建筑作品和以iMAC为代表的工业设计中也可以看到对表皮的另一种处理方式。这一类,从最初意图淡化表皮而逐渐过渡到对表皮的一种处理方式。非表皮的因素引入建筑或产品的造型特色,而使表皮在建筑或产品造型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赫尔佐格的作品其实在某些实例上(尤其以玻璃表皮为主题的作品)也可以看到非表皮因素介入建筑造型对表皮特色的独特衬托作用。“透明性”,“空间——时间”,“同时性”,“渗透”,“叠和”,“矛盾”,在当代建筑学著作中,这些词及其他类似的词经常作为同义词使用。我们熟悉其使用但很少分析其效用。根据字典的定义,透明是物质的属性,或者说是一种物质状态——即可透过光和空气。更进一步的理解,可把透明性作为艺术作品中发现的一种状态。乔治。科普斯在他的《视觉语言》一书中很好的定义了透明性:“当我们看到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层层相叠,并且其中的每一个图形都要求属于自己的共同叠和部分,那么我们就遭遇到一种空间维度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设想一种新的视觉属性。这些图形被赋予透明性:即它们能够相互渗透而不在视觉上破坏任何一方。然而透明性所暗示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特征,它暗示一种更广泛的空间秩序。透明性意味着同时感知不同的空间位置。在连续的运动中的空间不仅后退而是变化不定。透明图形的位置具有双关的意义,较近的图形和较远的图形在我们看来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透明性对于建筑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建筑师的“透明”不过是创造出人的一种感官的感受。建筑师运用玻璃和其他透光的材料,最初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功能。而到了后来,材料所创造的空间才慢慢被人认为是一种艺术。透明对于建筑学的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为一种现代设计方法。透明是一种设计方法,而不是一种真理或者什么绝对正确的东西。重要的体现在于立面对于内部的透明关系。从这个角度上看现代美学也充分赞扬了透明的真实。

当建筑的表皮是透明材质的时候,体验者对于建筑空间的感觉分为不同的两种:一是当体验者站在建筑的外面的时候,他将感受到建筑的表皮层次与透过表皮所看见的建筑内部层次,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维度,这些种不同层次的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秩序呈现在体验者的视野中,由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美感体验。二是当体验者驻足于建筑的内部的时候,他所体会到的这种表皮已经失去了建筑维护结构的意义,更多的体会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使室内外空间隔而不死,同样丰富了室内的空间效果。这种处理手法在处理生态建筑的时候不失为一种有机方式,可以使建筑更好的与环境相融合,更好的适应于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