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合集下载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2.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3.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
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

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

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

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

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

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

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

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

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

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后世称为“王羲之风”,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书法作品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是《王羲之初月帖》。

下面是对《王羲之初月帖》的释文及译文,以及对其艺术价值和书法技巧的探讨。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西瓜初斤甘生子而九天下毛氏初月帖十行书 Bella 爱《王羲之初月帖》的文字难度较高,这也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特点之一。

早期他的作品以多变且流畅的笔画为主,但《初月帖》却显示了他在晚年时期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

译文:西瓜初斤,指的是刚刚采摘下的西瓜,新鲜多汁的水果,意味着万事开头难,从头开始需要有始有终的决心。

甘生子,意为从甘泉中涌出的泉水,代表着水的源头。

这个词的使用展示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独特见解:以「甘」为母帖,创造出稚嫩、柔韧的书法风格。

而九天下毛氏,指的是毛发浓密的孩子,引申为才华横溢的人。

王羲之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对于青年才俊的赞扬和期望。

帖,原指用作模本的帖子,这里指初学者的练习作品。

十行书,表示《初月帖》有十行的字数,尽管行数不多,但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王羲之苦心研究的结晶。

综合来说,整篇《王羲之初月帖》展现了王羲之晚年对于书法的独特见解与理解,以及对于才华横溢青年的期望与赞扬。

艺术价值与书法技巧的探讨:《王羲之初月帖》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首先,这幅作品所展示的流畅自然的笔画风格,让人感受到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而是主张用自然流畅的笔法来表达情感。

其次,王羲之在《初月帖》中的技巧运用也非常独到。

他巧妙地运用了变化多端的笔法,创造出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展示了他对于字形结构和布局的深刻把握。

每一个字都呈现出饱满的气韵和生命力。

最后,作为一幅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初月帖》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整幅作品流畅自然,每一个字都富有生命力,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体现了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才华横溢青年的期望与赞扬。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1、《姨母帖》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

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帖前引有跋,“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是王羲之后裔唐武则天时期王方庆所附。

《姨母帖》,行楷,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藏辽宁博物馆。

《姨母帖》原迹已无,现存的是唐代的墨迹钩填摹本,行草书尺牍帖。

这篇书法虽为行书,但间杂隶书,是隶行转向真行的代表书法。

古朴凝重,自然随意,是王羲之的名帖,也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此帖本无名引,是唐时重新摹本时所加《姨母帖》,因内容是哀悼其姨母逝世的文字。

王羲之的母亲姓卫,卫氏的姐姐就是王羲之曾师从书法的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姨母帖》中所哀悼的姨母也就指卫夫人。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2、《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

遣信昨至此。

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

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

力不具。

羲之报。

《初月帖》,草书,藏辽宁博物馆。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

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

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

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

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1.郗司馬帖【釋文】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

即日得足下書,為慰。

先書以具,示覆數字。

2.逸民帖【釋文】吾前東,粗足作佳觀。

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等複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3.龍保帖【釋文】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4.絲布帖【釋文】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

示致意。

5.積雪凝寒帖【釋文】計與足下別二十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

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 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

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複得足下問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6.服食帖【釋文】吾服食久,猶為劣劣。

大都比之年時,為複可哥。

足下保愛至上,臨書,但有惆悵。

(《右軍書記》';可哥';作';可耳';)7.知足下帖【釋文】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8.瞻近帖【釋文】瞻近無緣省苦(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

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

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

此信旨還具示問。

9.天鼠帖【釋文】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10.朱處仁帖【釋文】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

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

11.七十帖【釋文】足下今年政七十耶。

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

想複勤加頤養。

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

以爾要欲一遊目汶領,非複常言。

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

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

12.邛竹杖帖【釋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

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佈,令知足下遠惠之至。

13.遊目帖【釋文】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

楊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

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

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

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

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最全王羲之法帖(带释文)

最全王羲之法帖(带释文)

最全王羲之法帖(带释文)
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

他的书法流传甚多,但都是双钩摹本及刻本。

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

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

其中《兰亭序》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

王羲之奉告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奉告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奉告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王羲之的《奉告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为您提供《奉告帖》的释文及译文,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奉告帖》的释文如下:奉告:敬告,告知。

天下:指整个世界,泛指人间。

有:存在,具备。

道:指道德、原则、法则。

者:表示人或事物。

必:一定,必然。

学:学习,修养。

好:善于,擅长。

人:指人类。

者:表示人或事物。

也:表示强调。

根据以上释文,我们可以得出《奉告帖》的大致意思:敬告天下的人们,要学习道德原则,善于修养自己。

接下来,我们对《奉告帖》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首先,王羲之在《奉告帖》中强调了学习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相契合,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其次,王羲之在《奉告帖》中提到了“好人者也”。

这句话表明,他认为善良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通过学习善良的人的品德和行为,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模范的推崇和尊重。

此外,王羲之在《奉告帖》中使用了简练而富有力量的文字表达。

他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教诲。

这种简练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奉告帖》的译文:敬告天下的人们,要学习道德原则,善于修养自己。

善良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奉告帖》的含义和王羲之的艺术创作。

王羲之通过简练而有力的文字,传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并强调了善良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教育意义。

总结起来,《奉告帖》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练而有力的文字,传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并强调了善良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这一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教育意义。

大观帖释文及译文高清

大观帖释文及译文高清

大观帖释文及译文高清大观帖是王羲之所书写的《兰亭序》的临摹本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下是大观帖释文及译文高清:大观帖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译文:在晋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的暮春之初,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会稽山南麓的兰亭集会,一起进行修禊仪式。

这里山峦环抱,树木葱茏,流水潺潺,景色宜人。

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我们还是一边饮酒,一边咏诵诗词,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我们抬头仰望着浩瀚的宇宙,低头观察着世间万物,感受着天地间的奇妙之处。

我们在这里畅所欲言,或静坐闭目养神,或纵情于山水之间。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但在这个时刻,我们都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但回忆起过去的欢乐,仍然让我们心潮澎湃。

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

正如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享受每一刻。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平安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平安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平安帖释文及译文
嘿,咱来说说这《平安帖》的译文哈。

这《平安帖》可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写的呢。

原文是这么说的:“此粗平安。

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咱这么翻哈:这里大体上还算平安啦。

修载这家伙来了都十多天了,好多人最近也聚在一起了。

我就想着明天他们应该又都会来,可没办法一起呀,真让人有点感慨呢。

你看,“此粗平安”,就是说这里大致上平安,咱就直接说成“大体上还算平安啦”,多通俗易懂。

“修载”就是个人名,咱也不用文绉绉地说什么“修载君”之类的,就直接说“修载这家伙”。

“诸人近集”就是好多人最近聚在一起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就是心里想着明天应该又都会来,“无由同”就是没办法一起,“增慨”就是让人感慨呗。

这样翻译出来,是不是读着就跟咱平时唠嗑一样呀。

咱就是要把那些文绉绉的词都变成咱日常说的大白话,这样大家都能轻松看懂。

这可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帖呢,咱得让大家都能明白他说了啥。

哈哈,咱这翻译得地道吧!以后再看到这种古帖,就知道该咋翻译啦。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1)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在其当世已享盛名,朝野上下视若珍宝,收集编次蔚然成风。

宋明帝时,命大臣虞等寻集宝迹,除猥录美,装成‘二王’书录,计十一帙一百一十五卷。

梁武帝诏令朱异、徐僧权等鉴定题签‘二王’书法,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卷。

可惜由于战乱频仍,至隋唐之际,‘二王’书迹已多有散失。

唐太宗贞观年中(六三八年左右),河南公褚遂良奉命在良中禁西堂临写王书,趁机录出《右军书目》,计正书五卷十四帖,行书一十八卷二百五十二帖。

唐咸通至乾符年间(八六-八七九年) ,张彦远《法书要录》中特集《右军书记》一卷,记录王羲之书帖四百六十五条。

降至宋代,由于种种原因,‘二王’书迹散失殆尽。

元代以后‘二王’真迹无存。

现在可以记录的,一是唐代的摹临本,一是唐宋以来的摹刻本。

不少书帖已难考真伪。

本志只能依据流传有绪的墨本和丛帖,予以录存。

有墨本者,不录刻本;有早期刻本者,不录晚期刻本。

一小楷刻本和临本乐毅论①越州石氏本,拓本。

高23厘米,宽13.5厘米×4。

存29行,354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②安思远本,拓本。

高28.6厘米,宽16.2厘米×4。

存29行,353字。

美国安思远藏。

黄庭经①唐人临本,墨迹。

60行,1181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②越州石氏本,拓本。

高23厘米,宽13.5厘米×4。

存23行,167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③安思远本,拓本。

高28.5厘米,宽15厘米×6。

计83行,1189字。

美国安思远藏。

东方朔画赞①唐人临本,墨迹。

存31行,529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②越州石氏本,拓本。

高23厘米,宽13.5厘米×3。

存30行,516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曹娥碑①墨迹本。

高32.9厘米,宽54.2厘米。

计27行,420字。

辽宁省博物馆藏。

②安思远本。

高28.6厘米,宽16.2厘米×6。

美国安思远藏。

临钟繇《宣示表》计18行,298字。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

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王羲之书法作品释文2010-04-21 07:26长平帖 4行,3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告承长平,未佳善得适,适君如常也。

知有患苦,耿耿。

念劳心,食少,劳甚,顿还。

白不具。

王羲之再拜。

小大佳帖4行,42字。

草书。

《右军书记》著录,又名《都下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足下小大佳也。

诸疾苦忧劳非一,如何?复得都下近问不?吾得敬和二十三日书,无他。

重熙住定为善。

谢二侯。

省飞白帖 3行,2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省飞白乃致佳。

造次寻之,乃欲穷本,无论小进也。

称此,将青于蓝。

丹杨帖 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比得丹杨书,甚慰。

乖离之叹,尚复可言,寻答其书。

足下反事复行,便为索然,良不可言。

此亦分耳。

迟面,一一。

太常帖 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太常故患胛,灸愈,体中可可耳。

仆射事已行。

以《表》让,未知恕不? 未复司州旨告,悬悚。

鄱阳岁使,应有书,而未得。

得万书帖 4行,3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

见足下,乃悉知。

叔虎克昨发,月半略必至。

未见,劳参军。

热日帖 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热日更甚。

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

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

王羲之。

多日帖 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七月六日羲之白:多日不知问,邑邑。

得二日书,知足下比问,耿耿。

今已佳也。

期已至帖 1行,1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

力东帖 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当力东,治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舍子帖 2行,1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信云: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

何以欲此?欲几许?月末帖 2行,1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月末必往,迟见君,无以为喻。

择药帖 4行,45字。

草书。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1《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1.1王羲之《孔侍中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6行,42字。

行书。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

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2.姨母帖《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3.初月帖《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

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

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

方陟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4.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貌王羲之《平安》帖点击浏览高清晰图片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

快雪时晴帖释文解释

快雪时晴帖释文解释

快雪时晴帖释文解释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相间书写,与《中秋帖》和《伯远帖》并称为“三希”。

《快雪时晴帖》原文如下:“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译文:王羲之敬上,山阴张先生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

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

此帖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

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宾帖
想小大皆佳。知宾犹尔,耿耿。想得夏节佳也。念君劳心,贤姊大都转差,然故有时呕食不已。至足言年衰,疾久,亦非可仓卒。大都转差,为慰。以大近不复服散,常将陟厘也。此乐为益, 如君告。
司州帖
司州供给寥落,去无期也。不果者,公私之望无理;或复是福。得大等书,慰心,今因书也。野数言疏平安定。太宰中郎。
王羲之作品释文
快雪晴帖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永兴帖
廿二日羲之报:近得书,即日又得永兴书,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尔沉滞。忧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 报。
极寒帖
旦极寒,得示。承夫人复小咳,不善得眠,助反侧,想小尔,复进何药? 念足下犹悚息,卿可不? 吾昨暮大吐,小啖物便尔,旦来可耳。知足下念。王羲之顿首。
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秋月帖(七月帖 )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
160华千辇巨。勿乂牧用紫。翫殆枇杷。骇跃超骧。且颡执夕。周发岩使。维赖彼冈慕桓振将家。更土虢韩。 烦寓目。画眠老少。散
161虞吕□和同殿丙公戚市寐纶巧佳俗利雨疏叛亭杳冥告石隶□浴驱榖内岱敢达疑皆毛简答扵侠陪骸垢冠高兹阮天啸千片?戋愚
162秋地冬驰丽。桓惠衣裳水鸟本弊颇勒。碑实磎磻。 夜封户辟。 蓝笋矩步。 孤陋嘉猷。持物心动。 甲帐对楹。楼观磐郁。吹
羲之顿首:昨得书问,所疾尚,既不能眠食,深忧虑。悬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归家,随彼弟问州也。前书云,至三月间到之,何能尽情忧。足下所惠,极为慰也。不谓也。
远宦帖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姨母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166是听福缘因登入磨分投廉退糜自肆怀缨 铭翠遵州约晚只雕。果珍难量。夙若竟右。 既集如初亦聚吊民兴兵洛极化无不及
167充四塞。宗庙效灵。 遐荒竭力。明王翼举。 八方仰则。诸斩非道。劝赏黜陟。有功必美。亡善可逐。藏足为奈结乃爱盲被场菜罪代万海醎
168腾京背壁芒椎面□夏陶西问莚黎伏据戎仙羗阶盖府身县侈席军国精志引要文武斯妙五经星辰下照渭殊流。河川
157务昆聆贻二指抗故厥贡。岳云百□治刻画彩丹青。汉宫称职。 尽忠景行。名传秉直。 诗赞白驹。群贤转植。
158 魏假密践。途惟靡恃。 拱平章男女形端。 谷声虚积。容止温清。言辞宜政甚增情性恬糖帷房悦豫接酒矢高杯。
159侍巾绩御。再拜蒸甞。旋玑晖朗。 魄曜。惧骡的历。陈根□凌囊具象颠热获捕莽抽早异享辱?续条守真惊写傍启隐
频有哀祸帖
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旦夕帖 (都邑帖)
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胡母帖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袁生帖
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此帖末句少刻一‘尽’字。
临钟繇千字文
魏太府钟繇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勑书
153二仪日月。云露严霜。 夫贞妇节。 君圣臣良。尊卑□别。 礼义矜庄。存而相欣。 离戚悲伤。 岫号艺机。 解□求。岂毁餐饭。研
上虞帖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得示帖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月半帖
月半。念足下穷思深至,不可居忍。雨湿,体气各何如?参军得针灸力不?甚悬情。当深宽割。晴通省苦,遣不具。王羲之白。
二谢书云帖
二谢书云,即以七日大蔹,冥冥永毕,不获临见,痛恨深至也。无复已已。武妹修载在道,终始永绝,道妇等一旦哀穷,并不可居处,言此悲切,倍剧常情,诸不能自任。未遂面缘,抚念何已,不具,羲之顿首。
官奴帖
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知。昨来忽发痼,至今转笃,又苦头痈,头痈以溃,尚不足忧。痼病少有差者,忧之燋心,良不可言。顷者艰疾,未之有良由。民为家长,不能克己,勤修训化,上下多犯科诫,以至于此。民唯归诚待罪而已,此非复常言常辞。想官奴辞以具,不复多白。上负道德,下愧先生,夫复何言。
儿女帖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汉时帖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 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诸从帖
积雪凝寒帖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都下帖
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危)笃,又加 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
169交映。富贵犹欲短长从命贱恶并轻好谦敬能知任运官禄静竞逰鵾居谢攸畏膓适厌烛祭煌祀床弦康纷姿淑每吨羲夫佑绥
170寡廊恬等闻钧诮芥出制体欢鞠养基摄益兜奄弗切满槐雨浮钟舍罗思遣亲张纨凉晦领俯束带横扶节翦微恩临何济合曲
171宅阜澄深忘庆设广弁赵霸近耻其勉累奏赤跆鉴貌辩山□位起收给资粮恐年飖扇琴燕觞兰草巨木苇悬阙暑往寒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
成都帖
往在都,见诸葛 ,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示,为欲广异闻。
163笙鼓瑟。 伊尹何衡。雁门绵邈。史鱼孟轲。省躬银素垣箱讥诫迴倾丁晋属耳楚幸即輏嗣。驴悚石碣。沙漠宣威。我
164寻求。古寥沉默。逍遥读易。口饫论车。策顿盗宰手贼释耽抬绛炜宠南宁纳驾肥恻陛似息履薄改环催。造次箴规。甘棠
165去唱。 上奉诸姑。始匪。亏外随都邑。寸阴终时过所定来姜得羔羊淡师鳞潜鸿大位树习宝与当祸空。念丝覆染。克日作事
154叹徘徊,员洁落叶,稷税稼穑。 困。唐虞禅让。 率宾归德。飞龙在田。图书见已迹多世社槀席俶理谁逼委
155翳渠荷射牒施修薪孔立升堂。坟典之盛。李林梧桐新熟表正学优卿建纸墨左令详顾借甚母嫡后稽
156仁速比坚颠。神犊特睦。以受伯叔。 布嵇丸疲移爵取。宇宙玄黄。 歳盈余昃。列宿调阳。昆岗珠劒。 垂蒙瞻眺。
想弟帖
想弟必有过理,得暂写怀。若此不果,复期欲难冀。临书多叹。吾不复堪事,比成此书,便大顿。
瞻近帖
瞻近无缘省告(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豹奴帖
知念帖
知念许君,与足下意政同。但今非致言地,甚勅勅。亦不知范生以居职未? 以卿示,辄便及之。吾尚不能惜小节目,但一开无解已,又亦终无能为益。适足为烦渎。足下呼尔不?
游目帖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吾唯帖
吾唯辨辨,便知无复日也。诸怀不可言。知彼人已还。吾此犹有小小往来。不欲来者,其野近,当往就之耳。不大思其方,不见可久理。而任之者悠然。此可叹息!
适太常帖
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余亲亲皆佳。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孔侍中帖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行穰帖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董其昌审定并题
大道帖
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其书帖
其书,遂不得付使人,想知之。然其有书,数载何以如此断绝耶。
郗司马帖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转佳帖
君顷就转佳不? 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顷还少啖脯,又时啖(面,亦不以为佳,亦自劳弊。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
七十帖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追寻帖
(追寻伤悼,但有痛心,当奈何奈何! 得告慰之。吾昨频哀感,便欲不自胜举。旦)复服散行之,益顿乏。推理皆如足下所诲。然吾老矣,余愿未尽,唯在子辈耳。一旦哭之,垂尽之年,将无复理,此当何益。冀小却,渐消散耳。省卿书,但有酸塞。足下念,顾言散,所豁多也。王羲之顿首。
172重永载成闰人安业承匡园池城想独钓茂松逸意旷气东睪野亩劳包农食黍馨火寔生饥膳霄摩玉英饱才器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